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李笠剖析得很细也很简洁,萧十一郎听得默默点头,旁边那长脸的中年人亦是如此。
其实这个道理,左右都已经反复劝过萧十一郎,奈何萧十一郎就是不听。
如今同样的道理,被李笠用另一种方式说出来,萧十一郎毫无抗拒,这让那中年人不由得多看了李笠几眼。
最后,李笠做了总结:“郎君应该做些评判尺度公正的事情,来证明自己的本事,而表演,并不合适。”
“一场表演好不好看,完全是由观众说了算,也就是说,有人硬是说不好看,你都拿他没办法,对不对?”
这话算是说到萧十一郎心里去了,几乎要把头都点得如同鸡啄米。
“所以,郎君是走错了路,事倍功半,越努力,却越难受,用心付出了许多,可收获的,一直都是嘲笑、讥讽和不体谅!”
李笠的话,听在萧十一郎耳里,宛若钟声回荡,震得耳朵嗡嗡响,因为这就是他觉得委屈的原因。
其他人,都不知道劝解过他多少次,但没有一个人,能把话说到他心坎上。
李笠就不一样!
萧十一郎猛地抓住李笠的手,眼巴巴问:“那我该如何是好?”
李笠却自顾自的说下去:“大王平日公务繁忙,儿子众多,恐怕郎君想要见上大王一面都不容易,所以想要别出心裁。”
“那么对于大王来说,明明有一条近路、好走的路可以到大王这里来,郎君偏不走,反倒要绕远路,还越走越远,这不是让大王觉得莫名其妙么?”
“结果,郎君走在荆棘丛中,被荆棘刮得浑身是伤,难受得很,却离大王越来越远,而大王看着郎君越走越远,还以为郎君不想认阿耶了,难道心里不难受么?”
萧十一郎听到这里,心里难受得慌,竟然抱着李笠的手臂哭起来。
他这么折腾,当然是想亲近阿耶,奈何能见到阿耶的次数不多,好不容易见到了,想表现一二,得阿耶夸奖,却被人使绊子,反倒让阿耶愈发疏远自己。
这样的感觉很难受,那天自己被阿耶当众责骂、拿刀指的情景,深深刻在他脑海里,每晚都会梦到这一幕,随后哭喊着醒来。
萧十一郎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也没人给出他觉得可行的建议,他很害怕,于是愈发倾向于迁怒身边人,动辄打骂。
今日,那几个僮仆在服侍过程中稍有怠慢,便激怒了心中伤口流血的少年,才有了疯狂追砍的那一幕。
李笠被这小胖子抱着手臂哭,眼泪、鼻涕都抹在衣袖上,感觉很尴尬,无意间瞥见旁边那长脸中年人,竟然一脸黯然。
于是心中纳闷:你谁啊?这么感同身受?
见小胖子被自己说中心事,哭得稀里哗啦,李笠知道今晚怕是不得消停。
反正他来王府,就是要来化解自己的‘劫难’,干脆早点把这小胖子的问题解决,也好早日回去做自己的事情。
“郎君莫要伤心,小人或许能为郎君想一些办法。”
李笠如是说,见小胖子眼巴巴看着自己,他却不急,而是做了要求:“请郎君今晚好好休息,养足精神后,明日,小人为郎君想办法。”
乱世栋梁 第二十章 舅甥
夜,宿舍里亮着灯光,李笠忍着困意坐在榻上,却不能睡,而是听对坐的那个长脸中年人诉苦。
这个长脸中年人,果然和鄱阳王的十一郎君有关系:两人实际上是舅甥关系。
也就是说,萧十一郎的生母,是这位中年人的妹妹,而这个中年人,是鄱阳王府的防阁()将军。
军府有防阁将军,统领禁卫守护诸王斋阁(斋阁指代藩王的核心起居、生活区域),其职责等同于皇宫里统率禁军的直阁将军,地位非同小可。
中年人姓蔡名平,其妹蔡氏为鄱阳王姬妾,称为“蔡姬”,又称“蔡院主”,为十一郎君的生母。
虽然蔡平实际上是萧十一郎的亲舅舅,但按照宗法,蔡平没资格做萧十一郎的舅舅。
萧十一郎宗法上的母亲(嫡母)是鄱阳王妃,所以萧十一郎宗法上的舅舅,应该是鄱阳王妃的兄弟,而不是蔡平。
萧十一郎的生母是蔡姬,但萧十一郎不可以称呼蔡姬为母亲或者阿娘,按照这个时代庶子称呼生母的规矩,得称呼蔡姬为“阿姨”。
即便如此,血缘上的纽带是宗法无法隔断的,蔡平一直关心妹妹和外甥,所以当外甥闯出大祸,他也得为妹妹和外甥扛着。
他听说过李笠,也知道去年因为詹良命案,鄱阳王被弄得灰头土脸,而此案和李笠脱不了干系。
今日,见李笠果然有本事,能‘降服’外甥,于是请李笠帮忙。
“十一郎顽劣,但本性不是如此。”蔡平如是说,为自己外甥做辩解,以此希望李笠能帮个忙,帮他外甥‘改过自新’,重获鄱阳王认可。
“防阁,小人不过区区草民,如何能帮上许多忙?”李笠不敢托大,毕竟对方的身份比自己高了不知多少倍,人家如此客气,他可不能不识好歹。
不能真以为自己和对方可以平起平坐。
蔡平笑道:“不,你真是不一样,去年,我听十一郎提起你,还不信,今日亲眼看了,才知道,你真是不一样。”
“十一郎,自幼被他娘和我们惯坏了,所以不知道体谅人,看起来有些刻薄,动辄打骂下人,你莫要往心里去。”
蔡平说着说着,竟然又絮絮叨叨起来,哪里有一个王府将军那种气势凌人的样子。
在李笠看来,更像是田间地头的老农,向客人诉说着自家外甥的遭遇。
蔡平能做到防阁将军,当然不是靠妹妹的裙带关系,相反,他祖传身份才是关键——蔡家世代是萧家的部曲。
蔡平的祖父,当年是萧家的部曲私兵,曾随着少主征战沙场,抗击南侵的北虏大军。
那是萧齐年间的事情了,少主当年也就二十多岁。
现在,蔡平的祖父早已去世,而当年的少主依旧健在,那就是当今天子。
天子在潜邸时就有几个兄弟,蔡平的父亲,给天子的九弟做随从,这位萧九郎,就是梁国的第一代鄱阳王萧恢。
也就是现任鄱阳王萧范的父亲、萧十一郎的祖父。
萧平和父亲,侍奉两代鄱阳王,深受两代郎主信任,披坚执锐日夜宿卫,祖孙三代,都是萧家的忠心奴仆。
所以,他得大王任命为防阁将军,不是阿谀奉承,靠的是祖传身份,以及骁勇善战立下的功勋。
而萧平的妹妹,作为部曲子女,循例入王府侍奉,做侍女,因为蔡氏面容姣好,得大王看中、侍寝,有幸诞下男孩,成了大王姬妾。
但是,蔡家兄妹没怎么读过书,不懂舞文弄墨,蔡姬不太懂得勾心斗角,更不精通什么固宠之道。
而大王身边的女人又多,儿子也多,所以蔡姬很快便被别的姬妾比过去,萧十一郎,也不得大王另眼相看。
蔡平说着说着,愈发长吁短叹起来:
“大王公务繁忙,本来就没多少空闲陪着郎君们玩耍,王妃也不可能管十几个郎君,我这外甥,能管教的没空管,亲娘又不舍得管,所以渐入歧途。”
“平日里,偷偷乔装打扮跑出去玩耍,闯了不少祸,人家看他是鄱阳王的儿子,也不好管,于是,他行事愈发肆无忌惮起来。”
李笠听着听着,默默点头,心叹怪不得去年这熊孩子在鄱阳城里各种作死,甚至还扮做乞丐在路边乞讨。
当时他还觉得这熊孩子是不是脑子有问题,现在看来,熊孩子各种奇葩行为,纯粹是缺失了父亲管教和关爱后的各种‘放飞自我’。
又如后世的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关爱,长辈又管不住,所以各种为所欲为,渐渐走上歧途。
蔡平喝了杯茶,叹道:“这次家宴,他是真的闯了大祸,我当时看得明白,大王真动怒了,气昏头。”
“若不是世子动作快,带着人一起拦着,恐怕当场就一刀砍下去。”
“但十一郎本性不坏,只是不听人劝,由着自己性子乱来,这一次,他知道错了,奈何,拐不过弯,我们不住地劝,他都不听。”
“你一番话,就让他痛哭流涕,唉哟,我和他娘,这么多年来,不知说过多少次,都没一点用。”
听到这里,李笠腹诽不已,他不知道这萧十一郎的本性到底如何,反正几次接触下来,对方给他的感觉就是一个不作不死的熊孩子。
家长管生管养不管教,养出来一个熊孩子,他一个外人,连正式身份“家教”都没有,如何教?
但不教不行。
他被熊孩子强行征发来王府‘饷家’,若是不伺候好了,怕是哪天被打死、打残都不知道。
今晚,从萧十一郎住处出来,李笠就被这位长马脸的防阁将军请到这里‘恳谈’,希望他帮个忙,让萧十一郎‘迷途知返’。
对方如此身份,又如此年纪,还要对他‘以诚相待’,姿态放得很低,可见用心多么诚恳,李笠不可能不答应帮忙。
再说,这说不定是个机会,这次他若真帮了这个大忙,不指望熊孩子记恩情,但这个长马脸的王府将军,却一定会记着。
这就是个人脉,毕竟鄱阳郡地界上,鄱阳王府的地位超然,李笠觉得自己若能得长马脸将军帮忙,以此让鄱阳城的王府里,某位管事给他做靠山...
有靠山好办事,不怕城狐社鼠来骚扰。
请人做靠山,必要的上贡是免不了的,但李笠觉得该花的钱就该花,而且他找靠山不是为了欺男霸女,纯粹是为了自保,良心上并没有什么过不去的说法。
“防阁既然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小人自当尽力去做...”
李笠决定揽下这件事,开始收集信息:“但是,小人不太清楚王府里的情况,还请防阁费心,介绍一二。”
蔡平闻言颇为高兴,点头应承:“不知李郎要打听什么,但凡我能说的,都会说。”
李笠看看窗外,见夜色已深,便说:“事分轻重缓急,如今,请防阁说说十一郎,平日里有何喜好,擅长什么,会些什么...”
蔡平见李笠很主动,颇为满意,他确实希望有人来帮帮自己外甥,让外甥迷途知返,而且...
既然世子让我来看看你为人如何,我可得好好看看。
乱世栋梁 第二十一章 对症下药
阳光明媚的早晨,东湖湖畔,气急败坏的小胖子萧十一郎,手中挥舞着皮鞭,追逐着前方夺路狂奔的一个少年。
小胖子口中不住喊叫:“站住!看我打不死你!”
奔跑的少年就是李笠,虽然身后紧紧跟着一个喊打喊杀的熊孩子,但他却不担心被其追上,所以没有尽全力奔跑。
一旁路边,防阁将军蔡平及其妹蔡氏,有些担心的看着这两人。
左右站着的侍女、侍卫们,见着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十一郎君跑得踉踉跄跄,暗暗捏了一把汗。
一大早,萧十一郎嚷嚷着要李笠说解决办法,结果被李笠挑衅,气得抓起皮鞭追逐起来。
两人跑近,萧十一郎渐渐放慢速度,由跑变成走,走着走着,停下脚步,弯下腰,双手撑着膝盖,大口喘着气。
李笠也停下来,距离熊孩子十来步距离,轻轻喘着气。
“混蛋,你...你不要...跑...”萧十一郎断断续续的说着,差点就缓不过来,一大早就这么跑,他可吃不消。
“郎君追,小人才跑,郎君不追,小人自然就不跑了。”
李笠如是说,见熊孩子被他气得哭笑不得,也不在意,示意旁人赶紧给十一郎君擦汗。然后问:“郎君跑了几圈,有没有觉得肚子饿了?”
他这么一问,萧十一郎果然觉得肚子饿得厉害、口渴得厉害,嚷嚷着要吃朝食。
蔡氏听向来挑食的儿子居然破天荒喊着什么都要吃,高兴得很,赶紧让人把之前备好的朝食端来。
蔡平见着李笠第一日就把挑食的外甥治得服服帖帖,喜上眉梢。
换了身衣服的萧十一郎,因为一大早空腹跑,饿得厉害,也不挑食,反正侍女端上来什么,他就吃什么、喝什么。
见着李笠偷偷往放着食物的食案靠近,小胖子嚷嚷起来:“你不许吃!”
“哎哟,郎君为何不许小人吃朝食?小人可没犯错啊。”李笠叫起屈,小胖子气鼓鼓的说:“你一大早就惹我生气,还没犯错!”
“小人是想让郎君练脚力,清晨起来跑步,既练脚力,又能增加食欲,多吃些,长高些,不好么?”
“谁要练脚力,我为何要练脚力?你说!”小胖子气鼓鼓的指着李笠。
“不跑得快些,怎么打了就跑?”李笠如是说,不等小胖子反应过来,解释道:“小人当年在村里,被人群殴,郎君猜猜小人是如何做的?”
萧十一郎来了兴趣:“如何做的?”
“一把鸭屎糊到当中一人脸上,然后掉头就跑。”
“啊?然后咧?”
“跑啊,反正他们跑不过我,追不上,气得哇哇叫,就是追不上,我一跑回家,他们就不敢来了。”
“呃....”小胖子无语,又听李笠说:“第二日,这帮人又在村里堵了小人,糊了小人一脸鸭屎,小人反手就是一坨狗屎,掉头就跑,他们追,追不上。”
小胖子的嘴巴张开,满是吃惊的样子,听李笠说,‘三番五次’之后,整得恶少年们没脾气,在村里再没人敢堵他,小胖子的嘴巴张得都能放下一个拳头了。
“所以,小人建议,郎君多练脚力,日后和那些欺负人的兄弟打起来,一拳打过去,掉头就跑,让他们追不上。”
李笠的建议,听得小胖子不住点头,而蔡平及蔡氏听得哭笑不得。
“那,万一他们追上来可怎么办?”小胖子继续问,李笠回答:“郎君就跑去阿娘或者阿耶那里哭诉嘛,就说他们人多欺负人少,几个打一个....”
小胖子听完一愣,随后面露喜色:这一招不错!
李笠继续教坏招:“郎君放心,小人觉得,真发生这种事,那几个肯定不敢追过来,毕竟说出去难听,几个打一个都打不过...”
“但这口气必然咽不下,于是几个商量好,来日把郎君堵了,一泡屎糊过来....”
“郎君莫要惊慌,也不哭,把脸上的屎抹下来,反手糊到其中一人脸上,然后掉头就跑...”
“如此反复几次,反正谁堵郎君、先对郎君动手,郎君就先打谁,然后就跑,呵呵,来多几次,就没人敢堵郎君了。”
白石村打架高手(李笠自封),现场传授打架经验,有一对一单挑的打法,有一对多被围殴时的打法,又有被人偷袭时的打法,极其精彩。
单挑,打了人、占便宜就跑,气死对方。
一对多被围殴,忍着一身疼,就认准对方一个人拼命打,打得对方头破血流,然后自己开溜,来多几次,就没人敢上来。
被人偷袭,同理。
李笠还做了总结:“正所谓‘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郎君练好了脚力,打架时打了人就跑,别人追不上,那可不得了....”
这种极其刺激的打架经验,很合小胖子的口味,譬如“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譬如“打了就跑”的‘打架策略’,让他听得入神。
不知不觉中吃了许多食物、喝了许多浆水,蔡氏见着儿子食欲大开,高兴都来不及。
蔡平见外甥对李笠言听计从的模样,心里十分高兴:阿弥陀佛,总算有个人能降伏你这顽皮孩子了。
李笠认为,处于中二期的熊孩子都是人憎狗嫌,因为自我意识爆发,所以熊孩子逆反心理很严重,很难教,就是亲爹都难教。
对于这样的熊孩子,普通说教根本没用,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李笠另辟蹊径,用‘教打架’的办法,把小胖子的魂都勾走了。
从来不会有人教熊孩子萧十一郎如何打架、斗殴,如今有一个‘江湖前辈’现身说法,指点迷津,教自己如何打架占上风,他怎能不激动?
甚至激动地几乎当场就要拜师学艺,那么,‘师傅’说的每句话,做徒弟的能听不进去么?
于是,李笠成功劝导小胖子为了打架获胜,要每日早起锻炼,先快步走,再慢慢练跑步。
如此一来,既可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也可以增加食欲,进而多吃多喝,这对于成长期的少年而言,是很重要的。
萧十一郎听得高兴,见李笠眼巴巴的看着案上食物,便大方的把食物推过去:“呐,你赶紧吃,吃饱了,我们去钓鱼。”
李笠道了声谢,拿起一个炊饼就往嘴里放,吃了几口,故作糊涂的问:“郎君为何要去钓鱼?”
萧十一郎挠挠头:“不去钓鱼的话,我们做什么?出去玩耍?”
“小人以为,应该读书、练字,然后练射箭。”
“啊?射箭?”
萧十一郎面露难色,一旁的蔡平闻言也担心起来:外甥最怕也最不愿练射箭,练了许多年,一点进步也没有。
李笠笑道:“郎君,小人以为,射箭最合适郎君了...”
既然小胖子要‘改过自新’,李笠出的主意,就是在三个方面着手‘改’:第一,读书写字;第二,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第三,练一门有用的技艺。
读书写字,这是必须的,首先皇族兰陵萧氏就强调“文”,小胖子在“文”有进步,不就说明了“改过自新”的决心?
其次,锻炼身体,日后和兄弟们打架斗殴不会吃亏,打不过还能跑,至于谁对谁错无所谓,反正没被打得哇哇大哭,那就是胜利。
而技艺,射箭可比表演要正经,而且也是凸显‘改过自新’的一个极好方式,再说对于贵族子弟而言,射箭也是很重要的技能。
李笠决定,自己既然要帮忙,那就帮后两项,尤其是射箭。
他不会射箭,但通过向蔡平了解,知道萧十一郎其实已经有了底子,却因为不愿吃苦,所以进步不大。
那么,只要他对症下药,帮助对方克服畏难情绪,短时间内,必然能明显提升射箭水准。
射箭是一项很重要的社交技艺,只要练好了,完全可以堂堂正正把其他兄弟比过去,不怕有谁不服。
这就是萧十一郎一直想要做到,却因为偷懒而做不到的事情。
“郎君,射箭的规则很简单,中或不中,只看结果,由不得旁人颠倒黑白。”
“郎君若要向大王证明自己有本事,把箭射好就是最好的办法,平日里和兄弟们比射箭,堂堂正正赢对方,若是和别家子弟比射箭,赢了,那就是为大王争光。”
这道理,萧十一郎必然听了无数遍,李笠知道自己再多说,用处也不大,但他可以另辟蹊径,试着为这小子克服对射箭的畏难情绪。
他请侍卫拿来一张弓,一支箭,拿在手中,摆出弯弓搭箭的姿势,问萧十一郎:“郎君,小人不会射箭,有一问,请郎君解答。”
萧十一郎见李笠不会射箭,而自己会,来了精神,问:“你有何不懂?我来教你。”
弯弓搭箭的李笠,先动了动弓,又动了动箭,发问:
“这弓弦回弹的方向,是对着正面的弓把中线而去,但是箭的前端斜搭在弓把一侧,箭的指向和弓弦回弹的方向有偏差,请问...”
“明明射出去的箭,应该是往箭杆所指方向飞,怎么就能射中正面的箭靶呢?”
乱世栋梁 第二十二章 克虏伯
李笠问的问题,瞬间难倒了萧十一郎,而被这问题难住的人,还有旁边的侍卫们,以及鄱阳王府防阁将军蔡平。
对啊,箭搭在弓上,箭的指向和弓弦回弹的方向不一致,怎么射出去的箭,不是沿着箭杆指向飞,而是能够沿着弓弦回弹的方向,往正面射出去?
所有练习射箭的人,刚开始接触弓箭,多多少少都会有这个疑问。
但是,没有人可以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合理解释,来解释这个问题。
蔡平记得自己当年还是少年时,练习射箭,就问过父亲,但父亲给不出解释,只是教授他口诀,然后不住说:
“本来就能射正,你问这么多做什么?”
这样的疑问,蔡平得不到解答,所以当他开始教儿子以及其他人射箭时,面对初学者提出的这个疑问,他走上了父亲的老路:
“按口诀练即可,你问这么多做什么?”
蔡平教外甥射箭时,外甥同样问了这个问题,他答不上来,现在,李笠问了这个问题,外甥又如何能够解答?
果不其然,本来信心满满的萧十一郎听了李笠的提问,瞬间泄了气。
这个问题他一直想不通,心里有疑问,却得不到解答,所以对射箭没了兴趣。
李笠见众人果然给不出合理解释,微微一笑,把弓、箭放下,让人拿来一根长竹竿,一头顶着墙。
然后一人握着竹竿另一头,用力向前推,于是竹竿渐渐弯起来。
“小人不才,虽不懂射箭,却知道原因,请看竹竿,将其看作是箭杆。”李笠如是说,等大伙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竹竿上,他继续说:
“弯弓搭箭,撒放弓弦那一瞬间,弓弦是不是猛地推动箭矢向前走?现在,这竹竿就是被人猛地用力推。”
见众人点头,李笠又说:“那么,当箭离弦之后..”
他示意那人松手,于是竹竿立刻恢复形状,又因为弹力惯性,不住地颤抖,宛若一条鱼在摇头摆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