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并且保证,一定让卖家满意,一定能在床单上见血。
下凡仙女,莲步轻移,一边走,身上衣物一边滑落。
还有两步距离,就已经剩下抱腹,武祥痴痴的看着对方解抱腹,自己也伸手摸向腰间,要解腰带。
却见一道寒光向自己划来,他侧身一让,让过女子手中寸芒,随后拔出腰间短刀,划过对方腹部。
吹弹可破的肌肤,被刀刃轻易划破,女子捂着腹部,嚎叫起来,挥舞匕首要同归于尽,却被武祥反手一刀,砍断手臂。
又补一刀,香消玉殒。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一身猩红的绝情郎,弯腰捡起香气扑鼻的纱衣,把脸抹干净,提刀走向门口。
门外院子里传来打斗声,惨叫声起,很快就归于平静。
武祥拉开门,见陪伴美人而来的健妇,却是一个个男子,被几位高手送上西天。
见韩熙正在回收飞刀,武祥问:“都准备好了么??”
“准备好了。”
韩熙笑道,收好飞刀,如其他人一般,戴上铁面,理了理环锁铠头套。
这次交易,果然是个陷阱,环锁铠二十领,买家要带走,而支付的金银珠宝,也要拿回去。
几个人簇拥着武祥向外走,刚到前院,大门被人撞开,一群壮汉冲了进来,当中一人冷笑着:“想走?把命留下!”
已经带着面具的武祥,看着这群壮汉,笑道:“说得好,把我要说的话说了。”
那人一摆手,壮汉们拿着兵器冲来。
武祥立刻转身,带着人往回跑,壮汉们嚎叫着追上来,追到一处狭窄的通道。
却见三人留下,等着他们。
壮汉们见状正要上前,却听后面传来惨叫声,似乎有人在后面偷袭。
猎人变成了猎物,猎物变成了猎人。
一手持刀,一手反握短刃的韩熙,看着眼前这帮人,展开双臂,比划着战场的宽度。
“宽度,刚刚好。”
韩熙笑道,露出森森白牙,他可不是只会用飞刀,头也不回,对同伴说:“老规矩,我先拿第一条命。”
乱世栋梁 第二十五章 哗啦啦
上午,湖面上数艘风帆渔船正在作业,船员们齐心协力转动绞盘,要将沉甸甸的渔网收回来。
捕鱼最好的办法就是网捕,而网捕的收获,根据网的大小各有不同。
庞秋指挥着船员收网,大伙有节奏的喊着号子,一齐发力,绞盘缓缓转动,渔网缓缓收回。
跟船看热闹的李昕和梁淼,以及其他几个幼童,扶着栏杆,好奇看着船尾的大槽,这个大槽名为“滑道”,位于船尾。
大槽平时放着大渔网,上方横着粗大的横梁,挂着起重“滑轮组”,船尾又有开口,大渔网就是从这里滑下去,现在要被拖上来。
这是李家的风帆渔船,名为“拖网渔船”,和寻常的船不一样,船尾开着大口子,有可以开合的大盖板,用的渔网很大很重,需要“滑轮组”来收放。
现在,先被收回来的是一根根粗硕麻绳,然后大渔网的一角被扯起,如漏斗状,漏斗越来越大,转动绞盘的船员们越来越吃力。
“加把劲!把网拖上来!”
庞秋大声呼喊着,眼见绞盘转得越来越慢,赶紧带着其他人一起,跑过去帮忙。
咯吱声中,绞盘继续转动,渔网渐渐进入滑道,船尾也渐渐下沉。
李昕和梁淼,兴奋地看着渔网里挣扎的鱼儿,欢呼雀跃,无数人齐声喊着号子,将这兜着无数渔获的大网完全扯进滑道。
硕大的渔网,被无数大鱼小鱼挤得鼓囊囊,船员将船尾盖板关上,然后跳下滑道,将盖板锁好。
所有人都看着大渔网里的鱼,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下了滑道的船员,拿出铁撬棍,将渔网底部的麻绳结逐一解开,随后赶紧离开,于是这个大网兜开始‘漏底’,大量白花花的鱼儿喷涌而出。
发出“哗啦啦”的声音。
有一个船员动作慢了些,没来得及爬上来,险些被汹涌的鱼群淹没,亏得同伴眼疾手快,拼命扯着他,将他从鱼群之中扯了上来。
船员们继续转动绞盘,将渔网收起(吊起),大伙看着船舱里挤得满满当当、活蹦乱跳的鱼儿,笑逐颜开。
李笠定做的这种拖网渔船,拖网捕鱼的能力很强,只要找对鱼群所在水域,一网下去,就会满载而归,比同尺寸的一般渔船,捕鱼快很多。
早已准备就绪的船员,拎着尖刀,腾空甲板,摆好木桶、水盆,准备现杀活鱼。
庞秋拿着个纸皮大喇叭,吼起来:“大伙努力,把这一舱鱼杀干净,清空了滑道,我们再来一网!”
旁边,另几艘拖网渔船也已经收网,按照既定的作业流程,现杀活鱼,然后把鱼块放到前来接货的快船上,再继续拖网捕鱼。
李昕和梁淼也来帮忙,大人小孩都在为美好的生活而忙碌。
。。。。。。
某处河汊边上,某处庄园,两座熔铁炉正冒着浓烟,炉工在四周忙碌,小工推着推车来到顶部炉口,将一车车铁钱倒进去。
“哗啦啦”的声音中,这个熔铁炉如同饥饿的雏鸟,昂头、张嘴,拼命吞食大量食物。
炉旁,炉工们奋力操作风囊给熔铁炉鼓风,以便将火烧得更旺。
与此同时,旁边一座已经开炉的熔铁炉旁,大量生铁水流入地面沟槽,渐渐冷却。
秋冬之际,天气渐凉,但这两座熔铁炉冒出的热气,让周围十余步距离内热浪滚滚,以至于在一旁参观的贾成不得不脱去外衣,甚至时不时擦擦额头上冒出的汗。
一名年轻人,陪同贾成观看炼铁炉的运作,见贾成对熔铁很感兴趣,便找来一名炉工,讲解工艺。
贾成仔细听着,想要知道自己用船运来的万斤铁钱,是如何被炉子熔化,去除杂质,制成可用的生铁。
再经过锻打,制成质量尚可的熟铁条。
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万斤铁钱,不到九十石,一艘寻常的百石船就能装完。
这些铁钱若存储起来,很容易就锈蚀得不像话,所以还不如‘回炉炼铁’,继续发挥作用。
贾成看着这熔铁炉,看着一车车倒入炉内的铁钱,想起李笠说的许多事情。
梁国缺铜,加上到处都是佛寺,需要大量铜料制作佛像,所以朝廷发行铁五铢钱,取代铜五铢钱。
铁比铜贱,所以一文铜五铢,抵得上几枚铁五铢,百姓不喜欢用,却没办法不用,拿在手里,总想尽快用出去,或者换回铜钱。
于是,对于各地私炉而言,最好的炼铁材料,就是朝廷发行的铁钱,这种钱又称公式钱。
公式钱为官府批量铸造,因为要保证一定的耐用性,所以用的生铁质量尚可,杂质不算多。
各地私炉大规模收集公式钱,熔化后铸造成各种铁器来牟利。
亦或是进一步锻造成熟铁,锻打成各种铁器销售,以此牟利。
与此同时,各地私炉还用劣质铁矿石熔炼劣质生铁,批量铸造劣质铁钱,此为朝廷明令禁止的行为,却屡禁不绝。
贾成现在所见熔铁炉,就是一处私铸铁钱的私炉,因为主人是当地大户,所以官府视而不见。
不止这里,梁国各地多有一些地方官府管不了或者不敢管的私炉,无数朝廷发行的公式铁钱被这些私炉吞食,然后又产生大量劣质铁钱,在各地流通。
按照李笠的说法,如此行为导致币制混乱,物价飞涨,各种劣币充斥市面,铁五铢和传统的铜五铢根本就做不到一比一的兑换。
官府强制百姓接受铁五铢和铜五铢‘一比一’兑换,但官府自己收税时,不按一比一的比例收自己发行的铁五铢,甚至只收完好的铜五铢(即好钱)。
许多百姓为了缴税,不得不花更多的钱,到囤积有大量好钱的豪商那里换铜钱,本来理论上只需缴纳一千文的税(以铜钱计),百姓实际上要花将近两千文。
故而梁国虽然经历了数十年的太平,但因为币制混乱、物价飞涨,百姓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许多地方都是以物易物,不再以钱作为通货。
这就是贾成从李笠口中所知道的事情,而他如今与私炉主人做买卖,按照梁国律法,是重罪,该服苦役。
然而,只有良民犯禁才会倒霉,那些宛若地头蛇的豪强大户们,即便弄起私炉来,地方官府也不敢管。
所以,贾成来到这里做交易,不需要担心因为有人告发而被捕入狱,因为这私炉的主人,就有在官府为吏者。
他听了老炉工的一番介绍后,问年轻人:“我这一船铁钱可是如约送到了,那说好的铁条?”
“放心,明日便可装船。”年轻人说完,指着旁边的打铁铺:“这不前两日刚出炉,他们日夜锻打,今晚就能足额完成了。”
贾成点点头,不再说什么,没急着去休息,而是继续问一些事情。
这里是地头蛇的地盘,他就带着几个少年过来,若对方‘黑吃黑’,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但贾成不担心,因为双方是互惠互利的关系,做过几次交易,已经是‘熟人’了。
贾成负责一部分作场事务,其中就有最重要的铁料供应,包括把铁钱送去熔了,换回熟铁,用钱生钱。
把熟铁制作成鱼钩,换回铁钱,然后把铁钱变成熟铁,再制作成鱼钩出售,就这么循环下去,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而合作的私炉,同样获利不菲,双方互惠互利,私炉主没必要‘黑吃黑’。
毫无疑问,李笠很有本事,可以想出这种办法‘钱生钱’,贾成佩服不已,所以,当李笠入王府饷家后,他要担负起‘分管责任’来。
一定要把李笠托付的每一件事情,办得妥妥当当。
乱世栋梁 第二十六章 努力
“啪、啪、啪...”
院子里,一棵树前,彭均舒展双臂,上下动作,不停甩着手中大麻绳,一如码头上解缆、抛缆的船员,满头大汗。
麻绳有两条,茶杯粗,两丈长,他左手、右手各握一条,麻绳的另一头,系在树干上。
在他的甩动下,麻绳如同波涛一般动着,不停拍打地面,发出“啪啪啪”的声音。
不知故过了多久,次数到,有些气喘的彭均停止锻炼,扔下麻绳,来回走动,并且活动双臂,缓和自己的气息。
僮仆端来一碗茶水,他一饮而尽,看着这两条长麻绳,又看看自己的一双手臂。
半年多的坚持锻炼,彭均的手臂粗了一些,力气比原来明显大了,腕力同样变强。
李笠介绍的锻炼方式“甩大绳”,看来确实有效。
彭均放好碗,接过汗巾擦汗,休息了一会,拿起麻绳,继续锻炼。
甩大绳,首先可以锻炼双臂以及双腕,其次,可以锻炼手臂的“爆发力”,还可以锻炼全身的‘协调能力’,以及锻炼耐力。
这是李笠的说法,彭均深信不疑,而事实也证明了这点,这种简单、有效又不容易受伤的锻炼方式,他一直在坚持。
三种甩大绳的动作,每天都要练习,练得手臂发酸、痛痛快快出一身汗,再洗一个热水澡,那叫一个爽快。
其他的锻炼,譬如引体向上、俯卧撑、仰卧起坐,还有跳绳等,也在坚持,彭均的力气,已经追上了兄长们,扳手腕赢的次数越来越多。
按照李笠身边那些壮士的说法,力气练好了,就可以练矛槊了。
矛是长兵,长度不低于一丈,长度超过一丈八的矛称为槊,分量十足,没有足够的臂力,可舞不起来。
然而光能舞还不行,若要把矛槊用好,除了要有臂力,还得有膂力(腰力)。
若无膂力,徒有臂力,矛槊使起来就不够“猛”,一如壮汉脚下抹油耍大锤,一身力气都施展不出来。
按照李笠的说法,就是手臂、肩、背、腰肌肉都要进行力量锻炼,练结实了,矛、槊在手,才是杀人的武器,而不是逗猫的芦苇杆。
彭均想要学矛槊技艺,因为这很威风,据说骁勇武将都必须会马槊,才能冲锋陷阵,人挡杀人。
他和李笠都打定主意,要练出武艺,拉起一支护院队伍,将来一但有事,要能保卫家人,保卫乡里。
“啪、啪、啪。。。”
彭均继续甩着大绳,双手如同握着两条大蛇,大蛇不停地挣扎,想要从他手上挣脱,却被他狠狠的摔在地上。
李笠双臂的力量,比他强很多,如今在王府饷家,已经开始练习射箭,所以,彭均觉得自己不能懈怠,一定要努力。
而且,我也要学会骑马!
。。。。。。
箭堂,萧十一郎在射箭,用的是正常弓,现在射二十步靶,第一轮,十箭七中的,另外三箭偏了些许。
第二轮,十箭八中的,另两支箭偏了些许,这是不错的成绩。
侍卫们把箭靶抬过来,萧十一郎看着命中靶心的八支箭,高兴得手舞足蹈:“太好了!!”
这样的成绩,超过了许多兄长,萧十一郎激动万分,陪练的李笠立刻鼓掌,蔡全等侍卫回过神来,赶紧跟着一起鼓掌。
掌声中,萧十一郎握拳一挥,大叫一声,把多年来的怨气都从肚子里喊了出来。
“郎君进步神速,小人佩服不已!”
李笠恰到好处的拍马屁,萧勤听了反倒有些谦虚:“早着呢,我还要练,练到三十步靶也能有如此成绩。”
这是实实在在的成绩,看得见摸得着,萧十一郎见众人个个佩服的表情,巨大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心中高兴,就差翩翩起舞,飞上青天了。
僮仆赶紧端来汤水,萧勤坐下,一边喝,一边说:“等我回去,一定要让阿耶大吃一惊!”
“当然,大王知道郎君有如此表现,必然高兴不已。”蔡全也来吹捧,不过他是真心希望表弟能够得大王夸奖。
看看已经被抬过来的箭靶,又看看李笠,蔡全有些感慨。
十箭八中的,虽然是二十步射距的‘近距离’,但考虑到萧十一郎的年纪和射箭水准,这种‘远距离’的靶,可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
而李笠的奇谈怪论居然有效果,真让他佩服。
李笠见萧十一郎喜形于色,觉得要适当泼泼冷水,便说:“郎君再坚持练一段时间,博射就不怕其他郎君了。”
“嗯!!”萧十一郎用力点头,满脸期待:“等我回去,我要和他们博射,让他们输得心服口服!”
说着说着,拿起那张‘教学弓’,仔细摩挲,说:“我要让他们看看这张宝弓的厉害!”
李笠便说:“郎君切记,莫要把这弓拿出来用,否则必然会被人讥讽为作弊。”
“啊?”萧十一郎闻言一愣。
确实,这张弓多了个‘瞄准器’,拿来博射,他的兄弟们若比不过,肯定会说这是作弊。
“郎君,这张弓,实际是辅助教学用具,瞄准器的作用,是帮助郎君理解瞄准要领和口诀,以找到虚瞄的准星。”
“虚瞄的准星,不存在于现实,这个‘辅助瞄准器’,只是为了让郎君有个直观的感受,尽快找到合适的实物参照点。”
“现在,郎君已经掌握了要领,那么,这张弓就不能再用了,否则会形成习惯,反倒不好。”
李笠拿起这张自己精心制作的‘教学弓’,毫不犹豫把加装的‘瞄准器’扯下来。
“郎君,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
萧十一郎用力点头:“嗯!”
一众侍卫,听这个初学射箭的新手对十一郎君讲如何射箭,却不觉得可笑,因为十一郎君就是在李笠的指导下,射箭的水准明显进步。
不过,李笠并不会因此沾沾自喜,他不过是掌握了理论,并将其与实际结合起来罢了,自己依旧是初学者。
所以必须努力,不能懈怠。
这段时间所获心得,回去后,他要教给其他人,譬如瞄准,其实就是找到合适的参照物,有了合适的参照物,练起来就会很顺利。
后世,人们学车考驾照时,有‘倒车入库’、‘侧方停车’、‘s弯’等科目,教练会教授学员一些口诀和要领,然后教学员看参照点。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员短期内上手,通过考试。
他考过驾照,所以认为学射箭要掌握瞄准要领,就得参照学车的办法,口诀、要领得配合参照点才行。
这个时代的人学射箭,同样要有参照点,口诀里有提到,只是比较难理解。
可能萧十一郎的悟性(理解能力)差些,亦或是其舅教学水平不行,以至于小家伙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参照点。
现在,李笠‘异想天开’,给练习弓加装‘辅助瞄准器’,协助萧十一郎开窍,他自己,也跟着开窍了。
萧十一郎休息好了,干劲十足的继续练箭,蔡全见表弟如此上进,和以前的表现截然不同,心中高兴。
他亲眼看着表弟这段时间‘性格大变’,整天笑眯眯的,再也没有虐待下人,由衷佩服起李笠来。
不说大王、王妃,李笠是唯一一个能让十一郎言听计从的人。
在李笠的协助下,十一郎‘性情大变’,又坚持早起锻炼,认真读书写字,几乎到了李笠说什么,十一郎就照做的地步。
看来这头倔驴,也就只有李笠能好好牵着走路。
见李笠指导萧十一郎射箭,完全没有初学者的模样,各种要领说得头头是道,蔡全有些感慨:你小子不错啊,悟性很高...
李笠陪萧十一郎练箭,陪在一旁看,边看边琢磨;萧十一郎读书写字时,李笠就练箭,练得很努力。
学射箭到现在,两个多月时间,李笠的射术就超过了萧十一郎,但李笠一直不吭声。
这个事实,从旁协助练箭的蔡全知道,他凑到李笠身边,问:“明日开始加练,你可以开始练四十步靶了。”
乱世栋梁 第二十七章 主意
上午,萧十一郎在跳绳,这是规定的锻炼内容,必须跳够规定的次数才能休息,休息一短时间,继续。
此为‘健身教练’李笠的规定,萧十一郎认真执行,坚持了两个多月,所以效果显著。
原本有些臃肿的身材,变得苗条起来(相对而言),脚力和耐力明显提升,慢跑能跑得更久、更远。
直到现在,李笠才知道这位的名讳:萧勤。
距离两人认识,已经差不多两年,贵贱之别,由此可见一斑。
李笠之所以‘有幸’得知十一郎君的名讳,是因为他表现不错,帮了大忙,如今成功让萧勤的脸显瘦(相对而言),这可是至关重要的效果:卖惨。
萧勤是因为家宴闹事、误伤嫡母,惹怒了阿耶,被赶到鄱阳闭门思过,那么,闭门思过就要有闭门思过的样子。
样子,就是人瘦了一圈,强烈的反差足以让大王见了都觉得“惊悚”:这是我儿子?我那胖嘟嘟的儿子咧?
虽然萧勤实际还是胖,但比起两个多月前,已经明显瘦了,这就说明,在鄱阳期间,萧勤确实知道错了,为自己犯下的错,悔恨不已。
日夜痛哭,吃不好,喝不下,于是短短两个多月,瘦得形销骨立(相对而言),你们说可怜不可怜?
萧勤咬牙坚持跳完规定次数,放下绳子,原地来回走动,放松手脚,李笠不忘打气:“郎君加把劲,一挑二绝对没问题。”
“我真的能一个打两个么?”萧勤喘着气问,李笠点点头:“没问题,实在打不过,可以跑,引他们来追。”
“郎君的体力和脚力,远胜当初,他们追来,必然快慢不一,那好,郎君瞅准机会,跑着跑着忽然停下,打那个跑得快的,这就是一对一,郎君会怕?”
“后面的跟上来,郎君再跑,跑着跑着,打那个跑得快的。”
“等他们两个跑不动了、怕了,郎君可以追过去,专打那个跑得慢的,如此一来,打多几次,没有谁还敢欺负郎君。”
“但是,他们可能设套,挑衅郎君,引郎君入套,所以郎君要心中有数,宁可先忍忍,等对方不注意,再冲过去打脸。”
“打了就跑,他们要么吃瘪,要么追,一追,呵呵,郎君想怎么折腾,就能怎么折腾。”
这是李笠反复强调的打架心得,强调“快打慢”,萧勤牢记于心。
“还有,只要一发生冲突,郎君切记要先告状,无论大王、王妃会怎么认定谁对谁错,一定要先告状,占据主动。”
“此即为先入为主,让大王和王妃觉得,都是那些人闹事,才搞得郎君和他们打起来,久而久之,谁还敢主动挑衅郎君?”
“当然,郎君也不能主动挑衅别人,毕竟,郎君是个讲道理的人。”
李笠不停地说,萧勤不停点头,旁边侍奉的僮仆们见了,个个心里高兴。
自从李笠入王府,陪伴十一郎君左右,大伙都安全了,都省心了,十一郎君可谓对这个李笠言听计从,对方说什么,郎君就照做。
往日,郎君不肯认真读书、写字,院主、防阁怎么说都没用,现在,郎君得李笠督促,宛若变了个人似的,听话得很。
脾气也没那么暴了,不会动辄打骂僮仆、摔东西,有时脾气上来,李笠一说话,火气就消了。
许多人都在庆幸,庆幸这次有李笠来给这匹烈马牵缰绳,不然,周围的人必然会被这烈马整得生不如死。
远处,防阁将军蔡平见外甥和李笠有说有笑,点点头,转身离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