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忙着装卸的装卸工们,瞥见这些从面前经过的漕船,已经是见怪不怪:这些船的船身编号与民船或一般官船不同,为军船。
运载的货物,必然是军需。
入夏以来,因为汴水水位上涨,来自徐州的船只愈发多起来。
这些船除了在开封卸下大量煤、铁以及各类货物,还有不少过境开封,往汴水上游而去。
虽然外人无法知道船上装什么货物,但装卸工们只要有心,就能看出这些运往上游的货物,很多都是军需物资。
因为现在还不到运粮的时节,而上游荥阳地区,为楚、周梁国交界处附近,那里的驻军,已经开始囤积军需了。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然而,这和装卸工们无关,他们忙着干活,每扛完一件货,就能领一枚竹签。
放工后凭着竹签结算工钱,此为“计件工资”,所以尽可能多干活才最重要,谁有空想不相干的事?
但是,忙碌的身影当中,有几双眼睛,盯着这些过往的漕船。
为了不招人注意,他们只是在忙碌之余,往外瞥几眼。
装卸工秦五郎就是其中之一,他作为周国细作,以装卸工的身份,在开封港潜伏了几年。
这几年来,许多和他同期做工的苦力,都已经陆续在城里找到生计,另谋高就,甚至后两年来的人,也大多离开码头,在城里找到别的活干。
码头对于装卸工,一如许多货物一样,不过是个中转地而已。
总是滞留码头的人(货),大概就是赔钱货了(找不到别的活干)。
不知不觉,一个多时辰过去,装卸工们累得腰酸背痛,可路过码头、往上游而去的船只,依旧络绎不绝。
由此可见,楚国确实往荥阳地区输送大量军需,明显是在备战。
秦五郎愈发确定,今年极大可能要爆发战争。
刺耳的哨声响起,本轮班次工作时间到,工头们让人竖起不同号码的旗帜,召集队内装卸工们集中,点过人数后,撤离码头。
当然,还在干活的人,得把手头上的事做完才能走。
随后,新班次的装卸队入场,走向新靠泊的漕船,开始新一轮的装卸工作。
放工的装卸工们,在港区结算处排队,凭着兜里的竹签结算工钱。
又有不少登岸的船员从结算处另一边走过,前往夜市,准备消遣之后,到港区客栈投宿。
港区夜市,就在结算处外、路对面,因为有港区煤气供气的便利,夜市里也点着煤气灯,里面夜如白昼。
做小本生意的摊贩,在夜市摆摊,吸引着夜里上岸的船员、放工的码头员工以及附近居民来吃宵夜。
又有说书人讲报纸上的新闻,或者说一些志怪故事,引来不少居民来打发时间。
而且,附近居民家中的读书郎,也跑来煤气灯下看书,所以夜市每晚都很热闹。
这里的消费很便宜,所以值夜班的港务以及装卸工们,放工后都喜欢在夜市消遣一下,再回去睡觉。
秦五郎在结算处排队,等着领工钱,看着前方热闹的夜市,忽然有些恍惚。
他来开封几年了,一直在码头上干活,曾经的“同事”,纷纷另谋高就。
许多人已经在开封安家落户,都有了比较安稳的工作,不需要做苦力。
而他,其实也可以过更好的日子。
或者,换个身份,以楚国良民的身份,在开封安家落户。
这里,到处都在招工,只要肯做事,就一定能找到工作,自食其力,甚至养家糊口。
而且,只要找到好工作,还能得媒人说一门好亲事,娶妻生子。
但是,他不能。
留在周国的亲人,类似于人质,所以,秦五郎不想再多一分牵挂,省得左右为难。
可他在开封的这些年,看着身边许多人,从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的乡下人,通过做一段时间装卸工作,慢慢适应了开封的生活。
然后一步步向上走,换更好、更轻松的工作,得更多的工钱,日子过得有模有样的。
若他当初也这么做,现在,日子肯定会滋润得多。
所以,有时候他会做梦,梦到“我是周国细作”这件事,其实是个梦。
“其实”,他真的是从淮南乡下跑出来的穷人,在开封当装卸工,即将开始崭新的人生。
但睡醒之后,还得面对现实:他真的是周国的细作。
敢叛逃,国内的亲人就麻烦了。
因为各有分工,所以他必须留在码头处当装卸工,探听各类消息。
一年到头,都住在简陋的宿舍,和一群刚进城的乡下人挤在一起,不厌其烦教授对方“码头的规矩”,还有涉及开封城的种种“知识”。
这种日子,真是....
“秦五郎是吧?”
说话声打断了秦五郎的思绪,他赶紧看向面前,看向坐在结算处柜台后的那个中年人。
中年人手中,拿着一枚他交的竹签,其他竹签则放在一旁:“这竹签不对劲,叫你工头过来。”
“不对劲?怎么会不对劲!”秦五郎觉得奇怪,伸手去拿:“我看看!”
中年人把手一摆:“停!知不知道规矩!叫你工头过来!!”
“我若走了,真就说不清了!”秦五郎嚷嚷起来,周围一群装卸工好奇的围观。
常有人为了工钱结算时的数目,和发工钱的人争执,一般都是因为计件的竹签有问题。
这是因为偶尔有人想要占便宜,于是伪造竹签,试图多领工钱。
不过一般都不会闹大,毕竟,码头这里,是有“规矩”的。
“行,让你心服口服。”那中年人示意身边一个男子,“这秦五郎,是老吴的手下,去,把老吴叫过来,就说竹签有问题。”
男子离开,秦五郎抱手胸前:“我就在这等着,竹签没问题!”
“有没有问题,等你工头来了再说,到里面去等!”中年人说完,指了指身后的小房子:“别在这里碍事。”
说完,把秦五郎的那些竹签放进一个玻璃罐子里,然后盖上盖子:“大伙都看着,没人动你的竹签!”
秦五郎问心无愧,往小房子走去,其他人见怪不怪,继续排队领工钱。
秦五郎入房间后,发现里面有一个男子坐在火炉边,煮着开水,背对着门口。
他招呼一身,见旁边有几张胡床,便走过去,坐下。
“是秦五郎吧?”那男子问,秦五郎闻言一愣,不过很快反应过来,他在码头干了几年,别人认得他也不奇怪。
于是回答:“正是,有何指教?”
“是这样,我今晚在此,专门等你。”那男子回过头,看着秦五郎:“畅通车行的技师卢望山,不久前,已经投案自首了....”
秦五郎听到“卢望山”这个名字,心脏几乎停跳。
又听得对方说:“就不知秦五郎,愿不愿意识时务了...”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三十八章 你猜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午后,天空乌云密布,狂风起,不时有惊雷炸响,声动四方。
天色昏暗,大雨即将来临,听涛阁内,宫女们将窗户关好,又点起煤气灯,灯光照亮李笠的面庞。
他站在一副挂起来的舆图面前,看着上面的山川形胜。
旁边书案上,放着有司上呈的报告。
按照报告所称,周国安插在开封的细作,如今已被“有司”暗中处置。
能策反的策反,能抓的就抓,能出“意外”的“出意外”。
接下来,就看这些被策反的细作,按有司要求而传回去的消息,能否迷惑周国的执政宇文护。
消息是什么?
其中之一,是楚军在荥阳大规模囤积军需,“总总迹象”表明,楚帝要亲征洛阳,然后一路向西平推,推过潼关,直达长安。
如此一来,这就是周、楚两国的决战,因为齐国仅能自保,楚军若先攻洛阳、潼关,再攻关中,齐国只能旁观。
所以,接下来的大战,不是楚军攻齐国河东地区,引发三国决战(楚军对周、齐联军)。
正常来说,这消息传到长安,足以让周国执政宇文护坐立不安,拼尽全力布防,要守住“东部战线”。
这是“第一层”战略构想。
那么,“第二层”构想,就是楚军“声东击西”,做出进攻洛阳的姿态,迫使周国集结兵力至洛阳,但实际上楚军是要攻齐国河东地区。
如果宇文护想到了第二层,就会平均配置兵力,既要守洛阳,又要屯兵河东(周国控制的地区),救齐国。
接下来是“第三层”构想:
楚军使诈,迫使周国同时分兵洛阳、河东,但楚军的实际进攻方向,是从沔北地区西进,走武关道,突入关中,直扑长安。
这时,周国因为主力分布在东面洛阳,以及东北面河东地区,所以关中的防御相对薄弱。
以上两个方向的军队,急切间很难回援,一旦关中周军挡不住从武关道冲出来的楚军,长安就完了。
所以,周国执政宇文护若想到“第三层”,就会从陇右地区调集兵马入关中,或者做好入关中的准备。
防止楚军走武关道“奇袭长安”。
那么,会不会有“第四层”战略构想呢?
当然有。
楚军并不止三路攻势(跨太行山攻河东、自虎牢向西攻洛阳、走武关道攻关中),第四路,从荆襄出发,沿着汉水,西攻上游的汉中。
攻下汉中,继续西进,断掉蜀地和关中的联系,然后攻蜀。
这时,周军既要布防洛阳、河东,又要据守关中,为此还要调集陇右兵马入关中以防万一。
结果楚军的目的是蜀地,那么,反应过来的周国即便立刻调兵入蜀,也会因为蜀道为楚军截断,来不及了。
那么,对于周国执政宇文护来说,楚国今年的“大动作”,也有可能是“收复汉中和蜀地”。
该怎么办?
难道,不会有“第五层”战略构想么?
还是有。
一年多以前,楚军攻占齐国恒州,大破突厥,将恒州以西,阴山以南、黄河以北这片地区(即河套地区)控制住。
这里,有魏国早年的国都盛乐,而这片地区,和周国的夏州地区(即黄河几字形内侧地区),只有一河之隔。
若四路楚军俱为偏师,目的是将周军主力牵制在四个方向(河东、洛阳、汉中、蜀地),导致关中空虚。
那么,楚军骑兵主力,出恒州,走苍鹤陉到盛乐(或者直接出长城,绕阴山外沿去盛乐)。
然后渡河南下,过夏州(位于后世所称陕北地区),一直往南,便可短时间内(相对而言)冲入关中,直抵长安。
即便急攻长安不下,但这支楚军可侧击武关道,沔北楚军随后出武关道,长安危矣。
届时,周国中枢被一锅端,河东、洛阳、汉中、蜀地周军,就会被楚军逐个击破。
这就是“第五层”战略构想,也不知宇文护能否想得到。
对方若想到了,还得分兵在夏州方向,于是,兵力越摊越薄。
若进行针对性布置,就有可能被“第六层”战略构想来个“当头棒喝”。
“第六层”战略构想是什么?
是分兵之计,楚国出疑兵,迫使周国在五个方向(河东、洛阳、武关道方向、汉中/蜀地、夏州)分兵。
这一分兵,洛阳方向的兵力就不够了,于是,楚国真正的主攻方向,还是出虎牢,攻洛阳。
所以,“有司”操纵那些被策反的周国细作,向周国传递的消息有很多,足以让对方认为,楚军会在五个方向之一,发动真正的进攻。
周国要守,就得分兵五处,可处处要守,就等于处处失守。
怎么办?
好办。
对于周国来说,以关中为圆心画一个圆,楚军在五个方向可能出现的攻势,其实是外线攻势。
周国可以利用“内线优势”,聚集重兵于关中,但洛阳也得增兵。
一旦判断出周军真正的进攻方向,周国关中驻军再迎战,如此一来,就不会因为四处布防而处处无防。
这就是周国可能采取的应对之策,前提是对方想透了“第六层”。
然后,就得面对“第七层”。
楚国皇帝坐镇开封不动,而开封,距离虎牢不过两百里,距离洛阳,不到四百里。
你猜,楚军真正的主攻方向是哪里?
“出道”二十多年的李三郎,号称从来没有打过败仗,随时可以“速下”洛阳,那么,周国敢不大幅增加洛阳驻军?
若不全力增兵守洛阳,洛阳面对李三郎的御驾亲征,能坚持到关中援军抵达么?
要知道,洛阳所在的“洛阳盆地”地区,三面为楚国包围(东面河南、南面沔北、北面河内地区),本来就难守。
这是“第七层”,还有“第八层”。
即李三郎坐镇开封是亲自“诱敌”,故意吸引周军主力集结洛阳,而楚军并没有什么五路大军,主力就聚集开封。
待得周军云集洛阳,李三郎便带着主力出虎牢,与周军在洛阳决战。
李三郎的真实目的,就是要在洛阳地区和周国决战,一战歼灭周军大部主力,随后不费吹灰之力取关中。
所以,楚国是想先灭周国。
若对方这么想,就会有“第九层”。
即楚国其实还是想先灭齐,取河东之地,于是用尽一切疑兵之计,吸引周军主力集结洛阳。
李笠闭上眼,抬手搓了搓脸。
这种“计中计”,绕来绕去,好像很烧脑,其实应对起来不是很麻烦:攻其必救。
周国应该不乏战略眼光独到之人,肯定能提出“攻其必救”的应对之策,执政宇文护如果有魄力,采纳了。
就会集结重兵于洛阳,做出随时东攻开封、北攻河内(直指邺城)、南取沔北的姿态。
从周国这边看,如果楚军本意是从其他方向攻齐或者攻周,此后就不得不收缩兵力在虎牢附近,提防洛阳周军狗急跳墙。
如果楚军本意就是要在洛阳-虎牢和周军决战,狭路相逢勇者胜,周军也来个决战。
说不得这一战,能拱翻李三郎,实现绝地大反击。
李笠再次沉思起来。
周国执政宇文护,执政近二十年,在战略以及军事上的表现,总体来说是“表现平平”,相比其叔、周文帝宇文泰,差了不少。
但是,周国的开国元勋,有不少人健在,这帮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狠人,战略嗅觉应该是有的。
如果宇文护关键时刻,能够集思广益,当机立断,做出正确选择,也不是不可能。
那么,你能猜到我的真正意图么?
李笠看着舆图,笑起来。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是无用的。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三十九章 调动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某日下午,阳光依旧炽热,李笠坐在凉亭下,穿着裲裆,挽着大口裤的裤腿,摇着大蒲扇,看有司上呈的军情。
有司一番布置之后,被策反的周国细作,向国内传回去的消息,果然让周国忙碌起来。
其国内的地方大员任命情况,以及兵马调动,经由楚国细作的侦查,已经大概摸清楚,并传了回来。
现在,李笠就在认真琢磨收到的军情,看看周国执政宇文护,采取了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一,洛阳方面,以宗室、齐国公宇文宪为洛州刺史,坐镇洛阳,又派蜀国公尉迟迥增援。
宇文宪是周国宗室之中,最为能征善战一人,其地位,类比齐国的高长恭。
而尉迟迥,是周文帝宇文泰的外甥,和宇文护是表兄弟关系,打小的交情,为开国元勋。
也是当初西魏攻占蜀地的主帅,凭此功劳,进爵蜀国公。
此外,洛州周边地区的州将(指代刺史、郡守,因为刺史、郡守是文武双号),也开始集结兵力,随时入援洛阳。
这些州将,多为当地豪强、游侠出身,当中,就有李笠的义兄李义孙,以及豪强出身的韩擒虎等人。
三十年前,李笠和李义孙认作远亲兄弟,但因为暗地里时常有书信来往,所以李笠倒不觉得如何。
可他看到“韩擒虎”这个名字,觉得有些唏嘘:这可是大唐军神李靖的舅舅。
后世的历史小说里,隋唐是个热门题材,所以李靖的事迹广为人知,其舅舅韩擒虎,连带着也有了知名度。
简而言之,这位很会打仗,所以才能看出外甥李靖的潜力。
再看其履历,韩擒虎作为洛、陕州地区豪强子弟,当年因为奉长安朝廷为正朔,拉起队伍,和东贼(东魏)交战。
和李义孙一家一样,这些洛西、阙南豪强出身将领,在洛州西、南地区,和东魏军反复交锋,打了许多年恶仗,战斗经验丰富。
韩擒虎如今三十出头,正值当打之年,或许将来在战场上,会有不错表现。
二,河东方面,宇文护任命宿将、郧国公韦孝宽为河东的郧州刺史,坐镇玉璧城,又调集兵马增援,随时准备联齐抗楚。
韦孝宽,玉璧城,人名、地名合在一起,就是让东魏权臣、齐国神武皇帝(追封)高欢饮恨的那场攻城战。
玉璧之战,东魏近十余万大军围攻只有数千兵力的玉璧城,日夜围攻近两个月,结果城未下,进攻方却折了数万人。
于是军心大乱,高欢不得不黯然撤军,回到晋阳后,没多久便去世了。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李笠回想当初,那个时间段,他好像是作为少府寺丞的一个走狗,在彭蠡湖里捞珍珠。
由此可见,韦孝宽是极其擅守的将领,至于进攻,想来也同样擅长。
而韦孝宽出身京兆韦氏,其族中知兵的族人众多,全程参与了西魏、周国的建立,作战经验丰富。
而南方这边,当初的梁国名将、有“韦虎”之称的韦睿,以及后来侯景之乱中积极率兵勤王的韦粲(韦睿之孙),也是以武功见长的京兆韦氏一支。
三,梁州方向,宇文护任命燕国公于寔为梁州刺史,增兵加强汉中防御。
于寔,是故燕国公于谨之子,而于谨,是西魏、周国的开国“大佬”,既是宇文泰的心腹,又是后来宇文护引为强援、震慑诸位开国“大佬”的柱石。
于谨善长打仗,诸子也颇得真传,于家又得宇文护信任,所以特地调于能力不错的于寔坐镇汉中,以防不测。
四,夏州方向(河套套内方向),宇文护任命申国公李穆为原州总管(周国的总管,类比南朝都督区都督),总揽原、夏地区军务。
李穆也是开国元勋,为宇文泰心腹,甚至有救命之恩:
三十多年前,东西魏围绕洛阳展开决战,战况十分激烈,最后,西魏惨败,宇文泰在乱军之中,亏得李穆相救,才保得一命。
洛阳之战,即李笠和梁森当年卷入的那场大战。
所以,李穆为豪族出身,也是沙场宿将,镇守原、夏,未必单纯的守,还有可能攻。
不过,李笠判断李穆出击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因为这位和宇文护有过节:李穆兄弟,其实属于帝党,和宇文护不对付。
李穆的兄长李远,因为维护孝闵帝,反对大冢宰宇文护秉政,被逼自杀,其子李植被宇文护杀害。
李远的另外几个儿子,连带着李穆和儿子也因此倒了大霉。
李穆及侄子、儿子们,曾经一度被罢官、夺爵,蹉跎了不少年。
现在坐镇原、夏,宇文护未必会给太多兵马,让其主动出击阴山以南盛乐地区。
要知道,宇文护之前,也在防着关中豪族出身的韦孝宽,不给对方在河东以积极出击的机会。
对立场中立韦孝宽尚且如此,宇文护怎么会给真正发生过利益冲突的李穆,以“咸鱼翻身”的机会。
是这样么?
李笠想起有司上呈资料中,李穆的履历。
当初,被李笠活捉的杨忠,因为周、梁两国交换俘虏,于是回国。
后来,杨忠奉命率军出击,出河套,与突厥大军携手,进攻齐国的并州晋阳,当时,李穆随军出征。
周军和突厥兵马兵临晋阳城下,但因天寒地冻,加上突厥人三心二意,破城无望,最后撤退。
杨忠已经去世了,那么,李穆会不会故技重施呢?毕竟这进攻路线已经走过一遍了。
李笠认为,李穆作为一名沙场宿将,在必要的时候,突然率领精锐骑兵,走北道迂回,从侧翼捅楚军一刀,也不是不可能。
但这就要看,李穆和宇文护之间,是否会达成真正的和解,放下心结,团结对外。
五,武关道方向,宇文护派自己儿子宇文会坐镇武关道要地上洛,而上洛地区的大族,一直都拥护长安朝廷。
上洛位于武关道中段,可称咽喉,楚军要自东向西沿着武关道入关中,得先破上洛。
宇文会此人,倒没什么突出的表现,比起齐国公宇文宪,显得平平无奇,不过,关键在宇文护给儿子派的佐官:
杨素。
这个名字,李笠很熟,因为杨素可是隋朝名臣、名将。
1...322323324325326...3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