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月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白云诗诗诗
小贩搓手道:“这个更便宜,两毛钱就行了。”
“……日本货吧?”
小贩尴尬地笑了:“仗都打完了,不讲究这个了。其实泡个温泉什么毛巾都一样,这个也是又便宜又软。”
“铁锚牌的?”
小贩惊奇地看他:“您这眼光真够毒的,没事儿!现在他们不绣铁锚了,顶出去也没人骂,这个大团花金光灿烂的也喜庆。”
求岳捻着那条毛巾,心道铁锚的反应够快,市场应对也很灵活,不过此时的日本人内心对整个东亚大概怀着不可一世的傲慢,铁锚不绣,绣了一个家纹。
日本他以前常去,便宜往返又快,公司团建经常是大家一起去日本泡温泉。别的家纹他不认识,眼前这个家纹在骏河地区的高级酒店被做成各种食品和玩具,他吃饭的时候还跟地陪聊过。
这是德川氏的家纹。
德川家康是日本最后一个统一全国的大名,对日本人来说,他是仁德一统的刘备,也是武布天下的曹操,铁锚冒用这个家纹,若放在日本国内,恐怕有大不敬之嫌。
放在中国就不一样了。
它意味着“天下一统”。
求岳看看小贩,“喜庆团花”,不知喜从何来?
这条毛巾弄糟了他的心情。想起齐松义之前打的电话,心里更烦躁——这就是市场,足够现实。网红潮慢慢退却了,市场冷静下来,商品必然回归它原有的价值。
吉祥物只能卖一次,对于真正的消费者而言,几毛钱一条的铁锚毛巾是更好的选择。日货平实、廉价,所以能长盛不衰,几十年后的丰田和本田,依然遵循着这个逻辑。
露生见他不说话,心知他是为毛巾不快,接过他买来的日本货,细细在旁琢磨花色。看了一会儿,轻声道:“若是真论成本,咱们的成本其实比这个毛巾低得多。”
你说对了,金总也是这么想的。
但廉价的倾销战会是一场恶战,倾销是大招里的aoe,无差别轰炸,会炸伤日货,也同样会炸伤国货。
金求岳不怕日本人红眼,但他实在不愿意成为国货中的公敌。
金总仰天长叹:“想多留点时间陪陪你,狗日的日本人不让啊。”
玲珑月 53|狙击
金求岳很小的时候,他老爸就给他讲述自己传奇的炒股历史。当时的沪深上证可谓大起大落, 金海龙原话是这样说的:“很多人挤破了头, 倾家荡产地进去炒, 最后想跳楼的天台都挤不下。”
父亲的辉煌心路, 金总未能全面感受。不过想跳楼的心情, 这一个月他是充分体会了。
金总记得他老爸当时意味深长的表情:“我告诉你, 真去跳楼的, 反而不是那些一赔到底的,跳楼的都赚过,而且赚得多——人生最受不了的事情就是大起之后变大落。”
齐松义之前回南京,是受了求岳的嘱托,去访查江浙一带目前的原棉市场。当时的金总还蛮有自信,跟齐松义慷慨道:“你不需要掩饰自己来自安龙, 如果有便宜的棉花, 就直接参与竞拍。”
调查结果是意料之中的不乐观。
但不乐观的程度远在意料之外。
两三天里, 齐松义的电话接二连三地打回句容。金总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
“现在很多人在炒作原棉, 因为知道我们厂子急需原料, 国内商人在炒,日商也在高价收购。南京这边的原棉几乎要赶上细纱的价格了。粗纱更不必说, 三倍于往年。”齐松义在电话里说:“往年这个时候没有这种情况, 今年这次棉纱暴涨, 全是我们刺激的结果。”
安龙厂缺货,众所周知,这种时候截断原料, 差不多类似娱乐圈的“防爆”。这一波安龙如果资金断裂,对日商来说是打击报复的机会,对国货而言,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接杆上位的时机。
停战协定只能阻止日军对领土的侵犯,但阻止不了日商举着和平贸易的大旗继续搅乱国内市场,日商拥有先进的设备、雄厚的资金,态度甚至比之前还要嚣张。
齐松义没有告诉求岳,他在上海的棉纱行市上见到了铁锚的在华经办,对方名叫加藤利昭。他很客气地和齐松义握了手,胸有成竹地笑道:“原来阁下就是安龙的代表,不知阁下有否听说过,最早将毛巾带到中国的,就是我们四国的铁锚。”
他的汉语相当熟练,带着一股东北的碴子味儿,齐松义不冷不热地让他握了手,淡淡道:“未曾远赴重洋,只知日本与琉球,不知四国是什么地方。”
那批棉纱当然也被铁锚高价拿下。
金求岳想起铁锚阴魂不散,烧掉了三友又来炒棉纱,心里恶心了好半天,但他不认为抢货的国内商人有什么不对,who can who up,no can no bb。大家出来做生意是养家糊口,不是为了作秀,原料又没跟安龙厂三生有约,谁有钱谁就拿。
只是国货现在就急于内讧,令人失望,也未免愚蠢。
铁锚的意图很明显,它在用倾销的手段吞食国内市场份额,可以预见,这场棉花的高价炒作,最终的结果是铁锚独占销售终端,而国内的纺织业沦为初级产品(粗纱)制造者。如果金求岳现在能够穿越回21世纪,翻一翻民国经济史,他会知道,曾经的铁锚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击溃了国货毛巾行业,最终制霸了东亚消费市场。
还是那句话,情怀不能当饭吃,吃也只能吃三个月。
齐松义问他:“少爷打算怎么办?”
“怎么办?”求岳咬牙道:“商业战场,价值说话呗。”
金总始终相信,对策是在实干中撞出来的。有些策略虽然蠢,但是你不得不执行,因为蠢办法也是硬办法。眼下唯一的对策就是督促研发部,尽量提升毛巾品质,铁锚的特点既然是柔软,安龙不妨走另一个方向,那就是结实。
把成本压低再压低,民国消费者的观念趋向于保守,开发更便宜、更耐用的产品,也许能跟铁锚打一个回合。
从六月到七月,他一面在厂里熬着酷热,和研发部日夜攻坚,一面带着周裕去拜访金二三四五六太爷,挽救一下今年的原棉库存。
两边的情况都不理想。
毛巾的耐用程度取决于棉纱的支数和机器的精密度,两个条件其实是一个结果——都是在变相地提升成本。
这条路越走越窄。
他问技术部的孙主任——就是三友之前那位姓孙的提花师傅,“过去铁锚不是打不过三友吗?过去的原料战,咱们是怎么打的?”
孙主任叹口气:“金少爷,你以为三友的仓库是为什么才被烧?就是因为三友长年屯着棉花,两边打了三四年的原料战,日本人耗不过我们,就烧我们的仓库。”他望望窗外:“好在咱们厂也有自己的棉田,少爷不用太担心。”
金总心里崩溃,大叔,棉田不是我的。你早说是这样,我上个月就该把棉花订下来啊!
哪怕挨雹子我也认了啊!
当时他心里就有很不妙的感觉。
他带着周裕,急三火四地去往镇上——果不其然,棉花还未结铃,那边已经哄抬订购,每个老太爷的答案都是“卖光了”,金孝麟更是幸灾乐祸地把他挤兑了一顿。
问卖给谁,众人都道“姚厂长来付的款。”
姚斌人不在家,说是去山西了。
金求岳没心情问候姚斌祖宗十八代,不知道姚斌背后站着谁,也许他投靠了日本人,总而言之,眼下句容这波没成熟的棉花已经不属于他了。
听说姚斌远赴山西,他身上几乎爆出一层冷汗。
对于1932年的中国而言,新疆还没有被开发,山西、通州、江浙,这三个原棉生产基地控制了整个中国的棉花市场。
江浙的市场已经上天了,姚斌又去了山西,可以想见,这三个市场是同频率同脉搏的。
全国的棉花都疯了。
后悔、尴尬,自己太小看了民国商人的敏锐度,他们确实没有互联网,但他们至少有电报和电话,这已经能够保证商业消息在一夜之间飞遍全国各地。自己悠闲地谈了一个月的恋爱,还想着情场商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而一张包抄的网已经在他背后展开了。
想要安龙死的,不光是日本人,还有他的手足同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年初的这一波狂赚,让国内棉纺织业同行的眼睛都要滴血了。自己看错了形势,这根本不是价格战,而是一场里应外合的原料狙击战。
这就是国家贫弱的痛苦,反之,他现在更深刻地理解到国家强盛的好处。一个有力的政府会在这种时候执行强制性的管制措施,打击恶性竞争,用关税限制进出口,甚至使用贸易战来互相制裁。在21世纪,美国金融界将这种策略称为“国家资本主义”,中国人的说法,叫“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
但现在的国民政府做不到,也无暇顾及。
前面是铁锚虎视眈眈,后面是捅刀的同胞同行,所以摆在面前的又是老问题,先攘外还是先安内?
要么单枪匹马,跟铁锚死磕,要么,说服国内的纺织行业,联合抵制日货。
金总:“……”
如果眼前的这些国货商家真能看清局势,就不会做出跟风炒作的傻逼行为了。
做生意不是作秀,这是他自己说的。
民国的商场,并不比21世纪温柔,它缺少有力法规的约束,只会比当代社会更血腥。
他和露生在家里对棉花账,房间里转着一个小风扇,吹着冰盆子,上面撒了碎薄荷,取凉,也提神醒脑。露生右手摇一个八角扇子,左手把存棉并粗细纱罗列出来,把齐松义报知的棉价也一并明细列出。用的都是新记法,方便求岳能够看懂。
原棉还剩两千多件,棉纱寥寥无几。
求岳见他左手执笔,不由得惊奇:“你原来是左撇子吗?”
露生嫣然一笑:“我是两个手都能写字。”
“卧槽,牛逼啊!”
“这有什么了不起?”露生不以为然:“成天关在院子里,闲也闲出病来,我就试着左手写字,慢慢的就写惯了。”他放下扇子,换右手写了一遍“求岳露生”,左手又写一遍“求岳露生”,两边字迹大不相同,右边是黄山谷的行楷,潇洒峭拔,左边却是簪花小楷,圆润柔媚。
偶然闲情雅致,两人不禁相视一笑,求岳摸摸露生的脸。
“宝贝儿啊,明年我们可能要凉了。”
“凉了?”
“就是失败了。”求岳郁闷地吐气:“我还想再去一趟通州,如果只靠两千件棉花苟延残喘,明年是一定死翘翘。”
他艰难地看看露生:“我想让你留在家里,帮我看着厂子。”
露生静静地瞧着他:“你是不想让我看见你碰壁。”
——黛玉兽真的善解人意,善解人意到让人心酸。
金求岳忽然有种想落荒而逃的感觉,成功和失败都来在一夜之间,但成功之后的失败真的太刺激了。棉价被炒成这样,要维持今年的生产,就要想办法融资,但所有人都在等着看安龙的笑话,向谁融资?
他原本的计划是趁着夏天打一波价格战,然后顺理成章地转型廉价,谁知铁锚迅雷不及掩耳,利用原料,把他们转型的路掐死了。
心态崩了。
露生一动不动地望着他,问他:“咱们会输?”
他回答他:“也许会。”
“就没有别的法子可想?”
他说:“所以我要去试一试。”
几只细小的飞蛾从窗子的缝隙里钻进来,围在电灯上,扑闪着翅膀,飞进灯罩里。头一个烧焦了,后一个仍然扑上来。
电风扇转着夜风,静夜清凉。
露生忽然伏在桌子上,撒娇道:“明日就走,今晚你陪陪我吧。”
两个人其实都没有什么情绪,也没有欲望,只是觉得很孤单,是一腔孤勇无路可去的孤单。求岳默然地笑笑,把他打横抱起来,放在床上,自己蹲在床边。好像过去在榕庄街,他哄他吃药的样子。
“我想听你给我讲讲故事。”露生道。
“讲什么?”
“讲你崇拜的那个什么,马云,还有马化腾。”露生卧在枕头上,猫一样歪过脸来:“他们有没有挫折过?”
“有啊,有的。马云自传我读过好多次,他最初开始推广电商,大家都说他是骗子。”
露生脸上是极认真的好奇神色:“那他后来为什么成就了呢?”
“靠坚持。”
“靠坚持?”
是的,靠坚持。
求岳心中忽然一阵温热,他知道露生是在含蓄地劝解他。男人都有自尊心,再没有什么是比在恋人面前失败更丢脸的事情了。而露生记得他说过的所有智障的话,也记得那些素未谋面的商业大佬的名字。
因为是他崇拜的,所以他也记住了。
温柔不是问你一句“难过不难过”,是润物细无声地让你觉得自己不孤单。
仿佛回应他的心事,露生轻声又问:“那么,你那个时候,全国商人可是齐心协力,互相不竞争?”
“当然不是,马云有阿里,马化腾有腾讯,刘强东有京东,王健林有万达,其实他们之间争得很厉害,海龙对他们只能避其锋芒,从来不敢正面对抗。”金总忽然觉悟:“其实如果我爸当年敢跟王健林拼一拼,真说不准现在谁是首富。”
露生笑道:“是啊,自古生死见英雄,置之死地而后生,没有刀光剑影,何来天下第一呢?”
海龙就是输在不战自溃,所以只能偏安华东,做个土财主。马云失败过,马化腾也失败过,他艳羡的每个大佬都曾经有过摔跟头的经历,被全国人民在线热嘲。
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露生并不说什么开导的话,只是娇懒道:“你给我说说你们那时候做生意的故事,听上去真有趣儿。”
金总床也忘了上,就地坐倒,事后他回想起自己的所作所为,简直和傻逼没有二样。男朋友叫你讲故事,你就真的开始讲故事了!
那时他心里豁然开朗——钱不赚就不赚,原料可以高价吞入,阵地不能失,不能把这块市场拱手让给铁锚。日本人赔得起,自己也赔得起,死磕就死磕。
要是连磕的勇气都没有,谈什么做英雄?
他想为露生做个英雄,死了都要爱的那种。
露生在他无穷无尽的21世纪商业故事海吹里,迷迷糊糊睡着了。醒来不见求岳的人影,知道他已经收拾行李,奔赴通州了。
床头留着一张纸,是昨晚自己左右同书写的名字,上面毛笔歪歪扭扭地添了两个字。
看了又看,写的是“爱你”。
总共就俩字,还写错一个。
后面画了个猪头的表情包。
露生托着这张纸,不觉笑起来。看看窗外艳阳高照,碧空明朗如洗,是早上下了一阵小雨,现在放晴了。
丁广雄在外敲着窗棂:“小爷起来没有?若是起来了,少爷吩咐我随时跟着您。您是去厂里,还是在家消遣?”
露生轻捷地跳下床:“去叫翠儿打水,咱们厂里去。”
他得为他做点儿什么。
玲珑月 54|奇想
白小爷丢下账本,亲自下到厂子里去了。出门前犹豫再三, 煮了一锅香薷汤, 给工人们带去。
别的事情做不了, 照顾这些员工总能做得到。
他煮着香薷汤, 心里有些自嘲, 自己是太无用、也太软弱了, 仿佛话本里的女子, 只能为心上人锦上添花,真正到了大事上,全赖求岳一个人主张。他冒着酷暑在外面奔波,自己却是连女子妻子的义务也没有尽到。
不甘心地,也在想着,到底怎么样才能在这场困局里寻一条活路, 它来得猝不及防, 让他们措手不及。
工人们满头大汗地在厂子里试验毛巾, 见白小爷提着冰盒子来, 都道一声谢。露生温柔道:“你们忙你们的, 我来看看罢了。”
其实他和求岳一样,在纺织这块都是一窍不通, 看了四五天, 看不出什么头绪。只看见工人们不停地试验毛巾样品, 反复锤拉,用戥子称量用纱的克数。
产品的研发是反复性的机械过程,在白小爷看来全一样, 不一样的可能只有他带来的汤,今天是百合绿豆,明天是薏米冰糖。
又见失败的毛巾被收集在大竹筐里,一打一打地卷成团,倒教他想起从前在班子里唱戏的时候,后台也是这么一捆一捆的毛巾,戏园子里叫“手巾把子”,那是给看戏的客人们擦脸用的。大场子里自带这项服务,小场子里是货郎兜揽了这个生意。
仔细想来,那时候春华班也是定的三友毛巾,刚开始和上海的旅店一样,绣的是“祝君早安”,后来他走红了,又专订了一种场子里的毛巾,绣“艳骨清音”。
这还是金少爷给他题的字,人生有时真是一梦南柯,金少爷此时不知是苦是甜,三友也已成昨日旧事。
他捡起毛巾,看了一遍:“这些废巾子怎么办?”
孙主任道:“以前是拿去扔了,现在节省一下纱线,拿开棉机梳开,可以再倒回纱线。”
“……还能倒回纱线?!”
露生的心思骤然活跃起来——其实棉花这种东西,时常是反复利用,旧的褥子,弹一弹又会变成新的,不知纱线能不能这样弹?
他迟疑地问:“既然旧毛巾能倒成纱线,咱们能不能把人家用旧的毛巾捡回来,机器一开,不就有不要钱的纱线了吗?”
这话问得天真,众人全笑起来,只是心中爱他生得清艳,谁也不出言责怪。大家笑着围过来:“小爷还是娇贵人,那毛巾谁不是用烂了才扔?且不说上哪儿去捡烂毛巾,就是捡来了,你知道倒回纱线要费多少力气?”
一面说,一面就有人拉他到机器前面,现拆一条毛巾给他看。
果然拆得很慢,一条毛巾拆下来,要费半天功夫,拆出来的纱线也折损大半。
孙主任道:“小爷懂得开源节流,这是您聪明的地方,只是聪明反被聪明误。须知毛巾这东西,结实的必定难拆,因为织得密,即便拆下来也剩不了多少好线;至于那些好拆的,棉纱本身就不好,拆出来一堆烂纱,又有何用呢?”
露生有些气馁,讪讪一笑,叫工人们分了汤喝,自己心里好没意思,坐了半天,无精打采地向家里走。
回家来也是无事可做,不觉把齐松义给的那块料子找出来,想想让工人们看了一场笑话,平白给求岳丢脸,对着料子,掉了几滴眼泪,闷在屋里,给求岳做衣服。
丁广雄自从上次被齐管家教训,这次可不敢大意,少爷叫陪着小爷,他简直是寸步不离。露生怕他吓着工人,因此去厂里也只叫他守在门口。回来一看小爷委屈流泪,丁老大就以为是工人们给他气受,严肃问道:“是哪个不长眼的得罪小爷,我即刻去给他一顿。”
露生含着泪,扑哧笑了:“你是被训怕了?我哭又不是头一回,用得着这样大惊小怪?”
丁壮壮:“……”
露生抿嘴儿一笑,低下头又裁衣裳。谁知丁老大在窗外看了一会儿,忽然问道:“小爷,你这粗针大线,是有什么讲究吗?”
露生头也不抬:“你一个武人,怎么忽然问起针线的事?”
丁老大耿直道:“前些日子翠儿姑娘给我做衣服,我看她也是这样粗针大线,随口说一句,说你这不是把布戳坏了吗,结果把她得罪了——我是说错了什么不成?”
露生惊讶地抬起头:“……她给你做衣服?”
“是啊。”丁老大摸不着头脑。
露生心中诧异,听这话,翠儿只怕是有意于丁老大,只是江湖英雄未必看得上从良流莺,翠儿出身不好,这事只怕难成。想了想,只装糊涂,面上不动声色地微笑道:“你练武的人,哪里懂这些女红?这是我教给她的法子。”他比给丁老大看:“先把衣片子粗粗缝起来,对个样子,然后再缝细针脚。过后把这粗线一拆,天衣无缝的,也不露出缝纫的痕迹。”
丁老大居然看得很认真:“所以这个粗针缝得马虎,其实是为了容易拆开?”
露生含笑道:“就是这个道理,要是缝得密了,拆起来岂不费事?就是为了容易拆,所以缝得粗。”
话音刚落,他忽然怔住了。
缝得密,所以难拆——既然要容易拆,何不缝得粗些呢?
脑中倏然划过一条雪亮的电光,他愣愣地低吟:“缝得粗,就容易拆,可是缝得粗难道不是容易坏?”
可如果原本就不怕坏,或者坏了之前,就拿新的替换呢?
一道又一道闪电在他脑中炸开霹雳——戏园子里的毛巾把子、废毛巾拆成的纱线、订制的“艳骨清音”,又想起求岳给他说过的故事。
他“啪”地一声丢下剪子,头也不回就往外冲,丁老大慌得在后面问:“小爷这是做什么去?”
露生哪里理他?车也不叫,整个人神魂颠倒,见门外拴着那头大青骡,骑上骡子,扬鞭便抽:“好畜生!快走!”
大青骡骤然吃痛,撒蹄就跑,把丁老大甩在后面,一阵尘烟,门口坐着的小贵和打手都面面相觑。
白小爷是疯了吗?
丁广雄恼得骂道:“都他妈傻了是不?开车出来!小爷有个三长两短你跟我是拿头玩儿呢?!”
汤山军医院。
陶嵘峥还未出院,他是好静的人,自己在窗前静静看报,秀薇拉了一道帘子,在另一张病床上睡午觉。
嵘峻却把带来的书都看完了,这两天他无事可做,认识了医院的郑博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