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接近中枢,接近权力,才是士族的根本,一如之前,晋、宋、齐、梁,士族们都聚居在建康或者周边地区那样。”
“他们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对官职挑三拣四,但必须维持自己和家族的人脉,维持交际圈,所以不可能远离权力中心,不能远离京城。”
“只有接近权力,才能保证他们及子孙后代的前途,如果远走穷乡僻壤,家族里没有当官的,用不了几代人,就泯然众人了。”
“所以,士族必然跟着权力中心走,京城在哪里,他们就在哪里聚居。”
“那么,只要京城的大众娱乐大行其道,无论谁,都能通过花钱,享受到最优雅的娱乐服务,士族们就很尴尬了。”
“若要如以往那样在家享受,就得花大价钱,给家里的家乐‘升级’,开支骤增,但因为庄园的收入大减,他们能撑多久?”
“若如粗鄙之人那样,去娱乐场所花钱消费听优雅的音乐,倒也可以,可士庶之别,怎么办?包场的话,开支也不小的哟。”
“我把士族摆排场的成本大幅提升,他们靠着庄园的收入,很难跟上,那还怎么优雅?”
“没有了文化上的垄断和优雅,没有政治上的特权,没有经济上的优待,士族们的光环,过得几代人,还剩多少呢?”
乱世栋梁 第一百八十三章 众乐乐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下午,李笠处理完政务,带着一些音效乐器,给萧妙淽和张丽华讲解如今的“娱乐潮流”。
“如何模仿蛙叫?办法之一是口技,也就是人以拟音模仿蛙叫。”
李笠一边说,一边拿出个竹筒:“这是蛙鸣筒,是可以发出蛙叫声的小乐器。”
萧妙淽和张丽华仔细看,见竹筒一端开口,筒身外刻着一圈圈深槽,像是螺纹。
竹筒还开了道纵向的缝。
李笠左手拿着这竹筒,右手拿一根尖头棍子在竹筒螺纹上一刮,响起“呱呱呱(刮、刮、刮)”的蛙叫声。
“呀,这样就能模仿蛙叫了。”张丽华颇为惊讶,从李笠手中拿过“蛙鸣筒”,试了几下,发现效果不错。
李笠又拿出一个长长的纸筒,捧在手中,保持水平,让两位孕妇仔细听。
他慢慢倾斜纸筒,只听绵绵细雨声响起。
声音来源当然是手中纸筒,而不是室外。
他将纸筒恢复水平,然后迅速倾斜,急促的雨声立刻响起。
李笠把这长筒交给萧妙淽:“这是雨声筒,模拟下雨的声音,很逼真。”
萧妙淽试了试,发现这乐器模拟雨声十分方便,来了兴致:“里面有许多小珠子?”
李笠点点头:“对,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带孔的隔断,一节一节的,如同竹节一般,纸筒倾斜后,小珠子之间不断相互撞击,又不断撞击隔断,形成雨声。”
“当然,还有另一种结构,那就是向纸筒内插入大量铁钉,取代隔断,倾斜后,小珠子撞击铁钉,也能发出清脆悦耳的雨声。”
李笠随后拿出一个圆盘,如扁鼓,平端在手上后,适当的倾斜,于是盘内发出波浪的声音。
不等两位发问,他直接解释:“这是水浪鼓,模拟波浪的声音,为了和拨浪鼓的名字有区别,叫水浪而不是波浪。”
“其实就是个圆盘,里面有大量细小的珠子,这些珠子滚动时相互摩擦、与鼓壁撞击时发出的声音,如同波浪声。”
他又拿出一对葫芦,握着葫芦的细长颈部,不断摇,发出“嚓嚓”声。
“这是沙锤,往葫芦里放入细沙或者干硬的细小植物种子,摇动时,硬粒撞击葫芦壁发声。”
“这种音效,可以用于不少场合,譬如模拟草木随风摇曳时发出的声音。”
李笠陆续介绍了一些音效类乐器,譬如可以模拟出各种常见鸟类鸣叫的鸟哨。
这让萧妙淽和张丽华觉得大开眼界:“原来如今流行的情景故事,音效有这么多讲究。”
情景故事指的是说书人讲故事时,还有各类音乐伴奏,营造出故事场景氛围。
李笠点点头:“当然有讲究,虽然口技艺人能模拟出任何声音,但对于个人的技艺要求很高,不适合大规模推广...”
“说故事,但靠说书人的口舌技巧,还不够吸引听众,必须配上各类音效,尤其是恐怖故事....”
说到这里,李笠的语气变得阴恻恻:“要知道,恐怖故事的氛围营造很重要,光靠语言描述,有时候未必能吓到听众....”
“别,别!!”萧妙淽急起来,她见李笠边说边拿起个水琴,吓得要哭了,“别敲水琴...”
水琴被乐师用来营造恐怖气氛,譬如妖怪、恶鬼出现之前的“前奏”,给萧妙淽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她一听水琴声就不由自主发抖。
李笠不想吓孕妇,所以水琴只是拿来做个说明,很快便放好。
然后按照之前的承诺,拿出一个陶埙,为两位孕妇吹一首曲子。
陶埙,是中原历史悠久的传统吹奏乐器之一,在八音(以乐器材质分类的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中属土音。
其形大致为水滴状,如拳头大小,“水滴”的顶部有开口,为吹气口。
埙身正反面有若干小孔(出气口),即发音孔,一孔到六孔不定。
吹奏音乐时,人以双手握着陶埙,嘴对着吹气口吹气,以手指来控制音孔的“开”、“合”,从而发出不同的声音。
而李笠要吹的曲子,是如今最新的“爆款”乐曲,名为《故乡的风景》。
这其实是后世的一首名曲《故乡的原风景》,为纯音乐,用陶笛吹奏。
用陶埙来吹,效果也很不错。
埙的音色幽深、悲凄、哀婉,其声浊而喧喧在,声悲而幽幽然,来吹那满是思乡之情的《故乡的风景》,再合适不过。
这首歌,又是一组歌曲的压轴曲。
乐府新歌《故乡》,分五个部分,前四个部分,以钢琴挑起主旋律,演绎故乡一年四季的风情:
春风,夏雨,秋收,冬至。
每个部分,又以大量的乐器,以及音效乐器来半奏、营造音效,勾起听众对家乡风景的回忆。
压轴的最后一个部分,是陶埙独吹《故乡的风景》,直接点燃了听众的思乡之情,让全场气氛达到了最高点:
许多人不禁潸然泪下。
现在,李笠为萧妙淽和张丽华进行“专场演奏”,吹《故乡的风景》,让两人听得恍恍惚惚,不由得想起家乡。
萧妙淽的郡望是兰陵,但从小在建康皇宫长大,所以,建康就是她的家乡。
张丽华家是建康居民,所以建康也是她的家乡。
陶埙吹出的曲子,音调悠扬、深沉、惆怅,让她们心中满是乡愁,想起了家乡的风景。
这就是李笠年初答应给的礼物,为即将诞生的子女,“做”一首名曲。
当然,其实他更想对周国用兵,用“收复长安”,庆贺小生命的诞生,奈何国家粮食储量不行,今年就算了。
李笠吹完之后,摸索着外形简朴的陶埙,缓缓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好东西,不能仅限于少数人享受,因为音乐不该有限制。”
“庄重肃穆的音乐使人沉稳如山,轻快活泼的音乐使人飘忽如云,舒缓悠扬的音乐使人心静如水,慷慨激昂的音乐,让人热血沸腾。”
“人们无论是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的心情。”
“所以,音乐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但无论贵贱,都应该能从音乐之中,寻求共鸣,而不是贵贱有别。”
“故乡的风景,就是这样的歌,能让不同阶层、不同知识水平的人,听过之后,勾起思乡之情。”
“所以,你们在皇宫里能听到,平民百姓在普普通通的娱乐场所里,也能听到,将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类似歌曲,广为人知。”
“这些歌曲,不能沦为少数人在豪宅、庄园里独享的奢侈品。”
“无论什么类型的歌曲,都应该在大众化的娱乐场所里,被各阶层的群体所聆听。”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 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看热门神作 抽888现金红包!
“要做到这点,可不容易。”李笠拿起蛙鸣筒,拨了几下,“可若是做到了,新时代的音乐,就不会沾上腐朽的气息,而是充满朝气。”
“统一天下的国家,可不能暮气沉沉,新朝当有新气象,音乐也是如此。”
“不然,如何激发慷慨之士的热情,为国征战四方、扬帆四海,使万国来朝?”
乱世栋梁 第一百八十四章 抽抽乐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清晨,天气晴朗,微风吹拂,开封近郊,某庄园里,少年英雄们即将踏上寻宝的旅程。
李笠站在高台上,见自己精心设计的“寻宝迷宫”准备就绪,儿子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很高兴,对着旁边点点头。
一旁,手拿长笛的冯小怜,吹起刚学会不久的曲来。
曲调激昂,仿佛是一场激烈战斗的伴奏曲。
曲名未知,因为“首创者”李笠一直不说,只说这笛曲的灵感来自“火之意志”。
时间到,少年英雄们站在迷宫的不同入口,就要迈开步伐迷宫中心前进,收获沿途以及中心位置的宝箱。
但是,在迈开步伐之前,必须投骰子。
根据骰子的点数,决定自己的“前进格子数”,而“格子”,在迷宫道路上已经画好了。
这就是典型的“大富翁游戏”,以投骰子点数来决定行动步数,半路上有各种“宝箱”,刚好停留在该宝藏所在“格子”上,就能“开宝箱”。
或者各类事件。
若不幸走到“陷阱”格子,亦或是碰到不好的事件,游戏者就会被打回。
投骰子,必须有骰子,每个皇子得先抽签,抽到不同“品质”的骰子,而骰子有七种。
木骰子,二十八面。
石骰子,二十面。
铜骰子,十二面。
银骰子,八面。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 众号【书友大本营】 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象牙骰子,六面,即正常的正立方体骰子。
还有最高一档的金骰子,四面,即三棱锥形状的骰子。
无论那种骰子,上面就只有四个数字,分别是一、二、四、八。
除了金骰子之外,其他骰子的面都超过四个,超出数量(四个以上)的面,均无数字。
于是,拿到木骰子的人,每次投骰子,投出数字的概率是七分之一,即百分之十四左右。
投出数字“八”的概率是二十八分之一,即大约百分之四左右。
只有手持金骰子的人,每次投骰子,才必定至少走一步。
银骰子、象牙骰子的持有者,停留在“陷阱”格子后,可以返回最近的“记忆”格子,而不是回到。
金骰子的持有者,停留在“陷阱”格子后,可以“免伤害”,连“记忆”格子都不用回。
毫无疑问,金骰子是最好的骰子,但只有一颗。
抽签结束,抽到金骰子的皇子,笑逐颜开,因为他极大概率就是最后的“冠军”。
抽到银骰子、象牙骰子的皇子,虽然有些失落,但因为还有希望获胜,所以面色平静。
那些抽到铜骰子乃至木骰子的皇子,当场就想不玩了:明摆着赢不了的游戏,费那劲干嘛?
但是被李笠一瞪眼,只能忍着泪水,默默走向自己的出发点。
寻宝游戏开始,皇子们开始投骰子。
“游戏进度”的差异之悬殊,立刻就表现出来。
手持金骰子的皇子,“健步如飞”,毫无顾忌的前进,开宝箱,踩陷阱,如履平地。
手持银骰子、象牙骰子的皇子,步履蹒跚,但总体上是前进的。
而手持木骰子、石骰子、铜骰子的皇子,要么是长期原地不动,要么是运气欠佳踩中陷阱,被打回。
这种极不公平的游戏,很快导致手持“底档骰子”的皇子情绪崩溃,哭喊着“不玩了”。
然而这游戏又是教育课,不玩是不行的,每个皇子身边都跟着人,监督投骰子结果,并当“监军”。
李笠虎着脸,拎着根藤条来回巡视,硬是压着儿子们把游戏玩到底:
当手持银骰子及以上骰子的人全都走到终点,游戏才结束。
毫无疑问,两手空空、哭得眼睛红肿的皇子占多数。
本来好好的一场寻宝游戏弄成这样,旁观的赵孟娘和另外几位做娘的,心里不好受。
然而游戏还没结束,午餐时间到,皇子们要“抽卡”用餐。
各类食物包含饮品,以套餐形式分等级,想要用餐,不能直接拿,要抽卡,凭借抽卡结果来获得食物。
食物分为五级,为五星,星级越高,套餐的档次就越高。
皇子们抽到什么卡,才能根据卡的星级,享用对应的食物和饮料,而卡片的星级越高,抽中的概率就越低。
抽一次卡要花七十文,每个皇子手上有一万文。
若不是一张张抽,而是一次抽十张卡,有“优惠套餐”:套餐价格是六百四十八文。
连抽十张卡,可比一张张抽到十张,划算得多。
这个道理,皇子们都懂,他们手持一万文(以纸券代替,不是真的铜钱),开始抽卡。
一星饮食,很容易就抽中,但食物是野菜羹(等于本身也包含了饮料),谁都不想吃。
不停地抽卡,抽着抽着,钱没了。
而能抽到正常饮食(至少三星,能下咽)的皇子,少之又少。
手上的卡,要么是一星级别的野菜羹(全素),要么是二星级别的“小鱼小虾粥”(有一点点肉)。
三星套餐,是馒头、白粥、豆腐乳,只有少数人拿到。
四星套餐,白米饭、鲜肉羹,酸梅汤,只有一个人抽到。
至于五星的“佛跳墙”套餐,一个都没抽中。
本来玩寻宝游戏就玩得“悲痛欲绝”的少年皇子们,饥肠辘辘之际,得了如此套餐,一个个苦着脸,那样子不知有多委屈。
李笠端着一大碗“小鱼小虾粥”,坐在儿子们身边,问儿子今日这两场“抽抽乐”,好不好玩。
皇子们把头摇得如同拨浪鼓:好玩才怪!!
第一场寻宝游戏,要每个人都是用同样的六面骰子,一样的踩中陷阱回,或者记忆点,这才有意思!
第二场,吃饭,吃个饭还得抽卡,拿一万钱来抽,看看抽的都是什么玩意啊!
“一万钱,十贯,随便找一家像样的食肆、酒肆,都能吃一顿大餐了。”李笠缓缓说着,看着儿子们。
“抽一张卡,十文,随便找个路边食摊买些小食,也能填肚子,结果呢?”
“玩游戏,骰子的类别和特权,直接导致游戏对大部分参与者来说,等于毫无意义,这有意思么?肯定没意思。”
作了一番铺垫,李笠引出论点:“所以,不合理的规则,必须改,不然,不公平!!”
皇子们用力点头,今天这两件事,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不合理的游戏规则,对于“参赛者”到底有多么的不公平。
“我们把寻宝游戏,看做入仕和当官的历程,把骰子,看做入仕资格,那么,手持不同骰子的游戏参与者,你们想到了谁?”
有皇子举手,得李笠许可后发言:“这,、这就是世家高门,一般士族,以及、以及庶族,还有垫底的平民!”
“没错。”李笠对儿子的反应很满意,“骰子的类型、特权,以及整套游戏规则,类似九品中正制,对于庶族来说,是极度不公平的,遑论平民。”
“若按前朝惯例,庶族子弟入仕,基本都是流外官,除了极少数人,做一辈子官,也就是流外官。”
“而平民,连流内官都不是,不过是个吏。”
“士族子弟,入仕就是流内官,世家高门入仕后,都是清贵的官位,事务少,名声好。”
“做事情就容易犯错,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自然就不会出错,所以这些清贵官,仕途平坦,悠哉悠哉。”
“他们就算犯了错,也有长辈、姻亲来保,什么责任都不用担,若是一般士族,大不了改任,避避风头。”
“而庶族出身的官员,一旦犯错,躲无可躲,承担后果,之前的所有努力,全都白费了,甚至自己主官的错,也要他来背。”
“你们在玩游戏的时候,拿到低档骰子后,总是投不出数字,总是原地踏步,或者好不容易走几步,却误踩陷阱,被赶回原点...”
“心里,有没有滔天怒火?有没有咒骂这不公平的规则?”
皇子们用力点头:当然有!
李笠又问:“再说吃饭,明明只要明码标价,食客就能用合理的价钱,吃到对应的食物,但店家偏偏不。”
“搞什么抽卡,根据概率来吃饭,这算什么?花了一万钱,结果还吃的是野菜羹,或者小鱼小虾粥,这公平么?”
皇子们“深受其害”,想到这里,心中委屈喷涌而出,有几个又嚎啕大哭起来。
这就是李笠要的效果,他要让儿子们记住,刻骨铭心的记住,魏晋以来的一些制度,如今是多么的腐朽,多么的令人憎恶。
“科举,就是重新制定游戏规则,所有人的骰子,都是正常的六面骰子,投出什么数来,全看考场发挥。”
“没有人可以有什么特权,踩中陷阱就得后退,考虑到寒窗苦读不易,只是返回‘记忆点’,谁都是这般。”
“而功劳和对应加官进爵的关系,不能看概率,一定要明码标价,那就是严格的军功、爵位制!”
“爵位、将军号,是明码标价的菜肴,食客,是军中将士,只要他们立下对应的军功,就能换取对应的爵位、将军号!”
“没有军功,不得封爵、晋爵,不带兵打仗杀敌,就不得有将军号!”
“没道理那些连马都不会骑,没真正带过兵的文弱书生,靠着士族出身,起家就是中阶以上将军,没立战功就能封爵!”
李笠用这种比喻,让年少的皇子们明白了他想说的道理。
一直以来,他也是这么教育太子,和几位已经成年,或者即将成年的皇子。
他灌输的观念,一旦在儿子们心中生根,就会直接影响儿子们的三观,伴随其一生。
所以,没有谁,可以把他的儿子带歪。
乱世栋梁 第一百八十五章 雅言正音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文林馆,一场学术研讨会,演变为大规模“舌战”,使得本来优雅的文学场所,瞬间变成大型地域歧视现场。
身处其中的李笠,听着各地学者、大儒、经学名家之间的“舌战”,感受南北地域矛盾的总爆发,无奈至极。
想说些什么,却不知从何说起,一如学渣坐在高端学术研讨会时懵懵懂懂的状态那样,默默坐着。
眼睁睁看着南北两个阵营的文人集团“激战”,却使不上劲。
双方“交战”的原因,是关于雅言正音。
那么什么是“雅言”?
雅言,即官话,可以理解为后世的普通话。
普通话的历史不算不长,而这个时代的“雅言”,却源自商周。
那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周天子的时代,官话是什么呢?
一般认为就是《诗经》的语言,即洛阳雅言,因为东周的国都便是洛阳。
所以雅言标准音(正音)的基础,应当就是在洛阳一带。
这里,是以洛阳为核心的中原地区,于是,雅言又称河洛语、河洛话,即洛阳话。
春秋时期,孔子讲学,门下三千弟子来自四面八方,口音各有不同,那么,孔子讲学时,必须说“通用语”。
据传,孔子是用洛阳雅言来讲学,《论语·述而第七》中有云:“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到了两汉时期,延续传统,以洛语为国语,称“正音”、“雅言”,也称“通语”。
魏晋时期,继续以洛阳雅言为国语。
到了永嘉之乱后,洛阳沦陷,琅琊王司马睿在江南建康建立朝廷。
大量士族南下,寓居江南,他们口中所说的洛阳雅言,难免受当地吴语影响,形成了“建康雅言”。
与此同时,洛阳在战乱中失去了国都的地位,沦为各方势力争夺的要地。
没有南下的士族,纷纷返回家乡避难,上百年过去,他们口中的洛阳雅言,不可避免地掺杂了本地方言。
所以,魏晋时纯正的洛阳雅言,在南北士族、官员的口中,部分发音已经有了变化。
虽然有“切韵”这种注音法,来保证每个字的读音,切合“洛阳雅言”的“正音”(标准读音)。
但是,南北长期分裂、对峙的结果,就是连部分字的切韵,也有了分歧。
这是训诂学(包括音韵学、文字学)的学术问题,李笠是不懂的。
而他想要用“拼音法”来给洛阳雅言“定音”,在全国范围“推广普通话”,依靠的是训诂学权威顾野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