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安化军
说完,与陈勤碰了一碗,一口下肚。
这是陈了数月的烈酒,陈勤像喝了团火入肚,脸腾地就红了起来,憋着不吭声。
柴信哈哈大笑,又倒上了一碗,与陈勤喝了。
两碗酒下肚,柴信才道:“兄弟,我看你一身力气,神情彪悍,
第62章 尽心而已
一轮明月高悬,点点繁星,稀稀落落地布在天幕上。天高星远,月华如练,引人暇恩。
杜中宵靠在交椅上,微闭双目,听着如山间涧水徐徐流过的铮铮琴仿,好似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前世听音乐,总是免不了震耳欲聋的伴奏曲目,含混不清的歌词,听完了也不知道听了什么。这个世界的音乐是另一种风格,讲究的是天地间惟此一音,一曲,和着天地律动,倾听天地的声音。
这无所谓对与错,好与坏,只是对应着不同的人,对应着不同的世界,对应着听曲的人不同的心境与感悟。这个世界的音乐因天地与人而生,而不去勾引人心进入一个浮躁的虚无世界。
一曲终了,杜中宵睁开眼睛,开心地道:“小青的琴声,又精进一层,可喜可贺。可从琴音里听出来,韵律里多了一些人世的嘈杂,少了一分天外的空灵。这样不好,但小青年纪幼小,又是好事。只有能从人世间的嘈杂里超脱出来,才能领悟那份超脱尘世的意境。”
小青放下琴,眼圈红着道:“教官人笑话,我只是个凡尘女子,又怎能奏出天外之音官人一心要听那天外之音,自然该向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那里寻。我一个风尘中长大的女孩儿,能奏出合乎音律的曲子,听着不那么难听,已是难得修来的福气,怎么能奏出官人想听的曲子——”
杜中宵笑道:“此言差矣!我们本就是凡世中人,只有经过红尘翻滚,才能理解曲子中超凡脱俗的意境。都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可若是没有红尘中的人操琴,曲子再好,也难以奏出天人俯耳的声音。小青,天予你这才华,你该好好珍惜才是。于你来说,学着那些凡夫俗子学些技巧,一切都是无用。当用心感悟这天地的韵律,倾听世人的声音,才能奏出天地和鸣的曲子。”
小青看了看坐在旁边的曲五娘,神情有些暗淡,小声道:“我在扬州弹琴的时候,总有晶晶在旁边唱曲,每次都能搏个满堂叫好。没了晶晶,我曲子弹得再好,无人唱曲,总觉得缺了些什么。以前师父教着弹曲的时候,总说曲是天地之律,歌才是人之声,现在弹曲,总觉着少了些人气。”
曲五娘脸上强堆出笑意,低声道:“这孩子自小跟晶晶一起长大,白天两人见了,难免想小时候的种种事情,说些乱七八糟的话。官人不必向心里去,过些日子她自会好了。”
杜中宵道:“小孩子才会想到什么说什么,句句都是她心里面的话。小青如此想念晶晶,想来是个对唱曲极有天分的。她和卢赛赛既然到了这里,我自会照看一二。永城是个小地方,只靠着唱曲,只怕难以赚来多少钱财。这些日子,我想在城外到码头那里,建些店铺,招揽客商,正好帮她们一次。且容我想一想,她们做什么生意合适,到时你们一起帮手,衣食无忧又算得了什么!”
曲五娘偷眼一看韩月娘面上没什么表情变化,忙行礼谢过。小青是个孩子,见了曲五娘的样子,急忙跟着过来,行了一礼。
杜中宵道:“人常说,活在世上,看老天赏你哪碗饭吃。小青,你弹琴是世间少有的人物,千万要在这上面用功不辍。不要听别人怎样讲,你只要弹得好了,哪个敢小看你。”
小青行了一礼,开开心心地谢过了。其实她年纪幼小,哪里知道杜中宵说的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人活在世上,应该要怎么活,追求些什么,小青一无所知。她的一切都是曲五娘教来,人生种种,就是看的曲五娘怎么讨别人喜欢,怎么多讨些钱财。只有这几个月住在杜中宵这里,才接触了些不一样的东西,学到了些不一样的知识。才会想一想,自己的一生,到底该活成个什么样子。
韩月娘有些倦意,对曲五娘道:
第63章 欠债还钱
见姚安乐坐在桌边大口开吃,程县尉和董主簿相视一笑,也一起拿了盘子,去装了菜与肉,回到了桌边。见杜中宵看着自己两人笑,两人放开心怀,各自倒了一碗酒。
其他小官见长官如此做了,还有什么好客气的,各自拿了盘子,装得如山一般,到桌边坐下。
杜中宵冷眼看着众人,都是尽量多装肉,那些在里面装点些菜蔬的,多是不好意思,放几棵菜来点缀一下。看了这情景,杜中宵暗叹了口气,这个年代果然只有肉是王道。这些都是官哪,做官的都是见了肉没命地吃,更何况是普通的百姓。
什么东西好吃这个问题在不同的时代,问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在这个时代,问绝大部分的人,都会告诉你,肉最好吃。很简单,吃肉的机会太少了。哪怕是杜中宵,要不是家里经济宽松,外面做官的只有自己和韩月娘两个人,日子也会过得紧巴巴的。做了官又怎样这个年代,一个小小县官,想贪也没多少钱让你贪。一县几千户人家,跟他前世一个大村子相差不多,有多少闲钱让当官的去贪。
这就是时代的差距,现在的县,大的相当于杜中宵前世的乡镇,小的只相当于个村子,还要加上人口分散交通不便。治理起来不容易,想动点手脚更加不容易。
永城是个大县,不只是辖境较大,更因为其处于汴河水道旁,来往商贾众多,县城非常繁华。其实离开了县城,乡下的人口非常稀疏。杜中宵曾经估算过,这个年代的人口,大约只相当于他前世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多一点。而前世人口密集的中原地区,这个时代却显得地广人稀,包括永城这里。
这是个什么概念望县的永城,一共不足六千户,繁华的县城,城内城外全算上,也不足两千户人家,说起来城镇化率已经达到惊人的三成以上了。这近两千户人家,就靠着汴河水路为生。
想起自己前世,家附近有个大村,三个村子紧紧堆在一起,相互只隔着一条路,三个村子加起来就有近五千户。千年的时光一对比,就知道自己这个知县是什么成色。
今天说是知县请县里的官员聚宴,实际上的情景,相当于前世的村干部聚餐
等大家坐定,杜中宵举起杯来,领着大家喝了一杯酒,道:“难得今日聚得这样齐整,且先尽情吃喝。待到吃饱喝足,我有话说。”
程县尉和董主簿两人谢过,不再客气,抓起大块的肉,带头吃了起来。
杜中宵就怕大家吃肉不雅观,专门取的排骨部位,多带一些肉,煮得稀烂了端上来。在他的前世排骨部位比肉要贵,这个年代却要反过来,膘肥肉厚的地方才是大家的最爱。
饮了几巡酒,见大家个个油光满面,吃得差不多了,杜中宵才道:“且住一住,听我说几句话。自去年我到这里,依着州里吩咐措置营田。作为本钱,州里截留了本县税赋,我又办了一处做烟花爆竹的场务,办得好生红火。当时把县里的税赋截留下来,州里并没有说后事如何,因为营田本是州里的事。”
宋朝县一级是没有独立财政权的,原则上讲,一切出入钱数都应登记在簿,由州里检验。所有的一切收入,除了系省,与地方分成的也归于州里,县无权动用。总而言之一句话,县里收上来的所有的钱除了上贡朝廷,全部都是州里的,包括县里官员的俸禄也是州里发的,县里无余财。这还不算,那些州里官员全部有份的钱,比如公使钱,因为永城离亳州太远,基本很难拿到手里。杜中宵前世听过一句话,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这是说的宋朝之后的朝代,宋朝的情况刚好与此相反,附郭县的官员因为能沾
第64章 曲线前进
程县尉和董主簿对视一眼,微微摇了摇头。在一起半年多,大家都看出来了,别的本事不说,杜中宵赚钱的本事是一等一的。说是叫大家来商议,多半他的心里早已有了预案。
见大家都不说话,姚安乐高声道:“我们这些人比不得长官,读了那么多年书,高中进士,满肚子都是治国安民的主意。似我们这些人,若是有赚钱的法子,哪个还来做官长官有什么好办法,尽管说出来,我们照着做就是!”
程县尉和董主簿连连点头,一起叫好。
杜中宵带着本县的兵马监押,新任巡检寨主姚安乐是他属下,正是要向长官套近乎的时候。他本是个到西北作战的禁军,负过伤,想方设法讨了这么个养老的差事。军营里的习惯,什么都是直来直去,就连巴结长官也是。不用怕不好意思,军营里的人做起这种事来,都是争先恐后的。
看着大家期待的眼神,杜中宵道:“我倒想了个办法,也不知可行不可行,说出来大家斟酌。”
“县里最难的,其实不是我们,而是那些公吏差役。他们大多不但没有俸禄,时不时还要自己出钱为上官做事,着实可怜。去年县里不少公人因马蒙一案而受牵连,虽然多数人是心术不正,其中总有几个是无可奈何的。我们为官的,要为他们着想,衣食无忧,谁会再去做那些作奸犯科的事他们能够养家糊口了,再有人勾结地方蛇鼠,我们处置起来也理直气壮。”
听杜中宵一个劲讲公吏的难处,几人不由面面相觑,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自己这几个当官的日子就过得够苦了,哪个还有闲心管那些公吏们。
杜中宵又道:“做县官最难。每一文钱都归州里管,一应政事都要听州里指挥,我们哪,就是州里伸在这个地方的手脚而已。或者说,我们这些官员,对本县来说,就是外人。外人怎么好在地方赚钱县衙里的一切使用,还要着落在公人差役身上。我是如此想的,县里专设一库,委专人经营,凡赚得的钱财都存入库里。这库的用处,便是为县里的公人差役发俸钱。他们衣食有了着落,便就不再刻剥百姓,平日里你们支使他们去做些事情,也可以从这里面支钱,你们说好不好”
董主簿是管钱的人,听了这话,略一思索,便就明白了杜中宵的意思。不管是用衙门的名义,还是用官员的名y县一级都是无权设立自己的财库的,经济实体也不行。那么要想赚钱,只能够经过公吏这一道手。官员不能够从库里支钱有什么关系只要让公吏做事买东西,不给他们钱就行了。这种事情,县里的官员以前可没少做,有几个知县吃喝是自己掏钱的。这样一个库,名义上是公吏们的,实际上是官员的小金库,是一个变相的公使库。州里公使库的钱其实也一样,只能用,不能把钱拿回自己家里。
想通了这一点,董主簿第一个拍手叫好:“知县如此体贴下人,正是我等之福!”
程县尉一时没有想通,见董主簿叫好,便也跟着叫好。这种钱粮的事,还是主簿最明白。
其他人见两个领头的称妙,不管明白不明白,都一齐拍手。
杜中宵道:“好,那便在县里别设一库,以劝公吏差役禀公守法。此库的本钱不可用公帑,也不好科配于民,我想还是赊些来的好。最近这些日子为衙前的,多是本地的上等户,让他们凑一凑,利钱可以商量。我们这些人作保,哪个信不过等到经营有了利息,把本钱还了就是。”
董主簿道:“知县说的是。马蒙那厮闹得满县不得安宁,先前的衙前多不中用,最近几乎全部换过了。他们本就是大户人家,凑些本钱出来何难赚了钱还他们就是了。”
姚
第65章 强行收钱
汪押司看着面前的榜文,面上阴晴不定,也不知道想些什么。他不是本乡人,原来是附近宿州临涣的吏人,因马蒙一案,永城这里缺人,被招募来的。押司是一县公吏之首,半官半吏的角色,并不一定使用本县人。甚至州里缺人时,他们还会被差到州里做事。汪押司就是在被调到州里,顺手补来了这里。
一边新任看码头的拦头祝文行看了榜文直叫苦,对汪押司道:“要出十贯钱!啊呀,押司,这可不是要了我们这些人的命!先前的拦头跟马蒙那厮勾结,被充军发配,才点了我来做。我家里哪里跟那些人一样,没有钱啊!只看家中有二三百亩地,可多是旱地,又无人耕种,如何凑起钱来”
汪押司淡淡地道:“又不是白要你们的,榜文说得清楚,只是暂借,三年为期。有知县h县尉、主簿作保,还怕不还给你们吗官府借钱,怎么都要给的。”
祝文行只是叫苦,心中却道,官府借钱,什么时候还过能够借个什么由头充抵,免一点科配就了不得,让衙门拿现钱出来还钱,三岁孩子也不信会有这种好事。
汪押司指着榜文道:“你看,上面连多少利钱,每月应还多少数目,都写得清楚,可不似从前一样不清不楚。新任知县做事雷厉风行,不容推拖,你还是早准备钱得好。”
祝文行连连摇头:“哪里有钱我是种地的人家,这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借都无处借去!”
汪押司冷笑一声:“哪个来应差役的,不准备几十贯钱当差时使用我劝你不要触相公霉头。”
说完,不理祝文行,大步向衙门里面去了。
祝文行看着汪押司的痛影,已愣了一会,转身急急去找一般跟自己应役的公吏商量。这一次因为马蒙而起的大清洗,整个永城县里的中上等户,几乎全被波及。原来当差的多少破财受罚,祝文行这些人被提了起来填补空缺。可一县人户就那么多,上等户数目有限,多是罚了哥哥,弟弟来当差。
进了县衙,正见到新征来的手力莫伦从里面出来,上前一把拉住,道:“哥哥,我们前去喝酒!”
莫伦看了看祝文行,想了想,笑道:“好,左右无事,叨扰兄弟一餐。”
两人出了县衙,就在旁边找了个小酒馆,进去打了一角酒,叫了一盘羊肉,拣张桌子坐了。
不等酒菜上来,祝文行扶着桌子,伸长脖子问莫伦:“节级,外面张了榜,让我们这些人拿钱,不知是个什么章程十贯钱,我这种人家拿出可事是不易。”
莫伦道:“榜文上不是写得清楚,县里要办些产业,贴补我们这些吏员,借些钱来做本钱。”
祝文行头摇得拨浪鼓一般:“这话哪个敢信衙门里要钱,从来都说是暂借的,可有几次还过就是还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不知道还的是什么东西。几年之后,从库里拉些朽坏的货物出来,说是作价若干,就当还钱,还不是跟没有一样!”
官府的话,是不敢信的,就是有借有还,也不定到时还的是什么。什么烂了的茶,发霉的酒糟,没有味道的香药,全部作原价甚至也加价给你,也是还钱了。祝文行是乡下人,被这种手段坑得苦。
莫伦和颜悦色,对祝文行道:“我们这些在城里当差的人,被主簿专门叫去训过话,说此次不同以往。借你们的钱肯定到时还现钱,而是借时足陌,还时足陌,不打折扣。榜文上写的,从第三个月起连本带利每月还钱若干,到时必见现钱,绝无折变之事。这话是上官专门交待,你大可放心。”
祝文行哪里肯信,角菜上来,与莫伦饮了一杯,急忙问道:“哥哥说的是
第66章 自作聪明
卢赛赛看着一头青驴蒙着眼睛,围着磨盘转个不休,白白的豆汁便就从磨上流了下来,接到下面的大木桶里。看了一会,对一边站着的杜中宵道:“官人,叫奴家来看这个做什么”
杜中宵道:“这几日县里的公吏差人凑了些钱起来,要兴办些产业,赚些钱贴补他们的差事。本钱不多,我想着从小生意做起,就在城门外到码头问开些小店。水面上讨生活的人家,大多辛苦,兼且吃的东西寡淡,欠缺油水。我想来想去,最合他们口味又便宜的吃食,无如豆腐。现在两个差事,一个是开间豆腐坊,用官府本钱,每日里做些豆腐,卖给那些小店。虽然辛苦了些,好在利钱稳定,做得好了不难成小康人家。再一个就是开间小酒肆,从官酒库赊酒,兼卖豆腐这类吃食。”
听了这话,卢赛赛的脸就垮了下来,好一会道:“我自小便就唱曲卖艺,十指不沾阳春水,这些生意如何做得做这些活计,不如在码头那里唱曲。”
杜中宵心中叹了口气,果然这个卢赛赛是个吃不了苦的。自己为后台,豆腐作坊必能垄断那一带的生意,做得好了利润丰厚,没想到卢赛赛一口回绝了。
见一边的曲五娘面色为难,小青有些焦急,终究心中不忍,杜中宵道:“那这样吧,城门到码头那里要重新整治,开一些铺子。你去接一间小酒楼,只要交了定额,剩下的利钱归你自己。酒楼生意,只要招两个会做事的主管,几个伶俐的小厮,赚钱不难,你看如何”
听了这话,卢赛赛才开心起来,向杜中宵行了个礼:“谢过官人。”
杜中宵微叹了口气,又问道:“随你一起的那个陈勤,一定要与住在一起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