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记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白糖酥
花椒看着这一行行齐齐整整的芹菜,心里别提多满足了。
她已经看过了,后院里还有许许多多的边角地,足够她壅芹菜的。不过已经埋在芹菜上这么多天了,今儿却是打算休息休息了。况且她五官这样灵敏,家里气氛又明显不大对头,她还是很关(八)心(卦)的。
把自己洗涮干净,花椒挽着香叶坐在门口等着大伯娘她们。
倒是赶在日头西下之前,三人就赶回来了。
隔着老远,花椒就手搭凉棚去看她们的身姿。待她们走近后,又去看她们的神sè。
就见两位伯娘俱是红光满面的,脚步神sè煞是轻松,跟在后头的大堂姐却是一副含羞带怯的模样,心中就是一定。
三人看到花椒和香叶两个小东西守在门前,二伯娘当先就笑道:“咦,你们两个怎么没在种芹菜?”
二人就齐齐道:“已经壅好了呢!”
香叶还要比划着给她们看:“壅了这么这么多呢!”
花椒却歪着脑袋望着莳萝,眯着眼睛不住地点头,又嘻嘻笑道:“大姐姐真好看!”
香叶听着就瞪大了眼睛朝着莳萝的脸上望去,大伯娘和二伯娘已是笑起来了。
其实说起来莳萝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花椒究竟是何样心思的,怎奈她自个儿心里却是有些不为人知的小心思的,所以不过一句寻常话儿,还是羞得她小脸儿通红,就去揪花椒的圆鼻头:“小丫头,你知道什么!”
声音却细弱的很,没有半点底气,一副外厉内荏的模样。
花椒就嘻嘻笑着去抱大伯娘的大腿:“我知道,大姐姐就是好看呀!”
大伯娘忙笑着把花椒抱了起来,二伯娘则是捏着花椒的耳朵笑个不住:“这小人,怎的这般jīng怪。”
莳萝羞得不行,再不敢说什么,甚至连头都不敢抬,快步进了院子。
哪知香叶朝着她的脸上看了半晌,又朝花椒点头,还要告诉她:“大姐姐脸儿红红,嘴儿红红的,真好看!”
童言童语,就更把莳萝臊得没地儿站了,一溜跑回自己的屋子,竟是再不好意思出来了。
秦老娘知道后搂着两个小孙女,呵呵地笑:“你们这样夸你们大姐姐,大姐姐可不得害臊么,快去哄哄她吧!”
香叶就连连点头,拉着花椒就往外跑。花椒却是知道祖母这是要把她们打发走了,好说体己话呢!却也不好说不,一蹦一跳地跟着香叶一径去了莳萝屋里。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农家记事 第五十九章 同堂
花椒家三代同堂大大小小二十余口,直到如今依旧合食同居,并未分家。
而且直到眼下,也依旧没有哪个家庭成员有流露出一丝半点想要分家的蛛丝马迹来。
只不过花椒还不大了解的是,虽然在崇塘在莲溪,或者说在这个时代,如礼诗圩姚氏这般雍雍穆穆同居共财、累世同堂的大家族也并不少见。
可随着家族人口规模逐渐增长到一定的程度,各房的次中心利益日益突出,家政难于统领;人口浩繁,日给艰辛;各房无责任感、无积极性,依赖成性,坐吃山空;各怀嫉妒,人心离散……重重矛盾日积月累之下,兄弟反目,甚至是叔侄交争的局面也就随之出现了。
更为重要的是,同居共财大家庭的生产资料是土地,过的是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子孙世代躬事农桑。由大家长率领子孙合作生产,并统一安排消费。生产生活中的一切都在家长的主持下以家庭为单位来进行,大家庭自然容易维持维系。
可随着商品经济的进入,虽然还是家庭成员一起经营劳作,却与自然经济下以“家庭”为计算单位不同,商品经济下以“个人”为计算单位的,收入和消费彼此都看得很清楚,自然容易比较高下,自然而然也就会产生是否“合算”的想法,产生离心因素。
尤其又是在手工业尤其发达、商贸往来鼎盛的地界,有些累世同居的大家族不出百余年,即逐渐走向分裂解体,也就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必然结果了。
虽说历朝历代多有律令限制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可别籍、异财却是两个概念。同时由于世代礼法融合的特点,有时候“法”也不一定就是严格的规定,就像别籍异财,法令的作用就并不是强制执行,只不过是一种号召提倡,最多也只是一种舆论上的限制。只要不是祖父母、父母亲告,就不必定罪。
如此一来,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些大家族经过分家析产,分裂成若干仍以各种形式保持联系的小家庭,也就成了如树大分叉一般的自然规律,成了大家所认同的习惯。长而久之,民间百姓异财之后或是单立户口,或是继续与父母合籍的,数不甚数。
而像周家湾,通常都是父母在时,儿子们便随着成年成家而陆续与生养家庭分开,另立户头传承门户了。但是基本上每个儿子所分的家产数量都会略小于其应得的平均数,之后再父母年迈或者去世之后,还会再分一次最后分清。这样一来,留下来与父母共居的一般都是未成年的子女,是为真正的“子壮则出分”。
至于这家产到底如何析分,祖产和续置财产,包括田房茅厕、树木家什、jī犬畜产、农具米粟,甚至于家庭债权到底如何析分,一般在诸子均分的前提下,却是各家各户因着各种缘由不尽相同的。
有的家庭长子或长孙可以酌提遗产,有的人家有未嫁女在家的在奁田之外也要酌提遗产,还有的因着父母的偏心或是兄弟的强弱,却是很难在实际cào作中力求平均做到jīng确的。
只不过花椒亦是不知道的是,其实老早之前秦老爹秦老娘也是思量过分家的。
树大分叉,儿大分家,老两口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同居有同居的好,分家也有分家的好。
早日把这家产分清楚,也免得百年之后他们兄弟再为了析产而离心。若真有那一天,却是死不瞑目的。
况且老两口想的明白,不过是分家,兄弟总归是兄弟,血脉亲情总是断不了的。只要他们明白这个道理,这家就散不了。到时候住得略近些,有事儿招呼一声就成。说不得没了这点子本就不值当的惦记,兄弟妯娌之间反倒还能亲热一些的。
只这话一出,当时已然成年的秦连虎和秦连熊两兄弟俱是不同意,甚至于还非常抗拒。
日子过得好好的,做什么要分家。
孝不孝的先不说,其实这都没甚可说的。供养父母本就是他们为人儿女的本分,那些个或是不肯分家恨不得从娘老子骨头缝里炸出油来的,还有分家之后叫娘老子巡门就食的儿孙哪里配为人子女的。
只说他们秦家本来就是外来户,下头三个弟弟或许不大记得了,他们兄弟两个却是记得清清楚楚的。就为着他们在这周家湾人单力薄没有援手,打小受了多少欺负挨了多少打骂。
那些个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下作东西私底下作弄他们的还少了?高兴起来自是什么都好,可但凡一个不高兴,臊眉耷眼的就连门前的溪埂都不许你踏一步。滴水成冻的数九寒冬,只许你从水里过。
苦熬了那么些年,好不容易他们兄弟俱是长成了,发了好几回狠,等闲没人再敢拿捏,再一分家,这家里还有何声威好言的。
这哥俩说什么都不肯分家,再等秦连豹、秦连龙兄弟两个相继成年,也没有一个肯分出去的。
更何况一道住了这么些年了,兄弟之间互为援手,婆媳妯娌之间从未红过脸,孩子们也都玩得到一起,日子越过越红火的,谁还会没事儿思量分家的。
只不过皇帝不急太监急,这世上多的就是那些个闲吃萝卜淡cào心的东西。于是花椒家这个有着五个房头又人丁兴旺却不思量分家的大家庭,自然也就成了很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了。
尤其是周家湾的好些人家,为着花椒家到底该如何分家,到底是多次析分还是一次性继承,都已经争执过不下一两回了。
有的觉得秦连虎秦传根作为长子长孙就应当酌提遗产,也有的认为秦连熊生有三子,为秦家开枝散叶了,这就是功劳,也应当酌提的。
只不过这些闲话,却是落不到花椒耳朵里的。而同居合食的家庭模式,在花椒而言其实也是一种难得的体会。
ps:多谢柳童彤、那一季的平安符,太感动了,多谢姐妹们的支持~
再p一个:这章是不是觉得没意思?但我觉得似乎很多时候人都是能共苦却不能同甘的,秦家以后的发展人心的变幻基本上也是落在上面的。当然,这是he文,she,h——e,重要的话说三遍,这是温馨种田文,我是不会开虐的~好吧,关键是我根本不会虐┑( ̄Д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农家记事 第六十章 探风
不过虽然说是同居,可其实不过是住在一个大大的院落里罢了,每一个房头还是有着自己比较私密的小家居室的。
以秦老爹秦老娘居住的上房为中心,除开尚未成年成家的秦连凤,其余四个房头的住房按着长yòu次序分别坐落在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相距却是有些距离的。
俱是和上房一样的规制,明三暗六的房舍。
外观一眼看上去就是南边儿的建筑规制,可难免显得有些零落的房舍坐落却与典型的南方布局紧凑的建筑模式大相径庭。
花椒勉强能够猜出秦老爹秦老娘的用意,应当是为着开枝散叶的缘故。当然,也可能是秦老爹秦老娘就是喜欢住家宽敞的缘故。
可不管什么缘故,这样兼具公共空间和私密环境的住宅,却是恰如花椒所愿的。
而与花椒家的布局一般无二,莳萝家进门也是堂屋,后头小半间房舍原是厨房,只因各房合食均不必开火做饭,所以都是充作库房使用的。
至于堂屋东西两侧,也同样各自开着两个房间,充作卧室。
而在这四个房间中,朝南的两个房间都开着大大的窗户,而朝北的背墙原本是不应开窗的,可为着通风透气,就在墙顶各开了一窗。
莳萝就住在东侧朝北的屋子里,花椒香叶两个小东西蹑手蹑脚地掀开棉布帘子,探着小脑袋朝里望去。
只一眼,花椒却突然意识到,从来都很有长姐气度,一向都很照顾着弟弟妹妹的大姐莳萝,真的已经成了大姑娘了。
毕竟姊妹们住在一个院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除了夜里睡觉,俱是时时黏在一起的。尤其花椒不过三岁,不久之前才滚啊滚的刚能自己个儿走路,却是从来没有来过莳萝屋里串门的。
这还是有史以来的头一遭。
同花椒赖上了茴香一样,可能过程不尽相同,但结果却是一模样的,丁香也与莳萝同住。
可与茴香花椒的卧房大不相同的,虽然莳萝屋里除了贴墙摆放着的简单床柜外,同样并无其他家什。可东面墙上却挂着一组四扇的挂屏,墙边的立柜上摆着一个小小的梳妆匣子,匣子旁边是一个大大的略显杂乱的针线笸箩。
虽然不过几样陈设,可那挂屏颜sè如此跳脱明快,使得屋里一下子就有了少女的活泼和清新。
花椒一眼就看住了。
之前莳萝羞怯难当的跑回屋,换下出门做客的缎子袄裙和绣鞋,又收起荷包帕子,换上家常衣裳,方才侧坐在床沿上深吁了一口气,脸上的酡红略微褪去了些许,就听到门口有窸窸窣窣的动静想起。
侧头看过来,就见两个小脑袋在那探头探脑的,一个眼珠子滴溜溜地转,还有一个却瞪大了眼睛不知道在看什么。不过须臾的工夫,却是红晕又爬上了脸颊了。
又好气又好笑,不由娇嗔道:“躲在那里做什么呢,还不快给我进来!”说着话儿已是快步过来挑起帘子,放了两个小东西进来。
又把她们一一抱坐在床沿上,问着她们:“你们怎么过来了?”忽的想起前几天这两个小东西淘气出的事故来,不禁赶忙问道:“祖母婶娘她们知不知道你们过来?可别像前几天似的,蹲在菜地里不吭声,可把大家伙急坏了。”
香叶就连连点头,又小心翼翼地往莳萝脸上看,似是想知道莳萝是不是还在害臊的样子,被莳萝红着脸曲着食指在脑门上虚弹了一记,才两只小手紧紧捂住脑门,瘪着小嘴乖乖地道:“祖母让我们来哒!祖母说我和椒椒一直夸大姐好看,大姐害臊了,叫我们来哄哄大姐。”又放下双手拉着莳萝的衣袖,一脸讨好的道:“大姐别害臊,我和椒椒不夸你了。”
可莳萝又不是香叶,略一思忖已是从香叶的童言童语之中,明白了祖母把这两个小东西打发到自己这儿来的用意了,一颗心就又怦怦跳了起来了。
花椒呵呵地笑,挪着小pì股给自己找了个舒服的姿势,又睁大了眼睛细细打量墙上的四扇挂屏。一一看过去,才意识到这四副挂屏的内容竟分别是樱桃蜂鸟、枇杷双鸟、桑葚山鸟、石榴八哥。
俱是果熟禽来的题材。
又俱是日常小景,质朴烂漫,意趣无穷,处处洋溢着欢乐、健康、开朗和旺盛的生命力。
和自家父亲母亲卧房里的挂的上林四品的挂屏:卢橘夏熟、枇杷燃柿、梬枣杨梅、樱桃葡萄相比,虽然绣技还没有办法相提并论,可配sè如此跳脱,布局如此生动,却是别有一番生机在里头的。
不禁指着那挂屏大声赞道:“大姐,真好看!”
莳萝正同香叶说话,一听这话,脸上越发红了,转头看清花椒的方向才知道小东西夸的并不是自己,哭笑不得,不禁揪了她的小鼻子:“小丫头片子,竟会哄人!”
又揉着花椒的耳垂告诉她:“这算什么,等你长大了跟着你娘好好学,以后肯定比我绣的好。”
花椒听了就嘿嘿地傻乐。
若说姚氏是家里小姊妹们的教书师傅,那罗氏因着出类拔萃的针线活,就是家里小丫头们的女红师傅了。
从莳萝到茴香,从捏针到裁剪,都是由罗氏亲自教授的。
香叶今年虽才六岁,可在沈氏的拜托之下,早在去年就跟着慢慢学起来了。唯有丁香,叫她捏针就好像坐在针毡上似的。明明比香叶还大两岁,不但进度比不上香叶,针脚更是无从比起。
花椒心里明白,顶多再过两年,自己也该学着捏针分线了。对于纽扣都钉得四六不像的她来说,恐怕其痛苦程度也不亚于上刑的。
不过还有两年呢,暂且还论不到这个,花椒松了一口气,刚要说话,就见门帘子微微一动,随后就没了动静,花椒歪了脑袋,莳萝却已经高声招呼道:“快进来,说到针线就要跑,你就这点出息?”
ps:多谢柠檬不酸55的平安符,多谢姐妹们的支持,昨天的留言炸出了小天使,多谢大家了~
告诉姐妹们一个不知道是好是坏的消息,昨天下午编编通知9月1号上架,感觉心气一下就散了。老书虫或许都知道,没有强推上架结果也就可以预见了。不过一个晚上也足够我整理心情了,上架恐惧症也稍稍痊愈了,也有了从现在开始或许就要掉收藏的准备了,估计我是不敢看的。不过我还是觉得姐妹们不会就这样抛弃我的~这个周末哪都不去,就搁家码字了~至于姐妹们说的水进展慢,上架后会拼死双更的,应该就会快起来了~吧~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农家记事 第六十一章 串门
话音落下,就见棉布帘子又动了两下,随后被人撩起,却是茴香掩着嘴走了进来,朝着屋内的姊妹挤眼睛。
花椒就笑着喊着“姐姐”,又朝她身后望去,果见后头丁香耷拉着脑袋和肩膀,一步一蹭的,挪了半晌都没能挪进屋。
不消多说,花椒动动手指头都猜得到,必是之前丁香刚要进屋就听到了莳萝的话,生怕自己入了她的眼被她抱怨,哪里知道逃都没来得及。
也果然正如丁香所料,莳萝一看见她就恨铁不成钢的狠狠瞪了她一眼,又道:“你这么大志气的人,干什么都成,怎么偏偏折在针线女红上头了?”
只说到这个,丁香自己还委屈呢,她也没想到这世上竟还有如此困难的事儿呀!
不禁苦着一张脸,道:“我有什么办法,我也想学来着,可我的眼睛和手指头就是不听使唤,指东向西的,你不是都知道么!”
“那是你心思没有放在上头!”莳萝都被她的诡辩气笑了:“你但凡能把一半的玩心放在针线上头,我用得着这样念叨你么!你以为我就乐意这样念叨你?”可看着她一副滚刀肉、装痴得憨的模样,又觉得自己真是对牛弹琴白费口舌,跟她生气都不值当。
不过忍了再忍,还是没忍住,不禁耐下性子苦口婆心地劝她:“就算祖父祖母爹娘叔婶不用你孝敬,可等你以后……”只话说到一半却是戛然而止,自己就又飞红了脸了,看着花椒不知为何倏然放亮的眼睛,更是浑身不自在,又不好半途而废,只好强撑着含糊道:“等你以后长大了,别人的衣帽鞋袜都是齐齐整整的,偏你歪针斜线七零八落的,旁人能不言语,按你的脾气你能受得了?”
丁香眼见自己竟又打开了莳萝的话匣子了,不由在心里暗自嘀咕“年纪不大,竟这般唠叨”,可面上却半点不敢露的,只是没皮没脸地嘻嘻地笑,又道:“老话都说了,船到桥头自然直,这有什么可愁的。”
说着才不去看莳萝脸sè如何,也不理会暗自偷乐的姐妹们,只是问她:“大姐,你们在做什么?这两个小东西怎么过来了?”又道:“你们今儿去阿公家做什么去了?阿公阿婆有没有想我?有没有问你们怎么没带我一道去?”
莳萝脸sè一滞,随后才没好气道:“想你做什么,竟会淘气!”
丁香就“哼”了一声,又追问道:“那你们到底干什么去了?”
莳萝被她看得满脸不自在,语气中不免就流露出了两分无奈的霸道来了:“大人的事儿,小丫头别管。”
丁香鼻子都在喷气了,可这回却是lún到莳萝看都不看她了,也不去看几个妹妹,领头就要出去:“快去厨房干活吧,日头都要落山了。”
丁香气得够呛,却没有半点法子,只能看着晃晃悠悠的帘子干瞪眼。
花椒溜下床沿,眼见丁香都问不出什么来,也只得暂且作罢。
随后花椒的心思不免分作了两头,一壁壅芹菜,一壁暗中留心。这样过了三两天,在丁香茴香几个的帮助下又壅下了五塬多的芹菜,花椒却是决定收手了。可那厢家里人出出进进的个个都是一副有事儿发生的模样,当着小字辈却是三缄其口,就连素来藏不住事儿的二伯娘都一个音儿都没在他们面前露过。
姐姐们很快就把这事儿抛在了脑后了,花椒的眼神却总是不由自主地就会落在时不时就会失神的莳萝身上。
老话都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这话儿不是没有道理的。
旁的不必赘言,只消看隔壁袁氏就能知道,女子嫁人,或者说女子的婚姻,确实是一辈子的事儿。
不管袁氏有多无奈,这日子过得有多麻木。袁氏的大哥大嫂又多后悔不该做这门亲,误了袁氏一辈子。可事实已成,袁氏除了硬着头皮过下去,袁大哥除了能揍秦连彪几拳头出出气,袁大嫂也就只能强压着怒气背地里好生开解袁氏了,哪还有旁的法子。
虽说花椒明白家里长辈们是绝对不会将他们兄弟姊妹的终身大事儿戏处置的,也知道日子都是自己个儿过出来的,旁人再能都不中用,更亲眼看着自家祖父祖母、伯父伯娘、叔父婶娘、父亲母亲俱是和乐融洽。
不免觉得,若能这般,他们这些小字辈也应当能过得好的。
只虽是如此想的,可当那晚听到阿婆和母亲闲话家常,说起莳萝和秦连凤的婚事来的时候,花椒才迟钝的意识到,搁在前世不过初中在读的两个中二少年少女,搁在这已经得成立家庭支应门户了。
更没想到事情竟发展的这样快,这才几天的光景,莳萝的婚事可能已经在进行中了。
不知怎的,却是忧心了起来。
就如前世一般,该懂的她也懂,可认真说来,还不是一样浑浑噩噩,过不好人生……
茴香同母亲罗氏一样,也看不得花椒垂头丧气无jīng打采的模样,想起她前几天壅芹菜时jīng神头十足的样子,还以为她是芹菜壅完了,又没东西可玩无聊了呢!
毕竟在茴香看来,小孩子家家的,有什么可愁的。
看着午后日头正好,就叫来丁香,同她一道领着花椒香叶两个小的在院子里跳房子。
虽然对于丁香而言,最能引起她兴趣的还是上山下水捉鸟网鱼,对于这样略显单tiáoyòu稚,早些年就不再玩儿的游戏其实是无感的,不过却也能耐下性子陪着妹妹们玩会儿的。
花椒倒是没有觉察出茴香的用意来,不过既是茴香提出的,丁香也愿意陪着她们玩儿,她自然没甚说的。
何况与踢毽子、跳百索、丢沙包等等游戏相较而言,跳房子也确实更为适合她这个年龄段的,短手短脚的小孩子玩耍的。不但能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和协tiáo性,运动量也不算大。
就当运动了,花椒打起jīng神来听着姐姐们向她解释游戏规则,不住地点头。
只刚刚lún到她上场,摩拳擦掌的,方将布沙包双脚夹进第三格房子,族姐红枣带着花生桂圆两个小姐姐过来了,却是进门就找丁香。
ps:多谢姐妹们的支持,推荐票涨了好多呀~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农家记事 第六十二章 听说
不光是花椒、茴香和丁香,就是懵懵懂懂的香叶都非常诧异,不禁瞪圆了眼睛看着红枣三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