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农家金凤:福慧双全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风飞凤
宴席正,还留下块空地,几个拿着檀板丝竹的歌女上来,对众人行礼后,开始献艺。
皇宫直养着歌姬乐师,但燕然这还是第次叫他们来表演。刚开始先皇闭关练功,不能惊扰,而后便因为先皇薨逝,不得不停止娱乐。
这些乐师歌姬也憋坏了,今天个个的拿出看家的本领,围观的贵妇面享受美食,面观看演出,个个面露微笑,十分惬意。
虽然宴席之前,有不和谐的音符奏响,但因为皇帝和皇后沉稳地进行冷处理,这会儿切平和安宁,丰娘、护国公夫人等都悄悄松口气。
荣秀云想到并肩王那深深眼,心肝便激动地砰砰直跳,她不停地思索着:他为何怅然遥望呢?
大长公主情绪总算是恢复过来,她伸手拍拍坐在身边的荣秀云:“你刚才有没发现,皇后出去很快就回来了?”
“嗯,怎么了?”
“我猜啊,为了上菜方便,皇后把宴席安排在大厨房附近,估计男客就在大墙的那边。”
荣秀云愣:“哦,对呀,我们不是能听到隐隐约约的说话声吗?咱们这边歌舞,那边怎么就没有呢?”
“外面的臣子哪有心情,这段时间,喏,你懂的。”
果然,菜上完不久,皇上就从外面进来了。
他满心喜悦,却面对死气沉沉的众臣,与其听着他们言不由衷的话语,看着他们皮笑rou不笑的面孔,还不如个人在书房看看书来得好。
并肩王和皇帝有话说,跟着进来。
就在这时,刚好有个歌姬唱走了音,大长公主不高兴地摆手:“退下!”
那个歌姬愣神,不由停了下来。
荣秀云的心怦怦直跳,大着胆子走到宴席前台:“皇后娘娘,民妇想为娘娘献艺。”
燕然吃惊地抬眼,虽然昊天不像明清两朝,对演艺界那么鄙视,可也样把他们画在下九流里面,贵妇很少有愿意公开表演的。
大长公主在边帮腔:“皇后,当年秀云可是京城有名的荣家双芙蓉呢,琴棋书画无不jīng,这唱歌嘛,我很期待她有过人之处。”
有贵妇在边帮腔,燕然无可无不可地点头,她倒要看看,这大长公主还有多少底牌。
荣秀云拿过把琵琶,坐在锦凳上,切切嘈嘈通弹拨,虽然不比刚才歌姬弹得好,水平也的确很不错,贵妇们都专注地看着她。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竟然敢唱这样的曲子,好些人目光转向燕然。





农家金凤:福慧双全 第 228 章
今天是皇子百岁庆典,燕然不想有不愉快,只当没听见。
荣秀云的嗓子还真不错,这个曲子音tiáo很高,最后句,穿云裂帛,远处,皇上和并肩王都转头看向这边,然后,拐弯过来,他们本来是打算去书房的。
荣秀云曲子唱完,皇帝和并肩王距离也不远了,所有的贵妇都跪下来行礼,荣秀云怀里还抱着琵琶,她趁着磕头的机会,情意绵绵地看了并肩王眼。
皇帝没看见,笑着叫起:“都坐回原位吧。你们这边挺热闹,朕也来看看。”
有几个贵妇悄悄偷看皇帝和并肩王,前者脸喜气,后者却面有郁sè,大家坐下时,都很拘谨。
益王燕然让出主位,皇帝坐下后,她坐在他身边。
大长公主对皇帝行礼:“皇上看到了吧?宫里人多了,也就热闹了,现在人少,圣上不觉得冷清吗?”
皇帝立刻沉下脸,周围顿时静悄悄的,所有的人都没想到,万岁竟然点也不掩饰自己的情绪,尤其对着大长公主,这可是他的姑祖母。
益王妃在边打圆场:“皇上,臣妾在民间找到张偏方,有助于妇人生产,今儿特地献给皇帝,祝愿万岁爷多子多福,为皇家开枝散叶。”
皇帝身边伺候的小太监上前,拿了偏方,回头给了皇帝。
鼎新帝没有接过来,示意太监帮自己收起来。
益王妃又对燕然道:“皇后娘娘,臣妾的家乡有个小tiáo,是专为新生的小孩子祈福的,刚好妾身的侄女雨薇嗓子不错,可否让她代我敬献出来?”
“准!”燕然毫不犹豫,很痛快地答应了。
若是皇帝真的看上那个雨薇,燕然就是不愿意,也挡不住,若是皇帝肯信守诺言,不再纳妾,益王妃、大长公主的表现,就和跳梁小丑没什么区别。
雨薇虽然有些害羞,但行动之间却落落大方,她不是献艺,而是献上祝福,就和荣秀云完全不是个档次了。
雨薇袅袅娜娜走上前来,燕然看这就是个专业人士,她走路的步tiáo、姿态,手臂摆动的幅度,就连脖子低垂的角度,五不恰到好处,这显然是经过专门训练的,而且,还不止年半载就能练成。
富贵家庭的女孩子,都要学习礼仪,但这样严苛的训练,却非常少见。对方心思不小啊。
雨薇坐在锦墩上,玉手轻弹,欢快又动听的曲子便随风飘扬。
“鸿飞展翅万重山,昊天演绎岂千年?生老无奈自天定,日月有情总随缘。快马放歌君莫笑,乐将美酒醉青天!”
她的嗓音并不比荣秀云高,但却醇和美妙,听在耳朵里,舒服在全身。
所有的贵妇都停止了窃窃私语,忘情地聆听着她的歌声。
曲终了,燕然轻轻拍着巴掌:“雨薇姑娘唱得好曲子,哎哟,若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来形容,都远远不能表达我的赞赏。”
“嗯!”皇帝赞许地点头,“该用三月不知rou味来形容。”
益王妃和雨薇连忙跪下行礼:“皇上过誉!”
燕然副毫无心机的样子:“雨薇姑娘,不知能不能时常招你入宫来呢?”
益王妃有些紧张地偷看皇帝。
鼎新帝笑嘻嘻地:“皇后,你不会真的嫌自己胖了,用这个法子清减的吧?曲下来,三个月不吃rou,雨薇姑娘年来上四五回,你还不瘦得皮包骨呀,哈哈哈”皇帝觉得自己这个玩笑很好笑,自己先笑起来。
燕然也跟着笑,其余的人,心思复杂,不得不哈哈几声,但明显不是心声,干笑、jiān笑、假笑,皇帝听出来后,停了下来。他看了看雨薇姑娘:“难得你为庆祝给皇子百岁,屈身献艺,歌喉又如此美妙动人,真是难得,来,有赏!”
有宫女端着托盘上前,盘子里是两个铸着吉祥图案金锭,个头也不大,约有五两的样子。
这是原本给那些歌姬的赏赐。
可是雨薇乃是益王妃娘家侄女,出身高门,皇帝把她当歌姬对待,这不是打脸的吗?所有的贵妇都不敢说话,眼光在益王妃和皇帝之间来回游移,还有人偷偷地去看燕然的脸sè。
雨薇略微诧异地看了皇上眼:“民女是心甘情愿为皇子祈福的,不用赏。”她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呀,不然,成什么了?歌姬?卖唱的,这屈辱,实在太大了。
皇帝却摇摇头,笑着对雨薇道:“给你就拿上吧,等你出嫁时,还可以做压箱银的。”
雨薇跪下:“皇帝,民女祝福皇子,若是接了赏赐,岂不有违本心?“她的声音里,哪还有刚才唱歌时的清脆甘甜。
“你嫌少吗?”皇帝更是诧异,对边端着盘子的宫女摆手:“你的也给她!”
雨薇拿着琵琶的手都抖了起来,益王妃在边再也忍不住,眼前黑,就朝地上栽去,还好伺候的人手快,把扶住了。
☆、第二百四十一章 挣扎
对于赏赐,皇帝绝不可能不懂规矩,他早就看出福王妃的想法,这里故意打脸呢。
福王妃可以头栽下去晕倒,雨薇年纪轻轻,却不可能,但赏赐又不敢不接,她全身都气得发抖。
燕然对皇帝感激笑:“哎呀,皇上,那些金锞子,是我打赏歌姬的,怎么能给雨薇姑娘呢?来来,我这里有枝玉簪,成sè还不错,给了雨薇姑娘吧。”
“哦,原来是这样的,让你破费了。”皇帝站起来,“朕还有事,你们继续。”
说完和并肩王起走了。
两个宫女返回,又宫女端着盘子,托着燕然拿出的枝玉簪,送给雨薇,事情虽然平息下来,可皇帝的心思,已经目了然,福王妃和大长公主都觉得很不光彩。
荣秀云今天被当了枪使,而且,她豁出去丢脸露丑,并肩王看她的眼光,却没有更近步,反而从以前的十分亲切,变成现在的冷冷清清。
他到底什么意思?若是对自己无意,为何以前看她的目光总有几分贪恋?若是有意,可听了自己的表白,为何反而嫌弃了呢?
燕然首先退席,贵妇纷纷离开。
护国公夫人和丰娘起往外走,脸sè都是喜悦的,她们以前,最担心皇帝在国孝之后,广选美姬,充实宫掖。
燕然要面对大群的情敌,就算有儿女陪伴,日子也不会好过。
何况,那些女人,肯定有心狠手辣蛇蝎心肠的,小公主和小皇子的性命都不能保证。
失子之痛,比任何打击,都更令人伤心。
鼎新帝走到书房里,脸sè才拉了下来:“王爷,齐人之福,好享吗?”
并肩王眼圈有些发红:“臣以前从不知道,嫉妒的女人会那么多,胡夫人若不是有了此心,王妃也不会那样离去,我对不起你母亲,是我糊涂,未加防范!”
“不能怪你,谁能想到那个贱人会用那样的毒药,母亲她说过,你每次都先吃饭,就是为了她,可是……”
说起离世的亲人,两个男人都心伤不已。
“父王,公主和皇子还小,我不能纳妾,等




农家金凤:福慧双全 第 229 章
他们大了,我就更不能了。”
并肩王听皇帝自称“我”,用儿子的语气和自己说话,他难过地抹了把眼睛,深呼吸了两下,提醒他:“皇帝受苦了。”
“朕还有你。”
时间父子俩的关系,亲近许多。
并肩王问:“皇帝觉得,江南那几个贪官该如何处罚?”
“派人再查,若情况属实,不用押解进京,就地处斩,家产充公,成年男丁,充作军奴,妇孺打入贱籍,永世不得赎身。”鼎新帝说话的时候,牙齿紧咬,他恨不能亲手杀了那些贪官wū吏。
并肩王点点头,他对那些人恨意更深。
江南的官员,还是他派的呢,那些道貌岸然两面三刀,有负他的信任,令他脸面无光。
“江南贪腐窝案查清之后,将案情和处罚结果,上邸报明发全国。还有,再发我的旨意,在月之内,贪官若是肯向朝廷写谢罪奏折,并退出赃款,不仅可饶死,还允许他的孙辈以后,科举入仕。”
“是!”
“王爷有没想过,下步该做什么?”
“请皇上明示。”
“朕想派人清丈土地,今后,人口税改为土地税,这样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皇帝满腔热血,说话都忍不住有些慷慨激昂。
并肩王想了想,最后还是把心里话说了出来:“恐怕很难,高宗在世,就想要做这件事了。”
“朕知道,朕已经让人悄悄开始,虽然数据不是很准,但**不离十,地方官员若是勾结豪绅,虚报数字,摘他的官帽是小事,这件事我必须得做成,不然,昊天再坚持不了几年了。”
江南贪腐案,对并肩王触动很大,他也意识到,再这样下去绝对不行。
虽然还是不想接受皇帝的改革计划,可他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不那么坚决反对了。
“人心不足,谁也不会嫌钱多的,毕竟土地所出,比交纳的税要少,土地兼并难以遏制。”
“皇后建议朕,要给那些有钱人的钱,找个投资的出路,别让他们有钱只知道买地。”
“皇后有没具体的办法?”
“有点儿,王爷可有想法?”
并肩王摇摇头,他终于理解皇帝为何说反对改革的都是懒人了,的确,守着祖宗规矩,会少很多的烦心事,可也得面对朝政**,昊天的实力江河日下的残酷局面,何去何从,他真的不知道了。
益王妃在后宫受到打击,回到王府,气得乱发脾气,连益王都劝不下来。
雨薇这样的女子,无论长相才艺还是心思玲珑,可以说无不是顶尖的,整个昊天都难挑出第二个,她原以为,皇帝见了肯定会喜欢,皇后虽然漂亮,但已经生了两个孩子,年龄也比雨薇大好几岁,早就不再是个鲜嫩嫩的小可爱了。
她没想到,今天居然会出师不利,人送不到皇帝身边去,如何能靠她为自家说话?
这次皇帝在江南查贪腐,涉案的二十多个官员,有三个都是她的亲戚,益王府表面低tiáo,实则奢华无度,那几个人的贡献巨大,现在,犯官还希冀益王能帮他们渡过难关,因而死咬着没有把他们供出来,可万,斡旋不成呢?
益王妃不敢想下去。
给皇帝送美女的办法今天没有得逞,但她并不死心,打算再找机会,但江南那边,肯定还另有办法。
第二天,鼎新帝上朝,江南贪腐的案还在审查,求情的折子就上来了,摞了足有尺高。
江南人积淀深厚,每年科举入仕的人才,都比北方多得多,几代积累下来,江南可以说遍地都是豪绅,般地方官,根本撼不动。
这些折子,多数都是这样的口气,请求皇帝对那些官员从轻发落。
鼎新帝十分恼火,早朝下来,在上书房发了脾气。
太监总管武卫怕皇上气坏身子,派人给皇后送信,希望能劝解二。
燕然知道,杀了那些贪官,确实能起到震慑作用,可自古被杀的贪官多了,为何还有人前赴后继呢?
☆、第二百四十二章 派人
历朝历代,都有贪官被杀,关键是总有贪官心存侥幸,就算江南贪官都被杀了,别的地方贪官未必肯坦白自首。
封建社会的舆论监督更难建立,就靠几个巡使下去tiáo查,根本不济事儿。
生产力没有发展到定程度,新的更好的社会制度建立不起来,那些事情就不能绝迹,燕然知道安慰不起作用,皇帝的心病没法去除。
到了上书房,小太监大声往里面传报,皇上很诧异,但还是让燕然进去。
“梓潼如何来了?”
“今天南海那边,照我说的新办法,送来几条海鱼,厨房照着南海贡品上写的法子做出来,妾身请皇上同品尝。”
皇上在气头上,根本不想吃饭,但又不想把情绪带到家庭来,时无语。
“皇上,吃饱喝足才有jīng神和那些贪官斗争呢,你在这里生闷气不济事儿,气坏了,贪官不更猖獗了?”
“哦,梓潼所言甚是。”皇上把那些折子推开,站起来,“走吧!”
皇宫很大,以前的皇帝抬脚动步都坐步撵,显得威风凛凛,他们本来就要担负繁重的脑力劳动,出门又不肯活动,身体越发缺乏锻炼,燕然建议皇帝多步行,他愉快地采纳了。
两人携手,在皇宫的花径上漫步:“陛下为何事所恼?”
“那些贪官,居然还有人说情。”
“怎么说的?”
“无非说江南豪绅势力太大,官员式微,力不从心,反正找各种借口,要保住他们性命。”
燕然沉默了会儿:“臣妾觉得,江南那些贪官,有自己贪腐的,有被人胁迫的,不若给那些胁迫的官员个出路。”
换成别人说这话,皇帝肯定立刻就发火了,但换成燕然,他立刻便问:“皇后有什么好办法吗?”
燕然不好意思地笑了下:“也不是什么好办法,只能说是个想法。臣妾以为,光杀也不太好,反而纵容了那些罪大恶极的首犯,以小把柄要挟其他官员。不如皇帝下道旨意,被胁迫的犯官能揭发检举,并且愿意辅助后来的官员做好清丈土地的事务,便可饶其性命,做得好,还可以减轻对其家人的处罚。陛下以为如何?”
“好是好,但也不能太宽仁了,若是他们借着检举之机,行拖延之举,检举不尽不实,便不宽恕。”
“好,只给他们次机会,若是他们做得不好,朝臣谁敢再嗦,便连他起罢官。”
“呵呵,没想到皇后比朕的手段也不差什么。”亲密爱人和自己站在同阵线,皇帝的情绪终于好转,“今天,南海送来什么,让你特特去叫我来尝呢?”
“听说叫什么瑶柱的,以前咱们吃的都是晒干的,这回,是新鲜的,用特大毛竹节装了瑶柱,再放入海水养着,千里迢迢送来的。”
皇帝有些奇怪地看过来,他的皇后可是最简朴的,怎么奢侈起来了?
“我想促进商品流通,历朝历




农家金凤:福慧双全 第 230 章
,都重农抑商,其实这个并不全对,没人种粮,粮食价格高企,自然会倒bī商人返回种粮,渔民也很苦,产的鱼卖不上价格,我也是想试着看有什么办法帮他们,这回送来的海产,都是花钱买的,不是贡品。”
“哦,梓潼,你是不是觉得,咱们私房有些多?”皇帝忽然有了心情开玩笑。
燕然做了个鬼脸:“可不是,咱们入主皇宫,户部依例拨来的钱款,我们连三分之都没花掉呢。”
“你吃回瑶柱,是不是把咱个月的花费都用光了?”
“嘻嘻,这个耗资是有些大,可是海边的人说不定从此多了条挣钱的法子,那些达官贵人可以开这方面的铺子。”
“就不会用钱买地了?”
”嘻嘻,我也是想告诉他们,赚钱的法子多得很,只要肯用心。”
新鲜瑶柱,果然比做成干贝鲜美,口感也好,皇帝心情大好,午餐后美美睡了会儿,下午上朝,jīng神状态好,脾气也没那么大。
朝臣见皇帝做出让步,不再非要把几十个贪官全杀了,总算松口气。对皇帝坚持的首恶必惩,也满口答应。
皇帝还做了点儿小改变,原来打算就地处决,现在变成了押解上京,交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三司会审之后,再定刑。
还没散朝,消息便送到了益王府,益王妃微微松口气,派心腹嬷嬷把消息送给王府的长史:“皇上也不知道谁是首恶,到时候弄个人顶缸就行。”
王长史道:“恐怕个人不够,至少得三五个,而且,总督和巡抚都说是被胁迫的,恐怕皇上不会信。”
“王妃说具体cào作你来办,只要杨大人、钱大人和洪大人能安然无恙就行。”
“知道了。”王长史嘴上答应,眉头却紧紧蹙起,这三个人可是在梁炳辉时期,都在江南当着官儿的,要说他们被人胁迫,恐怕很难,只能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江南那边的折子,很快便送了过来,果然多数官员都想把事情推到别人身上,极力检举揭发,甚至不惜诬陷别人。
卫国公年纪大了,这年已经不再上朝,并肩王、明远侯、胡宰丰等阁臣,看着那些奏折,互相攀扯,同件事,同句话,这个说是那个说的那个又说这个说的,真是狗咬狗嘴毛,令人看着又气又烦。
大理寺卿汪国华和刑部左侍郎章jīng研被叫到内阁帮忙,他们把第批送来的奏折拿出来仔细比对,然后摘出两次奏折变化比较大的部分,呈给内阁。
并肩王发现,江南巡抚杨金英,先前的罪行挺大的,现在,变成了布政使见他年老多病,欺上压下,并且把自己犯的事儿,qiáng加在他头上。
第二批折子,好几个官员都检举布政使张志贤,可是第批送来的奏折,这个张志贤的罪行并不大。
张志贤还为自己上了自辩的折子,他都是受杨金英胁迫的。
杨金英在江南坐就是十四年,张志贤还是并肩王举荐,派去的。
到底谁是罪魁祸首呢?
并肩王看了全部的奏折,向皇帝请命道:“还是微臣亲自去看看吧,太乱了。”
燕然没想到自己的建议,非但没有能让事情变得清楚,反而更麻烦,也有些内疚,可是她还是认为,并肩王不能去:“他还是有些软弱,陛下应该派个手段qiáng硬的人过去。”
“嗯!”
燕然没有想到,皇帝这个手段qiáng硬的人,居然是她爹。
在内心里,燕然直认为爹爹醇厚有余、魄力不足,更别说什么qiáng硬手段了,等知道消息,爹爹早已经上了路。
皇帝安慰她:“我把宫的侍卫派给他,绝对不会出事的。”
“可是,可是杜大人能办好皇帝的差事吗?”
“能,你放心。”
燕然哪里放得下?皇上再安慰,她也只能抱着爹爹成不了事儿,但愿不要把事情办坏了的心情,每日祈祷。
益王妃听说皇帝派了个钦差,刚开始挺慌的,等听说是礼部侍郎杜仲德,忍不住呵呵了几声:“那个人念个道德章还差不多,办这样的差事,他还差了点儿。”她高兴地笑了阵儿,“皇上性格多疑,谁都不放心,也不看看自己的岳父,到底什么材料。”
就连卫国公都悄悄进宫,劝过皇帝,让他慎重呢。
卫国公戎马生,现在有很严重的风湿,腿打不了弯儿,腰也直不起来,大夫又是推拿、又是拔罐的,他到了皇宫,还是不能下跪行礼,鼎新帝这才后悔自己这个玩笑开得太大,有些话,该说就得说。
“老国公,杜大人去江南,只不过是个幌子,他的手下混了几个善于办案的年轻人,你就放心吧。”
“你把**也派去了,他可是个愣头青。”
1...7374757677...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