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芷顾晏惜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沅有桑芷
几人没再邀请他人,这边再没有人过来,在一众热闹的氛围中亭子里安静得连呼吸仿佛都变轻了。
桌上的酒水瓜果糕点没有一个人动,就这么听着热闹等到了时辰到。
魏京意气风发的站在最高的亭子内倚栏四顾,隔着这个距离,花芷隐隐看到那里还有其他人在。
“魏家有幸承办此盛会,若有怠慢之处请诸位包涵一二。”魏京扬声道:“如此盛世,如此盛会,希望诸位能畅所欲言,不知哪位愿来抛砖引玉一番。”
这时便有人高笑着接了话过去,“夏某不才,献丑了。”
“洗耳恭听。”
“静听高见。”
“……”
夏姓书生临湖而望,侃侃而谈,“今年乃灾年,北地旱,南地涝,然我大庆昌盛,皇上更乃明君,免去两地赋税,给百姓以喘息之机,小生要说的便与此有关。”
全场唯有风声,不论是夏姓书生还是高亭之内的魏京等都极为满意这个开场。
“往年赈灾,朝堂只管出银子,层层往下,且不论百姓能分到多少,单只说猛涨的粮价便不是百姓能承受得起,而今年朝堂却是以陈粮赈灾,既省了银子,又抑制了粮价,按理说这是再好不过的事,可谁知在这个关口各地粮仓却频频查出问题,小生欲与诸位畅言,如何让此等情况不再发生。”
有人搭腔,“夏兄所言正是小生想说,皇上圣明,陈粮虽说是陈粮,于吃食上却是无碍,粮店里多数卖的也是陈粮,小生从南方来,常听百姓感念皇上仁德,往京城方向叩拜之人更是比比皆是。”
又有人说,“北方同样如是,小生听说本有人已经活不下去准备落草为寇了,灾粮正好送到,让他们免于走上绝路,纷纷说便是再苦也要熬到明年,等土地解冻便要好生开荒,为我大庆再添几亩良田……”
陈达义目瞪口呆,转过头来看着花芷,不确定的问,“这真是清谈会?”
花芷看向魏京所在的亭子,那里定然还有其他人在,且应该是他那一派系的人,最开始说话的几人必是魏京安排的,这个话题,这些吹捧,都是给皇上看给皇上听的,由此可见皇上定是派了人过来。
而魏家邀请来的学子经过了jīng挑细选,除了和花家有关的几人外都是新科学子,不曾参加过花家的清谈会,他们只会以为清谈会就是眼下这个模样。
肆意,而轻狂。
举子已能补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本也半只脚踏入官场,这样的清谈会大概也是甚合他们心意的。
这么想着花芷便熄了所有心思,既已不是花家的清谈会,变成什么样也就和她没了关系,她何必多事。
陈达义还在那愤愤不平,可再气,他也没有将火招惹到这边来,他就算剐了这层皮也和花家脱不开关系,而在他身后还有花家的大姑娘在,虽则意难平,却更得顾及形势。
可他们想息事宁人,那边却执意要把火往他们身上引,花芷都没注意对方说到哪了就听到有人点了她的名,“听闻大姑娘也受邀前来,不知大姑娘对此事怎么看?”
周围顿时一静,众人的视线皆落到了一直悄无声息的那个亭子。
不一会,清亮的声音响起,“此乃清谈会,按规矩,不议政事。”
清谈会还有这规矩?不少人纷纷疑惑的看向魏大人,之前可没有人告知他们这一点,他们只以为清谈会真就是畅所欲言什么都能说,时事政事无所不涉。
可照花家大姑娘这说法分明不是!
亭子里起了sāo动,魏辰泽忙向旁边亭子里的一个书生打了个眼sè,那书生脑子一转,问,“按大姑娘的说法,不知怎样才算清谈?”
“看来这位先生对自己很有自信,把四书五经都吃透了,明年春闱定有榜上有名。”
“……”这话谁敢接!真要能中进士那也就罢了,要是今日应了这话春闱时却没中,那就不必做人了!
“清谈是为解惑,既无惑要解,何必聚此一会。”花芷起身,“散了如何?”
魏辰泽一见不好忙截了话,“大姑娘说得对,既为清谈当是要解惑,大家请继续。”
那书生又道:“大姑娘出自花家,定是对清谈会知之甚深,不如就由大姑娘来为我们启个头,也好让我们知晓我们该如何清谈?”
“在理。”
“甚是。”
也有人心存疑惑,“清谈会女人可参加?你们何必为难人?”
所有人有意无意的都忽略了这个问题,自也没人回答,他们现在更想知道大姑娘要如何解决眼下这个问题。
“那我便献丑了。”花芷笑着朝要站起来替她解围的陈达义摇摇头,这些确实不是她的qiáng项,可要从中挑出几个问题来却还真的难不倒她。
“论学问我不敢和诸位比,心中却也有惑,大学中言‘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此言认为善就一定会得到好的机会,不善就会失去这样的机会,可我曾亲眼所见,好人辛劳致死亦没有得到上天半点眷顾,而日日懒惰之人却无病无灾的活至八十,更有甚者曾有人命在手,却抓住机会翻身成为一方乡绅一地霸主,等闲人奈何不得,这么算起来岂不是恶者更好?不知有谁人能为我解惑,此是何理?”
清清脆脆的声音响彻湖面,却一时无人接话。
花芷也不着急,从盘中拿出一颗桂圆,不急不缓的在桌上一头滚到另一头。
“善者,心安。”片刻后,声音从同一个亭子响起,余夏生向花芷长身一礼,“所谓好人,乃不作恶,也可能是不作为,如一yòu童在他眼前溺毙,他没伸手相助,却也没将人往水里推,此是善还是恶?而所谓恶人也可能曾帮助他人,也可能孝顺爹娘,固,小生认为没有绝对的善,亦无绝对的恶,尽管恶人可能拥有更多的机会,但是只要坚持善心善举,从长远来看,命必常也。”
花芷顾晏惜 第434章 清谈会(4)
朱子文眼神在两人身上扫过,笑盈盈的接话,“善,未必大善,恶,亦未必大恶,一乞者濒临饿死,一平日里坑蒙拐骗之人给了他一口吃食续命,此乃救命大恩,可这口吃食却是从他人手中抢来,论起来,此究竟是善还是恶?在下认同余兄之言,世上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
陈达义找到了在花家时清谈的感觉,紧跟着道:“先人一辈辈完善道德规矩,以此来划分善恶,然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有人因为懒惰而犯规矩,也有人因小聪明走捷径,他们守着规矩,在不损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却也不介意稍有越界,让自己过得更舒服,此为恶?倒也未必,陈某也认同余兄之言,世上无绝对的善,亦无绝对的恶。”
这边亭子里说得热闹,其他亭子里也都竖着耳朵在听,第一次参加清谈会的一众学子此时已经心下有了点谱,原来这才是清谈会真正该有的模样。
想想也该是此等模样,清谈清谈,岂是让他们来谈政事的,若清谈会没有避讳,皇上又如何容得下。
这么想着便有人加入进去,就善恶展开讨论,然后从这个点开始辐射,真正有了清谈的样子。
花芷却没再接腔,依旧不紧不慢的滚着那颗桂园玩。
当话题说到‘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时,不知何人又点了花芷的名,“不知大姑娘对此如何看?”
陈达义皱眉,此时他却不能替大姑娘出头,清谈会允许任何人提问,也可点名让人来回答,这是检阅所学的方式,没有人愿意在这上头被人帮手,那是对自己的轻视。
花芷在心里把这话品了一遍,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这是说她不仁?
“不论仁者以财发身,亦或不仁者以身发财,前提是他们皆无后顾之忧,若当家里数百口人连吃饭都成问题时他们首先想的是如何填饱肚子,如何有尊严的活下去,而要保有尊严,首先就是行得正坐得端,让人无可指摘之处,私以为比之大义此一点更重要,若所有人都把尊严看得重一些,天下太平。”
“依大姑娘之意,并不觉得不仁者以身发财有何不妥?”
“一话千解,于我来说持身以正便无不妥。”
“……”花芷一句持身以正就将对方那点心思击溃,便又有人将话题带了过去,重又说起别的。
朱子文冲表妹竖起大拇指,表妹真是惯会掐住人的咽喉,让人半点反驳不来。
一直沉默不语的花灵也悄悄露了笑,长姐真是太厉害了,什么都难不住她,她也是知道这话的,可真要让她来答,怕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正坐于她对面的余夏生无意中看到她的笑脸不由得愣了愣,旋即立刻红着脸转开视线,不敢多瞧。
又是几个话题过去,有人道:“古有言三从四德,在下觉得此语对女子未免太过苛刻了些,不知诸位如何看?”
花芷玩乐的动作一顿,把那颗都被她染上手上温度的桂圆拿在手里慢悠悠的剥了送进嘴里,甜甜嘴也好,免得一会话说得太过了让人接受不了。
“在下也这么认为,不说历代出现过的做出过各种贡献的女子,就说花家大姑娘,若非有她,花家怕也就是下一个贺家,若她困于三从四德,花家如何能得此安稳?在下认为此话有道理,却也不能一概论之。”
“可在下却认为三从四德未尝不是对女子的保护,女子力气天生弱于男人,若女子不受约束在外行走,遇到歹人要如何是好?就如那花家的三姑娘,她若安于内室,又岂会被请走闹出那一场风波?所以在下觉得三从四德既能传至如此定有她的道理。”
花灵脸sè苍白,却倔qiáng的抬着头,长姐说过她没有错,错的是魏承熙,那她便是没错的!
花芷将小小一颗桂圆核吐在手心放于桌上,站起身来倚栏而望,“走在山路被滚落的石头砸中,行人错还是石头错?坐船遇水匪被劫,行人错还是水匪错?路上被马车撞到,行人错还是马夫错?走在路上无故被狗咬了,行人错还是狗主人错?”
一瞬间的静谧后一道男声响起,“大姑娘明鉴,我等并没有冒犯的意思。”
“清谈罢了,何来冒犯。”花芷笑了笑,“就由这位先生来答吧。”
片刻后,那人回道:“若行人不曾招惹,自是无错。”
“在外行走遇歹人不轨,行人错还是歹人错?”
“自是歹人错。”
“姑娘在外行走遇歹人,姑娘错还是歹人错?”
“姑娘若不外出,岂会遇到歹人?”
“男人遇到歹人时便是歹人错,姑娘遇到歹人就成姑娘错了。”花芷笑了,“在我看来所谓三从四德的作用不过是将女人束于内宅,好让女人不去和男人争那一片天罢了,说到底,男人怕的是有朝一日女人太过厉害,凌驾于男人之上吧。”
“大姑娘此言差矣,男女天生有差距,岂是这等理由就能断定男女的区别!”
“哦?男女天生的差距在哪里?力气,还是聪慧?要说力气,确实是差了些,了不起也不过是一个男人干的活两个女人干罢了,至于聪慧……内宅的斗争半点不比朝堂弱,若女人拿着在内宅斗的本事去和你们争,结果如何还未可知。”
还是之前那道男声,“如果大姑娘说的是自己,小生承认大姑娘有本事,可若以整体而论,大姑娘这话未免太过了些,且大姑娘如此抛头露面怕是夫家难寻,另外,大姑娘可有考虑过自己所为影响了周边人,三姑娘以后怕也会无人上门求亲。”
“不是夫家难寻,而是无人敢娶吧,论赚钱的本事,大庆有多大你们差我有多远,论治家,花家如今尽在我手,论心xiōng,我自认海纳百川,论眼界,我知道该怎样部署将来,论身手,我有胆和武官一比,而你们,不曾自己赚过一两银,不曾自己种过一亩田,不曾自己担过一担水,盐糖酱醋不分,除了几本死书你们还会什么?竟还敢大言不惭说我夫家难寻?”
花芷顾晏惜 第435章 清谈会(完)
花芷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傻,和这个时代的男人来争论三从四德,心情也不耐烦起来。
一开始她想打脸魏家,后来觉得完全没必要,这会她却觉得这清谈会简直可笑,她把方向挼正了他们又执意要掰弯,事事往她身上扯,打的什么主意路人皆知,简直玷wū了清谈会之名,她不乐意在这里耗时间了。
“魏大人,小女已应约,这便告辞了。”
魏辰泽忙留人,“大姑娘留步,清谈会便是如此,并无针对大姑娘之意……”
“清谈会不是如此!”花芷冷声打断他的话,“清谈会,谈的是学问,谈的是经国策略,谈的是当下谈的是将来,清谈会是检阅各自不足,把走歪方向的掰回来,把翘尾巴的压下去,是给得意的人泼冷水,给对未来仍茫然的人理清方向,清谈会是据理力争,是一场引经据典的争锋,是脸红脖子粗的争辩,也是一见如故的惺惺相惜,清谈会是一场清谈,不是一场宴会!”
花芷拿起酒坛拍了封口将酒倒入湖中,“清谈会不该有酒,不该有轻狂,不该有自满,不该有高低贵贱,不该有舞女歌妓,魏大人,你不该把官场上那一套带到这里来,让年轻学子尚未稳固的心境动摇,早早学会钻营,敢问魏家如此做,是想毁人,还是想毁大庆!”
“你满口胡言,本官……”
“花家的清谈楼只有一个蒲团,几桶粗茶,满室学子,以及学者花屹正,没有出口既是本官的花大人。”放下酒坛,花芷转身往亭外走去,她真是受够了,狗pì的清谈会,这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官场!
花灵反应过来,慢了一步忙追了上去,朱子文几人对望一眼,都觉得大姑娘今儿得罪的人海了去了,可做为大姑娘这一方的人又着实痛快。
不用商量,几人齐齐起身也都出了亭子,这样的清谈会没有任何意义!
不知从哪个亭子开始,还坐着的学子也都站了起来站到栏杆边,看着那大步离开的女子,明明是再柔美不过的外貌,身高甚至比之丫鬟都还要矮上一些,可那些铿锵言语仿佛还在耳边回响,经由那些话,他们几乎能想像出花家清谈会的模样,如果是那样的氛围肯定是很愉悦的吧,人生能得三五知己就是幸事,如果是在那样的氛围下,他们能得的何止三五知己。
正因为如此清谈会才会有如此盛名,也正因为如此,曾参加过的人才会有那么高的评价,并将之引为平生一大痛快事。
是了,正该是那般模样才能称之为清谈会,魏家这个,如大姑娘所说就是场宴会,本来之前被大姑娘那通比不上的言论激起来的火气因着这番话全都熄了去,有人也朝着大亭子的方向拱了拱手便离开,但大多数人还是留了下来,他们不敢提前离开得罪魏家,得罪管着官帽子的吏部尚书。
而那边的大亭子内,数人跪伏于地,皇帝把玩着酒盏,神情莫测。
唯一站着的是面具覆面的顾晏惜,他半点也不关心眼下的情况,热烈的眼神追随着那道身影直至不见才收回视线,若是可以,他真想跟着一道离开。
“朱卿家,花家的清谈会真是花芷所说的那样?”
伴驾的朱博文恭敬回话,“是,臣曾去过几次,次次如此,辩得激烈时错过饭点都属正常。”
皇帝不曾去过,却记得非大病不曾告假的花屹正每每那天必会告假,他突然有点好奇那是怎样一个场面了,“花芷去过?”
“是,去过两次,每次皆是以奉茶小厮的身份留下。”顿了顿,朱博文又道:“清谈楼里不留他人,只余几个端茶水的小厮侍候。”
“魏京,你可有去过?”
不等魏京答话,皇帝已经自问自答,“你家几代都不曾下场科考,以花屹正那顽固性子定不会邀你前去。”
“……”被皇上说了实话,魏京只能把头低得更低,这一刻他无比后悔,若是时间可以重来,他定不会邀花芷前来!
皇帝起身走到亭子边上,顾晏惜上前护持。
瞧他一眼,皇帝看向各个亭子里不知该如何是好的一众学子,这些人,是大庆的栋梁,大庆的将来,花屹正能引导他们走上正道,魏京,只会让他们更加乱了方向。
花家,竟真是无可替代。
皇帝有些不甘,无可替代的理应只有皇室才对!可听着花芷所言他却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连花芷一个女人都有如此见解,可见花家在这一点上着实做得不错。
皇帝头一次想到那个女人时觉得心平气和,她再有千般不是心里是有大庆的,凭这一点就比很多人qiáng,若她能多替自己赚些银子早日完成他的心愿,倒也能给她个善终,前提是花芷说的都是真话。
转过身来,皇帝面sè淡淡的看向下首之人,“着魏京领礼部尚书之职,吏部尚书由左侍郎暂代。”
吏部尚书转礼部尚书,看似是平tiáo,可谁都知道这是被贬了,吏部乃是六部最有实权的三部之一,礼部如何能比!
魏京心里翻起惊涛骇浪,面上却半点不敢显,稳着声音应,“微臣领旨,谢皇上恩典。”
“以后让魏家的子息多读点书吧,下一年科举,朕等着他们的表现。”
轻飘飘的留下这些话,皇帝背着手离开,魏京背冒冷汗,皇上这是怒了魏家了!
花芷!花芷!
待人走远,一众人才站起身来,魏京皮笑肉不笑的看向朱博文,“有如此长脸的外孙女,不知朱大人是何感想?”
“自是得意得很。”朱博文笑得真诚多了,“她心思不在学问一道,惯来爱看些杂书,真去应试怕是童生都考不上,若是魏家子去应考想来定是能中的,老夫也等着他们金榜题名,告辞。”
魏京恨得不行,自家人知自家事,就家里这几个心眼是够了,却没一个读书的料,倒不是蠢,是魏家之前不需要他们静下心去做学问,可眼下却不同了,皇上既然放下了话,三年后魏家就必须有人下场,要是考得好也就罢了,要是连第一关都过不了魏家得丢多大的人。
花芷!好一个花芷!
花芷顾晏惜 第437章 小六归来
在门口站了片刻,皇帝进屋,在楼梯口那抬头往上瞧了瞧,扶着楼梯慢慢拾阶而上。
房子空了一年之久,灰尘遍布,手到之处扶手上留下一个个印记,皇帝却像是感觉不到一般,不紧不慢的上楼,看着同样空空如也的二楼,然后走到栏栅处倾身下探,来福忙过来搀扶,被他挥开。
从这里往下看,能看到一楼的大半,他仿佛看到花屹正站在这个位置侃侃而谈,而一众学子或站或立,他们兴致高昂,口沫横飞,在这里,没有利益纠葛,没有相互攻讦,没有华而不实的一应东西,在这里,他们大口喝茶解渴,然后更加全情投入,便是争辩也是因为理念不同,看法不同,转头又能因为某一个话题说到一起而击掌相庆。
所以花芷会怒魏家将清谈会做成了四不像,怒学子心境尚不稳就先看到了权势所带来的种种好处,大概也恼他将清谈会让魏家来办,让那些苦读寒窗多年的学子不知走向何方。
想到花芷带着怒意的掷地有声的话,皇帝扯了扯嘴角,若清谈会真是如此,他倒是能理解她那愤怒从何而来了。
“流放花家,晏惜你可觉得朕错了?”
顾晏惜有些意外皇上会有此一问,可他了解皇上,他会说这话绝不是因为真觉得自己错了,便也只是清清淡淡的回了句,“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想来花老大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皇帝岂会听不出他的敷衍,他轻笑一声,手指在栏栅上抹过,本就已不甚干净的手指变得更脏,“贺家曾权倾一时,败落时满朝文武替他们求情保下女眷,然而到现在贺家还剩下什么?童家倒台才多久,所有一切已被瓜分得干干净净,方家,吴家,哪家不是如此,唯有一个花家不同。”
皇帝转过身来看着角落里堆着的蒲团,“花家被发落足有一年,可事发至今除了几家姻亲想占便宜,素来不和的冯魏两家伸了手,其他人可有任何动作?他们没出手帮忙就是防着朕坐实他们结党的罪名,再看看一众学子,秦氏过世,他们满城相送,秋闱时他们一如往年给花家递名帖,这就是他们的态度,不要说这是因为花家有花芷,即便没有她花家在这京城也能安稳下来,等着东山再起那日。”
皇帝笑得自嘲,“朕是容不下花家,你说朕要如何容得下?花家若哪日生出反心,这江山便要姓了花你可信?”
顾晏惜一直以为皇上只是忌惮花家在文人中的声望,却不知有这般深远的原因,防患于未然吗?说白了还是忌惮。
“若是当时太后没有保下花家女眷,她们会如何?”
“悉数流放。”
顾晏惜竟是半点不觉意外,他扯了扯嘴角,似是露了个笑,“微臣去往yīn山关时曾听花老大人说过一言。”
皇帝转过身来看着他。
“太祖临去之时花静岩应允太祖,花家,与大庆共存亡,此话花家代代以遗言相传。”
皇帝瞳孔紧缩,旋即又笑了,“花家若掌了大庆,只要不改国号不也可与大庆共存亡。”
说到底就是不信花家没有那个野心,可顾晏惜却无从指责,若是换成他人有花家如此声誉他也会防着,所以那时皇上发落花家他不曾多发一言,可现在他信阿芷,通过阿芷从而信整个花家。
皇帝重又看向楼下,他本想借魏家之手削弱花家的声誉,却反倒让他更认知到了花家的重要性,简直可笑!
大庆没了花家还不行了不成!
这一刻,皇帝恨不得剥了魏京的皮,平日里说得天花乱坠,办起事来却如此差劲,连花家一个女人都制不住,就这点本事还敢沾手清谈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