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时明月宋时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江左辰
说到这,苏宸笑了笑道:“而且,还想着以后和你步入洞房,一起结婚生子,儿孙满堂呢,倘若英年早逝,岂不太过可惜了。
苏宸一边笑着,一边调侃,倒是把彭菁菁也给逗笑了。
“宸哥哥,取笑人!”
彭菁菁脸颊微红,因为洞房花烛、结婚生子这些,对于一个女儿家而言,的确是羞涩又憧憬的事。
二人洗漱过后,熄灭了蜡烛,躺在床榻上
今晚月圆之夜,柔和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地上,泛着淡淡的银辉。
刚才一番话虽然说开了,但是就好像有一根刺,仍然留在彭菁菁的心中。
她辗转反侧,无法难免,刚才苏宸说的那些叮嘱话,的确让她感觉到了后怕,万一润州城明天守不住了,大军入城,她和苏宸能否突围出去?
万一苏宸真的被乱军擒杀,那么她自己,该何去何从?
虽然彭箐箐不畏死,也甘愿陪着苏宸一起面对危险,哪怕殉情赴死,都无所谓!
但是,她觉得,还没有真正成为苏家的媳妇儿,没有真正的成为苏宸的娘子,这让彭菁菁有些不踏实。
彭菁菁真的有些担心,苏宸虽然这样暂时同意了,但是心中还会有这个执念,一心要赶她走,所以彭菁菁觉得不能再等了,应该把生米煮成熟饭。
她翻过身,看着微弱的月光下,苏宸的脸颊,呼吸均匀。
彭箐箐轻轻问道:“宸哥哥,你睡熟了吗?”
苏宸已经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因为受守城的压力过大,所以睡眠较轻,意识也无法顺利的入睡,被彭菁菁这般一问,反而睁开眼帘,侧转过头,对上彭箐箐的眸光,摇头道:“还没有睡着。”
彭箐箐问道:“你也有心事,睡不着吗?”
苏宸点头道:“压力太大了,很难入睡,我也是第一次做这种守城主将,许多事情要学,毕竟城内那么多百姓,考虑的事情有很多。”
彭箐箐犹豫一下,脸颊凑过来,轻声说道:“宸哥哥,我想好了,不如,我们提前那个吧。”
苏宸有些疑惑,这忽然说这么一句,前后不搭,有些不解问道:“哪个?”
彭箐箐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又不想放弃,于是翻过身子,直接压上了苏宸的肚子上,然后用朱唇,亲了苏宸的嘴角,说道:“就是这个。”
“就这个......”
彭箐箐不等他说完,唇如雨点般,落在了苏宸的脸上、脖子上,然后一路向下。
苏宸顿时会意,那还忍受得住,快速翻身,一下子把彭箐箐给翻到身子下,问了一句:“不后悔吗?”
“此生不悔爱苏郎!”
“好,那就开始吧......”苏宸开始扯下衣衫,低头凑下去。
(此处省去一万字。)
.........
翌日清晨,苏宸醒过来,发现彭箐箐如小猫咪一般,蜷缩在自己的怀里。
两人的肢体,现在已经不隔寸缕的紧贴,这个时候真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充实,甚至充满了力量。
一定要活下去!
一定不能为南唐牺牲掉自己,这样太不值得了。
苏宸脑海中闪过这样的想法,他对的南唐的感情,虽然有,但也谈不上多么强烈。
所以,与城共存亡,包围南唐到底的想法,倒也不是那么深刻。
如今肩负重任,只不过利益使然,身份到了这个位置,职责所在,他要为了自己的熟悉的人,熟悉的故土,有所担当!
对抗敌国,作为读书人,该有的气节,还是要有,所以,他要站出来抵抗。
可是如果最后发现抗争,已经没用了,那么苏宸也不能愚忠死战到底,还是的突围,保命应该做的。
不为别的,就为彭菁菁、柳墨浓、灵儿等诸女,他也不该就这样牺牲在润州。
苏宸想通此节,这些日子内心的迷茫,一下子澄明通透了许多。
他坐起身,离开了温柔乡,快速穿好衣衫,在彭箐箐的额头和身上各亲了一下,然后以大毅力,来到院中继续练刀。
早晚各有五百刀劈砍,这个基本功,苏宸从未间断。
因为习武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已经确切感受到,无论是战场厮杀,还是跟绿林匪盗们格斗,身体的状态,握刀的感觉,体能和意志,求生的渴望等等,都将影响成败和生死。
苏宸不想死,那么他只有不断的训练苦功,才能让自己时刻保持这个身体最佳状态。
.........
等苏宸离开房间后,彭菁菁才睁开了眼,满脸羞涩。其实她刚才就已经醒了,只是一直在装睡,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苏宸,毕竟自己身上什么也没有穿,还是有些害羞。
昨天晚上,她仗着胆子,鼓起勇气,衡量那得失之后,彭青青才做出来那个大胆的索求。
但今日一早,她就有些难为情了,不知如何面对,等苏宸离开房间在院子练刀的声音不断传出,彭箐箐目光看向声音传来的方位,嘴角露出满意的笑容。
她终于如愿了,睡了天下第一才子,江左苏郎。
她真正的成为了苏宸的女人,苏家的媳妇儿。
如此一来,苏宸就不会再说那些安抚的话了吧,不会再让她独自逃命。
这样,彭箐箐能够坚定的理由,留在苏宸的身边,与他同生共死。
甚至,也能在关键时候,以此关系胁迫苏宸逃离,这些重要的事,彭箐箐觉得自己做的很对,很值得提前付出了身子,反正自己早晚也是他的娘子,在不确定是否有明天安危的情况下,她不想等了。
彭菁菁坐起身子,露出了曼妙的身材,修长的玉腿,她迅速穿了衣衫,转身看到了浅黄色的褥单上,有一块殷红的梅花印记,不禁露出一股羞涩。
然后,彭菁菁走到桌前,拿起了一把剪刀,小心翼翼把那块梅花印剪下来,对她而言,那是纯洁的象征,也是告别少女的珍贵回忆。
她走到门前,打开了房门,迎着晨阳的光辉,金灿灿照在她的身上,又是明媚的一天!
这种踏实的感觉,真好!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零九章 防线在缩短
南唐境内,西部战线。
曹彬派出两位大将李继勋、王审琦跨过长江,从峡口寨强行登陆,沿着长江南岸,一路东进,攻破了池州、铜陵两座城池,异常顺利。
这连曹彬自己都很奇怪,每到关键时刻,都会得到来源不明的情报,上面详细记载关于唐军的沿江布置,河水宽度、守将的特点等,都被归纳总结,及时送到他的军营里。
起初曹彬还无法相信,但逐渐经过验证和考察,发现这些情报,准确可靠!
曹彬依靠这些的情报,顺利的偷袭了峡口寨,并且在平缓的江面,顺利通过长江,运送了三万人马过去,攻城略地,发挥宋军马步兵的优势,攻城迅猛。
再加上池州和铜陵两城,内部发生叛乱,稀里糊涂里应外合,导致攻克两城,并不困难。
拿下这两座重要城池和关键峡口寨,使得唐军水师严防死守的长江中段的防御,直接岌岌可危了。
林仁肇的水师被迫东进,继续往长江下游退守防线,十万大军驻扎在芜湖、当涂一带。
尽管在水师交战方面,林仁肇并没有吃亏,可是曹彬往往避开重大的水战,而是只有两三万水师自扰,拖住林仁肇麾下的主力水师。
曹彬的主要军事目的,是派许多步兵精锐,投送到长江对岸,在陆地上作战攻城,唐军很难与宋军,正面硬磕。
哪怕守城,唐军都有些吃力,再加上城内莫名的叛乱和兵变,使得前两座城,糊里糊涂就丢掉了。
连曹彬都不禁感叹:唐军中,有贵人暗中相助宋军啊,送来的情报,竟然比宋军斥侯,武德司的密谍,打探的都清楚,真是天助我也。
曹彬本来麾下就有诸多成名将领,他自己又是将领中的名帅,经历过诸多大战,威望甚高,精通兵法。
他的麾下潘美,石守信等人,也都是宋军主力将领,聚在一起,猛将如云,人才济济,所以,曹彬很自信兵分三路。
一部分水师由潘美带领,大约两万人,沿江下游推进,跟林仁肇的水师跃跃欲试,却没有真正进行决战。
第二部分,是由李继勋、王审琦带领三万人马,在长江南岸继续向东进攻。
第三部分,则是曹彬统帅,坐镇北岸,率领五万大军,沿着长江,从皖口抵达了和州,隔江对峙着芜湖和当涂,继续施压。
唐军统帅的林仁肇,麾下武将可用,也感到十分无奈。
毕竟他精力有限,分身乏术,水师兵马是关键,也是他一手训练出来,他很看重,轻易不敢撒手,担心自己若不坐镇,万一被宋军偷袭,或是将领中有人叛乱,那么整个水师毁于一旦,遭到破坏,那真的大势已去,无法再应对江面上的威胁,没了威慑作用,更无法阻挡宋军渡江。
至少现在宋军水师迟迟不敢上前,与唐军在江面上大规模决战,这就是忌惮林仁肇水师的强大,此乃根本,林仁肇不肯放手。
如此一来,林仁肇对南岸城池的影响,便有限了。
因为林仁肇一直在江州一带训练水师,并非在地方任职过,他被调任过来成为西部统帅,除了自己训练的水师十分听话外,沿岸的城池驻守者,都是各城刺史,成分复杂,各有派系和后台,导致他们对林仁肇的军令,各有小九九,执行不到位,对强大的宋军,也缺少正确认识,所以,接连丢城,防不胜防,已经有些畏惧了。
所以,李继勋、王审琦带三万兵马继续像芜湖城压境而来,使得守城的将军、刺史、太守等,都感到了强烈危险,形势不容乐观。
………
西部防线的失利,也给京城带来了巨大压力,因为所有人都知晓,唐军能不能挡住宋军的主力,全看林仁肇将军的表现了。
但这一个半月过去,接近两个月时间里,除了开始在长江水面上,有两次小捷之外,后面便一路溃败,长江防线已经缩短了一半,此举让朝廷许多官员不满。
尤其是宋党的大臣们,魏岑、陈乔、冯延鲁等人,不断上奏朝廷,要求更换西部统帅,调整作战思路,强调林仁肇除了训练水师,并不适合这次主帅职位,这是魏岑等人,不断弹劾林仁肇的借口。
孙党的人,则不断力保林仁肇,为他进行辩解、讲情,于是,党同伐异,再次上演朝会上争辩。
但前线不断失利,也给李煜带来了很大的危机感,他对着韩熙载等人说道:“东路防线,困在润州,随时能够打到金陵城下,已经很危机了。但现在连西部的战事,也在不断失利,眼下长江沿防线已经缩短一半,这是不争事实!
“林仁肇将军究竟能不能击败宋军?现在可是有数万宋军,已经跨过长江,在沿江城池攻城掠地,没人能想办法阻挡吗?朕不想听你们的争辩和弹劾,朕要看到实实在在的大捷,击退宋军!”
韩熙载说道:“官家,胜败乃兵家常事,宋军有备而来,这次调动兵马之多,超过以往;而且多是善战之兵,虎狼之师,猛将如云,我方只有林仁肇兆一人独挡,压力甚大。
“只要我们朝廷给予林将军足够的信赖和支持,相信林将军很快就能有退敌之策。守住采石矶和芜湖等地。”
李煜点头道:“但愿如此吧,若是当涂、采石矶等地,也都丢掉了,朕绝不轻饶他。”
魏岑在旁边冷笑道:“芜湖、当涂、采石三地,是金陵城西面,仅存的三座沿江城关了,也是防线的关键所在,若是这三座城池也丢掉的话,宋军便直接打到金陵城下,到时候,我唐国危矣啊!”
魏岑当众大呼起来,宋党的一些官员,也纷纷站出来附和。
“臣以为,目前除了林仁肇将军,能带水师守住采石矶,其他人选皆不适合,肯定官家继续信任林将军!”韩熙载再三做出了保证。
李煜左右为难,叹道:“朕,要看他接下来的表现,决不能再退了。目前朝廷可用的筹码越来越少,能够支配的疆域不多了。”
这主要是金陵城过于靠近长江,只要宋军一旦过江,就是的金陵瞬间陷入危险,虽然唐国疆域不小,但是若不迁都,京城的危险系数就一直很高,打唐国,只是打击金陵城而已。
再大的疆域都在南边,如吉州、洪州、袁州、抚州等地,此时也没有用处,因为远水解不了近渴。那些地方的驻军并不多,而且多是厢兵,训练和装备皆不足,即便调动过来几万人,乌合之众,用处亦不大。
所以这,这是唐国的短板,不能利用疆域的纵深,和全国之力,来削弱宋军的力量,对宋军推进进行一点点的分化,没有起到战略拉伸的效果,变成了只要宋军主力顺利过江,打到金陵城下,拿下金陵,便可以灭唐的目标。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一十章 猜疑另外身份
汴京城,皇宫御书房。
赵匡胤接到丁德裕从唐国润洲寄来的秘奏中,上面写满了有关东路军从常州出发,攻打润州期间,所发生的一系列事。
这里面重点突出一个人,那就是苏宸!
没有错,这份奏折里,八分之八十的内容,都围绕苏宸这个人,和他近期所做之事。
首先第一件,是吴越从常州派出去的一万先锋军,往润州途中,遭遇了唐军的伏击,折损过半,而带头的将领,经调查清楚后,发现就是这个苏宸。没想到此人有勇有谋,虽然天下皆知其才名,诗词文章写的好,却没料到此子,还有一身武艺,精通带兵,伏击了吴越先锋大军,折损过半的人马。
第二件事,攻城期间,吴越大军利用夜晚攻城,配合夜里雾气弥漫的时候,派人毁掉了大运河入润州北城墙口的位置铁闸,使得许多吴越兵通过运河,顺流而下,进入城内,发起偷袭,结果也是因为苏宸刚好派人巡视城内,碰巧发现此事,进行了预警,随后苏宸亲自带并,堵在城里运河口,击退了吴越兵马,破坏了这次计划。
第三件事,吴越军方使用了连环歹计,用唐国百姓做掩护攻城,其中掺杂了吴越奸细混入城内,大军随后攻城,就在破城千钧一发的时候,这苏宸又使用了最新研制的毒烟,扔于城下,熏倒了大片的吴越兵马,再一次破坏了夺城计划。
第四件事,唐军主帅卢绛,被刺客用染毒匕首刺伤,几乎无药可救,命在旦夕,结果也是苏宸站出来,使用破腹手术,把卢绛抢救过来,还解毒了,目前卢绛养伤,苏宸替代管理润州防务,成为临时统帅。
前后两个月内,苏宸四次表现,绝非平常人所能做到,有了此人镇守润州,吴越大军已寸步难行,被迫停在润州城外,目前已经强攻一个多月,结果仍无所获,影响了东路吴越大军的进程。
赵匡胤看完这个奏折,皱起眉头,对于苏诚屡次破坏吴越大军的计划和进程,他是有些生气的;但是一个人能做到这一步,又让赵匡胤有些佩服,甚至惜才。
再结合,苏宸诗词歌赋,武侠小说等,流传甚广,名满天下,连北宋的读书人也都在研读,影响颇深,甚至皇宫内的皇子,不爱读如家经文,结果每日都在读苏宸的武侠小说,可见其影响。
赵匡胤现在对这个苏宸,是又爱又恨,他对着御书房内两个最得意的心腹,同平章事赵普和大内总管兼武德司指挥使王继恩,说道:“你们也看一看吧,这是从江南唐国东部战线传来的奏折密函,由监军丁德裕亲自写下,上面主要提到的只有一个人,就是苏宸,已经把他所作所为写得清楚,既令人惊讶,同时也让人恨得牙痒。”
王继恩和赵普闻言,接过这个密奏折子看完后,对这位苏宸才子也感到了几分钦佩和愤慨。
赵普叹道:“的确,这样一看。倘若没有苏宸作祟,很可能润州城早已破城了,唐国若失去了东大门,吴越十万大军抵达金陵城下,会起到围城打援的作用。金陵城一旦被围,李煜和大臣们惊慌之下,必然会调林仁肇大军回防,这样西部战线也会瞬间崩溃。
“所以,东部战线的进程,对整个战局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结果目前卡在润州城下,寸步难进了。”
赵匡胤点头道:“朕也是这样考虑的,因此,也觉得苏宸着实令人气愤!”
赵普继续感慨道:“这个江作苏郎,实在令人刮目相看,本以为他只是一个儒生才子罢了,写一些诗词可以芳下去;几篇骈体散文和小说著作,都能够对后世文坛有很大的影响,但这种人前朝很多,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有李贺、白居易、柳宗元、杜牧、李商隐等人,哪一个不是才华横溢,诗词文章流传千古,但这些人却不通军事。也没有做出太大的军事表现,对朝廷治国等,也无较大的影响,甚至没有做过多大的官职,几乎这些大文豪,都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这个苏宸却不同,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影响力,的确少之又少!”
王继恩说道:“是啊,奴也觉得,江左苏郎有些神了,他从出道,到闻名,也只用了一年,结果连中了解元和状元,就委派到军中,成为了监军,而且屡出奇谋,破坏我军计策,这样的人,真是心腹大患,当早除之!”
赵匡胤目光深邃,带着一股睿智气势,说道:“朕还有一种怀疑!就是武德司最近这半年派了不少人在蜀地调查,有所发现。首先是孟二皇子孟玄钰有些神秘,他不近女色,在十五六岁之前,碌碌无为,没听说有多么聪明,甚至体弱多病,极少出门,结果,这两年却忽然变个人,在蜀地名声一下好起来,而且听说,孟玄钰总有一个孪胞妹妹,长大后却仿佛失踪了一般,绝少露面了,很是奇特!
“其次,孟二皇子的身边,以前有一位智谋过人的陈公子,结果在宋军退走之后,这个陈公子再也没有出现过,好像凭空消失一般,根据武德司最新的调查,这个陈公子以前从没有在蜀国出现过,只是这孟二皇子去了一趟南唐,出使之后才带回巴蜀的;朕有理由猜测,当初为蜀国出谋划策,击退我宋军的陈先生,是否与这苏宸就是同一人!
“甚么!”赵普和王继恩听到这样的猜测,都露出了惊呆之色。
赵普疑惑问道:“官家,您可有具体证据?”
赵匡胤摇头说道:“这些都是武德司的探子,在巴蜀之地,查出的蛛丝马迹,证据不全,所以无法凑在一起来印证那陈公子就是这苏宸!但时间巧合,那些日子,苏宸也从润州消失,据说外出历练了。种种迹象放在一起,诸多线索指引,都能够串联起来,陈公子和苏宸,就是一个人的感觉!”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一十一章 离间之计
王继恩闻言,愤恨道:“若真是如此,那苏宸真是该挨千刀的,在蜀国帮助蜀人打败了我宋军,使得三万精锐损失殆尽,现在伐南唐,他又在润州作祟,阻挡我大军攻克润州。此人当派人,尽快除去,否则影响我大宋,统一天下的大业啊!
赵匡胤站起身,闲庭信步走了几步,说道:“若猜测为真,这苏宸真有这般才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才能,我们为何要除掉他,而不是纳为己用!这次南征,即便我们攻下了江南国国,但也会损失惨重,甚至消耗巨大,接下来我们还有南汉、大理、西北藩镇,桀骜的党项人蠢蠢欲动,北汉未曾消灭,辽国始终占据我们幽云十六州,对我中原图谋已久。
“我们需要钱粮,需要财富,来充盈国库,就需要真正有大才之人,为我大宋出谋划策。你们看着苏宸的事迹,除了诗词文章,可以傲视文坛,成为文人的领袖,如果把他从江南弄来北方,重用此人,是否可让天下才子归心?
另外,他能研制出了青白瓷、香水等物品,可以为我们创收,他的许多医术方法,天花牛痘,为我大宋疾病方面做出一些贡献,还能对我统一大业,有所促进,这样的大才之辈,正是治国安天下的良臣,如张良萧何一般的不可多得,为何我们不能将他要过来。”
王继恩不解说道:“可是,官家,此人如此有才华,他却在南唐,我们只要不能消灭南唐,便无法将此人得到,除非,只能掠走。但他在盛润州城内,有重兵保护,很难成功啊。”
赵匡胤看向赵普,淡淡一笑,说道:“这就需要找我们的宰相,想办法了。”
这赵普以前跟在军中,随着赵匡胤南征北讨,乃是一个谋士,智计多端,此时赵匡胤,把这项任务交给他,既是考验,也是期待,希望赵普能真的有好的办法。
赵普沉吟了一下,眼光闪烁,说道:“要把苏宸拉入,臣觉得,必然先让苏宸与唐国皇室,离心离德才行。我们需要动用离间计,若能离间苏宸与李煜、皇室的关系,让苏宸对皇室极度失望,我们也可让李煜对苏宸感到嫉妒,这样我们才能换到苏宸。”
赵匡胤一听,顿时来了兴致,问道:“赵宰相细说一下。”
赵普点头解释道:“臣也是根据官家的提议,正在思考,边想边说,可能策略并不严谨,亮出来仅供参考,大家共同商议。”
赵匡胤点头道:“不错,正是这个道理,你且说来!”
赵普道:“这离间计可分多种,其一,我们可以在关键时候,送给唐国一份外交函,只要唐国能交出大才子苏宸,我们就可以可与唐国止兵议和,这样,可瓦解唐国暂时上下一心的抵抗意志,用议和来麻痹唐军,让他们疏于防范,同时也别给了李煜和苏宸决裂的机会。
让朝廷的宋党和孙党相互攻击,内斗不断,毕竟苏宸是韩熙载的得意门生,属于孙党的年轻官员,宋党的魏岑冯延鲁等人,必定反感此人,所以只要我们放出了交苏宸可议和退兵的言论,那么唐国朝必然陷入争斗,李煜此人,无治国之才,优柔寡断,一旦听闻我宋军有退兵可能,他不会为一个苏宸,放过这个和谈的机会,先让其内讧、瓦解!”
1...185186187188189...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