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洪武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不给他案首,以后会被戳脊梁骨的!

    显然,这个许观就是后者!

    茹太素来了兴趣,“你说的这个许观,比起柳淳来,如何”

    刘三吾挠头了,“这个真不好说……许观是文采出众,而柳淳则是智计百出,算计惊人……要我说,在考试上,柳淳一百个加起来,也不是许观的对手,可若是做事为官,你我比柳淳又能如何啊”

    茹太素摇头叹息,“你说这世上,有没有人,既能像许生一样,才学过人,又能像柳淳一般,手段高强呢”

    刘三吾翻了翻白眼,“那就是圣贤了!”

    茹太素摇头,“也未必,圣人尚且周游列国,找不到一个位置呢……你看这样行不,咱们想办法,让柳淳进太学,或者让许观进银行,他们俩要是凑在一起,兴许能珠联璧合,所向睥睨啊!”

    茹太素也就是随口一说,异想天开,可刘三吾却来了兴趣,还真别说,让两个青年才俊,互相学习,没准会培养出两个大才子呢!

    刘三吾对柳淳那可是寄予厚望……只是此刻的柳淳,连半点当才子的兴趣都没有,他只想当个算盘子,好好弄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钱了……

    有幸跟柳淳一起分享这个激动人心时刻的,当然是总账房徐妙锦了。

    自从上一次封了家庙,大闹徐府之后,徐妙锦就搬了出来,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选择的小院跟柳淳的住处只隔了一条街道,方便向老板汇报吗!

    “你说我容易吗,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说动陛下建立银行,结果银行的股份全都是陛下的,我是半点没有啊!”

    “还有,听太子说,陛下还盯上了我在大宁的钢铁厂,总想着没收充公,你说他的良心不会痛么有这么对待功臣的吗”

    “尤其是忍不了,他给茹太素升官了,特晋光禄大夫,金腰带换成了玉带……把老头的脸都乐开花了。我现在还是个大宁都司的经历官,连个正式的职位都没有!朝廷根本是使唤傻小子,我都想撂挑子不干了……”

    柳淳不停吐苦水,一副委屈坏了的模样,徐妙锦只是掩口轻笑,啥也不想说!

    &nb




第146章 婚礼和寿礼
    “唉!”

    徐妙锦未曾说话,先叹了口气。

    她坐在了柳淳的对面,小丫头已经从冯姑娘那里回来了。“我问过了,宋国公的确跟她提起过,冯姐姐人很好的,她没有反对。”

    柳淳大喜,“这么说,亲事就这么定了”

    徐妙锦翻了翻白眼,“哪有那么容易……冯姐姐提出了两个条件,若是能答应,她就点头,若是不成……她情愿一辈子当尼姑。”

    “什么条件难办不”柳淳觉得只要不是刁难,老爹应该都能答应,就算刁难,老爹也多半会同意的……没法子,老柳就是这德行!

    “这第一条,就是不许纳妾!无论如何,都不许……”

    柳淳挠了挠头,老爹当初可是想娶媳妇生孩子,继承香火的,他这个干儿子,到底不如亲生的。

    当然了,经过这两年,柳三早就不这么看了,连他都要靠着干儿子,还有什么可挑剔的。

    在柳淳看来,老爹还是该有个亲骨肉,继承香火,假如冯姑娘年纪大了,没法给老柳家添丁,柳三纳妾也不是不可以……偏偏冯姑娘不同意。

    “那……我只有给老爹写信,请问他的意思了。”

    徐妙锦点头,小丫头的眉头皱得更深了。在她看来,第一件还有的商量,可第二件就太麻烦了。

    “冯姐姐这些年受了太多的委屈……前面那个负心汉,把她伤得太重了!”徐妙锦深深叹口气,然后取出了一个鹿皮袋,递给了柳淳。

    “你瞧瞧吧!”

    柳淳打开,发现里面有一把古朴的匕首,没有太多的装饰,古朴简洁,却又带着一股子阴冷的杀气!

    “这,这个匕首是”

    徐妙锦点头,“是那个畜生,冯姐姐亲手杀了他!”

    “啊!”

    柳淳惊得张大了嘴巴,好厉害的女人啊!

    记得冯胜说过,他的那个侄女婿是掉进秦淮河淹死了,没想到居然是被媳妇给杀了!也太凶悍了吧

    见柳淳变颜变色,徐妙锦生怕事情黄了,急忙解释道:“当年那个家伙闹得太不像话……他偷了冯家的钱,跑去外面养女人,还,还有了孩子……”徐妙锦提起来,气得小脸煞白,不停咬着牙,冯姐姐的委屈真是太大了。

    有好些事情,徐妙锦原来都不清楚,她更不愿意去问……可这是柳淳老爹的亲事,不能不过问啊……徐妙锦也够聪明的,别人不愿意说,她就去找大嫂……还真别说,大嫂知道的非常清楚,就跟亲眼见到了似的。

    当年那个渣养了外室,生下了孩子,反过头,还嘲笑冯姑娘不能生育。

    天可怜见,除了刚成婚的那天,他们夫妻就没在一起过……能有孩子才怪!

    那个渣当然清楚,但他把一切的罪责都推给了冯姑娘,还要休妻……起初冯姑娘忍辱负重,恪守妇道,瞒着母亲,害怕她生气,伤了身体。

    可纸包不住火,老太太还是知道了,她极力支持的婚事,竟然给女儿挑了个白眼狼,老太太一气之下,就病倒了。

    没有多少日子,一命呜呼。

    那个渣见岳母死了,竟然越发肆无忌惮……他给冯家当女婿,是希望能结实一些有权有势的人物,从而爬上终南捷径,一步登天。

    如今他也认识了不少人,把冯姑娘踹了,他就能摆脱上门女婿的身份,挺直腰杆充大爷了。

    可这家伙又一想,冯家大房虽然完蛋了,可冯胜还是当朝名将,手握大权,如果他从外面回来,自己也没有好果子吃。

    结果这小子就冒了个坏水……他私下里准备了药,想要下到冯姑娘的茶杯里,然后再把车夫叫来……弄成一个私通的场面,这样一来,他休妻就名正言顺,冯家女儿犯错在先,冯胜也没法把他怎么样……

    多天才的计划!

    只是这小子没有料到,居然让冯姑娘的贴身丫鬟听到了,她把事情告诉了小姐……一直隐忍的冯姑娘终于爆发了。

    她把渣男捆起来,装进马车,带到了秦淮河,然后租了一条画舫,就在这家伙最喜欢去的地方,割破了手脚的血管,让他眼睁睁看着,浑身的血流干净,在惊恐中死去。

    冯姑娘将尸体丢到了河中……至于如何做成溺水而亡,这就不得而知了。当毕竟冯家势力摆在那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没什么太大的难度。

    亲手杀了丈夫之后,冯姑娘就一直住在庙里修行,有人说她是忏悔赎罪……其实也没错,只是冯姑娘是想自己母亲忏悔,假如她能早点硬气起来,母亲就不会被那个畜生气死了。

    “这么说,这把匕首,就是割开了那家伙血管的……凶器”

    徐妙锦微微点头,小丫头也挺怕怕的。

    “冯姐姐说了,若是再有人辜负了她,就,就用这把匕首,把肉一片片割下来……”

    柳淳打了个冷颤……真是个母老虎啊!

    而且还是性格怪异,受过伤害的母老虎……在这一刻,



第147章 被误会的朱元璋
    “殿下,你看陛下那么节俭,你又那么孝顺,怎么会违背陛下的意思……所以,臣觉得简单隆重就好,真的,不用铺张浪费!”柳淳可不想当冤大头,而且面对朱标,他的胆子更大了一些。

    “不!”

    朱标这一次非常顽固,他摇头道:“柳淳,你不用拿话挤兑我,该花的钱,一定要花……这不是北元彻底覆灭,朝廷的边防压力骤减……父皇的意思是趁机向藩国宣示天威,昭告天下,列出不征之国,从此永享太平……这要是自己人关门过寿,也就无所谓了。有那么多的外客,自然要顾及体面,不能失了威风。”朱标义正词严道。

    柳淳听到不征之国,就想起了倭国……也不知道老朱脑子抽了咋地,怎么会把倭国列为不征之国!

    “那个殿下……若真是要显示威风,震慑属国,光有排场还不够,还必须亮出实力……另外呢,臣觉得光是给恩典,列出不征之国,不足以感动藩属,还要有更大的诚意才行。”柳淳说得煞有介事,仿佛真的替藩属国考虑一般。

    “哦你还有什么好点子”朱标好奇道。

    “臣觉得应该弄一个贸易同盟啊!”

    “贸易……同盟”朱标沉吟道:“你想跟这些藩属做生意”

    “殿下英明。”

    朱标一听,下意识摇头,并且沉着脸,轻咳道:“那个柳淳啊……我提醒你啊,别没事总跟父皇对着干……我天天替你说好话,费心思周旋,挺不容易的,别给我添乱了。”

    朱标都觉得委屈……自从母后去世之后,他就凡事尽量顺着老朱,不惹父皇生气……可自从柳淳冒出来,老爹天天跟他吹胡子瞪眼,为了保住柳淳,他都不知道挨了多少骂了。

    可偏偏这小子鬼主意不断,还总是惹祸的点子,你小子就不能消停点!

    让我少挨点骂吗

    看着朱标便秘一样的表情,柳淳猛醒,貌似还有海禁一说啊!当初徐妙锦就提过,自己怎么又忘了,难道是最近太顺了,有点得意忘形

    海禁!

    提到这个,柳淳有郁闷了……朱元璋啊朱元璋,怎么总是给自己添乱呢

    滥发宝钞,把纸币信用都给败坏了,弄得他开设银行,举步维艰……想要对海外藩国下手,他弄个不征之国,想要出海做生意,他来个海禁……朱重八啊,你就是挡着小爷财路的王屋和太行啊!

    柳淳弄很好奇,他觉得有必要弄清楚朱元璋到底怎么想的,是不是真的打算彻底放弃海洋,只是专心耕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总觉得朱元璋不应该这么鼠目寸光!

    朱标有心让柳淳帮忙操持寿诞,自然愿意解答疑惑……从洪武三年开始,朱元璋就下旨,罢了太仓黄渡市舶司,在洪武七年,又撤消了福建,浙江和广东三处市舶司,到了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下令严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洪武十七年二月,命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诸城,禁民入海捕鱼……每隔几年,老朱就要颁行一道海禁命令,而且越来越严格……

    老朱不但严禁入海通商,还规定了严酷的处罚办法。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已行律处斩,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

    “父皇也有他的无奈。”

    朱标叙述了海禁过程,然后叹道:“国初的时候,张士诚和方国珍的残部退到了海上,与海盗勾结,为祸东南……当时朝廷全力对付北元,只得暂时废除市舶司,防止百姓跟逆贼勾结,以致尾大不掉……”

    经过朱标的讲解,柳淳似有所悟……朱元璋最初的海禁,是为了国防需要,属于临时措施,远非国策。在洪武十三年,爆发了胡惟庸案,其中有一条罪名就是通倭,朱元璋担心胡惟庸的余孽逃去海外,因此又严禁濒海民私通外国,派遣汤和等人巡视海疆,也是这个原因。

    而且朱元璋的海禁,除了应对一些突发事件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刚刚经历战乱,急需恢复生产,老朱把商业需求压缩到了最低,让所有劳动力都全力以赴,开荒种田,充实府库。

    海外贸易,自然被视作人力资源的浪费,被严厉禁止。

    “殿下,历次海禁,主要说不许濒海民众下海,打渔通商,那朝廷呢是不是也不许出海”柳淳反问道。

    朱标笑着摇头,反问道:“连朝廷都不许出海,那如何跟藩国通贡贸易啊”

    柳淳不由得豁然开朗,果然是这么回事!

    明初的海禁的确存在,可海禁禁的是百姓,而不是官方,也不知道哪位天才,把海禁跟闭关锁国画上了等号!

    朱元璋才没有那么傻,而朱棣的七下西洋,也是官方贸易,只是规模比他爹大了无数倍而已,本质上没有任何冲突,完全是一脉相承。

    只是到了后来,文官商人越发觉得官方贸易不过瘾,宫里把钱赚走了,他们没得到多少好处……就扭曲祖训,所谓海禁,变成了禁官方贸易,至于民间,那是一路绿灯,越做越大,要不然哪来的那么多东南富



第148章 大家一起来赚钱(求订阅和月票)
    朱元璋绝对是个精力值超出常人好几倍的怪胎,也许是年轻时候苦出来的,他能连续几天只睡一两个时辰,而且不光是处理政务,还能练习拳脚功夫,诗词书法,样样不落。

    他知道自己读书不多,因此当了皇帝之后,经常恶补,还真别说,二十年下来,老朱书法相当有造诣,而且还能写诗,填词,写文章……虽然他的诗作不甚工整考究,但光凭着“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这两句,就足以在历代帝王之中脱颖而出了。气魄之大,绝对能进前五。

    老朱还有自己的文章理论,他喜欢古朴务实的文章,对于那些卖弄文辞,空洞华丽的东西向来不喜欢,甚至还痛责过茹太素。

    这也就罢了,近几年宫里还有段有小公主,小皇子诞生……鬼知道这位花甲老人是不是一天有48个小时!

    不过最近朱元璋除了日常的政务,把其他事情都给推掉了,全心全意,研究银行。

    他发现这玩意太有意思了。

    投进去的储备金,一两没动,换句话说,等于没付出什么真正的本钱,可币值愣是被稳住了,而且商民百姓,都趋之若鹜,争相存款,可不单纯是报答天子之恩这么简单,是实实在在的便利。

    自从他降旨之后,陆续有商人建立账户,跟大宁方面进行交易。

    柳淳带来的货物出手了大半,同时又采购了上百万石的粮食,还有许许多多的绸缎布匹……按理说,这是巨大的金流,依照过去的经验,即便使用宝钞,也要费不小的力气。可现在都不用了。

    只是通过核算之后,在交易各方的账户上,进行加加减减,就足够了。

    依旧没有用到货币。

    不但如此,因为银行交易,账目清楚,收起商税,比以往容易太多了。柳淳第一次只送来了3000贯,而目前每天都有5000贯,多的时候,甚至超过了1万贯。

    说起来是不少的钱,可依旧见不到现钱,道理很简单,银行存款有息,这些商税暂时用不到,就被老朱放在了银行里吃利息……

    朱元璋干的轻车熟路,没有半点犹豫,似乎本来就该是如此。
1...4849505152...5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