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末当帝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星星草
因此,在汉臣宁完我和洪承畴的建议下,摄政王多尔衮建立了绿营兵。
绿营兵主要吸收的是投降的汉人,当地的辽人,一些朝鲜人和蒙古人。经过这三年的吸收改编,绿营兵的数量现在远远超过了八旗兵,有30万之众,仅大清的京师盛京就有10万绿营兵。
绿营兵已经成为除八旗兵之外,维护大清统治的一支中坚力量。现在绿营兵的主要职责仍然是维护地方治安,镇压民乱,至于远征打仗主要还是八旗兵。
自从岳乐任京营守备之后,他加紧练兵,严格要求,他要把他治下的10万绿营兵,打造成一支不次于八旗铁骑的雄狮劲旅。
这三年来,手下的10万绿营兵,在他的严格要求下脱了一层皮,因此战斗力也精进了一层。
这一天,他突然得到报告,汤若望被混入的大明奸细设计给弄走了。看护教堂的把总兵,还死了不少人。
岳乐大怒,明军也太猖狂了吧,竟敢派奸细盛京掠人,这是我大清的京师腹地,这还了得!
岳乐正愁没有机会施展才华与抱负呢,这次机会可算来啦。因此他没有急着向上峰报告,他的上峰当然是摄政王多尔衮,未谙世事的小顺治和深宫太后孝庄。
这件事虽然重大,但他认为没有必要张扬。几个奸细而已,在这京师重地,能掀起多大风浪?维护京城的治安,是他绿营兵份内职责。另外他有点恃才傲物,认为凭他的绿营不难解决此事,没必要闹得沸沸扬扬的,等抓住了这些奸细,把汤若望就回来,再上奏既不算失职,还能立下功劳。
因此他接报之后立即点了5000绿营,让手下的一名得力副将李之芳率队赶往张家老店附近一带,协助汤若望教堂的把总缉拿奸细,营救汤若望……
柳春红安排了大批的锦衣卫接应了汤若望,现在马车仍然快速的往南城门驶去,把总带的二百多名鞑子兵,被上千名便衣锦衣卫裹住,一顿狂杀猛砍,200多鞑子没有坚持十分钟,便扔下一地的尸体,只剩下几十个人狼狈而逃。
混战之中,这名把总胳膊上也挨了一刀,他完全没想到会吃这样的败仗,不过他也不是傻逼,此时已经明白了这些大明的奸细来的可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批,究竟有多少不知道!这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间谍活动,不是一次简单的抢掠暗杀。
因此把总赶紧带着残兵败将回去搬兵求援……
这里离南城门已经不远了,眼看胜利在望的柳春红没有见到李全,她预感到不妙,让众人保着汤若望的马车先走,她带着一批锦衣卫来寻找她的丈夫。
钻进了那条胡同之后,柳春红在前提着宝剑,数十名锦衣卫各自拿着绣春刀,五六十人疾步如飞,杀气森森。
现在,这一带的大街上,小胡同全没人了,闲杂人等早跑光了,在这一带居住的不管是鞑子还是汉人,全都关门闭户,躲在屋里不敢出来,生怕累着他们。
进了这条狭长的胡同里,跑出几百米只听见前面的打斗的声音,柳春红等人脚下加紧往前飞奔,恨不得肋生双翅,赶到出事地点……
锦衣卫都指挥使李全,凭自己的勇武,一个人杀死了三十多名鞑子,剩下的十多个狼狈而逃。但是此战,他也负了重伤。他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强忍着疼痛,把后背的箭拽出来然后简单包扎伤口,提着刀踉跄的不往前跑。
但是没跑出多远,身后面鞑子的追兵又上来了。被李全杀退的这十多名鞑子,很快遇到了两个队官带着一百多人来支援他,兵合一处,三个队官带着了一百多人继续追杀李全。
李全现在没马,身上又受了重伤,自然跑不快,因此没跑出多远,便被身后的清兵追上了。
这些清兵有的吃过亏,知道李全悍勇,他们一边追一边放箭。李自然不能停下来,寡不敌众,身上又有伤,汤若望他们此时应该已经出了胡同,他必须得尽快离开这里。
胡同狭长,两边的高墙就算李泉没有负伤,也飞不上去。
因此他只有拼命的往前跑,利箭在他耳边呼啸着,他全然不顾。
好在这个胡同不是直的,因此后面射来的箭没有伤到他,但是他拐了几个弯之后,实在跑不动了。
他站在拐角处喘气,追兵越来越近,他知道跑不了了,打算与这些鞑子兵以死相拼。
马蹄声响,一拐弯儿,大批的清兵冲过来了。积攒了一会儿力气的李全,突然杀出,又跟这些清兵混战在一块。
此时,对李全最有利的莫过于这道胡同了。狭长的胡同两边是高墙,这对李全的侧后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就这样李全一连又砍翻了几个鞑子,但是最后却没躲过其他鞑子砍向他的乱刀,李全也倒在了血泊之中……
这些清兵正欲与把李全乱刃任尸,柳春红带着一只锦衣卫就杀到了,柳春红像疯了一样,这些锦衣卫的精英们更是拿着清兵撒气,刀光剑影之间,清军又倒下一地的尸体,横七竖八的,堆满了狭长的胡同,到处是血迹斑斑。
“当家的?……当家的你怎么样?……”柳春红把满身是血的李全抱在怀里,泪水涟涟的呼唤,好半天,李全才又睁开了眼睛。
“先,先生呢……”
“已经往南城门去了。”
“快……快,赶往南城门……迟了就来不及了。”
“当家的你坚持住,我们这就走!”柳春红给他包扎完伤口之后,有一名锦衣卫背起他,离开这道胡同,直奔南城门而来。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806章 营救汤若望(6)(二更)
副将李之芳奉了京营守备岳乐之命,带着5000绿营兵,来捉拿大明奸细,营救汤若望。
但是他这5000人赶到的时候,汤若望的马车连同大明的奸细,已经无影无踪了,只剩下守卫教堂的把总带着几十名残兵败将退下来了。
这名把总把经过向李之芳详细汇报了一遍,李之芳也感到了问题愈发严重。此前他跟他的顶头上司岳乐想到一块去了,抓几个胆大妄为的大明奸细,营救一个被掠走的汤若望,不需要大动干戈,岳乐给他5000绿营兵,肯定是绰绰有余了。
但是现在一看事情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大明的奸细来了多少啊?整条街到处都是他们的人,个个勇武不凡,看他们的举动和手中的绣春刀,这应该是锦衣卫啊,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因此李之芳一边命5000军兵立即追赶,一边派人赶紧向岳乐报告,这件事太大了,不是他这名守备副将能担得了责的。
李之芳并非鞑子,而是汉人,或者干脆就叫做汉奸,跟洪承畴一样的汉奸。历史上真有此人,并非虚传。
历史上的李之芳,跟岳乐一样,也大清叱咤风云的人物。
李之芳祖籍山东,是崇祯年间的举人,顺治四年中了进士,历任浙江金华府推官、刑部主事、湖广道御史、吏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等职,这当然是按照原来的历史发展。
按照成王败寇,胜者王侯败者贼的理论,李之芳是大清朝的名臣宿将,他的本事在康熙时期真正得以施展,平叛三藩之乱,立下大功。做过大清的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吏部侍郎,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人称李阁老。只这一大溜耀眼的光环,就知道他有多大本事了。
不过现在的他,跟岳乐一样,尚未来得及施展他的抱负和才华,只是一名年轻的守备副将,参将的角色,比一名游击将军也大不了哪里去。
因为这都是朱由崧的穿越惹的祸。
朱由崧的穿越,令李之芳在1642年中了举人之后,来到1644年的3月份就改变了原来的人生轨迹,因为,这个时候崇祯帝在煤山上吊,接下来李自成的部队进了北京,又闪电般的败出北京。这期间大明朝很多没有节操的大臣都投降了李闯王。只是一个举人的李之芳没有多少功名可言,因此他连投降李自成的机会和资本都没有。
李自成败出北京之后,多尔衮就来了,江淮以北基本上都是大清的势力范围,当然也包括李之芳的家乡山东武定。李之芳就认为关外的这些鞑子,才是主宰天下的真英雄,于是就开始效忠大清啦。
但是他却没有料到,由于这位弘光大帝的逆天崛起,多尔衮比李自成也强不到哪里,累得顺治帝在北京也没有坐够一年,仓皇北顾,那一年,李之芳也作为愿意继续效忠大清、与鞑子们同甘苦,共呼吸的诸多汉人兵将大臣一样,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汉奸队伍,与多尔衮一道保着小顺治,出了山海关,跑回了盛京。
然后李之芳就成了现在的京营兵守备岳乐的副将。
但是朱由崧的穿越能改变一部分历史走向和一部分人当然包括李之芳在内的前途命运,但却无法改变这些人的成为历史名将(名人)的潜质。
顶盔贯甲,披挂整齐的李之芳,手提大刀,在摸清了大批的明军锦衣卫已经挟持着汤若望的马车,逃向了南城门。
他立即带着5000兵将随后追击,并派一名参将拿着他的信物抄近道去见南门守将,让他赶紧关城,挑起吊桥,落下千斤闸门,以造成瓮中捉鳖,关门打狗之势。
这就已经表现出他的应急应变才华,心思缜密,临危不乱,沉着应战,不失为帅才。
南城门的守将阿布托是蒙古鞑子,准确的说他是漠南蒙古的传奇人物林丹汗后人,投降了大清之后,奉命镇守南城门。
阿布托接到李之芳的信物,得到他的报告,也感到责任重大,大明的弘光大帝也太离谱了,真是异想天开,一下来派来这么多锦衣卫秘密的混进了大清京师,就为了一个汤若望,他到底想干什么?不管别的,这一次一定让这些胆大妄为的大明锦衣卫全部葬身于此。
因此他立即传令,三道城门全部封锁,三道城门当然指的是,横在城外护城河上的吊桥,城门洞的双扇大铁门以及最坚固的千斤闸门。
如果这三道闸门全部锁死,被困城内的人肯定是插翅难飞。
南城门是他的防区,命令传下去之后他还不放心。他披挂整齐,亲自带着卫队出了衙门往南城而来。
现在的盛京,整个南城门附近全都是人了,今天这个时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热闹繁华,城内城外到处都是人。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今天城门附近的小摊贩非常多,而且以汉人的摊贩居多。
但是现在守城的兵将突然开始驱散行人摊贩,他们的理由竟然是要关城门了。
有的摊贩一听就赶紧挪走了,行人也赶紧行动,要进城就进城,要出城就出城。
但是今天城门附近突然多出不少钉子户,他们不收摊,不进城也不出城,在城门内外,他们的疑问是:“现在离关城的时间还有好几个时辰,为什么要这么早关城?”
“少他娘的废话,这是上方的命令!”清兵开始瞪眼耍粗了。
他们认为吹胡子瞪眼,连卷带骂加挥舞刀枪,这些草民就得屁滚尿流,灰溜溜地而去。
然而他们做梦没想到,今天这一招不管用了。
“不成,你们说关就关呀,关了城门,我们还怎么做生意,我们还怎么出城,我们还怎么进城?”城内城外的,摊贩和行人都胆大妄为地与守城门的兵将扛上了。
“哎呀,真他娘的搞邪门了,守城的是你们还是我们?这里究竟听谁的,去你妈的!”不管是蒙古鞑子还是满洲鞑子都以野蛮不讲理著称,就是清军的绿营兵也是如此。
他们一看这些刁民,敢对他们如此无礼就动手了。
“你敢打人?揍他,揍他……”这些摊贩行人们群起而攻之。
守城的兵将一看这还了得,这是要聚众造反哪,纷纷拉出刀枪过来就下家伙了。
这些小摊贩和行人居然仍然不让步,一看不就是动家伙吗,我们也有,纷纷拿出了清一色的绣春刀,矛盾升级,双方混战在一处。
这时守城的主将,阿布托来到了城门近前一看,这里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已经打乱套了,半天了城门一道也没关上,他可急眼了,“真是活腻歪了,立即调兵遣将,把这些刁民全都给我宰了。”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807章 营救汤若望(7)(三更)
阿布托话音未落,身后一阵大乱,数不清的行商小贩,以及过路行人,簇拥着一架马车向南城门急匆匆而来。
阿布托现在已经知道了,马车里应该就是汤若望,他四周的老百姓都是混进城中的奸细,也就是大明的锦衣卫,因为他们手里都拿着清一色的秀春刀,跟城内城外与他的兵将战斗的这些人一样。
“真不少啊。这成百上千的奸细如何混进来的?不知道其他地方还有没有……”阿布托大骇。
这时在这些人后面,数不清的绿营兵杀过来了,呐喊声惊天动地。
“关城,快关城门!”阿布托如梦方醒赶紧传令。
但是城内城外已经打乱套了,也没人听他这个城门守将的命令了,叫嚣了几句,无奈之下,他只有带着亲兵卫队亲自来关城。
要锁死城门城,最关键的一道城门当然是千斤闸,只要能把千斤闸放下来,城门就等于卡死了。
因此守城主将阿布托,带着人马沿马道冲上城头,来落千金闸门。但是这时,有一队“老百姓”也跟着他们杀过来了。
为首的一个胖子,生的面相凶恶,满脸的横肉,手执绣春刀者,正是大明锦衣卫北镇抚司使祖海。
现在大明的锦衣卫仍然分为南北镇抚司,特别是北镇抚司,专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
为了营救汤若望,这次出动的主要是北镇抚司的精英,李全和祖海这两个锦衣卫的头头全来了。
盛京南城门处的“钉子户”有人指挥,因为这里是最关键的地段,2000锦衣卫有一千就布置在这里,剩余的一千人布置在汤若望的教堂附近,包括李全夫妇他们住的张家老店周围,以及他们看好的路线通往南城的街道上,以沿途接应汤若望。
祖海和双喜负责城外和护城河一带,张耐和慧英夫妇负责内城门一带,四将带着一千锦衣卫城里成为布下了一批钉子户,目的就是看好城门,不准清兵关城,直到李全夫妇保护着汤若望出城之后,他们再撤退。
守城门的清兵不知内情,被蓄谋已久的这些锦衣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时间他们还不过手来,吃了大亏,遍地都是死尸。
祖海,双喜,张耐,慧英指挥着一千锦衣卫一场混战把南城门给占领了。但是突然发现一只清兵杀上了城头,祖海一看不好,这才带着一支锦衣卫跟了上来。
这里他们已经摸清楚了,城上有千金闸的开启机关,必须控制这里,否则千斤闸落下来,就没办法出城了。
一方要落下千斤闸,一方要阻止他们,双方在城头就杀在一处。
这些锦衣卫全是挑出来的精英,守城的清兵大部分是绿营兵,因此他们抵不住锦衣卫的攻势,纷纷被斩落到城下。
祖海更是勇不可挡,此人可是个老锦衣卫了。朱由崧刚穿越过来的时候,他在南京锦衣卫中任要职,是当时的锦衣卫都指挥使马銮的部下,马銮是马士英的儿子。
朱由崧得到郑鸿逵的支持之后,首先清洗厂卫,从锦衣卫下手,首先收拾的就是这个祖海,朱由崧抓住他之后并没有杀,知道这是个可以重用的猛将,他是辽东祖家的人,来自关宁铁骑。祖海感念朱由崧的恩德,死心塌地保了朱由崧。在祖海的支持下,朱由崧和郑鸿逵杀了马士英父子和他们的死党,稳定了朝堂。
从那以后,祖海一直在主持锦衣卫的工作,配合郑鸿逵和李全立下不少的功劳,特别是后来朱由崧迁都北京,在朱由崧外出亲征的时候,他在京师掌管着锦衣卫,发挥了巨大作用。
鉴于他的功劳,朱由崧让他负责北镇抚司。现在朱由崧再一次重用他,让和李全一道来盛京营救汤若望。
现在又该他大展身手了,舞动手中的大刀,清兵碰上死挨上亡。
“快起吊桥!”
“回大人,吊桥缆绳已经被他们斩断了,无法扯起吊桥。”
“那就快落千金闸!”守城主将阿布托在城头看得清清楚楚,大批的锦衣卫保护了汤若望的马车,已经跑过来了,快到城门口了。
尽管后面有数不清的绿营兵在追杀,但是一旦他们出城就不好追了。
因此阿布拖像疯了一样大喊。
手下清兵慌乱的赶紧往下落闸,千斤闸吱吱呀呀,拖着沉重的身体,从上面落了下来。
这时祖海带着锦衣卫就杀到了,守城门的主将阿布托一看手下抵挡不住,亲自来战。
阿布托是蒙古猛将,长得人高马大,手使两柄铁锤,冲过来就砸。
祖海知道他力大,不敢硬接他的锤,使了个四两拨千斤斜着往上一档。
刀锤相撞,当啷一声,祖海的刀便脱手而飞。
阿布托正欲把珠海砸死,又过了两名锦衣卫助阵,两把刀一起斩向阿布托,阿布托另一手锤往上一抡,两名锦衣卫的刀全飞了,然后左手锤又到了。一名锦衣卫躲避不及,当场被砸了个稀烂。
阿布托刚要结束另一名锦衣卫,祖海把弓箭拿出来了,当初他就是用这一招来胜郑鸿逵的,一箭射出,阿布托躲闪不及,一下子被射穿了脖子。
阿布托惨叫一声扔了双锤,栽到城下,他的双锤落下来,把城墙上的大砖都砸碎了。
主将一死,城上面的这些清兵就更乱了,祖海带领的锦衣卫,把这些清兵杀散。
“快!把千金闸搅起来!”
四名锦衣卫一起转动着,千金闸吱吱呀呀又上来了。但是刚上到一半儿,两边马道上的清兵又杀过来了,来的应该是鞑子的八旗,一边顺着城头马道往这边冲,一边往这边射箭,而且他们是从左右两边夹击来。
箭风呼啸,祖海的部下纷纷中箭,眨眼间有数十名锦衣卫被射落城下。
“快搅千金闸!”
祖海叫喊着,让四名锦衣卫继续作业,他带领着剩余的十几名锦衣卫分左右迎击冲过来的鞑子马队。
箭如飞蝗。祖海等十几名锦衣卫,挥舞着手中的腰刀拨挡流矢,但是箭密如雨,仍然有锦衣卫不断的中箭倒下。
祖海一看不好,清军的大部队过来了,他们支撑不了多久的,千金闸经升起一丈多高了,他赶紧扯着嗓子对城下大喊:“指挥使大人,张耐双喜,你们快出城!”
但是他刚喊了一声,一支利箭破空而来,正好射中他的前胸,鲜血狂飙,满嘴是血的祖海用刀柱地,身子才没有倒下,满嘴是血的他又喊:“快出城——”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808章 营救汤若望(8)(四更)
从汤若望的教堂到南城门,这十几里远的路程,现在已经打成这样了,特别是南门处,已经成了大战场。
事情已经发生了这么长时间,多尔衮他们不可能不知道!
就算是京营守备岳乐不愿意往上禀报也不成了,何况这事闹到现在,他也不敢不禀报了,成千上百的大明奸细混入京师,而且这些奸细不是一般的奸细,而是大明的锦衣卫,这还了得?
现在整个皇城都震动了。多尔衮,孝庄皇太后,顺治小皇帝,大汉奸宁完我,洪承畴,亲王,贝勒,额驸,全都惊诧了。
一个德国佬就值得大明帝王如此干戈,看来这个汤若望太有用了。
这个弘光真是不按规矩出牌呀,幸亏他是为了一个汤若望,他如果要来刺王杀驾,大清京师还不被他搅个天翻地覆吗?
这些锦衣卫神通也太广大的,胆子真是不小,敢来大清腹地折腾。京城前面还有锦州,宁远等要塞屏障,他们是如何混进来的?我们的守城兵将守备,10万的绿营兵们都在干什么呢?
一切全是前段的贸易,大肆贸易惹的祸……
大清的百官众将面面相觑,私下议论纷纷,交头接耳,说什么的都有。
多尔衮和朝中要员商议之后,
一边奏请孝庄皇太后,以小顺治的名义传旨,决定立即封锁四门,派重兵镇压,绝不许放走一个,对城内城外都进行了布置,重点是南城门一带。
京营守备岳乐也是立功心切,另外,对此事他绝对自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份内职责,因此这位大贝勒主动请缨:城内之事交给末将了。
多尔衮同意,岳乐领命点齐了三万绿营兵,扑奔南城门方向而来。
“贼人万一逃出城外怎么办?”洪承畴和多尔衮等人想到一块去了,因此现在城外也得增派重兵,防患于未然。
多尔衮让洪承畴和索尼各亲自领5000八旗铁骑,从西门和东门出城,绕往南城门方向。
多尔衮把三路大兵派出去之后,立即命令全城戒严,包括外城的四门,以及皇城各门。大明的锦衣卫到底混进了多少,他们还不得而知。如果他们要以营救汤若望为幌子,趁乱洗劫他们的皇城或者皇宫怎么办?这不能不防。
多尔衮亲自带领八旗子弟镇守皇城,并搜集各路兵马的情报,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多尔衮不愧是军事奇才,想的非常周到,安排的天衣无缝。
偌大的盛京城全行动起来了,不管是八旗兵还是绿营兵,包括各司衙门,文武百官,均不敢懈怠,这次他们算是再一次领教了,大明帝王的厉害,整个大清京师就热闹起来了。
这真是一场鞑子们想破脑袋都想不到的战争。
现在的盛京南明城门附近已经血流成河了。
柳春红带着锦衣卫保护着受伤的李全,刚赶上汤若望他们,离南城门还有几百米的时候。
1...229230231232233...2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