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事实上,本汗也希望让赵俊臣可以独享这份功绩!他现在只是多大年纪?刚刚才在陕甘境内全歼了蒙古联军、收获了赫赫战功,也已经成为了汉人朝廷的权臣阁老、世袭勋贵,若是再让他拥有一份平定边患、逼退敌寇的丰功伟绩,你说他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
钱通悚然一惊,道:“功高震主?赏无可赏?”
玄烨缓缓点头,讥笑道:“对!你们汉人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赏无可赏,唯有赐死!赵俊臣既然贪心不足,那本汗就送给他更多功劳、让他更快去死!目前局势还不是咱们的最佳时机,但以赵俊臣的性子,当他遇到了赏无可赏、唯有赐死的情况,必然是不愿意坐以待毙,一定会与汉人皇帝决裂!
而他与明朝皇帝彻底决裂之际,汉人朝廷就将会陷入前所未有的动荡之中,也才是咱们进军中原的最佳时机!”
……
……





摄政大明 第1333章.机关算尽.
……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这段时间以来,蓟辽总督吴应熊亲自率领各路援军迎战建州女真,或是相互对峙、或是正面厮杀、或是游走牵制,战场表现相当不错。
不仅是吴应熊指挥若定、...




摄政大明 第1334章.贪婪短视.
……
……
又过了两天多时间,赶在赵俊臣所提出的最后时限之前,玄烨终于是率军赶到了清河堡附近。
远远望着清河堡的高厚城墙,玄烨的表情无比阴沉。
就在数个时辰之前,钱通派来了快马...




摄政大明 第1335章.谈判开始.
……
……
约是两个时辰之后,赵俊臣快步行走于清河堡的城墙之上,表情凝重的巡视清河堡的防务。
此刻的城墙之上,遍目皆是伤员、断肢、与血迹,守军将士的痛苦呻吟声也是不绝于耳,可谓是一片...




摄政大明 第1336章.驱虎吞狼.
……
……
“玄烨大汗,你背信弃义、撕毁盟约!刚刚才向我大明纳贡称臣,就再次悍然来犯,侵犯我大明疆土、劫掠我大明百姓,真以为我大明圣皇不会有雷霆之怒吗?”
赵俊臣大步迈进遮阳棚之后,当即是伸手指着玄烨的鼻子,大义凌然的怒声指责。
“赵阁臣,你搬弄是非、扇风点火,设局愚弄天下,驱使利用各方,只为一己之私就挑起战火,葬送了无数性命,难道你真以为这世上就你一个聪明人吗?”
几乎同时,玄烨也是重重拍打桌桉,表情冷肃、厉声质问。
一时间很难说清楚,这两人究竟是谁在倒打一耙,又究竟是谁在实话实话。
但随着双方的同时出声喝问,这场谈判尚未开始,就已是针锋相对、剑拔弩张。
站在赵俊臣与玄烨二人身后的双方护卫,也皆是身体紧绷、手握腰间刀柄,随时准备翻脸掀桌子。
然而,赵俊臣与玄烨就这样只是相互怒视对峙着,谁也都没更进一步的表态。
僵持良久之后,玄烨突然抬手扬向自己对面的桌子:“赵阁臣请落座谈话。”
赵俊臣表情间也浮出了一丝笑意:“玄烨大汗,好久未见!”
霎时间,紧张气氛迅速趋于缓和,就好似刚才的相互指责与对峙完全没有发生过。
玄烨与赵俊臣二人皆是现实主义者,也都知道目前情况下再说谁对谁错已经毫无意义了,重点是如何让双方皆是体面的结束这场战争。
从某方面而言,这个世界上之所以会出现战争,就是因为参战各方皆是自诩正义,道义指责在现实面前并无任何用处。
待赵俊臣落座之后,玄烨并没有再提辽东战事,而是慢条斯理的关切问道:“赵阁臣,听说汉人朝廷近期以来变故极多,不仅是南京六部出了乱子,就连储君与藩王之间也正在闹矛盾……本汗还听说,兴州也爆发了民乱?值此乱局之下,像是赵阁臣这样的国之柱石却不能坐镇于中枢,反而一直滞于辽东境内,恐怕是有些不妥吧?”
赵俊臣笑吟吟答道:“我大明乃是泱泱大国,坐拥人才无数,多本阁一个不多,少本阁一个不少,又有圣君在位,知人善用、用人不疑,所以本阁即使是多留在辽东境内一段时间,也不会影响大局……相较于京城中枢,本阁现在还是更为重视辽东边患之事。”
玄烨的“关切”询问,翻译一下就是“明朝庙堂政局目前正值剧烈变动之中,许多利益皆是会重新分配,而你赵俊臣若是无法迅速结束这场谈判、及时返回京城为自己谋划,就必然会让人乘虚而入,所以这场谈判还是尽早妥协吧。”
而赵俊臣的回答,言下之意则是“我手底下还有许多忠心人才,至少是自保无忧,更何况德庆皇帝也暂时不会放弃我,只要让我顺利解决了辽东边患之事,说不定收获更大,所以我在谈判期间绝对不会让步。”
下一刻,赵俊臣开始主动出击,同样是意味深长、表情关切,问道:“倒是玄烨大汗,本阁听说建州女真境内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粮荒,却不知目前情况如何?唉!建州女真原本就族人数量有限,若是饥荒之事过于严重、饿死太多族人,岂不是要大伤元气?大汗你也熟读我汉族史书,应该知道饥荒之下必然会爆发民乱,各方野心之辈也会蠢蠢欲动,不可不防啊!”
玄烨态度坦然的点头承认道:“粮荒确实很严重,若是不能顺利解决,那本汗为了稳定大局,就只能采用老办法解决此事了!”
赵俊臣的意思是,你建州女真的本钱不多、底蕴不足,若是正值粮荒之际还把所有粮食皆是用以战事,就必然要饿死大量百姓,也就会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你们建州女真输得起吗?更何况,一旦是局势恶化,你玄烨还能压制八旗旗主、坐稳大汗之位吗?
而玄烨的回应也很直接——如果粮荒之事无法顺利解决,就索性与明朝彻底翻脸,让这场战争长期持续下去,最终结果或者是从汉人疆土之中劫掠到足够多数量的粮食,又或者是让建州女真战死与饿死足够多数量的族人,无论哪种结果皆是可以顺利解决粮荒!
这就是建州女真的老办法,也没见因此而一蹶不振,过几十年就能缓过气来,族人损失太多就去抓捕野人女真,光脚不怕穿鞋的,但你汉人朝廷有胆量陪着建州女真进行这场豪赌吗?
就这样,双方你来我往,经过好几轮看似寻常的言语交锋之后,赵俊臣与玄烨二人在虚张声势之余,也皆是逐渐摸清了对方的底牌、探明了对方的底线。
赵俊臣与玄烨的底牌很相似,皆是信誓旦旦的表示自己不怕让这场战争长期化——至少他们明面上是这样吓唬对方的。
至于赵俊臣与玄烨的谈判底线,看似是如出一辙,实则是天差地远,
赵俊臣想要尽大程度的捞取政治资本,所以他的底线是建州女真必须无条件退兵停战,还要向德庆皇帝上呈奏疏请罪;
而玄烨倒是愿意退兵停战,也愿意向德庆皇帝低头请罪,但前提是赵俊臣必须给予建州女真足够多数量的粮草补偿,协助建州女真渡过眼前难关。
看起来双方条件差异不大,玄烨也算是诚意十足,只要赵俊臣愿意拿出一大批粮草交给建州女真,这场和谈就算是顺利达成了。
然而,赵俊臣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同意这项条件,否则不仅是会养虎为患,也不仅是会被朝中政敌抓住话柄、受到朝野各方抨击,最重要的是明朝目前同样是严重缺粮,也很快就会遇到粮荒困境,根本拿不出更多粮草交给建州女真。
在这件事情上,赵俊臣根本没有任何妥协余地。
这样一来,双方谈判也就无法持续下去,眼看着就要谈判破裂。
但赵俊臣这个人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善于寻到闲置资源,凭空造出更多利益让各方皆是满意。
这个时候也是这般情况。
玄烨发现赵俊臣绝不可能同意自己的条件之后,很快就失去了谈判耐心,表情愈发冷肃阴沉,表态威胁之际也不再只是虚张声势。
就在这个时候,赵俊臣突然提议道:“玄烨大汗,本阁有一项新提议,可以妥善解决双方争议,但具体内容有些敏感,不方便让太多人知晓详情,却不知……是否可以屏退左右,就由你我二人单独商议?”
玄烨目光一闪,但很快就点头同意了。
像是赵俊臣这种手无缚鸡之力的瘦弱读书人,他完全可以一个人打十个,所以完全不担心两人单独谈判之际会遇到任何危险。
等到双方护卫陆续离开之后,玄烨饶有兴趣的问道:“却不知,赵阁臣的提议具体为何?以赵阁臣的智慧与见识,若是一项提议会被称为‘敏感’,就必然是非同小可,本汗很感兴趣,愿意洗耳恭听。”
赵俊臣似笑非笑,询问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玄烨大汗,听说建州女真与朝鲜李氏王朝已经结成了‘兄弟之国’,却不知具体情况如何?”
询问之际,赵俊臣的表情间闪过了一丝讥讽。
因为赵俊臣很清楚,所谓“兄弟之国”,其实就是朝鲜已经沦为建州女真傀儡的意思。
而玄烨听赵俊臣突然提及朝鲜,却顿时是面现警惕。
*
在崇祯皇帝登基之前,这个世界的历史发展轨迹完全符合赵俊臣所熟知的历史知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就建立了“大金”,又被称为“后金”,在辽东战场上咄咄逼人,一度攻破了辽沉防线,但随着宁远之战的惨败,后金元气大伤,努尔哈赤也很快就含恨而终,然后就由皇太极继位掌权。
皇太极为了报复朝鲜在宁远之战期间协助明朝作战,继位之后就立刻派出三万铁骑攻打朝鲜,当时正值天启皇帝朱由校意外落水而亡、崇祯皇帝刚刚登基不久正在全力整顿朝堂,所以明朝根本来不及出兵支援朝鲜,于是朝鲜仅仅抵抗了三个月时间就被迫签下了城下之盟,彻底沦为了建州女真的傀儡。
但等到崇祯皇帝坐稳皇位之后,这个世界的历史轨迹走向就变得截然不同了。
这个世界的崇祯皇帝是一位完全合格的皇帝,也制定了完全正确的辽东战略,不再急于一时之胜负,而是凭借着明朝更加雄厚的国力、宁远大捷的余威,以及后金补给线过长的劣势,不断利用各种方法消耗后金国力,就是料定后金根本耗不起。
这般战略也果然是成效显着,仅是数年时间就让后金山穷水尽、民困军乏,族人饿死冻死无数,逼着皇太极只能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选择与明朝背水一战。
最终在锦州城下,经过一场足以是彪炳青史的苦战,明朝也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终于迎来了一场战略上的完胜,不仅是重创了后金军队,皇太极本人也死于乱军之中,后金各大旗主为了争夺汗位很快就陷入了内乱之中,明朝则是趁机收复了辽沉防线,更还逼着后金撤掉了“大金”国号,再次恢复了“建州女真”的称呼。
只可惜,做到这一步之后,明朝也已是达到极限、耗尽了所有余力,不仅是中枢财政迅速恶化,国力衰落的趋势愈发明显,无法更进一步扩大战果,更无力帮助朝鲜恢复独立。
但不论是从前的崇祯皇帝、还是现在的德庆皇帝,这些年来一直是小动作不断,时不时就会与朝鲜暗中勾搭联系,不断鼓动朝鲜积极反抗建州女真的控制。
这般情况下,玄烨见赵俊臣突然提及朝鲜,还以为赵俊臣又想要挖建州女真墙角,自然是格外敏感、暗暗警惕。
*
“建州女真与朝鲜之间确实是兄弟之国,也一向是关系稳固……怎么?赵阁臣对于朝鲜有兴趣?”
询问之际,玄烨紧紧盯着赵俊臣的表情变化。
赵俊臣则是轻轻一笑,摇头道:“大汗不要误会,本阁对于朝鲜并没有任何兴趣,但对于那个与朝鲜隔海相望的相邻岛国,倒是有些兴趣!”
玄烨不由一愣,追问道:“日本?德川幕府?”
赵俊臣点头道:“本阁听说,德川幕府掌控日本之后,近几十年来一直都在休养生息、闭关锁国,倒也逐渐富饶了起来,人口已经有近三千万之巨,而且日本的贵族们一个个还都是横征暴敛的守财奴,虽然治下农民皆是苦不堪言,但贵族们的库存粮食则是满仓满谷……
本阁还听说,德川幕府是以‘幕藩’为制,中央为幕府、地方为藩,幕府直辖全国三分之一的土地,其余土地则是分封给了大小不等的二三百个藩主诸侯,中央幕府拥有统辖地位、接受地方各藩贡纳,但也允许各藩自治……这般分封制度,倒是与周礼有些类似了。”
说到这里,赵俊臣的表情意味深长:“以玄烨大汗的睿智,自然明白这般情况究竟意味着什么!”
玄烨沉吟不语,但目光则是闪烁不定。
他当然明白赵俊臣所讲的这些内容究竟意味着什么!
日本人口约有三千万之巨,只凭这一项数据就可以推测出日本境内的产粮不低,否则也不足以养活这般多的人口!
日本的贵族们皆是横征暴敛的守财奴,这就意味着日本境内产粮皆是高度集中,若是想要抢夺粮草,也根本不必要浪费时间分散兵力劫掠那些寻常百姓,只需是集中兵力击败日本境内的各地藩主,就可以迅速收获大批粮草!
而日本的幕藩制度,则意味着日本各地藩主的实力非常有限,彼此间相互提防,无法及时相互支援,很容易就可以逐个击破、速战速决。
这些信息结合起来,赵俊臣的意思也就很明显了,就是想要鼓动建州女真出兵攻打日本,在日本境内劫掠粮草!
相较于大明这块硬骨头,这个时期的日本无疑是一个软柿子,也是建州女真解决自身粮荒困境的更佳选择。
想明白了赵俊臣的言下之意后,玄烨若有所思、似乎有些心动,但很快就摇头道:“关于德川幕府的情况,本汗也听说过一些……但我建州女真皆是陆上骑兵,缺乏足够数量的战船,也就无力远渡日本取粮。”
说到这里,玄烨盯着赵俊臣警告道:“听说明朝东南各地经常会受到倭寇劫掠,同样是汉人朝廷的心腹大患,但赵阁臣你不会以为只凭自己的三言两语,就可以驱虎吞狼、渔翁得利吧?”
“驱虎吞狼?渔翁得利?”赵俊臣同样摇头否定:“不!并不是这样!驱虎吞狼与渔翁得利的前提是自己抽身事外,而这一次……本阁确实是希望建州女真出兵远渡日本取粮,但大明朝廷、或者说本阁,并不打算抽身事外,而是会直接参与其中!”
顿了顿后,赵俊臣微笑道:“譬如说,建州女真虽然缺乏海船,但本阁可以提供!若是有必要的话,本阁还可以拉来台湾郑家以及一些南洋海盗共同行动!当然,本阁只负责提供海船,并不会直接出兵,但建州女真从日本境内所劫掠的全部粮草,本阁要分走五成!”
玄烨再次目光一闪,不知不觉就被赵俊臣的这项提议勾起了兴趣,认真思索着这项提议的可行性。
但思索片刻后,玄烨依然认为这项提议根本不现实,也再次提出了质疑。
……
……




摄政大明 第1337章.诚意合作.
……
……
“由汉人朝廷出船、由我建州女真出兵,共同远渡日本劫掠粮草……怪不得赵阁臣会说这项提议的具体内容有些敏感……嘿!何止是敏感,简直就是胆大泼天、狂妄至极!当然,也可以说是宏图远大、野心勃勃!理论上,这项计划的收益很高,成功机会也不低,还可以极大缓解建州女真的粮荒困境……”
缓声评价之际,玄烨先是赞许点头,似乎已是意动了。
但下一刻,玄烨却又连连摇头,表情间全是质疑之色,也当即是话锋一转,指出了这项提议的多处漏洞。
“但这一切,皆是仅止于理论而已!本汗依然认为,这项计划实际上就是空中楼阁罢了,从一开始就完全不可能实现!
汉人朝廷一向是以儒教立国,最是讲究所谓的‘师出有名’、‘以德服人’,日本曾经派遣使臣前往明朝纳贡,虽然现在已经彻底中断了联系,但依然算是明朝友邦,而明朝君臣顾忌着脸面与声誉,又岂会同意赵阁臣的计划、与建州女真合作主动侵犯与劫掠邻邦?
赵阁臣虽然也是汉人朝廷之中数一数二的权臣,但本汗并不认为你拥有能力说服明朝君臣促成此事!再考虑到赵阁臣一贯以来的手段作风,本汗现在反而是愈发怀疑赵阁臣的合作诚意了,感觉这项提议更像是一个缓兵之计,利用画饼之术诓骗我建州女真退兵停战罢了!”
说到这里,玄烨盯着赵俊臣的眼神已是咄咄逼人。
赵俊臣则是再次摇头,耐心解释道:“大汗多虑了!面对您这样的大人物,本阁还是很珍惜自身信誉的……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建州女真并不会在短时间内消亡,明朝也不会在短时间内衰败,所以在往后许多年内,本阁还会与大汗经常打交道,像是今天这样的谈判之事,也将会多次发生!
若是本阁现在就利用画饼之术诓骗大汗暂时退兵停战,短期内固然是省事了,但从长远来看并无任何益处,只会让本阁在大汗眼中彻底失去信誉,往后再想要与大汗谈判交涉也将会事倍功半,朝野风评也将会迅速恶化,再难取信于人……”
说到这里,赵俊臣的态度愈发坦诚:“所以,本阁的这项提议,绝不是想要诓骗大汗!玄烨大汗就算是不相信本阁的信誉,也至少应该相信本阁的心智……本阁绝不是一个目光短浅之辈!更何况,大汗你也知晓明朝近况,明朝现在也面临着粮荒困境,随时有可能爆发大规模饥荒,本阁为了尽量积增国库之存粮,一向是不遗余力、不折手段!
而本阁的这项提议,也不仅是为了劝说大汗退兵停战,更是想要为朝廷增添一条全新粮源,用以减缓未来的饥荒之忧,关系着整个汉人王朝的盛衰存亡,所以本阁的态度绝对是认真的,并无任何虚假之意!”
闻言之后,玄烨沉吟之间轻轻点头,示意赵俊臣继续说下去,算是暂且相信了赵俊臣的诚意。
玄烨很清楚赵俊臣并不是一个目光短浅之辈,也知道赵俊臣近年来为了增加明朝国库存粮所付出的种种努力与代价。
赵俊臣又说道:“至于大汗刚才所提到的顾虑,本阁并不否认,汉人历朝历代皆是以儒家立国,最是讲究礼义廉耻、以德服人,所以绝对不会主动出兵劫掠邻邦,但本阁刚才也说过了,是本阁与建州女真合作、出船协助建州女真远渡日本取粮,而不是大明朝廷!”
听到这里,玄烨神情微微一动,似乎想到了什么,缓缓道:“据本汗所知,汉人朝廷的大学士霍正源乃是赵阁臣的朝廷心腹,前段时间被德庆皇帝委任为东南巡阅使,似乎是要全权负责明朝的远洋贸易之事,还接手了‘八王船行’的全部海船……这样说来,赵阁臣你确实有能力提供足够数量的海船。”
赵俊臣笑着点头,半是赞叹半是警惕道:“玄烨大汗果然是消息灵通、目光敏锐……霍正源担任东南巡阅使的真正权责究竟为何,即使是绝大多数朝廷权贵也只是隔雾看花、不得要领,没想到大汗您远在辽东以外,却早已是洞若观火了!”
玄烨并没有因为赵俊臣的赞叹而感到得意,而是再次提出了更多质疑,也依然是怀疑赵俊臣居心叵测。
“好!就算是赵阁臣有能力单独促成此事,但按照赵阁臣的说法,日本拥有近三千万人口,无疑是一个大国,就算是各地藩主实力赢弱、中央幕府无法掌控地方,也依然不可小觑,如果在日本境内取粮太多、树敌太众,很容易就会逼着他们团结起来进行反抗与报复!
嘿!由建州女真出兵、由汉人朝廷出船,这就意味着建州女真的勇士们将会与日本幕藩正面作战、直接吸引日本境内各方势力的怨怒,也就会沦为日本幕藩的主要报复目标,而汉人朝廷则是可以坐山观虎斗、尽收渔翁之利!所以,赵阁臣的这项提议,在本汗看来即便不是画饼诓骗,但依然是驱虎吞狼、居心叵测!”
不待赵俊臣解释与反驳,玄烨又摆了摆手,再次质疑道:“更何况,我建州女真皆是陆上勇士,并不善于水战,一旦是登上了赵阁臣的海船,就相当于被赵阁臣掌控了生死命运,变成了任人宰割的俎上鱼肉!
若是想要顺利远渡日本取粮,建州女真就必须派出数千名精锐勇士,才可以拥有必胜之把握,这些精锐勇士若是在陆上作战,足以是轻易击败数倍明军,绝对是汉人朝廷的心腹大患!若是本汗同意了赵阁臣的计划,而赵阁臣则是瞅准时机、趁着建州女真的勇士们乘船远渡重洋之际突然发难,只需是付出细微代价就可以让他们尽数葬身海底,建州女真也将会元气大伤……”
说到这里,玄烨紧紧盯着赵俊臣,冷声道:“简而言之,在赵阁臣的这项提议之中,建州女真几乎是承担了全部风险,相较而言收益只是不值一提,若是赵阁臣与本汗易位而处,又岂会同意这种计划?”
赵俊臣再次连连摇头,道:“玄烨大汗还是多虑了……建州女真的精锐勇士固然精贵,但在本阁眼中,那些远洋海船才是真正的精贵!大汗你担忧建州女真的精锐们会受到本阁算计、尽数葬身海底,但本阁也担心自己的远洋海船受到建州女真的挟持与控制,那才是真正的损失惨重、血本无归!”
玄烨眉头愈发紧皱,道:“既然赵阁臣也是心存顾忌,又何必向本汗提出这项计划?若是双方皆是缺少制约手段,这场合作也就无从谈起!”
1...659660661662663...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