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祸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余人
却不得不说,堂堂的大明首辅在这一个戊午科的小圈子里,已然成为了一个反面人物般的存在,现在更是无端端地躺枪。
林晧然深吸了一口气,便是对着他们二个人说道:“既然你们不怕被贬出京城的话,那么做便做吧!不过你们这般做只会白白牺牲,且做不成事情,此事还是由我运作吧!”
宁江和魏时亮交换了一下眼色,当即恭恭敬敬地对着林晧然施予一礼道:“一切听从师兄的吩咐!”
杨富田看着林晧然选择出手,却是不再继续吭声。如果魏时亮和江宁是以卵击石的话,那么林晧然却是以石击石,令到事情可能有另一番结果。
林晧然则是让人送来了纸笔,旋即便是在这里筹划着这一件事,决定跟杨博唱一唱反调。
宁江和魏时亮纷纷献策,包括杨富田亦是认真参与进来,不过他们的眼睛很快变了,显得既欢喜又震惊地望向了林晧然。
虽然他们早已经林晧然有着林算子之称,曾经连吏部尚书郭朴都着了他的道,但真正跟着林晧然谋划着事情的时候,才发现林算子是名副其实。
林晧然要么不做事,一旦选择做了,亦会力求做出滴水不漏。针对着杨博的种种可能反应,制定了不同的方案,那一大张白纸很快被写得密密麻麻。
林晧然之所以对杨博出手,却不全然是为了戚继光和俞大猷两名武将鸣不平,其实是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甚至关系到他个人的前途。
现在他已经是礼部左侍郎,却是没有可能像袁炜那般直接入阁,最好的去向是吏部左侍郎,但考虑到吴山占着吏部尚书的位置,却等于是将他吏部左侍郎和吏部尚书两条路都堵住了。
如今,只剩下五个尚书和一个左都御史的位置,而礼部尚书李春芳、户部尚书严讷都是不可能撼动的大人物,只是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和左副都御史的权柄都不大,甚至还不如礼部左侍郎更接近内阁,唯有这个兵部尚书的位置还有些吸引力。
为何在描写青词方能得宠的大明朝廷里,不会写青词的杨博同样受到嘉靖的器重,正是因为兵权对于任何一位皇上都极为重要。
如果他这一次能够扳倒杨博,虽然会有宣大总督兵部尚书江东这个强劲对手,但江东身上有着严党的烙印,却是未必不能夺得这个兵部尚书的宝座。
至于会不会因此为跟杨博结怨,这权力之争怎么可能不结怨?何况,他当初在扬州将晋商范千山杨大石等人踢出纲盐商之列,便已经跟杨博结了怨。
正是这一番权衡,他决定露出属于他礼部左侍郎的獠牙,给杨博狠狠一击,甚至是借着这一个机会将杨博拉下兵部尚书的宝座。






寒门祸害 第1608章 京报
三月第一个休沐日结束,次日清晨官员纷纷回归到日常的事务之中,这一座沉寂的北京城毅然又要回到忙碌之中。
小时雍坊,杨府,这座外敛内秀的宅子在鸡啼声中醒来,几处纷纷点起了灯火,一帮家丁和丫环显得训练有素地忙碌起来,。
“孩儿给爹爹请安!”身穿八品官服的杨俊民将自己梳理得一丝不苟,看到杨博来到前院,便是上前恭恭敬敬地行礼道。
杨俊民是嘉靖四十一年的二甲进士,自然不可能直接被授予权柄颇高的六品主事,而是按惯例被授予见习主事,见习期从一年到三年不等,通常都是三年考核去留。
却不要小窥这个六部主事的位置,从而不将吏部的考核当一回事。
虽然六部主事是京城最低的进士官,但一个司通常就四、五位官员,其手上的权柄极大,更是有很大的希望成为六部堂官。
“嗯!”
杨博心里对儿子亦是引以为豪,便是轻轻地点了点头。
虽然儿子没能进入翰林院有些可惜,但凭着他所积累的政治资源,定能将儿子顺利地扶到六部尚书的位置上,从而确保他杨家至少风光两代。
却不像严嵩和徐阶等人固然风光一时,但却是“后继无人”,最终只会是人走茶凉。
杨俊民从小读的是圣贤书,且还借此考得了进士功名,这“孝”早已经是深入骨髓,显得毕恭毕敬地恭请着父亲上轿。
由于兵部和户部相隔不远,他们父子二个人总是一同出门前来衙门,只是跟着杨博风光的八抬大轿相比,杨俊民的二抬轿子却小得可怜。
杨博正准备上轿子,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对着规规矩矩站在旁边的杨俊民道:“这些日子行事要小心一些,宁可不作为,亦不要出大纰漏!等到这个月吏部的考核结束,为父便帮你谋下一个户部主事的位置!”
跟着徐阶将自己亲弟弟丢在南京养老不同,杨博是不避讳照顾自己儿子,甚至他已经计划再过一年便为儿子谋下户部员外郎的位置。
“一切听从父亲安排!”杨俊民忍着心中的激动,当即恭恭敬敬地施礼道。
身处于官场,如何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若非父亲先前便有所提及,他现在便是手蹈足舞起来,更是要张罗一场升官宴。
杨博对扶持儿子视为理所当然之事般,仿佛就是顺口提上一句,便是迈着步子进入了轿中。
“起轿!”
管家看到杨博在轿中坐好,便是规规矩矩地站在轿子身边唱了一声,八名轿夫当即抬起轿子,从那个敞开的大门离开。
杨俊民身手敏捷地钻进小轿子,跟着以往一般,乘着轿子紧紧地跟随在父亲的后面。在他的心里,父亲是一座高山,纵使在这个朝堂亦是没有一个能跟父亲叫板的人。
初春时分,天空还是蒙蒙亮,视线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五城兵马司和城南巡捕厅的人已经上街,正在这里维持着秩序,而老人总会卖弄“学识”,介绍着往来轿中所坐的人物。
自从严氏父子去职后,最气派的轿子既非两位当朝宰辅,亦非权柄最重的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而是当朝的兵部尚书杨博。
杨博靠的是军事才能得到皇上的赏识,背后又有着晋商的财力支持,令到他既养得起八个轿夫,又能合仪制地使用八抬大轿。
“卖报咯!新鲜出炉的《顺天日报》,仅需三文钱一份!”
却不知何时起,在每个清晨时分,大街小巷总会传起一个个稚嫩的童声,他们用布袋扛着墨香四溢的报纸,在向街上的行人兜售报纸。
这些报童都是贫穷孩童出身,他们白天会卖报,傍晚则是回到顺天日报社创办的私塾读书,晚上亦是在那里过夜,致使他们是赚钱养家和学习二不误。
当然,这些东西很多人并不知晓,只晓得《顺天日报》都是孩童在售卖,这些孩童很多都是口齿伶俐,脸上时常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来一份!”
京城的官老爷不差这种小钱,特别这《顺天日报》不仅刊登着有趣的信息,而且还会刊登很多有用的信息,另外还有金庸先生的小说连载。
三月的清晨还是透露着几分凉意,令人身体有点哆嗦。
杨博自持有着丰富的军旅生涯,加上白天穿得太多会闷热,故而现在穿得有些单薄,致使他亦是默默地忍受着天气的考验。
他放在腿上的双手被冻得冰凉,令他不由得抓紧一些腿肉,正是闭目养神地坐在轿中,脑子却考虑着蓟辽总督的人选问题。
讲真的,杨选才是他所属意的蓟辽总督人选,虽然杨选没有太强的军事才能,但胜在听话。只是朵颜卫的战略失误,这个责任不可能推给他这位兵部尚书或皇上,故而杨选只能承受所有的后果。
刘焘在江浙协助胡宗宪早已经证明了他的军事才能,只是这个人却是跟袁炜和董份走得更近,却难免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他突然想到了现任的浙直总督赵炳然。如果能用赵炳然取代刘焘,这无疑是更符合自己的利益。但转念一想,浙直总督的位置同样不容有失,这位置一旦动了,没准就真送给胡宗宪得起的机会。
正是想着这些复杂的人事问题,却是突然感到外面有些喧闹,甚至远处还有一阵鼓嗓的声音。
“停轿!”
后面隐隐有人喊话,管家却是急忙对轿夫下令道:“停!”
杨博的眉头微微蹙起,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管家则是第一时间进行汇报道:“老爷,公子上来了,却不知所为何事!”
在说话间,杨颂民已经是气喘吁吁地来到轿前,对着轿中的杨博上气不接下气地道:“爹,请……请看看这个!”
杨博不明所以地望了一眼儿子,便伸手接住递进来的纸张,毅然是油墨刚干不久的《顺天日报》,却见头版毅然写着:“北边鞑虏马蹄疾,一日看尽白面将!”




寒门祸害 第1609章 北尊南卑?
唐代进士孟郊登科后有诗曰: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谈古论今》发表了一篇《东南倭事不足夸,功臣名将实乃一帮平庸之徒》,《顺天日报》现在推出了《北边鞑虏马蹄疾,一日看尽白面将》,隐隐透露着打擂台之意。
如果仅仅是题目切合也就罢了,文章内容直接对着“东南倭事不足夸”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反驳,其中引用了朝廷投入边军的军费和军队数量。
“南倭北虏”是嘉靖朝所面临的最大军事问题,北边的蒙古危及京城,东南的倭寇则是危及大明最富庶之地,令到朝廷深为头疼。
只是到了现如今,东南的倭患已然得到了有效的根治,但北边的蒙古问题却仍然突出。
杨博在履历在北边,功绩亦是在北边,不管是出于阻止政敌胡宗宪起复,还是为了捍卫北边督抚和将士的颜面,他都有理由最大限度地淡化南边将士“剿灭南倭”的功绩。
面对胡宗宪的旧部戚继光和俞大猷新近的两项赫赫战功,他先是通过《谈古论今》主导京城的舆论,而后跟各方打了招呼,从各方面进行淡化这些剿倭的功绩。
这样既维持着一直以来“北尊南卑”的局面,同时维护个人的政治利益,可谓是一举两得之举。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事情却是给人毫不留情地戳破,《顺天日报》已然是要站出来公然为南方的将士鸣不平。
针对东南剿倭开支高达三百万两的问题,这篇文章却是给出了回应道:“东南抗倭所费银两甚巨,但倭寇尸首亦是不计其数,令东南不复兴化之祸,乃是百年大计也!东南倭事今已平息,既是百姓税粮之力,亦是将士用命之功,此功却不可不彰也!”
针对东南剿倭动用了几十万军队的问题,这篇文章亦是给出了回应道:“大明辽东镇总辖二十余万军士,去岁六千鞑子入关,劫掠三河、顺义等地八日方离开,东南二十倍于倭人全剿之,北军二十倍于鞑子,又当如何?”
如果说东南剿倭的功绩是靠银子取胜的话,那九边的将士却更加不堪。他们每年虚耗朝廷大量的军费,最终却是屡番被蒙古人欺负,甚至去年又被人打到了北京城下。
倒不是没有人不明白这些道理,但《谈古论今》的影响力太大,加上杨博及相关势力的引导和震慑,令到反对的声音显得很微小。
但如今,拥有着极大影响力的《顺天日报》发声,已然是将这个问题迅速地扩大化,京城的舆论必定会再起波澜。
“该死!”
杨博看完整篇报道,脸色已经气得铁青,用手将纸报攥成一团怒声道。
杨俊民每日都有看报的习惯,刚刚看到这篇文章便知晓此事非同小可,故而急匆匆追上来拦桥,这时显得关切地询问道:“爹,此事该如何是好?”
“你对此事怎么看?”杨博将攥成一团的报纸丢到地上,知道接下来要面对很大的舆论压力,却是考究般地对着儿子反问道。
“爹,孩儿以为此事怕是跟林晧然脱不得关系!”杨俊民知道这份报纸由林晧然在顺天府尹的任上所创,亦只有林晧然才会有如此的胆魄发表这篇文章,却是微微疑惑地询问道:“爹,你事先没和他打过招呼吗?”
杨博当即便想要说“那小子算什么东西”,只是想到对方已经是礼部左侍郎,却是不由得压下怒火地道:“我找过吴曰静!”
官场没有那么多的生死仇怨,如果能够在私底下解决,通常都是在私底下调和。像这些年,很多官员明面是告老还乡,实质是这些官员是被迫辞官保全己身。
为了淡化戚继光和俞大猷战功的事情能够顺利实施,杨博主动找上了各方有头有脸的人物,正是害怕这种突然有大人物跳出来闹事的情况。
却是没有想到,董份和吴山都没有闹,被他所忽视的林晧然却是这个时候跳了出来。只是他心里又不得不承认,这其实算是他的一个疏忽。
吴山是林晧然的岳父兼恩师不假,但林晧然亦是礼部左侍郎,更是南方派系的重要官员,事先确实得支会对方一声。
如果他事先找过林晧然,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当面进行沟通并妥当,而不是现在招惹了林晧然,更是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杨俊民听到老爹真的漏过了林晧然,显得无奈地说道:“林晧然此人锋芒毕露,现在他插手这个事情,怕是有些棘手了。爹爹,不若你再找他谈一谈吧?”
“他大概是以为替皇上做了一些实事,便可以目中无人了!为父岂能主动服软,既然他林若愚如此不讲究,那就休怪老夫不卖吴曰静的面子,此次便给他长一长教训!”杨博重重地哼了一声,便是放下帘子怒声道。
他杨博是嘉靖八年的老牌进士,当朝的兵部尚书,更是皇上最嚣张的军事官员。哪怕面对徐阶,亦是跟着对方合作,从来没有想过投效对方。
虽然他这一次确实是忽略了林晧然这位礼部左侍郎,但林晧然一声不哼便开战,对方同样亦是不卖他面子。现在事情到了这一步,他自然不可能退让,而是要给这个小辈狠狠的教训。
杨俊民看着轿帘子被放下,同时感受到父亲高昂的战意,便是不再吭声。
虽然从他的角度来看,今后的朝堂必然有林晧然一个位置,但他父亲是当今圣上最依重的兵部尚书,却未尝不能好好地敲打一番林晧然。
这一个清晨,宛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般,整个天空都是灰蒙蒙的。
很多官员都有阅读报纸的习惯,特别报纸很适合用于在轿中打发时间。当看到《顺天日报》那篇文章之后,他们当即知道这个三月变得格外的不平静,朝堂必然又会因此而生起惊天骇浪。




寒门祸害 第1610章 徐阶的权术
《顺天日报》的销售渠道辐射到北京城的每个角落,如果单以北京城而论的话,它的传播范围甚至还要高于售价不低的《谈古论今》。
随着两份战功的事情再次被提起,这个事情在京城士子群体中迅速发酵。
“东南的军费虽然不低,但终究是灭了倭寇!”
“不错!边军的花销其实要太得多,但去年还不是给鞑子跑到了北京城下?”
“虽然东南抗倭所费甚巨,但朝廷亦不能抹去将士的功绩,戚继光和俞大猷等将士应当重赏!”
……
在京城的酒楼中,那些早起的士子已然开始发表了对事情的看法,绝大多数的士子纷纷为着戚继光和俞大猷等人鸣不平,认为朝廷应当对有功之将士重赏。
这个时代的士子都是读圣贤书出身,宛如是一张白纸般,对于“公道”还是极为看重,故而京城的舆论迅速地倒向顺天日报这边。
当然,京城的舆论其实决定不了大局,这些事情的最终决定权一直都是攥在皇上和内阁手里。
西苑,无逸殿。
身穿蟒袍的徐阶从值舍中走过来,如同往常般来到内阁值房处理公务。
虽然昨日是休沐日,但他却是没有选择呆在家中休息,而是选择进宫侍召,晚上则是替皇上撰写青词。由于要帮皇上处理大量的政务,皇上亦是体恤于他,时常都是让他早点休息。
“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这二十个字悬挂于最显眼的墙上,算是他跟六部堂官友好相处的法宝。
他来到书桌前坐下,空气已经飘起一股提神醒脑的檀香,接过阁吏送来的檀香,而他的信使则是按时来到了这里,跟着他汇报起外面的情况。
“袁阁老过来的话,便请他过来一趟!”
徐阶将茶盏轻轻地放下,便是对着阁吏进行吩咐道。
阁吏应了一声,退下去继续做事了。
徐阶面对两京十三省的奏疏,往往都会先处理京城的奏疏,而后再处理其他省份的奏疏,当然有急件自是优待处理。
他的脑子还想着如此处理因《顺天日报》而起的事端,一份奏疏很快送到了他的案头上。
“元辅大人,您找我?”袁炜姗姗来迟,走进来对着徐阶打招呼道。
徐阶先是苦涩一笑,将手上的那份奏疏递过去道:“懋中,你瞧一瞧这份奏疏吧!”
袁炜不明所以地接过奏疏,只是刚看到开头,当即抬起头惊讶地道:“兵科给事中魏时亮的弹劾杨博!”
徐阶则是轻轻地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看下去。
袁炜深感事情非同小可,便是直接在徐阶的对面坐下,然后认真地翻看起这一份弹劾奏疏,却是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如果仅仅只是奏疏也就罢了,但这份奏疏并不是捕风捉影,而是言而有物,矛头直指杨博任人唯亲和赏罚不明两项罪责。
先是列举杨博将没有什么建树的原亲卫队长佟登扶上了辽东总兵的位置上,旋即指出战功赫赫的原浙直总兵卢镗则被名不经传的杨尚兵取代,最后列举俞大猷和戚继光立下赫赫战功,兵部却是不打算表此二人功绩。
如果这些事情分开来看,倒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现在结合一起,则是大大的“不公”,杨博确实是任人唯亲和赏罚不明。
“林晧然这是想要将事情闹大啊!”袁炜看过内容之后,却是当即感慨地道。
只是话音刚落,他发现此话不该在徐阶的面前说出来,只是已经无法将话收回来了,而徐阶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徐阶显得心情不错地放下茶盏,对着袁炜友好地微笑道:“懋中,咱们是想到一起了,老夫亦是认为此事是林晧然在背后运作!你是内阁的次辅,你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理呢?”
袁炜心里暗叹一声,他最佳的做法是装傻充愣坐山观虎斗,而刚刚的话却是被抓了壮丁,却是直接表态道:“事情已经明摆着,广东和福建立下如此战功,自然是要进行重重恩赏!”
不管朝堂的斗争如何,他始终知道自己是宁波府人,应该对倭寇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对有功的将士又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
徐阶的脸色微微一正,却是轻轻地摇头道:“咱们内阁要总领全局,却是不能完全不尊重兵部的意见!退一万步来说,现在大明最大的问题是北边的鞑子,大明的边防还需要依仗于杨博,皇上亦是早已经明言杨博是理想的兵部尚书!”
“让他们双方各退一步?”袁炜的眉头微微蹙起,显得试探性地询问道。
徐阶抬头望着袁炜,却是轻轻地摇头道:“不,我想由你这位次辅亲自出面,好好地劝说林晧然!”
现在事情形成了激烈冲突,林晧然是进攻方,而杨博属于被进攻方。如果林晧然能够选择收手,那么这个波澜自然是轻轻地揭过。
袁炜原本对杨博递交上来的意见不满意,现在让他出面去劝说林晧然收手,心里自然是一万个不愿意。
“因去年鞑子入关,蓟辽人事动荡,现在局势刚刚稳定下来,可不能再生事端了!如果你能劝说住林晧然,那么今后便由你跟兵部接洽,如何?”徐阶苦口婆心地劝导,最后抛出一个诱饵道。
袁炜心里微微一动,这无疑是徐阶对他适度放权,此举令到他更接受于首辅的宝座,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他先是犹豫了一下,抬头认真地望了一眼老僧入定般的徐阶,却是不管对方是不是空头支票,便是进行回应道:“那我试一试吧!”
“呵呵……那有劳了!”徐阶的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对着袁炜轻轻地点头道。
双方一拍即合,此事由袁炜出面劝说林晧然。
徐阶这一招其实很是高明,袁炜是当朝的次辅,林晧然纵使再如何锋芒毕露,却不可能将所有人都得罪光,总得卖一些人的面子。
如果袁炜成功说服林晧然,既能卖杨博一份人情,又借机削一削林晧然的锐气。先前的耕藉礼已经让林晧然抢了风头,如果不多加进行抑制,怕真是后患无穷了。
:。:




寒门祸害 第1611章 张四维的试探
临近中午时分,北京城上空的阴云渐渐消散了不少,头顶的云层有一处显得格外透亮,颇有一种拨云见日的味道。
“林部堂,这边请!”
两个轿子一前一后来到了西苑前,司直郎张四维又亲自跑了一趟礼部,从轿子下来之后,便是跑到另一座轿子前恭敬地道。
身穿三品服官的林晧然从轿子中出来,虽然他还是一张白净的脸庞配着稀疏的胡须,但整个人隐隐又平添几分官威。
林晧然望了一眼不远处的宫门,却是没有急于上前,而是扭头打量身旁的张四维似笑非笑地道:“张编修,你觉得戚继光和俞大猷诛杀倭人几千之多,此次的军功当不当赏呢?”
张四维是山西蒲州人士,跟着杨博不仅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的,两家更是定下了一门儿女亲事,身上有着很浓厚的杨博烙印。
1...506507508509510...6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