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赵俊臣笑了笑,道:“本阁提出这项提议,就是因为已经寻到了妥善的解决之策,完全可以化解双方顾虑!若是依计而行,玄烨大汗就不必担心建州女真的勇士们在远渡重洋之际葬身海底,建州女真也不会受到日本幕藩的直接报复,还可以让本阁确保自己的远洋海船不受劫持之忧!”
玄烨微微一愣,终于是认真请教道:“哦?不知是怎样的良策,可以这般两全其美?”
赵俊臣似笑非笑:“本阁其实早就说过答桉了!大汗您以为,本阁刚才为何要特意询问朝鲜李氏的具体情况?”
玄烨再次一愣,也再次陷入了深思,反问道:“你是说……建州女真派兵远渡日本取粮之际,其实并不需要出动本族兵力,而是从朝鲜境内征兵?”
赵俊臣抚掌点头:“对!就是从朝鲜征兵!根据本阁的计划,咱们远渡日本取粮之际,大部分军队皆是朝鲜仆兵,而建州女真只需派出少数精锐、负责督战与攻坚即可!
这样一来,玄烨大汗就不必担心日本幕府事后报复建州女真,因为日本幕府就算是想要反击报复,首要目标也是朝鲜,而不是建州女真!更不必担心本阁的翻脸毁约,因为本阁就算是趁着远渡重洋之际发难谋害,建州女真也只会损失极少部分兵力罢了,并不会伤筋动骨、损及元气!相较于收益,这点风险完全是值得的!
最重要的是,以建州女真目前对于朝鲜李氏的影响力,以及朝鲜与日本之间的百年积怨,朝鲜李氏一定会积极参与这项计划!大汗您也知道,近百年以来,朝鲜可谓是饱受倭寇侵扰之苦,还要远强于明朝的东南沿海各地,他们早就对日本恨之入骨了,只是无力报复罢了,但若是拥有了明朝与建州女真的共同支持,朝鲜族人也一向是性子刚烈,必然是举国动员、不遗余力!”
闻言之后,玄烨当即是沉吟良久不语,表情变幻不定。
这一次,玄烨是真正心动了。
但与此同时,玄烨也终于看出了赵俊臣这项计划的真正险恶之处!
……
……





摄政大明 第1338章.合作细节.
……
……
玄烨无疑是一个聪明人,赵俊臣的心思根本就瞒不住他。
在玄烨看来,赵俊臣所提出的这项计划,表面上看似只有两个目的,其一是利用这场合作说服建州女真退兵停战,其二是为明朝国库增加一个全新粮源。
但实际上,除了表面上的两项目标之外,赵俊臣还暗藏着第三项意图,那就是——鼓动朝鲜王朝积极反抗建州女真的控制,设法让朝鲜王朝再次归附于明朝藩属。
虽然朝鲜王朝现在名义上已经归附于建州女真,但只是屈从于建州女真的强大武力罢了,实际上依然是暗中鄙夷与仇恨着建州女真,一直都把建州女真视作蛮夷,也依然是发自内心的仰慕与认同明朝,无论礼教还是法度皆是严格遵循着大明条例,盛行“事大主义”与“小中华思想”,即使是当年向建州女真称臣纳贡之际,也总是反复强调“母违明朝旧例”。
就正如后世韩国学者全海宗所说:“朝鲜对明朝真诚地奉行着事大主义,而对清朝只是采取事大的形式”。
赵俊臣当然是很清楚朝鲜王朝的情况,所以就动了撬墙角的心思。
依照赵俊臣的计划,若是要从朝鲜国内征集军队进攻日本取粮,就必须要武装朝鲜军队、强化朝鲜军力,也就会增强朝鲜王朝的抵抗实力;
若是由赵俊臣出船运送建州女真与朝鲜军队远渡重洋,就必然会让明朝势力有机会接触朝鲜王朝的军队高层将领,也就可以趁机进一步扩散明朝的影响力;
而朝鲜在明朝与建州女真的联合支持之下报复了日本幕府之后,则必然会极大增强朝鲜国内的民族自尊心,也就会让朝鲜上下愈发无法容忍建州女真的控制……
简而言之,一旦是让赵俊臣的计划顺利推行,再加上朝鲜国内一向是仰慕中华的现状,建州女真对于朝鲜王朝的控制力就必然会迅速下降,朝鲜王朝再次归附于明朝的可能性也将会迅速提升。
而一旦是让朝鲜王朝再次归附于明朝、为明朝效力,建州女真的未来战略局势就将会迅速恶化,就像是万历时期一般,将会受到明朝与朝鲜的两面夹击,必须要双线作战。
所以,玄烨一直都说赵俊臣的这项计划乃是居心叵测,这般评价并没有任何错误。
玄烨很快就想明白了这一切,心中也是愈发警惕。
但最终,玄烨并没有选择揭穿赵俊臣的险恶居心。
原因很简单,建州女真内部的粮荒困境如今已是极度严重,几乎是每时每刻都有族人饿死,玄烨也因此而承受了巨大压力,但赵俊臣则是态度坚决的表示,明朝绝不会直接送给建州女真粮草、协助建州女真渡过眼前难关,建州女真在战场上虽然占据优势,却迟迟不能把优势转化为胜势,这些天以来全力围攻抚顺也只是徒增伤亡与粮耗罢了……
这般情况下,遵循赵俊臣的提议,联合明朝与朝鲜王朝远渡日本取粮,就已是玄烨的唯一选择。
玄烨终究不似赵俊臣一般,并不清楚小冰河时期的可怕影响,他一直认为建州女真的粮荒困境只是一个短期难题罢了,只要往后几年气候正常一些、天灾减少一些,建州女真所面临的粮荒困境很快就会缓解,所以玄烨认为自己只要迅速解决了目前的粮荒困境,其余各种隐忧根本就不足为患。
与此同时,玄烨对于建州女真的军队武力也是信心十足,认为朝鲜王朝即使是趁机强化了武装与民族自尊心,也依然绝无能力反抗建州女真的控制。
更何况,若是赵俊臣的计划一切进展顺利,则朝鲜很快就会受到日本幕府的全力报复,到时候只会自顾不暇,也只会愈发无力反抗建州女真,说不定还会愈发依赖建州女真的支持,以抵抗日本幕府的反击。
思及此处,玄烨深深打量了赵俊臣一眼之后,就开始与赵俊臣商讨一些细节问题。
经过赵俊臣的反复说服,玄烨已经有所意动了,但还没有彻底下定决心。
这场合作究竟是否可以顺利实现,最终还是要取决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问题。
也就是投入、收益、以及风险。
毕竟,玄烨也懂得“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相较于赵俊臣的居心险恶,玄烨更不愿意加入一个注定会得不偿失的计划。
*
“赵阁臣最多可以支援多少远洋海船?又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让这些远洋海船抵达朝鲜?”
“本阁目前最多可以拿出五十余条远洋大船,最短在三个月内就可以准备完毕、抵达朝鲜海域!但若是筹备时间再长些,则可以支援上百条远洋大船。”
“五十条远洋大船……初期尝试之际倒也足够了,却不知这些战船可以运载多少兵力与粮草?”
“因为需要留出足够空间囤放粮食,所以每条船最多只能承载一百人左右兵力,抛去往返消耗,最多可以运载上百万石的粮草与物资!所以本阁认为,建州女真应该从朝鲜境内抽调四千士兵进行武装,而自己再挑选一千精锐负责督战与攻坚,这般战力足以是横扫日本境内那些实力较弱的藩主了!”
反复确认了投入与收益状况后,玄烨先是沉思片刻,又开始向赵俊臣询问这项计划的风险情况。
“日本幕府近些年来一直都在闭关锁国,本汗也是通过朝鲜使节才知晓了一些日本幕府的粗略状况,若是想要远渡日本取粮,受限于情报不足,实在是风险不小,却不知赵阁臣又是从何处打探到这些相关情报的?又是否愿意与本汗共享情报来源?”
“台湾郑家常年与日本幕府打交道,日本幕府近些年来虽是闭关锁国,但依然保留了长崎县维持远洋贸易,而郑家则是长崎贸易的大主顾,也是本阁的主要情报来源……按照本阁的想法,待咱们双方合作远渡日本取粮之际,最好是取得台湾郑家的暗中支持,绝对是可以事半功倍!”
“既然台湾郑家与日本幕府关系密切、贸易频繁,又岂会支持咱们远渡日本取粮的计划?”
“只要给予郑家足够多的好处,郑家自然就会支持,当然不可能是公开支持,但他们只需是提供情报与航线指引就足够了,待咱们出兵日本之后,粮草就由大明与建州女真平分,但钱财之物则是可以多分给郑家一些!”
“海上航线是否可以保证安全?若是遇到日本战船又应该如何应对?”
“若是从朝鲜出兵,航线并不算长,风险也不算大!至于日本幕府的海军战船,在郑家的协助与指引之下,茫茫大海上完全可以避开,日本的海岸线很长,日本战船数量不多,实力也不强,根本不可能防护周全,说是处处漏洞也不为过……最重要的是,本阁还会设法雇佣一批海盗,帮咱们缠住日本战舰,绝对不会影响建州女真与朝鲜军队的登陆。”
“日本幕藩的军队战力如何?装备又如何?可有装备强弩、战马、与甲胃?相较于明朝的辽东铁骑、关宁铁骑,孰强孰弱?四千朝鲜军队、一千建州女真精锐……是否堪用?”
“日本军队是由所谓‘武士’构成,中央幕府号称拥有八万武士,但这个八万之数还包含了武士家族之中的全部男丁,自然是夸大其词,实际情况能有五万之众就不错了!
至于地方藩主的实力就更弱了,就算是一些实力较强的藩主,也仅是拥有数百武士,而且这些武士平常时候分散于各自领地,很难在短时间内集结起来!
至于日本武士的战力倒是不可小觑,他们皆是武艺娴熟,装备有锋利的武士刀,但缺少强弩、战马、与甲胃,实际战力恐怕是远远不及辽东铁骑与关宁铁骑,玄烨大汗您应该也听说过当年戚家军横扫倭寇的战绩!”
“日本境内的城池防御又如何?是否像是明朝城池一般城高墙厚?”
“据本阁所知,日本境内城池构造很简单,而且城内皆是遍布着大量木质建筑……只需是一场火攻,就可以让日本的藩主们自乱阵脚……”
就这样,又反复确认了计划风险之后,玄烨再次沉吟良久,突然摇头道:“根据赵阁臣的提议,我建州女真不仅是要出兵作战、承担战损,还要设法武装朝鲜军队,无疑是投入更多,而赵阁臣只是提供海船罢了,最终竟是要拿走五成粮食,实在是太多了!”
见玄烨开始讨价还价,赵俊臣顿时就笑了。
他知道,玄烨这个时候已经倾向于加入自己的这项计划了,否则根本就不会讨论收益瓜分之事。
但赵俊臣很快就收敛了笑意,态度依然是寸步不让,摇头道:“本阁拿走五成粮食,并不算多!对于玄烨大汗而言,初期只需要投入一千名建州女真精锐罢了,就算是遭遇意外状况计划失败,损失也并不算大,但本阁所投入的那些远洋大船,实际价值要远远高于一千名建州女真的精锐,一旦是遇到意外状况,损失也要远大于建州女真!
与此同时,远渡日本取粮之际,最大难题并不是击败那些地方藩主,而是如何顺利登陆日本!为了解决这项难题,本阁不仅要提供大量海船与水手,还要说服郑家指引航线、提供情报,更还要想办法收买一批海盗卖命缠住日本战舰……可以说,本阁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出力也更多,这般情况下仅仅是分走五成粮食收益,就已经是很克制了!
对了,本阁虽然只会拿走五成粮食收益,但日本境内所劫掠的那些珍宝钱财,本阁则是要拿走八成!大汗你也不要觉得吃亏,这些珍宝钱财绝大部分皆是要用来收买郑家与海盗,本阁也留不下多少。”
……
……




摄政大明 第1339章.真实意图.
……
……
赵俊臣与玄烨的这场谈判,从上午辰时一直持续到了傍晚申时。
而且,在谈判期间,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赵俊臣与玄烨二人单独相处、私下密谈,双方护卫皆是被屏退在外,所以也就无人知晓赵俊臣与玄烨的具体交流内容究竟为何。
最开始,主要是赵俊臣在滔滔不绝的表达意见、强调诚意、反复解释自己所提计划的可行性,而玄烨则主要是以倾听、质疑、以及挑刺为主。
但很快,玄烨就开始主动询问,也开始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说话越来越多,态度也逐渐积极了起来。
到了最后,这场会面的性质已是彻底改变,从停战谈判变成了赵俊臣与玄烨之间的共同密谋商议。
一直持续到傍晚时分,赵俊臣与玄烨终于是意犹未尽的结束了会面,这场谈判也暂时告一段落。
但也只是暂时告一段落罢了,双方的后续合作无疑是关系重大,皆是投入巨大,也皆是承担了很大风险,玄烨指望着这项计划可以帮助建州女真顺利渡过近几年的粮荒困境,而赵俊臣不仅是同样觊觎着日本藩主们的粮食,一定程度上还赌上了自己的政治声誉,又投入了自己好不容易才积攒的近半数量远洋大舰,可谓是下了血本……
这种大事,自然不是短短一天时间就可以商议妥当的,所以这一天的会面结束之后,赵俊臣与玄烨二人还约定明天相同时间再次见面详谈。
约定之后,玄烨就迅速离开了谈判地点,他想要尽快确认赵俊臣所提供的情报究竟是真是假。
自从建州女真逼着朝鲜王朝纳贡称臣之后,建州女真每次入侵辽东之际都会强迫朝鲜出兵协助,所以玄烨身边也一直跟着几名朝鲜使臣,很容易就可以验证赵俊臣情报的真实性。
而玄烨急匆匆离开之后,赵俊臣却依然留在原处,目视着玄烨领兵远去的背影,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
*
在玄烨看来,赵俊臣所提出的远渡日本取粮计划,主要有三个目的,其一是利用这场合作说服建州女真退兵,其二是为明朝国库增添一个全新粮源,其三是增强朝鲜王朝的军队实力、鼓动朝鲜王朝摆脱建州女真的控制、让明朝在辽东地区再次拥有战略优势。
但实际上,玄烨依然是小觑了赵俊臣,赵俊臣的这项冒险计划,图谋之深远已经完全超出了玄烨的想象,乃是想要同时实现多项目标,而玄烨仅仅是猜中了不到一半!
除了玄烨所猜到的那三项目标之外,赵俊臣还有第四项目标,是想要利用这项计划拉拢辽东镇高层与山海关吴家、趁机稍稍缓解辽东镇高层与山海关吴家对自己的敌意。
辽东局势发展到现在这一步,赵俊臣几乎是占尽了所有好处,自己吃肉喝汤之际就连一点骨头渣子也没留给山海关吴家与辽东镇,更还直接破坏了山海关吴家想要吞并辽东镇的野心,也削弱了辽东镇的境内威望,必然会彻底恶化双方关系。
但赵俊臣现在还不想与这些军阀彻底撕破脸,所以他想要把山海关吴家与辽东镇也拉进自己的计划之中。
山海关本身就是一处优良渔港,吴家也拥有好几艘海船,而辽东镇的势力范围之内更是良港众多,还拥有一支聊胜于无的海防舰队,这些资源皆是可以调动起来,有助于提升赵俊臣远渡日本取粮计划的成功机会,而事后的利益瓜分,也有助于赵俊臣与他们缓解矛盾。
明朝中枢的君臣们绝对不愿意公开支持赵俊臣的这项计划,所以山海关吴家与辽东镇也不可能直接派兵登陆日本,但他们可以负责为远渡日本的舰队保驾护航,顺便是预防建州女真突然翻脸劫持赵俊臣的远洋海船,也是赵俊臣计划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至于赵俊臣的第五项意图,则是想要趁机训练出一支可堪一用的远洋舰队,为自己后续的远洋计划做铺垫。
赵俊臣目前所掌控的那些远洋大船,主要是源于曾经的“八王船行”,近期也有许多江浙境内的走私商人纷纷加入,规模并不算小,但远远称不上训练有素,可谓是不堪大用,不仅是极度缺乏远洋经验,航海人才也是寥寥无几,事实上这些远洋海船从前绝大多数时候就是在充当中间商罢了,根本无法满足赵俊臣未来的远洋计划需求。
在赵俊臣的远洋计划之中,南洋乃是重中之重,而相较于南洋的复杂情况,东洋的情况则是要简单许多,不仅是航路更短、极端气候相对罕见、海盗数量也相对不多,而且这个时代的日本海军也远远不及南洋范围的荷兰、葡萄牙、西班牙海军,就更别说是未来登场的英法海军了,无疑是一个很合适的磨刀石。
至于赵俊臣的第六项意图,则是真心实意的想要帮助建州女真渡过眼前的粮荒困境。
赵俊臣很清楚,在小冰河时期的影响之下,建州女真所面临的粮荒困境,并不是一个短期难题,必然将会长期延续下去,建州女真极有可能会因为长期受困于天灾粮荒而迅速衰落下去。
但赵俊臣却不希望建州女真的衰败趋势过于迅速。
这是因为,在赵俊臣的未来布局之中,已经针对建州女真设计了一个祸水东引之计!
但这个所谓“祸水”,并不是代表东边的日本幕府,而是指西域的准噶尔汗国!
事实上,考虑到日本幕府的封闭现状、以及日本中央幕府与地方藩主之间的矛盾重重,赵俊臣认为日本境内的各地藩主受到劫掠与攻击之后,德川幕府恐怕更多将是幸灾乐祸的态度,也只会落井下石趁机吞并,而不是联合境内各方势力进行报复反击。
相较而言,明朝的西北边疆之外,正在迅速崛起、已经称雄西域、又拥有沙俄帝国作为外援的准噶尔汗国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威胁性还要更强于现在的建州女真。
赵俊臣去年时候虽然在陕甘境内全歼了准噶尔汗国领头的蒙古联军,但赵俊臣也很清楚,这场战争只是准噶尔汗国的牛刀小试罢了。
准噶尔汗国当时正在全力扑灭内部叛乱,并没有派出精锐军队,就连火枪火炮也没有装备多少,进入陕甘境内的绝大多数准噶尔军队都只是西域各国的仆从军,而一旦是准噶尔汗国未来下定决心南侵,就绝对将是一场泼天大祸,陕甘三边也必然是无力抵抗!
幸好赵俊臣趁着陕甘大捷,已经在准噶尔汗国内部埋下了几个内应,还暗中联系了准噶尔汗国内部正在全力造反的策妄势力,而且准噶尔汗国征服了蒙古右翼各部落之后,接下来必然会觊觎已经臣服于建州女真的蒙古左翼各部落,所以赵俊臣很有信心自己可以赶在准噶尔汗国下定决心南侵明朝之前,抢先一步挑起准噶尔汗国与建州女真之间的冲突。
但考虑到准噶尔汗国的实力强大,哪怕是清朝军力最盛之际也很难讨到便宜,而这个历史时空的建州女真势力迟迟也未能崛起壮大,势力范围远不及清朝时期,就连辽东地区也仅是占据了很少一部分,原本就未必是准噶尔汗国的对手,若是再让建州女真在连年粮荒之下进一步衰落,恐怕就无法牵制准噶尔汗国了。
所以,赵俊臣联合建州女真远渡日本取粮,也是希望建州女真可以利用这些粮食稍稍缓一口气,将来与准噶尔汗国相争之际也可以更多发挥一些作用。
至于赵俊臣的最后一项意图,则是想要趁着自己与玄烨共同商讨与完善相关计划之际,趁机考察玄烨的战略眼光、军政能力、以及性格作风,也趁机摸清楚建州女真内部的详细情况。
而现在,经过整整一天时间的争论与商谈之后,赵俊臣已经大致摸清了玄烨的具体底细。
*
目送着玄烨领兵离开之后,赵俊臣就返回自己的座位坐下,就这样安静沉思良久之后,终于是缓缓摇头,道:“玄烨的眼光、能力、以及见识,皆是远不及预期啊!完全不懂海事也就罢了,毕竟这个时代的远东各国就没有几人精善海事,但就算是对于明朝局势的理解、对于未来战争的预测,也完全称不上合格,对于建州女真的控制也要弱于预想,并没有完全压服那些八旗旗主……
呵,相较于那位号称是学贯中西、英明神武的所谓‘康熙大帝’,实在是相差甚远!也不知究竟是那位康熙大帝的历史评价被后人夸大其词了,还是因为命运与机遇的不同,限制了这位玄烨大汗的成长上限……”
而就在赵俊臣喃喃自语之际,一名明军千户大步迈进了遮阳棚内。
赵俊臣抬头一看,却发现竟是关宁铁骑的千户高得捷!
“高千户,本阁已经命你留在清河堡镇守,你为何是擅离职守、现身于此?”
赵俊臣心中疑惑,皱眉问道。
高得捷大声答道:“卑职见阁臣您与鞑子大汗的谈判迟迟没有结束,心中忧切不已,就想要亲自赶来探查情况,但原本也不敢擅离职守,又恰好清河堡那边有两个重要消息需要尽快禀报阁臣,而且卑职也被人夺取了防务之权,所以就亲自赶来这里了。”
“哦?究竟是怎么回事?”
“首先是辽东镇的中路参将李泽荷已经率兵赶来清河堡支援,顺便是接手了清河堡的所有防务,还有就是……我家吴总督也派来了一位使者赶到了清河堡,乃是山海关的重要幕僚方光琛,他想要尽快求见赵阁臣。”
……
……




摄政大明 第1340章.退兵停战.
……
……
向赵俊臣禀报清河堡的变故之际,高得捷的表情间明显闪过了一丝不甘之色。
无论是辽东镇中路参将李泽荷的亲自现身清河堡,还是山海关吴家派来了核心幕僚方光琛,皆是意味着高得捷独当一面的体验机会已经彻底结束了。
于公,清河堡乃是辽东镇防区之内的重要堡垒,自然是理应由辽东镇的高层武官亲自掌控,连赵俊臣也无理由插手干涉,就更别说是高得捷这个山海关千户了;
于私,高得捷名义上是辽东铁骑的千户,但实际上就是山海关吴家的家将,当方光琛这位吴家核心人物亲自抵达清河堡之后,高得捷就彻底失去了自主之权,接下来只能是以方光琛马首是瞻。
1...660661662663664...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