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
柳淳几乎敢说,朱高炽这辈子算是瘦不下来了,这小子的肚子,简直就是个无底洞,鬼知道他吃了多少东西!
柳淳靠在椅子上休息,朱高炽挺着鼓鼓的肚子,心满意足地哼哼……正在这时候,徐妙锦来了。
“有好吃的,怎么不喊我一声”
小丫头明显比之前随意了许多,好歹共同面对徐辉祖,也算是战友了。
“是想找你,很可惜,没找到人……你去哪了”柳淳随口问道。
“还能去哪去码头了呗!”
徐妙锦伸手,拳打脚踢,把朱高炽赶到了一边,自己坐在了柳淳的对面,低落道:“老板,事情有些麻烦!”
“哪里麻烦”
“咱们的货!”
&nb
第134章 仗义的朱标
朱元璋对待贪官污吏,狠不狠
这似乎是不用怀疑的,斩首,族诛,人皮枕头……几乎能用的手段,都用了。
就拿这一次的假币案来说,老朱再次祭起霹雳雷霆,把沿途能牵连进去的官吏,杀了个干干净净,九十里的路上,挂满了血淋淋的人头!
一贯冷酷无情的朱元璋都犹豫了,他是不是杀得太过了
只是这个念头很快就被另一个疑问取代,为什么就有人不知死活,非要一而再,再而三,逼着他杀人呢
他把柳淳叫来,一是这小子指出过钞法的问题,二是他宣称是郭氏传人,精通实学,又得到太子的赏识,老朱还真想听听他的意见。
而此刻的柳淳,却是天人交战……他当然可以什么都不说,或者人云亦云,他也不怕老朱瞧不起……反而他一心想赶快离开是非之地。
但问题是,钞法一日不解决,贬值的宝钞大行其道,他在大宁做的一切,都会变成笑话。没有稳定的金融秩序,商品农业就失去了根基。
大宁种的那些经济作物,是没法填饱肚子的。
相比之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反而更加有生命力。
先进和顽强,通常是矛盾的概念……
认命了吧,别找不痛快,你面对的可是洪武大帝,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玩刀子,外面人头跟西瓜似的,不差你一个!
柳淳眼神闪烁,不停飘忽,额头冒汗……朱元璋人老成精,岂能看不出这小子的惶恐和纠结。
太子数次推崇此子,如今看来,也是稀松平常啊……朱元璋微微摇头,如果柳淳真的说不出什么玩意来,就立刻把他逐出皇宫,想回大宁是不可能呢,凤阳倒是地方,可以留给他享用!
“陛下,陛下询问臣钞法的事情,臣斗胆,想先请教陛下,如何看待宝钞”
朱元璋越发不快,“怎么,你居然敢拷问君父”
“臣不敢!”柳淳咬着牙齿道:“老百姓有句话,叫做办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若是不知道陛下设计钞法的初衷,臣又如何能对症下药”
“对症下药”朱元璋哈哈大笑,“这么说,你倒自认为是良医了”
“臣不敢……但这世上比臣更懂钞法的人,估计没有几个了!”柳淳沉声道。
“狂妄!”
朱元璋怒骂了一句,又笑了起来。
“你既然这么说了,那朕就回答你……朕扫灭大元,一统天下。彼时前朝的乱局尚未平息,市面上钞法混乱,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更何况天下缺铜,无法铸造铜钱,朕唯有降旨,颁行宝钞,算起来,已经有十三年了!”
“按照陛下的意思,臣是否可以理解为,宝钞能平抑物价,方便交易,是为了百姓着想?”
朱元璋顿了顿,“也可以这么说”
“那臣能不能再请教陛下一件事……百姓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货币”
朱元璋能察觉到,柳淳这小子是有些东西,但他这种说法的方式,让老朱很不痛快。
“你想讲什么只管说,朕已经说了,不会追究你的过错!”
柳淳心里苦笑,鬼才信你的,丹书铁券,免死金牌,都不算数,这一句承诺,能值几个钱
不过是当一辈子的怂包,还是当一刻的英雄,就在此一举了!
柳淳下意识注意了一下大殿的屏风,隐隐约约,似乎有东西晃了一下,不会是寝宫也有老鼠吧
柳淳一闪念,就继续躬身道:“陛下,臣以为,一个好的货币,至少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方便,安全,保值!所谓方便,就是交换的时候简单容易,便于携带。在这一点上,宝钞相比于金银钱币,都要强许多。只是在接下来的两点上,宝钞就出了问题,在安全方面,是假币横行,鱼目混珠。而在保值方面,问题就更严重了……朝廷历年来,屡次超发宝钞,造成市面上宝钞泛滥。加之缺少旧币回收,使得新旧混杂,同样一贯旧币,只能当新币的一半使用。而不出一两年,新币也变成了旧币……”
“老百姓拿着宝钞,即便不使用,放在家里,价值也在不断缩水,与日俱减,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试问老百姓又能如何自然是尽量把宝钞花出去……市面上,人人抛售宝钞,人人争相储存金银钱币,如此一来,宝钞不是宝,反而成了负担……朝廷钞法败坏,也就没有什么稀奇……”
“够了!”
朱元璋气得一拍桌子,犀利的目光,如猛兽雄鹰,锁定了柳淳!
“你很好!朕的钞法让你说的一钱不值!你是不是想让朕废掉宝钞,顺应民意,恢复钱币啊”
老朱的语气,堪比寒铁坚冰。
显然,有不止一个人,向他建议……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
第135章 金杯共汝饮
“太子既然替他求情,那朕就把他交给你了。”
老朱一甩袖子,转身走人……
两个人只好退出。
“柳淳,你可真是让我大吃一惊啊!”
朱标笑呵呵道:“没想到你敢跟父皇直言钞法弊端……我还以为你没这个胆子呢”
柳淳在袍子上,擦了擦手心的汗,咧嘴苦笑……他这个人胆子的确不大,可问题是整个大宁的未来,他的身家性命,全都压在了宝钞上面……假如这玩意币值变动剧烈,稳定不下来,他就没法做生意。
换言之,整个大宁都司的产业,都会彻底崩塌。
他的努力,就像是在沙漠上建城堡……这座城堡的基石就是商品交换,而宝钞则是基石之间的粘合剂。
稳定了,就拥有一起,不稳定,什么都是海市蜃楼。
柳淳觉得自己跟那些贪官本质上是一样的,他们为了钱,不惜自己的性命,而柳淳呢,是为了保住事业,拼了小命,当了一回直言进谏的臣子。
等出了寝宫回想,柳淳真有点后怕,假如再给他一次机会,估计就不会这么干了……事业损失也就损失了,小命要紧啊!
说起来还要感谢朱标。
没有这位太子帮忙,还真不知道是生是死哩。
“殿下,救命之恩,臣没齿难忘。既然圣人同意设立银行,稳定宝钞,也就没有下官什么事情了,我打算择日返回大宁。”
柳淳是真想走了,面对老朱,不但要跪啊跪的,还时刻提心吊胆,远不如待在大宁舒服。
听到柳淳要跑,朱标简直笑出了声:“柳淳,你想什么呢!就算我想放你,父皇也不会答应的……再说了,这银行怎么弄,宝钞该怎么办,还要靠你!”
“靠我殿下,这么大的事情,我怕是扛不起来。殿下手下人才济济,一准有人能胜任的!”
“对不起,没有!”朱标给了柳淳一个大大的白眼,你不是也说了,懂这个的没几个人。
“父皇英明神武,治军有方,南征北战,无有不胜,创造出大明基业,固若金汤,虽古之雄主,亦不能相提并论……”
朱标突然一本正经,鼓吹起他老爹来。
柳淳愣了一会儿,怎么听起来像是说老朱只会打仗,不懂治国啊……其实这么说也不公平,朱元璋至少把均田做得非常好,老百姓得到田地之后,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严惩贪官污吏,肃清吏治……这一套做下来,天下百姓过得就不会太差。
老朱文治武功,都可圈可点……只是天下太平二十年,物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商业的种子已经萌发,迫切需要合适的土壤生长。
但问题是老朱的经济学能力实在是太差了,他弄不懂复杂的金融游戏,对宝钞的看法,也仅仅停留在靠着旨意,强制推行的阶段。
“柳淳,父皇还是很欣赏你的。”
柳淳低着头,没敢回话,但他的心里却十分鄙夷,我怎么没看出来这次进宫,从一开始,老朱就疾言厉色,仿佛要吃了他似的,远不如第一次面见的时候,那么和善,也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
“哈哈哈……柳淳,你小子还敢埋怨父皇你第一次面君的时候,父皇什么都没问出来……反而是你,大谈宝钞的事情,还让父皇派犯人去辽东开采金矿,你问问哪个臣子,敢指挥父皇做事……”
柳淳吓得咧嘴了……敢情在这里等着呢!就那么一点小事,老朱也揪住不放,足见他的心胸也不怎么样吗
“柳淳啊,父皇让我在屏风后面听着,其实早就存心让你负责宝钞的事情,他老人家只是想试探你一下。果然,你直言进谏,没有让父皇失望……放心大胆去做吧!把银行办起来,把宝钞稳定了,我很看好你的本事!”
朱标一番热情洋溢的话语,说得人热血沸腾,可柳淳还没有糊涂,都说他能忽悠,其实最能忽悠的就是皇家!
这不,朱标也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态势了。
“殿下,我能不能问一下,假如银行开不成,事情失败,会怎么样”
朱标面部僵硬了片刻,低声道:“那个……还是要尽力做成的!”
“假如,臣是说假如!”柳淳坚持追问。
“那就要看你弄到什么样子。”
果然!
柳淳懂了,老朱对宝钞是没什么希望了……甩给柳淳,做好了是他的功劳,做不好就怪柳淳,如果弄点天怒人怨,没法收拾,就砍了柳淳的脑袋,平息众怒!
朱元璋,你丫的就是个无良的黑心老板!
包括朱标再内,也不是看起来那么纯良!
你们都在算计小爷!
柳淳算是看透了,“殿下,
第136章 找老朱要钱
虽然对老货心有不满,但毕竟人家干过户部尚书,是朝中重臣,柳淳也不敢怠慢,只能动身去见茹太素。
打听了一下,柳淳才知道原来老头的府邸在南城,周围都是各地的商贾,还有许多戏子,环境杂乱,院子也很小,甚至说有些寒酸。
等他赶来的时候,发现一个布衣老者正拄着拐杖,等在门口。
“请老管家代我通禀,晚生柳淳,拜见茹老大人!”
老头瞧了瞧柳淳,很年轻的一个少年郎,长得又帅气……不由得让他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曾经鲜衣怒马啊!
“柳经历,老夫就是茹太素,在这里等你许久了。”
说完,老头请柳淳进去。
这时候柳淳才发觉,原来茹太素腿脚不便……对了,柳淳总算想起来,当年这老头在老朱面前拽文,上了晦涩难懂的万言书,结果让朱元璋痛打一顿,或许是落下了残疾……若真是如此,人家不去请自己,也是情有可原。
想到这里,柳淳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
到了客厅,分宾主落座,老头准备了点心,茶水,还有瓜果……“柳经历,太子殿下来找老夫,说是你说动了陛下,要筹建银行,还举荐年高有德的重臣执掌,太子殿下找到了老夫……说句实话,老夫是颇为意外,诚惶诚恐,想了整整三天,都拿不定主意,这才请柳经历过来,想跟你恳谈一番!”
老头态度诚恳,语气谦和,让柳淳好感快速上升。
“老大人执掌户部,清正廉洁,人所共知,筹建银行,也是手到擒来,小事一桩……晚生才疏学浅,年纪又小,若是老大人不嫌弃,晚生自然愿意竭尽所能。”
茹太素大笑着摇头,“柳经历太客气了,我跟刘学士可是老朋友,他从北平回来,就没口子夸奖你,说你把那些北元的俘虏教训的如臂指使,堪称当世干吏……而且你进京之后,就敢直言大弊,尤其是你在天子面前,直接询问设立宝钞的初衷,真是让老夫刮目相看!”
说着,茹太素居然站起身,颤颤巍巍,给柳淳鞠躬。
这下子可把柳淳吓到了,慌忙道:“老大人,陛下垂问,晚生实话实话而已!”
“唉!”老头深深叹口气,“实话实话,这四个字就不容易!在官场上,有几个人敢说实话!”茹太素重新坐下,对柳淳道:“三年前,老夫被免了户部尚书之职,从此之后,户部尚书就一直空缺,朝廷的大小开支,其实是操纵在陛下一人之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柳淳吸了口气,他初次跟茹太素见面,可不敢什么都说,哪怕这老货跟刘三吾是朋友,那也不行!谁知道是真是假……
见柳淳不语,茹太素反而更加欣慰,年轻人就怕嘴上没把门的。
“柳经历,你总听说过郭桓案和空印案吧”
这个柳淳当然知道,郭桓原是户部侍郎,因为侵吞国库粮米千万石之巨,连累整个六部,侍郎以下,悉数被朱元璋处死,牵连官吏数百人之多。
“一直以来,天子都不信任户部官吏,老夫接任户部尚书之后,天子曾言‘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老夫战战兢兢,能活到今天,全赖太子殿下周全。老夫已经无意仕途,奈何太子相请,不得不勉为其难。只是老夫听闻,这银行要替天子理财……老夫以为其中干系太大,不得不防啊!”
茹太素轻敲桌面,柳淳心里头嘭嘭乱跳……他也想到了,历次朱元璋肃贪,户部都是重灾区,就算没事,也会被牵连进去。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