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只要能把军械运到西边,仗就好打了。
因为对方想要堵口,根本就堵不住。
忽然间,头顶炸响惊雷,王頍抬头看天,却见一道强烈的闪电落下,命中附近山头。
他想起雷雨时行军避雨的要点,随后,看向旁边。
旁边山坡上,已经特意竖起了避雷针,孤零零的立着,其真正作用就是“引雷”,免得过河的队伍或守军被雷劈。
但王頍的注意力,在身边那几个操作木炮的兵身上。
这几个兵,身着铠甲,头戴“漏斗盔”,盔上那尖尖的细杆,看上去....
其他几个军校生,也意识到这一点,交换了一下眼神,默默地往外挪。
这鬼天气,带这种头盔,怕不是要招雷啊....





乱世栋梁 第一百四十二章 噩梦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东受阳,经井陉翻越太行山的楚军前锋,与前来拦截的齐军,在鲤鱼栅相遇。
相遇的其实是各自斥候。
因为这地段为东西走向山谷,直来直去,所以两军斥候都看见对面有大量兵马行进,立刻向后方传递敌情。
东受阳位于晋阳以东百余里,虽然全程大半是山路,但东受阳的易主,意味着晋阳就要直面楚军的进攻。
所以,齐国调集兵马,来夺东受阳,而楚军前锋要守住这里,等后续兵马赶来。
对于楚国行军都督樊毅来说,因为兵力对比占下风,己方稍有不慎,全军上下,都要交代在这里了。
亏得斥候前出走得远,他还能有些许时间应对。
先看地形,这里名为鲤鱼栅,当然是因为有鲤鱼,既然有鲤鱼,肯定是因为有水。
东寿阳地区,其实是一个东西走向的狭长山谷,谷中有河流过,在鲤鱼栅这里形成水泊,有大量鲤鱼聚集,故而得名。
所以,要以劣势兵力守住鲤鱼栅,就得立栅,一面靠山,一面靠水,挡住中间空地,让齐军的兵力施展不开,尽可能拖延时间。
但是,鲤鱼栅如今只是个地名,有鲤鱼,没有栅,樊毅本来就是要在这里立新栅,但时间不够,因为齐军就要到了。
有将领提议,分兵在后方设伏,然后前军诈败,引敌军追击,入伏击圈。
樊毅想了想,这计策难以实现:河谷两边都是山坡,植被稀疏,谷地并无茂密树林,野草倒是多,却不高,设伏的位置不好找。
这段山谷直来直往,对方可以轻易看清数里外的动静,或许手中还有缴获的千里镜,己方设伏的效果,估计不行。
退无可退,正面布阵硬扛的话,即便这三千余人全部死战,估计也拖不了多少时间。
诸将纷纷提建议、献策,但计策实施起来,结果不乐观。
樊毅沉默不语,抬头看天,见天上乌云密布,看样子不久之后,又会有一场大范围的降雨。
而且下起来不会那么快停。
他再看看南面群山,只见山脉宛若高墙,横贯东西,其上沟壑密布,山高坡陡,植被稀疏,露出大量土黄。
敌我兵力有些差距,己方处于劣势,所以想要打胜仗,还是得借助地势。
“上山。”樊毅指了指南面的山坡,将领们闻言向南看,看着这些沟壑纵横的群山,只觉难以置信:“上山?”
莫非要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可是找死啊!
山上没有水,对方只要守着平地,不让他们取水,不出几日,将士们没水喝,渴得受不了,就会不战自溃了。
有人注意到天气,觉得上山后,靠接雨水倒也能勉强撑下去。
可上了山,下大雨,山坡湿滑,仗就打不成了,他们在山上淋雨,齐军在山下从容扎营避雨,这此消彼长之下...
“总不能死战,也不能入水。”樊毅看着北面的水泊,“上山,至少能拖延时间,迫使他们分兵。”
“上山,不是要置之死地而后生,而是要拖时间,后军赶来,也就数日时间。”
“我军兵力三千余,若上了山,行疑兵之计,足以让对方误以为有四五千人,那么,至少要留六七千人盯着。。。”
“他们留六七千人在这里盯着,继续前进的兵马,数量就少了不少,后边的友军,也好解决。”
“我军前出鲤鱼栅,是为后面争取时间,在这里,能多拖延齐军几日,总是好的。”
“上山后或许还要淋雨,狼狈归狼狈,可不比列阵死战,日落时分全军覆没好得多?”
“我等愿为国捐躯,死不足惜,可不能白死呀。”
说到这里,樊毅派人往后方通传敌情即己方应对之策,然后力排众议,下令全军上山。
虽然天要下雨,但全军将士还是要把水壶装满再上山。
一番布置之后,樊毅再次看向南面群山。
这地形地貌和天气,让他想起了童年时经历的一场灾难,许多年后回想起来,真是一场挥之不去的噩梦。
。。。。。。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大雨瓢泼,天地一片白茫茫,扎营于鲤鱼栅水泊附近的齐军将士,在营帐里避雨的同时,幸灾乐祸的看着南边山坡上楚军营地。
数日前,两军斥候在鲤鱼栅相遇,楚军大概是因为兵力不足,不敢正面交锋,于是跑到南面大山上了。
对方兵力,看上去大概有四五千人,于是主帅决定在此扎营,既耗死山上楚兵,也做好准备,迎战楚军主力。
上山的楚兵,没有水源,撑不了多久,结果天上下雨,暂时不缺水。
但是,躲在山上的楚兵,没有多少营帐,这几日来,大概都被淋透了。
下雨,山上倒是不缺水,可楚兵把干粮吃完,身上又湿又冷,估计够呛。
军中有见识者,认为楚兵快要不战自溃,而己方扎营在较高处,即便几场急雨过后河水暴涨,也淹不到营地。
而主帅、南安王高思好,站在帐篷门口,看着山上楚兵作茧自缚,在连日大雨中苦熬,心中只有鄙夷。
果然那姓李的不亲自带兵出征,你们这帮南人就不会打仗了!
学韩信背书一战,结果学成马谡街亭失守,可笑至极!!!
高思好腹诽了一番,走回帐内,坐下,看着战报,思考着接下来的战事。
虽然楚主没有御驾亲征,但楚军的攻势确实猛烈,对方分兵两路,走井陉、滏口陉翻越太行山,来势汹汹。
沿途官军阻挡不了,节节败退,所以,南边上党丢了,敌军走乌苏道过沁水,即将攻入河东平阳地区。
而北边,敌军过了井陉,前军已经杀到东受阳。
消息传到晋阳,窝囊皇帝吓得六神无主,左右急得要派人去周国求援,请周军助战。
高思好觉得暂时没必要,因为官军尚有一战之力。
从乌苏道攻平阳的楚军,会因为平阳靠近齐、周两国边界,不得不提防周军忽然发难,所以对平阳的进攻,无法做到全力以赴。
周军也不会坐视楚军取平阳,所以无论朝廷派不派人借兵,对方都会出手。
而北边,这里,只要他挡住楚军的进攻,晋阳就安全了。
所以没必要现在就急着请周国出兵,否则请神容易送神难。
高思好和皇帝的亲信韩长鸾是儿女亲家,于是得了带兵出征的机会,要在鲤鱼栅,乃至受阳,挡住楚军进攻。
他弓马娴熟,骁勇善战,天保年间,率军讨伐柔然,战功赫赫,身边又有大量精锐部曲,愿为他赴汤蹈火,所以有信心完成这一目标。
再和韩长鸾一起,把持内外,泼天的富贵,唾手可得。
想到这里,高思好不由得期盼起来。
此次楚军来犯,国主李笠,或许是志得意满,竟然没有御驾亲征,这对高思好来说,就是个好机会。
说实话,高思好觉得自己未必对付得了那姓李的,但是对付其手下喽啰爪牙,倒是有信心。
自邺城失守、河北沦陷之后,齐国宗室凋零,能带兵打仗的宗室,更少了,这对于许多人来说,宛若一场噩梦。
但是,噩梦过后,就是他出头之际。
光明之路,就从鲤鱼栅开始!!
就在这时,惊雷炸响,绵延不绝,高思好觉得有些奇怪:这声音像是雷声,但又有不同,而且是从南面传出来的。
他走到门口,看着雨中的南面山坡。
却见山坡山冒起一阵阵浓烟。
似乎是山上的楚兵被雷劈了?
不是被劈一次,而是好几次?
哎哟,那可真是报应啊!雷雨天跑到山上露营,可不就是如此下场?
高思好如是想,许多齐兵也看着南面山坡,议论着山上楚兵被雷劈,将士们正幸灾乐祸之际,忽然看见南面山坡好像在动。
雨下得很大,高思好觉得自己是不是眼花了:山坡怎么会动?
隐隐约约有轰鸣声从山坡那边传来,仿佛有巨兽在低吼,高思好揉了揉眼睛,再看。
果然见山坡在动,在缓缓向下移动。
他又揉了揉眼睛,确定山坡真的在动,而且移动的速度越来越快,仿佛被水浇透的夯土墙,墙面快速滑落那样。
而山坡下,就是己方营地。
高思好见着大片山坡真的向下滑,往己方营地滑下来,只觉脑袋一片空白。
日防夜防,我防了大水,可没防大片山坡就这么滑下来啊!!!
大雨中,山坡大面积滑落,化作泥石流,沿着沟壑,咆哮着向山脚的齐军大营而去。
大营里,无数人惊恐的呼喊着,四散奔逃,但很快,呼喊声消失在泥石流的轰鸣之中,营地随后也消失了。




乱世栋梁 第一百四十三章 攻势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大雨过后,天气晴朗,阳光灿烂,但行走在鲤鱼栅水泊边上的楚军将士,心情可没有阳光那么灿烂。
之前,连日大雨,水泊南侧的山体滑坡,导致山脚下的齐军大营被埋,无数人葬身泥土之中。
现在,埋在土里的死者,因为天气炎热,所以“臭”得很快,招来大量苍蝇聚集。
甚至有野狗闻着气味而来,在这大片狼藉之中,刨挖着“食物”。
远远看去,这片被埋的齐营,仿佛发霉的巨大米粥,面上笼罩着一层发黑的“霉”,不时有“小虫”在蠕动,让人看了就觉得胃不舒服。
向西行军的楚军将士,大部分都不清楚这山体滑坡的起因,所以看了现场的一片凄凉后,一致认为这是天意。
想想,若是己方刚好在这里扎营,即便不是全军覆没,恐怕人也被埋了大半。
前几日的大雨,导致他们的行军速度放慢,而早来一步的前军,上山据守后扎营的位置刚好避开了滑坡区,于是,赶来拦截的齐军倒了大霉。
这不是天意,是什么?
行军中的兵卒,议论着“天助我也”,带队的军士则不忘提醒:“这里的水可别喝啊,就算要喝,也得烧开了才能喝。”
有小兵看看旁边偌大的水泊,问:“这是为何?这么多水。”
军士笑起来:“你不看看南边,那么多死人埋在土里,这又是雨水浸泡,又是烈日暴晒,尸体里流出的水,汇入这水泊...”
“这种水,你喝?”
兵卒们闻言面色发白,不住摇头:这水哪里能喝啊!
“头,那这些尸体,就这么埋在土里了?”又有人问,军士想了想,说:“事后会收拾的,现在顾不上了。”
“等拿下晋阳,灭了齐国,太平了,再组织青壮,给这些倒霉鬼捡骨头吧。”
但有人觉得错过了发财的机会:“整个军营都被埋了,那么多铠甲、随身财物,还有军需辎重,现在不收拢收拢,真可惜。”
军士指了指前方一处营地:“所以咯,有人留守这里,即是作为驿站,也是作为看守点,你们要不要留下来,搭个手?”
“别说我不提醒,这里死了那么多人,都是惨死,到了晚上,保不齐到处都有幽幽的火光,飘忽忽的,四处游荡。”
“见着活人,就聚过来,你走,火也跟着走,你停,火还是向你靠近....”
“甚至,到了夜里,土里忽然有动静,有什么东西,慢慢爬出来....”
这么一形容(恐吓),兵卒们只觉后背发凉,没哪个想在这里值守、“拾荒发财”。
他们看着这片被掩埋的区域,不由得加快脚步向前走。
前方营地,在此暂时逗留的行军总督王顗,听人汇报被埋齐军的情况。
之前,行军都督樊毅,率部作为前军开路,在鲤鱼栅这里,与齐军相遇。
樊毅根据地形以及天气,加上活用火药,以及对应的土工作业,形成了一次人为的山体滑坡,把山脚下的齐军大营给埋了。
这次“土攻”,几乎将齐军一举歼灭,被俘的幸存者,交代了大概的情况。
譬如大概兵力,以及将帅情况。
齐军主帅、南安王高思好,以及各部将领,所在营区已经被埋,应该全部都死了。
所以,这一仗可不得了:晋阳东面门户大开,他们可以冲出群山,接近晋阳。
战局之顺利,出乎王顗意料之外,毕竟之前因为连日大雨,影响了行军的速度。
导致前出的樊毅所部兵马,无法得到后方的及时增援。
若樊毅当时选择在鲤鱼栅和敌军正面交锋,恐怕撑不了多久。
而现在,一场“山体滑坡”,把齐军给歼灭了,现在,他们就可以如计划那样,接近晋阳,施展攻势。
只要拿下晋阳,齐国就完了。
想到这里,王顗有些激动,但很快冷静下来。
此次作战,皇帝的要求是“各部合作”,不许吃独食。
己方要取晋阳,先得阻援,所以攻齐的行军分南北二道,他这一路目标是晋阳城,即攻城。
阻援的任务,由南路负责,如果南道行军在平阳一带挡不住齐、周联军的进攻...
那么,他的兵马即便抵达晋阳城下,甚至攻破晋阳,也巩固不了战果。
所以,平阳那边的战斗,很关键。
前年,楚军发动进攻,击败突厥,关上了河东的北面门户,断了突厥伸手的可能。
现在,只有关上河东的南面门户,才能对晋阳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周国不会坐视齐国灭亡,那么,南道行军要对对付周、齐联军,任务很艰巨。
。。。。。。
汾水东岸,齐国晋州州治平阳城,城中军民正在加固城防,准备迎接即将发生的激战。
平阳南郊,汾曲,绵延十余里的军营里,旌旗招展,那是自玉璧北上的周国大军,已经抵近平阳。
齐、周两国(东魏、西魏),以玉璧和平阳为据点,对峙、交锋了三十多年。
齐军要入关中,就得拿下玉璧,才能攻蒲坂,然后渡河去关中。
而周军要攻晋阳,就得先拿下平阳,突破晋阳的南面门户,所以双方每次大动干戈,平阳-玉璧之间就必然是战场。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但现在,平阳齐军并不是要提防南边来的老对头,而是要防御东面扑来的恶狼——楚军。
东面数里外,是楚军营地,楚军自滏口陉翻越太行山向西而来,一路势如破竹,攻入河东东境,即将对平阳发动攻势。
所以,北上的周军,对于平阳齐军而言是友军。
因为齐国一旦灭亡、河东之地被楚国占据,接下来就该周国倒霉了。
楚军营地,行军都督陈昌站在望楼上,用千里镜观察平阳齐军以及汾曲周军的情况。
营地外围,大量兵卒和青壮正在挖掘壕沟,树新的营栅和鹿角,加强营地的防御。
陈昌放下千里镜,问一旁的行军都督长史沈恪:“沈叔,周军这是等我军先动,他们才动?”
“对,他们不敢轻举妄动,目前就等着我军先动,再应对。”沈恪放下千里镜,答道。
“那我军...”陈昌说到这里,看了看东面,看着远处的绵延群山:“我军在等那些玩意运过来,会不会..”
“会不会,对方看破我军在等着什么,于是抢先发动进攻?”
沈恪点点头:“这很有可能,所以,我军要加强营地防御,挡住对方攻势,守住这个立足点。”
“只要卡住平阳,即便不破城,也能阻拦周军北上,如此,北道行军才好对晋阳发动攻势。”
“数日内,周军迟早意识到我军在拖延时间,很可能就会发动进攻,而且是强攻,这仗,可不好打。”
两人的对话,不像是佐官对主官进行战况分析,更像是长辈向后辈循循教导。
实际上,确实如此。
陈昌称沈恪为“叔”,是因为沈恪是他父亲陈霸先的同乡好友,也是几十年的同僚、老部下。
二十多年前,梁国大同年间,交州豪强李贲造反,在岭表广州任职的陈霸先奉命平乱。
陈霸先临行前,请好友兼同僚沈恪,护送自己的妻儿回江南,年少的陈昌就在沈恪的护送下,和母亲离开岭表回家乡。
之后,侯景作乱,陈霸先率部北上勤王、四方征战,沈恪再次和老友汇合,常伴左右,出谋划策。
后来,陈霸先病死,随他多年的故交、部将,以及岭表诸将,陆续有了自己的出路。
陈霸先一系的文武官员,渐渐散了。
不过,沈恪依旧对故人之子陈昌依旧多有照顾,所以,陈昌尊称沈恪一声“沈叔”,不为过。
此次朝廷出兵灭齐,皇帝问陈昌愿不愿意带兵出征,陈昌当然求之不得,于是,皇帝特地调沈恪给陈昌当长史。
用意,当然是让沈恪好好的帮一下其实不太会打仗的“世侄”,帮陈昌立军功,以便让陈家子孙受益。
毕竟,陈霸先当初的功勋,遗留的恩泽也就只能保陈昌这一代的富贵。
“这场仗虽然看上去难打,但其实不难。”沈恪见左右无人,向陈昌分析一些关键的事情。
“皇帝派太子的丈人率军来攻平阳,就是要稳稳拿大功,这仗,是不可能会输的。”
“如此安排,自然是日后两家外戚保太子坐稳江山,稳稳镇住勋臣,同时,两家外戚也互相掣肘,所以此战志在必得。”
“你得想办法,立真正大功,才不枉走这一遭。”




乱世栋梁 第一百四十四章 攻势(续)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夜,战斗在继续,楚军营地已经在周军的进攻下,顽强抵御了数日,但周军的攻势依旧不断。
大量火矢如同火雨般落入楚军营地,而楚军弓手同样以火矢还击,夜空中不断有火光闪烁,煞是好看。
此情此景,让楚军行军都督陈昌想起建康城的新年焰火表演,当然,漫天火矢比起漫天焰火,还是差了些。
此刻,他站在一座战棚门口,看着空中飞舞的火矢,又看看忙而不乱的营地。
陈昌所部兵马,已经被人压着打了数日,所以他有些恼火。
周军倒不算是不宣而战,之前就遣使来见他,说什么希望齐、楚两国化干戈为玉帛,不然周国就只能应齐国请求,和楚国刀兵相见。
客套话说完,自然就刀兵相见了。
眼见着这几日己方应对得当,一次次化解对方攻势,陈昌琢磨着今晚不如来个狠的。
军中有不少火油瓶,那就挑选精锐主动出击,然后集中使用火油瓶纵火,将来袭之敌打得抱头鼠窜。
对此,长史沈恪反对:“对方是在试探我军实力,所以必然留有后手,我军若轻易出击,未必能占便宜,反倒会让对方有机可乘。”
“数日来,我军将士接连击退对方进攻,伤亡较小,所以士气高涨,如今战况稳定,若轻易出击,导致重大伤亡,反倒不好。”
“那就这么熬着?”陈昌其实是在请教,毕竟他没什么打仗的经验,沈恪点点头:“对,熬着。”
“对方想要试探我军实力,我们就见招拆招,迫使对方拿出更多的手段,如此,其实也是在试探对方的实力。”
“两军交战,总是要先试探对方虚实,接下来该怎么打,主帅心里才有数,若一上来就全力出击,要么大胜,要么大败。”
沈恪算是手把手教陈昌该怎么打仗,而这种事,本来应该是陈霸先来做的。
奈何,“老陈”走得早,陈昌也没多少历练的机会,沈恪念着情谊,以及职责,自然不厌其烦的提点。
“这几日下来,敌军的手段想来也用得差不多了。”陈昌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接下来,他们还能如何?”
沈恪讲解:“人在出拳时,必然要先握拳,然后把拳头向后收,蓄势,方可出拳,判断这一征兆,就能判断出对方要怎么出拳。”
“这几日,你观察到敌军营地有何动静?”
陈昌摇摇头:“看不出来。”
“不,看得出来。”沈恪循循善诱,“首先,敌军营地,有许多车辆进出,参谋们总结之前的观察结果,发现最近,车辆进出的频率高了很多。”
1...324325326327328...3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