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祸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余人
在此期间,龙池中主动来到了这里,并没有太重要的事情汇报,主要还是过来露露脸,说了一些八卦的事情。
林晧然并不是那种喜欢摆官威的人,为人比较容易相处,且有着科学且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令到他看待问题总是能够一针见血。
与人聊天,最怕的自然是“对牛弹琴”,龙池中偏偏是那种有些爱嚼舌根子的人,已然是将林晧然引为了知己。
龙池中当真是将林晧然当成自己人,除了谈及礼部衙门的一些琐碎事,主要还是谈及“敌人”高拱的种种举动。
看着左右无人,却是压低声音道:“现在右侍郎衙署上上下下对高拱是畏之如虎,他的声音又大,训人又不留情面!我可是听说了,他以前在国子监便是如此,有个教习正是被他骂得犯了癫痫病!”
林晧然深知高拱跟徐阶是截然不同的性子,性子急躁和自负,跟同僚的关系历来不睦,却是微微一笑地道:“此事没有引起大风波,对高拱的仕途没有影响,怕是耳听为虚!那个教习的癫痫病应该是复发,这是有人想借此故意抹黑高拱!”
龙池中深知林晧然理性的性子,伸手摸了一下鼻子尴尬地道:“我亦是道听途说,不过亦说不准确有其事呢!”
“即便确有其事,跟我们也没有关系!”林晧然还没打算将高拱往死里整,却是认真地叮嘱道:“乡试在即,其他地方的乡试,咱们可谓是鞭长莫及!只是顺天乡试切勿出半点差错,不仅要预防乡试舞弊案,还是注意冒籍之事!”
在经过昨晚的一番聊天后,他亦是注意到顺天府冒籍的事情比他想象中要严重。他现在让龙池中盯紧这个事情,自然不是要将黄小贯揪出来,主要是想看看这里的水会有多深。
“舞弊一事应该不会发生,殷士儋是裕王的老师,想必不可能自误前途,我们仪制司必定会盯紧这方面!”龙池中显得一本正经地分析,旋即苦涩地望着林晧然认真地说明情况道:“只是这个‘冒籍’早已经成了气候,很多官员的子侄都是跑来顺天冒籍。我在礼部呆了六年多,这些事情看得很清楚,咱们礼部现在是‘民不举官不究’,谁都不愿意做那个坏人!”
林晧然伸手端起茶杯,微微蹙起眉头地道:“我也不想做坏人,只是谁寒窗苦读都不容易!当地难考,各省的录取人数不一,这都不是他们作弊的理由!若是任由这种冒藉的士子入仕,他们恐怕亦不会是一个好官,咱们还是要主动管一管冒籍的事情!”
龙池中听到林晧然是真要捅这个马蜂窝,心里既是担忧又是佩服,却是一本正经地说道:“其他省份的冒藉还好,这能够前来北直隶冒藉的考生,他们都是有一定官方背景的,这个事情确实吃力不讨好,所以咱们礼部都不会主动去调查!不过你真的想要做,我肯定会尽力去做!”
“咱们都是由科场入仕的官员!若是咱们人人都选择趋利避害,对这种不公之事视而不见,不仅是愧对天下寒窗苦读的士子,亦是愧对当初给我们维系公平环境的科场!”林晧然喝了一口茶水,却是打定主意地表态道。
虽然八股取士存在着很大的弊病,甚至是扼杀士子的思想,但却是保证天下读书人入仕的公平公正,给予很多寒门子弟做官的机会。
最起码,在没有其他可行的方案前,他更愿意成为八股取士的捍卫者,让这个制度继续公平公正地执行下去。
“师兄的见解果真是发人深省,现在大家其实都是‘宽以待己,严以律人’。在改革宗藩的时候,他们都恨不得将宗藩弄成乞丐才好,但轮到他们自身之时,却是处处想着法子占上便宜,触碰到他们一点利益就像是要了他们的命般!”龙池中不由得想到入仕前的艰辛,更是明白科举公平的重要性,便是有感而发地附和道。
林晧然将茶盏轻轻地放下,抬头望向西苑的方向地期许道:“此次改革宗藩制度如果能够取得成效,接下来咱们要做其他事情,必定能够减轻不少阻力!”
想要改变这个腐朽的王朝,让到大明焕然一新,那就需要将一些群体的利益打破,让到更多的利益流向于平民。
只是要想做到这一点,小打小闹注定不要成事,做事要不畏艰难地克服,由难到易。
当年建文帝推行“削藩”,这本是利国利民之举,却是败在他们削藩的意志儒弱和主次失当。他们选择从软柿子周王开始,结果留给实力最强劲的燕王朱棣反扑的机会,最终‘削藩令”是功败垂成。
龙池中想到了林晧然递送到内阁的方案至今“生死未卜”,脸上亦是充满忧色地望向了西苑,希望那边能传来佳音。
内阁那边迟迟没有动静,仿佛将事情直接遗忘了一般。
到了下午时分,林晧然突然离开了礼部衙门,却是直接到了会同馆。
会同馆得知林晧然到来,这里负责管理的馆大使忙碌着进行张罗。不仅安排了歌舞节目,还准备了一顿丰盛的菜肴,仿佛林晧然是最尊贵的来使一般。
南洋使团在签订协议和得到册封之后,却是早已经从陆路返回广东,而后再乘坐联合商团的船只回到故土。
现在住在会同馆的是朝鲜使团。原本太祖规定朝鲜是三年一贡,琉球是两年一贡,但朝鲜却是几乎每年都过来,很少出现隔上三年才造访。
这自然不是朝鲜多么忠于大明,而是大明的朝贡历来都是“薄来厚往”。每次他们前来京城,不仅好吃好喝,还能赚上一笔,何乐不为?
不过他们比很多使团“懂事”,不仅带来了当地的贡品,还从全国物色最漂亮的女人,一度讨得朱元璋和朱棣二代帝王龙颜大惊。
一顶八抬大桥突然间出现,加上一支威风凛凛的仪仗队,毅然是出现在会同馆的门前。
“来了!”
会同馆的官员和朝鲜使团的几名官员都已经提前站在了这里,眼睛显得羡慕地望着由远而近的轿子,特别是第一次前来大明的朝鲜年轻官员充满着前往。
一个年轻官员看着轿子钻出一个身穿绯红官袍的年轻男子,显得不敢相信地询问道:“参判大人,这便是那位大明的林文魁!”
参判,这是朝鲜特有的官职,此次朝鲜使团由工曹参判陈寔率领队伍前来向大明进贺。
跟着大明的六部相似,朝鲜设置六曹,曹中设有判书(正二品)一人、参判(副二品)一人、参议(正三品)一人,正郎(正五品)二人、佐郎(正六品)二人和衙前书吏十八人。
陈寔的官职相当于大明的工部左侍郎,且陈家在朝鲜是百年的大家族,现任的朝鲜王后便是陈家人,算是朝鲜的大人物。
不过朝鲜终究是小国,且还是大明名义上的藩国,陈寔地位却是无法跟林晧然相提并论。
林晧然不是一个喜欢摆官架子的人,只是在这种场合之中,却是不得不摆着官威,从轿子中有模有样地出来。
对于主动上前献殷勤的馆大使,似乎是连正色都懒得瞧,很快便是注意到那个站在人群中的中年男子,身上的衣服跟他们官员的常服很相似。
林晧然正准备打招呼,但没想到给对方抢先了。
“节下见过林大人!”陈寔没有接那个年轻官员的问话,而是一个箭步上前,对着林晧然恭恭敬敬地施礼道。
他虽然代表朝鲜出使大明,但却是不敢马虎大意,毕竟大明的实力强于朝鲜千倍万倍,一旦做错了什么,恐怕要整个朝鲜陪葬。
“本官礼部左侍郎林晧然见过特使!”林晧然面对着陈寔的自贬举动并没有过于惊讶,便是自我介绍地回礼道。
朝鲜在元朝的时候便被打掉了脊梁骨,加上他们亦是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些年军备早已经荒废,亦是为何面对国力相当的日本被确实打得屁滚尿流的原因。
在文化上,他们亦是一直效仿着大明,甚至两国还有过友好的交流。
明朝开科取士,诏准高丽等国“行修经明之士,贡赴京师会试,不拘额数选取”。这一年,高丽参加会试的有三人,其中金涛及第,授东昌府安丘县丞,后因不通汉语,回到高丽。
在经济上,朝鲜半岛虽然有着天然港口,但却没有成熟的手工业,连生存都是一个问题,一千多万的人口绝大多数都处于贫困线之下,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
军事、经济和文化全面落后的朝鲜,他们对大明只能是四十五度角仰望,很多人都是以出使大明为荣。
林晧然身居高官,又是自己的主场,又是微笑地道:“特使,今日你我无须客气,咱们到里面一叙,如何?”
“敢不从命!”陈寔一直仰慕着大明的文化,不仅能够说得一口比较流利的汉语,而且能够引经据典,显得温和地回礼道。
二人又是一番礼让,然后一并来到了殿中,二方的人员分立而坐。
馆大使早已经安排了一切,厅中是连场歌舞表演,而每个人的案上都摆上了肉食和果盘等物,正是盛情地款待着陈寔等人。
只是谁都心照不宣,林晧然并不需要亲自招待朝鲜使团,而在朝鲜使团差不多回国之时突然造访,必然是抱着目的而来。





寒门祸害 第1676章 朝鲜的知己
陈寔一直关注着对面的林晧然,深知这位高高在上的礼部左侍郎不会无缘无故前来,特别他们使团到京已经有些时日,这次突然造访无疑存在着蹊跷。
偏偏地,连续三场歌舞表演下来,这位礼部左侍郎除了相互敬酒外,却是一直将目光放在这场歌舞上,似乎就是过来陪他喝酒寻乐的。
若不是他们朝鲜一直收集大明的情报,事先有打听过这位礼部左侍郎所做的事情,当真会错以为对方是一个贪图享乐的官员,而不是大明最深沉的智囊。
朝鲜使团亦不免有心高气傲的年轻官员,对林晧然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心里却是生起要将对方比下去的意思,亦是一直在暗暗地摩拳擦掌。
咚咚咚……
待到整数时点,挂在墙上的一个挂钟传来了报时的声音,洪亮的钟声在这殿中回荡,令到这个刚刚表演完毕的舞蹈显得黯然失色。
钟声在后世会觉得是一个噪音,但在这个农业时代,特别是对于处于半农业社会的朝鲜官员,这个钟声每每都令到他们感到不可思议。
亦是会同馆此次多了这么一个神奇的挂钟,令到他们打心底对大明多了几分敬畏,心中又是生起几分的向往之情。
在所有人都望向那个挂钟之时,一直没有任何表示的林晧然突然递给馆大使一个眼色,馆大使当即让这帮舞女退了下去。
陈寔突然发现殿中安静下来,知道林晧然这是有事要商谈,便是当即放下手里的酒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来应付这个深不可测的年轻人。
“尊使已经来了好几日,本官今日才抽出身来相待,还请海涵!”林晧然将陈寔的反应看在眼里,却是主动告罪地道。
陈寔深知这是一句客套话,他根本没有责备人家的资格,便是进行回礼地道:“节下知道大人事务繁忙,岂有怪罪之理!”
“呵呵……尊使如此体谅,本官十分惭愧!却不知在会同馆做的这些时日,你对会同馆的安排可有不满之处?”林晧然的眼睛望着对方,显得关怀备至地道。
此言一出,馆大使显得紧张兮兮地望向了陈寔,如果这位朝鲜来的使者打小报告,那么林大人怕是饶不得他了。
陈寔并不是第一次前来大明,却是万万没想到这位礼部左侍郎会如此体帖入微,心里亦是暗暗地感动了一番。
要知道,由于两国实力的巨大差距,大明的高官历来都不拿正眼瞧他们这些藩臣,甚至很多大明官员都不知道朝鲜是在哪一边。
只是却不怪人家看轻,本来是商定三年一贡。只是他们为了多得一些利益,却是一年一趟都跑,有时甚至是一年跟来二、三趟。
陈寔扭头望了一眼馆大使,馆大使的眼睛充斥着几分乞求,便是温和地回应道:“节下并没有不满之处,会同馆的安排十分妥当!”
倒不是他真的完全没有怨言,只是现在的情形,无疑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尊使若是在此住得安心的话,那便在此多住些时日,可好?”林晧然轻轻地点了点头,却是突然热情地邀请道。
陈寔心里却是咯噔一声,忙是进行回应道:“节下此次过来给大明皇上道贺,现在事情完毕,国中另有要事,却不敢耽搁太久,还请大人体谅!”
“尊使若是如此的话,未免过于仓促,显得我大明侍客不周呢!”林晧然玩弄着手中的酒杯,显得似笑非笑地说道。
陈寔不明白林晧然的葫芦里卖什么药,更不确定大明是不是要对朝鲜动武,却是小心翼翼地回应道:“林大人,节下到京城已经有七日,再过三日便会离开。以往都是如此,此行却不算太过仓促,大明更没有大周之言!”
管大使听到这话,隐隐听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却是大气不敢粗喘地望向林晧然和陈寔。
“看来尊使是急着离开啊!也罢,你们都退下吧,我跟尊使有几句私密话要说!”林晧然将酒杯放下,对在场的所有人淡淡地说道。
地位决定一切,这无疑是一个不容抗拒的命令。
馆大使等人面面相觑,却是都不敢进行声张,纷纷离开了这里。
陈寔看着自己的侄子想要留下陪同自己,更明白这个亲侄是想要跟林晧然一较高下的意思,却是淡淡地说道:“下去吧!”
此时此刻,他却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比面对国王还要紧张几分。至于他这个有几分聪明的亲侄,怕是连给人提鞋都不配。
仅是片刻,这里已经剩下林晧然和陈寔,另外则是林晧然的护卫。
陈寔深知对方是一个天资聪明的不世之才,便是开门见山地道:“林大人,不知所为何事,但说无妨!”
林福发现林晧然的目光望过来,便是轻轻地点头,以证明这里的谈话不会被传出去。
“尊使此次来京,却不知都带来了何物呢?”林晧然继续玩弄酒杯,却是正色地询问道。
陈宴先是微微一愣,旋即便是回应道:“贡品跟往年无差,且都已经上呈,其中有白纻布、麻布各六十匹,满花席、黄花席、彩花席各三十张,人参八十斤,豹皮十六张,獭皮二十张,黄毛笔四十支等!”
虽然不明白林晧然葫芦里卖什么药,但还是将此次贡品的清单都说了出来,除了在途中偷偷拿出了一棵人参服食,自觉这里面并不存在什么不妥。
“尊使,你漏说了!”林晧然按住手中的酒杯,望着陈寔斩钉截铁地道。
陈寔迎着林晧然坚定的目光,这才恍然大悟地张开嘴巴。
此行他一共带来了十二名绝色美女,只是都是送给了大明那些皇亲国戚,并没有给这位气血方刚的林侍郎送上一位,这当真是失策至极。
一念至此,他的脑海闪过一个想法,说动皇上将公主嫁给这位林侍郎,从而拉拢住这位前途无量的大明官员。
“你们此次过来还带上几万两白银,可是如此?”林晧然看到对方恍然大悟的表情,却是错以为对方体会到自己指的是什么,便是索性直接挑明地道。
陈寔发现自己猜错了,这位林侍郎却是爱财不爱美人,心里当即一紧,便是正色地询问道:“林大人,你此言是何意?”
如果是索要美女,再多他亦能安排过来,甚至是将自家的公主送过来,但想要他带来的银两,却是痴心妄想了。
“这是你们近期的采购清单,其中还从丝绸店购买了八千两的货物,前后一共耗银三万两!”林晧然给林福递了一个眼色,拿着一份清单对着陈寔一本正经地说道。
林福从林晧然的手里接过清单,便是将那份清单直接送给到陈寔的面前。
陈寔接过清单并看过上面的内容,脸上不由得闪过一抹惊慌,发现这位林侍郎的能量远超他想象,竟然没有丝毫的出入。
由此可见,人家并不是心血来潮过来跟他饮酒寻乐,而是一直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陈寔亦算是经历过风浪的官员,便是将清单放下道:“林大人,我们不辞辛劳前来,随路从京城带些货物回去,此举又何不妥?”
这话说得是铿锵有力,已然是端起了朝鲜使者的风度,那双充满坚韧的眼睛逼视着林晧然。
按说,朝鲜使团不辞辛劳过来京城,顺道从京城买些货物回去,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其实很多使团都会这样干,毕竟大明的商品代表着世界的顶尖水平,很多商品颇受皇室青睐。
林晧然端起酒壶给自己倒酒,便自顾自说地道:“这自然没有不妥,你是我大明的藩国,历来我们大明都是厚待有加,大明自然是希望你们能过得更好一些!”却是话锋一转,他突然抬起头望向陈寔进行询问道:“据本官所知,贵国推行朝鲜通宝失败后,百姓一直都是使用五升布交易,不知此事可真?”
陈寔的心中大为震惊,却是不由得认真地审量着这位礼部左侍郎,万万没有想到对方竟然知道这些事情。
跟着很多大明官员和百姓的认知不同,他们朝鲜用于交易的并非是金、银、铜、铁,,而是他们自行纺织的五升布。
却不是他们不想改变这一点,但却是以失败告终。正如林晧然所言,他们曾经尝试推行的朝鲜通宝,但却是失败了,现在的民众只认五升布。
话说,一个叫文益渐的朝鲜使臣来到北京,可是当时元朝官府禁止棉种外流,他把十几粒棉籽藏在笔杆里偷偷运回朝鲜。
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朝鲜在国内全面推行了棉花种植,进而棉布成为了朝鲜最受民众所青睐的硬通货。
五升布自然无法跟大明的棉布相比,但胜在民众都需要,百姓都是以此进行交易。
陈寔面对着林晧然的咄咄逼人,却是硬着头皮地回应道:“此事确是如此,但与此又有何不妥之处?”
“据本官调查所知,大概是从嘉靖三十五年的朝贡开始,你们朝鲜使团突然便阔了起来。你们开始在京城大肆购物,六必居的赵掌柜说你们每次过来都是大批订他们家的酱菜,尤其忠爱于大明的高贵的丝绸等物,每次所耗均在万两之上!”林晧然喝了一口酒水,却是对着陈寔平静地说道。
陈寔的额头已经开始渗出汗珠子,但心中早有定计地回应道:“林大人,我们国王对大明货物极为青睐,愿意拿出国帑来京采购货物,此举有何不妥?”
林福的眉头亦是微微地蹙起,不由得扭头望向了林晧然,不明白历来精明的十九叔为何要揪着这种事情不放?
人家朝鲜国王愿意从国库中拿出大笔的银两过来京城采购货物,这可谓是相益得彰的事情,为何十九叔要偏偏对这种事情穷追猛打呢?
“大明立国之初,定制贵国每年纳贡黄金一百五十两、白银七百两,然贵国无金银,不堪重负!宣德四年,宣宗念贵国非产金银国,请免贡金银,问计于廷臣。时吏部尚书称:‘此乃高皇帝成法不可改也’,然宣宗认为:‘朝鲜事大至诚,且远人之情,不可不听。朕以敕许免,毋庸固执’,遂罢贵国金银贡!”林晧然将昔日的一段往来声色并茂地说了出来,接着放下酒杯进行质问道:“你们国君当年口口声声称不产金银,然这些年运来白银达十万之巨,若非贵国当年是欺骗宣宗不成?”
话语到最后,宛如是图穷匕见,已然是扣下了一个大帽子。
朝鲜如果一向如此大手笔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但在早期一直哭穷,甚至是让大明免了他们金银贡,现在却突然间阔了起来。
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突然无缘无故地阔了起来,这里面定然是有内情,特别是这银两的来历便值得深思。
“大人息怒,小国岂敢欺宣宗,就算是借我们一百个胆子都不断啊!”陈寔顿时是汗如雨下,当即进行辩解道。
林晧然显得得理不饶人,当即冷声质问道:“既然你们当年没有欺瞒宣德皇帝,那么每一趟过万两的白银从何而来,而这些货物又将会运向何方?”
这个话如同子弹般,直击了靶心。世上并不存在点铁成金之术,朝鲜突然间如此阔绰,自然是有着其中的缘由。
陈寔望着林晧然咄咄逼人的目光,深知事情是无法欺瞒下去,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便是心灰意懒地询问道:“林大人,你应该是已经知晓其中的实情,却不知意欲何为?”
事情到了这一步,他知道事情恐怕是瞒不住了。只是他却是没有想到,这么多年都是平安无事,结果给这位年轻的礼部左侍郎看出了端倪。
现如今,对方并没有直接将这个秘密捅开来,而是选择在这里跟他进行密谈,事情无疑还存在着一些商量的余地。




寒门祸害 第1677章 友谊?
在嘉靖早年间,日本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件:大内义兴的家臣三岛清右卫门发现了石见银矿,这是一个可以开采四百多年的超级大银矿。
这储量惊人的银矿令到日本迅速成为产银大国,特别是他们后来从大明得到了“灰吹法”炼银技术,从此银矿的产量突飞猛进。
日本大内义兴家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中,已然成为日本最有钱的家族。只是这白银并不能当饭吃,他们面临的问题不是赚钱,而是如何将白银换来所需的东西。
他们最理想的贸易对象自然是手工业站在世界顶端的大明,只是两国早已经断了朝贡的往来,而汪直被杀令到两国的贸易往来降到低点。
虽然有着一些零星的海星和葡萄牙人,但所运来的货物终究有限,加之他们所花费的价格远远高于大明的市场价。
正是如此,他们选择了朝鲜作为交易的对象。嘉靖十七年大内氏遣使带来白银5000余两到朝鲜买得布匹,采用强硬的方式完成了交易,此后陆续前往朝鲜买布等物。
1...534535536537538...6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