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明月宋时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江左辰
所以,潘佑、李平等人暂时保持中立,但内心更倾向于交出苏宸。
他们希望这样得罪人、得罪江南百姓的锅,由宋党来背,而损失则由孙党方面承受,毕竟孙党失去了苏宸,在皇室之间会产生一道裂缝,逐渐衰落下去,那么新党则可以吸取其他两党的的利益,趁机崛起做大。
这才是新党等人,没有直接发表言论的原因。
他们想让宋党和孙党斗个激烈,两败俱伤,这样新党便可以一党独大,然后施展政治抱负,进行改革,实现他们个人的政治主张,振兴唐国。
李煜觉得这样争论下去也很难出结果,于是宣布退堂改日再议。
他要回诚心堂,轮番接见三党的重要大臣,摸清各方大臣、各方党派的想法,综合综合评判一下,做出最有利于皇室的事。
这个时候,任何感情因素已经不重要了,如何保证唐国的利益、朝廷的利益以及皇室的利益,才是最关键的。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有策划
程德玄带着使节团坐船从扬州出发,渡过长江,在西津渡登岸,然后路过润州城外,没有停留,而是去往了金陵城,此时的金陵还没有被围攻,畅行无阻。
遇到城郭外围的唐军关卡,程德玄递交了使节团的通关文牒,所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有了这个通关文牒,便可同行,同时,有人策马飞奔传向京城相关司衙。
等程德玄带队来到金陵城下,在城门口,有礼部的人已得到消息,几名官吏正在城门等候,欢迎宋国使节团的到来。
虽然南唐人此时对宋军的入侵都感到愤怒,但是,无法抗衡强大的宋军,所以,大宋使节团来到金陵城内,唐国官员并没有横眉竖眼,反而是态度恭迎,带着几许的卑躬屈膝,一副讨好的样子,把使节团安排在了国馆。
这次前来接待使节团的是礼部侍郎游简言,因为除了这是礼部本职所在,还因为宋党本身就是主张议和派,所以接待使节团任务,就落在他身上。
程德玄看到游简言,直接询问:“游大人,你们朝廷应该得到了前几日送来的议和书,虽然不是正式的签署,但协约内三个条件已经交代清楚,不知道你们国主看过后,可有什么说法?”
游简言有些犹豫道:“国主和朝中文武大臣、枢密院官员已经在商议中,大部分官员还是支持两国罢兵,重新和好,成为友邦的!”
程德玄不耐烦道:“既然如此,那几个条件,你们可以全答应了?若能做到,我宋军可以立即停止攻城拔寨,给你们唐国安定的时间。”
游简言尴尬说道:“就是那些条件嘛,有些大臣觉得略有苛刻,比如停战之后,宋军否会退兵回到长江以北?”
程德玄摇头道:“割地不变,因为这些疆土,已被宋军所得,那可是很多将士用命换来的,占据的城池,唐国须割让给宋国,这是其中一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金银珠宝、绢布瓷器等,满足数量。第三个条件,这是苏宸一定要带去北方。此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宋军不会罢兵,会继续猛攻,你们难逃亡国的下场!”
游简言听完过后,心中虽然愤怒,但是脸上却露出无奈之色,弱国无外交,当真如此。
.........
漳泉之地,黑云都将士稳固两周之后,吸纳整编了原来陈洪进的一万多人马,吸纳其中,队伍扩编,兵力达到五万人马,海外岛屿上,还留下一万守军,守着海岛大本营,那是他们退路。
一些海岛上的百姓和家眷,也都在泉州的晋江渡口登陆了,他们有不少是曾经因为江北、闽国战乱,无家可归,被黑云都的人拉去海外,在岛上生活,不少年轻女子在岛上与士兵同婚,形成的家眷。
如今回归了陆地,百姓们都露出欣喜之色,毕竟海岛上风吹日晒,面积很小,类似山寨一般,物资匮乏,全靠海运或与陆地交换产品。
但是,在陆地上,地大物博,可以种田,可以经商,物产丰富,文化繁荣,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地方。
接下来,吕超群决定分兵两路,一路向北进攻福州,这是曾经闽国国度,曾被唐军所毁,后来唐军退走,又被吴越国所占,如今此处有三千驻军,黑云都一万兵马打过来,很快抢占了福州。
另一路人马,由高福安、张志成率领,向西北进发,突破了唐国的东南边关,直接打到了剑州城,城内守军只有五千,而且属于地方厢军,战斗力低下,兵甲不齐,多年没有战斗过,很快被两万黑云都大军攻占了。
于是,这支复国势力的地盘越扩越大,已经相当于漳泉二州十四县的版图翻一倍;同时吸纳了不少百姓,征兵入伍,稳定发展,并没有遇到多大的反抗,因为吴越国的主力,十万大军全部北上,在围困润州城。而南唐自顾不暇,所有的主力军全部在抵抗宋军,东南部的边防薄弱,城池守军减少,根本无法挡住黑云都将士们的猛攻。
因此,最近黑云都一出,势如破竹。
这时候,胡伯找到了杨灵儿,说起了唐国的局势,以及宋国派使节团的事情。
杨灵儿听完后,惊讶道:“宋国竟然派了使节团,去了金陵城,要停战议和,其中一个关键的条件,就是让唐国交出我义兄苏宸,这简直是太离谱了。”
杨灵儿露出了担忧,没想到宋国竟然使出这样计谋,直接点名要走苏宸,如果被宋朝捷足先登,很有可能苏宸就被带去北宋汴京了,到时候无法接回,这不是杨灵儿想要见到的,一旦去了宋国,那么兄妹二人就再也难相见了。
杨灵儿问道胡伯:“那我们该怎么办?”
胡伯道:“现在有两个方案,第一个派出杀手,刺杀宋国的使节团,破坏这次停战议和。这样宋唐之战不会停的,仍然会继续打下去,才符合我方的根本利益。二来,苏宸也不会被送去长江以北的汴京。
“那另一个方案呢?”杨灵儿有些好奇。
胡伯说道:“另一个方案,是静观其变,先让南唐朝廷内斗,彻底瓦解,等李煜派人送出苏宸的时候,我们开始想办法将苏宸救走,然后袭击大宋使节团,嫁祸给唐国朝廷的宋党或韩党,如此,大宋必然愤怒,会继续猛攻,加速唐国的灭亡,而我等也能救回苏宸公子!就是,这个方案虽然两全其美,就是操作难度大,风险也高。”
杨灵儿犹豫一下,问道:“营救起来,会不会有危险?”
胡伯说道:“我与吕将军、谋士们商议过。第二个方案,更符合我们的利益,只是实施起来,需要跟苏宸提前暗中通信,打个招呼。当然,这个消息要等唐国和宋国议和结束,确认要送出苏宸作为交易的时候,我们那时候找到苏宸,他对唐国朝廷的心已死,我们便可劝说他,投奔我黑云都复国组织。如此,苏宸顺理成章站在我们一方,到那时,使节团遭袭,唐国没有兑现承诺,那么宋军必然会加大猛攻,唐国也难逃灭国厄运!”
“很有道理。这是第二个方案,的确能帮助黑云都许多忙,加速大宋灭唐,又能分化唐国朝廷,让许多大臣和义兄自己,对南唐朝廷彻底死心。”
“是这样!”胡伯认可道。
杨灵儿点头道:“那我觉得,第二个策略可行,只是这里面有诸多关键点需要想好,不能出差错,功亏一篑不说,还会伤到我兄长的性命,这不是我想看到的,决不能让他受到伤害!”
胡伯说道:“老仆明白苏公子和公主的感情深厚,亲如兄妹,事实上,他对我们而言,价值也极大,复辟吴国,光靠吕将军这几万人马是难以做到的,需要像苏宸这等才学之士,类似卧龙凤雏一般,才能帮助我等安定天下。”
杨灵儿明白他的意思,光靠吕将军的那些在岛上生活几十年的人,已经与陆地文化脱节,没有文化和声望,即便攻下城池,也没有人心甘情愿归顺。不懂治理百姓,那就无法安定久远,这些都需要苏宸来发挥作用。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三十七章 失望心情
最近几日,吴越兵一反常态,没有进行攻攻,只是围城而已,似乎在休整,也不担心唐军会出城偷袭,因为城内的兵力正在缩减,据城而守,反而有利于唐军,出城来迎战对唐军不利,所以吴越兵马并不担心唐军会突然出城袭击挑衅。
而城内的唐军也感到奇怪,因为,这几日竟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攻城,一反常态,许多将领都摸不着头脑,但是没有放松警惕,因为吴越大军几次施展诡计,进行偷袭城内,越是安静下来,往往酝酿着更大的风暴。
所以,许多唐军将领反而心中不安了,毕竟事态反常必有妖,以前吃过大亏,所以不敢掉以轻心。
苏宸把将军府留给了邓王李从镒,他平时就在自己的苏府办公,如果进行商讨会议,才会去将军府。
近日他也觉得奇怪,最近吴越兵不攻城了,围而不攻,难道要围城打援不成?
直到这一日,苏宸在书房接到了飞鸽传书,是从金陵传过来的密信情报,跟他掌握的密谍司有关。
他看到了那纸上的消息,记载了宋国使节团在程德玄带队下进入金陵,打算与南唐议和,提出三个条件,割地、赔款以及点名索要苏宸。
让唐国交出苏宸,跟着使节团北上汴京城.......他看到这里,内心涌起了不好的预感。
因为与国家社稷存亡相比,与皇室的生死安危相比,他苏宸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之人。
如果北宋真的以此为条件,来要挟议和退兵,那么苏宸觉得自己真的会被李唐皇室放弃,作为筹码送走。
这种预感愈发强烈,苏宸放下纸条,脸色深沉,思考着自己的后路。
自从一年多前穿越到润州,苏宸渐渐在润州站稳脚跟,他认识了韩熙载,认识的白素、彭菁菁等人,处境转换非常快,也获得很多的认可,财富积累极快。
那个时候,他反而不想去北宋了,因为留在南唐,润州算是他的第二故乡,有他在乎的人,所以他当时没有想再去北宋。
当大宋军队讨伐南唐的时候,苏宸作为南唐人,站出来抵御入侵,也是理所当然,这一切都是形势所弄,推着他向前走,无法回头。
今日,一个选择出现了,把他推到了十字路口,他是继续留在南唐,力争到底;还是去往北送,归顺赵匡胤。
以他目前的才名,即便去了北宋,也会被赵匡胤赏识,甚至混的前途,不会比在南唐差多少,但是,苏宸也担心,去了北宋生活,他也需要站队。
因为接下来的十年,便是赵匡胤、赵普、大皇子赵德昭、赵光义,几方夺政权。
如果苏宸过去之后,被赵匡胤重用,利益绑在一起,他很容易就得罪了赵光义。
按照历史记载,赵匡胤会忽然暴毙,赵光义取代赵匡胤坐上皇位,这个时候,苏宸一旦去了北宋,名气如此大,肯定会被各方拉拢,不论站在任何一方都会给对方增值名望和声势,但同样会被另一方视为眼中钉,到时候自己和彭菁菁白素素等人在汴京,也会陷入朝堂的争斗之中,甚至举步维艰,最终成为牺牲品。
这是苏宸所担心的,除非明面上站在赵匡胤一方,暗中跟赵光义暗通款曲,眉来眼去,这样等赵光义登基后,不会对苏宸动手。
但是,秘密不一定会保住,毕竟未来十年或八年期间,他要做墙头草,玩无间道,在夹缝中求生,让赵匡胤、赵普、赵光义都不对他怀疑,实在是一场噩梦。
而且,苏宸性格正直,可不是那种两面三刀的人。
他做不出来这种事,因此,苏宸打心底里是抗拒去北宋,陷入那种权谋争斗中,他不喜欢那样寄人篱下,如履薄冰的感觉。
但现在的苏宸,什么也做不了,只有等待,等待朝廷公布决策。
除虽然韩熙载等大臣,也会极力反对,但唐国岌岌可危却是事实,两线兵马被宋军压制,没有太多的谈判筹码,即便韩熙载、徐铉等人阻挡,也无法挡住皇室的私心。
还有宋党的落井下石,至于新党的潘佑李平等人,苏宸觉得从利益角度出发,他们会保持沉默,两不相帮,这就是他们最容易得利的手段,不多事,却坐收渔翁之利,不会帮助苏宸求情的。
现在只能走一步说一步,如果南唐真的把自己送出做议和筹码,那自己跟南唐的情分,也就到此为止了。
白素素带着小桐,端着茶水走近了苏宸的房间,见到苏宸神色有些郁郁寡欢,关心问道:“宸哥,你怎么了,闷闷不乐的,担心城外吴越大军吗?”
苏宸转身,看到白素素容貌无双的俏脸,以及窈窕多姿的完美身材,心中多少回复了几分暖意,他轻声道:“不是担心吴越兵马攻城,而是,从金陵城,传来了不好的消息。”
白素素闻言,目光看到了桌案上的纸条和小竹筒,明白了这是有情报送来,所以才让苏宸这样神色落寞。
“宸哥,我能看吗?”
“嗯,我们是夫妻了,我的事,不会隐瞒你,相看的话,你就看吧,正好也能陪我分析一下形势。”苏宸对白素素没有隐瞒,因为已经成婚,这种大事,他不想可以瞒着。
苏宸在润州的底蕴,毕竟不如白家那么深厚,而且白素素又很聪慧,等她看过之后,或许可以跟苏宸一起分析一下,如何应对这个局面。
当白素素走到桌前,拿起了那张纸条,看完之后,露出了惊讶之色。
宋国使节团来到金陵城,要议和退兵,但是条件是割地赔款,同时带走苏宸做条件,实在令人意想不到。
白素素脸色也露出了紧张和担心,她让丫鬟小桐先出去,守住门口,别让外人过来打扰和偷听。
小桐乖乖推出去,守在门外了。
白素素这才轻声说道:“宸哥,宋国朝廷这样钦点你作为谈判的条件,要写唐国,这件事恐怕很危险,自古无情帝王家,有时候,连皇室的公主都舍得送出去和亲,更何况一个臣子,朝中一定有许多大臣为了保住唐国,会支持这个决策,宸哥要做好心理准备,不要有侥幸之心了。”
苏宸听了白素素一番言论,微微点头,不愧是经商奇女,把这个局面看的很准,现在他已经不心存侥幸,只想如何摆明命运捉弄,在这个时代,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三十八章 被放弃
白素素说出这一番话,与苏宸的想法不谋而合,这些他都已经想到了,只是苦于没有挣脱的办法而已,封建王朝很多时候,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既是一种舆论压力和裹挟,同时又是一种权力的枷锁和胁迫。
即便你不服从,但是也没有力量反抗。
古往今来,那些被赐死的大臣,如果能力足够,要么能逃走,要么反抗造反,不会真的甘愿赴死。只是形势所迫,没有反抗的机会而已。
在这一刻,苏宸甚至生出了两个极端想法,要么从此归隐山林,做一个富家翁,不再进入朝堂的想法,身不由己,处处受到掣肘。
另一个极端想法,则是自己有朝一日若能打下一片天下,做了君王,能为百姓做出更多的事,自己也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有成为九五至尊,才能真正的自在!
当然,打天下这个想法,只是一闪而过,无兵无卒,也不是什么皇室后裔,门阀公卿,想要起兵造反,太过不切实际了。
白素素看出了苏宸的为难,温柔说道:“宸哥,你放心吧,无论你去哪里,我和箐箐都跟着你,哪怕你去了大宋京城,我们也跟着你去汴京。以宸哥你的才华,还有大宋皇帝对你的另眼相看,到了汴京城,你也会如鱼得水,被北方朝廷所用,或许不会比在唐国混的差。”
苏宸微微点头,白素素这样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只不过白素素不知道今后的历史,而苏宸却知晓,所以他的担忧却无法说出来,只能一个人承受。
但是为了让素素宽心,他强颜欢笑,伸手握住白素素的手说道:“不管了,反正等朝廷的决策吧,若是唐国朝廷就这样把我作为交易的筹码,轻易放弃了,那么我与唐国朝廷的情分也就到此为止了。”
白素素点头,的确如此,一个被牺牲掉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对这个朝廷再有好感,注定会分道扬镳。
.........
金陵城皇宫,澄心堂内。
李煜现在焦头烂额,关于大宋议和之事,已成为他目前面对的头等大事。
一旦答应议和,宋军便停止进攻,他的江南唐国会被保住,若是不议和,南唐能守多久,他自己也没有信心。
目前朝堂上,主和的声音占到了接近一半,还有部分声音是中立,保持缄默,只有不到三分之一,不同意议和,也不同意送出苏宸。
韩熙载、徐铉等人,觉得这些条约,丧权辱国,等于慢性自杀一般。
李煜何尝不知道这些条件有些苛刻,缩短了朝廷的疆域,许多城池和渡口都被宋军占领,承认宋军实际占领的土地归了大宋,将缩小一半疆土。而且大宋不断增加驻军,对唐国虎视眈眈,下一次来袭,会让唐国更加危险,
交出苏宸,也是让唐国读书人、士子们寒心,丢失民心,甚至还要得罪皇宫的皇后、周嘉敏、永宁等人。但是没有法子,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唐国就这样的灭亡,起码议和之后,至少还得到缓冲的时间。
这时,一名宦官走入澄心堂,禀告道:“启禀官家,澄心堂外,韩熙载韩大人,徐铉徐大人,严续严大人,高越高大人,一起入宫觐见。”
李煜有些头大,最近每一日,这几人都会入宫进谏,博古论今,引经据典,对他陈述苏宸的重要性,以及对大宋屈服之后,会加速灭亡的道理。
李煜看书并不少,这些道理他都明白,但是明白归明白,江山庙堂不是他韩熙载的,也不是徐铉等人,而是他李唐的江山,他做为国主,要衡量利弊得失,不想立即就亡国了。即便只能争取一段时间,那也是生存时间,哪怕是通过割地赔款,交出人才,做这等丢身份、丢面子的事。
但是,李煜明白自己国家没有实力,跟人家就只能低三下四,弱国无外交,这是一种定律,明知不敌,你还要硬起来抗衡,只会加速灭亡而已。
李煜心中懊恼,但还不能不见这些大臣,因为这几位孙党领军人物,都是朝中重臣,近期被破格重用,不安抚好他们,那么,朝廷也会分崩离析,于是他让小宦官,把几位大臣引入堂内。
片刻,韩熙载、徐铉、严续、高越四人,进入澄心堂内,对李煜施礼之后,便直奔主题。
韩熙载率先说道:“官家一定听闻过杜牧的《阿房宫赋》,其中有一段写得好,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李煜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自然知晓这篇文章,甚至倒背如流。
他听到里面三世的字样,刚好李煜也是唐国的第三世,所以,这样类比,心中多少有些不快,问道:“韩大人,你究竟想表达何意?”
韩熙载解释道:“臣觉得,我们当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发奋图强,不能就这样一味的顺从大宋,虽然大宋实力比我们强大,但是他们远征而来,粮草不足,目前两路战线虽然看似占了上风,但是已经止步不前。这样下去无论是西部的十万宋军,还是东部的吴越兵马,他们的粮草供给,都将出现问题。
“若这时我方轻易同意了议和,被宋军占据的土地割让给他们,又赔付巨款,交出江左第一才子,这等于自断双臂。只要宋军稍作缓和,也许明年再战,那我们唐国便无法抵抗了。”
严续说道:“官家,韩大人所言,句句在理。希望官家能够亲贤臣,远小人,听取我等中忠言逆耳的谏言,力抗到底,很快就会出现转机,不能就这样轻易放弃了。
“是的,不能这样轻易的,完全畏惧大宋。”徐铉也跟着说道。
李煜听了后,有些不耐烦,因为这些观点,几日前就听过了,而且反复被教育,他也受够了。
道理他都懂,但是李煜魄力不够,没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那股决心和血性,这也注定了他无法做出力战到底的决策,因为他的性格,本来就是优柔寡断,偏阴柔一些,多愁善感,不是那种刚毅勇猛之人。
因此,只要给他一种议和的选择,便很难下决心采取斗到底的选项。
等几位大人轮番说完之后,李煜摇头说道:“目前朝中过半的大臣都支持议和,只不过议和的条件,我们会有所削减,正如几位卿家所言,宋军暂时无法继续进行,我朝廷也有谈判的筹码所在,割地、赔款都会在宋人提出的要求上进行缩减,比如润州、常州一带,不会放手。这样断臂求生,把不重要的地方让出去,换取我唐国缓冲时间,重新招募兵马,进行改革图强,也不失一条正确的决策。”
李煜的观点,汲取了三党的谏言,既以宋党的主和派观点为主,又听从了新党争取缓冲时间,进行改革变法的政治理念,同时为了安抚韩党,朝廷会减少的条件,讨价还价一些,相应削减。甚至交出苏宸这个条件,也要争取一下,若不送出是最好,但是若宋国对苏宸志在必得,作为必须条件,那么李煜也只能打算舍弃这一人,保全整个唐国,牺牲小我,成全大我,这是做臣子应该做的。
李煜对此,并没有太多愧疚之情,那么多将士战死沙场,统治高层,也没有心生怜悯,更何况只是送出苏宸北上,并不是要砍了他的头,算是温和的。
李煜觉得,这个条件也不是不能接受,至于感情,李煜已经淡了不少,因为这些日子关于皇后与苏宸有染的谣言,让他心生不快。加上大宋皇帝赵匡胤与苏宸暗中通信,也让李煜产生了反感。以及李煜对苏宸那等才华的嫉妒,也在此时滋生,几种原因加在一起,使得李煜对苏宸这个人,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器重和欣赏,到不如送走,眼不见为净,反而符合他此时的心境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