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记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白糖酥
毕竟虽说她们族姐妹之前往常也是一道玩耍的,可近些辰光,她们已是有日子没有过来串门了。
却不是她们不想来,据花椒所知,是家中大人都不许她们过来。
花椒也是这两天上才知道其实秦连彪身上的伤已是好了,可他偏偏就是不肯起来,明堂正道的躺在床上装死,甚事儿不做,还要整天骂骂咧咧叽叽歪歪的。
不管是秦老爹也好,袁大舅也罢,都是一肚子的火,俱被袁氏拦住了。只说就当没这个人罢,有人不做偏要做鬼,自己作践自己,犯不着同他计较。
可要说这会子秦连豹最恨的人是谁,估计着还不是见他一回就想揍他一回的袁大舅,也不是吃里扒外不把他这个丈夫放在眼里的袁氏,而是胳膊肘拼命往外拐的秦老爹了。
这姓袁的可都是外人,若不是他瞎了眼,他老娘更瞎了眼,帮他讨了这么个生不出儿子来的邪门媳妇,那姓袁的死绝了都不关他pì事儿。可秦老爹同他却是一笔写不出两个秦字来的同宗,可好么,不但不把他这个族侄当人看,还偏帮外人作践他,这个仇自是结下了。
只不过他秦连彪这辈子还没怕过谁,老话都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可别哪一天犯到他手里。
秦连彪恨上了秦老爹,而黄阿婆却是花椒家大大小小一家子每一个她都恨。若不是瓷器瓦砾的不值当,她早就同他们鱼死网破了。
娘俩俱是一口气憋在心里没出撒,恨不得出宗与花椒家再无半点瓜葛,哪里肯许红枣她们姊妹过来串门的。
而袁氏不许她们过来,却是因着知趣的缘故,就怕这几个小丫头给花椒家添麻烦,也是怕再惹出些是非来的缘故。虽说她并不把那娘俩放在眼里,却不想带累了好人,凭白受他们的气。
又不放心把几个孩子留在家里,实在是挨打受累是小,若是学了那娘俩的卑劣习气,她才要后悔一辈子的。
虽说娘家嫂子总是劝她再拼一个儿子,女人一辈子不就生儿子么,生了儿子就天下太平了。丈夫靠不住,儿子总是靠得住。
可她却已打消了这个折磨了她十来年的念头了,能把这四个丫头教养好,好生发嫁出去,她这辈子就再没甚遗憾了。
这些日子以来,袁氏不管走到哪,就会把四个小丫头带到哪,干活下地皆是如此,就是这个缘由。
其实自己生的还罢了,都是她的命根子。而对于石榴,袁氏起初并不喜欢,甚至可以说是厌恶的。原因说来也非常简单,虽然结果的残酷的。一来石榴是黄阿婆抱回来硬塞给她养活的,二来自打抱回来后也并没有给她带来好运。
还是这几年上对秦连彪死了心,自己个儿也定了心,才渐渐转变了想法,待她日益好了起来。
然而以往家里黄阿婆只知道翘着脚甚事儿不干,袁氏光是地里的农活就忙活不来了,家里头炊洗扫洒的活计其实都是由石榴红枣领着两个妹妹cào持的。
不过现如今袁氏已是下定决心了,宁可自己多干些活累一些,也绝对不许女儿们和那娘俩过多相处的,却是出入都不让四个女儿离开自己的视线的。
正因为如此,花椒姐妹却是有日子没见过她们姊妹了。
其实说起来,就连花椒都挺无奈的。
毕竟就是搁在前世,改革开放都几十年了,重男轻女的恶习也照样没有完全放下,更别说搁在传宗接代比天都大的现在了。
袁氏没能生下儿子,这就是罪。抱养了一个丫头,肚皮见大了,却是接二连三的生了三个丫头,这就更是罪上加罪了。
其实花椒并不知道的是,因着是家中独子的缘故,为着早日传宗接代,在黄阿婆的cào持下,秦连彪十五六岁就娶妻成家了。
成亲不久,袁氏也是怀过身子的,只不过因着早已不可查的缘由,胎未坐稳即小月了。后来秦连彪看着同年的秦连虎比他成亲要晚,都有了一儿一女凑了个好字,姚氏还又有了身子。就是比他小了三岁的秦连熊二十岁上才成亲,眼看着也很快就要当爹了,哪里还坐得住。
黄阿婆就更是恨得不得了,日日求神拜佛,道家的碧霞佛家的观音,都请了回来,恨不得就叫袁氏日夜跪在菩萨面前赎罪了。到后来更是硬扛着秦老爹秦老娘的阻拦,把那些个法师仙姑药婆的领回家来,又是做法又是用药的,各种yīn私手段用尽。
眼见如此,袁氏的肚皮仍未大起来,黄阿婆那时候就动了叫儿子休妻的心思了。只不过又信了一巫婆的话,花重金求了那巫婆抱了一个八字旺家的女婴回来养活,取名石榴,为的就是引儿多子。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起了效用了,不出半载,袁氏果然怀孕了,却是生下了一个丫头。随后两度怀孕,还是生下的丫头。
石榴、红枣、花生、桂圆。周家湾好些人都在背地里言三语四的tiáo侃,若是再生一个,就取名栗子好了,要不然,葡萄也不错啊!
花椒因着年纪的缘故,和这四个族姐来往不多,可打心眼里却是非常怜惜这四个族姐的。
婚姻是一辈子的事儿,投胎更是一辈子的大事儿。
尤其是大族姐石榴,自打落到那个家后,因着没有引来弟弟的缘故,到底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却是花椒根本无法想象的。
相比较而言,花椒自是要幸运幸福的多的。
只此刻红枣却顾不得花椒姊妹几个心里所想,匆匆同她们打了声招呼,就拖着两个妹妹找上了丁香。
丁香与红枣同年,打小一起长大,姊妹之间也是处得很好的。一见她这幅急匆匆的模样,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儿呢,忙迎上去问怎么了。
红枣却是四处看了看,才问:“莳萝姐姐哪去了?”
丁香诧异,花椒听了个音儿,却是一溜从格子里跑了出来,就听红枣告诉丁香:“我家嫁在鱼家边的姨婆过来瞧我祖母,说是听她家嫁在北里涧的堂房姑nǎinǎi的同族妯娌说,她横溪岕娘家有人要和你家结亲呢,说是看中莳萝姐了!”
ps:多谢跟恶势力对干的平安符,多谢姐妹们的支持啦~不知道为什么,想到要上架了我突然变得好紧张,我上一次这样紧张好像还是科目二考试的时候,真是奇了怪了~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农家记事 第六十三章 疙瘩
红枣小嘴巴巴的一长串的话儿连个停顿都没有,花椒却是一个头两个大。
这还是她这辈子生长在这样一个大家庭的缘故,打小就耳濡目染的接触过家族谱系,才勉强能拎得清这其中的七亲八眷。若是搁在前世,也就能分清堂表关系的她保管话没听完就要昏头,哪里还分得清谁是谁的。
不过这会子拎清这些有的没的也是无用,她也没心思去理会这些人的消息怎么这样灵通,这才几天的光景,家里都没影儿的事儿呢,外头已是传遍了。
她只要知道男家究竟是谁,到底是不是之前相看的那家就成了。
瞪圆了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红枣,丁香却是唬了一大跳的,急忙拉着红枣问道:“你说的是真的?”
红枣连连点头:“我听我姨婆是这样说的,应该错不了的。”
不过这些也是她模模糊糊听到的,具体怎么回子事儿,她也不大清楚。更何况她年纪虽小,却也知道有些话能说,有些话是不能说的。更何况好些还是她说不出口的,却是没有再多说些什么。
丁香已被这个突然而至的消息镇住了,根本没有注意到红枣的异样,胡乱点了点头,又问她:“那你知道那户人家姓什么吗?”话音未落,“横溪岕?”丁香突然惊呼道:“我姨娘家就住在横溪岕呀!”
丁香并不笨,正相反,小丫头实则是个非常灵慧机敏的。之前只是因着年纪阅历的缘故,迟迟没有往这上头想罢了。这会子但凡漏了个音儿,她立马就想通其中关窍了。
怪道母亲会只带大姐去礼诗圩了,这里头肯定是有什么说头的。
说起来这事儿都快被她抛诸脑后了,哪里能想到竟是这样的缘由。
可一想到就是为着这个缘由没带上她,丁香后悔的肠子都青了。早知道是这样,撒泼打滚都要跟着去的呀。
红枣却是不能多待了,她是趁着吃完饭的工夫偷跑过来的。母亲和姐姐也应该把灶台收拾好了,却是要下地去了。
丁香和茴香几个都知道她们姊妹不容易,不住地点头,丁香又再三谢过她,将她们送出门。
只是转身回来的丁香哪还有心思和同花椒香叶玩儿的,走着走着就跑了起来,一径飞跑着去找莳萝,花椒看着也一壁喊着姐姐茴香,一壁拉着香叶就追了上去。
只她们两个的脚程如何能与在山野里头跑惯了的丁香比,等追着丁香跑进莳萝屋里的时候,莳萝的脸颊已经比墙上挂屏上绣的大红石榴还要红了。
丁香还围着她团团地转,追着她问:“……什么时候请了媒人来说亲的?娘带着你去阿婆家是去相亲吗?你们要定亲了吗?什么时候会亲啊?”
花椒刚刚撑着膝盖喘匀了气息,就又被这一串儿的“亲”给闹糊涂了。
也是花椒这辈子长到三岁,喜酒虽吃过,却还从没接触过完整的婚俗的缘故。
并不知道莲溪当地的风俗,若是男家看中了某家的女儿,就会请了和女方交好的亲朋或是族里有威望的长者,去女家中委婉说明男家求婚的愿望,这就叫说亲。而男家的小子由媒人领着去女家和姑娘见面,就叫相亲。等到相看满意,就要合八字订立婚约,这就叫定亲。等婚姻关系确定后,女家父母领着女儿及亲友去看亲家,则叫会亲。之后还有求亲、成亲、迎亲、接亲、送亲、认亲等等,贯穿整个婚约直到礼成,总有十亲。
虽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套步骤已是简化了不少了。只饶是这样,若是花椒知道的话,必然还是会惊叹原来这世道缔结婚约还是严谨严肃的。起码不会仅仅听信媒人的一面之辞,连人影儿都没见过,都不知道体态容貌,更不知道脾气性格,就强行撮合婚姻。
而实际上,崇塘的大多数家庭,不管是小子还是丫头,对自己的终身大事多多少少还是有些许自主的权利的。尤其在那些个宝爱孩子的家庭,孩子的意见,也是会被相当看重的。
然而这桩婚事,虽然莳萝什么都没有说,却是默认的。可丁香这样大喇喇地直接问到她脸上来,她只恨不得挖个地窖钻进去,如何肯回应她的。
再三警告她不许胡说,又撵了她出去,花椒和香叶也被她抱了出去,茴香则是自己乖乖走出去的。
只饶是这样,还是不到夜饭,家里人该知道的就都知道了。四堂哥几个更是挨个的跑去问莳萝:“我是不是要有姐夫了?”
莳萝气的直磨牙,恨不得把丁香捉来狠狠揍上一顿才甘心。却也再不好意思出门了,就连夜饭都是茴香给她端进去的。
秦老娘听了就呵呵地笑,轻言慢语地告诉面sè不大好看的姚氏:“你同萝丫头说,男婚女嫁,人伦之始,这是常道,没什么可害臊的。”
姚氏应是,面sè倒是和缓了一些了。
不比丁香几个小的,方才刚从丁香哪听说事情经过,饶是她一贯与人为善,也不禁心里疙疙瘩瘩的不大舒坦。
虽不是什么天大的事儿,可那舒家行事未免也太不上道了些。这八字刚有了一撇,就宣扬的亲戚间人尽皆知的。若是中间出了什么变故有了什么周折,这几辈子的老亲可怎么走动。何况再有什么风言风语传出去,他们家莳萝又怎么处,女孩子家可是以名声为重的。
秦老娘如何不知道这些个道理,可凡事却也得多看一眼多听一耳朵才是。又私底下开解姚氏:“舒家我们都是知道的,素来规矩清白,并不是这样轻浮的人家,这里头想来是有些缘由在里头的。你先别着急,也别在孩子面前露出来,叫她凭白cào心。”
又指着那一串儿挤眉弄眼,咋咋呼呼的小小子小丫头,半真半假地嗔怪道:“大姐的喜事,不许你们作怪!”
几个小东西连连点头称是,眼睛都快笑没了,不过倒也真的不敢tiáo皮了。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农家记事 第六十四章 查访
而一直察言观sè仔细着长辈神情的花椒却不由心中一跳。
一傍晚的工夫在屋里屋外团团转了几圈都没听到什么有价值的“壁角”、“墙根”的。
等夜里回了自家,花椒忍不住腻在罗氏身上,缠着她问“姐夫”。
罗氏就抱着她笑:“我们椒椒还知道姐夫呀!”
花椒不住地点头,罗氏却哪里知道花椒的心思,只是道:“哪天姐夫来了,娘一定告诉我们椒椒……”
这说了不等于没说么,花椒不禁在心里腹诽,却又顾忌着自己的年纪不好发问,只能干着急。
翌日一早,天sèyīn沉,连带着姚氏脸上亦是淡淡的,完全没有了前几日的轻松惬意,花椒心里也就跟着提了起来了,视线不由黏在了长辈们身上打转儿。
杜氏也瞧见了,就背着小字辈们拉着姚氏悄悄地问:“大嫂,要不要我回去娘家问一问,侧访侧访?”
其实认真说起来,这事儿在杜氏看来,根本就不算个事儿。
一家有女百家求,不是她夸口,自家门第门风摆在这里,莳萝又品貌出众,性子处事更是没得说,就是炊洗裁剪等等活路亦是百里挑一的,何况更为难得的还识文断字……这么多的好处,掰着手指头且数不过来,怎么看都是居家过日子的好孩子,怎么可能没人惦记!
不说之前家里头媒人进进出出的,就是她自个儿也不是没有思量过的。若不是娘家嫡亲的侄儿外甥大的太大,小的又太小,年纪实在相差太多,竟是找不出一个适龄的来,远房的又不大看得上,她早就讨了这个猪腿吃了,哪里还lún得到舒家来张这个口的。
而舒家作为男家来说,讨了这样一个sèsè出众的好媳妇儿,说出去也倍有面子,有心叫亲戚们一道高兴高兴,这也是人之常情。
以己度人,若是搁在她身上,说不得也会这么做的。
何况都是亲戚姻亲之间说一说,又没满大街的放炮嚷嚷去,也不算什么的。
只心里虽是这样想的,也确实觉得姚氏在这事儿上未免太过敏感挑剔了些。可她同姚氏一向交好,见她一副心绪不宁的模样,她虽说不出什么劝人的话儿来,倒是可以帮她出出主意的。
而姚氏正拿不定主意之际,一听杜氏这话,却是有些心动了。
昨儿婆婆说的话儿确实有理,他们知道的舒家确实不是那等轻浮的人家,可她夜里却也是细细思量过的。
其实说起来今年遭了这许多的灾,虽说过来探口气的人家确实不少,也不乏有听起来不错的,可她却是没有打算这么快就给长女说亲的。
之前还和婆婆丈夫商量过,毕竟这会子大灾刚过诸事待兴,sèsè都不齐备,也不是什么议婚的好辰光。反正已是耽误了一年了,索性等开了年再好生相看好了。这样一来,不管明年下半年还是后年上半年,也能办上喜事儿了。
是后来娘家嫂子和妹子都劝她,旁的都能等的,姻缘这种事儿却再是等不得的。莳萝一年一年大了,可好小伙个个盯着却只会越来越少,真个过了这个村可就再没这个店了。更何况谁都不知道明年又会发生什么事儿,这一有事儿就暂搁一有事儿就明年的,如莳萝这般丁香枝上豆蔻梢头正值韶华芳龄的小姑娘又有几年好光景可以这样耽搁的。
她转念一想,也确实是这个道理。
关键姚氏和舒氏已是几辈子的老亲了,说起来也算知根知底的。姚氏一听是舒家的孩子,却是头先就放心起来了。何况那孩子打小也是见过的,这会子年纪不大也有了正经行当了。说起来也确实良配,心里揣度着倒确实动了心思了。
可也正是因着老亲的缘故,除了那日叫两个孩子见了一面外,她在此之前却是从来没有想过还要明察暗访一番的。
现在想来,舒家家风到底怎么样,孩子的品性究竟如何,听的见的不过都是一面之词。
可这人心却是思变的,何况又是这样的世道。以往交情不深,彼此见面都客客气气的,没什么可以说道的,她确实觉得舒家为人不错,宽厚端方。这会子摊上事儿了,才知道自己太过想当然了,舒家或许并不如自己一贯所想。
却是自己从头到尾太过急躁的缘故。
倒不是说她信不过妹妹妹夫的为人,而是谁家的孩子谁不说好。就如她自己一样,看着家里的这一串儿小小子小丫头的,也是怎么看怎么好,不愿意旁人说一个“不”字的。
以己度人,在妹妹妹夫而言,这边是外甥女儿,那边更是嫡亲的侄儿,俱是打小看着长大的,有着先入为主的念头在其中,难免当局者迷,有失公允。
一晚上思来想去的,一颗心却是提了起来了。
莳萝不仅是他们房头的长女,也是家里的长孙女,若是她的婚事不谨,不但孩子遭罪,底下的弟弟妹妹们也是为难。
何况两边的孩子已经见过,女孩儿家心思浅,七情六面都在脸上,就连家里的几个小丫头都看得出来蛛丝马迹,她这个当娘的心里自是一清二楚的,若是……孩子岂不伤心难过。
越想越心焦,正想着同丈夫商量商量,也向婆婆讨个主意,听得杜氏这话,却是心思一动。
那天她请了杜氏陪她一道去娘家相看,并不是因着罗氏腼腆怯弱、沈氏没有能力的缘故。而是杜氏一来在三个妯娌间是最长的,二来毕竟出身杜家塘。
虽说杜家塘并没有礼诗圩那般的深厚底蕴,可到底是本地户族,开天辟地立足于此,姻亲故旧遍布。崇塘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几乎都有拐着弯儿的姻亲,杜氏本人也是深知这其中的弯弯绕儿的。
这会子若是能让她帮着再侧面查访查访,倒是个解决问题的法子。
倒是松了一口气。
可转念一想,姚氏又不禁有些哭笑不得起来了。
而蹑手蹑脚走过来的花椒看着姚氏如走马灯般变换的表情,却实在有些傻眼。
ps:这是最后一章免费章,心情真的很复杂呀~可不管怎么说,还是要感谢姐妹们的支持,感谢大家的点击、推荐、收藏,还有打赏,让我也能走到这一天~也希望姐妹们能继续支持下去~说实话我的手速渣又渣,码字不容易,恳请姐妹们正版订阅,拜托大家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农家记事 第六十五章 谨慎(求首订!)
花椒大概其是明白姚氏心中的不满的,自然颇为诧异杜氏究竟说了什么又触动了她的心思。
而姚氏看着身旁瞪圆了眼睛的花椒,真个是哭不得笑不得,笑着抱起花椒,也突然间心思通透,说不得那舒家亦是存了这样的心思,请了亲朋好友帮着侧访过的。否则怎么会不过几天的工夫,就传扬得亲戚间都知道的。
这样想着,心里倒是顺畅起来了。
他们作为女家想要查访查访男家,男家自然也会想要斟酌斟酌女家的。为着孩子家族打算,却也是人之常情,倒也不必揪着不放的。
与杜氏商定又再三谢过,又抱着花椒去与婆婆商量。
秦老娘接过花椒放在身边,给她寸金糖吃。花椒捏着寸金糖放进随身的小荷包,看着秦老娘笑道:“到底孩子的终身为重,仔细查访查访也是应当的。”
秦老娘也是松了一口气的,她本意是主张婚姻大事必须谨慎的。毕竟不管是娶也好嫁也罢,可都不是单单一个人一个家庭的事,这其中牵扯的人和事却是从来都复杂的很的,说不得就能影响家族几代人的前程命数。一个不慎,却是后悔都来不及的。
不过其余的话也没有多说,儿媳妇们也都这个岁数了,世上的事儿也都经历的不少了,自然不需她再手把着手教导行事的。何况她不过是祖母,到底差了一层,有事儿能问能管,却不能管得太宽,再说这事儿还牵扯甚广。尤其他们家又未分家,她这个当婆婆的说话做事儿之前就更得考量考量了。至于她们妯娌之间的事儿,秦老娘却是毫不担心的,随她们自己商量去,她就不掺和了。
姚氏与秦老娘都略略放下了心里,只杜氏听了姚氏的猜测,想到真有这个可能,却是登时就与姚氏换了个,打心眼里不高兴了。
在杜氏看来,旁的都罢了,可俗话都说抬头嫁女儿,低头娶媳妇。自家的莳萝百里挑一都没挑剔过他们姓舒的,还未暗访侧访呢,他们男家倒是先访起来了,这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的。
而这话虽说强忍着没当着姚氏的面说,倒是打定主意要撸起袖子好好查访查访,别掺了水分了。
至于罗氏,因着性子的缘故一向深居浅出,虽说嫁过来十一二年了,可在崇塘除了几家姻亲外就再认不得什么人了,有心也是无力。倒是沈氏,想破了脑袋才想起娘家族里好像也有子弟在钱德隆当差的。
杜氏就摆了摆手,道:“不用这样麻烦。”不过这话倒也提醒了她了,却道:“若不是怕以后见了面不大好看,咱们应当自己去钱德隆试试那舒家小子的,瞧瞧他为人处世究竟如何才是。”
原本不过是随意一说,可一语说完却是来了兴致,不禁天马行空地幻想道:“若是能学着那些个地痞的模样拎着空酱油瓶去打酱油就好了……”
只罗氏与沈氏都不是本地人,哪里听得出杜氏话里的关窍,俱是莫名其妙。
神出鬼没又凑了过来的花椒也听得云里雾里的,可她在意的不是那地痞那酱油瓶,而是满脑子都是与钱德隆那酱园南货店有什么相干,难不成那舒家小子是钱德隆的伙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