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之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我想吃肉
家庭会议之后,郑靖业就被女儿给难住了,鉴于他老人家还有一整个东宫仇人要收拾,忙得实分不开身,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便与顾益纯商量:郑琰功课要提高要求,看看潜力如何。又指示杜氏:把郑琰当郑瑜年龄来处理试一试。
如果她真是一直走凶残路线,那就给她实力,自己闯祸能自己善后。如果高强度教育之下回归正常女性范围之内,郑靖业已经给小女儿准备好了退路。
对于一个已经扛上了太子父亲来说,郑靖业这样安排女儿长成,实是个绝世好爹。
————————————————————————————————————————
杜氏不但把郑琰院子交给了她,郑琰自己俸禄也归自己管了,县君俸禄分三项,银、米、绢,都不算太多,一年工钱也就五百两,米倒是有五百斛,绢一百匹。说是不多,只是相对于宰相府而言。她又有自己实封之地租税,确是一个小富婆。唯一为难就是这米,自家吃不完,堆着又易生虫,需要换成钱或者绢。
郑琰跟着顾益纯还学数学,正好掩了穿越身份,认真记起账来,倒是分毫不差。人一旦钱多了,再多钱也就是个数字了,郑琰看来,可以不乎钱,但不能不知道自己家底儿,不能随便让人糊弄了。所以对自己小金库,她是有相当感情。
一来二去,居然打理得井井有条,不多会儿功夫还兴宁坊买了处小宅子出租当包租婆,忙得不亦乐乎。宅子还是她亲自去看,穿上男装,带着婢女。跑到街上瞎转悠,其实就是听,听人家谈话,还跑到东市里摸了摸物价底。
然后就是跑去看房子砍价,宅子消息是从郑琬和郑瑞闲聊中无意间听到。是郑瑞一个同事要调任,手头紧,打算卖房子凑路费。郑琰估摸了一下价格,自己定了个底限,让阿庆去谈。
这一栋宅子要了她一百匹五十绢、三百贯钱,不贵也不便宜,这里地理位置好,周围环境也不错,还安静,交通也方便,应该很容易租得出去。
郑琰买宅子,那纯是钱多了没地方花,堆着也是白堆着。这会儿米、绢也可以当成一般等价物来用,这两样根本吃不了、用不完,放着也是生虫,不如用来生息。
她不知道是,这样做犯了一个忌讳——有私财。当时阿庆就吓得变了脸色,郑琰此时光顾着兴奋了,就没留意身边婢女表情。
这年头,讲究个聚居共财。子女与父母居住,不能有私产。这个私产不是指钱,而是指没有备案不动产。也就是说,郑琰钱归自己,别人没意见,如果她把这钱变成了宅子,就成了个大问题。
郑家内部关系还算和睦,郑琰这事儿办得也没有大肆声张,郑靖业与杜氏是知道,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看她要怎么办。郑琰这个穿来二货根本没注意到这个问题,凡是穿越小说上都写着,攒私房钱、置私产,给自己一个退路,有了私房钱,自己有个用项就不用花家里钱,说话也有几分底气。
丫就照搬了这个模式。
干了件蠢事!
当被派出去阿庆悄悄地扛了二十贯钱回来,偷偷地问郑琰:“七娘,房租婢子收回来了,要放到哪里?”那弓身悄步模样,那小声小气语态,活似做贼。
“你这是什么怪模样?”郑琰很奇怪,她身边婢女也算是训练有素,素质不高根本不会派到她跟前来,眼下这是个什么情况?贪污?也太容易被看出来了吧?
阿庆一头汗,她知道这位小主人有主意,买房子都要先去市场摸摸物价,还会砍价,后还死乞白赖地饶上了人家全套家俱——虽然郑琰只是坐后面拿主意,出面是阿庆——真是了不得。
只是阿庆没想到,郑琰是真打算弄一处产业来,这可不得了!抹了一把汗,哆哆嗦嗦地道:“七娘,这样不好。”
“?”
接到阿庆求助眼神,阿肖揉揉额角,好声好气地跟郑琰解释:“七娘,这样是不行。与父母居,是不能有私财。”一五一十地把里面门道给郑琰说清楚。
郑琰傻了。
真没人给她讲过这个常识!上课呢,还没讲到这个,顾益纯是把它放到律令里讲,按进度得后年才能说到。家里呢,通常情况下,她这个岁数能接触钱财有限,也谈不上有没有私财。等到了有能力有私财时候,这个常识也就日常生活中知道了。可她情况不同啊!
坑爹啊!郑琰想掀桌。才想着本土化问题,这就来了个本土问题了!
她光想着,钱都给了自己了,用这钱买房也是自己,收租子当然也是自己。有什么好避讳?这私房钱,虽说是私房钱,也只是归了她名下而已,她也没打算瞒着家里人啊。甚而至于,如果家人有需要,她也不会吝于拿出来相帮。再者,三个嫂子都有自己房产和田地,郑瑜也有,她就没注意这个。
哪知道就犯了忌讳了呢?
“七娘,你干什么呢?要找什么奴婢来。”
“不用不用。”郑琰一头汗,翻出装房契匣子,心里直想哭。匣子很大,郑琰还准备往里面装很多契纸呢,现看来连匣子都要交待出去了。
“扛上钱,跟我走。”郑琰语气有些沉重,才想着本土化呢,瞧,问题来了。
带着房契,阿庆与阿肖抬着半口袋铜钱,这就到了杜氏这里。阿庆回来杜氏是知道,那么大一个人,还扛着半口袋铜钱,瞎子才看不到,一个婢女带那么多钱,怎么会没有人上报?
杜氏已经知道女儿去买房了,只是要观察后续而已。
还行,不算傻。
郑琰乖乖跪下请罪:“我不知道这里面还有这个规矩,是我错了,请阿娘责罚。”说完,匣子双手捧到头顶。
杜氏道:“先起来,等你父亲回来再说。”又给女儿普及知识。
郑琰这才知道,他哥哥、侄子们工钱是要上交,然后再从家里领花销,每人都有固定额度。总来说,交多,花销也给多。而嫂子们嫁妆是归嫂子们自己,并不归郑家所有,如果嫂子们死了,自己有孩子,由姓郑孩子继续,那时才是郑家。如果无子,人家娘家又有人,那娘家还是要收回。一般家庭都是这个样子,也就是说,一个大家族里,每个小家庭女人比男人有钱。
————————————————————————————————————————
“知道错了?”郑靖业声音一贯平和。
“是。”乖乖点头。
“起来说话。”
郑琰膝盖有些发酸,她进宫都没跪过这么久:“事情是我办坏,有什么罚我都领了。房契和租金都这里了,只是房子已经租出去了,两个月里不能收回,这个,呃,还是要守信。”声音越说越低。
郑靖业眯起了眼睛,郑琰低着头,看不到他满意目光。已经审过郑琰身边婢女了,郑琰做过什么,自是瞒不过这位老狐狸。对于女儿这样举动,郑靖业是满意,不过,还是要给她一个教训!
阿庆判打十个板子,原因是没能及时劝谏,郑琰侍女每人扣两个月月钱。
郑琰大惊:“是我不知道规矩,怎么能罚她们?真要打,阿庆板子我来挨!”死活不同意。郑靖业没理她,直接喊人抄家伙。郑琰膝盖还疼着,跌跌撞撞跑过去趴到了阿庆身上:“断没有让别人代我受过道理,你不能不讲理。”
郑靖业道:“她们受罚半是因为她们自己没有提醒你,半也是因为你做得不对!”严肃话说完了,改成柔和语气,“你要知道,你一举一动,关系到别人荣辱,今天只是十个板子,若是日后闯下大祸你又收拾不得,就不止是这样了。凡事要考虑周全,知道了吗?”
郑琰狠命点头:“板子就不打了吧?罚她半年月钱都成!”跟着她人为她办事,要是挨罚而她不出声,她就是怂了。
郑靖业意味深长地看着郑琰,郑琰低一低头,又抬眼跟她爹练对眼神功。
郑靖业满意地笑了:“这回依你,”然后又没收了郑琰私宅和租金,“这些都让你阿娘打理去。”
郑琰完全没意见,还表示,把自己俸禄也上交得了。
郑靖业道:“我说了话断没有收回,给你就是给你了,自己打理。”
“今年使了,明年又来了。没有阿爹,我也没这些钱。”郑琰态度很坚决,她就是占了个名额,这个县君又不是自己挣来。而且,等出嫁之后,这份俸禄全部都归她支配,她是沾了家里光。如果知道有不得蓄私产这一条,她根本就不会去买宅子。
“还乎你这点钱?”杜氏终于出来打圆场,“不过是为了让你知道一点规矩。你父亲与我已经商议好了,从今而后,你俸禄随你处置。买房也罢、置地也罢,都依你。”
郑琰心惊,这不是要扫地出门了吧?
郑靖业看着女儿雪白小脸,很是心疼,声音柔和了:“要人人都这个样子,这个家也就散了,谁都成不了气候。一家人,要相互扶持,就是这个意思。你现知道了?不过你是女儿,要嫁出去,得给你嫁妆,把你俸禄给你,也正是这个意思。凡事三思而行,不能留下把柄。事先问一问我与你阿娘,”弹弹房契,“也不会为了这个罚你。你能通货殖之术,日后不会受贫苦,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你还是懂得太少,要多读读书,知道一点规矩。从明天起,多多留心,明白么?”
郑琰乖乖点头。
自此之后,郑琰赚外块过了明路,虽然代价是穿过来丢了一回大脸,好歹没留下什么后遗症。郑靖业对于女儿识时务非常满意,杜氏还暗中对郑靖业道:“难为她怎么想得出来,我还怕她糟蹋了好东西,她就置下了产业。”
郑靖业满意于女儿心思没用到歪道上去,知道错了就选了一条应该走路,把损失降到低。出了错之后一力护着手下狗腿子,这下子又要多几条忠犬了。而且,郑琰这一次失误还是于不太懂规矩,并不是心眼儿不好。智商高、情商高,只是差一点常识,非常好办。
夫妻二人还要收拾女儿留下烂摊子,毕竟小女孩儿就知道攒私房钱实不是什么好名声。封口封口,扫尾扫尾。向全家宣布郑琰钱是她未来嫁妆一部分,可以由她自己处理,亦可用来增殖,以增加嫁妆份量,已经被批准。以后家里有女孩子也照此办理。
郑琰则因祸得福,有了自主处理财产权力,哪怕丢了一座宅子、俩月租金。她手上还有些钱,回去就把婢女们损失给补上了。阿庆很是感激:“是婢子没有跟七娘说明白,没挨打已是万幸了,怎么再有脸拿七娘钱?”阿肖等也跟着推说不要。说起来郑琰习房事情并不是所有婢女都知道,也有心中不太乐意,但是郑琰这一补贴,至少没人会有怨念,下回有个什么事儿,还会认真执行命令。
“做什么怪样子,不要哭啦。以后要是我有什么不妥当地方,你们只管说就行了。”
———————————————————————————————————————
经此一事,郑琰也老实了,短期内再没有置业打算了,就算想买房,也得有合适房源呐,并不是天天都有人要卖房凑路费。京城房子,不逼到份儿上了谁舍得卖呢?
她现任务是补课,郑靖业确定女儿比同龄人心智成熟但是缺管同龄人该有常识之后,就同时授意顾益纯与杜氏,给这丫头灌常识!有能力而无常识,会闯大祸!光给她与姐姐同样待遇还不够,还要让她明白这待遇要怎么享用才行!
郑琰自觉丢了个大脸,也用心学习,教什么学什么,先从生活基本规定学起,非常自觉,让老师们很是欣慰。
郑靖业见女儿乖,也放下心来,叮嘱:“这个月除了去你顾伯父那里不要乱跑,附近许多人进京投考,不要被冲撞了。”
“投考?”
郑靖业生怕女儿因为常识缺乏再弄出什么事来,解释道:“已经开春,年也过完了,天气也彻底暖和了,正好招些人手。各府属员或有空缺,让有才学人来投考,考过了授官。”
“啊?”如果能够考试做官,以前为什么从来没听说过呢?而且,郑靖业官也不是考上来啊,“可以考试做官?不是要举荐么?”
郑靖业一声冷笑,这考试招收公务员是他老人家发明,当初他为了举荐事情不得不投到季繁门下,虽然学了很多东西,但是对于这种走后门形式非常之不感冒。觉得只要有本事,干嘛非要举荐才能做官?!
自从有能力自己招聘下属,他就想了这个怪招,贴出榜文:老子缺人手,能干活过来考试。
这时制度,除了比较重要官职,其他都是自己招募。比如宰相府,宰相是皇帝任命,相府如功曹、主簿这样官职,是国家官职正式有品级,但是,是由宰相自己选择,然后上表给皇帝:我看中谁谁谁了,要让他到我家。
一般皇帝都会批。不过通常这举荐一途,都是要有名望人zlngnet推荐,然后还要看主官心意,通常都是世家把持。
郑靖业就是个草根,打破了这个传统。不得不说,这个做法非常管用,因为有名不一定会干活,比如李俊。但是出身不好,扎实肯干必定不少,且有上进心。
mg!郑琰再次被她爹打败了。
作者有话要说:tz,本来想早点,结果一写就收不住了。
抱头,明天争取早点。
奸臣之女 24、郑相的心声
24、郑相心声
郑靖业生来就是要惊掉人眼珠子。
郑琰惊诧于她爹奇思妙想,就穿越者来说,以科举选官来打破世家政治垄断基本上就是常识了。但是对于一个生长崇尚世家、崇拜世家,恨不得成其门下走狗年代人来说,能有这等开阔思维,也只有用天才二字才能形容了。
郑靖业看着女儿眼珠子都要凸出来样子非常担心,很怕她又办出什么违反自然规律、社会规律事情出来,小孩子是大凶器啊。颇为认真地向女儿解释了他这个考试选拔与时下zlngnet推荐做官不同。
“都是辟为僚属,便是有人zlngnet推荐,也要考考来者学问,不过zlngnet推荐是认识,考试是大家都不认识而已。人品确是不知根知底,学问还是有……”
经过郑靖业解释,郑琰终于明白了,这个考试不是国家组织,纯属他爹个人行为。不过因为他爹行政级别基本上等于国务院总理,所以这件事情影响也就比较大一点。
这样考试并不是年年都有,也没有一个特定频率,只有宰相府缺员比较多情况下才开考。考试者于每年春天入京,要持本人身份证明,必须有当地官府开具保函,证明没有犯罪前科。然后就是过来考试,报考人数不限,招收名额有限。
由于宰相府地理位置,决定了报考人士里,京城及附近地区人比较多。
郑靖业自己出题,主要是考实务,满意了就先招进来,向皇帝报告、从吏部备案。从小官做起,有潜力他会栽培。鉴于他本人就兼管着人事工作,合了他心意人升迁会很,每逢相府招人,总是有很多寒门士子打破了头想挤进来。
不为别,就因为如果是想从地方基层做起,除非你是世家子弟,又或者是名师弟子,否则就要像袁曼道那样人品好得所有人都知道,不然是没有太多机会出仕——家里有钱也不行!
其时通行举荐征辟制,每个地方都有一些人,他们特长就是品评人物。谁有才华啦、谁人品好啦、谁是坏人啦……都由他们说了算,不用说,这些人与世家关系非同一般。寻常人入不了他们法眼。而这些人眼睛有时候干脆就是瘸,看人先看姓氏郡望,如果是名门望族,就要先高看一眼。如果不是,再有钱、书读得再多也是个土包子,人家看不上你。
顾益纯没入这个体系,但是因为其独到眼光也为世人所推崇,只是他已经很少开尊口了。
皇帝也喜欢自己人事任免权被人间接操控,所以他让郑靖业兼着吏部尚书,所以他下令,每郡每年都要给皇帝进贡两名人才,称为“贡士”。如果贡士水平不过关,该郡守年终考核就要打折扣。
见女儿两眼直勾勾地看着前方,郑靖业不放心地道:“你有什么想说就跟阿爹说,有什么不明白就问,你正是学东西时候,不问,我怎么给你讲解,你又怎么明白呢?”
郑琰犹豫了半天,才问他爹:“这样招来,都是能干人吧?”
郑靖业理所当然地点头:“难道要招一群吃白饭?”
“阿爹上回还说,恨朝中有尸位素飨者,为什么不请圣人也这样考一考才情再授官?”为什么不推广?以后天下以科举晋身人都要念着郑靖业一份功劳,有这份劳,奸臣名头可以洗去大半了。
郑靖业扶额,果然,给这丫头科普是对!不然不定她要惹下什么祸事来呢!又庆幸,之前郑琰没有闯祸。郑琰思考方向是对,要郑靖业来说,用这样方法好,能者上、庸者下,别tmd仗着有个好祖宗就觉得高人一等。
可是,政治上事情不可以用这样简单思维来思考,不然就是利国利民坑己坑爹。比如魏静渊,他所有改革举措,郑靖业看来都是利国利民,结果呢?身败名裂!
科举好处郑靖业知道,他相府可以说是天下有效率机构了。但是,能由他一个丞相提出这样改革建议吗?不行!这是市恩于天下也是结仇于世家,死期可待。
这事得皇帝自己“想”到,郑靖业提都不能提,与他有关系所有人都不能提。不然就等于告诉所有人:老子瞧你们把持着选官不顺眼,我自己来,你们都滚蛋!等于告诉几乎一半以上高官:你们家孩子以后不是一到年龄就能当官了,得考试。
郑靖业没有舍身成仁觉悟,他老人家如此努力初衷绝不是为国为民,而是为了一家人吃饱穿暖不受欺负。既然天下是皇帝,这事儿就交给皇帝好了。郑靖业对皇帝也没啥感激之心,主要是因为魏静渊下场太惨了,魏某人为皇帝干了多少得罪人事儿啊,到了后,皇帝愣是把他推出去给世家出气,连人家子女都不肯保上一保。
让郑靖业不高兴是,皇帝让他当宰相,既是看中了他能力,也是想让他接着魏静渊棒子干下去。郑靖业傻了才会答应!要不是季繁进京,要不是被太子惦记上了,他到现还不想一气解决了关于爵位承袭讨论呢。
你丫想当千古明君、捞万世美名、历实子孙基业,黑锅我来背、账单我来付?做梦!如此大逆不道想法,实是郑相心里话。
老子才不是魏静渊那个傻货!
“以后入宫,不要说政事!”郑靖业以从未有过严厉语气提醒女儿。
郑琰哪里敢不答应呢?差点坑了全家啊!
————————————————————————————————————————
从居家过日子到朝政改革,郑琰被两记闷棍打下来,彻底老实了。认认真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老老实实接受本土化教育改造。郑靖业舒了一大口气,郑琰也格外关注了许多以前忽略知识。
郑靖业主持国务院公务员考试也有了结果,他挑了几个看着不错人上表辟为不同官职,同时也接受了几份荐书,接纳了李俊侄子李湛之入相府——zlngnet推荐人,顾益纯。
顾益纯本意,乃是为了弥补郑靖业形象,同时也是因为李湛之为人比较务实。通过世家内部渠道,顾益纯了解到李湛之是不喜欢李俊这个样子。zlngnet推荐时候,顾益纯也提醒郑靖业:“他毕竟是李家人,你用时候,也有个分寸。”
郑靖业听了后这句话,笑得眉眼一弯:“这还用说?”又问顾益纯,“七郎今已十五,春天正是各府召辟人手时候,要不要我写一封荐书?”以顾家背景,相信没有人会以为顾鼐是他人而防范。
顾益纯也没客气:“你要荐他到哪里?”
他问到了点子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特点,不一定适应每一个岗位,如果放对了位置就能发出光彩,如果放错了位置,后果不堪设想。郑靖业低头一想,方道:“卫王府上如何?”卫王是皇帝兄弟,是个比较安全人。
顾益纯一点头:“也好。”
顾鼐生母是他父亲元配正室,也是世家女,也就是说,顾鼐外祖家也是世家。光看这两个世家面子,卫王就不能不接受这个人。再说了,卫王正为他庶出第五子谋一个外地郡守,正是要求郑靖业时候。
每年年初都是各个部门补进人时候,顾鼐也好、李湛之也罢,都这一波招聘活动中领到了官衔儿。都不高,入仕都由从八品干起,倒也算是个出身。
以上,都是郑琰不知道。她只知道,她又要头疼了。
郑靖业生日三月十四,巧是顾益纯生日也是这一天,一下子要准备两份寿礼,让郑琰有些忙不过来。不能总是送张屏啊、送双袜子什么,得有点儿心意才行吧?做碗寿面?桥断有点儿老啊!而且吧,那么多兄姊,人家也不是不孝,自己这样有抢镜头嫌疑,也不够厚道。
想了想,还是换了一身男装,带着四个婢女,揣上钱,又跟杜氏报备了一下,这天下午家政课就先不上了,去东市逛逛买东西去。杜氏心头一跳:“你要出去做什么?”
郑琰脸皮抽了两下,看来自己不良记录挺让人吐血,乖乖解释:“阿爹和先生生日到了,找不到寿礼。我东西都是爹娘给,拿出来也不算我心意,去看一看有没有什么合适。”
杜氏这才道:“路上小心,”又嘱咐阿崔,“看好七娘,寸步不许离!”
郑琰低头作忏悔状,看来要让她爹娘忘掉她办过荒唐事,还是需要时间和靠谱事情来证明。
骑马到东市,行得并不,马也跑不起来,杜氏令两个家丁给郑琰牵着马“走”过去。到了东市大门口,郑琰下了马,一个家丁把马旁边栓马石上系好,守那里,另一个就陪着郑琰进东市。
东市里东西特别多,有贵有贱,郑琰一路走一路摇头,很少有比得上家里用东西。看来还是要“”这字上下功夫,正这么想着,抬头看到一家文具店。郑靖业与顾益纯都是书法大家,对于文具消耗是比较重视。这其中郑靖业还好些,顾益纯一直都是用好东西。寻找两件难得大家制作笔砚送去,倒是比较符合他们身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