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之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我想吃肉
杜氏:“……”
郑琰:“……”
杜氏坐不住了:“这可如何使得?”坑爹啊!这年头公主可不好娶哇!公主代表着皇室,md娶到家里全家人都得给她见礼。再说了,皇家公主,绝大多数是很bh,不晓得会做出什么事儿来,这不是要家宅不宁么?杜氏宁愿儿子娶个一般人家媳妇,只要讲理就行。
“哎~”苗妃透露了多细节,“瞧圣人那意思,这事儿已有了七、八分呢,就是不知道圣人要把哪位公主给你们家了。说来也巧了,端平公主、长阳公主今年十六、昌泰公主今年十五,都是差不离年纪,夫人觉着哪一个好?”
皇帝到目前为止共有二十七个女儿,活了二十二个,其中排行第一、二、九、十四、十六公主都是幼殇。端平公主行十二,长阳公主行十三,昌泰公主行十四,端平公主以上都已经嫁了。皇帝第十七女年方十一,从她往下都没到适婚年龄,郑家郑琬今年已经十八了,就是郑瑞也已经十五了,都不相宜。
杜氏不肯留下一字把柄:“这世上哪有人能挑剔公主呢?且我家儿郎,未必就有这个福气尚主。”
苗妃不肯再兜圈子了,很直接地道:“难道夫人信不过我说话?你又必须谦虚?宰相儿娶皇帝女,可不是天造地设一对儿?长阳公主是婕妤所出,端平公主生母冯充容、昌泰公主生母才人已逝。我可把知道都说与夫人了,夫人可不好为了面子耽误了儿子。”
杜氏一脸愁苦:“还真不是谦虚,这事儿我是做不了主,怎么着也得跟相公说一说才是。要不是贵妃,我们还不知道圣人有这个打算呢。”
苗妃被小捧了一下,心情缓和了许多:“说来三位公主都不错,不过婕妤却是贤妃亲妹,比姐妹们倒要金贵些。夫人心里有个数儿,也可告诉我,旁不说,但凡圣人问起我,我也好帮衬一二。”
杜氏再次谢过苗妃情意。郑琰已经回答了傅氏诸如喜欢吃什么、喜欢玩什么、喜欢什么颜色衣服一类问题,眼睛骨碌碌一转,问苗妃:“上回贵妃这里见过一个小孩子,我忘了是谁了,这一回并不。”
苗妃想了一会儿才道:“阿琰说是二十三郎吧?原是叫他来玩,我现不方便,怕照顾不周,只好让他回自己住处了。阿琰还想着二十三郎?”
杜氏皱眉,闺女想着皇子,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即使这两个现都是小学生年纪。郑琰摇摇头:“我还道贵妃想着他呢,从来贵妃这里只见过这么一个人,才觉得奇怪。这里是贵妃地方,既然贵妃不要他了,就当我没问。”
苗妃接萧令仪来养,本就是当个备胎,因为自己生不出来,才要养来防老。现怀孕,全心扑亲骨肉上,萧令仪便要退后一步。杜氏很就想明白了其中关窍,苗妃卖了自家一个好,自己也要投桃报李不是?
当下缓声劝苗妃把萧令仪再给接回来:“贵妃什么时候方便了,还是接过来照看好呢。孩子多了也热闹,好养。”
郑琰瞪圆了眼睛,作惊讶状:“呃?”
杜氏嗔她道:“没你小孩子事儿。”死丫头,成精了!回去让你爹收拾你!
郑琰皱一皱鼻子,吐一吐舌头。
傅氏看杜氏是有话要说样子,不令两人被打扰,对郑琰道:“听说小娘子学调香,贵妃这里香料极多,要不要去挑一些合用?”
苗妃接口道:“正是,我现也不敢点什么香,他们贡上来又极多,阿琰去挑一些玩吧。”
清场。
杜氏慢慢对苗妃说:“贵妃没有身子时候接了皇子来抚养,有了身子就让人家回去了,可不合适。不管怎么着,你都是贵妃,得有这个气度才好。再说了,那位皇子可比贵妃肚子这个要长上好几岁,有个哥哥帮衬着,不比独个儿好?”
苗妃没有想到此节,她也不是故意这么功利,实是刚怀孕时候慌乱了,没有思考周全。听杜氏这么一说,忙道:“亏得夫人提醒我,不然几误了大事。”
两下人情扯平,杜氏带着女儿回家。
————————————————————————————————————————
“他家闺女如何娶得?”饶是郑靖业也是脸上变色。考虑到他有一个极具破坏潜质闺女,能让他说出这样话,可见皇家公主还真不是吃素。而且,就算郑琰想那样,有些公主还是连着皇子,这里面是不好掺和。
皇家公主很多,光看当今皇帝就知道了,他活下来了二十二个女儿,年纪从三十岁到三岁不等,完全可以祸害两代人。皇帝他爹先帝战斗力比皇帝差一点,也有十几个女儿。这么些个公主,按照“物以稀为贵”原则,性价比十分不如何。好处有限,还背靠风险。
杜氏也郁闷了:“皇家女儿可不好相与!倒不是怕事儿,真到了头上也应付得来。可这过日子,谁不想过得顺畅?”
郑靖业下了决心:“趁圣人还没开口,赶紧给五郎定下来。传话给贵妃,别让她说漏了嘴,只当我们还不知道这事儿——要。”
“贵妃既说要等我信儿,这两天就会再召我过去,我去了就说,回去了才知道,你已经给五郎相中了一门亲事,只是还没提亲,却也不好瞒着圣人。”
“唔,行,就文昌侯家吧。我明天就透个意思过去,成与不成,好歹缓上一缓。”md!他们萧家闺女很有几个给老公戴绿帽子,事情放到别人身上郑靖业懒得管,但他绝不允许自家儿子窝囊了。
文昌侯,皇帝舅家。皇帝不是嫡出,先帝皇后李氏所出哀太子两岁而夭,后宫宋淑仪儿子出挑,被立为太子,后来继位,就是现皇帝萧正道。皇帝即位,推恩所生,追封外祖父为文昌侯,老爷子一高兴,乐死了,皇帝他舅舅就袭了爵。
文昌侯家根基也不深,胜是帝亲,比旁外戚稳当。说起家教来,用郑靖业话说就是:“不会比公主们还糟糕。就是算糟糕也无妨,没了皇室名头,修理起来也方便。”
夫妻二人商议已毕,决定按照计划把这事儿给掐死!
苗妃大为遗憾,说杜氏:“你们也真是,都没定下来又有什么?早知道我就不跟你们说了!”
杜氏道:“贵妃道昨天我为什么没有应下来?五郎是后来养孩子,小时候没吃过苦头,性子比他哥哥们要骄纵,公主岂是能随便应付?到时候小两口儿吵起来,我们说谁是?”
苗妃本意就是卖个好,她跟后宫不大合得来,跟后宫孩子们合不来,听说郑家不想要公主,也没大抗议。只说:“亏得夫人提醒,不然二十三郎日子就要难过了。”
她一句话下去,萧令仪当天就被送了过来。小孩子一开始就是个默默蹲墙角存,过得不好也不坏。一被苗妃抱过去养,颇过了几天好日子,苗妃一怀孕,顾不上他,他回到掖庭原住地,不免听了几句闲话,受了一点小气。
苗妃又把他给接了过来,萧令仪心中惴惴,苗妃把他叫了出来,向杜氏诉苦:“你看看,不过我这里过了几天,回去就看人白眼了……”
正说着,皇帝回来了,他还不知道内定女婿家根本不乐意。翠微宫到底不如大正宫大,纵有通报,皇帝也老远听到了苗妃声音——苗妃就没打算瞒着人。
杜氏见皇帝来了,起身见礼。皇帝也很客气地道:“邢国夫人来了?二十三郎也?”
苗妃嗔一句:“我这里难道不能有客?就是二十三郎,我可不忍心再让他走了。我有了身子怕照顾不好他,才让说交给他乳母照看。要不是邢国夫人提醒,二十三郎可就……”
皇帝儿子太多,有忽视也很正常,这不代表他可以容忍有人欺负他儿子:“怎么了?有人慢待二十三郎不成?”
苗妃可抓住机会了一通诉苦:“不过我这里呆了几天,回去就受气,再这么下去,还有谁敢跟我说话了呢?错眼不见就有人说难听,”说着还哭了起来,“眼下尚且如此,有一日我不了,可怎么办呢?”又哭自己没出世孩子,怕被欺负了。
杜氏想撕了这货嘴!你会不会说话啊?!我提醒你啥了?我可没说皇子被欺负好吧?你丫转手就把我给卖了,混蛋!果断地插话:“有圣人,哪用贵妃操心?”又向皇帝解释,“孕妇都这样,总是乱想,还说风就是雨。臣妇上回贵妃这里见过皇子,昨天偶然一说,贵妃就热心肠去接了人来。宫掖之中,怎么会有人敢亏待了皇子呢?倒是贵妃,怀了孩子母性大发,真是容不得孩子一点儿委屈呢。”以后少给苗妃支招比较好。
杜氏这里解决得还算圆满,郑靖业那里却一点也不顺利。
文昌侯宋远,皇帝他亲舅。此君比他外甥年纪还小两岁,乃是其父老来子,还不幸是唯一儿子,宋太后疼幼弟,疼到了心肝儿里去。皇帝也得给他老娘面子,赐爵、赏钱、发田庄……
宋远就躺锦绣堆里打滚儿,万事不操心一个人。看宋太后面子上,皇帝作主,让他娶了皇帝他叔公幼女永安郡主。宋远只有一桩好处,并不以势凌人,也不触犯法律,为人还特实,屁事都不沾手。
就这么一个人,当郑靖业说,要给儿子娶他闺女时候,他第一时间表示反对:“您不嫌弃丫头是庶出,我也感念。只是您来得不巧,我刚给那丫头说亲。”他用同样理由拒了郑靖业。
这货是个奸相啊!宋远别不知道,就知道一条:远离是非。郑靖业明显就是个身处是非中人,跟他结亲家,宋远脑袋还没被驴踢!他是皇帝他舅,老老实实子孙一直富贵,没必要搀和朝政。
郑靖业原想着一说就成,没想到这样晦气,唯有苦笑。退而求其次,如果真要尚主,争取求端平公主做儿媳妇才好。
作者有话要说:附人物表1:
女主:郑琰
父:郑靖业,比女儿大四十三岁。
母:邢国夫人杜氏,与丈夫同岁。
大哥:郑琇妻,方氏,三子:德兴、德安、德谦。岳父:方延龄
二哥:郑琦妻,关氏,四子:德平、德良、德俭、德芳。岳父:宁远侯关正彦。
三哥:郑琛以当御史为目标。妻,赵氏,三子:德恭、德让、德仁。岳父:赵安成
四姐:郑瑜、县君,大十三岁。嫁成国公吴承业嫡长子吴熙,祖母范氏,母王氏。
五哥:郑琬
六哥:郑瑞
ps:郑家老师,顾益纯,字思玄,疑似郑靖业基友师兄。
pps:下一章一定要让女主再长大一点!
奸臣之女 32、彪悍的女人
32、彪悍女人
“差点儿被害死了!”杜氏回来就恨恨地道。
看完苗妃回来,郑琰一头扎进书堆里不肯出来。挑拨离间这种事情,做多了就显眼了。“无意间”说话才真实,不是么?回回去都是“提醒”,那就是把人当傻子了。她也慢慢长大了,不可能总是“童言无忌”,得修炼一些“了无痕迹”手法才好。
这一次她就没随杜氏去翠微宫,杜氏一回家,她就听到杜氏来了这么一句,还傻乎乎地问:“阿娘,怎么了?”
杜氏很是愤怒:“以后昭仁殿少说话!”真是怒从心中起,连带着全家都遭了殃,杜氏可不是无知妇人,相反,她是个挺有眼光女人,还要加上性格泼辣这一条。简言之,这是一个不肯吃亏主儿。这一回明明是好心帮忙,转眼就让人歪曲了本意,要不是当时她场又补救得,皇帝还不定以为什么了呢。
苗妃这种人实帮不得啊!倒不是说她有什么坏心,她只是心眼儿不够使而已,她心眼儿都用到跟皇帝腻歪上头去了。可就是这种“不是故意”,比存心还让人嗝应。你不知道她啥时会出纰漏。要一个高智商队友,很重要。
亏得郑家跟苗妃也就是一种面子上事儿,再深入一点,是会被她无意间就坑掉。
郑琰想,她自己真是个先知,什么事儿都能想到前头。也缩了缩脑袋,我就不该苗妃面前提萧令仪!干我什么事儿啊?!
郑靖业正一肚子晦气呢,能让他这样不开心人、事已经很少了,老师都让他干掉了,却栽了宋远手里。听了杜氏话,他带着一丝迁怒地道:“不论何时何地,都要心中有数,不要办蠢事!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都要掂量清楚。不知道时候宁愿不说!学会说话前,给我先学会怎么闭嘴!”
郑琰好想哭,她好像又办蠢事了。穿越者把土著当npc真是已经当成习惯了,饶是她小心再小心,还是……忽略了。不,或者说,人总会有意无意地忽略别人感受,把别人当成npc,比如苗妃。
郑琰发现,自从她开始交际活动之后,是大错小错一起犯惨痛过程中吸取教训。如果不是有一对好爹娘,就她犯这些错儿,够她长大以后嫁不出去。摔!要不要这么苦逼?
郑靖业拎过女儿来好一通教训:“刚好了两天,又作怪!”
郑琰要冤死了,她总是好心,哪料到苗妃智商不高呢?郑靖业叹气:“多做多错,仗着有些小聪明就由着性子胡来,那还是不聪明!”
郑琰乖乖受教:“是我多嘴了。往后饮食装扮我都随便说,总不说人是非就是了,”想了一想,“就顺着别人话说。”
郑靖业摇头:“你近都不要乱跑,也不要乱说话!给我乖乖地上学去。”
郑琰领命,自此,老老实实跟着顾益纯继续学习。倒是杜氏,往翠微宫里去得频繁了。除了苗妃,淑妃、贤妃处亦有邀请,杜氏也去露了露脸。老实说,杜氏对这两位评价都不咋地。
就说淑妃吧,她给皇帝生了三儿两女,可以看出是一个有份量人,办事也是很不利索。自叶广学母亲寿宴过去这么久,她才邀杜氏一聚,可见是个顾虑多多人。
而贤妃,则是因为外甥女儿长阳公主之事,想考查一下郑家。郑琬尚主之事只是酝酿之中,贤妃也只是微知其意而已,并不好明说。
贤妃姐妹心里很不愿意,她们出身不错,沈氏与傅氏情形差不多,也是全国第二等世家出身,女儿即使不嫁到世家,嫁到勋贵家里也勉强能够接受了。嫁到郑家,这又算什么?即使知道郑靖业是首相,这个时刻他偏向对于皇子们很重要,沈妃姐妹还是犹豫,尤其是沈婕妤,不想误了女儿一生。两人想让长阳公主下嫁到先帝皇后娘家李家去,李家是世家,势力也不小,家教也好,与沈家还有一点亲戚关系。
皇帝十分不好意思,感念郑靖业劳苦功高,为他背了不少黑锅,也想给郑家一份尊荣。郑琬这小子,性子纨绔了一点儿,架不住相貌好,皇帝一看就十分中意。
贤妃姐妹只能认了,郑家奸滑似鬼,抓不到什么足以让皇帝息了嫁女心思事儿。没把握何苦去惹这个人呢?但是敲打一番还是需要。问题是,怎么敲打?冷嘲热讽肯定不行,杜氏又不是傻子。只好时不时请人过来说话,言语中展现一下自家修养一类。
杜氏正对苗妃有意见,也对贤妃虚以委蛇。几个皇子,支持谁好呢?不如袖手旁观。
女人间就这么僵持住了。
————————————————————————————————
皇帝却是个痛人,把女儿们一比较,决定把长阳公主嫁给郑家当儿媳妇,另外两个女儿也想到了归宿,决定跟未来亲家们通个气。挑了个好天气,早朝散后,皇帝让郑靖业留了下来。
小凳子一坐,小茶杯一端,皇帝先寒暄几句:“卿近来辛苦。”
郑靖业谦虚地道:“眼下事并不太忙,臣只是本份而已。”
皇帝感叹:“能本份就很好,若朝中诸公皆能本份,朕复有何忧?”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
皇帝充分表扬了郑靖业敬业精神,然后表示要给郑靖业奖励:“我见过卿家五郎,一表人材,堪为……”驸马。
一个小内官慌慌张张地跑了来,帽子都跑掉了,一手按着头顶,口里还喊着:“我要见圣人。”
皇帝话被打断,十分不爽,怀恩急忙走出去喝道:“御前失仪,成何体统?”走近了一看,吓了一跳,“哭什么?”
小内官哪里还顾得体统?扑上来抱着怀恩胳膊,一把鼻涕一把泪:“端平公主、长阳公主……薨了!”
怀恩:“……”
皇帝:“……”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郑靖业:“……”好险!
两位公主打猎骑马摔死了,真是……真是不知道让人说什么好了。郑琰从来不知道,女人也有这种死法。
还是因为下嫁事儿,三位公主年纪差不多,都到了这个时候儿,也没什么好害羞。各凭本事听到了一些风声,这三个还真都是不太想嫁到郑家来。皇帝想结亲,两头都不愿意,这才是事件真相。
于郑家来说,公主是个麻烦。于公主来说,郑家也是麻烦。根基不稳,还得罪太子,没有舅家、没有兄弟可作依靠公主,谁想嫁过去?长阳公主倒是有舅家可依,那就不用嫁到郑家受夹板气了。
公主心情不爽,相约跑马,正好,皇帝第五女荣安公主也来了,她已出嫁,孩子都有了两个,却不受拘束。长阳公主正好跟姐姐出来散心,再邀上端平公主等几个姐妹,天气正好,打猎去了。
没想到一时失手,出了个事故,端平公主马真正马失前蹄,把端平公主给甩了出去,砸到了长阳公主马腿,长阳公主马也跌倒了,两位公主双双跌断了脖子。
公主都死了俩,还有什么心情提婚事?郑靖业作为一个丞相,非常称职地提醒皇帝:“这些马都是受过训,纵使拿着锣鼓旁边敲也能安之若素怎么会惊着了?”
皇帝女儿太多,关心不过来,有些公主可能一辈子见不着皇帝多少面儿——皇帝忙啊!论起父女之情,实也没有太多。然而女儿死了,当爹还是要关心,尤其是这死亡方法可能有猫腻。
皇帝责成有关部门去调查,太仆寺是专门养马,不幸要被调查,还要派员与内廷联合办公。郑瑞这小子品级也不够年龄也不够,太仆寺卿这个老滑头还是把他踢进了专案组。
郑瑞也很痛地向他爹报告:“端平公主香粉太浓了,引了蜂蝶,后叫马蜂把马给蜇了。”
无论如何,郑琬不用尚主了,郑靖业对此十分满意。郑靖业又不傻,他儿子要是娶了长阳公主,不管他是怎么打算,外人看来他就是跟燕王扯上关系了,他可不想亲去趟浑水池塘。
总不能亲姐姐刚死,就要给妹妹定亲,好歹也要矜持一小会儿,昌泰公主年纪也不大,一两年总是能等。
有关尚主事情,一时间风平浪静。
————————————————————————————————————————
整个朝廷都进入了诡异宁静时期,直到圣驾回京。
圣驾八月初回到了大正宫,此时苗妃肚子已经很大了,随时都有俩稳婆、仨御医跟着。九月里大计开始,各地官员陆续抵京,考核还没有进入高-潮时候,苗妃生了!
苗妃真是个有好运气女人,头一胎,她与丈夫年龄相差还很大,居然没费多大劲儿就生下一个健康男婴!这简单是要逆天!
据杜氏回来说,小婴儿长得白白胖胖,眉眼颇为标致。之所以是据说,乃是因为郑琰并没有进宫,她还是跟着顾益纯学习。听到这个消息,郑琰心中嘀咕:这不是逆天,根本是要变天。
郑靖业很高兴,女人有了孩子,就会为孩子作诸多打算。苗妃一旦有所动作,简直就是拿皇太子那已经绷紧了神经弹古琴,皇太子不炸毛才怪。剩下,他只要等连锁反应就行了。
心情大好之余,他便允许郑琰去参加于家三娘婚礼。郑琰乖乖地保证:“我一准儿不胡闹。”事实上,整个婚礼过程,她都是呆傻中度过,脑子里不断回放着一句话:这tmd都是什么世道啊?!
于三娘婚礼定九月末,天气已颇有些凉意。于三娘是庶出,由于其母貌美,于三娘本人生得也很好看。夫家门第并不高,丈夫只是个八品小官,公公倒是五品,若非如此,她也嫁不到一个嫡出丈夫。
娘家姐妹、嫂子、亲友娘子出嫁前跑到待嫁娘房里说话。郑琰被郑瑜领着,听于三娘大姐说妹妹:“你总是将军之女,到了婆家也不能失了底气。对公婆要有礼,可也不能叫丈夫、妯娌给拿捏住了!爹娘养你这么大,可不是为了让你受别人家气。”
于二娘续道:“自个儿嫁妆自个儿收好,我想他们家也不会给没分家儿子多少零花,拿住了钱,就是拿住了男人命脉。你把他俸禄统统收了来,作了人情缴给你婆婆,没了钱,男人作不了怪!”
于家大嫂很是含蓄:“三娘嫁了过去,对婢子不要手软,有敢作怪只管发卖了。”
一个郑琰不认得年轻妇人道:“敢你前头生孩子,干脆一道儿打死了,杀鸡儆猴。”
郑瑜从后补充:“做得好看一点儿,不要一过去就喊打喊杀,谋定而后动。再说了,你还有娘家呢,当是摆设么?”
王氏接口:“正是,他敢鬼混,你就抓花他脸!”
郑琰彻底石化。
郑瑜结婚时候郑琰还小,没有见识到这个场面,但是看郑瑜现表情,显然这是常态。郑琰只觉心里有一万只神兽狂奔。这是公然教导嫉妒啊!这一群官家小姐都是这样了,郑琰觉得,他哥能不尚公主,真是逃过一劫。
郑瑜看看妹妹,满意地想: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驭夫,要从萝莉教起。
狗屁“发明”算什么呀!买房蓄私产算什么呀!她这些小打小闹,这个时代女子们“丰功伟绩”中间,那就是个毛毛雨。想要千载留名,还得继续努力。
作者有话要说:中国历史上确实存着那么一个时期——
《廿二史札记·北齐百官无妾》元孝友传:疏言将相多尚公主,王侯率娶后族,故无妾媵,习以为常,举朝略是无妾,天下殆皆一妻。父母嫁女,必教之以妒;姑姊逢迎,必相劝以忌。以劫制为妇德,能妒为女工。自云「受人欺,畏人笑我。」可见是时风俗如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