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唯有等到关键时刻,王保仁才会出手相助,趁机卖给朱和坚大量人情、逼着朱和坚不断依赖于他,但现在还不是关键时刻,所以王保仁不仅不会向朱和坚提供更多帮助,反而还会向朱和坚不断施加压力。
对于王保仁的这般手段,朱和坚短时间内也是束手无策,只能是再次言归正传,谈到了朝廷中枢的收权大计。
相较于朱和坚接下来必须要独自面对的那些难题,朝廷中枢的收权计划则是朱和坚与王保仁二人目前必须要携手合作的事情,两人商议之际也会有更多实际内容,王保仁也无法总是一味的避重就轻。
“既然已是避无可避,晚辈自然是要放手一搏!但晚辈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依然是朝廷中枢的收权大计!
正如王太师所言,只要咱们二人妥善实现了朝廷中枢的收权大计,那就是有功无过,其余事情也只是细枝末节罢了!
更何况,目前的南京各方势力,虽然是各有算计,但他们的诸般算计也皆是围绕着朝廷中枢的收权计划而进行,唯有朝廷中枢的收权计划进行到下一阶段,许多事情也才会逐一出现,咱们也才能更为清晰的洞察局势变化、进而是出手应对!
王太师您此前曾说,因为晚辈来到南京祭祖的缘故,南京各方的矛盾积累必然会提前爆发,只需等到三五天之后,就会出现一场大规模暴动,这场暴动甚至有可能会波及到整个南直隶,这件事可大可小,必须要慎重应对……却不知,王太师您心中可是设想好了应对预案?”
顿了顿后,朱和坚担心王保仁又要敷衍自己,就再次补充道:“虽然因为周尚景的算计,晚辈接下来必须要站在明处亲自处理南京局势,反而是王太师可以继续隐于暗处,从容布局、徐徐图之……
但晚辈在南京境内毕竟是没有任何根基,更不似王太师您一般准备充分,所以此事还是必须要由王太师您亲自操作主持才行!”
见到朱和坚的这般表态,王保仁稍稍沉吟片刻后,却依然是不答反问:“是啊,南京各界的矛盾已是极深,再也无法化解,再加上各方势力有意无意的推波助澜,一场暴动已是近在眼前、不可避免……
那么,在七皇子殿下看来,这场暴动应该如何引发为好?究竟是让它顺其自然的发生?还是……由咱们亲自出手引发?”
虽然依旧是不答反问,但朱和坚已是明白了王保仁的真实想法。
但朱和坚这一次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态度愈发恭敬的说道:“这般大事,晚辈见识浅薄、经验不足,不敢轻易发表意见,一切还要以王太师的高见为准!”
作为一名准储君,朱和坚必须要保证自己形象上的完璧无瑕,许多事情也就不能亲口说出来。
见到朱和坚的推诿,王保仁轻轻摇头,也终于是放弃了不答反问的考校话术,而是开门见山的说道:“既然一场暴动已是不可避免,这场暴动自然是由咱们亲手引发为好!唯有这样,咱们才能进一步掌控这场暴动的发生时间、具体规模、以及未来走向!当然,引发暴动之际,咱们必须要尽量隐蔽,不能让任何人察觉到咱们的手段。
依老夫的看法,这场暴动的规模不能太小,否则就无法动摇南京六部的根基,但也不能太大,否则就难以控制局势,而且这场暴动必须要明确针对南京六部才行……至于这场暴动的具体时间,最好是定在三天之后,也就是三月初九这一天!”
听到王保仁的这般说法,朱和坚不由是心中一惊。
这是因为,三月初九这一天,乃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谷雨”,宜祭司、祈福,也正是朱和坚前往皇陵祭祖的日子!
但转瞬间,朱和坚就想明白了王保仁选择这个时间引发暴动的好处!
正因为三月初九这一天乃是朱和坚前往皇陵祭祖的日子,所以暴动发生之际,朱和坚就必须守在皇陵之中无法轻离,任何人都无法轻易见到朱和坚,所以也就可以让朱和坚在暴动发生初期最大程度的撇清自身关系,不必提前涉足其中。
与此同时,因为南京六部众位官员到时候皆要跟着朱和坚一同前往孝陵祭祖,所以他们也无法第一时间及时反应、平息暴动,只能任由这场针对南京六部的暴动的规模越来越大,最终也就会让局面无法收拾、彻底摧毁南京六部的威望与根基。
想明白了这些之后,朱和坚轻轻点头,又问道:“那么,王太师认为,咱们又应该要如何引发这场暴动?”
王保仁却是再次出言考校,问道:“在七皇子殿下看来,一场规模不大不小、随时可以控制局势的民间暴动,前提条件应该有哪些?”
朱和坚稍稍思索片刻之后,很快就想到了答案,但他表面上则是摇头请教道:“晚辈想不明白,还请王太师赐教!”
王保仁轻轻摇头,道:“自古以来,任何大规模的民间暴动,前提都是百姓们已经走投无路、活不下去,而所有较小规模的民间暴动,前提则是两项!
其一是百姓们虽然还能活得下去,但心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怨气与不满,其二则是必须要发生一件标志性的事件,让大部分人皆是感同身受、愤怒共情,彻底点燃他们的心中怨气,但终究只是感同身受罢了,百姓们自身并不是实际受害者,所以他们参与暴动之际也只是一时脑热,很快就会恢复冷静!
现如今,南京局势已经满足了第一项前提,因为南京六部这段时间以来的胡作非为,整个南直隶的百姓们皆是心存怨气,但南直隶终究是富裕之地,百姓们还活得下去,这般情况下,想要引发一场规模不大不小的暴动,就必须要有一件标志性事件,引燃百姓们的心中不满,但这个标志性事情却又不能让百姓们成为实际受害者。”
朱和坚好似是才想到了这一点,顿时是钦佩点头,道:“确实如此,但王太师您具体又要如何操作?”
王保仁表情冷漠的答道:“三天之后,将会有一名声誉极佳、走投无路的穷困书生,因为自身所遇到的种种不公正待遇,自尽于南京礼部衙门之外!”
在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百姓皆是生活穷苦,读书人则是受到了绝大多数百姓的尊重与向往,
所以,一名穷苦书生的悲惨境遇,无疑是最能引发民间百姓的心中共情。
若是百姓们见到一位与他们同样出身穷苦的有德书生,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择当众自尽于礼部衙门之外,而且这名穷苦书生选择自尽之前,说不定还会大声疾呼、揭露不公,再加上某些势力的暗中引导与鼓动,这般情况下发生一场小规模的暴动,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朱和坚很是钦佩王保仁所寻到的切入点,但他并没有做出任何评价,也没有询问王保仁为何能精准预测这名穷困书生的自尽时间与自尽方式,更没有想过要出手帮助这名穷苦书生解决不公正待遇,只是轻声叹息道:“这位书生……当真是可惜了!”
“是啊,确实可惜了,但他一定会死得其所!”
王保仁点头赞同之际,同样是表达了惋惜之意,但眼神之中冷漠之意却是毫无变化。
毕竟,棋子就是用来抛弃的,而且王保仁手中的棋子还有很多。
*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朱和坚愈发忙碌了,不仅是依然与吕德、傅平生二人整理情报消息、思索后续对策,还抽出时间接见了南京城内的各界人士、势力代表,像是吴陉人、汪正、马森、曹文斌等人皆有相见,又向他们或真或假的承诺了许多事情,让南京各界势力皆是认为朱和坚站在自己这一边,于是南京各方势力相互攻讦的力度也就更大了,南京官场也陷入了更进一步的混乱。
这个世界上,所有事情皆是有利有弊,在周尚景的算计之下,朱和坚在南京官场的声誉极高,这就意味着南京城内一旦是发生暴动之后,朱和坚就必须要在“众望所归”之下站出来主持局面,无法抽身事外,但这般情况也同样意味着,朱和坚很容易就可以收买人心、扩张势力。
所以,趁着与南京各方见面之际,朱和坚也根据自身所整理的情报,招收了一批有实力、有能力的支持者,在南京官场之中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势力与人脉。
朱和坚其实是真心想要与王保仁结盟合作,但朱和坚认为双方结盟合作之际,必须要以自己为主、以王保仁为辅,而不是反过来以王保仁为主、以自己为辅。
所以,他这段时间耗尽心思整理情报、扩张人脉势力,就是为了让自己可以抛开王保仁的协助与支持、独力解决接下来的各项难题,这样一来他也就不需要屡屡请求王保仁出手相助,也不必欠下王保仁大量人情,情况反而是变成了王保仁依靠着朱和坚顺利解决了南京官场的所有事情,这样一来王保仁今后与朱和坚相处之际,自然就是矮了一头。
而就在朱和坚不断的准备与忙碌之间,时间很快就已经来到了三天之后,也就是三月初九这一天!
三月初九,谷雨,宜祭司、祈福,忌婚嫁、搬迁。
而朱和坚这一天则是盛装现身,率领南京官场百官向着明孝陵而去,举行祭祖大典。
与此同时,南京城内所积累的种种矛盾,也在这一天迎来了彻底爆发!
……
……





摄政大明 第1163章.二虎离山.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朝廷中枢针对南京六部的收权计划,表面上乃是七皇子朱和坚与太子太师王保仁这二人坐镇于南京城内全权负责,但因为关系重大的缘故,德庆皇帝当然也不可能完全放权,这段时间以来可谓是全程关注,无论是南京城内的风吹草动,还是执行计划之际的诸般细节,德庆皇帝皆是会通过八百里快马加急第一时间收到消息。
所以,朱和坚与王保仁二人打算在三月初九这一天于南京城内引发一场小规模暴动、趁机彻底架空南京六部的事情,德庆皇帝同样是第一时间就收到了消息。
收到消息之后,德庆皇帝自然是不敢怠慢,立刻召来了众位阁老与六部尚书议事。
时至今日,朝廷中枢乃是“周党”、“赵党”、“新太.子党”三足鼎力之势,各位阁老与部臣也大多是出身于这三党。
其中,周尚景、赵俊臣二人在南京境内皆有暗中布置,七皇子朱和坚则是亲自前往南京坐镇,所以朝廷中枢的众位重臣对于南京城的局势变化也皆是了然于心,收到相关消息的时间并不比德庆皇帝慢上多少。
这般情况下,当众位阁老与尚书抵达御书房之际,绝大多数人对于后续事情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对于南京局势也皆是有了心中预案。
然而,众位臣子见到德庆皇帝之后,德庆皇帝所做出的决策与反应,依然是出乎了绝大多数人的意料。
毕竟,南京之事不仅是关系到了朝廷中枢的集权大计,还关系到储君废立之关键,所以德庆皇帝也就完全认真了起来。
不得不说,一旦是德庆皇帝收敛了心中傲慢、完全认真起来,他的政治手腕绝不比周尚景相差多少。
*
御书房内,众位阁老与尚书到齐之后,德庆皇帝首先向众人通报了王保仁的下一步计划,表示三月初九这一天南京城内将会发生一场针对于南京六部的小规模暴动,朝廷中枢的收权计划至此也就进入了收尾阶段。
随后,德庆皇帝环视了众位臣子一眼,目光又在周尚景与赵俊臣二人的脸上稍稍停顿片刻,随后就缓缓说道:“从目前情况来看,朝廷的收权计划还算是一切顺利,或许可以一举而竟成全功,但朕却不敢过于乐观,心里依然是隐隐有些不安。”
稍稍停顿之后,德庆皇帝的表情愈发肃穆,又说道:“而朕的心中不安,主要是针对于南京城接下来就要发生的那场民间暴乱!
虽然朕也明白,南直隶境内的百姓们还算是生活富裕,就算是一时脑热参与到暴动之中,也绝很快就会恢复冷静,而且这场暴动主要是针对于南京六部、而不是朝廷中枢,王保仁那边也算是准备充分……但这种事情,实在是变数太多,一旦是失去了控制、让暴乱规模不断扩大,那就有动摇江山根基之风险,所以朕必须要格外准备充分才行!
也正因为如此,朕虽然信任王保仁的能力与手段,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朕认为还必须要另外安排一位有经验、有魄力的柱国之臣,动身前往临近南直隶附近坐镇、随时准备出手收拾乱局!”
说到这里,德庆皇帝的目光再次落在了周尚景的老脸上,神态间满是不容拒绝的圣意已决,继续说道:“朕认为,这般重任,唯有周首辅可以担当!
恰好,南直隶以北的淮阴府附近最近闹了水患,所以朕已经草拟了一份圣旨,就由周首辅亲自前往淮阴府境内巡察,趁机在那边滞留一段时间、观察南直隶的局势,若是南京局势发展一切顺利,周首辅也无需有任何动作、静观局势变化就好,但若是南京城的局势有失控之忧,就要立刻进入南直隶境内调动一切力量、接管一切事宜,以确保南京局势在最短时间内得以控制!”
听到德庆皇帝的这般吩咐,包括赵俊臣在内,御书房内的众位重臣一时间皆是表情微变!
毫无疑问,周尚景乃是朝堂臣权的代表人物,这些年来从未离开过庙堂权力中心,也一直与德庆皇帝明争暗斗,若非是周尚景的明暗抗衡,以德庆皇帝的手段与心性,皇权早就压倒了臣权,而不是像现在这般皇权与臣权相互制衡。
与此同时,也同样因为周尚景一直坐镇于庙堂中心,所以百官之中的众位野心家也皆是不敢轻易生事,就算是赵俊臣最近也受到了周尚景的处处压制。
这一次,德庆皇帝却是趁着南京变故的机会,要把周尚景调离庙堂权力中心一段时间,而庙堂中枢一旦是失去了周尚景的坐镇,任谁也无法预测这段时间将会发生何种变故。
可以说,在许多人的心中,周尚景离开京城中枢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还要更大于南京城的后续变故。
然而,德庆皇帝的态度极为坚决,理由也是光明正大,有几位重臣虽然是心中存有异议,一时间却也无法寻到理由反驳。
于是,御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所有人皆是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即使是周尚景也似乎没有预料到德庆皇帝的这般决定,表情微变之后就沉默不语,迟迟没有回应。
最终,阁老李和经过了短暂的思索与犹豫之后,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扬声道:“陛下,周首辅固然是柱国之臣,由他动身前往南直隶附近坐镇幕后也固然是万无一失,但周首辅的年岁大了、精力不济,最近更是身体情况不佳,恐怕是经不起舟车劳顿,所以老臣愿意毛遂自荐、代替周首辅前往!”
随后,吏部尚书宋启文、刑部尚书张伯崇二人也皆是开口主动请缨,与李和一样表示想要代替周尚景担负重任,所用理由也与李和相同,皆是认为周尚景最近身体情况不佳,不适合舟车劳顿、耗心耗力。
这几人皆是“周党”的核心人物,也皆是明白周尚景乃是“周党”、乃至于庙堂中枢的主心骨,“周党”与庙堂中枢可以暂时失去他们几人的协助,但绝不能离开周尚景的坐镇,所以他们也皆是愿意承担风险、代替周尚景担负朝廷重任。
然而,听到这几人的主动请缨之后,德庆皇帝却是完全不给他们面子,冷声道:“李阁老经验丰富、威望高卓,固然也堪称是柱国之臣,但你更擅长于调和手段,总是稍缺一些魄力,平时也就罢了,但并不是危急之际力挽狂澜的最佳人选……至于宋尚书与张尚书两位,则是经验与威望有些欠缺,依然不能算是上佳人选,依朕的看法,此事的最佳人选只能是周首辅,除了周首辅之外,并无更合适人选!”
说到这里,德庆皇帝的目光紧紧盯着周尚景,再次逼问道:“如何?周首辅一向是忠君体国,这次可愿意再一次为朝廷分忧?”
德庆皇帝已经把话说到这般地步,周尚景就算是想要开口拒绝也无可能了。
于是,周尚景的目光转向了赵俊臣,似乎是希望赵俊臣能主动站出来帮自己阻止此事。
然而,此时的赵俊臣却是眼观鼻、鼻观口,完全没有反应。
见到这般情况,周尚景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失望,又轻叹了一声之后,遍布皱褶的老脸上满是疲态,但还是向德庆皇帝拱手答道:“既然陛下您这般信任老臣,老臣自然是责无旁贷、全力以赴!等到明天早朝结束之后,老臣就立刻动身离京南下、前往淮阴巡察坐镇!”
听到周尚景的这般说法,御书房内的众位大臣一时间皆是心绪急转,不断思考着周尚景离开京城中枢之后的局势变化。
其中,相较于其它几位阁老与尚书,一直不动神色、沉默旁观的赵俊臣,所联想到的情况还要更多一些。
“很显然,德庆皇帝已经从南京城那边收到了消息,发现自己最初为朱和坚所制定的趋利避害之计已经被破解,因为周尚景利用造势手段,把朱和坚逼到了‘众望所归’的尴尬境地,所以朱和坚必须要亲自出面主持南京局势……
这般情况之下,德庆皇帝必然是心中羞怒,既忌恨周尚景的手段更高一筹,也恼怒周尚景总是与朱和坚处处刁难,所以他才会这般不容置疑,必须让周尚景亲自出马前往南直隶附近坐镇幕后!
德庆皇帝的这般做法,明面上只是为了确保南京局势的万无一失,实际上则是把周尚景与朱和坚二人的功过得失绑定在一起,让周尚景不敢过于针对朱和坚,就算是朱和坚今后处理南京局势之际有了失误、让局面失控,周尚景出于职责也必须要出手保驾护航、收拾残局,再次为朱和坚营造了一个有功无过的有利局面!
与此同时,德庆皇帝也很清楚周尚景最近身体情况不佳,却依然逼迫周尚景亲自出京南下,让周尚景舟车劳顿、耗心耗力,也算是一种表达不满的警告手段……再等到周尚景离开京城之后,德庆皇帝也必然会另有动作,趁机扩张皇权、打压臣权……倒是挑了一个好时机、好借口!”
想到这里,赵俊臣忌惮于德庆皇帝的手段之余,也同样开始思索周尚景离开京城中枢之后一段时间的庙堂局势变化。
其实,德庆皇帝刚才说庙堂百官之中唯有周尚景一人有威望、有能力在南京局势失控之际出手力挽狂澜,这般说法并不准确,因为赵俊臣虽然年纪尚轻,但他近年来的文武功绩却是极为显赫、足以名留青史,自然是可以代替周尚景前往淮阴府巡察坐镇,一旦是南京局势有变,以赵俊臣的手段能力也足以力挽狂澜。
所以,假若赵俊臣刚才像是李和、宋启文、张伯崇等人一般主动请缨,表态自己愿意代替周尚景担负重任,德庆皇帝也很难寻到理由反驳。
然而,赵俊臣心中另有算计,最终还是选择了袖手旁观。
近段时间以来,因为周尚景的各种压制与掣肘,赵俊臣许多时候做事之际总是束手束脚、事倍功半,许多计划推行之际也被迫延缓了进度,所以赵俊臣也乐意见到周尚景暂时离开京城中枢,趁着这段时间足以让赵俊臣办成许多事情。
虽然说,赵俊臣代替周尚景前往淮阴府巡察坐镇之后,与南京城的消息沟通更为方便,甚至可以亲自指挥自己布置在南京城内的各方力量做事,然后就可以从南京官场攫取更多好处,但相较于赵俊臣另外那些计划的推行,南京官场的那些好处也就相形见拙了。
正是出于这般算计,赵俊臣完全不打算阻止德庆皇帝的算计,任由德庆皇帝逼着周尚景离开庙堂中枢,打算趁着周尚景离开京城中枢的机会为自己攫取各种利益。
“让周尚景暂时离开京城中枢一段时间,对他本身其实也有好处……毕竟,朱和坚一直都在利用御膳房的渠道、让周尚景不断服用金刚石粉末、损害周尚景的肠胃器官,而周尚景离开京城这段时间,也就远离了朱和坚的暗中毒害,身体情况反而不会继续恶化,可以坚持更长时间……
恩,我还可以让章神医或者温神医跟着周尚景一同离开京城,趁机为他调理身体……从这方面而言,我这次虽是袖手旁观、趁火打劫,但也算是对得起周尚景了!”
想到这里,赵俊臣心中更是再无任何愧疚,只等着周尚景离开京城中枢之后放手大干一场了。
然而,赵俊臣心中的如意算盘虽然啪啪作响,但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德庆皇帝见到周尚景总算是同意了自己的要求之后,下一刻就把目光转到了赵俊臣的身上。
“有周首辅前往南直隶附近坐镇巡视、随时都可以出面收拾南京残局,朕也就安心了,周首辅不愧是忠君体国的江山柱石,朕心甚慰……若是庙堂百官皆像是周首辅这般深明大义、大公无私,朕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而现在,除了南京那边的后续变故之外,朕还有一块心病,那就是辽东军镇之事,自从朕接受了建州女真的纳贡称臣之后,朝廷中枢就一直都想要削减辽东防区的军需耗费,否则每年都要投向辽东数百万两银子军资,朝廷财政实在是压力太大!
但辽东军镇竟是完全不懂得体恤朝廷的难处,处处阳奉阴违,今天说是发生了民乱,明天说是出现了兵变,后天又说建州女真出兵挑衅,总而言之就是拖着不愿意削减军费……”
听到这里,赵俊臣不由是再次表情微变,隐隐间已经猜到了德庆皇帝的后续说法。
果然,德庆皇帝又继续说道:“昨天,辽东那边再次传来奏疏,说是建州女真再次出兵挑衅,趁机向朝廷索要钱粮,虽然辽东军镇的奏疏看似是言之凿凿,但朕却不相信他们的说辞,所以朕想要再安排一位重臣前往辽东巡察……
朕也知道,辽东军镇的事情很复杂,并不是短时间就能改变局面,必须要徐徐图之,这次派去重臣巡视辽东,倒也不是想要立刻改变辽东现状,但必须要趁机展现朝廷中枢的威仪与决心,敲打一下辽东的那些军头,让辽东军镇明白朕与朝廷并不是随意可欺!”
1...577578579580581...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