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时明月宋时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江左辰
“好呀,那我也就把你白家暂时也当成娘家了!”彭菁菁答应下来。
白素素微微一笑,说道:“那当然,小时候你在我家呆的时间,可不比你在彭府呆的少。
彭菁菁哈哈一笑道:“还不是因为你府上好东西吃的多,而且我父亲又管得我太严了,所以到你府上,既可以吃好东西,又可以躲避父亲的管教!”
白素素恍然:“好啊,终于说出实话了,原来并不是想跟我一起玩,倒是冲着我府上的美食,以及躲避你父亲,才去找我的,动机不纯啊。”
彭箐箐被揭穿老底,咯咯的笑了起来。
她也没有想到当初量如此要好的异性姐妹,最后会嫁给同一个相公,这是她们始料未及的。
若是小时候说出来这种可能,肯定都不会相信,在今天,却成为了一种事实,命运的奇妙啊。
苏宸命人准备了一些礼品,玛瑙玉器,还有一些糖果茶叶,要做回门礼,拜访长辈。虽然这些东西,对于白家这种巨贾家族并不缺少,但这是苏宸一份心意,于是携二女上车,去往了白家。
今日的润州守城任务,苏宸安排妥当,交给了几位麾下将领,如呙彦、马诚信、王川军等人,严守四城。
苏宸每天会抽出时间去监督一下,但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城楼上坐镇,那也不现实。
他要发挥出麾下将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担当能力等,而不是苏宸事必躬亲,那不是一个好领导。
苏宸同样通过秘谍司等,对润州城内一份权贵豪强之间的蠢蠢欲动,一些态度消极的都虞侯,需要提前掌控,以免出现不可测的情况,润州刺史和太守,帮着处理城内治安和运行,及时考察到民情,便于解决百姓困难,与城池共存下去。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二十四章 回门宴
苏宸三人上了马车,在一百名侍卫的护行下,去往白家。
已经提前有小厮送来消息,白家的家主白守仁、宁氏做了准备,带着族人迎出来了门。
毕竟这是女儿新婚后第一次回娘家,算是不小的事,所嫁之人又是苏宸,三军统帅,新科状元,前途不可限量的,所以,白家人异常重视,列队迎接,既是做给苏宸看,也是做给外人看,相信很快就会传开。
苏宸和白素素、彭箐箐下了马车,一起有说有笑走向白府大门,抬头看到白家人,有几十口人,都站在门口迎接他们。
苏宸略感惊讶,没想到一个回门,竟然像迎接钦差大臣一样。
白素素看到自己父母,快步走上前,微笑道:“爹、娘,你们怎么出来了。”
宁氏也笑道:“迎一迎没什么,今天是你回门的日子,以前白家亏欠你太多了,从现在起,爹娘和白家都会宠着你。”
白素素点头,心中自然有些欢喜,福身一礼道:“谢谢爹娘和诸位叔伯了。”
苏宸也走上前,拱手道:“见过岳父、岳母大人。”
白守仁坐在轮椅之上,看着苏宸一表堂堂,江左苏郎,才情第一的姑爷,他满脸的微笑,心中甚是满意。除了大才子的身份,他高中状元后,成为朝廷新贵,未来可期!
“好,白家欢迎你们回来。”
彭箐箐跟着走过来,有点委屈道:“白伯父、白伯母,我跟着过来回门,你们欢迎吗?”
宁氏笑着道:“是箐箐啊,当然欢迎。你和素素打小就是姐妹,现在同样做姐妹,以后在苏府,可要更团结了,有个照顾,今后也不会吃亏。”
彭箐箐微笑着道:“嗯,我和素素姐商量好了,以后同气连枝,一致对外!”
苏宸有点无奈,这绝对是说给他听的!
“好了,进院吧,今日还有客人会来。”
白素素亲自推着父亲的轮椅,大家一起进了院子。
白家主宅同样张灯结彩,一派喜庆。
今日前来参加白府回门宴的,还有润州其它六大商贾家族的家主,现在他们已经隐隐以白家为首,除了白家产业链最广,利润和规模最大外,最主要还是白素素嫁得好,让所有人惊讶,商贾之女,嫁给了江左第一才子、新科状元,简直打破常规。
家宴在正午开始,苏宸、彭箐箐、白素素一起,陪着白家人一起用宴。
白老爷子、三叔白守智等人,全部参加了,这是让商贾家族白家所有人脸上有关的喜事。
除了二房的白守义一家三口,早被打发去唐国偏远的县城商铺去自生自灭,不许他再回白家。
毕竟当初白守义勾结外人,差点害死老爷子,险些葬送了白家,所以,老爷子好转后对他惩罚也不轻。
此时,白家族人,看向苏宸的时候,都充满了好奇和敬畏。如此年轻,便名声在外,不能不佩服。
此刻,他们也很佩服大小姐,不但经商厉害,而且还能找到如此厉害的夫婿,把自己嫁出去,同样很厉害。
六大家族的家主,也都客客气气,把对苏宸的敬意,转而也对白家充满了敬意。
回门宴到了尾声,有人忍不住问:“苏将军,暂时朝廷会不会发援军过来替润州解围?”
苏宸也不知晓,但安抚大家说道:“会的,朝廷应该在想洪州等地,征集兵马,等各地勤王之师汇聚金陵,必然会抽调一支人马,过来解润州之围,毕竟润州的重要性,没有人不清楚,只有润州在,今年的东大门才能被守住。否则,那吴跃大军,如果打到金陵城下,将严重破坏我军防守,到那时候,唐国就真的危险了!”
“有道理,苏将军分析的在理,朝廷绝不会放弃润州的。”
一位家族长陆天南跟着说道:“虽然我等也这样分析过,却无法确定,但苏将军说出来,那必然有理可依,不像我等多是乱猜。
苏宸闻言,心中苦笑:自己也不过是猜测,为了安抚大家的情绪而已!至于朝廷能否征到充足兵马,都是个未知数,但愿会如此吧!
.........
格局漳泉二州的藩王陈洪进,被击杀之后,黑云都的士兵占据刺桐城,数日内,完全控制了整个泉州。
而海外岛屿,不断的向漳泉之地,投送兵马和大量岛民,涌入了泉州。
半个月后,吕超群将军亲自带了一些将领,乘船登陆,大举进攻漳州。
漳州的刺史陈文显、陈文颢兄弟,带兵抵抗,但经过七日的攻伐,漳州也落入了黑云都的手中。
于是,整个漳泉之地,两州十四县,加起来几十万人口,顿时成为黑云都的势力范围。
吕超群坐镇刺桐城后,派人悄然去金陵请杨灵儿前来刺桐城,商议复国大事。
杨灵儿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找借口陪胡伯探亲为由,要暂时离开金陵一段时间,柳墨浓没有多想其它,叮嘱灵儿注意安全,现在外面兵荒马乱,建议她带几名家丁跟随。
杨灵儿婉拒了,表示自己和胡伯都有武艺在身,没有携带家丁和护卫。
就这样,杨灵儿、胡伯二人,一路南下,于数日后抵达泉州的刺桐城。
将军府内。
吕超群,任潘,高福安、王远波、林居裔与杨灵儿、胡伯相见。
“见过公主!”
杨灵儿坐在主位上,露出笑容,神色镇定,十三岁的豆蔻少女,容貌清丽,女扮男装,看上去像是一个粉雕玉琢、翩翩如玉的少年公子。
“主位将军,不必客气,都坐下吧!”杨灵儿说道。
众将士坐下后,杨灵儿说道:“吕将军和诸位将军都辛苦了。”
吕超群说道:“我们在海外岛屿上,潜伏了三四十年,终于,磨砺剑锋,在今朝,我们回到江南之地,复辟吴国在望,为杨氏主上复仇,恢复杨吴政权!”
副将任潘道:“不错,这些年在岛上,真是憋屈,风吹日晒,漂泊不定,还是陆地上踏实啊!
林居裔说道:“是啊是啊,我军这次回来,先在漳泉二州立足,寻找机会杀入唐国,重建杨吴!”
任潘说道:“看住打算何时对外复国?”
杨灵儿犹豫了一下,说道:“在来泉州的途中,我与胡伯商议过,目前唐军、吴越兵与宋军在鏖战,等他们再斗上一斗,我们趁机在这里做一些整编,然后把唐国各地难民组建队伍也拉起来,不断给唐国制造麻烦,等唐国千疮百孔,甚至到了灭亡边缘,我等便宣布复国,趁机抢夺唐国的土地。”
吕超群又说道:“最好拉拢一批读书人,为我方所用!这些年我等常年在海外,大多数人不识字,不读书,与江左朝廷许多政策和规章,都不甚熟悉,也不懂这些礼节和法典等,坐船打仗还行,治民就不行了,需要读书人帮我们策划,尤其治国方面,需要定国安邦的真正大才!
胡伯微笑道:“治国当然是难事,而且要我等要复国,使政权顺应天道,就要树立威信和声望,得到当地人的认可,成就立国伟业,必须有卧龙凤雏,张良萧何这个人物才能成功。而我方恰恰有一位适合人选!”
吕超群等人见胡伯在卖关子,不禁得露出沉思,想到了一个人!
胡伯微笑道:“我说的这个人选,你们也应该心知肚明了,他就是江左苏郎,论才华和能力,当今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若是有他站在我等这边,替我方出谋划策,吴国重立,便众望所归,而且,他能帮着治理妥当,富国强民。”
有将领问道:“如今是否能请到他过来相助?”
胡伯回道:“这就需要公主出面了,众所周知,苏宸是公主的义兄,从小一起长大,由公主来招揽,成功率最大!”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二十五章 郑王到任
郑王李从善带着三千禁卫军,赶到了唐军采石矶大营。
采石矶原名牛渚矶,相传古时有金牛出渚的故事遂得名。三国东吴赤乌年间,僧人掘井时得到五彩宝石,于是改名为采石矶。
这采石矶,与金陵燕子矶、岳阳城陵矶并称“长江三大名矶“。
据传,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这里饮酒赋诗,相传最后因酒醉赴水中捉月而淹死,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可以说名山得诗仙李白而益著,诗仙则望名山而流连忘返,多次来采石矶游览,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
这里江面水流宽阔平缓,既有峭壁千寻,突兀江流,又有缓冲的河滩,并非全是高山峻岭,采石矶的河滩平缓地,最适合大规模停泊、登陆的地点,因此,这里有唐军安札的大营,是要塞所在。
在历史上,因为南唐人樊若水落第后,对南唐很失望,于是在采石江上垂钓几个月,乘着小船装载丝绳,把丝绳系在南岸,迅速地划到北岸,用以计算江面的宽窄,等测试了这里的水深,江面长度以及驻军江防情况,然后进入北宋,上书言江南可取,宋太祖授予舒州军事推官。
北宋开宝七年,宋军出师江南,樊若水带人在采石矶架浮桥,使宋军顺利过江,大破南唐军。
历史轨迹出现了些许差距。
今日,郑王李从善进入采石矶大营,即将上任,成为这里的监军。
统帅林仁肇得知朝廷派了郑王过来,亲自带人迎接,毕竟郑王乃皇亲国戚,是当今官家的亲弟弟,无论是地位还是身份都比他林仁肇高出许多。
林仁肇保持尊敬,还不知具体为何事,朝廷会派郑王亲自前来。
众将来到帅账内,跪地聆听郑王宣读了圣旨之后,愕然起身,均想原来郑王过来担任监军了。
郑王李从善放下圣旨,毫不客气坐在了主帅位置,因为他的身份高贵,所以,到了军营,要给林仁肇一个下马威,也在树立威信,让在场的将军,知晓谁才是真正有权势的人。
林仁肇倒是没有在这方面计较,毕竟,若是跟郑王争这个主位,关系搞僵,反而不利于军中内部团结,再说,一旦传到朝廷,大臣们也会觉得林仁肇目中无皇室贵胄,对郑王不敬,触犯皇家威严。
郑王李从善坐好之后,环顾一下账内的武将、都虞侯们,说道:“这两三个月来,西部战线层层溃败,十五万大军,如今只剩不到十万,连丢了峡口寨、池州、铜陵城,你们是否要给朝廷一个解释?也让本王听一听,你们是如何保卫国家的!”
这些将领听完之后,面露尴尬,都听出了郑王言语中的讽刺之意;但没人敢随意开口解释,触碰霉头。
林仁肇唯有开口道:“回郑王殿下,宋军来势汹汹,似乎又对我军防情况知道甚微,所以,前几次跨江作战,偷袭城池的方式,逼得我军遭受长江两岸的攻击,被迫战略撤退。但我军在水战上并未输,宋军目前只有两万的水兵,不敢与我军正面对抗,多是以牵制为主。主力军还在北面,由曹彬率领,大约五万人。在南面有李继勋、王审琦统领马步军三万,攻击沿江的城池。”
李从善停顿一下,途中早就想好了说辞,回道:“既然如此,我建议兵分两路,一路由林仁肇将军带兵,在南岸对宋军进行围剿,痛击李继勋和王审琦的宋军,守住芜湖、当涂这两个城池。本王坐镇采石矶大营,指挥水师,抵抗宋军水兵的进攻。如此,两路同时开攻,北岸的宋军也爱莫能助,林将军,你觉得如何?
林仁肇犹豫说道:“目前宜守不宜攻,我们只要这样守住芜湖、当涂二城,集中兵力固守采石矶,挡住江面,便能拖住宋军东进的进度了。”
郑王冷笑道:“本王现在算是明白,林将军为何指挥大军,一路败退,你这思想过于保守,一味的被动防御,导致主动权全部掌控在宋军手中,才会陷入这个困局。既然水军方面,宋军不如我军,便可以拦住江面,不再退让,甚至主动攻击对方的停泊地。而南岸的宋军,兵力只有三万,又是远道而来,难免不熟悉地形,粮草不够,我军当灵活多变找机会袭击,不应该一味防守,胆怯宋军,该硬碰硬的时候,也要拿出一番血气,这才能提高士气!
“比如这长江南岸三万宋军,兵力并不多,与其等着他们夜袭城池攻击我军,还不如你伺机而动,主动出击。本王提议,由林将军带三万兵马,去与芜湖和当涂两城池相配合,趁宋军再攻城时候,能够突袭宋军大营,把南岸的宋军痛打一番,断他们的粮草,是否能全歼,这就看你林将军的能力了。”
李从善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想的简单,说的也非常容易。
这些将领中,有些是宋党的人,此时,一位叫徐强的副都指挥使,立即附和郑王说道:“郑王说的在理,这些日子可把我们憋屈坏了,一味的被动防御,把主动权让给了宋军,我们步步挨打,层层败退,若是找到机会伺机出动,或许能够重创宋军,夺回两城,将西部防线继续向西来推进。”
“不错,就是这个道理,攻击是最好的防守,在兵书上也是这样说的,我等不能因为畏惧宋军,便采用防御的手段,不断的退让,放弃任何主动出击的机会,郑王来到这里,代表了朝廷的意思,鼓舞三军,相信如果能够主动布局出击,或许能将南岸的宋军消灭掉。”一位都虞侯跟着附和。
“对对,消灭掉长江南面的三万多宋军,夺回失去的池州、铜陵,重创李继勋、王审琦的大军,我们便有了反败为胜的机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毫无战略,一味防守,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一些宋党的将领,以及攀炎附势的将领,此时如墙头草一般,纷纷发声,支持郑王的决策,毕竟郑王的身份地位更高,而且很明显,朝廷已经对林仁肇将军不信任了。
因此,他们选择站队,偏向郑王!
反正这几个人在军中,不受林仁肇的重用,此时投向郑王,反而有更好的提拔重用机会,这是他们的小算盘。
郑王听完之后,对这几个人甚是满意,觉得自己所言,赢得了军心,符合当前的战局,内心是有些沾沾自喜。
他目光看向外貌粗犷魁梧的林仁肇,说道:“既然多位将领都支持这个战略,说明它是符合现实的,是能够缓解我们燃眉之急的!本王不管之前是如何制定战略的,既然已经被动到如此局面,并没有得胜希望,这就说明它是存在漏洞。
“你们也看到了,东部战线边关失守,常州城破,吴越兵大肆向前推进,结果就是在丹阳一带,遭到了苏宸带兵的伏击,打吴越兵一个措手不及,歼敌五六千人。随后,吴越大军兵临润州城下,进行日夜攻城,却被苏宸先后多次击退,又消灭敌军两万多人,导致吴越兵损失惨重,被迫从后方又调来五万大军,才形成对润州的包围之势。
“你们可知道,苏宸年不过二十,状元出身,从未参军入伍,不曾在军中历练过,但是他却这有这等胆识,这等勇气,敢于主动出击,伏击吴越兵,目前歼敌人数已经超过三万人众,坐镇润州,力保润州城不失,哪怕在数倍吴越兵的攻击下仍然屹立在那里,这是值得诸位将军学习!
“而你们这些武将,自与宋军交锋一来,可是失误不断,十五万的大军,粮草消耗巨大,若是不打几场胜利,如何鼓舞士气?如何守住西部防线,如何给朝廷信心,给我唐国百姓希望?
徐强点头应和:“就是啊,郑王说的太对了,难道我们这些久经沙场的武将,还不如一个文弱书生不成?”
“就是,看看江左苏郎,都敢亲自上阵偷袭敌军,难道我等堂堂七尺男儿,还不敢?”
一些将领变得振奋起来,想要反抗宋军立功。
郑王李从善很满意他们的反应,循善利诱说道:“所以,尔等不要过于悲观,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也要找机会痛击宋军,懂了没有?”
许多将领起身抱拳道:“明白!”
“郑王说的对!”
林仁肇坐在一旁,心中苦笑,时局不是郑王想的那么简单,但是他又无力反驳,因为郑王携带圣旨而来,既是监军,又是亲王,军中还有一部分将领支持!
在这个情况下,明着反对,便是在违抗郑王旨意,会落人话柄,导致军中不和,对接下来的防御会造成撕裂。
因此,林仁肇打算妥协一下,大局为重,自己带兵去围剿长江南面的宋军,与守城的官兵配合,也是一种战略。
“林将军,你觉得如何,表个态吧?”李从善冷冷问道。
林仁肇犹豫之后,抱拳道:“郑王有命,又代表朝廷的意思,我林仁肇必当以身作则,按朝廷旨意办事,愿意接受郑王的建议,亲自带兵去偷袭长江南面的宋军大营和城池,争取消灭这支马步军。”
郑王微微点头:“觉得林仁肇还是上道儿的,没有在第一次见面,就违抗军令,多少让李从善的敌意有了一点缓解。
这第一步,他已经夺权,分化成功;接下来便是立足脚跟,在军中立下威望,然后暗中调查林仁肇,是否与宋国有私通,寻找证据,查明真相!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二十六章 贯穿营地
润州西城外。
邓王李从镒带着三千多人马,都是禁卫军组成,停留在了润州西北方向的栖霞山岭,观望着润州城外的营盘。
那是吴越大军的西城门外的营地,连延了两里,大约驻军两万人,李从镒要进入城内,必须冲过这片军营。
这一次跟随李从镒过来,三千人马中有一千骑兵,两千步兵,都是禁军中选拔的精锐,要大破敌人很难,若是趁夜里突围杀过去,还是有一定可能,但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一名禁军副都指挥使沈琅,对着李从镒说道:“邓王,我们可以在后半夜五更天,天色将明的时候,选择冲锋,这样天色还未亮,吴越军营的敌兵都在睡觉,我们冲锋的时候遇到的阻力会变小,等我们厮杀一番冲过去,天色也放亮了,那时候守城的将士也能看清我方的旗帜和盔甲令牌等,不会阻拦。”
邓王李从镒闻言后,微微点头,觉得副都指挥使所言很有道理,选择这个节点,即让敌军大营的人,看看不清他们的人马,一旦厮杀过后,闯到城下,天已经放亮,反而能让城头上的守军看清楚他们。
这样一来,等于打了一个时间差,对突围有利,李从镒点头道:“好,那就选择五更天进行冲锋。”
副都指挥使沈琅说道:“为了安全保证,请邓王换下身上的锦袍银甲,可以穿上普通都虞侯的甲胄,这样没有那么明显,避免敌军发现邓王身份尊贵,引来更多的阻拦,这样可以确保个人安全。”
李从镒想了想,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如此一来,可以降低他个人的危险。
虽然他是亲王,但毕竟征战沙场很少有过,此次突围要穿透敌军大营,冲锋陷阵杀过去,充满了未知,相当危险,他不可能亲自杀敌交手,而是需要被将禁卫军,护在中间,才可以冲到城门处。
李从镒点头说道:“好,一切都按沈琅指挥使说的办!”
沈琅抱头抱拳领命,然后开始吩咐大家休息,等到四更天,全军备战,五更天一过便选择冲锋,听号令行事。
所有的将士全部绷紧起来,轮流休息,等待机会。
沈琅又放出了斥候,对路过此地的敌军斥候,进行反杀,避免被刺探到军情。
夜幕降临,这一夜下起了小雨,营地显得孤寂悲凉,篝火熄灭,整个营地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
五更天时,全副武装的沈琅和李从镒,对视了一下眼色,然后由邓王下令:“冲锋。”
沈琅点头,转身对着几个都虞侯、都头喝道:“不要恋战,快速杀过敌军的军营,赶到西城奉天门,我们的任务是突围过去,保护邓王安全,其他不要恋战。”
“遵命!”所有的将士全部抱拳领命,而且士气振奋,毕竟是禁卫军的主力,此时身兼重任,所有人都打起精神,拔出了刀枪。
沈琅挥手,让都虞侯赵奎,率先带领三百铁骑,冲锋在前趟路。
1...190191192193194...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