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很显然,对于德庆皇帝这一次的圣心独断,周尚景不仅是暗中纵容、秘密配合,甚至还想要利用太子朱和堉擅自提前返京的情报,为德庆皇帝的这般做法进行解释与开脱,以消除我的心中戒备……
再考虑到德庆皇帝这一次的激烈表现,也同样是异乎寻常、与他往日的求稳风格完全不同,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德庆皇帝与周尚景二人已经在某些事情上形成了默契,而今天所发生的种种事情,也是全是缘于他们的暗中默契、携手促成?”
想到这里,赵俊臣面色有些煞白,一时间更是心惊胆战!
现今的庙堂之中,若说还有什么事情要比周尚景的算计与针对更为可怕,那无疑就是周尚景与德庆皇帝二人的联手算计与针对!
事实上,周尚景与德庆皇帝这二人君臣相处多年,虽然总是明争暗斗不断,但德庆皇帝一直都能容忍周尚景这样的权臣屹立于庙堂之巅,周尚景也一直都愿意尽心尽力的辅佐德庆皇帝,自然是有原因的!
那是因为,他们二人的性格皆是倾向于求稳,做事之际也皆是倾向于使用平衡手段。
虽说德庆皇帝所追求的平衡,乃是是庙堂之中不同派系之间的平衡,而周尚景所追求的平衡,则是党派私利与朝廷公义之间的平衡,但不论是何种平衡,皆是需要权衡利弊、习惯妥协,明白对方的底线在何处,关键时候也能坚守自己的底线!
所以,从某方面而言,德庆皇帝与周尚景虽是明争暗斗不断,但实际上他们之间从来都不缺少合作与默契,更像是亦敌亦友的关系,每当是遇到重大难题,德庆皇帝一直都愿意信任周尚景的判断,而周尚景也一直都愿意巩固德庆皇帝的权威。
从这方面而言,德庆皇帝与周尚景二人会在某些事情上形成默契、联手行事,也并不值得奇怪。
更何况,官场之上总是敌友莫辩,各方势力也总是时敌时友,赵俊臣就曾与德庆皇帝一同算计过周尚景,也曾与周尚景一同算计过德庆皇帝,那么德庆皇帝与周尚景二人会有一天联合起来算计与对付赵俊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对于赵俊臣本人而言,这般情况无疑就是一个恐怖故事了。
而现如今的情况,就算不是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的携手合作,也至少是周尚景正在刻意配合德庆皇帝、与德庆皇帝形成合力,想要把局势引导向自己所希望看到的方向——而这个方向,就是他对赵俊臣的算计!
*
就这样,赵俊臣满腹心事的乘轿返回到赵府之中。
回到赵府之后,赵俊臣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紧急联系宫中眼线,打探德庆皇帝与周尚景二人最近几天时间是否曾有过私下接触与秘密谈话。
赵俊臣也知道自己的性格向来多疑,经常与空气斗智斗勇,所以他希望自己这一次同样只是忌人忧天罢了。
若是德庆皇帝与周尚景已经形成了默契,想要联手算计自己,那么他们在近期必然曾有过私下接触。
若是德庆皇帝与周尚景二人最近并未有过私下接触,那就意味着赵俊臣心中的种种顾虑很可能只是一贯以来的被害妄想症罢了;
若是反之,那就意味着赵俊臣的心中担忧很有可能就是真相!
大约一个时辰之后,赵俊臣从御书房太监李如安那里收到了确切消息,而这个消息也打破了赵俊臣心中最后一丝侥幸。
就在昨天傍晚时候,周尚景突然进入宫中觐见了德庆皇帝,随后德庆皇帝就在周尚景的主动暗示之下,屏退了御书房内的所有闲杂人等,然后他们二人就进行了一场短暂的秘密谈话,至于谈话内容究竟为何,自然是无人知晓。
赵府书房之中,赵俊臣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先是深吸了一口气,随后也终于是压制了心中惊慌,闭目靠坐在书桌后面,认真思索对策。
大约一炷香时间之后,赵俊臣缓缓睁开双眼,先是抽出了五张宣纸,然后就执笔在五张宣纸之上分别写下了几个大字。
最后,赵俊臣把这五张宣纸平铺在书桌之上,眼睛紧紧盯着这五张宣纸之上的字迹,目光闪烁不定。
只见这五张宣旨之上,分别写着“何事”、“何处”、“何因”、“何度”、以及“何主次”的字迹。
每一张宣纸之上的字迹,皆是代表着赵俊臣的一个心中疑问。
“何事”是指——若是周尚景想要利用太子提前返京的情报转移赵俊臣的注意力,进而是让赵俊臣放松警惕、忽略掉其它事情的话,那么周尚景究竟是想要让赵俊臣忽略掉哪些事情?
“何处”是指——若是周尚景当真已经为赵俊臣挖下了一处陷阱、正等着赵俊臣主动跳进去的话,那么这处陷阱究竟在哪里?是在京城中枢?还是在赵俊臣即将要动身前往的辽东?又或者是别的地方?
至于“何因”,这个疑问却不是针对于周尚景,而是针对于德庆皇帝——赵俊臣最近这段时间并未做过任何出格犯忌的事情,若是德庆皇帝正与周尚景联手算计赵俊臣的话,又是出于何般原因?——赵俊臣很清楚德庆皇帝迟早都要对付自己,但按理说现在并不是合适时机!
而这个问题只针对德庆皇帝,却是因为赵俊臣经过反复思索之后,已经不奇怪周尚景为何要出手算计自己了。
在周尚景眼中,赵俊臣与朱和坚的性质没有任何区别,皆是年轻多谋、皆是做事不折手段,也皆是江山稳定的隐患与不稳定因素,所以周尚景既然会出手对付朱和坚,自然也就会出手对付赵俊臣!
或许,周尚景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要放过赵俊臣,这段时间以来的种种合作,也只是为了麻痹赵俊臣罢了;又或许,周尚景一向是擅长使用阳谋与连环计,而这一次,无论是即将要动身前往辽东的赵俊臣,还是正滞留在南京城内的朱和坚,皆是周尚景的阳谋与连环计的其中一环!
还有“何度”,是指德庆皇帝与周尚景若是正在联手算计赵俊臣的话,那么他们究竟打算要做到何般程度?是只想要趁机警告与敲打赵俊臣一番?还是想要趁机重创赵俊臣的势力影响?再或者是想要彻底根除赵俊臣这个隐患?
最后则是“何主次”——若是德庆皇帝与周尚景联手算计赵俊臣的话,行动之际究竟是以何人为主、何人为辅?德庆皇帝是否另有算计?周尚景又是否向德庆皇帝告知了他的全盘计划?还是说周尚景只是引导了德庆皇帝的思路与决定、趁机另行其事?
这五个问题,每一个都是至关重要,但赵俊臣此时受限于手中情报太少,却皆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寻到答案。
所以,这一夜,赵俊臣注定是要辗转难眠了!
……
……
摄政大明 第1166章.要给人留下一线生机.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就在赵俊臣思虑重重之际,此时的周府书房之中,周尚景正在与宋启文交谈议事。
自从察觉到自己的精力正在迅速衰退之后,再加上胃疾迟迟无法痊愈,周尚景想要告老还乡的念头也就愈发强烈了。
周尚景的内心观念较为保守,他想要趁着自己还能行动之际落叶归根、死后葬在周家祖坟,而不是老死于内阁首辅的任上。
也正是出于这般考虑,周尚景这段时间以来可谓是强提精神、动作频频,一方面是想要尽快拔除他眼中的朝廷隐患,另一方面又想要为自己的政治接班人铺路奠基,唯有实现了这两项目标,他在告老还乡之际才能踏实安心。
周尚景眼中威胁江山稳定的隐患,自然是赵俊臣与朱和坚这两个不懂分寸、野心勃勃的年轻人,而周尚景眼中的政治接班人,也从来都不是什么秘密,乃是吏部尚书宋启文。
所以,对于自己的全盘计划,周尚景这一次至始至终都没有瞒着宋启文。
此时,周尚景正在向宋启文详细交代自己离京之后的诸般安排。
只见周尚景双眼微闭、仰靠在躺椅之上,而宋启文则是态度恭敬的垂手站在一旁。
交谈之际,周尚景的声音显得气息不足,但语气却是极为罕见的格外严肃。
“这一次,陛下一边是逼着老夫离京南下坐镇、一边是强迫赵俊臣北上巡视,其实也有老夫的暗中推波助澜的缘故,若不是老夫昨天傍晚觐见陛下之际特意出言鼓动,陛下也很难下定决心、冒着庙堂不稳、财政混乱的风险,把老夫与赵俊臣二人同时调离京城中枢!”
说到这里,周尚景缓缓睁开一双老眼,微微转目注视着宋启文,目光深邃的问道:“而老夫的这般做法,可不仅仅是为了趁机算计赵俊臣与七皇子而已,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启文,你可知道这个原因究竟为何?”
宋启文能被周尚景视为是政治接班人,自然是一位才智不凡之辈,再加上他很清楚周尚景的全盘计划,所以听到周尚景的询问之后,他立刻就想到了正确答案。
宋启文满脸都是感激与尊敬,轻声答道:“老师您是想要营造一个让学生独挡一面、养望树威的局面!”
周尚景欣慰点头,道:“正是如此!陛下他把老夫与赵俊臣二人临时从京城中枢支走,虽然只是临时起意之举,但他既然已经有了这样的圣心决断,就一定不会错过机会,必然会趁着老夫与赵俊臣二人离开京城之际大肆打压臣权、扩张皇权,到时候百官利益皆会受损!
你已经担任吏部尚书多年时间,人脉、资历、经验、声誉等等皆是不缺,本身也不乏才智与手段,但你从前总是对老夫亦步亦趋、马首是瞻,所以朝中百官总是把你视为是老夫的附属与影子,让你总是欠缺了一些威望与气魄,也就让百官们无法安心追随!
与此同时,赵俊臣近年来的风头大盛,也吸引了所有人的关注,有许多人甚至还把他视为是自老夫之后的下一个臣权代表人物,于是也就让你愈发不显眼了!
而未来一段时间,老夫与赵俊臣皆是离开了京城中枢,陛下又要趁机扩张皇权,也正是你展现自身魄力与担当的大好机会!
只要你到时候能主动站出来、率领百官抵挡下陛下的诸般手段,哪怕只是让陛下的想法未能竟成全功,百官们也必然会对你刮目相看、心生信服,然后你的威信自然也就立了起来!
这样一来,再等到老夫设法把你荐入内阁辅政,然后就能安心告老还乡,把自己的多年经营传承到你的手上!”
听到周尚景的详细解释,宋启文愈发是感动不已,郑重保证道:“学生一定竭尽全力,绝不敢让老师失望!”
对于宋启文的这番保证,周尚景却有些不满意,摇头道:“并不是竭尽全力,而是一定要办成!而且你的所作所为也不是为了让老夫满意,而是为了你自己、为了百官利益、甚至是为了整个大明江山的长久稳固!”
说到这里,周尚景忍不住轻轻摇头。
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总是有利有弊,就像是宋启文此人,周尚景之所以是把他视为自己的政治继承人,不仅是因为宋启文的能力智慧,也是因为宋启文乃是真心尊敬与爱戴周尚景,也懂得感恩与回报,所以周尚景把自己的政治资产交到宋启文手中之后,宋启文也必然会投桃报李、全力支持周家后人的仕途前程,让周氏一族可以长久保持富贵地位,绝对不会有人走茶凉的风险。
但也正因为如此,在宋启文的心里,周尚景的份量就显得过重了,到了这种时候还只顾想着自己绝不能让周尚景失望。
“唉,有些事情,却也无法强求速成……启文从前一直都只是作为老夫的协助者与执行者,某些觉悟也必须要等到他真正坐在那个位置上,才会逐渐出现!”
想到这里,周尚景又开口宽慰道:“你的任务并不轻松,但成功机会也不算低,不仅是老夫已经提前为你安排好了许多对策,赵俊臣今天从御书房离开之际,刚开始还误以为是自己的短视选择,才造成了老夫与他二人都必须要离开京城中枢的局面,他事后与老夫交谈之际,不仅是反复认错,也做了许多让步……
所以,等到今后你主动站出来抵抗陛下扩张皇权之际,不仅是咱们‘周党’所有人都会对你马首是瞻,‘赵党’众人到时候也会全力支持于你!一旦是‘周党’与‘赵党’两派联手,再加上咱们的事先布置,陛下他短时间内也未必就能讨到好处!”
听到周尚景的宽慰之后,宋启文也知道自己的想法与立场还是有些偏差,立刻就换了一副坚定模样,再次保证道:“老师教训的是!学生一定在所不惜、完成任务!若是学生无法妥善完成任务,那也就没资格接替老师您领袖群臣了!”
周尚景终于是满意点头,笑道:“这般觉悟,倒是不错!”
随后,宋启文稍稍犹豫一下,却是问道:“老师您刚才说,赵俊臣今天与您交流之际,只是刚开始事后误以为是自己的短视行为造成了您与他二人必须要暂时离开京城的局面……难道说,他后来已是察觉到了什么?”
听到宋启文的询问,周尚景当即是面现激赏,点头道:“赵俊臣此人,不仅是天性多疑,更还是机敏聪慧,老夫不过是稍稍表现出一些异常,就让他立刻察觉到了许多端倪!今天他与老夫交谈之际,后面就开始反复试探老夫,若是老夫猜想不差的话,他现在虽然还不能完全确认,但应该已经发现了老夫正在算计于他的事情。”
宋启文听到周尚景的这般回答,却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计划败落的担忧。
周尚景一向最是擅长阳谋,但何为阳谋?那就是哪怕你明知道眼前是一处陷阱,也必须要闭着眼咬着牙跳下去!
所以,宋启文只是问道:“老师您是故意让赵俊臣发现端倪的?”
周尚景却是缓缓摇头,但表情间的激赏之色却是愈发明显,道:“并不是老夫故意让赵俊臣发现端倪,老夫只是并没有花费太多心思刻意瞒着他罢了,再加上赵俊臣的机警实在是远超常人,所以也就让他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探出了许多事情。
只不过,老夫并不担心赵俊臣会发现老夫的算计,事实上,他这一次越是发现真相,心中越是恐慌担忧,做事之际越是百般防范,就越有可能会掉进坑里!
只不过,老夫到了现在的这般岁数,终究不似年轻时候一般杀伐果断了,就算是算计别人的时候,也总是不愿意赶尽杀绝,会刻意留下了一线生机!如今不论是算计七皇子、还是算计赵俊臣,皆是如此!
老夫前段时间曾是严厉警告过赵俊臣一次,让他一定要学会进退与克制之道、谨守臣子本份,若是他确实已经听进去了老夫当初的良言劝诫,那么老夫这一次的算计对他而言反而是有利无害,一切就看他自己的选择了!”
听到周尚景的这一番话,宋启文却是忍不住轻轻摇头,认为赵俊臣绝无可能抓住那一线生机,因为赵俊臣的野心太大、主动性太强,从来都不愿意被动防守,也从来都不是一个谨守本份的臣子。
所以,赵俊臣必定会掉进坑里!
*
其实,周尚景这一次算计赵俊臣的手段很简单,一切皆是缘于周尚景昨天傍晚与德庆皇帝的那场谈话。
昨天傍晚,周尚景估摸着德庆皇帝已经收到了相关消息、发现太子朱和堉正在擅自返回京城中枢之后,就及时觐见了德庆皇帝。
见到德庆皇帝之后,周尚景则是直接表态,表示他经过反复思索之后,考虑到江山之长久稳固,依然认为七皇子朱和坚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储君人选,他还是更为支持现在的储君朱和堉,可谓是直接反对了德庆皇帝的储君废立之大计。
德庆皇帝刚刚才收到消息、发现太子朱和堉正在擅自返回京城中枢,这个时候又见到周尚景打算全力支持朱和堉的明确态度,自然是深为震怒,当场就训斥了周尚景的逾越之举,同时也自然是滋生了让周尚景暂时离开京城中枢的想法。
受到德庆皇帝的训斥之后,周尚景也没有与德庆皇帝争辩,只是设法把话题转到了赵俊臣身上。
然后,周尚景趁机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想法——赵俊臣年纪太轻、功劳却又极大,迟早都会功高震主,这般情况下,分辨赵俊臣究竟是忠是奸,自然是最为关键之事,而想要分辨赵俊臣究竟是忠是奸,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只要让赵俊臣离开京城再去某地边镇走一趟、然后安排一位忠诚的军中大将假意投靠赵俊臣就好!
假若赵俊臣是一位忠臣,他必然会断然拒绝这位军中大将的主动投靠!但假若赵俊臣怀有不臣之心,他就必然不会放过这次插手兵权的机会,一定会把这位军中将领暗中收为己用!
再然后,赵俊臣究竟是忠是奸,自然也就一眼可知了!
这也是周尚景刚才说赵俊臣这个时候越是心中不安,就越有可能掉进陷阱的缘故!
当赵俊臣发现德庆皇帝与周尚景正在联手算计自己之后,必然是心中惶惶不安,也必然会抓住一切机会来增涨自己的抵抗资本,这般情况下他又如何能拒绝一位军中大将主动投靠的诱惑?
在周尚景的眼中,拔除赵俊臣这个隐患,从来都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德庆皇帝的职责——而他只需要选在合适时机暗中出手推动一下、坚定德庆皇帝的决心、加快赵俊臣的灭亡速度就好!
于是,也就发生了今天御书房的那些事情。
……
……
摄政大明 第1167章.离京之前.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第二天的早朝之上,陆续发生了好几件震动朝野的大事情。
随着早朝开始,当德庆皇帝驾临太和殿之后,正准备要向百官宣布赵俊臣与周尚景二人皆是要暂时出京巡察的事情,就突然见到有好几位朝廷官员迫不及待的主动跳了出来。
这些官员出列之后,就皆是猛烈弹劾前任大理寺卿、即将要赴任山东巡抚的方世文,表示方世文在担任大理寺卿期间,多次以权谋私、判决了大量的冤假错案,让百姓们怨声载道、国不将国云云。
有趣的是,这些官员大肆弹劾方世文之际,又表示他们并没有掌握任何确凿证据,但现任大理寺卿、大儒杨洵已经收集到了大量的人证物证,足以证明方世文的诸般罪行。
这件事情,自然是出于周尚景与赵俊臣的谋划,也是他们二人昨天交谈之际所议定的诸般对策之一。
事实上,赵俊臣与周尚景二人早就达成的交易,要设法扳倒方世文、让山东巡抚的位置再次空缺,然后则是两党共同支持赵俊臣的朋党、山东布政使李立德接任山东巡抚的空缺,而赵俊臣则是投桃报李、全力支持不久前刚被罢免的前任山东巡抚陆远安接任陕西巡抚的空缺。
原本,像是这种涉及到封疆大吏的事情,必然是要徐徐图之,也必然要经过大量的庙堂争议与利益交换,而且赵俊臣与周尚景二人最初乃是指望现任大理寺卿杨洵亲自出面扳倒方世文,认为杨洵一向是眼里不容沙子,当他发现方世文多年以来的诸般罪责之后,必然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公开弹劾。
谁曾想,杨洵虽然是眼里不容沙子、性格公正,但他也一向是做事严谨、最为看重审案定罪之际的证据确凿,所以杨洵从赵俊臣那里听说了方世文的诸般罪行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就急匆匆的跳出来表态弹劾,这段时间一直都在设法收集人证物证,打算等到诸般证据皆是不容辩驳之后,再出面向德庆皇帝弹劾方世文的罪行。
刚开始的时候,赵俊臣与周尚景二人倒也不急着这几天时间,一直都在耐心等待,但现在庙堂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他们二人接下来一段时间皆是要出京巡视,这件事情自然也就不能再拖了,否则山东巡抚与陕西巡抚的位置很有可能就会落在旁人手里。
也正是出于这般考虑,周尚景与赵俊臣二人才会安排一部分朝廷官员率先站出来弹劾方世文,就是为了强迫杨洵提前表明态度、揭露方世文的罪行,然后就可以赶在他们离开京城之前扳倒方世文,进而是趁机确定山东巡抚与陕西巡抚的任命。
而这件事情的后续发展,也正如周、赵二人所预料一般,当德庆皇帝听说杨洵已经掌握了大量人证物证之后,立刻就征询了杨洵的意见。
面对德庆皇帝的征询,杨洵无奈之下,只好是把自己目前所掌握的诸般证据尽数禀报了出来。
在杨洵这样的法学大家眼里,他目前所掌握的这些证据依然还不够确凿与周密,也还有一丝翻案的可能,但德庆皇帝却不似杨洵一般讲究严谨,当他听到杨洵所禀报的诸般证据之后,当场就确定了方世文的罪行。
这般情况下,再加上周、赵二党官员的纷纷弹劾、以及部分中立官员的落井下石,营造出了一种群情鼎沸、人神共愤的局面,德庆皇帝更没有任何犹豫,很快就把方世文罢官定罪了。
在德庆皇帝眼中,方世文至始至终都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罢了,处理之际也不会有任何犹豫。
但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随着方世文尚未赴任就被罢免定罪,早朝之上的话题很快就转向了山东巡抚的委任。
与此同时,空缺长达数月时间之久的陕西巡抚之位,也被某些官员趁机再次提及。
两个封疆大吏的任命,自然是引发了朝中各派势力的激烈抢夺与争吵。
也就在这般情况之下,以周尚景与赵俊臣二人为首,“周党”与“赵党”众官员纷纷站出来表态支持由李立德与陆远安二人分别担任山东与陕西二地的巡抚之位,摆出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
周尚景与赵俊臣虽是庙堂之中权势最大的两位权臣,“周党”与“赵党”也皆是庙堂之中规模最大的派系,但封疆大吏的诱惑实在是太大,哪怕是周、赵二人联手,他们所举荐的人选也依然是引发了诸多争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