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时明月宋时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江左辰
因为苏宸的名气越来越大,身份水涨船高,南唐孙党派系极力维护苏宸,大力扶持,只要他回金陵城后,第一时间登门去拜访韩熙载,孙党目前的领军人物,这就是一个表态。
在面子上会给足韩大人的。
“吁!”
马车停下,苏宸和书童护卫荆云下车,走向韩府。
韩府的门前停了几辆马车,以目前韩熙载在吏部侍郎的身份,也算实权在握了,所以,朝中权贵、翰林学士、一些国子监学生,每日都有人过来拜访。
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苏宸报了名字,门房一看是这位苏公子,立即露出笑容,没有通传,直接把他引入府内。
这也是韩熙载交待的,江左苏郎若是登门,不必通传,可以直接引入院内或大厅候着。这种待遇,只有寥寥几人有这待遇。
“有些日子没有见到苏公子了。”韩府门房管事是一个四十余岁的短须男子,一边引路,一边客套几句。
“嗯,外出游历,昨日刚回金陵,今日上午入宫面圣后,便来韩府了。”
苏宸有意无意透露一个消息,那就是自己见完皇后和国主,就来韩府了,给面儿吧?
门房管事把他带到会客厅,然后去后院通知家主韩熙载去了。
此时韩熙载正跟两位同僚在后院水榭亭台中下棋,听到门房管事说苏宸公子登门拜访,韩熙载直接扔了棋子,让那两位同僚下着,他直接起身,急着去见苏宸了。
其实韩熙载,这半年来,都在时刻关注苏宸的消息,等他早一日回金陵城。
因为孙党在宋党、新党的争锋中,以前已经处于下风,但是因为苏宸的异军突起,名声大噪,又医救皇后和皇子有功,这些好处都附加给了孙党。
导致韩熙载、徐铉、钟谟、高越等人,都被唐国主李煜和大周后不断夸赞,重新重用起来。
孙党的人从一些偏冷衙门,半年内都回到了权力中枢,这就是皇家的一种表态。
归根到底,都是苏宸的功劳,韩熙载把他当成福星和中兴希望,无时无刻不盼着他安全归来,一旦出事,他孙党就是去了一个大利器啊!
“以轩啊,你可回来了。”韩熙载刚到会客厅,就热情亲切喊出来了。
苏宸见韩侍郎从外走进会客厅,立即起身,拱手行礼:“以轩见过韩大人!”
“什么韩大人,忒也外道,从今往后,就唤韩叔吧!”
韩熙载走上前,拉住苏宸的手臂,比见了自己亲儿子还亲切。
孙党的荣光和腾达,唐国的中兴和崛起,韩熙载都要压在此子身上了。
“韩叔叔!”苏宸也没有见外,既然站队了,自然要巩固关系,能把交情加厚会更好。
反正韩熙载的人品绝对没问题,苏宸从正史和野史都读到过,应该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人,都了解韩熙载的一生。
“以轩啊,这半年你都去了哪里,一直也没个音讯,可让老夫担忧了,生怕你出了什么意外。”韩熙载一直不解,所以开口询问。
苏宸沉思了一下,决定跟韩熙载坦白,因为这件事,对外人说,可能会有麻烦,但是对韩熙载交待,可以为后面布局有帮助。
所以,苏宸选择相信韩熙载。
而且这件事,苏宸并没有背叛朝廷,只是个人帮忙而已,也不是帮助蜀国打唐国,相反,是对抗宋国,唇亡齿寒,也算帮助了唐国。
“是这样,我在金陵时候认识一位孟公子,原来他是蜀国的二殿下......”
苏宸有选择地讲解出来,并且一口咬定,自己是为报了孟公子救命之恩,也是被裹挟去的,自己没有办法。此行前往,倒是对自己历练很多,也见识到了宋军的威猛。
不过,宋军并非不可战胜,因为在蜀国,他亲自参与蜀军击溃宋军的战役。
韩熙载听完,目瞪口呆,整个人都傻眼了。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五百零八章 规划新机构
“这,这都是真的?”韩熙载目光惊讶地看着苏宸,想不到他的这番出游经历,如此的离奇。
简直跟他写的武侠小说一样,充满了传奇的色彩。
“以轩啊,你不是在编写传奇小说吧?新剧情?”韩熙载还是有点不确信。
因为苏宸所说的剧情,参军入伍,指点西蜀,谈笑间,精锐宋军灰飞烟灭,比大侠郭靖守襄阳城还离谱了。
苏宸闻言苦笑道:“韩叔叔,我说的,都是真的,这半年我就在蜀军中历练,亲自跟在蜀国二皇子身边,帮着出谋划策,对抗宋军入侵。虽然击败宋军,并非我一人之功,但的确是参与了其中,起了一点作用。”
韩熙载见他如此笃定,也就不再怀疑了。
他让自己表面冷静下来,但内心却是惊涛骇浪。
这个苏宸,竟然不止是精通文学和诗词,发明创造搞格物,连军事作战方面,也都精通,这可是个福宝啊!
在韩熙载心中,苏宸的重要性,又被提升了一格!
“若你所言为真,这半年的历练,对你可算是一次大收获,不是纸上谈兵了。”
韩熙载当年投靠杨吴政权,渴望着有朝一日,挥兵北上,可以解决中原的乱局,助明君平定天下,成就不世功勋。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李唐的日薄西山,让韩熙载已经没有了当年雄心壮志,现在的目标,就是保住李唐最后的疆土,不被宋国吞并,这就是他最后的入仕奋斗目标了。
长恨岁月不饶人,韩熙载老了,志向和精力都无法支持他,再有吞并北方的雄心。
但是,今日听到苏宸一番西蜀游历,却让他热血起来,觉得只要培养好苏宸,或许,自己当年的志向和目标,在此人身上可以实现。
“以轩啊,这件事非同小可,除我之外,不便说与外人听了。”韩熙载第一个想法,就是保护好苏宸,绝不能让他太过锋芒毕露,这样一来会遭到朝廷内部其它党派权贵的攻击,借题发挥。
二来,万一消息传到了宋国那边去,可想而知,宋国那边对苏宸的忌惮和怀恨,都会与日俱增。到时候,宋国会不断派出刺客来刺杀他,或者走阳谋,下诏书让苏宸去宋出使都有可能。
为了保护苏宸,让他平稳成长起来,韩熙载打算替他保守秘密。
“韩叔叔,我明白这里个道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件事牵扯了外交和国仇,非同小可,我不会乱说的,告诉韩叔叔您,主要也是信得过您,而且,也为了后面锻炼提供一些放心。”苏宸解释着。
这也是他的本意,就是让孙党的带头大哥韩熙载,能够全方位知晓苏宸的能力,这样才好为他量身打造适合他的发展方向。
韩熙载问道:“以轩啊,你对接下来的殿试,可有把握?”
“如果题目不偏,应该没问题吧?”苏宸半谦虚地说。
他不怕常规题,只要文学史上有类似成名的文章就行,就怕题目冷门,他没有背诵过类似的千古文章,那要他自己发挥写一篇古文,考中状元,有点不现实。
韩熙载闻言,觉得苏宸在自谦,什么题目不偏,认为都是谦虚话,觉得他是十拿九稳!
“按照以往一甲进士及第,三人可以进入翰林院成为编纂,从二甲中择优几人会入翰林做侍读。两三年后这些新科才俊,熟悉了朝廷条令和运转,便可以挑选送入六部二十四司衙轮差,最后根据个人意愿和能力,留在六部一个部门,起步最稳也最快。等你中了一甲状元,便可以进翰林院,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苏宸想了想,说道:“入翰林我没意见,就是光在里面起草文案等,非我所愿,我更想另起炉灶,单独做些差事。”
韩熙载疑惑问:“比如说?”
苏宸冷静说道:“比如成立一个秘谍部门,我来做秘谍首领,负责打探国内和国外诸侯的情报,培养一支情报结构,如何?”苏宸对这件事很感兴趣,掌握了信息,掌握了暗卫,才有更多的权力。
只不过,这个角色有点像暗夜之王,不大容易见光。
韩熙载蹙眉,虽然听着新颖,但是秘谍头子,宋国就有,名为皇城司,掌管它的长官是太监总管王继恩啊!
这有太监总管,才是皇帝最信任的,外人掌管,皇帝能信得过吗?
而且,负责情报机构的组织见不得光,又针对大臣进行监察,会得罪很多人,名声会越来越差,不利于青年才俊的朝堂之路。
韩熙载摇头道:“以轩啊,你的提议不错,我唐国的确也需要设立这么一个情报机构,秘谍组织,便于监察百官,以及打探各国情报。只是,你不适合做它的头目,这是一个脏差,一旦沾上,名声很容易臭了,不利于你日后出将入相。
“所以,我打算向官家提议之后,便推选一位咱信得过之人担任,而你还是要走正途,六部的吏部、户部、兵部,还有枢密院,都可以走一遭,这样你最后才能做到相位!”
苏宸听他这一番话,心中就清楚了,韩熙载这是把他当成未来宰相培养了。
坦白说,南唐还能撑多少年,苏宸也没有底,心中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怕是历史轨迹变化了,南唐的命运或许会更快加速畸变!
苏宸很喜欢江南这里,很在乎身边的人,不希望它就这样覆灭,被战祸给毁坏。
“那韩叔叔成立秘谍机构后,我可以间接参与一下,比如,各种规章和训练秘谍办法,我希望能够参与,虽然不任职,却可以担任顾问,技术指导等,把这个组织发展好,牢牢控制在我们自己手里。”
“这个没问题!”韩熙载点头,答应了他。
苏宸又说道:“若是入了翰林院,我希望抽空可以弄个部门,比如天工院,专门进行格物和科学实验,制造的商品,进行制造,财富一部分进入国库,一部分留给天工院的内库,用于建学、试验等,如何?”
韩熙载听完,觉得这个想法很新颖,也很不错,笑着点头:“想法很好,我今晚跟几个老友商量后,明日便入宫,申请这两个组织筹建,不过前期肯定没多少拨款,国库空虚,得靠我们自己想办法。”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五百零九章 国库为何这么空?
苏宸听韩熙载说的可怜巴巴,对南唐目前的国库,还剩余多少,表示好奇。
“韩叔叔,咱们唐国一直以来都很富足,怎么突然国库空虚了厉害?”苏宸故作不懂,虚心求教的样子。
这是国家机密,但韩熙载没有把苏宸当外人,而且,这种国库根基之事,早点说给苏宸,让他有个实际了解,觉得会他成长有帮助。
所以,韩熙载仔细解释道:“唐国继承了杨吴政权二十年积累的国库,的确充盈,开国烈祖李昪又推行保守的国策,不兴战争,劝课农桑,轻徭薄赋,使唐国百姓生活富足。当时国库的确很殷实,不过,先皇在世时,唐国对钱越、荆楚都发动了几次战争,大多失败告终,消耗巨大国力,尤其是跟宋国江北之战,丢了半壁江山,伤了根基,国库直接就被挖空了。”
苏宸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唐国有富转衰,跟那几次战争有直接关系,伤了国运,影响深远。
“不能想办法补充国库吗?”
“哎,谈何容易!”韩熙载叹息一声,他做过户部侍郎,所以,对这些方面知根知底,继续解释说:“国库呈断崖式下跌,无法调整回来,主要跟三个方面有关。”
“一是淮南的大小盐场,由朝廷把控,设盐城监,不允许私人贩盐,唐国境内的百姓食用盐,都需要向朝廷购买,收入巨大。哪怕后来允许了部分为朝廷做过贡献的豪族可以代售官盐,但盐税也很高,这是国库填补的主要来源之一。”
苏宸微微点头,这个他知道,在史学资料和论文中都看到过。
淮南的扬州和楚州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盐业产地,扬州以江都、海陵最为著名。楚州以盐城、涟水产量最大。尤其是扬州,抵触南北通衢,自古盐商巨富云集,为全国盐业的集散中心,在唐代便有“扬一益二”的说法。
南唐盘踞了淮南与江南两大福地,光盐场这一项,就为南唐国库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富。
只可惜,在李璟执政的末年,也就是几年前,后周伐唐,吞并黄河以北的半壁江山,南唐丢失了十四州,这些扬州、楚州等,都成为了后周、目前宋国的盐场,遏住了南唐的经济命脉。
导致南唐的官方和百姓用盐,七成都要向宋国购买,二成从钱越国购进,只有一成从海岸线小型盐场晒盐自制所得。
光此一项,南唐就损失了大半的国库收入,甚至还有付出银两去买盐,这么一算,损失可就大了。
韩熙载继续说道:“其二,对外贸易方面也大不如前,曾经扬州是重要港口,从扬州渡口出口的茶叶、丝绸、瓷器、漆器、笔墨纸砚等,源源不断送到占城、新罗、高丽甚至南洋、大食等第,各地的金银之物也从海外运回,这方面获益和税收,也极为可观,但是,自从扬州渡口被宋军占据,又控制了海道,使得唐国对外贸易收到一定压制。”
“其三,就是唐国几年前损失了淮南的土地,疆土面积和人口只剩下一半了,国库收入自然腰斩了一半,”
苏宸听完这三个因素,也变得沉默下来。
的确,这都是无解的,大环境已经不允许了,南唐想要充盈国库,却是了根本的生产力和贸易,光靠从百姓身上搜刮,非长远之计,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韩熙载看着苏宸,目光变得有些沉重,深深叹息一口气后,又说道:“其实,还有一点原因,就是我唐国每年都在向宋国进贡,不断掏空原本就不富足的国库。”
“数目很多吗?”苏宸八卦问道。
韩熙载微微点头,神色带着几分愤怒,说道:“建隆二年八月和十月,各进贡一次,每次金器两千两,银器两万两。第一次出使者是冯延鲁,第二次是我和太府卿田霖。建隆三年的三月、七月、十一月,入贡了三次,每次金器两千两、银器一万两、锦缎绫罗一万匹。三次出使者各不相同,分别是冯延鲁、客省使翟如壁、水部郎中顾彝。”
苏宸有点好奇问:“为何入贡这么勤,一年竟然两三次?”
韩熙载说道:“因为赵匡胤刚篡权等级,改年号建隆,咱们的新官家也刚刚登基,为了讨好宋国,表忠心,留一些好印象,所以,便在一年多入贡几次,代表我江南唐国对大宋的恭敬。”
说完这些,韩熙载自己都露出一份鄙夷和讥笑,显然,他对这种卑躬屈膝、资敌做法也不认可,奈何,他当世因为劝谏,还丢了官职,被迫离开权力中枢。
“后来呢?”苏宸很想了解清楚。
韩熙载继续说道:“建隆四年,以贺宋平荆湖,银入贡一万两,绢两万匹。乾德二年,也就是去年,贺宋文明殿成、助安陵改卜,两次入贡银三万两,绫绢各万匹,别贡银二万两,金器龙凤茶酒器数百事。今年是大宋乾德三年,朝廷正准备拨款白银五万量,来补宋军伐蜀的损失......”
苏宸听完,替南唐感到悲哀啊,每年大量金银绢帛送给宋国,而宋国拿来犒赏三军,进行征讨天下的大计,最后,掉过头讨伐南唐。
“那我们还能做什么?”
韩熙载犹豫道:“我正联合一些大臣,准备劝说官家,减少对宋的入贡,多抽出一些钱财,发展军力,宋国赵匡胤有吞并天下之野心,不会因为唐国进贡多,就会放过,迟早唐宋必有一战,当早做准备。但国库空虚,无法支撑我们建暗衙、天工院、军备这些,所以,若是以轩你能够多格物创作一些新鲜玩意,以国家作坊生产,比如青白瓷,用官窑制造,加大对各国与海外的贸易,可以为国库填补巨大窟窿,我们便有军费了。”
苏宸算是听明白了,这是要把专利转让给朝廷,以官方的作坊、官窑、官企等生产制造,利润归国家,这样集中力量办大事,来应对危急了。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五百一十章 尽人事,听天命!
韩熙载谈论一番后,神色兴奋,被重燃了胸中尘封的热血。原本他都要放弃唐国了,不想再进入仕途,因为已经看不到希望,他不想做无用功了。
但是,自从他挖掘出苏宸这个人才之后,韩熙载觉得,还是能再拼一回。
韩熙载看着苏宸,还跟他说起当年一件年轻往事,如今看来,不胜唏嘘。
他乃北方将门后代,深通兵法,熟知政务,早年和后周宰相李谷的关系莫逆。
二人年轻时都有匡扶天下的才略和志向。但后唐明宗时期,韩熙载因为家中得罪权贵,在北方待不下去了,便前往江南寻求发展,那李谷则继续留在中原。
分别之前,李谷在河南正阳县尉韩熙载践行,杯来酒往,喝多之后,韩熙载发出豪言:“江南若用我为宰相,我定当长驱直入一统中原!”当时李谷也不甘示弱说:“中原若用为为相,我取江南如探囊取物耳!”
两人相视而笑,拱手告别,从此天南海北。
一晃二十年过去,李谷在周世宗手下拜相,后周攻占两淮的战役,李谷正是前线的总指挥,而且一直献策,被世宗采纳。所以,李谷因为参与夺取两淮有功载入史册。
但韩熙载此时在南唐为官,都是一些起草文案的官职,毫无建树。他更是亲眼目的朝廷政策失误,前方失败,丢掉淮南十四州,使他梦想彻底破灭。
苏宸听完之后,微微点头,心中感叹韩熙载怀才不遇,有些同情。
“那李谷大人,现在可还健在?”
韩熙载摇头,苦笑道:“建隆元年,他就去世了,已有五年。他是死得其所,已经实现了他的抱负,不虚此生。而老夫虽然还健在人世,却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功劳,在这个唐末的乱世,百年风云变幻中,后人有几个能记得我韩熙载?”
苏宸已经明白韩熙载的感伤,就是怀才不遇,没有实现自己政治抱负,觉得蹉跎了一生。
不过,在历史名人记载中,似乎韩熙载要比李谷的名气还要大,可能跟那幅画圣的“韩熙载夜宴图”有关了,流传千古。
“韩叔叔,我觉得这次蜀国没有被大宋灭掉,阻挡了大宋统一天下的步法,我们便有了机会。如果我猜测不错,大宋接下来,会避开蜀国,把目标放在唐国和南汉上,从荆楚之地借道过兵,如果拿下南汉,到时候联合钱越,便能对唐国进行合围了。”
这是苏宸的分析,也是历史上赵匡胤的一步棋,虽然大宋一直用兵压制南唐,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时机,最后不得不先吞并其它南方小国,最后在合围南唐。
目前南唐可以拉拢的盟友,有后蜀、麟州折藩、南汉、北汉四个,契丹虽然也能做外援,但是,契丹毕竟非我族类,跟他们合作,等于与虎谋皮,引狼入室,苏宸并不想因为抵抗大宋,把契丹引入中原,最多借势拖住大宋,吓唬一下。
至于钱氏的越国,跟南唐世代为仇,属于应该消灭的那一伙,而且越国已经对宋国称臣了,更不可能拉拢。
这么一分析后,盟友只要那几个,当早做联系。
韩熙载听完苏宸的分析,觉得很有道理,对他的见识和观点,都愈发佩服了。
“以轩啊,我们接下来,就按照我们的规划,进行布局,在朝堂上逐渐压制宋党,争取新党,进行改革,祛除弊政,让唐国上下一心,百姓能富足一些。在军事上,进行扩军和训练,不过,官家肯定会害怕,需要我们不断劝谏才行。最后,还要看宋国的政策,对我南唐进逼程度,给我们预留多少时间。”
韩熙载苦口婆心,跟他讲解这些关键之处。
苏宸犹豫一下,轻声问道:“韩叔叔,你觉得咱们唐国的君主,是否有能力,保住江南?”
“尽人事,听天命吧!”
韩熙载对李煜这个人的执政能力,观感一般,或许有一些文学才华,但是在治国方面,胆识方面,都逊色了烈祖太多。
苏宸轻叹,这也是没办法,谁让他穿越之后,就发现自己生活在南唐,而不是在北宋呢。
他暂时打算出一份力吧,日后的结局如何,自己也没有把握!
走一步看一步,若最后南唐真要灭亡,他也只能逃出江南,出海外岛屿避难,或是去往北宋落脚。
与南唐共存亡,这不是苏宸的座右铭!
苏宸跟韩熙载聊了一个时辰,离开房间时,已经接近黄昏了。
他走出庭院,却被一人喊住。
“苏哥,是你吗?哎呦喂,我终于见到你了!”
一道少年冲出来。
苏宸转身,看到一个小胖子,穿着华丽衣衫跑过来,正是韩云鹏。
“韩小胖,你来金陵了!”
韩小胖嘻嘻笑道:“对啊,自打你外出之后,我在润州带着没劲儿,就来金陵了,想把生意在这边拓展一下,哈哈,在这里开了书轩,你的那些传奇小说,我不断加印,赚了许多银子。”
苏宸笑了笑:“不错不错,赚钱头脑越来越灵活了。”
韩云鹏询问:“苏哥,你这是来韩府,见我爹来了?”
苏宸点头:“嗯,拜访令尊大人,刚谈了一点事,正要出府。”
韩云鹏带着几分悲愤:“我爹都没留你在府上用膳,也太抠门了,不行,今晚我安排,咱们去花楼吃酒,回来我找我爹报账。”
苏宸有些好笑,摇头道:“不必了,我要回自己府上去用晚膳了,今天刚到,家里还有许多事呢。”
韩云鹏略有失望:“哦,那好吧,咱们今天不去花楼了,改天再去。苏哥,咱们有大半年不见了,我跟你去你家吃吧,还能多跟你聊聊。”
1...154155156157158...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