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原因当然是邮传的“营业收入”不高,但事多,又麻烦、琐碎。
一直以来,民间通信件不便,加上绝大部分人不识字,所以寄信的需求即便有,也高不到哪里去。
但现在通信件方便了(相对而言),于是很多人起了念头,开始托人写信,然后拿到“邮邸”投寄。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然而收信人的地址基本上都很含糊,邮传人员想要把信交到收信人手中,要花费极大地精力和时间。
各地邮邸又开设“代写书信”、“念书信”业务(都是适当收费),使得那些不识字,又没法托人写信、念信的百姓,纷纷来邮邸“办业务”。
于是,导致邮邸工作人员工作量骤增。
不识字的百姓,表达能力多有问题,想要让代写人员写一件事在信上,絮絮叨叨说了很久,也说不清楚。
代写人员想要和这些人沟通、交流,将一堆废话凝练成简单的几段话,耗时不短,所得,却只有几文钱。
而且因为不识字、口音重,许多人甚至连自己的姓名都说不对、说不清楚,也无法描述:
黄和王,到底是“三横王”,还是“大肚黄”?
陈和成,到底是“耳东陈”,还是“成事不足”的成?
如此区别,许多不识字的百姓,根本就无法描述出来。
导致地址、收信人的信息不全。
这就对信件的寄送,造成了极大地困扰,并且寻常百姓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离开家乡,哪有那么多通信的需求?
所以,楚国如今正在完善的邮传体系,其实根本就不可能盈利,每年反倒要投入大量资金来维持运转。
即便朝廷有大铜矿“保底”,可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把那么多钱投入到“邮传”这个必然亏欠的“地方”,值得么?
陈顼走在街道边,接近一处民坊的门口,门口处有孩童在嬉戏,嬉闹间说话的口音,让陈顼觉得倍感亲切。
这是吴兴口音,所以,这坊里的不少住户,算是他的同乡。
楚军攻下晋阳后,将晋阳军民大量外迁,与此同时,从南方迁来不少百姓,在晋阳定居,当中就有不少吴兴人。
这些百姓,大多是军属,随军在此落户,生根发芽。
也有商贾连同其僮仆、家眷,在此暂居,所以陈顼有空就会来这里转转,身着便装,和同乡们聊聊天,叙叙“旧”。
听着乡音,仿佛自己就在吴兴家乡。
那几个孩童看向陈顼这边,认出了“熟人”,欢呼着跑过来,一脸兴奋。
口中却呼喊着:“邮使来了!邮使来了!!”
陈顼先是一愣,随后转头看去,见街道上有人骑着马往这边过来。
其人身着皂衣,外有一件白色裲裆,裲裆的前后,都有硕大的一个“邮”字,十分醒目。
这就是专门送信的邮使,胯下坐骑驮着两个鼓囊囊的布袋,看样子,今天送来的信可不少。
邮使下马,牵着马向坊门走去,孩童们围着他不停地问“有我家的信么?”,叽叽喳喳,像雀儿一般吵闹。
邮使面对询问,笑而不语,牵着马走进坊内。
闻讯赶来的人们,很快将邮使围住,不停地问:“有我家的信么?”
坊吏赶来,好不容易挤进人群,给邮使开路,转到坊署,要等整理、登记信件后,再一一发放。
坊内气氛随着邮使的到来,变得十分热闹,盼着家乡来信的人们,不肯离去,围在坊署门口,等着邮使喊自己的名字。
被喊到名字的人,兴高采烈的进去,其他人则愈发紧张,但紧张之中又有期盼。
陈顼默默看着眼前的热闹场景,想到皇帝曾经向他说过的一句话: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薄薄一张纸,足以安慰许多人,这种效果,光靠花钱,买得来?”
远离家乡、在前线作战的将士,想不想家?想不想家人?
想,当然想。
而军属们,想不想念身处前线的亲人?
当然想。
军人和军属之间是这样,寻常百姓难道不是这样?
谁不想家?谁不思念亲人?游学的学子,行商的商贾,外出任职、公干的官吏,还有因为各种原因出门在外,和亲友们分隔两地的人,都有通信的需求。
这种需求,也许从总体来说,不足以让耗费巨资建立的邮传体系盈利,但是,一个完善的邮传体系意义非凡。
当天南地北的人们,都能够和异地亲友相对方便的通信时,达成如此效果的邮传体系,对于朝廷来说,意义着什么?
意味着总有一天,中枢能够做到“政令通达,直入乡里。”
耳边不断响起欢呼声,陈顼看着那些满脸激动、拿着信件走出来的男男女女,感受到对方的喜悦。
满身疲惫,仿佛消失得无影无踪,再次活力充沛起来。
天下就要统一了,新的时代,就要有新气象不是?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七十五章 现实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洛阳,城南郊,洛水南岸,皇子们正在骑马,按说该是“群马奔腾”的壮观场面,但因为骑的都是果下马,所以场面有些“萌”。
少年骑手奋力驾驭坐骑,身材矮小的坐骑虽然尽力奔跑,但因为腿短,跑不快。
李笠在一旁站着,看着儿子们骑矮马向前方稻草人群冲去,然后挥舞手中竹刀乱打,大呼小叫,仿佛真的在打仗,脸上露出笑容。
他的儿子都要会骑马,入门时先骑性格温和的果下马,果下马是矮马,摔下来也不容易受重伤。
但李笠让儿子们学会骑马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将来驰骋沙场,而是要多一个生活技能,必要时可以派上用场。
会骑马以及驾车(驾驭畜力车),类似于后世的会骑车、会开车。
虽然贵人们出行有牛车、马车代步,也不需要亲自赶马、赶牛,但是,紧急情况下逃命,会骑马和不会骑马,生存概率截然不同。
儿子们玩得高兴,李笠在一旁看着,看着看着,视线很快被吸引到旁边。
洛水北岸,就是洛阳城。
如今的洛阳,即汉以来的洛阳,因为近三十年来的战乱影响,城内许多区域已经荒芜。
所以西北角的小城金墉城,实际上取代了洛阳故城,承担着军事重任。
等天下统一之后,楚国要定都洛阳,即所谓“还于故都”,毕竟天下大乱之前,洛阳是大一统王朝——晋朝的国都,所以政治意义浓厚。
但那时的洛阳,不会是眼前这个洛阳,新洛阳位于洛阳故城的西面,其南大门,正对南边的伊阙。
李笠此次来洛阳,是要看看汉魏洛阳城的现状,又看看新城的选址,顺便带着儿子们“夏游”,出来透透气。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领取!
不一会,皇子们骑马骑够了,汗流浃背,换了身衣裳,围到李笠身边,嚷嚷着要去钓鱼。
骑完马就在洛水边钓鱼,这是李笠承诺的“活动项目”,皇子们对此期盼不已。
然而李笠笑起来:“不钓了,回去吧。”
这话一说出来,皇子们一个个目瞪口呆,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们手中拿着鱼竿,拎着鱼篓,以及备好的鱼饵,结果,不钓了?
“不钓了,回去吧。”
李笠再重申一次,年少的皇子们面面相觑,片刻,有脑子灵活的,怯怯发问:“父亲是有要事处理?”
应该是这样,不然,向来守信的父亲,怎么会食言?
“没有事务处理,父亲就是纯粹的食言罢了。”李笠看着儿子们,脸上带笑,又似笑非笑。
这下,皇子们震惊了。
有人眼眶发红,咬着嘴唇,想说什么,却不敢说,有人低着头,看着脚尖,所以看不清脸上表情。
方才发问那个,抹了抹眼睛,哭起来:“父亲食言,父亲食言了!!”
这一哭,其他几个也跟着哭起来,心里满是委屈。
他们为了今日能够痛痛快快的玩,跟着父亲钓鱼,便十分用心的完成各项功课,结果,结果父亲说话不算数!!!
眼见着儿子们哭得泪流满面,一脸委屈,李笠冷冷的说:“看看,父亲食言,你们能如何?”
皇子们当然不能如何,只是哭。
李笠摸着儿子的头,一个个摸过去,然后说:“记住这堂课,父亲给你们上的一堂课。”
“你们永远都要记住,任何人答应你的事,都不算数。”
“只有你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数。”
泪眼汪汪的皇子们,听着父亲说的话,抬头看着父亲,眼睛里多了一丝迷茫。
渐渐地,多了不一样的东西。
“走吧,回去了,不钓鱼了。”李笠摆摆手,头也不回的向外走,丢下失魂落魄的儿子们。
这堂课,有些残忍,会摧毁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从此以后,儿子们看着他的眼神,不会再有纯净的信任。
但是,他必须这么做。
要让儿子知道,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很残酷的。
现在的舒适生活,不是因为李家子弟都是天生贵种,完全是他这个父亲努力的结果。
别人对皇子们和颜悦色、低声下气,不是因为皇子们自身有多大的魅力,纯粹是皇子们有个皇帝老爹,所以没人敢招惹、欺负皇子。
他在世一日,儿子们就一定能过好日子,可是他总是会先走一步的。
那么,他的儿子们要如何相处,如何平平安安把余生走完?
说难也不难,除了运气,就是要通晓人情世故。
李笠想教儿子什么是人情世故,但是,没有经历过社会毒打的儿子们,光靠听说教,是不会长记性的。
只有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伤害,才会从美梦中惊醒:最护着自己、最守信的父亲,都可以食言,那么其他人呢?
一如学游泳,光是在岸上学理论,永远也学不会。
只有在水里挣扎过、呛过水,才能学会游泳。
李笠走在洛水畔,皇子们垂头丧气的跟着,他忽然停下脚步,指着眼前流淌的河水,问:
“曹魏时,高平陵之变的故事,你们都知道了。”
皇子们点点头,虽然他们现在不到十岁,但是父亲会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历史故事、事件,以此让他们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
李笠继续说:“辅政宗室曹爽,携少帝去祭扫高平陵,离开洛阳,结果老迈的司马懿,忽然发难,控制了京城,有不少士族追随左右。”
“其中,还有蒋济等数朝元老,在城外的曹爽进退两难,于是司马懿便指洛水发誓,说只要曹爽投降认罪,便可全身而退,朝廷不会赶尽杀绝。”
“德高望重的蒋济等人,还给司马懿做保,而蒋济,还和曹爽之父曹真关系极好,曹爽便放弃抵抗,结果没多久,被夷三族。”
“朝廷重臣当众发誓,又有声望极高的元老做保,这样的誓言,都可以随便违反,你们觉得,世间还有什么诺言,是不可以违反的?”
皇子们默默点头,历史人物对他们来说,太遥远了,而父亲的食言,对他们心理的震撼,真是刻骨铭心。
李笠再次提起这个故事,因为有方才食言的“预热”,所以皇子们现在听起来,别有一番感触。
“还有,不要轻易给人做保,除非,你有能力维持这个约定,确保约定双方不敢违约、违诺,不然,你们就是被人耍弄的傻子!”
李笠为了教育儿子,真是煞费苦心,见儿子们失魂落魄的样子,再次强调:
“你们永远都要记住,任何人答应你的事,都不算数。”
“只有你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数!”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七十六章现实(续)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凌晨,天将亮,洛阳北,邙山上,李笠忍着打哈欠的冲动,用千里镜看着西面。
隐约看到,邙山以西,模模糊糊的旷野里,有大片黑影在移动。
那当然不是云,而是骑马移动的军队,往邙山而来。
李笠放下千里镜,看看左右,见大量兵卒席地而睡、枕戈待旦,于是看向东方。
东方,地平线上隐约泛白。
他看向南方,邙山南麓,金墉城以及洛阳城内,有零星灯火闪烁。
再看看怀表,现在是凌晨五点五十分。
“起来了,起来了!!”
“敌人来了,赶紧起来!”
呼喊声响起,此起彼伏,那是许多军士在督促各自队伍的兵卒起来,准备迎战。
李笠和几位武官虽然身处其间,但却一言不发,如同观众一般,看着这些兵卒收拾卧具、啃干粮,准备作战。
因为“西贼”来了。
旁边,段韶看着眼前一片备战情形,忽然有些恍惚,仿佛时间倒转,回到了三十多年前。
那一场东、西集团之间的大决战——邙山之役。
而他,就是这场大战的亲历者,以及此次演习的“编剧”之一。
那年,他表弟高澄,强暴北豫州刺史高仲密的夫人李氏未遂,在北豫州治所虎牢的高仲密得知后大怒,很快便叛逃关中。
于是,虎牢落入西贼之手,随后东西双方围绕洛阳爆发战争。
段韶当时也带兵参战,而现在...
还是在邙山上,还是在凌晨,还是“己方”居高临下,“西贼”漏夜奔袭,于凌晨时分,进攻邙山己方阵地。
往事浮现,一个个熟悉而又有些模糊的样貌,在他眼前不断闪过。
段韶有些恍惚,李笠则在回忆“剧情”。
三十多年前,东西魏围绕洛阳爆发战争,这就是他和梁森当年卷入的大战,当然,他俩当时不过是西魏大军中不起眼的两条小鱼而已。
这场大战一波三折,战局不断变化,可谓反转之后又反转,双方都曾经有机会大胜,“剧情”之跌宕起伏,让人只觉难以置信。
所以,这是极好的战例,可以让军校生们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以及意外因素导致的胜负逆转。
李笠仔细研究过这次大战,加上参战双方有不少将领如今还建在,甚至还有段韶这样当初亲历战争的高级将领在,所以,这场战争的各个细节,如今都整理得清清楚楚。
现在,参加演习的红蓝两军,分别模拟东魏军、西魏军,军校生们担任各级将领,按照“剧本”,重现这场大战。
但是,细节部分,参演的军校生并不知道,甚至许多人不清楚这场大战的各种波折。
如此一来,才能有“惊喜”。
李笠想着惊喜,很快想到这场大战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战。
西魏军主帅宇文泰派精锐突袭邙山,因为东魏主帅高欢率军据守邙山,占领了这块高地,并护着北面黄河岸边的黄河浮桥。
西魏的精锐突击战术很有效,一番血战后把高欢的军阵打崩,然后追杀落荒而逃的高欢。
也不知是天意还是什么的,追击的西魏骑兵没带箭,只能硬追,高欢就要被追上时,段韶策马冲过来,接连以骑射射倒追兵,保得高欢逃过一劫。
李笠想到这里,瞥了一眼身边的段韶,三十年过去,当年勇猛的大将,如今已经老了。
高欢当时被打得落荒而逃,但没多久,东魏猛将彭乐率骑兵击破西魏军大营,追得西魏主帅宇文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一天之内,两军最高统帅都落得被人追杀的处境。
据说宇文泰是以“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劝得彭乐手下留情。
于是彭乐带着缴获的大量金银珠宝返回,还画蛇添足说他没有故意放走宇文泰,气得高欢要吐血。
这一战,双方都有机会击杀对方主帅,却都错过了,不过西魏是打了败仗。
第二阶段,鏖战。
没多久,东西两军再次决战,但是战前,东魏这边有一个兵卒因为擅自杀驴被处罚,一怒之下跑到西魏那边,把主帅高欢所在位置透露出来。
于是开战后,宇文泰调集各部兵马迂回,侧击高欢所在中军,得手。
东魏军的中军溃败,高欢再次落荒而逃,随从伤亡殆尽,却又再次侥幸逃生,并很快调集友军,卷土重来。
未能击杀敌军主帅的西魏军,此刻正在全力进攻,面对东魏军的反扑,力有未逮,最后被打崩。
胜负逆转。
这次,西魏军真的被打崩了,兵败如山倒,据说丢弃的辎重、兵仗绵延数十里,死了很多人。
李笠和梁森当时所属西魏兵马,并未参与邙山主战场的决战,而是作为偏师,在洛阳南面伊水流域掣肘东魏军。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西魏军全线崩溃之后,李笠和梁森这两条小鱼,在惊涛骇浪中拼命跑,逃过一劫,并有了“奇遇”。
第三阶段,追击。
西魏军惨败,阵亡、被俘、投降的人有很多,高欢想要乘胜追击,直取关中,但东魏诸将的表现却忽然保守起来。
许多人不赞成追击,说什么“将士疲惫不堪”、“穷寇勿追”、“开春草木凋零,一路追过去,马匹没得草吃,跑不动”。
于是,高欢便试探性的派一些兵马去追击,追到陕州弘农(恒农),被守将王思政以空城计吓退,东魏的追击宣告结束。
宇文泰回到长安后,鉴于己方损失掺重,许多善战的将士伤亡殆尽,这么下去迟早要完,于是改革军制,行府兵制,重建军队。
这就是当年的邙山大战,因为过程多有曲折,所以适合用来做战例,让军校生们体会一下,一场大决战打起来有多累。
演习的流程,严格按照当年的战斗过程来“重演”,双方的排兵布阵、行军、各时间节点,都要和当初的战斗一致。
但是,两军厮杀怎么模拟?不可能真的让将士们拿兵器对砍、对射。
若没有“交锋”,这种演习和大型团体操有何区别?
所以演习规则里,对两军交锋的“设定”是各种类型的比武:
譬如,交战双方,各部都要一对一选人比武,有个人赛,有团体赛(三到五人一组),比赛结果,计入考核成绩。
但不影响“剧情”的走向,时间节点到了以后,该败退的败退,该追击的追击。
如此一来,参加演习的军队,以及将士们,都能得到极大地锻炼,这锻炼即有身体上的,也有心理上的。
不知不觉,旭日东升,邙山上的交锋,已经分出结果:
东魏军(红军)溃散,西魏军(蓝军)开始追击“敌军主帅高欢”。
于是,考核项目开始:一人一骑,箭三支,在规定时间、规定路段内(长度限定),射移动靶三个,必须全中。
这就是段韶当年的战绩,现在,成了楚军演习时的考核科目。
头发已经开始发白的当事人段韶,看着似曾相识的地形,看着一个个“东魏大将”以骑射“救主”,再次恍惚起来。
三十多年前,他在这里救下了姨父高欢,那时还没有齐国。
现在,齐国灭亡了,他还活着,可以说,亲眼看着齐国建立,又看着齐国灭亡。
往事和现实掺杂在一起,却已经物是人非。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七十七章人才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入夜,洛阳城内各军营里火光闪烁,时不时有歌声响起,随着夜风,飘入李笠的耳朵中。
他放下笔,身子后仰,靠着椅子的靠背,侧耳倾听起来。
因为行辕距离军营很近,而歌声来自于无数人的合唱,所以他能勉强听清楚歌词:
“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
“一日三摩娑,剧于十五女。”
这是梁国乐府“汇编”的鼓角横吹曲《琅琊王》,为乐府诗歌之一。
说的是主人公新得一把五尺宝刀,悬挂于房梁中柱,整日爱不释手,反复抚摩,对宝刀的喜爱,远远超过了对十五岁女郎的爱。
“来一首,来一首!!”
呼喊声起,那是唱完《琅琊王》的队伍,向歌赛对手发出挑战。
这就是军中如今十分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拉歌。
即唱歌比赛,一方唱完,要求另一方“来一首”。
这样的比赛,是强化军队凝聚力、组织度的好办法,可以让兵卒们感受到“同袍之谊”,对所属队伍有归属感。
片刻,歌声响起:“慕容攀墙视,吴军无边岸。我身分自当,枉杀墙外汉。”
歌声毕,先前一方喊起来:“还有二首!”
于是,继续:“慕容愁愤愤,烧香作佛会。愿作墙里燕,高飞出墙外。”
“慕容出墙望,吴军无边岸。咄我臣诸佐,此事可惋叹。”
“好!!”喝彩之后,是如潮的掌声。
这是鼓角横吹曲《慕容垂》,说的是燕国名将慕容垂(后来复国,成了皇帝)。
李笠随后想起这《慕容垂》歌词之后的时代背景。
1...338339340341342...3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