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他觉得用蓄水灌城的方式,特意污染城中水源,也是不错的办法。
长期的积水,会让城中守军喝不到干净的水而患病,譬如患上痢疾,或者手脚浮肿,时间一长自然就不战自溃。
行军总督王琳,没有同意他的建议,理由是己方围而不攻,先打援,所以没必要用水攻。
且筑坝蓄水灌城,会让蓟城周边的大量农田毁于一旦,这对接下来军队的驻屯很不利。
想到这里,吴明彻看着眼前阡陌连天,有些遗憾。
确实,蓟城周边开垦了大量农田,一旦用水攻,长期浸泡蓟城之后,这些农田会受影响。
楚军拿下蓟城后,想要在今年恢复农耕,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此一来,粮草就只能从外地运来,增加负担。
蓟城地区的农田,还是尽可能要保住,确保一定程度上的自给自足,这是这里的地势所决定的。
幽州蓟城,北面、西面是燕山山脉,翻过山岭,就是大草原,那里有大量胡人部落生活,时不时会聚众南下,进入幽州地区劫掠。
所以,自古以来,幽州地区就是边境要地,历代朝廷但凡控制着幽州地区,都要在此驻扎重兵,防御北患。
这么多兵马驻扎幽州地区,所需粮草若全都从外地运来,消耗很大,所以,边军屯田才是最佳选择。
吴明彻此时所见四周的一片“阡陌连天”,就是历年来幽州边军屯田的结果。
蓟城附近河流众多,夏秋季节,容易闹水患,所以经过无数年的治理,蓟城周边有了已经相对完善的沟渠、堰坝等水利设施,确保这片地区的田地能够旱涝保收。
如果用水攻,长期灌城,这些水利设施毁于一旦,之后再要重新修建、疏浚,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可不是小数目。
若期间突厥大军来犯,工程进度又会受影响,影响粮食产量,届时,就得从河北各地运粮过来,那也很麻烦。
行军总督的顾虑很有道理,而想到突厥的威胁,吴明彻望向西北方向。
那个方向是居庸关的位置,数年前突厥大军进犯幽州,就是被齐军挡在居庸关外,最后不得不撤军。
直到今日,居庸关还在齐军手中,所以,反扑的齐军,到底会从哪个方向进攻蓟城呢?
吴明彻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而最近几日敌情突变,意味着对方的反扑,即将到了最关键的时候。
数日前,横跨太行山东西的山陉之一“蒲阴陉”,其东端关隘子庄关守军(楚军已经夺下该关)发现敌情:
有数万人规模的军队,避开关隘,沿着一处山中河谷往西北方向行军。
附近的楚军立刻行动起来,派出上万人规模的军队,跟着对方行军:齐军在山谷里走,楚军就在山上跟着。
一高一低,无法直接交战,但楚军就是要跟着齐军,尽可能在沿途合适的地方拦截对方。
很明显,这是来自河东地区的齐军,走山中野径,避开现有的“通畅山路”,出现在幽州西部、居庸关南面。
一旦让其得逞,如今堵着居庸关的楚军就会腹背受敌,然后,齐军的主力就会从居庸关冲出来,冲向东南面的蓟城。
若如此,吴明彻所部兵马驻扎的蓟城故地,就首当其冲。
然而,蓟城东北方向,群山之中唯一的缺口地区——卢龙塞——也有敌情传来:斥候发现有大量兵马沿着卢龙塞古道行军。
卢龙塞这处要地,目前依旧是齐军控制着,所以,围了蓟城的楚军,有些被动。
而且,幽州西南涿郡地区,开始有大量流贼出现,这些人骑着马四处流窜,袭扰楚军的运粮队,以及各地烽燧、营垒。
当中,以范阳地区尤为突出。
这倒是能理解,因为楚军对范阳地区的豪强大户进行了“大清扫”,激起“民怨”是不可避免的。
于是,围住蓟城的楚军,现在四周形势变得严峻:齐军的真正主力,到底会从哪个方向冒出来?
吴明彻走下山,准备去大营参加议事。
他对目前局势有自己的看法,认为如今围攻蓟城的楚军居然“危机四伏”,都是齐军故意营造出来的效果。
对方之目的,是要调动楚军兵力,让楚军处处设防,于是兵力渐渐摊薄。
北伐大军主力围着蓟城,久攻不下,又分兵到处布防,到处都是漏洞。
然后,齐军主力选好时机突然发力,冲出群山,直奔蓟城而来,与蓟城守军内外呼应,一战...
一战,就能在蓟城把北伐楚军打得大败,甚至全军覆没,如此一来,河北地区形势,就要剧变了。
吴明彻下到山脚,骑上马,往中军大营而去。
形势越是紧张,敌人越是有奇谋,他就越期盼,因为只有击败强劲的对手,才能立下更大的功劳。
吴明彻年近六旬,戎马多年,但之前的人生,基本上都是在虚度光阴,所以到了侯景作乱之时,不过是众多将领之中的一个无名之辈。
因为当年的梁国,没有他们这些寒人出身武将的上升空间。
梁国的将军军号有一百四十多个,如同漫长的台阶,寒门子弟投笔从戎,一辈子都爬不完这台阶。
而那些高门世家,甲族权贵子弟,连马都不会骑,刚入仕,军号却直接在台阶的中上位置。
那位置,几乎是绝大部分武人玩命一辈子都到不了的高度。
再弓马娴熟,再骁勇善战,也不会被人看得起,甚至连骑马在建康城里走动,也会被那些不男不女的士族子弟嘲笑。
可现在不一样了!
新朝建立,无军功不得封爵位,种种制度改革,在各方面都对武人公平了许多。
当年活捉侯景的那个小将,如今是新朝天子,素来看重军功,也不吝于封赏立功将士。
所以,年近六旬的吴明彻,又有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昂扬斗志。
现在,齐军有奇谋,而他,也有!!
乱世栋梁 第八十七章 去向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破晓,居庸关处,大量齐军穿过关隘,往东而去,斛律羡站在关楼上,看着浩浩荡荡行军的将士,再看看东方即将升起的朝阳,面色凝重。
前来攻打居庸关的楚军已经后撤,对方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但那又何呢?事到如今,对方已经没有多少选择。
斛律羡护送皇帝到晋阳后,立刻进行布置,要收复邺城。
然而楚军攻势凌厉,河北地区大多沦陷,所以他决定从幽州下手。
先派出一支偏师,自蒲阴陉东进,在子庄关附近故意走野径,引楚军跟随。
这支偏师走在山谷里向居庸关方向过来,一定能吸引大量楚军围追堵截。
而他又调动了营州那边的兵马,带着大量契丹、靺鞨兵自卢龙塞入幽州,迫使围攻蓟城的楚军向东分兵。
现在,斛律羡亲自率大军东出居庸关,然后往东南方向蓟城进军,楚军能拿出来迎战的兵马,能有多少?
他的军队以及出卢龙塞的营州军有很多马匹,可以看做都是骑兵,楚军若分兵据守两个方向,只能是顾此失彼。
所以,对方或许意识到情况不对,于是收缩兵力,要在蓟城外,直接来个决战。
考虑到楚军可能有一种大威力的兵器,斛律羡才不会蠢到排开大阵和对方正面决战,而是要发挥马多(骑兵)的优势,避开正面,断其粮道。
具体该怎么做,得到了蓟城附近,弄清楚形势,再做决定。
或者,楚军并不是收缩兵力到蓟城附近,不是在那里等着和他们决战,而是想要逐个击破,将营州兵马和他这支大军依次歼灭。
这可能么?
斛律羡认为要做到很难,因为营州兵马还有大量契丹、靺鞨兵助战,就兵力上而言,不比围攻蓟城的楚军少,哪里是楚军可以“逐个击破”的?
但他不得不慎重,因为楚军明显是想围城打援,否则蓟城早就沦陷了。
对方既然布局围城打援,肯定有所准备,留有后手,他要防的不只是围住蓟城的楚军,还要防其“后手”。
万一围着蓟城的楚军是个鱼饵,那就有意思了。
兵马已经过半通过居庸关,斛律羡走下关楼,骑上马,向前进。
他坐镇幽州多年,对幽州各处地形了若指掌,从居庸关去蓟城这条路上,哪里比较适合伏击,可以说是很清楚。
所以他有信心让胆敢在半路上伏击的楚军有来无回。
。。。。。。
上午,蓟城,坚守许久的守军将士,此刻站在城头,对入城的援军高声欢呼,人人笑逐颜开,有人甚至激动得泪流满面。
他们孤军守城,面对如潮的楚军,说不绝望那是不可能的,但还是坚持下来。
无数个日夜,他们盼着远处地平线上,突然出现官军的旗帜,期盼朝廷没有忘记他们这些为国尽忠的好男儿,派援军来救蓟城。
日盼夜盼,一次次失望,一步步走向绝望。
就在大伙以为再也不会有援军过来的时候,斛律使君带着大军回来了!!
斛律羡之前任幽州刺史,坐镇北地多年,外拒突厥,内治军民,大有作为。
还组织人力开荒屯田,并挖沟渠灌溉土地,使得驻军能够自给自足,在幽州军中威望很高。
现在,老上级亲自带兵出居庸关来救蓟城,迫使楚军一夜之间跑得精光,蓟城守军当然是激动万分。
不仅如此,营州军自卢龙塞入幽州,赶来救援,随行有不少契丹、靺鞨兵。
所以,斛律使君麾下官军兵力数万,多为骑兵,实力很强。
那么,在斛律使君的带领下,官军收复河北,不是不可能!
河北各地虽然沦陷,但百姓目前只是迫于楚军的威压,暂时不敢反抗。
一旦有一支强大的官军队伍在河北出现,必然是应者如云。
届时,河北全境到处都是揭竿而起、响应官军的义军,楚军又能在河北待多久?
将士们激动万分,可斛律羡激动不起来:楚军居然不战而退,这让他有些意外。
之前他判断,进攻蓟城却久攻不下的楚军,打的是“围城打援”的主意。
现在,对方既不围城,也不打援,说撤就撤,很不正常。
这其中,肯定有阴谋诡计!
因为蓟城守军说不清楚围城的楚军往哪个方向撤退(楚军是连夜撤退),所以,斛律羡不敢有丝毫放松。
大军陆续抵达蓟城周围扎营之际,他派出大量斥候在周围侦查,确保方圆十余里范围内,没有楚军的伏兵。
并要尽可能弄清楚军主力的去向。
当然,对方如果要撤,往南撤到范阳地区的可能性很大。
但斛律羡不认为对方真的会撤,因为一旦他从容南下,河北地区的楚军,会被他弄得鸡犬不宁。
届时各地百姓纷纷响应,后果,不是楚军能够承受的。
到了傍晚,外出侦查的斥候们纷纷传回消息,斛律羡终于知道之前围困蓟城的楚军,其主力如今往何处去了:
对方之前连夜拔营,去向不明,而斥候们在东边的无终地区,听当地百姓说,之前有大量骑兵自西而来,往东而去。
又有百姓说,见楚军骑兵过临渝铁雀关,似乎是要沿着海岸北上,不过因为楚军控制着铁雀关,他们不清楚之后楚军的动静。
斛律羡得了消息,只觉难以置信:楚军疯了,居然走极其难走的碣石傍海道!
齐国的燕山长城,最东端在临渝地区,那里是古榆关的位置,如今的长城关隘,依山傍海,名为铁雀关。
铁雀关,即是碣石道的最西端。
碣石道,是幽州地区前往辽西地区的一条通道,这条路不需要穿过绵延不绝的燕山山脉,沿着海岸向东北走,可达故辽西郡地区。
那里如今是营州境,所以,走碣石道可直达营州州治黄龙(柳城)。
但是,这条道路不是很好走,因为傍海,沿途各地经常被海水侵蚀,夏秋多雨时节,许多地方常常变成水泽。
这些水泽,深不通船,水浅不能走车马,数百年来,无数人尝试过开荒,却都住不下来。
所以这条路之中,虽然不能说杳无人烟,但没有什么大的村落,遑论县城,多为零星渔猎聚落。
若是寻常商贾借道往返幽州、营州,倒也能走,可大军经此道行进,除非马多,行军快,否则夏秋季节是很难走的。
故而往来幽州、营州,目前走的多是卢龙道。
营州军救援幽州,走的就是卢龙道,结果,围攻蓟城的楚军,主力竟然钻入碣石道,这要趁着营州空虚,来个乘虚而入?
斛律羡认为这不可能,楚军拿下营州黄龙又如何?根本就是舍本逐末!
他和几位心腹商议这个军情,而该军情对外保密,尤其对那些率部众助战的契丹、靺鞨部落首领保密。
斛律羡说出自己的判断:“姑且认为,他们能够抵达营州,攻占黄龙,那又如何?”
“营州孤悬辽西,楚军占了,没有什么意义,如同入死地。”
“他们或许想以此乱契丹、靺鞨军心,可只要我军封锁消息,就起不到作用。”
“所以,无非是想引我军去追,然后他们在铁雀关附近,或者其他位置半路伏击。”
“或者,他们走小径入群山,转入卢龙道,在半路伏击回援黄龙的兵马。”
说到这里,斛律羡笑起来:“围魏救赵,也得我军不得不救‘魏’,他们才能得逞。”
几个心腹将领听斛律羡这么一说,不忘提醒:“君侯,有这支楚军在,我军就无法从容南下了,他们可都是骑兵,随时都能在后背捅刀子。”
“确实,所以,我军可将计就计。”斛律羡很快就有了主意,“他们自入死地,想要来个置之死地而后生?也罢,我军就送他们一程!”
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在兵法上是险招。
成功的,有秦汉之际的韩信“背水一战”。
失败的,有后汉末年蜀汉马谡的街亭之战,如今楚军过铁雀关入碣石道,引他们来追,斛律羡决定抓住这一良机,歼灭这个不知死活的对手。
乱世栋梁 第八十八章 作茧自缚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傍晚,蓟城,州廨听事,布置完军务的斛律羡,看着挂在墙上的舆图,琢磨着接下来的战局.
他关注的地点,在幽州东部,山海之间。
那里是大海之滨,燕山长城最东端,有座依山傍海的关隘,名为铁雀关。
这座关隘,没有被来自北面的敌人攻破,却是被人从腹背拿下,一如壮士未能死于战场,却死于己方小人的偷袭。
斛律羡看着铁雀关所在位置,想着往事。
铁雀关,因为西面山坡有大量铁石露出,其状如雀,故而得名,当初是作为燕山长城的最东端关隘而修建。
这关隘是数道边境长城之中的一个要地,还是他亲自督建的。
河清二年(七年前)突厥二十万众毁长城,寇恒州,试图往南边朔州而去。
河清三年,突厥再次入寇,不去恒州,而是继续往东,直奔幽州。
突厥大军入长城,大掠而还,甚至留兵屯塞北,更集结诸部,准备再次攻齐。
随后,斛律羡任幽州剌史,加强塞防,在天保年间所建长城的基础上,扩建、增建长城。
这条长城,西起库堆戍,东抵于海,随山曲屈,总长度二千余里。
其中二百里,经过的险要地势,要么堑山筑城,要么断谷起障,并设戍逻五十余所。
同年,突厥十余万人再次进犯幽州,斛律羡率诸将迎战,突厥兵见齐军容整齐,不敢出战,很快退走,然后遣使求和。
至于燕山长城东段,因为外有营州、安州作为屏障,所以一直未受袭扰。
长城最东端的铁雀关,基本上没有什么战事。
但之所以设铁雀关,就是防止辽西地区的靺鞨各部走碣石道袭击幽州。
结果没想到敌人来自关内,而不是来自关外。
现在,楚军撤往铁雀关外,明摆着是要引诱他们去追,斛律羡思来想去,不打算分兵太多,而是要集中兵力南下。
他手中如今有数万骑兵,足够搅动河北各地,让楚军疲于招架,又能鼓舞各地百姓揭竿而起,反抗楚军的占领。
这才是最重要的,歼灭那支躲在铁雀关附近的楚军,还在其次,若拘泥于这种歼灭战而错失收复河北的良机,那就是舍本逐末。
但是,放任一支数量不少的敌军骑兵在后方活跃,十分不妥,所以,斛律羡还是先分兵前往铁雀关,盯着那里。
在铁雀关南面挖掘长壕,“锁”住对方,然后部分兵马撤回蓟城,再留下部分兵马盯着铁雀关。
若少量楚军出击,根本赶不走盯梢的齐军,若楚军全力出击,那些盯梢的齐军,能及时向蓟城这边传递军情。
铁雀关距离蓟城,有六百余里距离,一旦有什么异常,蓟城这里有足够时间做准备。
反正楚军见齐军主力不来铁雀关,必然要往蓟城而来,若如此,他自有安排。
若铁雀关附近一直没有动静,或许楚军是折向卢龙道设伏,亦或是直接扑向营州,那么,对方是自己往绝路去,活该。
如果楚军犹豫几日,那好,他攻下范阳,彻底断了对方的粮道和归路,届时粮草没有供应,这支楚军会不战自溃。
所以,这支楚军自以为计谋精妙,可只要齐军主力不跟着追过去,对方就是作茧自缚。
斛律羡的目光转向幽州西南面的范阳,因为楚军在范阳的所作所为激怒了当地大户,所以,已经有不少人联系到官军,愿为官军先导,助官军收复范阳。
或许,过几日,施展围城打援的就是他们,而急匆匆来救范阳的楚军,就是他们的猎物。
斛律羡派出去的斥候探得清楚,如今的幽州地界,楚军只在两个方向,一个是东面的铁雀关,另一个,是西南面的范阳。
其他楚军若要长途奔袭,自南向北入幽州偷袭蓟城,可得先躲过他撒出去的无数“耳目”,这是根本就做不到的事。
在铁雀关前掘壕的军队,明日就能返回蓟城,而他明日一早,就会率领骑兵南下,直奔范阳。
思来想去,己方布置完全没问题。
侍卫端来夕食,斛律羡慢慢吃起来,吃着吃着,忽然听得外面号角声起,随后刺耳的号角声此起彼伏。
这是在示警:有敌军接近城池。
他愣了一下,却继续吃着夕食,不过进食速度明显快了许多,侍卫们见状,心中着急,却不敢催促。
过了一会,斛律羡吃完夕食,告急的将领也冲了进来:“君侯!敌袭,敌袭!!”
斛律羡看着对方,不急不慢的问:“冷静些!敌人有多少,从哪个方向过来的?”
“君侯,是从铁雀关方向过来的,兵马无边无际,好多,好多!我军东进兵马,全军覆没了!末将已经让人加强城防,让各营备战!”
“乱讲!!”斛律羡觉得这是扯谈,“我派去铁雀关的兵马都有三万,退守铁雀关的楚军,再多能有多少?全军覆没?”
“铁雀关南地区,哪来的地方设包围圈,能打得我军全军覆没?”
“君侯!我军败了,铁雀关的敌人,是之前估算数量的数倍以上...”
那将领一脸惊魂不定,“据败兵说,比起之前围困蓟城的兵马,明显多了几倍!”
“数倍以上?这怎么可能!!”斛律羡还是觉得难以置信,既然将领们已经布置迎战事宜,他倒不用太急,得先问清楚敌情。
很快,跑回来报信的几个败兵入内,向主帅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
他们奉命东进前往铁雀关,一路上放出大量斥候,提防半路遇伏,于是,平安无事走到关南数里外。
然后根据地形开始挖掘壕沟。
本来一切顺利,昨日就能往蓟城这边回来,结果....
“海上有好多船,好多船!好多大帆船!”那几个兵卒一脸惊恐的说着,仿佛是刚受过惊吓,还没回魂。
“这些大帆船,凌晨时靠泊海边,然后放下大量小船,往岸边过来。”
“等我军发现时,上岸的楚军密密麻麻如同蝼蚁,拉起许多铁丝网,已经断了我军后路。”
“天亮时,铁雀关楚军出击,和渡海而来的楚军南北夹击,把官军团团围住..”
“他们会妖术,会召唤天雷,那些助战的契丹兵、靺鞨兵很快就吓傻了,跪地求饶...”
“我几个侥幸突围,便跑回来报信,马跑死了,亏得半路遇到其他斥候,才有了马,才跑回来,而楚军一直在后面紧追不舍...”
斛律羡听到这里,只觉得脑袋一片空白:从、从海上过来的?
这是怎么回事?
楚军怎么会从海上过来的?
这消息已经超过他能够理解的范围,嘴巴微张,合不拢,一副瞠目结舌的样子。
他派营州兵马去铁雀关掘壕,之后大部分兵力折返回来,作为第二拨南下的骑兵。
结果,这一下子就全军覆没了?
从海上来的真是楚军?莫不是妖怪吧?
闻讯赶来的几个将领,得知这个噩耗,当中一人思来想去,一脸惊悚的说:“莫非..这海上来的楚军,是对面青州地区横渡而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