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吏员群体长期一潭死水,这些吏就会勾结起来,欺上瞒下。
甚至出现一些豪吏,架空主官,包揽诉讼,鱼肉百姓。
与此相对的是,一些官员,对自己的属吏多有提拔、提携之恩,于是这些属吏,便依附于官。
成了官的“故吏”,以其为“府主”。
府主和故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吏,不再是朝廷的吏,是某官的吏。
李笠看着眼前这些认真听课的学员,觉得自己不能坐视不理。
战场上,主帅不能抛弃自己的兵卒,只顾自己逃亡。
现在,他也不能抛弃这些即将为自己卖命的吏员。
所以,李笠试图改变现状,用制度化管理的方式,让吏这个群体,活跃起来,并摆脱个人前途依附于某个官员的无奈命运。
办法,参考后世的公务员制度,以及政务官(对应古代的官)、事务官(对应古代的吏)的实际区别,让吏有自己成体系的上升渠道,并在这个体系里接受考核、奖惩、调转。
让这些吏凭借体系内考核成绩或者年资晋升,可以从县调到州,从地方调到中枢。
随着“级别”的提升,待遇也跟着提升,甚至有转为官的机会。
这个过程,完全是按着新体系的规则进行,不需要吏去过度讨好地方官,不需要跟着某个地方官“鸡犬升天”。
而地方官上任、离任时,也不能把自己的属吏当做随从,带来或带走。
既然没了提拔、提携之恩,吏对于官的依附,自然就慢慢瓦解了。
当官员们拉帮结派、相互倾轧时,自成体系的吏,就不会轻易参合。
李笠想着想着,想到一个问题。
现有的吏部,管着官、吏,但主要是管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的官署,那么,主管“吏”的官署,该叫什么?
难不成六部变七部,吏部管吏,新设“官部”管官?
乱世栋梁 第二十九章 虚实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冬去春来,长安,大冢宰官署,周国执政(大冢宰)、晋国公宇文护,接见楚国使主刘师知,宾主相谈甚欢,谈的都是楚国风物。
宇文护拿着几份去年的楚国“报纸”,针对其中的一些“新闻”,向刘师知了解具体情况。
其一,检寺;其二,将行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制度;其三,增设官署,专管吏员。
目的,当然是要探听楚国的虚实。
周国权贵普遍信佛,宇文护也不例外,所以对楚国的检寺行为十分关注。
他当然知道李笠这么做,不是仇佛,而是向佛寺要土地和劳动力,但作为一个信徒,宇文护想知道楚国的佛家子弟,如今是个什么处境。
想知道那些被迫还俗的僧尼,楚国官府到底是如何安置的。
虽然“报纸”上简要介绍过还俗僧尼的去向,不过宇文护还是想听听刘师知的说法。
刘师知出使前,得皇帝叮嘱,到了周国,要多宣传宣传楚国的一些政策,见宇文护果然问起检寺,便回答:
“许多百姓,之前是生计所迫才循入空门,还俗后,无依无靠,官府的安置办法,一为屯田,二是入作场做工。”
“屯田,是在两淮以及河南耕作;入作场做工,主要是印刷作场、玻璃作场等手工业作场。”
“不会种地,有人教,不会作工,同样有培训,官府加强监督,避免有不法之徒将这些还俗僧尼拐卖...”
“至于真心向佛并有慧根的人,得了度牒,自然就能安心念经...”
刘师知说着说着,还特意举例:“少府寺的作场,包括玻璃作场,雇佣还俗僧尼五千余人,包吃包住,让他们自食其力。”
“由官媒牵线,组织男女工相亲,让他们成家,相互有个依靠。”
“销往贵国的玻璃器,大部分都是这些还俗僧尼所在作场制作。”
说到这里,刘师知笑起来:“晋公可得让贵国商贾多买些玻璃器,如此一来,也算是帮助鄙国还俗僧尼了。”
这笑话一点也不好笑,宇文护却笑了笑,因为从对方的只言片语中,听出了有价值的消息。
楚国国君把检寺过程中,被迫还俗的僧尼都组织起来,为自己效力,而不是任由世家豪族瓜分这些人。
可见,李笠即位后,对国内那些世家豪族的压制很得力。
至于已经在周国引起关注的“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一事,刘师知也做了介绍:今年,楚国就要正式实行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制度,简称“科举”。
而参加科举考试的门槛很低。
想要参加考试的读书人,不需要获得地方官的举荐,不需要获得世家大族的推荐,不论门第,只要通过了初级考试“乡试”,就具备了参加正式考试的资格。
接下来,通过了“州试”,就能前往京城/行在,参加尚书省举办的“省试”。
这个“省试”,其实就等同于过去梁国时的国子学考试(射策),上榜者,譬如“射策甲科”,就能入仕做官。
而故梁的国子学入学资格可不好拿,首先是名额少,其次要看门第、出身,寒族子弟很难获得入学资格,最多只能旁听。
旁听者,是没有资格参加射策的。
所以,楚国如今实行的“科举考试”,其实是故梁国子学考试的改进,将参加考试的资格放宽。
想要获取这个考试资格,得先通过乡试、州试,却不需要入国子学读书。
这就让大量寒族子弟,乃至出身微寒的读书人,绕过九品中正制,有了一条相对宽敞、稳定的入仕渠道。
科举考试还分士、庶双榜,这就确保寒族子弟能避免和学识渊博的士族子弟同场竞技,让凭着学识入仕的难度有所降低。
宇文护通过看报纸,知道了楚国“科举考试选官”制度的大概情况,现在则问刘师知,这考试的考题,谁来出。
如果是士族官员来出,那如同让狼来牧羊一样:
士、庶有别,士族看不起庶(寒)族,出题的士族考官,哪里会让庶族考生那么容易通过考试。
“考试分三级,难度递增,但无论哪一级考试,考卷都要糊名。”刘师知侃侃而谈,所说内容,都是皇帝事前交代的。
“为了避免出题者恶意为难考生,考卷题目分主观题和客观题...”
“客观题,就是答案固定,不会有争议,譬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乡试考卷,基本上都是客观题。”
“州试、省试,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
这些题型的意思,宇文护从报纸上了解过,所以关心的是“出题的人是谁”。
刘师知的回答,是皇帝召集有识之士,根据考试的难度,各自出题,这些题目收集起来,形成“题库”,考试时,随机从题库里抽题目来构成考卷。
题库内题目的数量会不断增加、更新,尽可能保证考卷的难度,符合当前级别考试所要达到的水准。
考试成绩,以数字给出“分数”,所有考生的成绩,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排列。
至于省试,主观题由皇帝从备选的题目中选择,考卷,由皇帝任命的文臣来进行初步阅卷,再上呈皇帝审阅、最后定分。
所以,省试的主考官是皇帝,士、庶榜上榜的考生,等于是皇帝的门生。
刘师知这么一说,宇文护心中的猜想,得到证实:
李笠行科举考试选官,目的就是加强皇权,撇开世家大族把持的入仕渠道(九品中正制),直接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为自己效命。
“可是,靠考试入仕的官,处理事务,怕是力有未逮吧。”
宇文护又问,刘师知回答:“所以,需要治吏,让良吏来协助官,处理各类事务。”
“所以,贵国专设官署来管理吏?”宇文护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正是,治国先治吏,这吏,包含官、吏,而只有吏的考核、升降、调转自成体系,才不会依附于官、变成某官的故吏,不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毕竟,吏是朝廷的吏,可能是某官的吏。”
宇文护再问:“可如此一来,官如何管吏?一如战场上,将、兵可以不管对方生死。”
这种问题,按说一个国使不该向外国宰辅细说,不过,刘师知得皇帝“授权”,此来长安,就是要来宣传的。
他回答:“我国天子治军,军法森严,若主帅遇险,部下坐视不理,主帅死,所部皆斩!”
这是间接回答,宇文护听明白了。
心中长叹一声:果然如此。
毫无疑问,李笠这头猛虎,正在为战争做准备。
不仅厉兵秣马,还在整顿国内事务,积蓄钱粮、布帛。
宇文护知道,李笠在全国范围内检寺,真实目的,是要将大量被佛寺占有的土地和劳动力,抓在手中。
同理,在三吴地区检籍、检地,是要向世家、豪族手中要租赋,要劳动力。
李笠做这些事,居然能压制反对者,较为顺畅的将各类新政执行下去,宇文护由此看出其对国内的掌握,超出自己的预料。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这不是个根基不稳的篡位者,而是言出必行的强势开国君主!
宇文护将心比心,假设自己若要在周国执行检寺、检籍、检地,那是根本就执行不下去的,因为顾虑、掣肘太多了。
周国虽然没有南国那世家大族的顽疾,也不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且以府兵制凝聚豪强力量,又得了蜀地,国力日增。
但比起如今的楚国来,落了下风。
李笠篡位后,大刀阔斧清理弊政,宇文护由此看出此人的野心不小:吞并天下,而不是偏安一隅。
如果是别人,譬如高家的酒徒,他倒是不怕。
问题是李笠这头猛虎,能力和想法明显远超高家的酒徒,如今潜伏在巢穴里,并不是在打盹,而是在增强实力。
待得这头猛虎再次出击的时候,周国,扛得住么?
宇文护愈发担心起来,他觉得,或许,联楚攻齐的策略行不通了,反倒是应该...
可那也行不通,源自东西魏对峙的两国恩怨,哪里是说放下就放下的?
乱世栋梁 第三十章 虚实(续)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邺城,皇宫,醉酒的太上皇高湛,躺在榻上回神,频繁喘气,他宠爱的李夫人在一旁服侍。
李夫人见高湛气喘吁吁,却依旧拿着酒壶不放手,心中担心。
高湛有气喘病,喝酒后症状愈发严重,虽然大臣们劝过许多次,甚至连高湛最宠信的和士开也劝过,但高湛短暂的戒酒后,依旧我行我素。
现在,喝了烈酒,喘得厉害,却依旧不舍得放下酒壶,李夫人想劝不敢劝,生怕激怒醉酒的皇帝,自己倒大霉。
伴君如伴虎,这就是无奈的事实。
但是,却有例外,譬如“他”。
过了一会,李夫人见高湛迷迷糊糊的似乎睡着了,便坐在榻边,随时候命。
她出身赵郡李氏,最初,是魏帝元善见的妃嫔,因为容貌出众,又有文采,很得元善见的宠爱。
但是,元善见是高家立的傀儡皇帝,甚至被权臣高澄骂做“狗脚朕”。
不堪屈辱的元善见,密谋挖地道逃出如同牢狱的皇宫,事泄,高澄气势汹汹带兵入宫问罪。
高澄认为元善见是被身边的妃嫔怂恿,于是要杀最得宠的李氏。
李氏被人拖出去,吓得魂飞魄散,但危急时刻,元善见没有退缩,不顾安危,驳斥高澄,使得李氏逃过一劫。
所以,对于李氏而言,元善见这个皇帝,并不是老虎,而是能保护自己女人的大丈夫。
奈何,魏国国运已去,禅位后的元善见,很快便暴毙,而李氏和其他妃嫔,则成了新王朝权贵瓜分的“战利品”。
她成了长广王高湛的女人,并为高湛生下第一个儿子,比同一天出生的嫡长子还早几个时辰出生,却因为是庶子,被强行“延后”了出生时辰。
李氏由此知道自己在高湛眼里不过是个玩物,愈发战战兢兢的侍奉着对方。
高湛称帝后,虽然被封为夫人,她却依旧不敢大意。
“想什么呢?”
沙哑的声音传来,吓得走神的李夫人一个激灵,抬头一看,却是高湛醒了。
“妾担心陛下身体...”李夫人赶紧服侍高湛,虽然高湛已经是太上皇,但大权在握,所以左右依旧称呼高湛为“陛下”。
高湛还带着醉意,看着这个漂亮的赵郡李氏女,忽然想到另一个漂亮的赵郡李氏女,即他的二嫂李祖娥。
随后心情大坏,便问:“莫不是想劝朕戒酒?”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陛下自有主意,妾岂敢多言。”
“嗯,咳咳咳...”高湛咳了几声,坐起来,喝了李夫人捧来的醒酒汤,伸手去捏对方的面颊。
“你们赵郡李氏,专出美人呐,一个个的,都有绝色。”
李夫人心中警醒,不敢放松:“是否绝色,还得陛下说了算。”
“呵呵呵....”高湛笑起来,笑着笑着,又说:“听说,南边,那个梁国的乱臣贼子,冒认江夏李氏为郡望,还想攀附你们赵郡李氏啊。”
“陛下既然说了他是冒认,那他自然是假的,瞒不过天下人的眼睛。”
李夫人小心翼翼的回答,高湛收回手,不再多说。
赵郡李氏的女子,多绝色,譬如把他兄长高澄迷得神魂颠倒的李昌仪,为此,还导致李昌仪之夫高仲密叛逃关中,引发邙山大战。
而二嫂李祖娥,也确实是绝色,真的很棒....
想到李祖娥,高湛的心情再次恶劣起来:如果不是李祖娥心太狠,他们的女儿,现在也该有四五岁了。
或许,还能有第二个孩子。
李夫人见高湛脸色变得难看,心中忐忑,就在这时,和士开入殿。
和士开得高湛宠幸,进出皇宫如入无人之境,甚至去皇后那里都随意得很,李夫人不敢多说什么,赶紧给高湛整理发冠。
高湛端坐不动,与和士开交谈起来:“如何,张榜悬赏这么久,有人献酿酒之法了么?”
和士开回答:“回陛下,无人揭榜,那烈酒,还是没法酿出来。”
“那为何南边就能酿出来!”高湛骂道,再次拿起那酒壶,闻着酒香;“真是好酒,一日也离不得。”
“陛下保重身体,还是少饮酒为好。”和士开劝道。
若是别人这么说,高湛是要发火的,但和士开说却不同,高湛叹了口气:“唉,人生一世,有如此佳酿却不喝,岂不是在世间白走一趟?”
说着说着,话题还是转到南边,和士开此次来面君,就是要说一些打听到有关楚国的消息,譬如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他说:“臣闻那渔家子,已经开始举办考试,选拔官员了。”
“你怎么看?”高湛摆摆手,示意李夫人离开,李夫人赶紧告退。
和士开等李夫人离开,回答:“陛下,臣以为,那渔家子不过是病急乱投医,和陛下比,差远了。”
高湛问:“此话怎讲?”
“很简单,他出身微寒,为此不惜冒认江夏李氏郡望,并妄图攀附赵郡李氏的名声..奈何南朝士族不买他的账。”
“他根基浅,又无多少宗亲,姻亲也靠不住,妻族更是卑微,即拉拢不了士族,也舍不得收买士族,士族们和前朝文武,看他就像沐猴而冠,不敢放心用。”
“就只能靠考试选官,来拉拢寒人。”
“考试选官,古来有之,远的不说,梁国之前就有,这不是他首创,他也知道寒人考试考不过士人,便别出心裁,弄什么士榜、庶榜。”
“以此拉拢寒人给他效命,又怕参加考试的人,都是滥竽充数,所以才搞什么三级考试..”
和士开说着说着,笑起来:“而陛下,同样是策试选才,一纸诏令,天下人才便聚集京城,毕恭毕敬等着陛下考校,这不比那渔家子强多了?”
这话说到高湛心里,乐得他哈哈大笑。
策试选才,谁不会?
高湛前不久,就专门召集各地人才入京,策试后授予官职。
两相对比,在和士开口中,高湛就是深得人心的天子,各地人才随时都能齐聚京城,等候挑选。
而那李笠,说的话,士族子弟不听,想求贤,真正的贤才理都不理,就只能搞不伦不类的“三级考试”,来收买那些出身卑微的粗鄙之人。
如此一比,自然就显得高湛远胜渔家子。
和士开接着说:“自魏末以来,县令多用厮役,由是士流耻为县令,而陛下将贵游子弟聚集宫前,逐一任命,他们便到各县走马上任,可不比那李笠装模做样利索得多?”
“这渔家子,为梁臣时,只做鹰犬,倒是自在,如今坐了那个位子,人心不服,便如同被锁链锁住一般,轻易动弹不得。”
“南国士族不服他,前朝文武人心不稳,他便不敢如之前那样,亲自率军北犯,否则国内必然生乱。”
“李氏宗亲凋零,诸子年幼,在国内镇守要冲都不够,更不可能挂帅远征,他也不敢让别人担当大任,以免别人有样学样。”
“所以,臣以为,渔家子这几年必然被国内事务折腾得焦头烂额,无心北望。”
“而西贼,占了南国的蜀地,做贼心虚,眼见渔家子全据河南,恐怕也会暗中提防,生怕对方接下来向西用兵...”
“所以,周、楚两国迟早刀兵相见,陛下可坐山观虎斗,高枕无忧矣。”
“好,说得好!”高湛再次笑起来,晃着空酒壶,摸着和士开下巴的胡须:“还是彦通能为朕分忧。”
和士开字彦通,见高湛开心,自己当然也开心:只要把皇帝..太上皇哄开心,自己的好日子就能继续过下去。
至于楚国的虚实,谁在乎?
他根据各方面传来的消息,仔细琢磨之后,当然知道楚国国主李笠是在磨刀,而不是坐立不安、皇位岌岌可危。
等李笠把刀磨好,齐国就麻烦了。
所以,应该劝皇帝(太上皇)做正事,及早应对。
然而,皇帝一旦做正事,那还有他什么事?
皇帝沉迷酒色,把国务托付给他们几个,这才有他们几个的财路不是?
和士开想得很清楚,只要哄皇帝开心,皇帝想听什么,他就说什么,这不就皆大欢喜了?
反正这江山又不是他的,他抓紧时间聚敛钱财、享受美人,才是最重要的。
乱世栋梁 第三十一章 佛跳墙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府邸,和士开召见一位来客,客人来自南方,姓曹名钦,能给他带来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
作为回报,他会让曹钦较为轻松的获得不少良马,带去南方。
当然,良马价格不菲,可不是白送的。
今日,曹钦登门,带来的见面礼之一,是数十尾鲜活的四腮鲈鱼。
这种美味的鱼在三国时期就已经闻名天下,只在江南才有,且也颇为珍贵,遑论北方。
和士开对这“区区薄礼”很满意,他不关心曹钦是如何把活的四腮鲈鱼带到邺城,关心的是对方此次要买多少马。
“你家东主如此喜欢马,是为了赛马获胜,还是繁衍生息?”
和士开发问,从一个盒子里,拿出一枚漂浪的发簪,发簪以硕大的红宝石做点缀,十分漂亮。
曹钦站着,微微弯腰,一脸谄笑:“君侯,这马,最好是牡马(公马),当然是要送上赛场,若能夺魁,奖金可不少。”
“是么,不会是直接送到牧监,和许多牝马一起繁衍吧。”和士开一边说,一边从另一个盒子里拿出一物。
这是一枚“水晶球”,拳头大小,固定在一个笼形底座上,水晶球内有五颜六色的“晕”,仿佛一团凝固的彩色迷雾,十分漂亮。
曹钦赶紧回答:“君侯哪的话,些许好马,要花多少年,才能繁衍出像样的马群。”
“每次都买数十匹牡马,累计来的数量,也很可观呐!”和士开小心捧着一个薄如蛋壳的瓷瓶,两眼放光。
由衷赞叹:“这新平瓷器,真是巧夺天工!”
曹钦马上表态:“君侯若看得上眼,小人下次,无论如何都要多带些薄瓷来。”
和士开小心放好瓷瓶,又拿起一柄短刀,拔刀出鞘,看着刀身上那宛若波纹的漂亮花纹,一时间不知该怎么说。
这是锻打无数次的百炼刀?不然花纹从哪来的?
可百炼刀的花纹,能有这么漂亮?
曹钦适当的介绍起各类“礼物”,这些礼物基本上都是手工业制品,但制作工艺令人匪夷所思,让见多识广的和士开看得眼花撩乱。
“你家东主为了买马,可真是费尽心思。”和士开对曹钦带来的礼物很满意,“我会安排人,带你们去买好马。”
曹钦立刻表态:“多谢君侯相助,小人感激不尽!”
“下次,多带些稀罕宝贝来。”和士开缓缓说着,拿起一瓶玻璃瓶装的烈酒,“酒,越烈越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