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明月宋时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江左辰
韩熙载、徐铉等人继续口若悬河,舌绽莲花,各种争论,但最后,李煜以身子乏了为借口,暂时不想听几位大臣在这大刀阔论了,几位大臣无奈之下,只得告退了。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三十九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
韩熙载、徐铉、严续等人离开了澄心堂,面色郁闷,甚至有些落寞,因为在刚才的一番谈论中,四人明显感觉到李煜的想法,更偏向于主和派,只字未提对大宋强硬作战的想法。
李煜主要在考虑,在议和条件上,讨价还价,尽量缩小一些损失,然后达成停战议。
韩熙载走在皇宫甬道之内,看着两侧的宫墙,雕梁玉柱,青砖黄瓦,忍不住感慨:“老夫在投奔江南五十载,当年意气风发,胸怀天下,曾口出狂言,若我去了江南得到重用,他日必取中原,想不到,今日成了一句笑话。
“这五十年来,历经风风雨雨,几次沉浮,也曾励精图治,也曾挖尽心思,想要改变唐国,可惜终是徒劳无功,黄粱一梦!
“或许,我自己没有那乾坤大才,好不容易挖掘到了苏宸,只要再给我唐国十年时间,那些看起来像空谈一样的政治抱负,便有了实现的可能性。但是,时不待我啊!”
徐铉也叹道:“是啊,苏宸此人,才华出众,又懂经商,又懂格物,百年难遇之奇才,只要再给唐国稳定的环境,进行商改变法,也许十年之后,唐国就会崛起,能够抗衡大宋,可惜,大宋已经迫不及待派兵,朝中许多大臣已经吓坏了,他们为了一己私利,为了自己的仕途和安定,竟然如此轻易的要把苏宸送出去,完全的鼠目寸光,不知好歹,真是羞于此等人为伍。
严续摇头长叹:“老啦,我们都老了,这个时局,已经有心无力了。若是这次和谈促成了,割地赔款送出苏宸,那么唐国将再难有丝毫翻身的机会,江河日下,日薄西山,完全没有任何的机会,被大宋吞并,也只是时间的关系。”
高越点头道:“不错,和谈即便促成了,但是两线的大军并不撤退,只是维持现状,我们丢失的那些城池和疆土都归了宋国,随时在威胁我方的金陵城。估计朝廷只能先迁都南下,在江赣之地,委曲求全,直到朝廷支撑不住,会纳土乞降,可以预料到了。”
四位孙党的大臣,一边走着,各自抒发心中的郁闷之气,也发着牢骚,对目前的局势,和朝廷做法,很是失望了。
就在接近宫门的时候,魏岑、冯延鲁、陈觉几人的身影出现在前方,正从宫门外走进来,每个人都面带喜色,似乎要入宫去觐见面圣。
双方刚好迎面相遇了,韩熙载、徐铉等人,一脸愤慨和憎恶。
魏岑走进后,眼神先是一阵阴沉,但旋即露出冷笑道:“瞧几位大人的脸色,应该是在宫内官家那里碰壁了吧。我劝各位,不要太自私,为了一个人,弃家国朝廷安危和万千将士性命于不顾,值得吗?牺牲一个人,成全千万人,这是苏宸的功德,他应该这样去做,为江南人勇敢付出,而不是逃避,苟且偷生!”
韩熙载听魏岑在颠倒黑白,本来是宋党的人自私自利,现在反咬一口,竟然斥责他们孙党的人自私,还让苏宸别苟且偷生,真是无稽之谈,其心险恶。
韩熙载怒道:“自私的是尔等小人,为了自身权力和安危,毫无气节和骨气,丧权辱国,你们这群乌合之众,蠢事做透,不会有好结果!”
冯延鲁听到韩熙载如此攻击他们,深色也有些阴冷,轻哼道:“我等斗嘴这么多年了,谁也没有奈何谁,如今在宫门吵闹一时,也没什么意义,多说无益,那咱们走着瞧,看谁先没好结果!”
魏岑点头,懒得跟这几人在这斗嘴了,他们还有议和的大事和细节,等着向李煜汇报,于是,几人直接拂袖走过,去往宫内觐见去了。
韩熙载听完他们的话,又是愤怒,又是难过,又是抑郁,实在悲愤交加,气的咳了两声,竟然咳出了血,这完全是给气的!
徐铉和高越赶忙扶住了韩熙载,说道:“韩大人,注意身体啊,您这个岁数了,如果被伤了身子,气出一场大病来,可就糟糕了。
韩熙载仰天长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江南要完了,唐国也要完了。若是朝廷议和,交出苏宸做条件,老夫再也无颜在朝中继续为官,到时候,我决定辞官归隐了,不再进入仕途。”
他的这几句话让,严续、徐铉等人都露出了惊讶,但也能理解他的忧愤之情,苏宸这等奇才,是由韩熙载挖掘出来,视为得意门生,看的比他自己亲儿子都重要,细心呵护,亲自作为他靠山,一心要重用他,让苏宸发挥出才能,振兴唐国,富国强兵,有一日能够使唐国彻底翻身,足以与大宋抗衡。
只可惜这个愿望终究要落空了,一生的悔恨。一生的抱负,一生的志向,这一刻忽然崩塌了。
仿佛一生所有的追求和理想,全部化成了泡影,所以,韩熙载被气的喷血,身子摇摇欲坠。
高越快步出了宫门,找来仆人,把韩熙载扶上了马车。
三人千叮万嘱,让韩熙载回去之后一定要安心休养,不要再多想这些烦心事,忧心忧国伤身子。
韩熙载微微点头,沉默不语,深色低落,坐着马车远去了。
宫城门口,站立的徐铉、严续、高越三人,忍不住原地叹息。
“韩大人一生为国操劳,到头来,志向抱负化为泡影,并无多大建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苏宸,能够继承他的志向和抱负,结果就这样被毁坏了,难怪韩大人被气的吐血。”
高越惋惜道:“希望韩老哥回去之后,能够好生歇息,不要这样想不开了,真有个三长两短,不值得。”
徐铉叹道:“等韩大人归隐之后,我们这一方便少了一个主心骨。”
严续眼神带着一股坚毅,说道:“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继续走下去,哪怕这条路,最后走不通,但是我们也努力过,而且不能让宋党那些人,这样胡闹下去,以后我等也要给他们找不痛快。毕竟这等丧权辱国的条约,他们一旦促成,唐国百姓,必然民声沸腾,便可以发动才子和百姓,把宋党几人划为朝廷奸臣,口诛笔伐,也算对得起前线死去的将士和烈祖、先帝。”
“不错,我们力争到底,不让宋党的人好过,让他们付出代价,钉在耻辱架上,让江南百姓唾弃,遗臭万年。”
三人商议过后,表情带着严肃,他们不会立即辞官,而是要跟宋党‘几鬼’斗到底,让他们身败名裂为止。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四十章 产生隔阂
两日后,李煜在皇宫设宴款待宋国使节团的程德玄和另一位副使孔承恭,陪同出席的唐国大臣有魏岑、陈觉、游简言,以及潘佑、李平、张泊、田霖、顾彝等人,都是宋党、新党,没有喊上孙党的人。
像韩熙载、徐铉、高越等人,最近几个月非常受器重,红极一时的大臣,竟然没有被邀请入宴,这是李煜释放的一种信号,表明李煜的态度是支持议和,不跟宋国硬拼到底了。
如此委曲求全,因为李煜没有那个决战的勇气,没有那个魄力和胆识。
他宁愿接受一些丧权辱国的条约,只要能维护住烈祖留下的江山即可,毕竟他的父亲当年丢失了江北十四州,也都拱手送给了北周。如今同样形势所迫,他觉得自己也尽力了,所以并没有太多的内疚之情。
形势没人强,只能接受事实,不做没意义的反抗。
宴会上,杯来酒往,气氛倒也和谐。
这几日里议和事情已经谈得差不多了,李煜基本同意了合约条款,把苏宸送去北方,但希望大宋能够善待他。
宴席上程德玄提议道:“官家,既然合约条件,双方都没有异议,那么是否该把苏宸,从润州前线调回金陵城内,让他好收拾一番,然后带着家眷,与我使节团一同北上。”
李煜闻言,也觉得宋使者的要求并不过分,一切谈完,也该召回苏宸,让他接受了。
赏赐一番,让苏宸不要闹幺蛾子,可能听从朝廷安排,表面得安抚一下,同时也是做给读书人看的,毕竟苏宸的才学满天下,目前他的诗词文章和武侠小说,都在各地流传,交出这样一位大才子给敌国,换取停战,有些屈辱,所以,李煜打算温和一些,进行赏赐,做好表面文章才行。
李煜点头说道:“不错,明日朝廷就会发出诏令,召回苏宸,让他返回金陵城,与程大人相见。
程德玄点头,说道:“如此甚好,哈哈。”
这次出使,程德玄算是完成了大宋官家赵匡胤安排的任务,接下来就是暗中试探苏宸。把赵光义的意思传达,若是苏宸不从,没有归顺赵光义的心思,就要想办法除掉苏宸,嫁祸给唐国的党争。
此时魏岑提杯笑道:“让我们举杯庆祝唐宋两国,停战止兵,恢复友邦,不再起战事,两国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宋党的人强颜欢笑,溜须使节团,卑躬屈膝,毫无气节,潘佑和李平等人,都面带着冷笑和鄙夷。
但是,潘佑等人并没有反对,因为,孙党很明显已经被移出权力中枢,不再受宠。而这次议和之后,宋党的人做出这些丧权辱国之事,新党可利用这件事,发起清君侧,利用舆论压力,逼迫朝廷卸任魏岑等人。
到那时,朝中便只剩新党他们一党独大,可以推行改革,最后受益的人,反而是新党的官员,这群江南地方改革派。
无论是宋党,还是孙党,都是侨北之士,来自于北方,或者江淮人,不是真正的江南人。
而新党的人,多数来自于江西、江浙、安徽等地,才是当地的官员,他们不甘心让这些来自北方的官员,一直在朝堂分刮那么多权力,该是新党崛起的时候了,他们要推行新的改革,变法图强。
因此,潘佑等人,没有组织宋党,反而暗中推波助澜,促成此事,就是等待停战后,反击宋党这几个老奸臣。
.........
宴会结束以后,李煜醉醺醺的来到了凤仪宫,来看望大周后。
目前周娥皇经过半年的调理,已经基本康复了,脸色也红润许多,偶尔会被李煜滋润一下,渐渐容光焕发。
但这几日,大周后一直在跟李煜怄气,因为她得知了朝堂的局势,对于朝廷要送出苏宸感到不齿,因为苏宸对朝廷贡献很大,还救过皇后皇子的命,结果最后,一代忠臣、才子,竟然作为交易的筹码被送出去,朝廷也太过薄情寡义,这般做法,实在是让天下人寒心。
大周后为此还与李煜吵过一架。今夜,李煜酒后思乱,打算到大周后这里温存发泄一番,得到大周后的温暖服侍。
但一见面,大周后便旧事重提,说道:“官家,听说议和之事已经定下来,你们真的要送出苏宸吗?臣妾觉得,这样做法,实在不妥。”
李煜听了摇头,叹息说道:“朕也是身不由己,江山社稷危在旦夕,苏宸作为唐国臣子,有机会为了江南之地的安宁,做出贡献,这是他的福分,也是他的功绩,江南人和朝廷,都会记住他,再说,即便去了宋国,以她的才学,说不定也能受到重视,比留在江南更有发展,对他而言,未必是坏事。”
“但他是江南人,他的一切关系网都在唐国,去了宋国,寄人篱下,人生地不熟,又是被牺牲掉的人,他的心能好受吗?”大周后带着几许伤感和愧疚,质问着李煜。
“这是朝廷大事,你后宫妇道人家,不要过多掺和了。”李煜有些不难烦听了。
大周后目光看着李煜,一脸的失望,叹息道:“官家,你这样做,让我和宣儿,如何面对这位救命恩人。”
李煜无动于衷,继续说道:“你那只是小恩,他救国才是大恩,送出苏宸,便能救下唐国许多百姓和将士的性命,他作为唐国臣子,应该为国付出!”
“你,你还是我认识的官家吗?”大周后以前对自己的丈夫很崇拜,有诗词才华,忠厚仁义,还是一国的君王,在江南之地,谁能比李煜更出众呢?
但是,这一年来,大周后认识了苏宸之后,发现李煜在许多方面,都无法跟苏宸相比,现在,更是要绝情冷酷把恩人送出去,恩将仇报,以怨报德,人品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大周后满脸的失望之色,眼中含泪,别过头,不愿意搭理他了。
李煜似乎看出了大周后脸色冷下来,心中有气,冷言道:“怎么,是你舍不得朕送走他吗?看他的才华超过你夫君,更会讲故事,更懂讨好女人,所以,让你动心了?”
大周后猛然抬头,满脸的难以置信,一双眼眸似乎陌生地盯着李煜,说道:“你在说什么?你怎么能如此猜想,轻贱于我?”
李煜冷声说道:“哼,有没有动心,你自己心里清楚!苏宸此人,朕要交出,心意已决,不必再劝了。你贵为皇后,还是要注意名声,不要做出僭礼之事才好。”
大周后受到这样的污蔑和冤枉,气得身子哆嗦,脸色发青,伸手指着外面:“出去!”
李煜脸色也很阴沉,直接负气离开,出门的时候,刚好遇到了周嘉敏和永宁过来。
二女也听说了晚宴主题,过来打算和大周后一起劝李煜,此时见了,周嘉敏直接问道:“皇姐夫,你真的算把苏宸交给宋人吗,他可是救了皇后和皇子,你怎么能如此无情?”
永宁公主也说道:“皇兄,这样做是不对的,恳求皇兄三思!”
李煜正在气头上,对二女没有给好脸色,喝斥:“你们懂什么,这是国家大事,不得多嘴,否则,朕绝不轻饶!”
痛斥几句后,李煜离开了凤仪宫。
周嘉敏和永宁公主,茫然看着李煜的身影离去,都涌起一丝陌生的感觉。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线召回
周嘉敏走入凤仪宫内,看到自己的姐姐掩面抹泪,忍不住问道:“姐姐,你和皇姐夫吵架了吗,是不是也因为苏宸之事?”
大周后周娥皇转过头,泪眼婆娑,看着自己小妹和永宁公主走上来,微微颔首道:“朝廷已经商议过了,近七成的大臣都同意割地赔款,并交出苏宸,官家也已经答应这件事,没有了回旋余地,本宫也只是替苏宸抱打不平,觉得不公,他为我唐国付出了这么多,还救了本宫和皇子宣儿的命,结果到头来却成为了牺牲品,太冤屈了。”
周嘉敏本是个性情女子,听到这些,也觉得愤愤不平,说道:“就是啊,苏宸他那么有才华,为朝廷做了如此多事,还救了姐姐和宣儿,结果皇姐夫就是这样对他,即便满朝文武大臣同意了,皇姐夫也不该同意,他应该争取,这样做太过分了。”
永宁公主一步步走过来,心中也是有些惋惜和哀伤,她本来对苏宸有一些情愫,但是一旦苏宸被送出,她就再也没有希望了。而且,她站在公主的身份,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苏宸这样被牺牲,是为了朝廷安危,更为了她李家的江山社稷!
而最后做出决定的人,是他的亲哥哥,牺牲掉苏宸,也是为保住李家的江山,她作为公主,其实也是受益者,若是李家江山没有了,他的公主身份也就不复存在,甚至整个皇亲国戚都要被俘虏到宋国。
所以,她皇兄的决策,是符合朝廷和李氏的利益,但永宁公主心中,却满是愧疚和无奈。
周嘉敏转向永宁公主,说道:“我们再一起去请求官家好不好?让他撤回调令,不要把苏宸送去北方。”
永宁公主面色犹豫,说道:“皇后也说了,议和已经谈完,即便是官家,他也无法撤回,而且这是近七成朝中官员都支持皇兄议和,官家也没有法子,我们两个固然可以去闹,但是,恐怕也不会改变这个局面了。”
周嘉敏不服气,嚷嚷道:“即便是改变不了,我也要去争取,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也不会放弃。就这样放任苏宸去了北方,万一遇有危险怎么办?从此再也难相见了!”
她刚气呼呼转身要出去,却被大周后喊住。
“嘉敏,不要闹了,这是朝廷大事,的确不是我们后宫的人,可以干政的,而且官家心意已决,方才我无论如何相劝,也劝解不动,更何何况是你?”
周嘉敏无辜地看着自己的亲姐姐,问道:“难道就这样算了?我不甘心!”
大周后摇头叹息:“不甘心又如何?或许最不甘心的人就是苏宸自己,他付出了那么多,结果却惨遭这种待遇,更是不公。但这已是事实,谁也改变不了,现在我们想的是如何争取保护苏宸安危,让他去了宋国也能安全。
“不过以他的才华,即便去了大宋,那些朝中权贵和大宋皇帝,也定会极力推崇和重用!或许苏宸去了北方,会比在唐国更有发展,好男儿志在四方,出去走走,对他也是有益处的,毕竟唐国已经难以有起色了。”
大周后想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释然了。
既然无法改变,那就往好的方面想,考虑如何报答和补偿他。
周嘉敏寻思了一下,说道:“姐姐,我能跟苏宸一起去北方吗?”
大周后目光看着胞妹,面对这种询问,她脸色沉重,摇头道:“我不同意你立即跟他去北方,但是若是苏宸在宋国立住了脚,过两年你去寻他,我不拦着。”
其实大周后心中也没底,打算看到苏宸去北方后,是被迫害还是被重用,若是混得很好,那么让自己的妹妹两年后长大成人后,去北方寻苏宸,促成姻缘,也是可以的。
毕竟以南唐目前的实力和困境,说不定什么时候,宋国几年后会再度发兵,唐国的灭亡也是不久远。
有朝一日,宋国的大臣都成了俘虏,被押去了汴京,也许还要依靠苏宸立足,这是最坏的想法。
但身为皇后,周娥皇的视野开阔,看的长远,也能猜想到有这方面的一种可能性。
就这样,大周后劝了周嘉敏不少话,终于安抚住了她,让嘉敏两年后,年纪到了十七八岁时候,再去北宋寻苏宸不迟。
大周后安慰妹妹暂时不要给苏宸带来许多压力,毕竟他北上的时候还要从头开始,拖累越少,或许他越能够应对自如。
周嘉敏闻言点头,觉得有道理,刚才要追随苏宸去北方,也是一时冲动,心中也是不舍自己姐姐和娘亲、族人等,若是再增长两岁,等苏宸在北方也站稳脚跟,自己到了出嫁的年纪,再去寻他,倒是也合理。
永宁在一旁听到这里,心中反而有些伤感和羡慕,她与苏宸注定是有缘无份了,因为即便两三年后,她也不可能去北方寻苏宸。
因为她是公主的身份,做不出来这这种事,而且李家亏欠了苏宸,她也没有脸面再站在苏宸的面前了,所以这份感情,注定是没有结果。
永宁公主想到这里,心中难过,眼泪也忍不住流下。
.........
三日之后,苏宸在府上接到了圣旨,在圣旨中,朝廷直接封他为安国侯,同时解除他润州将军职位,要即刻返京,另有要事委托。
跟宦官一起宣读圣旨的还有邓王李从镒,他带了侍卫过来,陪同宦官宣读圣旨,就是以防苏宸不听调遣,便会当场进行擒拿。
苏宸听到圣旨的瞬间,心中已经明了,这番操作,除去自己将军之职,册封为安国侯,然后要听从诏令即刻返回金陵,猜到应该是朝廷已经做了决策,交出他给宋国,已成定局。
苏宸心中有些悲凉,甚至带着一种愤怒和失望。
他站起身来,接过圣旨,面色平静,说道:“劳烦给我一日的时间,安排一下家里事,明日返回金陵城。”
宦官也同意了,一天等得起。
邓王李从镒微笑道:“苏将军,恭喜你,如此年轻,便已封侯,现下交出虎符吧,接下来,镇守润州之事,便交给我和卢的卢将军了。”
苏宸明白他话中之意,这是提醒他交出兵权,无法再调兵了,防止他兵变倒戈,投靠吴越大军。
苏宸淡淡一笑,不以为意,既然南唐已经放弃了他,那么苏宸要这兵权有何用?
他并不留恋这些职位,索性一身轻松,哪怕带着家眷去北方,走一步说一步,反正不想再跟唐国,有任何关联了,他对南唐和李煜,心已死!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四十二章 不争不怒,平静接受
苏宸接了圣旨,脸色平静,并无激动和愤怒的表情,因为他早做好了心理准备,而且哪怕有想法,也不会当面表表露出来这样的。
朝廷这样的安排,让苏宸已经彻底失望,觉得没必要再跟南唐朝廷和李煜纠扯不清了。愤怒到了极致,往往以沉默回应,完全看淡,也就彻底的放弃了。
不争,不吵,不怒,完全对其心死!
李从镒和宦官,看到苏宸并没有异常,而是恭敬接下圣旨,都松了一口气。
其实,在他们来到苏府之前,李从镒和宦官就商议过,一旦苏宸反应过激,拒不接旨,那么就要调动侍卫,进行强硬的制服。
但考虑苏宸和彭箐箐、荆泓等人都有武艺在身,打斗起来也会有一定的风险,所以不到最后撕破脸,尽量不采用武力镇压的形式,还是和平处理此事为好。
万一真的伤到苏宸,无法交给宋国,也会出现问题。
“安国侯,你在府上放心的置办,跟家里人都交代好,明日一早我们便返程回京。”宦官说道。
苏宸点头,拱手道:“有劳这位公公和邓王了,待我安排妥当,明日一早,便随公公一起返回京城。
“甚好。”宦官点头,笑着答应。
当传旨的宦官和李从镒带人离开之后,苏府恢复了宁静。
许多府上的家丁和仆人,还不知事情的严重性,以为苏宸再次高升,已经被封王侯了,露出欢喜、兴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