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这也是众人刚才一直争论的问题之一。
李世杰与史城二人仗着他们乃是现任的辽东铁骑实权千户,就想要把这三千名辽东铁骑趁机收于麾下,而李泽荷、徐郃、甘成三人则是坚持想要平分这些辽东铁骑。
赵俊臣不耐烦的挥手道:“刚才已经说过了,本阁提出这几项基本准则,只是想要打破目前僵局、帮助你们尽快解决争议,但本阁并不会插手干涉辽东镇的具体事情!求同存异之后,余下的那些争议内容,依然是需要你们自行商议解决!
更何况,辽东镇若是无法赶来吴应熊抵达之前推举出一位新总兵,这三千名辽东铁骑迟早都会被吴应熊收编吞并;反之,若是辽东镇可以赶在吴应熊抵达之前推举出一位总兵,这三千名辽东铁骑也迟早会再次归于下一任辽东镇总兵的麾下……
简而言之,在座各位就算是暂时控制了这一部分辽东铁骑,但只要无法成为新一任的辽东镇总兵,相关兵权也迟早都要交还出去……本阁真不知道你们到底是在争个什么劲!”
说到这里,赵俊臣连连摇头。
辽东镇众人微微一愣之后,不由皆是认为赵俊臣所言有理,也皆是降低了瓜分兵权的兴趣。
*
稍稍一顿之后,赵俊臣继续说道:“至于第二项基本准则,本阁称之为‘利益均沾’!
既然辽东镇现在是要从各路参将之中推举一人接任总兵之位,等到这位参将晋升成为总兵之后,辽东镇内部就会出现一个实权参将的空缺!与此同时,因为何总兵从前一直是大权独揽,他为了最大程度的巩固权位,辽东镇副总兵的位置也是长期空缺……
所以,各位接下来推举新总兵之际,不妨是同时讨论一下这两个空缺的补位人选!这样一来,就有了更多利益可以分配,商议之际也就有了更大的转圜余地,自然是更容易商量出具体结果!”
随着赵俊臣的话声落下,辽东镇的众位高层武官皆是身体轻轻一震、目光闪烁不定。
一个实权参将的空缺,以及一个虚职副总兵的官位,无疑是两个巨大变数。
随着这两个变数的出现,辽东镇众人接下来所需要考虑的利益因素,也就变得更为复杂了。
但最终,辽东镇的高层武官们依然是纷纷举手表示赞同,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
毕竟,赵俊臣的这项提议,对于辽东镇的绝大多数高层武官而言皆是好处多多,不仅是代表着更多的晋升渠道,也意味着更多的抓权机会。
尤其是李泽荷、甘成、徐郃三人,他们皆是想要竞争上位,这个时候更是不敢提出任何异议,否则就相当于断送了别人的晋升渠道与抓权机会,必然会引发众人不满、进而是逼着所有的潜在支持者转投他人,也就会彻底断送自己的上位希望。
见到辽东镇众人的这般反应,赵俊臣的目光深处闪过了一丝得计之色。
赵俊臣的这项提议,看似是关系重大,但实际上只是为了试探与铺垫罢了。
探明了辽东镇众人的想法与态度之后,赵俊臣很快就图穷匕见,也终于是开始图穷匕见、夹杂私货了。
只见赵俊臣再次稍稍一顿之后,又说道:“至于本阁所提议的第三项基本准则,则是称之为‘有舍有得’!关于这项提议,本阁当初就曾向何总兵提过一次,你们也应该清楚具体内容,其实就是辽饷改革之事!
历年以来,辽东镇向朝廷中枢索要辽饷之际,总是由辽东镇总兵负责统算具体数字,然后再与朝廷中枢讨价还价一番,等到国库拨发辽饷之后,则是通过陆运方式、途径山海关、尽数送到锦州大营,交由辽东镇总兵进一步分配给各路防区!
但本阁则是认为,今后完全可以让辽东镇的各路参将自行向朝廷申报各路防区所需的钱粮物资,而朝廷也可以通过陆运、海运、河运、乃至于商人招标等等不同方式,把这些钱粮物资直接拨发到各路防区!
这样一来,不论是辽饷运输之际的粮耗支出,还是囤积周转之际的仓储支出,就皆是可以省去相当一大笔数目!”
说到这里,赵俊臣也不管辽东镇众人的表情大变,就要自顾自的继续说下去。
然而,不等赵俊臣继续开口,史城就已是霍然起身,大声质问道:“赵阁臣,你一直说自己不会出手干涉辽东镇的事情,但你如今所提的这般建议,却不仅是直接干涉了辽东镇的后勤大计,也必然会彻底改变辽东镇的未来局势,这就是你所保证的不会出手干涉?
还有,卑职完全看不出,这项提议与辽东镇的目前局势有何关系!又如何能有助于辽东镇解决各项争议?卑职只觉得,阁臣你的这项提议,完全是居心叵测、想要趁机分化辽东镇!”
*
史城的想法没错。
赵俊臣所提议的辽饷改革计划,从一开始就是不安好心,乃是想要借助分配后勤军饷的手段,直接绕开辽东镇总兵、也趁机夺走辽东镇总兵的大部分财权,让朝廷中枢的影响力直接扩散到各路防区,然后就可以大幅强化朝廷中枢对于辽东镇的控制力。
一旦是让赵俊臣的这项计划得逞,辽东镇总兵就无法直接控制各路参将,各路参将的效忠目标就会变成朝廷中枢,而辽东镇总兵若是想要继续指挥各路防区,就只能依赖朝廷中枢的信任与支持,再也无法像是此前的何宇一般大权独揽、说一不二!
这样一来,辽东镇的总兵与参将们就会愈发依赖朝廷中枢的权威,自然是再也无法像从前一般保持“独立”。
史城这个人的最大缺点就是愚忠,哪怕是何宇已经遇害身亡,他依然是固执认为自己应该继承何宇的遗志,无法容忍赵俊臣趁机破坏辽东镇的现状,毕竟辽东镇的现状就是由何宇一手营造而成的,乃是何宇的最大遗产。
所以,看出了赵俊臣的居心叵测之后,史城当即是表态质疑。
当众质疑了赵俊臣之后,史城就转头想要寻找支持者、与自己一同表态反对,但当他环目四顾之后,却震惊发现——除了自己之外,辽东镇的各位参将与李世杰等人此时皆是沉默不语,竟然没有任何一人愿意站出来直接表明反对意见。
史城是一个聪明人,稍稍思索之后,当即就猜到了这些人的真实想法。
*
对于李泽荷、甘成、徐郃三人而言,他们现在还不是真正的辽东镇总兵,而只是竞争者之一罢了,所以就必须要不惜代价的争取更多支持者、让自己“众望所归”!
何为“众望所归”?
说根到底,就是为大多数人带来更多好处与盼头!绝不能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与机会!
而赵俊臣所提议的辽饷改革计划,虽然是夺走了未来辽东镇总兵的大部分财权,也严重影响了辽东镇的团结与独立,但同时也增强了各路参将、乃至于各地镇守官的权力,对于绝大多数辽东镇武官而言都有好处。
于是,就像是赵俊臣的上一项提议一般,他们这个时候若是出言反对,就一定会引发绝大多数人的心中不满、让自己的所有潜在支持者皆是毅然决然的背弃自己、转头去支持别人,进而就会彻底断送自己的上位希望。
哪怕是财权受损的辽东镇总兵,也依然是辽东镇总兵,权力与收益也依然要远远大于各路参将,为了自己可以顺利上位,他们这个时候自然是不敢计较太多。
退一步讲,若是他们最终并没有被众人推举成为辽东镇总兵,依然只是各路防区参将之一,让赵俊臣的这般计划得逞之后,他们的权力与收益也依然是远大于从前。
所以,不论是从任何角度考虑,他们皆是没有任何理由反对赵俊臣的辽饷改革计划。
经过了上一项提议的心理铺垫,李泽荷、甘成、徐郃三人很容易就可以想明白这个道理,也很容易就会再次妥协与退让。
与此同时,李世杰的真实想法就更不难猜了。
一旦是让赵俊臣的辽饷改革计划得以落实,让辽东镇总兵与各路参将的权力就会更为均衡,李家将门所掌握的人脉、资源、影响力也就拥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自然是好处无数。
所以,不论是各路参将,还是李世杰,虽然皆是看出了赵俊臣的真实企图,但他们出于各自算计与私利,这个时候皆是沉默不语。
而史城的质疑表态,就显得孤立无援了。
*
想明白了众人的心中算计之后,史城先是呆愣片刻,表情间满是孤寂、又哀又愤,忍不住就想要再说些什么。
但这一次,则是赵俊臣率先出声,抢先说道:“史千户,千万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本阁的这项提议,完全是为了辽东镇的未来考虑,也正是为了解决辽东镇的目前困境!
若是辽东镇同意本阁的辽饷改革计划,至少会有三点好处!
其一,本阁的这项提议,可以让新一任辽东镇总兵更容易争取到辽东镇内部各方势力的支持,进而是更容易团结所有人、共同抵抗山海关吴家的趁机吞并!而且只要是往后的历任辽东镇总兵依然是对朝廷忠心耿耿、受到朝廷的支持与信任,他的权力与威望也不会有任何损失!
其二,本阁的辽饷改革一旦是得以落实,往后的历年辽饷就不必再像是从前一般,一定要途径山海关、让吴家寻到雁过拔毛的机会!这样一来,山海关吴家必然是收入大减,若是还想要保持实力,就只能向辽东镇妥协、向朝廷中枢退让,辽东镇也就拥有更大机会抵抗山海关吴家的吞并!
其三,朝廷中枢见到辽东镇主动削减了辽饷支出,就必然会投桃报李,全力支持辽东镇的下一任总兵,不仅是有助于辽东镇抵挡山海关吴家的吞并,也有助于辽东镇可以尽快稳定局势!
在此之前,辽东镇的历任总兵人选,大多是由辽东镇内部推举而出,然后再把具体人选禀报于朝廷中枢、由朝廷中枢追加任命,但随着何总兵的遇害身亡,不仅是山海关吴家想要趁机落井下石,你们以为朝廷中枢收到消息之后就会无动于衷吗?若是朝廷中枢趁机施加压力,不愿意承认辽东镇所推举的总兵人选,你们辽东镇又岂能稳定局势?”
明明是想要趁机加强朝廷中枢对辽东镇的控制力,但赵俊臣依然是可以言之凿凿的寻到各种理由,表明自己一切做法皆是为了辽东镇着想。
帐内众人全都明白,这些理由并不可信。
但绝大多数时候,“理由”是否可信并不重要,只要可以寻到理由、罗列出来、糊弄过去就好。
这就是“理由”二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所以,听到赵俊臣赵俊臣的这般说法之后,李世杰当即是点头道:“赵阁臣的教诲当真是令卑职等人茅塞顿开,卑职也认为,辽饷改革之事对于辽东镇、对于朝廷中枢皆是有利无弊!”
李世杰的这般表态,很大程度上是代表着李家将门的态度,而随着何宇的遇害身亡,李家将门的态度也就变得愈发重要了。
李泽荷、甘成、徐郃三人皆是希望自己可以争取到李家将门的支持,原本对于赵俊臣的辽饷改革之事还是心存疑虑,但听到李世杰的表态之后,却纷纷是下定决心,皆是附和表态赞同。
“正是如此!卑职也看不出辽饷改革之事有任何坏处!就如赵阁臣所言一般,只要往后的历任辽东镇总兵依然对朝廷忠心耿耿、受到朝廷中枢的信任与支持,就依然可以从容控制各处防区与十余万边军……卑职对于朝廷从来都是忠心不二,自然是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赵阁臣您当初首次提议此事之际,卑职心中就是极为赞同的,只是碍于何总兵的态度,一直都不敢直接表态支持,现在已是再无顾忌,当然是不会再次违心反对!”
“赵阁臣全心全意的为了辽东镇着想,辽东镇自然是不能不识好歹……”
见到帐内众人的这般态度,史城再次深刻感受到大厦将倾、回天乏术的无力感。
他想要大声反驳、他想要训斥众人,他想要厉声质问。
但最终,史城只是无力颓坐于原位,再次是沉默不语。
顾全大局是一个好品质,但它往往意味着牺牲与妥协,也意味着私利受损。
人性之下,只要还没有遇到退无可退的局面,绝大多数人皆是不愿意牺牲、妥协、私利受损,对于所谓“大局”也就会视而不见。
也正因为如此,后世才有这样一句话——“少数服从多数,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所以,当赵俊臣提议“少数服从多数”之后,许多事情就已经注定了。
而赵俊臣听到众人表态之后,则是再接再厉,当场就拿出了一本早已经写好的奏疏,内容是辽东镇愿意“主动”改革辽饷现状、以及辽饷改革之际的各项细节,然后就让李泽荷、徐郃、甘成、黄申明四人一同签署了姓名。
等到这份奏疏呈送出去之后,辽饷改革之事就算是彻底确定了。
而赵俊臣针对辽东镇的一系列计划,至此就算是已经实现了大半!
……
……





摄政大明 第1293章.在握(二).
……
……
不忘初心、贯彻始终、契而不舍……
这些词汇皆是褒义,也皆是人类的优秀品质。
只可惜,它们与赵俊臣之间几乎是毫无关系。
自从抵达辽东境内之后,赵俊臣的“初心”已经连续变换了好几次。
最开始,赵俊臣只是想要走个过场、摆摆样子,与辽东镇虚与委蛇一番就算是对得起德庆皇帝的俸禄了,并不想要浪费太多时间、也不打算出手干涉辽东镇的任何事情,更不曾想与辽东镇为敌。
随后,因为亲眼目睹胡家庄的惨状,赵俊臣的内心之中,竟是极为罕见的泛起了一丝残余善念,所以就转变了想法,想要出手敲打惩戒辽东镇、为胡家庄的百姓们主持公道。
但这一丝善念并没有持续太久,当赵俊臣开始制定具体计划之后,思维惯性之下,他的计划目标很快就在不知不觉之间再次变成了夺权扩势、结党营私,忍不住想要趁机插手辽东镇的兵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赵俊臣不仅没有及时为胡家庄百姓们主持公道,反而是让一部分胡家庄百姓沦为了牺牲品。
从某方面而言,赵俊臣不论是做任何事情,他的计划目标总是很快就会变成夺权扩势、结党营私,也算是另一种“不忘初心”了。
而现在,绕了这样一个大圈子,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波折,赵俊臣终于是初步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简而言之,就是赶在自己离开辽东地区之前,让辽东镇被迫同意辽饷改革之事。
对于赵俊臣而言,辽饷改革的重点不在于辽饷改革本身,而是一定要赶在自己离开辽东之前敲定辽饷改革之事,最终目的也不是想要强化朝廷中枢对于辽东镇的控制力,而是想要强化自己本人对于辽东镇的控制力。
根据赵俊臣的估算,自己执掌朝廷财政大权的时间,最多只剩下四五年。
再等四五年之后,德庆皇帝眼看着就要迈入耳顺之年,到时候哪怕是朝廷所面临的粮荒危机愈发严重,哪怕是朝廷财政依然是离不开赵俊臣的苦心维持,但德庆皇帝依然会收走赵俊臣的财政大权,逐步清算赵俊臣的朋党势力。
所以,若是无法赶在自己离开辽东地区之前敲定辽饷改革之事,而只是埋下种子之后耐心等待局势变化,这件事情必然是要延宕多年,待到这颗种子终于是生根发芽之际,赵俊臣十有八九已经失去了财政大权,只会让德庆皇帝出手摘了桃子。
反之,唯有抢在自己离开辽东地区之前直接敲定辽饷改革之事,赵俊臣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剩余时间,使用资源分配的手段逐步渗透与控制辽东镇,进而是赶在德庆皇帝出手清算之前,为自己争取到更大的胜算与生机。
这段时间以来,赵俊臣的各种看似极不理智的做法,皆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现如今,眼看着李泽荷、甘成、徐郃三人先后在提议辽饷改革的奏疏之中签下姓名,赵俊臣的心中也当即是长舒了一口气,只觉得自己的苦心算计、以身犯险,终于是收到了回报。
接下来,赵俊臣的目标就是寻找一位识大体、懂兵事的合格人选接任辽东镇总兵之位,让他出手收拾赵俊臣所留下的乱摊子,平息赵俊臣所引发的各种危机。
在赵俊臣的心目之中,下一任的辽东镇总兵无需是直接忠于自己,否则只会引发德庆皇帝的警觉与猜疑,进而是加快德庆皇帝的收权时间——从这方面而言,如果下一任的辽东镇总兵与赵俊臣之间存在一些明面上的矛盾与旧怨,反而是一件好事。
只要辽饷改革之事得以落实,赵俊臣就可以直接干涉辽东镇内部的资源分配,进而是逐步影响辽东镇的未来局势发展,此前渗透宣府镇那一套手段也可以套用在辽东镇身上,迟早都能控制辽东镇,所以下一任辽东镇总兵的立场如何,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细节问题。
但无论如何,下一任的辽东镇总兵必须得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愿意抛开自己的私心私怨与赵俊臣进行合作,也愿意为了大局而向赵俊臣妥协退让。
与此同时,下一任的辽东镇总兵也必须要拥有足够的能力——经过赵俊臣的各种扇风点火、惹是生非之后,辽东镇如今已是内忧外患、危机重重,不仅是士气低迷、人心各异,还有野心勃勃的山海关吴家与建州女真正在觊觎,下一任辽东镇总兵若是能力不足,也不足以平息乱局。
所以,赵俊臣心目中最合适的下一任辽东镇总兵人选,依然是北路参将西门盛。
*
思及此处,赵俊臣又瞥了史城一眼,见到史城的面色阴沉至极,显然他对于赵俊臣的种种做法已是忍耐到了极致。
在赵俊臣的计划之中,史城暂时还有用处,所以赵俊臣也必须要设法安抚史城,打了一棒槌之后,还要再给他一个甜枣。
于是,赵俊臣把辽饷改革的奏疏收入怀中之后,就继续说道:“接下来,就是本阁所提议的第四项基本准则,可称之为‘联众减患’……简而言之,就是团结辽东镇内部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尽快控制局势、尽量减少隐患。
在这项基本准则之下,各位推举下一任辽东镇总兵之际,不仅要给予史城千户投票表决之权,北路防区参将西门盛也要拥有被推举成为下一任总兵的资格!
与此同时,不论是任何人最终被推举成为下一任的辽东镇总兵,对于近期以来所发生的种种恩怨与矛盾,皆是要既往不咎,绝不能事后报复!”
说话之际,赵俊臣依然是在帐内来回漫步,而辽东镇众位高层武官也依然是专注盯着赵俊臣,所有人的目光皆是随着赵俊臣的步伐而不断移动着。
随着赵俊臣的话声落下,帐内众人的表情再次是纷纷大变。
但这一次,却是史城的面色稍稍舒缓、表情间也闪过了一丝喜意,而李泽荷、甘成、徐郃、李世杰四人则是眉头紧皱、皆是摆出了一副不情愿的抗拒姿态。
李泽荷、甘成、徐郃三人当然是不愿意让西门盛拥有竞争上位的机会——以西门盛的实力与威望,一旦是拥有了竞争上位的机会,就必然会成为他们的劲敌。
与此同时,李世杰与史城之间也一向是相互看不顺眼,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让史城再次拥有决策之权。
然而,赵俊臣所讲的这些基本准则,先后顺序可谓是大有讲究,也完全控制了局势节奏变化。
赵俊臣所提出的第一项基本准则是“互不相犯”,这项准则没有影响任何人的利益,充分展现了赵俊臣的公正立场,也就降低了各方戒心;第二项基本准则是“利益均沾”,不仅是试探了各方的立场与态度,也让各方人等寻到了更多的机会与好处;第三项基本准则“有舍有得”,更是一鼓作气的直接敲定了辽饷改革之事,让自己拥有了渗透辽东镇的机会。
这样一来,随着辽饷改革之事已是形成共识,手握朝廷财政大权的赵俊臣就拥有了直接干涉辽东镇未来局势发展的能力,不似从前一般只能任人拿捏,也就让辽东镇众人皆是不敢小觑赵俊臣的表态。
这般情况下,听到赵俊臣所提出的第四项基本准则之后,辽东镇众人出于心中忌惮,皆是不敢态度激烈的直接出声反驳。
更何况,赵俊臣同样是寻到了许多确凿理由,可以说服辽东镇众人必须接受自己的这项提议。
不等众人出声质疑,赵俊臣就继续说道:“本阁也知道,史城有着刺杀李泽荷参将的嫌疑,他的麾下将士则是引发了一场兵变,按理说不应该拥有表决推举之权;西门参将则是人不在场,十有八九已经沦为了吴应熊的阶下之囚,按理说也不应该拥有竞争总兵之位的资格……
但咱们必须要正视现实,目前的情况是——辽东镇已经深陷于各种内忧外患之中,若是想要顺利平息这些内忧外患,就必须要团结西门参将与史城千户二人,争取他们二人的全力支持,绝对不能把他们排斥在外!
若是不能团结史城千户,他麾下的千余名辽东铁骑就会一直兵心不稳,辽东镇也必须要分兵监视控制!这样一来,辽东镇就相当于直接损失了两三千名辽东铁骑,实力至少要打个七折……这般情况下,辽东镇是否还有实力抵抗山海关吴家的吞并?
就算是顺利挡住了山海关吴家,但根据各方情报来判断,建州女真那边也很快就会按耐不住、趁机出兵来犯,北路防区很快就要再次掀起战火……若是没有北路参将西门盛的支持,辽东镇又要如何抵御建州女真的侵犯?若是让建州女真趁机攻破了北路防线,辽东镇又将要面临怎样的局面?
本阁很清楚,各位大多是不满意本阁的这项提议,你们若是可以寻到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些迫在眉睫的难题,本阁当然也不会固执己见!但大家皆是清楚,目前局势之下辽东镇依然是绕不开西门参将与史千户的支持,迟早都要团结他们、妥协让步,所以又何必是争论不休、浪费时间?”
1...646647648649650...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