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至于第三层含义,则是最为隐晦、也是最为关键,那就是——何匪等人并不愿意放弃自己所拥有的兵权!
所以,何匪才会特意提及一句“卑职三人麾下的万余将士”,意思就是他们目前所掌控的辽东镇各路援军、总计万余兵力,事后依然要归属于他们的麾下。
在场众人皆不是蠢货,当即就听懂了何匪的这层含义。
驻扎在胡家庄境内的辽东镇军队,总计也只有一万六七千人,但其中仅是何匪麾下就拥兵上万之众,若是何匪不愿意放弃手中兵权,那么就算是辽东镇顺利推举出了新一任总兵,短期之内也只能是沦为傀儡,事事都要看何匪的眼色、经过何匪的同意才行。
想到这一点,场面再次陷入了沉默与尴尬之中,众人相互对视、氛围诡异。
面对这般沉默与尴尬的场面,何匪则是面无表情,显然是下定决心就要拥兵自重了。
见到局面再次陷入了僵持,赵俊臣轻轻摇头,再次出声提议,道:“看样子,何匪、何仁胜、刘雄三位千户皆是支持本阁的提议,另外几位参将与千户似乎也是并不反对,但显然还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进一步商议……
这样吧,咱们先是移步前往密林之外的营地之中,寻一处宽敞营帐继续商议,如何?
吴应熊很快就会现身登场,咱们不能就这样一直僵着,必须要抓紧时间、集中精力,尽快解决各项争议才行!而咱们现在所站之处,周围到处都是尸体,密林之中又是遍布蚊虫,实在是不适合商议事情。”
听到赵俊臣的这项提议,众位辽东镇武官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毕竟,接下来所要商议的种种内容、所要发生的种种事情,确实是不适合让更多人听到、看到。
*
大约一炷香时间之后,赵俊臣与辽东镇众人已是赶到了密林之外、抵达了营地之中,又挑选了一处足够宽敞的营帐,纷纷进入帐内、继续磋商大事。
因为各种各样、或明或暗的原因,几位辽东镇参将、以及李世杰、史城等人,皆是没有继续纠缠何匪等人想要拥兵自重的事情,就好似所有人均已经默认了此事,反而是开始争议起了另一件事情,也就是推举新总兵之际的具体流程与方案细节。
首先,西门盛如今并不在场,十有八九已是沦为了吴应熊的阶下之囚,那他是否还拥有受人推举、成为下一任辽东镇总兵的资格?
其次,推举新任总兵之际,有资格参与推举之事的辽东镇武官范围究竟应该有多大?是让所有百户以上的辽东镇武官皆是拥有推举之权?还是要把范围缩小到千户以上?又或者是更进一步,只限于他们这几人拥有推举之权?
再次,史城也是拥有实权的辽东铁骑千户,但他不仅是涉嫌暗杀中路参将李泽荷,麾下的辽东铁骑不久前还发动了一场兵变,又是否还拥有资格投票表明意见?
最后,众人推举自己所支持的人选之际,究竟是要使用不记名投票的方式?还是要使用公开透明的投票方式?
这一系列问题,看似只是旁枝末节,但实际上则是可以直接决定这场推举的最终结果。
所以,辽东镇的几位参将与实权千户们,皆是秉持着不同意见,很快就激烈争辩了起来。
激烈争执之间,众人纷纷是频频出声表明态度,就连何匪、何仁胜、刘雄三人也皆是忍不住多次开口表述意见。
这样一来,大家说话太多,也一直都没有来得及喝水,很快就感到了口干舌燥,。
黄申明见到这般情况之后,就派人取来了几坛酒水,为帐内众人解渴。
这个时候,何匪、何仁胜、刘雄三人已经被这场争论吸引了注意力,又见到所有人纷纷从酒坛之中倒出酒水畅饮解渴,也就皆是没有多想,同样是为自己倒酒解渴。
这个时代的酒水,酒精含量很低,相较于后世的果啤饮料也强不了多少,而帐内的众位辽东镇武官又皆是身体强健之辈,所以如果只是稍饮几碗的话,也无需担心醉酒误事。
尤其是何匪与刘雄二人,原本就是酒瘾极大,见到酒水之后顿时就勾起了肠内酒虫,更是仰头畅饮、片刻之间就已经把整整一碗酒水灌入喉中。
然而,饮完酒水之后,还不等何匪与刘雄二人放下酒碗,一向是酒量惊人的他们就立刻感受到了一阵天旋地转,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当场就已是倒地昏迷!
与此同时,何仁胜一向是不喜酒水,刚才也是浅尝辄止,此时见到何匪与刘雄二人皆是倒地不起之后,自己也渐渐感到头脑昏沉,当即是大吃一惊,连忙是转头观察帐内其他人。
然后,何仁胜惊骇发现,帐内的其余各方势力,赵俊臣、李泽荷、徐郃、甘成、李世杰、史城等人,见到何匪与刘雄二人的突然间昏迷之后,皆是没有表现出任何吃惊之色,只是坐于原位不动、冷眼旁观。
很显然,众人所饮用的酒水,混杂着大量的迷药,但除了何匪、刘雄、何仁胜三人之外,其他人早就知道这般情况,饮酒之际同时吞服了解药,只有何匪、刘雄、何仁胜三人毫不知情!
这无疑也是一场兵变!
一场针对于何匪、刘雄、何仁胜三人的夺权兵变!
更还是赵俊臣、辽东镇各路参将、李世杰、史城等人合谋策划的兵变!
在此之前,何仁胜饮酒之际,一直是未曾有过任何起疑与警惕。
毕竟,赵俊臣、辽东镇各路参将、李世杰、史城等人,他们一向是各有算计、相互猜疑、敌意深种,正常情况下根本就不可能摒弃前嫌、结盟合作。
而这些势力若是无法结盟合作的话,就皆是独木难支,若是想要掌控局势的话,就必须要依仗何匪、刘雄、何仁胜三人的支持才行。
这般情况之下,自然应该是任何一方都不敢轻举妄动、犯险使诈。
但何仁胜万万没有想到,为了夺走自己等人的手中兵权,赵俊臣、辽东镇各路参将、李世杰、史城等等这些原本是立场迥异、相互猜疑之人,还真就可以摒弃前嫌、结盟合作,更还是在悄然之间联手合谋、毫无预兆的策划了这场夺权兵变!
这些人究竟是何时达成了这般默契与共识的?
又惊又疑之下,何仁胜摇摇晃晃的起身,伸手指向帐内众人,怒声道:“你们胆敢发动兵变,就不怕……”
然而,何仁胜尚未把话说完,头部的太阳穴就遭到了一记重击,也当即是昏死了过去。
而出手击昏何仁胜之人,正是坐在何仁胜旁边的史城。
昏倒之前,何仁胜转头看着出手攻击自己的史城,目光之中满是不可置信!
对于史城,何仁胜一向是颇有好感,心底深处也依然是信任着史城,刚才进入帐内之后,何仁胜刻意选在史城身旁落座,就是想要趁机与史城多说几句话。
但此时,竟是史城亲自出手击昏了何仁胜!
*
另一边,史城出手击昏何仁胜之际,表情看似冷漠,但目光之中则是闪过了一丝愧疚之意。
等到何仁胜昏倒在地之后,史城弯腰伸手,把何仁胜抬扶到了桌案之上,让何仁胜的身体姿势更为舒适一些。
做完这一切事情之后,史城的表情愈发冷漠,转头看了赵俊臣一眼,意思也很清楚——自己已经满足了赵俊臣的条件,接下来就应该是赵俊臣实现诺言了。
这就是赵俊臣与史城之间的交易内容——赵俊臣愿意全力支持西门盛成为下一任的辽东镇总兵,而史城则是协助实现赵俊臣的夺权计划,把何匪、刘雄、何仁胜三人所拥有的兵权,再次夺回到辽东镇的众位高层武官手中。
事实上,辽东镇的几位参将以及李世杰等人能在无声无息之间达成默契与协议,合谋策划了这场夺权兵变,也正是因为赵俊臣的暗中串联。
赵俊臣并没有亲自出面,他用来串联众人的棋子,则是黄申明——这也是赵俊臣不久之前曾向黄申明所提到的那件“小事情”,让黄申明趁着他们私下接触的机会,试探众人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
因为黄申明的牵头与试探,辽东镇的各位参将以及李世杰等人也就迅速达成了共识,决定要当机立断、尽快夺权!
毕竟,夺走何匪等人的兵权,对于各方势力都有好处,他们皆是不愿意让何匪长期掌控兵权,也皆是不愿意让自己沦为何匪的傀儡。
于是,注意到史城的目光深意之后,赵俊臣也是微笑点头,又悠悠道:“接下来,各位就可以再无顾忌,畅所欲言的商议更多事情了。”
……
ps:前段时间太忙,检查时也就不够仔细,把一处距离数字写错了。
简而言之,辽东镇的探子发现吴应熊率军登场之际,吴应熊与胡家庄之间的距离应该是四十余里,结果虫子脑子抽了,竟是多次写成了四百余里——今天复查之际才终于发现了这处明显纰漏,实在抱歉!
……
摄政大明 第1291章.手腕(完).
……
……
自从何匪等人公开表态不愿意放弃兵权的那一刻起,这场夺权兵权就注定会发生。
不仅是因为辽东镇的各方势力皆是不愿意沦为何匪等人的傀儡,也是因为何匪等人所掌控的那支大军,除了他们自己麾下的三千辽东铁骑之外,还包括了各路防区的援军总计七千人。
而这七千援军,分别是来自于辽东镇的中路、东路、以及南路三处防区,虽然是远远不及辽东铁骑一般强大,较之各位参将的麾下私兵也要差了一些,但依然是各路防区的中坚力量,全都是可战之兵。
明朝的九大军镇皆是号称拥兵十万以上,但普遍存在吃空饷的现象,又充斥着大量的老弱伤残,真正的可战之兵并没有多少,大概只占总兵力的两到三成。
辽东镇乃是实力最强的一处军镇,但依然是不能免俗。
所以,这七千余名各路援军,就相当于李泽荷、甘成、徐郃三人麾下近半数的真正作战力量。
若是任由何匪等人长时间统帅与控制这些援军,李泽荷、甘成、徐郃三人说不定就会彻底失去这一部分兵权,必然是要肉痛不已。
对于边军武官而言,兵权就是命根子,自然是要不惜代价、不计风险的夺回手中。
尤其是现在这般时候,辽东镇的局势已然是迎来了一场剧变,李泽荷、甘成、徐郃等人又皆是想要竞争总兵之位,更是会竭尽全力的保全与增强自身实力。
所以,赵俊臣安排黄申明趁机试探李泽荷、甘成、徐郃等人的态度之际,就知道这场兵变一定会发生。
只要是李泽荷、甘成、徐郃三人皆是下定决心要发动兵变、夺回兵权,史城则是与赵俊臣达成了交易,不仅不会出面阻止,反而是积极协助,那么黄申明与李世杰二人也一定就会顺水推舟、表态支持。
而一旦是辽东镇各方势力皆是参与了这场兵变,再加上何匪、何仁胜、刘雄三人麾下的大部分军队皆是留在营外驻扎,这场兵变自然是成功机会极大,哪怕是何匪等人没有喝下那些参杂了迷药的酒水,也依然会被众人迅速制服。
接下来,随着何匪、何仁胜、刘雄三人的被控制,只要是辽东镇各方势力可以暂时团结一致,也很容易就能控制局势、夺回兵权。
*
“接下来,各位就可以再无顾忌,畅所欲言的商议更多事情了。”
赵俊臣的话声刚落,就见到西路千户宋辉快步进入帐内禀报,说是何匪、何仁胜、刘雄三人带进营内的三百余名护卫已经被全部控制了起来。
随后,宋辉又唤来了几名心腹将士,趁着何匪、何仁胜、刘雄三人昏迷之际,把他们纷纷捆绑了起来,还取走了他们随身携带的兵符。
见到这般情况,帐内的众位辽东镇高层武官就知道他们已经暂时控制了局势,相互对视一眼之后,很快就再次激烈争议了起来。
但这一次,他们的争论内容则是有所不同,不仅是依然争论着推举新总兵之际的各种细节,同时也争论着他们究竟要如何瓜分何匪等人的兵权。
刚开始,赵俊臣还笑吟吟的听着众人争论,但等到一刻钟时间之后,见到众人依然是争论不休,所有人皆是寸步不让,各项争议还是毫无进展,赵俊臣终于是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渐渐感到了不耐烦,同时又觉得有些好笑。
这个时代,所有人皆是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效率总是极为低下。
在朝廷中枢,一项议题哪怕再是如何紧迫,连续争论好几个月时间也是常有之事。
赵俊臣曾经所提议的农务改革,就因为这种情况而耽误了春播时机,至今也是进展缓慢。
让赵俊臣无法忍受的是,这般情况在军队之中也是极为明显,尤其是辽东镇现在已是内忧外患、危在旦夕,蓟辽总督吴应熊随时都会现身登场、趁机吞并辽东镇,但辽东镇的高层武官们却依然是迟迟拿不出一个准主意,只顾着为自己争取最大好处。
也许,若是没有外部干涉的话,这些人的激烈争论将会一直持续到吴应熊的正式登场之后,那时候辽东镇依然还是群龙无首,只能眼睁睁看着山海关吴家逐步吞并辽东镇。
于是,赵俊臣忍无可忍之下,终于是用力一拍桌案,大声喝道:“够了!”
随着赵俊臣的一声大喝,帐内众人顿时是纷纷闭口,表情惊异的转头看向了赵俊臣。
赵俊臣皱眉问道:“本阁且问你们,辽东镇发现蓟辽总督吴应熊与关宁铁骑的时候,他们与胡家庄之间还剩下多少距离?”
李泽荷微微一愣之后,快声答道:“军中哨探发现吴应熊与关宁铁骑的踪迹之际,他们距离胡家庄仅有四十余里……若是再加上哨探返回禀报之际所耽误的时间,等到卑职等人收到消息之际,吴应熊相距胡家庄境内应该就只剩下了三十余里。”
“三十余里……”冷笑之后,赵俊臣又问道:“那本阁再问你们,以你们对于关宁铁骑的了解,在不影响自身战力的前提之下,关宁铁骑的最快奔行速度是多少?”
这一次,李世杰稍稍沉吟片刻后,答道:“关宁铁骑的行军速度仅是稍慢于辽东铁骑,在不影响马力与体力的情况下,关宁铁骑的最快奔行速度,大概是每天六十五里左右。”
赵俊臣冷笑道:“也就是说,即使是西门盛顺利延阻了吴应熊一段时间,从何匪等人率军返营之际开始算起,距离吴应熊的率军抵达、正式登场,也只剩下了半天时间!仅有六个时辰罢了!
何匪等人率军返回营地的时间,乃是今天下午的未时三刻,现在又过去了一个时辰,已经是辰时三刻!
也就是说,若是关宁铁骑不顾风险连夜行军的话,最早再等五个时辰之后,也就是今夜丑时三刻,吴应熊就会率军抵达营外!哪怕是关宁铁骑不敢连夜行军、等到夜色降临之后就会原地驻扎休整,吴应熊的抵达时间最迟也是明天上午巳时左右!
而这一切的前提条件,还是关宁铁骑奔行之际不愿意影响马力与体力,没有全力以赴!若是吴应熊胆魄更强一些、率领关宁铁骑全力奔向胡家庄的话,那最早等到今天晚上亥时之前就会抵达!
等到吴应熊抵达此处、与你们相见之后,必然就将会是不折手段、全力吞并辽东镇!所以,你们难道以为……留给辽东镇的时间还有很多吗?”
许多事情,不仔细计算还不要紧,一旦是仔细计算之后,就立刻会吓人一跳!
此时,听到赵俊臣的分析之后,帐内众人就纷纷是忍不住心中一紧。
随后,赵俊臣又补充道:“这段时间以来,本阁受你们辽东镇的招待,说实话并不愉快,可谓是屡次受辱,还数次遭到软禁……但本阁出于大局考虑,依然是不愿意坐视山海关吴家强行吞并你们辽东镇,所以本阁依然会咬着牙尽量支持你们!
然而,你们也别指望着本阁可以为你们提供太多帮助,本阁这次前来辽东地区只有巡视之权,并不是全权钦差,也就不能随意插手太多事情,若是山海关吴家一心想要吞并你们辽东镇,本阁最多也就是出声劝阻几句罢了,绝无能力扭转大局。
所以,你们辽东镇若是想要自保,还是要靠自己出力!何总兵虽是遇害身亡,但辽东镇的实力依然未损,只要你们团结一致,依然是可以阻挡山海关吴家的觊觎与野心!但若是还像现在这般拖拖拉拉、争论不休,那本阁也救不了你们!”
赵俊臣的说法固然是很有道理,只要辽东镇可以团结一心、一致对外,依然是可以阻挡山海关吴家的趁机吞并。
但这件事情难就难在——辽东镇若是想要恢复团结,就必须要尽快推举出一位新总兵,结束群龙无首的现状,但辽东镇的高层武官们目前就连推举新总兵的具体流程与方案细节也无法达成共识。
所以,听到赵俊臣的这一番道理之后,辽东镇众人皆是点头表示赞同,但局面则依然是僵持着,帐内氛围不似刚才一般激烈吵闹,但又很快就陷入了一片尴尬的安静之中——所有人皆是等着别人顾全大局、主动退让,而自己则是趁机大占好处。
看到众人的这般反应,赵俊臣再次摇头,终于是决定要亲自主持局面。
只见赵俊臣站起身来,扬声道:“这样吧,本阁并不会插手辽东镇的内务,即不管你们要推举何人成为新一任的辽东镇总兵,也不管你们究竟要如何瓜分何匪等人的兵权……
但针对各位不断争议的事情,本阁想要提出几项基本准则,让你们尽量是求同存异,也能让你们尽快是解决争议,避免局面总是像现在这样僵持不下!
接下来,本阁每说一项基本准则,各位就当场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若是各位愿意赞同本阁所提议的这几项基本准则,接下来就根据这些基本准则来继续商议具体事情,如何?”
这个世界上,无论是任何事情,总是围绕着“规则”二字运行,所以在利益分配之际,总是制定与解释于规则之人受益最大,其次是执行与维护于规则之人,最后则是服从与受制于规则之人。
而现在,赵俊臣就是想要趁机成为辽东镇的制定规则之人!
……
……
摄政大明 第1292章.在握(一).
……
……
辽东镇的大多数高层武官都是聪明人,当然明白制定规则所带来的各种好处。
若是寻常情况下,他们一定不会任由赵俊臣得逞,让赵俊臣随意为辽东镇制定规则——哪怕只是解决争议之际的相关规则。
但最终,赵俊臣还是成功说服了辽东镇众人。
赵俊臣刚才所讲的那一番长篇大论,其实是大有讲究的。
首先,赵俊臣提到吴应熊与关宁铁骑很快就会抵达,又敦促辽东镇众人尽快拿出解决方案。
这般说法表面上是想要催促辽东镇众人抓紧时间解决争议,而实际上是想要让辽东镇众人直面一个现实,那就是——这般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他们绝无可能赶在吴应熊正式登场之前解决争议、商量出一个让所有人皆是愿意接受的结果。
随后,赵俊臣还刻意提到了辽东镇前段时间曾是软禁自己的不愉快经历,又说自己考虑到朝廷大局,依然是愿意协助辽东镇阻挡山海关吴家的吞并。
这般表态明面上是为了展现自己的一片公心,但实际上则是想要趁机示弱,让辽东镇众人回想起他们当初软禁赵俊臣之际,赵俊臣毫无反抗之力、只能愤怒抗议的情况。
再次想起这件事情之后,辽东镇众人自然就会下意识的轻视赵俊臣、进而是降低戒心,认为赵俊臣就算是拥有了制定规则的权力,也无法操纵辽东镇的局势。
最后,赵俊臣则是再次渲染山海关吴家的强大威胁,先是表示山海关吴家一定会趁机吞并辽东镇,然后又说自己并无能力阻止山海关吴家的野心企图。
这般表诉,既是想要进一步增强辽东镇众人心中的危机感与恐惧感,也是想要趁机向辽东镇众人强调——相较于毫无兵权的赵俊臣,山海关吴家才是他们的首要敌人、最大外患。
这样一来,赵俊臣就在悄然无息之间,逐渐影响了辽东镇众人的态度与想法。
最终,又因为辽东镇众人一时间也想不到打破僵局的更佳办法,经过一阵思索与议论之后,就皆是转头看向赵俊臣,等待赵俊臣继续说下去,没有任何一人提出异议,皆是默认了赵俊臣的这般提议。
*
见到辽东镇众人的默认态度之后,赵俊臣离开了自己的座位,一边在帐内漫步,一边缓声说道:“经过认真考虑之后,本阁总结出了五项基本准则,应该会有助于辽东镇尽快解决争议……
首先,是第一项基本准则,本阁称之为‘互不相犯’!简而言之,就是大家谁也别占便宜、谁也别吃亏,要保证所有人的原有利益不受影响!”
说到这里,赵俊臣停下脚步、环目四顾,见到所有人皆是专注听着自己的讲话,便继续说道:“就以兵权为例……据本阁所知,何匪、何仁胜、刘雄所控制的上万军队之中,除了那三千名辽东铁骑原本就归于他们三人统帅之外,还有七千余名被他们强行收编的各路援军!
而这七千名各路援军,原本皆是中路、东路、南路三处防区的守军,接下来就根据他们的曾经防区,依然是归于李泽荷、甘成、徐郃三位参将的麾下,谁也别想着浑水摸鱼、趁机争夺更多兵权!
至于那三千名辽东铁骑,则是等到辽东镇推举出新一任总兵之后,尽数归于这位新总兵的麾下,大家是否同意?”
随着赵俊臣的话声落下,辽东镇众人稍稍思索片刻之后,就皆是举手表示赞同。
但随后,李泽荷忍不住追问道:“请问赵阁臣,在辽东镇推举出新一任总兵之前,何匪、何仁胜、刘雄三人麾下的那三千名辽东铁骑,又该是如何安排?归于何人辖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