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一部分流民也像是史老丈一般曾经属于自耕农户,却因为各种天灾人祸而被家乡缙绅夺走了家业,听说赵俊臣愿意为他们夺回家产之后,更加是激动万分;
还有一部分流民倒是与缙绅豪族没有利益纠葛,但思及自己平日里所受的欺辱压迫,这个时候当然也乐意看到缙绅地主遇到霉头。
更何况,赵俊臣是一位大人物,大人物是不会说谎的。
赵俊臣说了,百姓们所遭受的一切苦难,全是因为缙绅地主们的欺压与构陷,那就必然不会有假;
赵俊臣又说了,他愿意站出来为百姓们主持公道、与兴州境内的缙绅为敌,流民们自然就拥有了底气与胆子;
赵俊臣还说了,他愿意出面保护百姓们的现有家业,也愿意为百姓们夺回他们曾经失去的田产,所以那些还拥有少量自耕田的流民们、以及那些曾经拥有过自耕田的流民们,就更是会义无反顾的支持赵俊臣了。
永远不要低估这个时代的农民对于自耕田的执念!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行程之中,不断有流民代表争先求见赵俊臣,向赵俊臣申诉冤屈、举报家乡缙绅的各种恶行,希望赵俊臣同样能为他们主持公道。
只是短短一天时间,赵俊臣就已经收集到了兴州缙绅的大量作恶证据。
赵俊臣则是屡次出言叮嘱,希望流民们返回兴州故土之后一定不能擅自行动,而是首先收集疑点、联系更多乡亲、然后再通过正轨渠道向官府申述。
与此同时,虽然不断有流民代表跑到赵俊臣面前申冤,但令人意外的是,赵俊臣麾下队伍的行动速度,竟然还加快了许多。
很显然,因为赵俊臣的表态承诺,流民们或者是想要夺回家产、或者是想要保住家业、再或者只是想要亲眼看到缙绅倒霉,所有人皆是急切想要返回家乡,迸发出了惊人动力。
*
因为行程速度的加快,又过了一天多时间之后,赵俊臣提前赶至了兴州境内。
与赵俊臣同行的千余流民,皆是来自于兴州东部的各乡各庄,所以赵俊臣率队赶至兴州境内之后,就已经与流民们的各自家乡相距不远了。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com】
于是,赵俊臣就立刻开始着手安排流民们的返乡事宜,还从麾下分派出了三百禁军护卫,随着流民们一同返乡,名义上是为了护送与监视,但实际上是想要给流民们撑腰壮胆。
经过这般操作之后,赵俊臣麾下队伍的人数规模大幅缩减,只剩下了两百余人,行程速度也就进一步加快了,继续向着兴州府城的位置奔去。
又过了近两个时辰的行程之后,赶在天色渐暗之前,赵俊臣终于赶到了兴州府城驿站附近。
然后,赵俊臣就远远望到,一支规模庞大的迎接队伍,早已经在前方等候自己多时了。
这支迎接队伍的为首之人,乃是一名身穿总兵将袍、面黑无须的矮壮老者,这位老者其貌不扬,但赵俊臣远远就能感受到此人举手抬足之间的强大气场,给人一种不容置疑的压迫感。
很显然,这位老者就是与梁辅臣齐名的德庆皇帝东宫旧人、蓟镇总兵张肃了。
张肃身后跟着二十余位文武官员与缙绅代表,赵俊臣还在其中看到了许庆彦与柳子岷的身影。
思及张肃此人的资历、地位、与作风,赵俊臣自然是不敢怠慢,连忙是迎了上去。
随着双方队伍迅速拉近距离,张肃则是一马当先的赶到了赵俊臣面前,声音平静的拱手道:“卑职蓟镇总兵张肃,见过赵阁臣!”
张肃多年前受寒中风,留下了面瘫的后遗症,几乎是没有任何表情变化,所以赵俊臣就无法根据张肃的表情变化来推测他的想法与立场。
赵俊臣也是不动神色,微笑着拱手还礼道:“张总兵,许久未见,一切还好?”
张肃依然是声音平静,缓缓道:“老夫一切尚好!最近这几年军务繁忙,再加上陛下他担心老夫与周首辅相见之后场面难堪,就一直没有同意老夫返京叙职,所以老夫上次与赵阁臣相见,还是三年之前,对吧?记得赵阁臣当时还只是一位户部侍郎而已,就已经让人暗暗惊叹年轻了,却没想到再次相见之际,你竟然已是一位阁臣了!”
按理说,张肃身为蓟镇总兵,地位是远远不及赵俊臣的,但此人一向是以德庆皇帝的东宫旧人自居,平日里谁也不放在眼里,所以他与赵俊臣相见之后,也是一副老气横秋、倚老卖老的架势,就好似自己能与赵俊臣平起平坐一般。
赵俊臣倒是清楚张肃的性子,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情绪,还想要谦逊几句进行回应。
然而,不等赵俊臣说话,张肃已是突然间话锋一转,又说道:“不过,老夫与内阁次辅、三边总督梁辅臣同样是东宫旧人出身,相互间关系不错,也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
梁次辅他与赵阁臣一同在陕甘境内击败了蒙古联军、又合力收复了河套旧地,对赵阁臣印象极为深刻,所以老夫就通过梁次辅的书信,也听说了赵阁臣的许多事情,梁次辅对赵阁臣评价极高、简直是赞不绝口啊……
嘿嘿!不过是几年时间未见,没想到赵阁臣的心智提升竟是这般显着,手段也是这般高绝,胆魄之大更是令人震惊!简直还要更胜于周首辅当年了!”
说话之际,张肃依然是面部瘫痪、毫无表情变化,但赵俊臣却可以清晰感受到他目光之中所迸发的那股冷意。
很显然,因为梁辅臣与张肃之间的关系极佳,所以梁辅臣就通过书信往来,向张肃讲诉了许多机密之事。
而这些机密之中,有那么一部分内容必然是对赵俊臣极为不利的。
譬如说,梁辅臣怀疑赵俊臣曾经安排人手假扮马匪绑架监禁自己的事情!
若是寻常之人,梁辅臣顾忌着自身形象与声誉,自然是不会自曝丑事,但梁辅臣与张肃乃是相交几十年的旧友,自然是不怕丢脸,也不会故意隐瞒。
而张肃这个时候明面上是夸赞赵俊臣成长迅速、手段高绝,但实际上则是意有所指,暗藏着想要为梁辅臣报仇雪耻的威胁之意。
尤其是张肃把赵俊臣与周尚景二人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这种威胁之意就更为明显了。
要知道,张肃当年就因为德庆皇帝随口抱怨了几句周尚景势大难治,就立刻派出刺客想要暗杀周尚景,若不是德庆皇帝及时阻拦,周尚景说不定早就死于非命了,而张肃把赵俊臣与周尚景二人相互比较,显然是也把赵俊臣视作一个威胁了。
听懂了张肃的威胁之意后,赵俊臣当即是心中一沉。
在蓟镇防区之内,就以张肃权势最大,而且这个人做事果断、深受圣卷,一旦成为对手就必然是一个强敌。
赵俊臣刚刚进入兴州境内,还未施展自身计划,就已经受到了张肃的强烈敌视,也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赵俊臣不由是心中急转,不断推演着局势变化,却发现自己若是无法争取到张肃一定程度的支持,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控制兴州局势。
所以,赵俊臣一定要想出办法,尽快化解张肃的敌意才行。
想要迅速化解张肃的心中敌意,并不是一件易事,但也并非是无迹可寻。
张肃这个人的最大特点,并不是他的果断与傲慢,而是他对德庆皇帝的愚忠!
所以,赵俊臣只需是让张肃看明白,自己的做法有利于德庆皇帝,就还有机会争取到张肃的配合与支持。
想到这里,赵俊臣心中就已经有了对策。
只见赵俊臣面不改色的稍稍自谦了几句之后,就突然间表情一冷,扬声道:“兴州同知柳子岷何在?”
随着赵俊臣的出声询问,躲在队伍之中的柳子岷当即是身体一颤、表情大变,犹豫片刻之后终于是咬牙下定了决心,一路小跑到赵俊臣面前,躬身垂头道:“下官柳子岷,拜见赵阁臣!”
柳子岷知道自己完全搞砸了兴州境内的农务新政,也明白自己给赵俊臣招惹了多大的麻烦,更是清楚自己究竟引发了一场多么浩大的庙堂风波,所以他这个时候完全不敢抬头看向赵俊臣。
事实上,听到赵俊臣突然间出声召唤柳子岷之后,在场的众位文武官员就皆是面现幸灾乐祸之色,就等着赵俊臣大声训斥柳子岷了,也能看出柳子岷在兴州官场的人缘究竟有多差。
但赵俊臣的随后表态,却是让柳子岷、张肃、以及在场的众位文武官员,皆是目瞪口呆、大吃一惊!
……
ps:晚上有事,也许没时间码字,所以熬夜写出一章提前发布,以确保虫子近期的连续更新记录不会中断。
如果今晚可以提前做完事情,那就双更。
……





摄政大明 第1368章.语言艺术.
……
……
看到柳子岷一路小跑到自己面前,垂头不敢看自己一眼,赵俊臣愈发是目光冷峻,恨不得当场就扬起马鞭、狠狠抽在柳子岷的头上。
直接抽死才解气!
但就这样冷冷注视片刻之后,赵俊臣突然间翻身下马,抬手拍了拍柳子岷的肩头,又勉强挤出了一张笑脸,语气欣慰的称赞道:“子岷,你这段时间干的不错!返回京城之后,本阁会亲自向陛下为你请功!”
随着赵俊臣话声落下,所有人皆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什么意思?赵俊臣竟然公开称赞柳子岷干得不错?他哪里干的不错了?是因为他遭到了兴州境内各方势力的愚弄?还是因为他逼反了兴州百姓?
完全是睁着眼说瞎话!
就在柳子岷不可置信的抬头看向赵阁臣的时候,一名文官突然站出来拱手道:“下官兴州知州吕文升,见过赵阁臣!但下官并不敢认同阁臣的说法!下官认为,柳同知罔顾民意、强推酷政,如今已是万夫所指,可谓是罪大恶极,又岂能算是干得不错?
赵阁臣您初到兴州,可能还不了解情况,自从柳子岷担任了兴州同知之后,就一直负责推行农务新政,但他手段过激、罔顾实际,竟是逼反了本地百姓,酿成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民乱,先后有八九千人加入了暴动、上万百姓流离失所,甚至还有上千流民涌进了京城中枢,影响极为恶劣!
一直等到半个月之前,在张总兵的亲自率军镇压之下,这场民乱才终于是告一段落!但后续影响依然延续至今,民心依然尚未稳定,还耽误了兴州今年的农耕播种,赵阁臣您进入兴州境内之后,也应该看到了沿途的狼藉景象,是何等的触目惊心!而这一切就全是柳子岷的责任!”
随着吕文升的带头反对,几位兴州境内的地方官员也皆是壮起了胆子,纷纷表达了相同态度,把兴州民乱的黑锅完全扣在了柳子岷的头上,同时又暗示赵俊臣的农务改革乃是一项恶政、酷政!
与此同时,张肃也点头冷声道:“兴州距离京城只有百余里之遥,勉强也算是天子脚下,竟是爆发了这般规模的民乱,让圣上颜面难堪,所以一定要有人承担责任!”
赵俊臣扭头瞥了一眼吕文升,目光之中再次闪过了一丝冷意。
*
从某方面而言,柳子岷使用过激手段、强行推动兴州境内的农务改革,也是缘于赵俊臣曾经的当面授意。
明朝缺田缺粮,但毕竟是地域辽阔,并不缺乏土地,拥有大量的荒地与山地,也一向是积极鼓励百姓开垦新田,承诺农户们开垦新田之后就可以免征粮税五到十年之久。
然而,开垦新田从来都不是一件易事,不仅是开垦过程极为辛苦,新田开垦之初也一定是极为贫瘠,绝对是入不敷出,需要持续耕作多年,才可以逐渐改善土质。
所以,即便是中华百姓一向善于吃苦耐劳,但绝大多数时候也是宁愿给地主家当雇农、做长工,也不愿意主动开垦新田。
但兴州的情况则是例外,因为境内缙绅势力强大,习惯于敲骨榨髓,许多农户不堪压迫,只好是放手一搏,选择一些贫瘠山地,努力开荒垦种新田,为自己谋一条活路。
如此一来,兴州境内就出现了大片的贫瘠田地与山间田地,非常适合推行赵俊臣的农务改革新政。
再加上兴州与京城相距不远,一旦是兴州境内的农务改革政策产生了较佳效果,就可以迅速在京城中枢造成影响,也就有助于赵俊臣进一步推行与深化自己的农务改革计划。
正是出于这般考虑,赵俊臣就把柳子岷安排为兴州同知,让他负责推行兴州境内的新农政,也反复向柳子岷强调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柳子岷固然是一个卑劣小人,但他也有一桩好处,那就是听话,他为了讨好赵俊臣,总是会不折不扣的积极执行赵俊臣的任何指示。
做出这般安排之际,虽然明知道柳子岷经验不足,但赵俊臣一度也很安心,原因就是这位兴州知州吕文升。
吕文升曾经是前任首辅沉常茂的朋党,自从沉常茂失势垮台之后,他就失去了后台靠山,性格也是愈发低调与软弱,办事之际总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可谓是四平八稳。
赵俊臣一度认为,吕文升与柳子岷二人乃是绝配——以吕文升的软弱性格,自然是不敢掣肘柳子岷大刀阔斧的推行农务改革新政,而吕文升的持稳作风,也可以帮着柳子岷查漏补缺、防微杜渐。
为了进一步争取到吕文升的配合,赵俊臣还专门派人向他打过招呼,也一度有意把他召为朋党。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com 换源app】
但现在,赵俊臣却已经知道,兴州局势之所以是迅速糜烂,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个吕文升的暗中作祟。
根据吴三桂所提供的情报,吕文升实际上早就秘密投靠了“周党”!
就是因为吕文升的暗中协助、牵线搭桥,让“周党”势力迅速串联起了兴州境内的各地缙绅,不断的推波助澜、层层加码、操纵舆情,所以才酿成了这一场兴州民乱!
这样一来,赵俊臣原本就恨极了此人,再看到吕文升率先出面反驳自己之后,心中的怒恨之意也就愈发强烈。
*
吕文升注意到赵俊臣的目光冷意之后,也不由是暗自心惊、垂头不敢对视,但依然坚持重复道:“总而言之,下官坚持认为,柳同知他罔顾民意,强推酷政,如今已是万夫所指,可谓是罪大恶极,必须要追责问罪,还望阁臣明鉴!”
赵俊臣则是冷哼道:“罔顾民意?强推酷政?万夫所指?罪大恶极?实际上本阁很清楚兴州境内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但本阁完全无法赞成吕知州的这般评价!
本阁之所以是称赞柳子岷做得不错,乃是因为他是一位纯臣!即便是不受百姓所理解,哪怕是担负骂名,却依然是毫不动摇的坚定推行朝廷政令!这不是一位纯臣,又是什么?既然是一位纯臣,那就理应受到朝廷嘉奖!”
所谓“政治”,实际上就是语言表达的艺术。
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表诉,效果也是截然不同!
“屡战屡败”的将领,自然是无能庸碌,理应是军法惩治,但“屡败屡战”的将领,那就是忠勇坚定,反而会变成全军表率!
而现在,赵俊臣也同样展现了语言的艺术。
“罔顾民意”与“不被百姓所理解”是一个意思,“万夫所指”与“担负骂名”是一个意思,“强推酷政”与“毫不动摇的坚定推行朝廷政令”也是一个意思。
但最终评价,则是从“罪大恶极”变成了“一位纯臣”!
事实上,赵俊臣也恨极了柳子岷,恨不得当场就用马鞭抽死他,但政治这种事情有时候就是这般无奈。
柳子岷现在身处于风口浪尖,赵俊臣若是放弃了庇护柳子岷,就会让朝中政敌寻到更多理由抨击农务改革新政!
所以,无论柳子岷犯下了多大的过错,但只要他的过错是因为推行农务改革新政所引致,赵俊臣就一定要全力庇护于他!没有任何退让余地!
另一边,听到赵俊臣的颠倒黑白之后,众位文武官员皆是目瞪口呆。
而柳子岷更是浑身一震,顿时是双目泪涌。
对啊,自己没错!不折手段的推行朝廷政策又有什么错?朝廷政策岂会出错?
错的是百姓无知!错的是同僚与下级不配合!错的是张肃、吕文升这些高层官员没有给予自己更大的支持力度!
然而,不等柳子岷出言感激赵俊臣的理解,赵俊臣又再次说话了。
赵俊臣不仅要公开袒护柳子岷,更还要全力反击、逼死吕文升!
于是,赵俊臣声音愈发冷肃,道:“吕知州还说要对柳子岷追责问罪!哈,在本阁看来,别人或许还有资格指责柳子岷犯了错误,但唯独你没有!因为你才是真正应该被追责问罪的人!你刚才说了,柳子岷身为兴州同知,他的职责是在兴州境内推行农务改革新政,他也确实是不折不扣的执行了自身职责!但你呢?你身为兴州知州,又担负着怎样的职责?”
在赵俊臣毫不留情、态度激烈的冷声训斥之下,吕文升的面色渐渐苍白,只觉得自己好似做错了事情,从一开始就不该卷进“赵党”与“周党”的党争倾轧之中!
但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吕文升也只好一条道走到黑,就想要为自己出言辩护。
赵俊臣却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当即就自问自答道:“你的责任,是保境安民!是维稳地方!是代天子牧民!那本阁且问你,现在兴州局势是否平稳?百姓是否安定?秩序是否稳固?所以,兴州境内的这场民乱,究竟是他柳子岷的责任?还是你吕文升的责任?”
赵俊臣并不指望吕文升的回答,随后又转头看向了那位真正可以决定兴州局势的人,也就是蓟镇总兵张肃,问道:“张总兵,难道你也认为,像是柳子岷这样不折不扣的坚定落实朝廷政策、忠实履行陛下旨意的官员,应该被追责问罪吗?那是不是意味着,往后只要百姓们暂时还无法认同与理解,官员们就不应该落实朝廷政策、也不必是履行陛下旨意?”
询问张肃之际,赵俊臣的语气大为缓和。
但赵俊臣的这般询问,却立刻就让张肃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
第二更。
……




摄政大明 第1369章.转守为攻.
……
……
还是根据吴三桂所提供的情报,兴州境内的这场民乱之所以是迅速闹大,也与蓟镇总兵张肃有着极大关系。
在兴州民乱爆发之初,张肃竟是毫无反应,迟迟没有派兵镇压,所以这场民乱才会越闹越大。
若是张肃反应迅速一些,在民乱爆发之初就及时出手、掐灭星星之火,这场民乱根本就闹不出太大动静,也不会招致朝廷中枢的过多关注,更不会引发后续的一系列变故。
蓟镇守军固然是远远不如辽东边军与陕甘边军一般作战经验丰富,内部也没有辽东铁骑、关宁铁骑这样的当世强军,但在九大边镇之中,蓟镇的装备与兵源皆是最好,张肃本人也是一位勤于练兵的将领,镇压几千乱民还是绰绰有余的。
最开始,赵俊臣收到兴州民变的消息之后,并没有直接把“周党”认定为幕后主使,反而还一直暗中怀疑德庆皇帝与七皇子朱和坚的立场,也正是因为张肃的缘故。
张肃与周尚景二人结有旧怨,赵俊臣完全无法想象他们二人会携手合作针对自己。
但现在,赵俊臣已经明白过来了,张肃之所以是在兴州民乱之初无动于衷,完全是因为梁辅臣的缘故,所以才会坐视这场民变越闹越大,就是想要趁机为赵俊臣添堵添乱,帮着梁辅臣雪耻报仇。
简而言之,张肃的所作所为,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深远考虑,完全是出于一时冲动与一己私怨罢了!
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赵俊臣自然是心中不屑。
作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肩负着守卫京畿、制衡边镇之重任,却全凭一时冲动与一己私怨做决定,张肃的这般表现完全是不合格的。
所以,在赵俊臣看来,张肃就算再是如何忠诚、再是如何果断、再是如何机警,也一定是不难对付。
相较于梁辅臣,张肃要差远了,也怪不得同样是东宫旧人出身,但梁辅臣现在已是内阁次辅、世袭侯爵、还兼任着三边总督之要职,而张肃就只能当一个蓟镇总兵了!
尤其是目前局势之下,张肃的忠诚、果断、机警等等优点,反而是对赵俊臣更为有利。
*
正如赵俊臣预想一般,听到自己的出声询问之后,张肃虽然是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虽然他很清楚赵俊臣这个问题的真实意图,虽然他也不愿意助长赵俊臣的嚣张气焰……
但最终,张肃还是毫无犹豫的答道:“这种事情还用说?陛下的旨意是绝对正确的,不论是百姓不认同,还是百官不理解,皆一定要坚定奉旨做事!若是最终适得其反,那也是奉旨做事之人的能力不足,而不是陛下的旨意有错误!”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张肃对德庆皇帝的忠心是不容置疑的,所以他这个时候甚至都不愿意顾左右而言他、设法回避问题,而是当场就给出了明确答桉。
不过,张肃还是留下了一处余地,表示奉旨做事之人也会因为能力不足而闹出乱子,依然是不愿意帮助柳子岷完全撇清罪责。
不过,“能力不足”与“罪大恶极”之间,还是存在较大差别的。
事实上,赵俊臣也不认为自己仅凭几句诡辩就可以彻底扭转局势,他的这般表现就是为了展现强硬、镇住局势罢了。
1...674675676677678...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