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时明月宋时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江左辰
赵光义一听,顿时露出了紧张神色,这是他最不想看到的。
如今赵光义年纪虽只有二十六岁,正是青壮年最好时候,但他的皇兄赵匡胤,如今也不过三十九岁,未来能做十年、二十年的皇帝,在这个期间,若是有苏宸帮忙,加速统一天下,赵匡胤建立更大的功勋,威望更高,再把大皇子、二皇子加持了一些名气和声望,那么赵光义,再想顺承其兄的皇位,便太难了。
赵光义问道:“你们觉得对这个苏宸,我们要不要抱很大的希望?”
谋士张平说道,刚才程先生所言非常有道理,苏宸固然是才子,但是以我们目前的筹码,还无法让他心动。到时候,他如果坚定的站在了官家和皇子那边,我们便没有任何胜算,到那时候再除掉便更难了。”
赵光义目光看向程德玄等人,露出几分冷静,问道:“你们的意思,这次就要找机会除掉苏宸?”
程德玄点头,回答道:“这次是一个好机会,我去了唐国,会见机行事,挑拨南唐内部争斗党争,并且让苏宸与唐国决裂,如果唐国妥协,交出了苏宸,我在接苏宸回来的时候,对试探他,让他表态,如果不识抬举,那么,只能除掉他。”
“但官家要你把人带回来!”赵光义露出了狐疑之色,觉得这件事并不好办。
程德玄微笑道:“唐国人也自然明白苏宸的才华和重要性,所以,或许有人会想着出手除掉苏宸,不想让我们宋国得到如此大才子,此消彼长,更加强大,这也是有可能的。所以,苏宸充满了变数。
“想要得到他的人固然有,但想要他死的人也不少。所以,无论是唐国宋党一些权谋人士,还是李氏宗族,他们肯定不甘心就这样让活着的苏宸来到大宋汴京,给宋国出谋划策,变成他们最大的敌人,途中如果出现刺客,刺杀也就顺理成章了。”
“即便他们没有派人,我们也可以安插人行刺此人,伪装成唐国的人,这样推卸掉责任,也是合情合理。
程德玄的这一番话,字字诛心,带着一股杀机。
文人的杀心,往往不用刀,计策用到位,自然有人执行计策去刺杀。
贾琰说道:“如果殿下也深感对拉拢此人没有信心,那不如早点抹去,免得日后成为我们最强劲的对手。”
陈从信也说道:“无论是官家、皇子、以及宰相赵普,肯定都会加大对苏宸拉拢,增加名气,就如同韩熙载认了苏宸为门生,孙党跟着水涨船高,随着苏宸诗词文章才华满天下之后,韩熙载的名字也会被人所记住,成为识人伯乐。我们现在的势力,如何争得过他们几方,所以早下手为强,府尹大人不要手软。”
赵光义听到这里,已经明白过来,此等人才虽然重要,但是不能为自己所用,那么将是日后自己最大的阻力和对手。
这样的话,还不如趁早回去,也不让朝廷和皇子们得到成为助力,也不会被赵普拉拢成功。
他心中其实对苏宸也很感兴趣,因为那些格物、医术、诗词文章、武侠小说等等,每一次都能令人眼前一亮,被苏宸的能力所叹服。
只可惜,赵光义现在还没有那么多权势,可以在跟皇帝、皇子、宰相们争夺人才中,占到上风。
但赵光义绝对是一个狠人,关键时候能够狠心,下得了黑手。
他目光变得深邃起来,看向程德玄,说道:“这件事由你来全权负责,接触苏宸之后试探一番,看看能否拉拢到,如果没有这个可能,那么,你就想办法借刀杀人,或者动用我们的死士扮成刺客,在途中想办法动手刺杀,把锅甩给南唐人,不能泄露。”
这件事,必须做到天衣无缝才行,否则,不但违背了官家的旨意,更重要的事,谁也不想担负杀害大才子苏宸的名声,会得罪天下不少读书人的。
程德玄拱手:“请府尹大人放心,我定能做到这一点,能拉拢到最好,拉拢不到,便不让苏宸坏我们的大事。”
赵光义神色有点落寞,毕竟这么好的一个顶尖人才,自己不能把酒言欢,也不能使用他为自己出谋划策,感到实在太可惜了。
只恨自己二十六岁,还没有长大的女儿,否则,先一步许配给苏宸也好,牢牢把握住,瞬间成名。
这时候,他忽然想到,自己皇兄倒是还有未出阁的公主,万一到时候,许配给苏宸,那自己这边,就更没有机会了。
赵光义心中暗叹,已经不去再考虑如何拉拢苏宸了,因为无论如何思考,他都觉得,自己没有胜算,抢不过皇兄,与其看着苏宸站在皇兄和大皇子那边,阻断住自己夺权之路,那还不如自己亲手毁掉威胁呢。
“打算何时出发?”赵光义关心询问。
程德玄答道:“后日便离开汴京城,沿着京杭水路,先到扬州,然后使节团进入江南,到金陵与唐国小朝廷进行议和谈判。”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三十章 拉拢调查
润州每日攻城战还在继续,吴越兵四面围城,加强攻势,每三天至少攻城两次,进行轮休,不断鏖战,要把城内的唐军拖垮。
但是在苏宸的带领下,守城依然固若金汤,没有得逞,虽然守军有些疲惫,但仍坚守岗位。
苏宸为了激起守军将士的热血气,找了城内不少读书人,定期在军营进行讲述,讲一些武侠故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把这些想法灌输军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都有一个英雄情结,靠这股信念,支撑着将士们坚守城池。
邓王入城后三天了,通过与一些将领的访谈,他发现城内的这些都虞侯,有一半是苏宸提拔起来,对苏宸忠心耿耿。
还有一半是卢绛将军的旧部,但由于卢将军受伤,苏宸反复抢救,等于救了卢将一命,因此,卢将的部下对苏宸同样感恩拥护,都很敬服他。
这让邓王李从镒一时找不到分化的手段,加上他的年纪只比苏宸大三四岁而已,各种思维和经验还不够,因此邓王打算先拜访卢绛,若是能说服卢绛站在他这一边,对苏宸进行监控,那么一旦有事,发现苏宸真的通敌叛国,也好有相应助力和反制时间。
邓王李从镒相信,卢绛是一个年纪七十花甲的老将军,对朝廷忠心不二,那么卢绛必然会站在朝廷一方。
一旦苏宸有反心,卢绛绝不会坐视不理,就以这种大义和国运,来劝说卢绛,毕竟救命之恩乃是个人感情,关键时候还是要以民族大义、以朝廷安危为主,这才是忠臣良将该有的选择。
所以,邓王李从镒从这一点考虑,探访卢绛,表现出十分关心尊敬的态度:“卢绛将军,你的伤势恢复如何了?”
卢绛已经可以坐在床上,经过两个月的休养,恢复了不少,若是回到战场,至少还需要半年的休息才行,目前还无法久站,更没有体力提刀。
“感谢邓王挂念,卑职恢复了三成,目前已经不必每日躺在床上,可以下地走一会儿,只是现在还提不起力气,精力也比较差,经常瞌睡,恐怕要再过几个月才能恢复,重新回到岗位战场了。”
李从镒说道:“卢将军不必急,好生休养就是,本王过来,便是奉了朝廷旨意,暂代监军之位,配合苏宸将军一起镇守润州,在以后,咱们可能就是搭档了。”
卢绛将军道:“有劳邓王了,原本守城是我们这些军人的天职,结果是老臣无能,害得朝廷担忧,派了亲王过来奋战在第一线,真是愧对朝廷啊!”
李从镒客气说道:“老将军,千万不要这么的说,您已经尽力了,这些日子您守城有功,是不可抹杀的。您的麾下旧部,许多人对您还是格外的拥护爱戴,这说明老将军威望仍在,可以继续为朝廷效力。”
“感谢邓王的过誉评价,卑职可惜疏忽大意,差点被吴越贼子所乘,幸亏被苏宸将军利用特殊的毒烟法子,击退了吴越兵,而且卑职被他医术救治过来,老夫才能够有机会活下来,继续回到战场。”
李从镒听到卢绛这般夸赞苏宸,心中多少有点不快,但是他尽量要挑拨一下,毕竟自己是带着任务而来,要调查苏宸,所以压低声音说道:“卢将军,可能有件事,你还不太清楚,苏宸应该还没有跟你说。”
卢绛有些好奇,目光看向邓王问道:“苏宸将军他有什么事没有告诉我,难道跟军防有关?”
卢绛这样想着,如果只是苏宸的私事,那么就没有必要告诉自己。既然邓王这样说,以卢将七十岁的年龄,懂谋略在身,自然会想到邓王这样说,肯定是在暗示什么,应该跟军需防备有关,否则不会这样交待。
李从镒点头说道:“卢将军可知道,在你昏迷的时候,宋国的皇帝赵匡胤,亲自写信给苏宸,二人已经通过几封书信,并且城外的宋国监军丁德裕,据说也给苏宸写过几封信,都在劝降他,其中有宋国书信被我军斥候得到,送往金陵城,目前朝中大臣已经针对此事差点争吵不休,弹劾不断。”
“眼下苏宸是否有叛唐之心,归顺大宋之意,还不好判断,本王到此便是过来名义做监军,实则有监督之意,调查此事;由于苏宸掌管润州防务,三万多人马,若是他无心叛逃,一心坚守润州还好。一旦他心生叛乱,那么润州将彻底不保。”
卢绛听到这个这个消息有些骇然,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苏宸会与宋国皇帝进行书信往来,但是,他仍然觉得以苏宸的才华和人品,应该不会做出叛国之事。
于是卢绛说道:“邓王,此事虽然我不知真假,但是即便有书信往来,也不能说明苏宸便有了,叛逃之心投敌的想法,这件事当谨慎处理啊,否则,寒了苏宸的心,会使整个润州防务现出一个混乱状态,更会加速润州的灭亡。
邓王李从镒点头说道:“如将军所说,我也知晓这件事轻重,也只有暗中进行,倘若由我直接盘问,或许会产生让他产生抵触情绪,下次苏宸过来探访你的时候,不妨旁敲侧击,看看察言观色,看看他真实想法,是否诚布公开。”
卢绛闻言心中陷入矛盾,毕竟苏宸对他有救命之恩,而且相处之后,他对苏宸也是相当看重,现在邓王让他试探苏宸,便有考量之意,很有可能会站到对立面,这是卢绛不想看到的。
邓王也看出了卢绛有犹豫之色,于是趁机劝说道:“卢将军,你是江南人,世代生活在江南,又做官多年,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我们难唐国能否守住,全在于所有臣子和将士上下一心。这一点我希望您能大局为重,不能因为私交好,便弃国家朝廷安危于不顾,因为我们唐国几百万人口,全部在这些将军的防御上,不能放任此事不理,酿成大祸,遭殃的是我唐国的百姓。”
邓王李从镒从大义和道德制高点上进行捆绑,想要说服卢绛站在朝廷一方,跟他配合调查苏宸,是否有判敌倾向,共同查找证据。
卢绛犹豫半天,心中矛盾,于私,他与苏宸关系莫逆,对他有救命之恩。于公,他七十岁上战场,为的就是保家卫国,绝不能看到身边的人麾下的将士叛国投敌,这是他无法接受的。
所以私交与大义,他要选择一个。
这位铁骨铮铮的老将军,自然更在乎大义,于是缓缓点头,说道:“我可以去试探他,问清来龙去脉,若是他心中无愧,自然会说与我听。倘若苏宸并无通敌之心,也希望邓王能够如实禀告朝廷,不要对苏宸进行更多的猜测,以防中了宋国的奸计。”
李从镒心中暗喜,点头道:“那是自然,如果苏宸是清白的,朝廷还会继续重用。若是他真有问题,我们也当早做准备,逐渐削弱他的兵权,以防苏宸临阵倒戈,弃润州生死于不顾。”
于是,二人达成了临时的约定,卢将以身体不适为由,派人去苏府上邀请苏宸过来为他诊治,顺带要试探一番。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三十一章 担忧成真
今日吴越兵没有攻城,苏宸难得能歇息,没有去军营,也没有到将军府上例行开会,而是在自己的书房内,思考着排兵布阵之事,甚至还跟彭箐箐进行讨论,打算练习几个阵法。
若有朝一日,在城外与吴越兵大战,可通过阵法的巧妙进行破敌。
不得不说,彭箐箐虽然对诗词文章没兴趣,但兵法背起来倒是记忆很好,也许这就是她天赋所在,对武侠小说武功秘籍和兵书阵法格外感兴趣,记忆力也惊人,所以,苏宸跟她谈完之后,彭箐箐当时很兴奋,因为她觉得用阵法对敌,可以发挥很大的效果。
比如,三才阵配合陌刀阵,再进行一番变化,如果有三四千甲士来布阵,将能对抗八千到一万敌兵,这就是阵法的效果,可以增加翻一倍的威力。
白素素带着丫鬟小桐来到书房,端来三杯清茶,飘着清香。
现在白素素已经嫁到苏家,不再打理白家的生意,反而每日开始整理苏家的账目,以白素素的经商能力,帮助打理苏家生意,将是相得益彰,更有能力发挥。
只不过现在形势特殊,润州被困,经济受到重创和影响,所以暂时的生意还是以生活物资为准,对一些生活必需品、粮油米盐等进行储备和转售,而平时用的奢侈品,如肥皂、香水儿、酒水、青白瓷等,这些在富裕和平的时候,可以锦上添花,但是战争中便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宸哥、箐箐,你们谈论很久了,喝点茶润润嗓。”白素素进屋后,温柔说道。
彭箐箐转头看向白素素,微笑道:“谢谢啊,素素姐。”
白素素摇头说道:“没事,反正在家也是闲着,过来听听你们讨论也是一件趣事。想不到箐箐在带兵打仗方面还很有天赋。”
彭箐箐听素素夸赞,有些小骄傲,微笑道:“想不到吧,素素姐,你擅长经商,但我甚擅长动武,以后咱们苏家,肯定能成为一个大的门阀,能文、能武、能商,谁也小觑不得。”
无论是彭箐箐还是白素素,自从嫁到苏府之后,开始以苏家人自称,所有的出发点都在考虑苏家的利益,让站在一旁的苏宸感到欣喜,看来女儿大了不中留,一旦嫁人,心思就在婆家了。
白素素递过茶之后,对着苏宸说道:“我的仆人最近打探到,这个邓王来到润州之后,派了不少侍卫四处打听你的事情,好像冲你来的。”
苏宸抬头看了白素素一眼,漫不经心问道:“都在询问些什么?”
白素素回道:“据我的白家控制了一些三教九流帮派汇报,那些邓王的侍卫,在各不同的场合,在打听你抵抗吴越兵的态度,对百姓的安排,以及和城外的交往等,似乎在怀疑你什么,宸哥,会不会是朝廷怀疑你私通敌国,有叛唐之心。”
不得不说白,白素素这个人极为精明,不但是经商好手,对这些权谋方面也懂得颇多,只通过一些小事便,能够察觉到一些不同寻常的点。
彭箐箐柳眉竖起:“他敢!相公他为朝廷,为润州做了多少事,立下多少功劳,连皇后、皇子的命都是相公救的,他们要是怀疑咱们相公,我第一个不答应!”
苏宸蹙起眉头,表情凝重看向二女,说道:“也许是城外的丁德裕监军不断派人给城内送书信,引起了朝廷的怀疑。尽管我从未回信,但是对方的书信,不断送进城内,或许一些将领会有看法,但朝廷这么快得到消息,并有所动作,未免可疑,可能这是宋国使用的离间计也说不定。”
白素素点头说道:“不错,我也想到了这一点,有可能城外不断送书信就是故意所为,并非真的要劝降你,而是做给城内的将领看,让将领们不断猜测妄议,动摇军心,瓦解斗志,而且也引发舆论,甚至让朝廷都知晓、怀疑,弹劾你!”
“这个邓王亲自过来担任监军,很有可能就是来奉命调查你,宸哥,你要不要跟邓王解释清楚?”
苏宸沉思了片刻,回道:“此事可大可小,是该找个机会全盘托出,力证清白,否则被有心人利用了,尤其是朝廷的宋党等,说不定会有不可预料的后果。”
苏宸是现代人,他看过历史,知道南唐的灭亡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李煜昏庸,听信了郑王李从善的劝谏,告发林仁肇与北宋朝廷私通叛国,正因如此,李煜赐给了林仁肇毒酒,毒杀了这位南唐的大将军,自毁长城。
如今历史何其相似,苏宸觉得这应该就是宋国使用的离间计,在针对他同时,也可能在针对林仁肇,针对韩熙载等等。
因此,苏宸认为,这件事务必要早日控制,不能让它真的爆发,否则李煜,很可能也赐给自己一杯毒酒,那就糟了。
白素素担忧道:“宸哥,那我们该怎么办?是主动找邓王表明一切吗?就怕口说无凭,他不轻易信任!”
苏宸叹道:“虽然我问心无愧,但是最好有旁人来证明,或者把许多将军召集在一起,共同打开这几封书信,坦白说出,越是公开,坦荡一些,或许越证清白。”
“有道理!”白素素点头,也在思考办法。
就在这时,有侍卫进来禀告,说是卢绛将军的病发又犯了,派了人过来请苏将军过去帮复诊。
苏宸皱眉,有些担忧,对着二女道:“卢绛将军年纪大了,若是身上的伤病复发,倒不是小事,我过去看看。”
白素素认真说道:“你去吧,路上注意安全,卢绛老将军这个人倒是很讲义气,声名不错,若是有可能,相公不妨跟他提及此事,看能否让他从中周旋,帮你证明。”
苏宸点头道:“我会考虑,见机行事,跟老将军提一提此事,商议一下。”
白素素点头说道:“好的,相公,多小心。”
旁边的彭箐箐直接拿起佩剑,说道:“宸哥哥,我跟你一起过去。”
苏宸微微点头,倒是没有没有拒绝,因为彭箐箐武艺高强,出行时候都跟他寸步不离,苏宸已经习惯了,所以能带着她就带着了。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三十二章 取得信任
苏宸来到了卢绛的府上,这是卢绛休息后,白家临时赠予的府邸。
这两个月来,卢绛一直在府上养病,苏宸隔三差五会来探望一下,由于最近战事紧张,加上卢绛身体已经在好转,所以苏宸来的次数会减少一些,但今日有侍卫来邀请,所以苏宸毫不耽搁的带人过来。
“卢老将军,我过来了。”
苏宸打着招呼进入了卢绛的房间,此时的卢绛正在躺在病床上,气息微弱,精神状态略差,为了引苏宸过来,卢绛有两顿没有吃药,走路偏多,牵扯了伤口,所以病情会有些反复,这也是为了交待为何邀请苏宸过来诊断。
苏宸来到床边,看到卢绛将军的气色比上一次稍微差了一点,略带疑惑的伸出手为卢将军把脉,发现他的脉象里,毒素已经排出了大部分,伤口略有拉长,应该是行走多了,影响了一点伤口恢复,其它方面状态,都在好转。
苏宸说道:“老将军,这两日你是否没有按时吃药,而且下地走路过多,导致伤口有些牵扯发炎,整体来说并没有大碍!”
卢绛点头,气息微弱的说道:“昨日走的多了,头脑发晕,所以一直在沉睡,就没有按时把药吃下,让苏将军担忧了。”
苏宸和善说道:“无妨,这里我敷上一点消炎药,然后你今日把药吃掉之后,我再给你针灸一下,这样可以加速你气血恢复,没有什么大碍,整体都在向好的方面康复。”
卢绛看向苏宸,问道:“近来守城状况如何?吴越兵有没有使什么手段?”
苏宸说道:“吴越兵三日两攻,会轮出一日休息,对我润州城势在必得,不断的加持兵力和粮草,还抓了不少的百姓为他们修整武器和装备、打造云梯等。只要宋军不下达撤退的命令,吴越兵是不会退的。”
卢绛又问道:“吴越兵亡我唐国之心不死,有世代有仇,所以只要宋不退兵,吴越肯定会跟我们死磕到底,小心他明攻不成,会来一些下三滥的手段。”
苏宸目光看了卢绛一眼,见他主动提起阴谋诡计和下三滥手段,他想了想,决定把自己接到书信的事儿,有意无意的透露给卢绛,毕竟现在这个事情已经引起朝廷的注意,所以苏宸觉得有必要让别人相信自己。
那么卢将就是他应该争取的盟友,毕竟老将军人虽老又受了伤,但人还没糊涂,阴谋诡计应该瞒不过这种老将军的眼,而且,在这个润州城,一半儿的都虞侯听从自己,还有一半儿是卢绛的部下,若是卢绛能够坚定的相信他,那么城内的几乎所有将领都会站在他这一边。
于是苏宸说道:“谈起阴谋诡计,让我想到一件事,就是最近这半个月,城外的丁德裕总不断派人送书信入城,让人送到我手里,一些是丁德裕自己写的劝降书,还有两封来自于朝廷,大宋皇帝赵匡胤也想劝降我,能够投靠宋国。”
卢绛听到苏宸提起这个事,眼神微微一动,十分关心,故作惊讶道:“竟还有此事,连大宋的皇帝都亲自写信给你,此事非同小可,那你有没有写信回复?”
苏宸摇头道:“一封没有回,这个守门的将士可以作证,这几封书信至今还被我保存匣子内,可以拿给老将军和诸位将军来见证,无非是赵宋皇帝和丁德裕监军,想要劝降我投靠宋军,倒戈唐国,这种事我断然不会去做,而且他们写的虽然诚恳,但是无非是在用计!”
卢绛问道:“什么意思?你怀疑他们在用计?”
苏宸点头道:“不错,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写书信劝降,无非两个目的,一是要劝降敌军主帅,减少攻城阻力,瓦解我军斗志。若是真的成功,便可以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二个便是一种离间计,若是第一条无法实现,那么第二条则用心险恶。”
“一旦朝廷和将士们怀疑主帅在私通敌军达成某种交易,势必会引起猜测和妄议,如果朝廷信了谗言和奸计,那么,我们的两路主帅,便危险了,被宋国的离间计轻易除掉。”
1...192193194195196...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