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而吕德的过往经历,更是可以证明此人的才华与学问。
这个时代,江南之地可谓是人才辈出、文化荟萃,寻常读书人若是想要在江南冒头也是极为不易。
而吕德这些年以来虽然是处处都被赵山才压了一头,堪称是万年老二,但这也就意味着,若是没有赵山才出现的话,那么吕德就是公认的江南第一才子!
像是这样一个年轻人,就连朱和坚也不由是出现了惜才之心,自然是想要刻意结交、收为己用。
尤其是考虑到吕德未来还会参加会试与殿试,迟早都会迈入官场,若是朱和坚提前结交的话,说不定在将来就能收获一位得力臂助。
也正出于这般考虑,朱和坚才会刻意对吕德追根问底,打探吕德对赵山才的真实想法,就是想要试探吕德是否可以重用。
最终,吕德的表现与反应也让朱和坚很满意。
当然,以朱和坚的多疑性格,自然是不会全然相信吕德的说法,接下来必然还会派人打探确认。
吕德与赵山才这两人皆是江南境内的著名才子,他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是好是坏,也一定会有很多人知晓情况,到时候一探就知。
*
“若是吕德所言为真,他对赵山才也确实是心存怨怼,那么我就可以放心把他收为己用……王保仁的说法很有道理,我即将要成为真正的储君太子,身边总不能没有可靠幕僚……等我向王保仁要人之际,王保仁应该也会卖我一个面子,甚至是乐见其成,否则他也不会把吕德与傅平生二人推荐到我身边做事……”
心中不断算计之际,朱和坚表面上却好似是完全没有察觉到吕德的内心情绪,只是跟着吕德一同叹息道:“是啊,我也曾多次见过赵山才,此人不愧有‘江南才子’之称,确实是才智非凡,只可惜天妒英才……而吕先生这些年以来的诸般境遇,亦是令人颇多感叹……”
另一边,傅平生虽然并不是首次听说吕德的过往经历,但也跟着叹息道:“是啊,既生瑜、何生亮……不过,赵山才却像是周瑜一般英年早逝,而现在随着赵山才的早逝,吕兄弟已经成为了公认的江南第一才子,过往的那些怨念与不甘,也不必继续放在心上了!
实际上,在鄙人看来,吕兄弟的出身家世、过往成就,皆已是远超同侪,虽然被赵山才压了一头,但也没必要过于执着,若是胜负心太强,总是想着与人一争长短,这辈子也未免活得太累了。”
说话之际,傅平生表情间再次闪过了一丝不以为然,他并没有太强的胜负心,自然是不认同吕德的这般心态。
然而,朱和坚却是可以完全理解吕德的心态。
在朱和坚的成长经历之中,他也总是被太子朱和堉死死压着一头,所有人皆是只顾着关注朱和堉,对于朱和坚却是完全无视,这种窒息感与无力感,足以把一个人彻底逼疯。
当然,朱和坚认为自己的智慧手段皆要远在朱和堉之上,朱和堉从前能死死压制于他,也只是因为太子储君的身份,所以朱和坚当初的心中怨恨与不服,还要远强于吕德。
所以,见到吕德在傅平生的劝说之下沉默不语之后,朱和坚却是主动为吕德解释道:“傅先生,许多事情并不是我等旁观者可以理解的,唯有当事人才能明白其中的苦涩。
自古以来,我汉人江山虽然总是强调道德与公允,但实际上所有人依然是以实力与尊卑看待他人,不仅是强者与弱者的待遇天差地远,头名与次名的待遇也同样是云泥之别……
同样一件事情,若是由强者或者头名去做,就会收获一片赞誉,但若是由弱者与次名去做,却只会召来无尽批评……
强者与头名若是擅自行事,那就是有主见、敢作为,弱者与次名若是擅自行事,那就是随性散漫、目无法纪……所以,一个人若是察觉到了这般现象,无论如何也会心中不服气的。”
说到这里,朱和坚回忆起了曾经的许多事情,表情间不由是闪过了一丝阴沉。
然而,吕德这个时候,却是选择站在了傅平生的这一边,并且说出了一番独到见解,也让朱和坚再一次对他刮目相看了。
……
……





摄政大明 第1160章.事端开启(四).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其实,学生并不是嫉妒赵山才这些年来所受到的优待与关注……或者说,学生这些年来虽然是有妒恨之心,但只是妒恨赵山才天生就要比学生聪明,明明是同样的努力,但学生的成绩就是比不上他,这又如何能令人服气?
但再不服气也没办法……人活一世,唯有出身与天赋是无法由自己决定的,但偏偏这两项因素又是最为重要……这也是学生必须要服气、却又最为不服气的地方!
不过,其实傅先生刚才所言也很有道理,学生在家世与天赋这两方面,较之这世上绝大多数人已是占尽便宜了,所以学生这些年来的心中怨怼之气,也只是人心不足、贪得无厌罢了。”
说到这里,吕德自嘲一笑。
但这一次,与此前几次的情况不同,朱和坚发现吕德的这些情绪皆是发自真心,并没有作假。
顿了顿后,吕德继续说道:“至于七皇子所言,认为不同的人就算是做了同一件事情,所收获的评价也往往都是截然不同,学生反而是认为理所当然!
毕竟,就算是同一件事,交由不同人去做、就会出现不同效果,就算是有了相同效果,强者往往可以复制成功,但弱者则就未必了!
就以擅自行事为例,强者擅自行事往往会赢得世人赞誉,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一位真正的强者,往往是不需要依赖集体大众的支持,就可以独力办成许多事情,集体大众则是收益一方,所以强者们自然是拥有擅自行事的资格,也会因为擅自行事而获得赞誉……
反之,这世上的绝大多数人,则往往是需要依赖集体大众才能成功,集体规则乃是他们的立身之本,所以他们的擅自行事很容易就会破坏集体规则,也就相当于损害了绝大多数人的立身之本,自然是要受到批判。
这个世界上,总是以强者为尊,这般情况看似残酷,但又何尝不是因为‘强弱’这两个字相对而言最为明确、也最为公平?”
说到这里,似乎是觉得自己的这番反驳太过直白,吕德又立刻补充道:“当然,这些想法只是学生的一家之言,与七皇子殿下的观点有些不同,也未必就是正确的。”
听到这般道理,朱和坚不仅是没有生气,反而是对吕德愈发的刮目相看了。
很显然,吕德并没有因为赵山才的长期压制而变得怨天尤人,他不仅能看清自己的本心,更还可以洞悉世情,这同样是一种很罕见的才能与智慧。
事实上,朱和坚当然懂得吕德所讲的这些道理,因为朱和坚本人也是“强者为尊”这般观念的坚定支持者。
毕竟,朱和坚自己现在也是一位强者,享受着各种优待,可以轻松决定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命运。
或者说,朱和坚当初实力尚且弱小之际,他也曾是渴望过公平待遇的,经常会暗暗抱怨世道不公,但等到朱和坚的实力逐渐强大之后,他自然也就开始信奉“强者为尊”、“弱肉强食”这类观念了。
在后世,有许多人自称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实际上也是这般情况。
而朱和坚刚才之所以是出言抱怨、批判强者与弱者的待遇差别,其一是为了与吕德拉近关系,表达自己对于吕德的理解;其二是他突然间回忆起了自己曾经不受待见的那段经历,不由是有感而发;其三则是为了趁机树立自己怜悯世人、公正待人的形象,以争取吕、傅二人的好感,并不是真心想要为世上的多数弱者做些什么。
所以,听到吕德的反驳言论之后,朱和坚不仅是没有觉得不高兴,反而是笑着点头称赞道:“吕先生的睿智与自强之心,当真是令人佩服!”
*
朱和坚与吕德、傅平生二人的这场闲谈,只是他们忙碌之余的短暂休息活动。
所以,这场谈话并没有持续多久,三人很快就再次埋首于各类资料之中,梳理南京各界的复杂关系、推演南京官场的未来局势。
周尚景所准备的那些难题皆是极为棘手,他们必须要尽快寻出妥善解决之策。
专注于思索与讨论之间,时间总是流逝飞快。
等到朱和坚与吕德、傅平生二人的讨论再次告一段落之际,却发现时间已是傍晚。
朱和坚的身体尚还没有完全恢复,这般情况下自然是深感疲乏,但他为了进一步拉拢吕、傅二人,依然是强撑着精神与吕、傅二人一同吃了晚膳,期间依然是抓住一切机会,与吕、傅二人拉近关系。
朱和坚一向是善于伪装,在他的刻意迎合与主动交好之下,收效自然是极为显著,吕、傅二人对于朱和坚的印象看法也是越来越好,很快就已经把朱和坚视为一位明主了,只觉得自己可以辅佐朱和坚做事,乃是平生之幸事。
再等到这场晚膳结束之后,朱和坚又亲自把吕德与傅平生二人送到瞻园门外,可谓是把“礼贤下士”这四个字发挥到了极致,所以吕、傅二人与朱和坚告别之际,皆是深为感动。
又等到朱和坚送别了吕、傅二人,返回到自己房间之后,却发现近侍太监贾伦已经等候多时了。
而且,贾伦等待朱和坚之际,手里还捧着厚厚一摞资料,乃是贾伦通过各种秘密渠道——譬如说南京镇守太监席成、譬如说南京城内所潜伏的厂卫番子——所收集到的各类重要消息。
见到贾伦手上的那一摞资料之后,朱和坚就知道自己接下来依然是无法休息。
不过,朱和坚并没有抱怨什么,只是愈发觉得自己必须要尽快寻找几位精明忠心的幕僚辅佐自己了。
否则,就像是贾伦屡次所警告的那般,朱和坚迟早都要累死自己。
心中产生了这般想法之后,朱和坚先是听取了贾伦的禀报,然后又仔细翻阅了贾伦所带来的各类情报,最后则是向贾伦吩咐道:“今天晚上,你依然不要闲着,要尽快为我打探出吕德与傅平生这两人的根底……
王保仁这一次把他们介绍到我身边做事,显然是想要让这两人留在我身边辅佐、趁机拉近双方关系,我也确实看重这两人的能力、想要收为己用,但前提是这两人必须要忠心可靠才行!
尤其是吕德此人,他与赵山才乃是同乡、同窗,虽然吕德自称是与赵山才关系疏远,甚至还因为赵山才的早死而感到庆幸,我也并没有看出任何破绽,但为了以防万一,你对于这件事情必须要详细调查一下!”
见朱和坚终于是决定要招收一些幕僚辅佐自己,贾伦亦是深为欣慰,点头答应之后,就迅速离开办事去了。
事实上,就像是朱和坚所预想的一般,赵山才与吕德这两人皆是江南境内的著名才子,他们的关系究竟是亲是疏、是好是坏,也从来都不是秘密,可谓是一探即知,反而是傅平生刚来南京不久,又曾是长期在陕甘那边做事,很难在短时间内打探到太多消息,
所以,等到朱和坚第二天清晨起床梳洗之际,贾伦就已经为他打探到了与吕德有关的大量消息,向朱和坚详细禀报了一番。
听完了贾伦的禀报之后,朱和坚也是满意点头,因为吕德并没有说谎,多方渠道皆是可以证明他与赵山才二人几乎是没有任何交情,双方关系极为疏远冷淡。
而且,吕德向朱和坚讲诉他与赵山才的事情之际,还有一项关键信息没有说,那就是他的叔祖父、江南大儒吕思瑞,与赵山才的恩师何明因为观念不同,乃是众所周知的敌对关系,所以这两人无论于公于私皆是不可能有太多交情。
“既然如此,我也就可以放心把吕德收为己用了!”
而就在朱和坚这般暗思之际,却又很快收到禀报,称是太子太师王保仁再次来访!
朱和坚与王保仁二人的上次碰面,只是相互熟悉、试探底细,但这一次相见,无疑就要开始商议一些具体事情了,所以朱和坚不敢怠慢,连忙是亲自出门相迎。
……
最近这几天比较忙,总是把一章拆成两章,所以每章字数都比较少,情节进度亦是不尽人意,非常抱歉。
不过,本书之中只要是描述篇幅超过一千字的人物,都会在后续情节之中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所以这两章重点描述吕德此人,并不是为了水字数,许多内容看似无用,其实都是伏笔。
最后,希望这一波疫情尽快结束,祝福祖国!
……




摄政大明 第1161章事端开启(五).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这一天,王保仁造访瞻园之际很是低调,特意穿了便装,身边也只跟着吕德与傅平生二人,还放弃了自己的官轿、换乘为寻常马车。
等到朱和坚把王保仁迎进瞻园之后,王保仁笑着解释道:“老夫此次来访并不正式,还望七皇子见谅!
这是因为,自从七皇子殿下来到南京城之后,南京各界势力就一直都在暗中紧紧盯着瞻园,而老夫的今日来访,乃是为了与七皇子殿下详细商议后续计划,并不希望引起太多人关注,所以就刻意隐蔽了行踪。”
朱和坚深表理解,点头道:“晚辈虽然在南京城内并没有任何经营,但也能感觉到南京官场的紧张局势,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昨天从早到晚,曾有许多南京各界势力前来拜访晚辈、想要与晚辈密谈,但晚辈因为还没有理清南京官场的现状与利益关系,所以也不敢轻易表明立场、承诺任何事情,于是就一直寻理由避而不见,而王太师您承担着朝廷重任,正值大变将至之际,也确实不应该让太多人察觉到您的行踪。”
王保仁又笑了笑,道:“七皇子殿下的谨慎是对的,南京官场的目前情况确实是错综复杂,各方矛盾越来越深、已是再无机会化解,就像是火药桶一般随时都会爆炸,相关各方皆是剑拔弩张、草木皆兵……
老夫原本估摸着,这般情况还会继续酝酿一段时间,要等到大约一个月时间之后,才会彻底爆发,但因为七皇子殿下的出现,南京各界皆是蠢蠢欲动,许多人都想要行险一搏,所以许多情况也就加速变化了,可谓是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或许,再等三五天时间,南京城内、甚至是整个南直隶境内,就会出现一场大规模暴动,朝廷中枢的计划到时候也就会进行到最后阶段!”
说话之间,王保仁的表情依然淡定带着微笑,但眼神深处却是带着一丝凝重。
很显然,王保仁虽然认为朝廷中枢的收权计划一切进展顺利,南京六部的几位尚书也皆是无能之辈,自己这边更是准备万全,但眼看到一场暴动就会出现,王保仁自然是心情紧绷。
毕竟,这件事情关系到王保仁的未来政治生涯,若是他可以顺利完成朝廷中枢的收权计划、妥善处理南京官场的所有乱象,那么等到这一切事情皆是尘埃落定之后,王保仁就可以顺利进入内阁辅佐朝政、再次成为庙堂之中的权臣之一;
反之,若是后续的事情稍有疏漏,无论是朝廷中枢的收权计划遭受挫折,还是即将要发生的那场暴动出现失控,都将是意味着王保仁的政治生涯彻底终结。
所以,王保仁虽然很有信心,但依然是不敢怠慢,必须要严阵以待。
说话间,几人已经来到瞻园的正堂、分为宾主落座。
随后,王保仁就开始出题考校朱和坚,问道:“这两天时间以来,七皇子殿下一直都留在瞻园之中,专注于梳理情报消息、分析南京各方势力的利益立场与今后动向,可谓是下了苦功……却不知七皇子殿下的收获如何,是否已经理清了头绪、明白了全盘局势?”
朱和坚知道王保仁正在考验自己的眼光能力,当即就点头答道:“多亏有王太师所提供的大量资料,还安排了吕先生与傅先生这两位大才协助晚辈,所以晚辈对于南京官场的现状已经有了粗略了解。”
“哦?却不知七皇子殿下有何看法?”
朱和坚的表情愈发凝重,皱着眉头说道:“目前的南京局势,可谓是错综复杂、一团乱麻!晚辈久居于京城,也见惯了官场上的风云变幻,但就算庙堂中枢各派党争最为激烈之际,也从来都没有出现这般复杂混乱的局面,不仅是四分五裂、出现了太多相关势力,而且这些势力相互间皆是抱有敌意、磨刀霍霍,恨不得立刻就要对方铲除干净,另还有几股势力看似低调,但实际上却是隐于幕后、不安好心!”
王保仁轻轻点头,示意朱和坚继续说下去。
朱和坚继续说道:“首先,是南京官场的上层官员已是出现了泾渭分明的两股势力,南京吏部尚书吴陉人、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何榷、南京刑部尚书李子雍这三人抱成一团、共进共退,在南京官场之中最为活跃、影响力也最大!
当初,朝廷之所以是任命吴陉人为南京吏部尚书,是因为吴陉人性格乖张不合群、喜欢排斥异己,必然是会彻底搅乱整个南京官场,事实上南京官场现在确实是出现了许多混乱,但吴陉人却没有成为孤家寡人,因为他总是喜欢弹劾政敌的缘故,竟是与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何榷性情相投、一拍即合!
而这两人联合在一起之后,对于南京众位官员可谓是百般刁难,反而是成为了南京官场一霸,任谁都不敢招惹他们,而南京刑部尚书李子雍则是性格软弱昏聩,根本不敢得罪他们,所以也对吴陉人与何榷二人马首是瞻!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南京官员对吴陉人与何榷二人惟命是从,但依晚辈的看法,这些追随者恐怕并不是真心拥护他们,只是惧怕吴陉人与何榷二人的刁难罢了,但无论如何,这股势力在目前的南京官场之中最为强大……至少是表面上最为强大。”
听到朱和坚的这般评价,王保仁也是点头感叹道:“是啊,当初原本还以为吴陉人的性格来到南京官场之后必然会遭受各方排挤,谁曾想他这样的乖张霸道性格,还真能唬住了不少人,也吸引了一些喜欢弹劾生事的支持者。
若不是吴陉人此人并无太多谋略,他的盟友何榷也只是一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短视之辈,这股势力必然会成为朝廷中枢收权计划的最大阻碍!”
*
就在王保仁与朱和坚二人评点吴陉人与何榷的联盟势力之际,同时间的南京吏部衙门之中,吴陉人与何榷也正在讨论着朱和坚前来南京祭祖的事情!
“吴尚书,此次七皇子殿下前来南京祭祖,正是咱们的大好机会!众所周知,七皇子殿下即将要成为下任储君,在庙堂中枢深受陛下宠信、也深受百官爱戴,咱们若是趁着这次机会,向七皇子殿下揭露汪正、沈欣文等人的诸般罪责,必然能引起朝廷中枢的重视,到了那个时候,整个南京官场就再也没有阻碍咱们的力量了!”
说话之人乃是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何榷,此人相貌堂堂、风度翩翩,虽然是知天命的年纪,但因为保养得当的缘故,看起来就像是四十出头,说话之际也颇是有些挥斥方遒的味道,可谓是形象极佳。
但实际上,这个何榷却是一个斤斤计较、小肚鸡肠之辈,他当初也是清流之中的著名人物,曾经在一个月内连续弹劾了三位阁老、五位尚书,一时间名声大噪、震惊朝野,但也因为他太热衷于弹劾别人了,就连清流也受不了他的多事,所以就把他赶到了南京都察院,谁曾想何榷来到南京之后竟是很快就遇到了知己——也就是南京吏部尚书吴陉人。
听到何榷的建议之后,吴陉人也是连连点头,冷笑道:“正是如此!咱们早就听说了七皇子殿下的名声,乃是一位从善如流、秉公做事的明君,而汪正、沈欣文等人这段时间以来做了太多贪污枉法之事,只需要咱们把这些事情当众揭露,又有七皇子殿下的主持公道,再加上咱们也是人多势众、一呼百应,必然可以成事!”
与何榷不同,吴陉人却是貌由心生,天生的尖酸模样,一双吊眼角令人印象深刻。
说到这里,吴陉人的八字眉却又突然皱起,又说道:“不过,咱们二人昨天联袂求见七皇子殿下,却遭到了七皇子殿下的婉拒……总觉得七皇子殿下并不待见咱们。”
何榷却是不以为然的挥了挥手,道:“听说七皇子殿下的身体情况一直都不大好,舟车劳顿之下想要多休息一天时间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更何况,据我所知,昨天汪正、沈欣文二人求见七皇子殿下之际也同样吃了闭门羹,可见七皇子殿下确实只是想要休息,对咱们并无偏见!”
吴陉人稍稍安心,然后转头向一旁沉默不语的南京刑部尚书李子雍问道:“李老,你怎么看?”
李子雍如今已是古稀年纪,头发花白稀疏、老脸上满是皱褶,精力更是肉眼可见的不济,他本身并无多少才智,全靠熬资历才坐到现在的位置。
但此时,相较于吴陉人与何榷二人,李子雍反而是最冷静、最明白的一个人,犹豫道:“老朽却是听到消息,说是朝廷中枢那边想要从南京六部收权,而太子太师王保仁迟迟没有返回京城、一直留在南京坐镇,恐怕也正是为了此事!
若是咱们选在这个时候闹出乱子,就相当于是把自身把柄拱手送给朝廷中枢、让朝廷中枢可以正大光明的推行收权之事……”
在官场之中,任何一项机密计划,只要持续时间稍长、涉及人员稍多,就绝无保密的可能!
所以,朝廷中枢针对南京六部的收权计划,虽然刚开始只有那些中枢高层核心人物知晓情况,但等到大半年之后的现在,却依然是泄漏了消息,就连李子雍也听说了传闻。
1...575576577578579...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