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可要如何防止被人“钓鱼”,防止在打仗这件事上出现成本失控?
他觉得,无论谁当皇帝,被人明目张胆的骗,被人在众目睽睽之下“钓鱼”,恐怕都想杀人啊!
李笠说道:“打仗,谁也没有把握一定能打赢,或者在预期时间内结束战争,所以风险大,风险控制不好做,这可以理解。”
“但是,若连后勤运输的成本控制都做不好,打仗就是在赌博,尤其国战,变成了赌国运,一旦成本失控,就不是加不加钱的问题。”
“突然增加的负担,必然转嫁到百姓身上,导致服劳役、兵役的百姓增多,影响农活,甚至会加重百姓负担,导致家破人亡的情况出现。”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这种情况一旦大规模出现,国家的根基必然被明显削弱,许多年都恢复不过来,你看,严不严重?”
李笠说到这里,看着那几个军人:
“所以,核算工程报价,确保工程进行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风险控制,就需要这些专业人员、专业团队来负责...”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三十五章 参谋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兵部官署一处院子里,停着几辆独轮车,乍看上去,和民间所用独轮车没太多区别。
独轮车,在汉时就有了,当时名为“鹿车”,车有一个轮子,双握把,仿佛鹿角,一个人就能推动。
后来,三国时期,有了改进。
据说蜀汉丞相诸葛亮对鹿车的运输效果不满意,因为汉军要出蜀地攻关陇,走的是栈道,原有的鹿车,运输效果不好。
于是,诸葛亮制作了“木牛流马”,极大改善了粮草运输的效率。
木牛流马到底是什么?众说纷纭,但很多人认为,这当中,包括一种改进后的独轮车。
无论传说如何,独轮车在民间确实普遍使用,既能走丘陵、山区道路,也能走平原地区的田埂路。
几名“参谋”,向前来参观的皇帝和皇太子,介绍这个常见的运输工具。
所谓参谋,即参与谋划的意思,军中设参谋一职,参与军事行动谋划、承担具体军事业务,其中包括后勤运输。
皇太子李昉见识过民间生活,所以能看出这独轮车和民间独轮车的差别之处:眼前这独轮车,前后各有双把。
这就意味着,独轮车可以两个人驾驭,前拉后推,载重量相比一般的单人独轮车要大。
但实际上,前面的双把,等同于马车、牛车的双辕,可以用一匹马/骡/驴来拉,而位于独轮车后方的人,负责维持独轮车的平衡。
此外,车轮也有不同。
眼前的独轮车,车轮为铁轮,其重量不比同尺寸木轮重多少,但更加牢固。
参谋们对军队为何要以独轮车为主要运输工具之一,做出解释:某些地区,比较适合用独轮车来承担后勤运输重任。
尤其这种独轮车,在崎岖路段行进时,车轮不容易坏,这一点,在大规模的运输当中十分重要。
虽然木车轮的优点是价格便宜,随坏随修,因为木材到处都有,但是,大负重、长距离运输时,故障率相对较高,需要花时间来修补。
对于提高陆地运输效率来说,这问题比较容易拖后腿,所以参谋们根据历次战役的实际使用经验,得出了“铁轮车更合适挑大梁”的结论。
这一结论的前提,是进行丘陵、山区路段的运输。
这些地区的路,一般都是窄路,道路崎岖,两轮车也许能走,但到了某些弯曲路段,转弯不便,容易出现拥堵。
两轮车的转弯半径其实不算大,都会有转弯吃力的时候,四轮车就更别说了。
而且,走山路时,经常出现道路一侧是悬崖、陡坡的情况,这时候稍有不慎,拉车的牲畜就会失足掉落,连带着把车以及车上货物都拖下去,造成损失。
所以,到了这些路段,车队的行进速度会很慢,车夫们小心翼翼驾驭驮畜,缓慢通行。
于是,运输车队行进在丘陵、山区路段时,总体的移动速度不快,和步行差不多,且经常在某些路段出现拥堵。
甚至,会因为一辆车出了故障,譬如车轮坏了,导致整个车队就堵在狭窄路段,进退不得,
所以,有司总结了历次战役后勤运输的经验教训,决定用独轮车,作为丘陵、路段运输的主力车型。
独轮车的结构简单,活动部件少(轮子比两轮车少一个),用了铁车轮后,“平均无故障时间”延长。
独轮车队行进在崎岖山路上时,因为占用的路面不大,转弯极其灵活(等于是原地转向),前拉后推的“行动模式”,可以很好的保证通行效率。
即便出了故障,也不会堵着道路,导致后面的车无法通行。
畜拉人推的前进方式,可以保证在上坡路段可以从容上坡,实在不行,人拉人推的方式也可以。
即便不用驮畜,两个人负责一辆独轮车,其粮食消耗,要比用驮畜少很多。
这在特定地区的长期陆地运输十分重要,可以在维持基本的运输能力前提下,降低后勤成本。
什么是“特定地区的长期陆地运输”?
特定地区,即太行山脉。
楚军要攻河东地区,路线有两条,一条路线,是直接翻越太行山脉,往晋阳而去。
第二条路线,是从幽燕出发,走北道绕行,从恒州地区南下,攻雁门关,再攻晋阳。
经过参谋司的研究和推演,第二条路线的后勤运输压力极大,运输成本相对高很多。
所以,第一条路线比较合适攻齐。
虽然山区运输也不容易,但使用独轮车(铁轮)作为运输工具,能以较低成本,完全靠人力推独轮车,稳定维持“粮道”。
之所以主要用人力拉车而不用驮畜,是为了省粮草,把省下来的粮草,补给前方将士、战马。
参谋司的参谋们,经过大量的论证,制定的后勤运输方案,可以保证十万官军主力跨越太行山攻河东时,一年内后勤无忧。
相关的方案,以及具体实施方案,李笠已经和宰辅们看过,也召集了军中相关人员开会议过几次,确定大体没问题。
李昉也看过方案,想到方才父亲特地讲解的“钓鱼工程”,他便和几个参谋探讨起来。
他不问“物”,问的是“人”。
大量调动人力来维持“独轮车运输线”,这些人力当然是太行山东的河北地区百姓。
这些百姓被征发服劳役,参加灭国之战,因为山区运输十分辛苦,而且持续时间长,服役期限必然超过一个月。
那么,他们家中怎么办?到了农忙季节,家里农活谁来干?
一个壮劳动力长期离家,家中经济来源少了,万一碰到急事,家里老弱妇孺无依无靠,或者举债,然后因为收入减少,还不起,利滚利,怎么办?
服役的青壮,在运输期间,吃住条件如何保证?若病了,怎么安排治疗、休息养病?
是不是要带病运输?
如果战事真的持续将近一年,这么多青壮的轮休,怎么才能做到公平?
李昉问的问题,全都是关于服役百姓该如何组织、管理、奖惩以及安顿。
道理很简单,他要提防被人“钓鱼”,因为一旦“工程成本失控”,会祸害许多百姓。
青壮劳动力,是各自家庭的顶梁柱,顶梁柱没了,家也就没了。
而这一个个家庭,就是王朝的根基,代表着赋税,代表着服劳役的劳动力。
李笠见儿子问得很仔细,没有打扰,看着几个侃侃而谈的参谋,很满意:专业人士,就该有专业人士的样子。
自从有了战争,就有了后勤运输、保障,所以,后勤运输、保障的相关知识,自古以来就有。
但这种知识上不得台面,因为对于士人而言,粗鄙军吏掌握的技能,不值一提。
教人如何打仗的兵法,倒是有不少传世著作,这些兵法,当然会强调后勤的重要,但具体怎么保证后勤,不会说太细。
而具体详细描述军事后勤技术的书,甚至专门的军事后勤学说,没有。
因为这种知识,其实等同于民政中的物资转运、人员征发和管理知识,无非是办的事是民政还是军务,所以被视为“吏学”,不受“主流”重视。
只有那些具备地方执政经验,或者打过许多仗的将军,才会对后勤运输、保障知识,有不同程度的了解。
甚至,军事后勤、保障知识,成了“将门家学”的一部分,长辈将其作为家传知识,传给自家人。
而不会作为学校的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教授。
如此一来,战略层面的后勤规划、成本估算,一般需要民政官署的人员来承担,但战场军事运输和安全环境下的民政运输又有不同。
导致估算出来的后勤成本,只是个大概的数字,而等到战争开始后,基本上大幅上涨是必然。
所以,想要较好的估算军事行动的后勤成本,并在开战后,控制后勤成本的上涨,需要有地位高、专业知识丰富的专业人员来承担这一职责。
于是,参谋一职应运而生。
参谋,由一定级别的军官担任,要有带兵经验,入军校学习专业知识,毕业后履职。
作为一个群体,全程参与到作战、行军、后勤的谋划中去,参与决策、执行以及监督。
所谓“专业知识”,以后勤运输计,有几点要很专业:
一,什么规格的桥(桥面宽度),其每小时通行能量(人、车、马)是多少,要掌握。
二,各种典型道路路况,每小时通行量(各类运输工具)是多少,要掌握。
三,水路运输,不同水位,能有什么吃水量的船只通行,每日货运量最大能有多少,要掌握。
四,水、陆转运,如何调度、调配人手,如何编组人力运输队、畜力运输队。
以上总总,其实都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将其量化,用“每小时通行量”、“每日货运量”等指标,来量化后勤运输、保障各环节的成本。
如此一来,可以在开战前的“庙算”环节,根据作战方案,规划后勤补给路线(粮道)。
给皇帝和宰辅们拟定几套合理的后勤方案,估算相应的后勤成本。
开战后,可以尽可能控制后勤成本的增加,尽可能避免成本失控。
只有后勤稳了,前线军队才稳,将领才可以更加从容和敌军周旋。
当然,参谋的职责不光是保障后勤,还要参与作战、行军规划,用集体的智慧来协助军队打胜仗。
参考后世,专业化的“参谋部”,应该是一支新式军队的大脑,而依赖天才将领带兵挑大梁的传统做法,变数太大了。
毕竟天才难得。
李笠见儿子问问题问得起劲,思绪很快飞到别处。
皇帝要掌握军队,位置才坐得稳。
但并不是每一任皇帝,都具备过硬的军事素养,以及战略眼光。
那么,依靠参谋制、军校军官团、基层军士等一系列手段控制军队,并指挥军事行动,就是他留给子孙的财富。
而现在,他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统一天下。
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三十六章 动静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上午,开封城一隅,畅通车行的伙计们,开始一天的工作,车行维修场大门刚开不久,便有四轮马车缓缓驶入。
渐渐地,入场等待维修的马车越来越多,在车行伙计的引导下,逐一驶入“工位”,接受维修。
一如既往,前来维修的马车,故障多在车轮,或车轮轴套、避震板簧。
车夫先登记了车架号,办完手续,车行技工们便开始更换故障部件,他们熟练地将故障铁车轮卸下来,换上新的铁车轮,亦或是轴套。
因为这些马车都是“标准结构”,设计时就考虑“易维护性”,以及零部件的“标准化”,所以拆装、更换’都很方便。
配件一个训练有数的维修班组,基本上都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作。
再对马车进行检查,判断其他车轮、轴套、避震板簧的磨损情况,做好记录,并告知车夫。
车夫在维修单上签字或者按手印,驾着马车离去,开始新一天的货运工作。
不断有四轮马车驶入车行维修场,各维修班组技工的休息时间渐渐缩短,也来越忙碌,换下的故障车轮以及轴套、板簧等配件,经过登记后,送到隔壁工段。
这里,才是真正的维修工段,对故障部件进行维修,而之前的工段,其实是更换工段。
这是开封城里各大车行维修场的维修方式:对于前来维修的四轮马车,其故障部件是某种意义上的只换不修。
换下的故障件,车行自己再慢慢维修,修不了的,退给制造场回炉。
如此一来,故障马车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故障部件的更换,立刻投入到繁忙的货物运输当中去,不耽误东主们的买卖。
维修工段里,维修班组组长、技师卢望山,看着不断送进来的故障铁车轮,看着有些弯曲的铁轮辐,骂道:
“这帮畜生,成日里超载,多好的马车,被他们糟蹋了!”
一个组内技工随后说:“哎哟,这不是保修期内只换不修么,所以那帮东主可劲的超载...”
他仔细看了看铁车轮上刻着的编码,再翻翻记录,也骂起来:“才换了一个月,就坏了,等过了保修期,我看他们还敢不敢这么折腾!”
卢望山看看挂在屋檐下的时钟,然后招呼手下干活:“行了行了,赶紧的,能修就修,修不了的收起来,登记好,送回作场回炉!!”
技工们忙碌起来,将一个个故障零件进行仔细检查,将那些弯了的轮辐更换,很快,一个个正常的铁车轮在他们手中“出现”了。
卢望山见工作正常进行,不用自己操心,交代了几句,转到隔壁。
见许多车夫坐在凉棚下,一边喝大碗茶一边等,他踱过去,坐下,和车夫们聊起天。
这些车夫,都是各货行的伙计,给东主赶马车拉货,每天都很忙,要往返于各地,经常和商贾打交道,所以见多识广。
而货行与车行定有契约,货行在车行购买的铁制四轮马车,有“保修”,车行还会提供后续的维修服务。
于是,新式四轮马车(主要特征是全铁制车轮)的推广速度很快。
许多货行在购入车辆后,于保修期内拼命拉货,普遍超载,所以马车的故障率极高,以车夫们经常到车行修车。
但因为各车行准备充分,执行只换不修的“保修”,并不会妨碍货行用车。
所以“保修期”内超载情况越发普遍,四轮马车的普及速度也越来越快。
车夫们,自然经常和车行打交道,久而久之,就成了熟人。
卢望山在工作之余,很喜欢和车夫们打听各地趣闻,这比起卖报纸看新闻,划算很多,也能知道更多消息。
现在是夏天,车夫们坐在凉棚里等车修好,无聊得很,自然就和其他同行聊天,聊着聊着,卢望山就听到了许多有用的消息。
譬如,河南、淮北去年秋冬季节,普遍种植冬麦,如今到了夏天,要收获了。
因为河南、淮北大规模普及马耕,所以耕地效率很高,冬麦的种植面积很大,现在的收成,自然也很大。
卢望山听到这里,意识到一个问题:夏粮入库后,楚军怕不是要发动进攻了。
他作为周国细作,潜伏在楚国开封多年,和其他同伴一道,收集各类消息,然后定期传回国内。
楚国于去年秋冬时节,突然在河南、淮北地区大规模种植冬麦,这件事,楚国的报纸有报道,朝廷已经知道。
所以,卢望山知道国内会提防楚军于今年夏末之后发动进攻。
但还得看今年夏天,河南、淮北地区夏粮的收成。
而这些年来,河南、淮北各地兴修水利设施,所以抗天灾的能力强了许多,虽然今年入春以来,天旱了些,但并未影响收成,所以...
所以,他得赶紧把消息传回去。
卢望山并不是默默地听,发问:“这马耕,还是老规矩么?”
“对呀。”几个车夫点点头,“都是商社组织马耕队,提前和各地约定好,日子到了,马队就带着轮犁去当地耕田,费用好说。”
卢望山又问:“河北也是如此?”
“听说是,而且,河北的夏粮,也开始收割了。”
“那夏粮收了,得种苜蓿了吧,轮种养地力。”卢望山再问,一个车夫想了想,透露一个消息:“有的地方,水田好像要种二熟稻。”
“二熟稻,这是什么稻?”卢望山来了兴致,其他人也竖起耳。
那车夫回答:“二熟稻,好像是从交州引来的稻种,一年能两熟,今年春天,在淮南、江南开始种植,也是夏天收,这是一熟。”
“然后再种,秋天又能收一次,这是二熟。”
“我是送东主去睢阳时,听东主和客人聊天才知道的,这岭表交州啊,据说稻子是一年两熟,或者两年三熟。”
众人恍然大悟,如今因为报纸越来越多,所以他们不用出远门,也可知千里之外的事情。
遥远的岭表交、广地区,在以前,他们听都没听过。
但如今随着海贸大兴,许多舶来品大量涌入河南、涌入开封,所以街头巷尾的顽童,都知道“交州龙编”、“广州番禺”这些地名。
交州据说很热,比广州还热,还很潮湿,冬天不下雪。
交州的夏天,热得人恨不得光着身子,所以那地方水稻熟得快,一年两熟可是司空见惯。
众人闲聊,聊得热火朝天,加上外面烈日当空,让人挥汗如雨,可卢望山心里却是拔凉拔凉的。
种种迹象表明,今年,楚军会发动大规模进攻,所以他心中忧虑。
也颇为纠结。
他本有家室,可在开封潜伏的这些年,为了掩人耳目,自然要成家。
他在车行做事,因为肯动脑子,干起活来又快又好,于是得了重用,工资看涨,媒人为他说了一门好亲事。
卢望山在开封成了家,有了子女,日子过得不错,比在周国好多了。
可,可...
他在周国的发妻,以及子女,还眼巴巴盼着他回去。
而在楚国的家,内人持家有道,儿子聪明伶俐,开了蒙,蒙学老师说,这孩子是个读书的种子。
所以,妻家那边,愿意出资,供他儿子读县学、州学,将来参加科举。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甚至有商贾来找他,愿意资助他儿子读书,只盼将来,榜上有名后,大伙有了指望。
眼见着自己在楚国的家,前途一片光明,卢望山左右为难。
他的同伴,他的上级,不止一次提醒他,要以大局为重,而他在开封的家人,其实也沦为了人质。
他如果叛国,在周国的家人,和在楚国的家人,都不会落得好。
怎么办?
卢望山不知道。
他们之所以被选中,就是因为成了家,有了牵挂,上级才不会担心他们潜伏在楚国后,时间一长就叛变。
但现在,卢望山不知该怎么办,一旦上级下令,让他做一些危险的事情,譬如协助行刺..
成不成功且不说,他在楚国的家,就完了。
因为楚国的“有司”十分厉害,其爪牙、耳目到处都是,这些年来,他的不少同伴,陆续失去联系。
也不知,某一天,他被人带走时,他在开封的家,怎么办。
或者,楚军攻入周国后,攻占长安,从档案里,或者某些官员口中,得知他的真实身份...
正惆怅间,有伙计过来打招呼:“卢师傅。”
“何事?”卢望山问,收拾心情,看着对方。
“卢师傅,有人找你。”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三十七章 动静(续)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夜,开封城内不少坊区灯火通明,而城外外汴水边,同样被煤气灯点亮的港区码头处,人声鼎沸。
哨声、呼喊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各装卸队在调度们的指挥下,忙着装卸货物。
声音传向四方,动静不小。
开封港一直都很忙碌,自从皇帝将行在搬到开封,港区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一年到头,每日的昼夜间都有船只靠岸装卸货物,港务以及装卸队则不停轮班干活。
今夜,港区一如既往忙碌,汴水上,等着靠岸的货船已经排起长队。
港务以及税吏们提前上船检查、登记船上货物,随船押运的货主,或者各地转运司吏员,就着船上灯笼的灯光,办理相关事务。
有的船只是路过开封,不需要装、卸货物,所以办完相应手续之后,船员们驾船离开队伍,经由另一半河面,向上游驶去。
码头上的煤气灯灯光,将这些船照亮,可见船上货物满载,但高出甲板的货物,都被篷布遮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