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听到赵俊臣的这般理由,李泽荷、甘成、徐郃、李世杰四人皆是沉默不语。
而赵俊臣也不给他们更多时间思索,更不打算给他们机会发表意见,直接挥手道:“早就说过了,本阁并不会强求各位一定就要同意本阁的各项提议,还是老规矩,少数服从多数,大家举手表决吧!”
……
……
摄政大明 第1294章.在握(三).
……
……
帐内的辽东镇高层武官们举手表决之后,最终结果是……
2:3
史城当然是举手表示支持,因为这项提议对他有利。
甘成犹豫片刻后,大概是考虑到自己与史城、西门盛二人矛盾不深的缘故,也同样举手表示了支持之意。
然而,除了史城与甘成二人之外,李泽荷、徐郃、李世杰三人皆是面无表情、一动不动,完全没有举手的意思。
对于李泽荷而言,他早已是彻底得罪了史城与西门盛二人,很难化解矛盾,可谓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个时候自然是不希望让史城与西门盛二人加入局中;
对于徐郃而言,他认为自己已是胜劵在握,也不愿意看到西门盛这个变数出现;
对于李世杰而言,即使是抛开他与史城之间的个人矛盾,也不希望西门盛这样一个相对强势的人物接任总兵之位;
于是,哪怕是赵俊臣已经把所有利弊关系皆是讲得清清楚楚了,但他们三人依然是表达了反对态度,只顾着考虑个人私利,依然不愿意顾全大局。
事实上,哪怕是表态赞同的甘成与史城二人,这个时候也完全是出于自身私利考虑。
这样一来,反对人数大于赞同人数,赵俊臣的提议也首次遭到了抵制,无法顺利通过。
这也是理所当然、早有预料的事情。
若是这些辽东镇高层武官皆是愿意妥协让步,眼看着山海关吴家这个强大外患逼近,他们早就妥协让步、团结一致了,又何至于像是现在这般争议不休、迟迟无法达成共识,必须要让赵俊臣这个外人站出来主持局面?
若是这些辽东镇高层武官皆是识大体、懂大局,明明是实力占优的辽东镇,无论如何也不至于让局势恶化到现在这般地步。
更进一步来讲,若是这些辽东镇高层武官皆是可以抛弃私心、顾全大局,赵俊臣也根本就没有兴风作浪的插手余地,从一开始就不敢招惹辽东镇。
不论是古今中外,每当是遇到大厦将倾、内忧外患之际,各方势力皆是愿意摒弃私利、共度难关的情况终究只是极少数,像是辽东镇这般所有人皆是精算私利、相互扯后腿,眼睁睁看着大厦倾塌、全体同归于尽,才是世间常态。
所以,赵俊臣见到自己的这项提议没能通过,也丝毫没有感到意外,只是心中闪过了一丝讽刺。
*
但表面上,赵俊臣只是面现遗憾,并也没有强求,摇头叹息道:“既然各位并不同意本阁的这项提议,那就跳过此项,直接讲最后一项基本准则。”
说话之际,赵俊臣给史城打了一个眼色,暗示自己还有后手,让史城稍安勿躁。
史城这个时候已经忍耐到了极限,只觉得自己与赵俊臣的这场交易完全是得不偿失,他先是配合赵俊臣控制了何匪等人、夺走了何匪等人的兵权,然后又眼睁睁看着赵俊臣趁机实现了辽饷改革之事,而他自己则是没有实现任何一个目标。
史城原本已经开始考虑掀桌子了,他现在已经与自己的军中拥趸们取得了联系,也有掀桌子的本钱,但当他注意到赵俊臣的眼神示意之后,终于是再次强忍住了心中燥意,决定再等等看赵俊臣还有什么后手。
与此同时,李泽荷则是忍不住插嘴解释道:“赵阁臣,还望您能理解一二,卑职等人并不是刻意与您作对,而是卑职等人还有更多顾虑……”
显然,李泽荷担心自己的反对表态会让自己得罪赵俊臣。
但不等李泽荷说完,赵俊臣已是挥手打断道:“本阁早就说过了,本阁所提议的这五项基本准则,终究只是提议罢了,并不会强求你们同意!本阁只想要减少你们之间的争议,让你们尽快达成共识,若是你们不愿意支持本阁的提议,本阁也不会浪费时间一直纠缠,继续说下一项提议就好……”
再次摇头之后,赵俊臣自顾自的继续说道:“至于本阁所提议的最后一项基本准则,则是‘有能者居之’!辽东镇总兵的人选关系重大,乃是我朝最为重要的边防柱石,如今辽东镇又面临着各种内忧外患,所以绝不能让一个无能之辈窃据此位!
根据以往惯例,每当是辽东镇总兵更替换位之际,总是先由辽东镇内部推举出了具体人选之后,再向朝廷中枢上呈奏疏表明态度,朝廷中枢也大概率会同意辽东镇所推举的人选!但今时不同往日,辽东镇所面临的各项危机皆是极为棘手,所以下一任的辽东镇总兵人选也就极为关键,必须要慎之又慎!”
说到这里,赵俊臣的表情与语气愈发严肃:“所以,本阁认为,辽东镇接下来所推举之人,应该是辽东镇的代任总兵,而不是正式总兵!
代任总兵与正式总兵的权力相同,同样可以指挥辽东镇的全体将士,但辽东镇不必像是从前一般,急着向朝廷禀奏表态、为他争取正式任命,而是要暂且观察一段时间,确认这位代任总兵的能力与手段,是否足以胜任总兵之位。
若是这位代任总兵可以顺利解决辽东镇的各项危机,那自然是最好不过,辽东镇也要向朝廷上呈奏疏、支持他正式接任总兵之位,但若是这位代任总兵无力解决这些危机,则必须要及时换人,另行推举贤能,让有能者居之,否则所有人皆有倾巢之忧!”
*
随着赵俊臣的话声落下,辽东镇的众位高层武官再一次的纷纷面色大变。
很显然,赵俊臣的前一项提议虽然没能通过,但它依然只是一种铺垫罢了,赵俊臣的最后一项提议才是真正的重点!
根据赵俊臣的这项提议,辽东镇接下来所推举之人,只是代任总兵罢了!
若是代任总兵无法解决辽东镇的各项危机,就要立刻换人!
而辽东镇真正的下一任总兵,则是要有能者居之!
辽东镇目前所面临的危机大概有三个,其一是内部士气低迷、军心不稳,其二是山海关吴家的觊觎吞并,其三是抚顺关外建州女真的虎视眈眈!
这三项危机,皆是极为棘手,也皆是不容易过关。
与此同时,赵俊臣刚才已经说过了,辽东镇若是无法团结史城与西门盛二人,就必然是无法解决辽东镇所面临的各项危机,所以就有了前一项“联众减患”的提议。
赵俊臣的说法很有道理,但辽东镇的高层武官们出于私利考虑,已然是否定了赵俊臣的这项提议!
这般情况下,不论是任何人被推举出来,失去了史城与西门盛的支持之后,皆是没有太大把握可以顺利解决辽东镇所面临的各项危机,说不定很快就要被迫退位,只能沦为替死鬼罢了!
这样一来,辽东镇众人所需要考虑的变数也就更多了,皆是面色变幻、目光闪烁,心中急转、不断思索利弊。
究竟要不要支持赵俊臣的这项提议?
对于自己而言,这项提议究竟是好处更多?还是坏处更多?
若是同意了赵俊臣的这项提议,自己究竟还要不要直接下场竞争总兵之位?
还是说,应该是暂时按耐野心,先推选一个替死鬼出来,等到这个替死鬼无法顺利解决各项危机之后,再是伺机而动、寻一个更佳机会竞争上位?
赵俊臣的这项提议,无疑是平添了大量变数,很难在短时间内想清楚利弊关系。
但赵俊臣依然是不给他们更多思索时间,直接说道:“依然是老规矩,少数服从多数,大家举手表决吧。”
听到赵俊臣的催促,徐郃的表情愈发急切,连忙向李泽荷、徐郃、李世杰三人打眼色,示意他们一定不能同意赵俊臣的这项提议。
这个时候,徐郃依然以为李泽荷、甘成二人将会全力支持自己上位,自认为胜劵在握,自然是不愿意答应赵俊臣的这项提议,否则自己只能被推举成为代任总兵,无法一劳永逸的坐稳总兵之位。
然而,李泽荷、徐郃、李世杰三人皆是毫无反应,就好似完全没有察觉到徐郃的暗示。
事实上,李泽荷、徐郃、李世杰三人不仅是没有理会徐郃的暗示,他们稍稍沉默片刻后,还皆是纷纷举起手掌,赞同了赵俊臣的这项提议。
与此同时,史城也同样是举手表示赞同。
最终,唯有徐郃一人没有举手,表示了反对之意。
4:1。
对于这般情况,依然是在赵俊臣的预料之中。
因为事发突然的缘故,李泽荷与甘成二人虽然都想要竞争总兵之位,但他们皆是准备不足,也就是不似徐郃一般自认为胜劵在握,而赵俊臣的这项提议无疑是为他们争取了更多准备时间,让他们可以争取到更多的盟友与支持者,也拥有了更多的转圜余地。
至于李世杰,也同样是因为事发突然的缘故,一直都无法与将门李家取得联络,只能是擅自行动,自然也想要争取更多时间、与将门李家沟通情况。
这样一来,赵俊臣的这项提议虽然是引发了无数变数,但也让他们拥有了更多机会。
于是,在赵俊臣的催促之下,他们来不及考虑更多因素,就皆是表达了支持态度,唯有徐郃一人表态反对,自然是独木难支、面色难看。
举手支持之余,此前一直是暗中争锋的李泽荷与甘成二人相互对视一眼,似乎也趁着这个机会达成了某些默契。
就这样,赵俊臣的最后一项提议再次被通过了。
见到这般表决结果之后,赵俊臣轻轻点头,迈步返回自己的座位坐下,总结道:“本阁所提议的五项基本准则,分别是‘互不相犯’、‘好处均沾’、‘有舍有得’、‘联众减患’、以及‘有能者居之’……除了‘联众减患’这一项之外,另外四项基本准则皆是得到了各位的认同与支持!
接下来,各位就可以继续商议事情了,若是再遇到无法解决的争议,就根据这几项基本准则进行处理,想必是可以帮助你们减少不少僵持时间!”
说完,赵俊臣就闭口不言了,把场合交给了辽东镇众人,让他们继续商议推举之际的各种细节与流程。
但这一次,辽东镇所推举之人,已经不再是辽东镇的正式总兵,而是代理总兵。
不得不说,有了赵俊臣所提出的这几项基本准则作为指导原则之后,辽东镇众人磋商之际果然是减免了大量的争议与僵持,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或者说,因为赵俊臣所提议的这几项基本准则,辽东镇众人这个时候皆已是无心争执了,很快就议定了推举之际的流程与细节。
简而言之,投票将会记名公开,史城与西门盛皆是不可参与其中,也唯有李泽荷、甘成、徐郃、李世杰四人拥有投票推举之权,被推举之人即刻成为代任总兵,拥有辽东镇总兵的一切权力。
与此同时,若是代任总兵迟迟无法解决辽东镇的困局与危机,则是要另择贤能、推举另一人成为代任总兵,但下一次推举之际,具体流程与各项细节还要再次商议。
期间,李泽荷还曾主动表示,希望赵俊臣也可以参与其中、投票表态,帮助辽东镇推选一位合格的代理总兵,显然是想要趁机与赵俊臣进一步拉近关系。
对于李泽荷的这般说法,其余几人也皆是表示赞同,就连史城也没有反对。
然而,赵俊臣则是直接拒绝了辽东镇众人的“善意”。
而赵俊臣之所以是要拒绝参与此事,主要还是担心德庆皇帝的反应。
在所有不知内情的人们看来,赵俊臣这一次巡视辽东地区的经历,何止是处处碰壁?简直就是九死一生!不仅是一度遭到软禁,还受到一场兵变波及,能保住性命周全就已是万幸,根本就没有讨到任何好处,哪怕是机缘巧合之下促成了辽饷改革之事,也主要是因为辽东镇迫于山海关吴家威胁之下的主动表态,最终也是朝廷中枢受益最大。
这般情况下,只要赵俊臣没有直接干涉辽东镇的内务,德庆皇帝对于赵俊臣的猜疑之心也不会加深太多。
但若是赵俊臣直接干涉了下一任辽东镇总兵的推举之事,德庆皇帝就会明白赵俊臣已经开始插手辽东镇兵权了,到时候赵俊臣必然是很快就要狠狠栽一个大跟头,说不定就会再也爬不起来。
所以,对于辽东镇众人的示好之举,赵俊臣自然是要敬谢不敏。
而辽东镇众人见到赵俊臣拒绝之际态度坚决之后,也就没有强求,再加上他们已经议定了各种细节与具体流程,所以很快就开始投票推举。
最终,则是南路防区参将徐郃在“众望所归”之下,“如愿以偿”的被众人推举成为了辽东镇的代任总兵。
然而,见到这般结果之后,徐郃则是丝毫不见喜色,表情极为难看。
与此同时,赵俊臣则是再次开口,道:“恭喜徐参将……不,应该是恭喜徐代总兵!按理说,这个时候应该举办一场盛大仪式,但时间紧迫,吴应熊随时都会登场现身,所以还是免去这个环节,继续商议正事吧!现在,还请徐代总兵坐于上位、出面主持局势,为辽东镇将士们颁布军令!”
随着赵俊臣的话声落下,另外几名辽东镇高层武官也是纷纷起身行礼,齐声道:“还请徐代总兵主持大局、颁布军令,卑职等人必将是惟命是从、全力以赴!”
就这样,在全体拥护之下,徐郃面色苍白的坐在了帐内主位之上。
……
……
摄政大明 第1295章.在握(四).
……
……
根据赵俊臣的说法、以及辽东镇所达成的内部约定,徐郃被推举成为代任总兵之后,就可以全权指挥辽东镇的全体将士,权力与正式总兵毫无差别,只是缺少了朝廷中枢的一纸任命罢了。
辽东镇一直都在竭力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对于朝廷中枢的各项政策也经常是阳奉阴违,这些年来莫名其妙死在辽东境内的监军与文官更是数不胜数,按理说只要兵权在握,也不必在乎这一纸任命。
但实际上,徐郃心中很清楚,对于自己而言,这一纸任命绝对是不可或缺的。
徐郃从前乃是辽东镇资历最深的参将,仅论资历还要更强于前任总兵何宇——但换句话说,他能拥有今日之地位,也全是靠着熬资历,但若论军功、威望、心机、手段,他则是明显不及西门盛、甘成、李泽荷三人,仅是强于黄申明而已。
所以,徐郃很需要朝廷中枢的正式任命,以弥补自身的能力与威望不足。
有了朝廷中枢的正式任命,那就是名正言顺,也就拥有了更大的容错率。
但现在,因为赵俊臣的引导与干涉,徐郃只是成为了辽东镇的代任总兵,接下来必须要凭借自身能力来控制局势、领导辽东镇渡过难关,没有任何侥幸可言,也无法承受任何失误。
这般情况下,徐郃自然是底气不足。
此时,在赵俊臣与辽东镇众位高层武官的敦促之下,徐郃终于是硬着头皮走到主位之上落座,成为了辽东镇的临时最高统帅。
然而,因为局势现状的出乎意料,徐郃不由是心烦意乱、思绪纷杂,在帐内众人的注视之下,一时间竟是有些无所适从,迟迟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做些什么。
见到徐郃良久不语,赵俊臣忍不住皱起眉头,再次催促道:“徐代总兵,你现在已是辽东镇的领头羊、主心骨,眼看着蓟辽总督吴应熊即将就要出现,还望你尽快拿定主意,为辽东镇将士们指明方向,接下来究竟要如何应对!”
随后,李泽荷、甘成、黄申明、李世杰四人也再次齐声道:“还请徐代总兵下令,卑职等人必将是全力以赴、莫敢不从!”
与此同时,史城稍稍犹豫片刻之后,则是沉默着没有表态。
徐郃见到辽东镇众人的这般表态之后,至少表面上皆是愿意鼎力支持自己,终于是稍稍冷静了一些,也终于是稍稍增加了一些信心。
徐郃认为,辽东镇的实力并没有任何折损,只要自己可以发挥出辽东镇的全部实力,依然有很大机会可以解决辽东镇的各项危机。
等到自己带领辽东镇顺利渡过了眼前难关之后,也自然就可以成为名正言顺的正式总兵。
思及此处,徐郃深吸了一口气,扬声道:“既然赵阁臣与各位同袍皆是愿意信任本将,让本将担负辽东镇之重任,那本将也是责无旁贷,自当是全力以赴!
辽东镇之现状,正如赵阁臣所言一般,可谓是内忧外患、危机重重!因为何总兵的意外身亡,全军将士皆是士气低迷、无处发泄怨气,还有何匪、何仁胜、刘雄、以及史城四人麾下的辽东铁骑,原本应该是辽东镇的中流砥柱,但如今随时都有失控之危,此为内忧!
与此同时,山海关吴家的野心觊觎,想要趁火打劫、夺权吞并,建州女真那边也极有可能已经察觉了辽东镇的困局近况,随时都有可能趁虚而入、再次出兵南侵,这是外患!”
说到这里,徐郃重重一拍桌桉,扬声道:“值此危局之下,本将已是决定,攘外必先安内!先解决内忧,再处理外患!
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抢在吴应熊与关宁铁骑出现之前,稳定军心、提振士气,尤其是何匪、何仁胜、刘雄、以及史城四人麾下的辽东铁骑,必须要让他们再次成为辽东镇的中流砥柱,只要这些辽东铁骑依然是令行禁止,咱们辽东镇就有底气抗衡任何敌人!”
说话之际,徐郃一直都在暗暗观察帐内众人的反应,当他见到辽东镇众人对于自己的这番说辞皆是没有任何异议之后,也就愈发是信心增涨,大喝道:“众将听令!”
随着徐郃的话声落下,李泽荷、甘成、黄申明、李世杰几人纷纷起身拱手,道:“请徐代总兵吩咐!”
徐郃的目光环视一圈之后,最终落在了西路参将黄申明身上,扬声道:“黄参将,由你亲自出面,设法寻到足够数量的酒水肉食,然后就以辽东镇全体高层武官的名义,犒赏全军将士!今天晚上,本将要让全军将士皆是有肉进腹、有酒入喉!只要有酒有肉,将士们很快就可以恢复精神!”
听到徐郃的军令之后,黄申明不由是心中一惊。
自从控制了何匪等人之后,黄申明一直是极为低调,不仅是没有参与任何一场争论,也没有表达过任何观点,投票表决之际更是屡次弃权,不敢站队任何一方,就像是透明人一般。
没想到,徐郃的第一个军令就交给了自己,而且军令内容也颇是强人所难。
犹豫片刻后,黄申明忍不住质疑道:“还望徐代总兵明鉴,若是想让全军将士皆有肉吃,就必须搬空库存、宰杀所有随军牲畜,说不定还要再多宰杀几匹骡马才够,但总归还可以寻到解决办法……
然而,若是想让全军将士皆有酒喝,卑职就实在是束手无策了,军中酒酿一向是只供应百户以上武官,数量只有百十坛罢了,就算是大量兑水,也根本不足以分给全军将士啊。”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徐郃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但他还是态度强硬的再次命令道:“本将不管你有没有解决办法,但今天晚上之前,全军将士必须是每人都要分到一杯酒水!”
见到徐郃的这般态度,黄申明也只好是苦着脸领命了,心中则已是打定主意敷衍了事,反正徐郃只是代任总兵罢了。
随后,徐郃又转头看向李泽荷与甘成二人,道:“李参将、甘参将,趁着黄参将拿出酒水与肉食犒赏全军之际,你们二人则是要伺机行动,设法联系各路防区的援军武官,一定要尽快夺回兵权!
根据此前协议,夺回兵权之后,中路防区与东路防区的援军依然归于你们二人麾下,而南路援军则依然归于本将麾下……等到咱们把各路援军总计七千余兵马再次收归麾下之后,就正式向全军将士宣布本将已经被推举成为代任总兵的事情!
再然后,则是要一鼓作气,把何匪、何仁胜、以及刘雄三人麾下的辽东铁骑尽数收编、交由本将直接统领指挥!”
说到这里,徐郃的表情愈发凝重,又把目光转向史城,问道:“史千户,本将看你一直是无动于衷,并不似其他人一般支持本将……但现在,本将还是要正式问你一句,你接下来是否愿意听从本将的军令?“
史城轻哼一声,道:“卑职只是一个待罪千户罢了,刚才就连推举表态的资格都没有,自然也就没资格接受徐参将的军令了。”
答话之间,史城依然把徐郃称为“参将”,态度不言自明。
徐郃表期间闪过了一丝恼意,冷声道:“既然如此,本将就要再次委屈史千户一段时间了!在辽东镇局势彻底稳定之前,史千户依然是不可以随意活动,也不可以随意与任何人私自联系……还有你麾下的那些辽东铁骑,也依然要被监禁,不能归还兵甲!等到辽东镇局势稳定之后,本将再来决定你的惩处!”
这个时候,史城已经与忠于自己的辽东铁骑取得了联系,若是真要翻脸掀桌子的话,史城固然是胜算极低,但也足以是彻底打乱徐郃的布局。
然而,史城虽然是无法认同徐郃成为辽东镇总兵,但他出于大局考虑,也同样不愿意选在这个时候与徐郃为敌、进一步恶化辽东镇的局势。
所以,听到徐郃的这般表态之后,史城没有任何反应,算是默认了自己要被再次监禁的事情。
见到史城的沉默不语之后,徐郃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他就是算准了史城这个时候一定会顾全大局,所以就趁机再次监禁了史城这个变数,也趁机是杀鸡儆猴、初步立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