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明月宋时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江左辰
“而且我觉得宋国应该不单单是给我写了信,还会给西面统帅林仁肇同样写了劝降信。加入我和林仁肇将军同时被撤,那么势必会引起东西两路战线的稳固,这样对宋军便大大的有利了。”
卢绛听到这里,脸上露出了担心之色,以他这个年龄,什么事都经历过,所以人老反而变精。他能深刻明白苏宸这些话的意思,这可能是宋国的计策,十分的阴毒!
卢绛说道:“照你推测,不止你收到了这种书信,连西路的战线林仁肇也收到了,那么这件事便不简单了,恐怕宋国想要对付的就是东西战线两位统帅,而不单单是一个人。”
苏宸看过南唐历史,当然知道宋国施展过这种计策,只是目前是否已经对林仁肇施展,他也说不清楚,只能含糊道:“这个需要询问邓王了,毕竟他从金陵刚过来,应该知道情况。”
卢绛点头道:“邓王昨日刚来过,探望我的伤势,等下次再来,我定要询问他,是否林仁肇将军也收到了劝降书信,让朝廷多留意,这应该是宋国施展的离间计,千万不能上当。”
苏宸回答道:“的确如此,这些书信我都有保留,一件没有销毁,就是为了力证清白,可以拿给邓王和卢将军以及都指挥使都虞侯们观看,而且我并没有回信,是打算与润州共存亡。”
苏宸表达了态度,以及说明了自己的清白,至少先让卢绛相信,让他才能坚定的站在他的一边。
他在历史上看到过林仁肇,因为离间计导致被李煜赐了毒酒。
所以,苏宸要防患于未然,能不能先自救,顺带为林仁肇也解释一下,避免悲剧的发生。
卢绛听苏宸说完,几乎已经信了九成,因为他对苏宸的人品、言论等等都十分信任,既然苏宸坦白没有回信,至少城门的侍卫也能证明,苏宸这个人品性也不会偷偷暗中通过其他手段进行回信。
通过自己的感觉和相处,卢绛完全信得过苏宸。
所以,此时的卢绛更站在苏宸的一边,不相信苏宸会叛敌通国叛国通敌,对于邓王交给他的任务,卢绛觉得自己已经完成,试探出来了,苏宸是清白的,如果邓王再来找自己。那么,他一定要说服邓王,告诉对方这是宋国的奸计,千万不要寒了江左苏郎的心,更不要去怀疑他、罢黜他、弹劾他,否则,便是中计了。
“苏将军放心,于公于私,卢某人都相信你的为人和气节,你说没有,那断然就是没有,我会坚定站在你这一方,支持你,相信你。”
卢绛语气虽然有些气虚,但是在说这几句话时,却异常的坚定,看出了他的决心。
苏宸回道:“多谢卢老将军如此厚爱和信任,我苏宸清白做人,坦荡做事,对得起自己,无愧于天地,无愧于朝廷,会坚守到底,除非没有了用处,甘愿退位让贤,服从朝廷安排。”
卢绛听到这里,心中感有些感动,对苏宸这个小伙子更加认可,轻声说道:“好,你年纪轻轻,便有此觉悟和胸襟,这是唐国之福,但愿这次唐国危难能解、日后你若出将入相的时候,可以为唐国振兴做出更多的功绩,将是功德无量之事。”
苏宸回道:“不敢当,我也是尽微薄之力,不忍心润州百姓和江南子民遭受战火洗礼,被异国入侵而已。若是天下太平,我苏宸并不贪恋这权势。”
卢绛点头道:“江作苏郎,志存高远,生性高洁,名不虚传!”
苏宸又客套几句,然后为卢将将军扎了针,又叮嘱了他贴身小厮按时喂药,随后,卢老将军沉沉睡去,苏宸离开了卢府。
回府的途中,苏宸坐在马车上,心中安定了不少,有了卢老将军的支持,润州军方是很难被分化,他能继续做好润州的防御,不会被宋国的离间计所破坏,只希望邓王不要故意节外生枝就好了。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三十三章 没安好心!
林仁肇带兵三万,皆是他这几年培养出来的精锐兵马,不仅擅长水战,在陆地上作战也是足够悍勇,三万人马从采石矶的大营出发,一路沿江西进,来到了芜湖城外,与宋军刚好正面相遇,双方跃跃欲试。
宋军由李继勋带领一万两千人马,从铜陵出发,进入芜湖范围,打算先在沿途城镇的搜刮一波粮食以战养战,然后随时准备偷袭芜湖城,但是,与被林仁肇派出的斥候发现,禀告给了林仁肇,因此,林仁肇决定要用一场硬仗,来证明自己。
于是,林仁肇带着三万兵马,在郊外与宋军列阵对峙,要进行了正面的作战。
宋军同样发现了唐军,但并没有在乎,甚至带着一种不屑。因为在陆地上作战,宋军的精锐都是禁军中的勇猛之士,常年与北汉、辽国进行地面作战,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都有丰富的地面冲杀的经验和实力,这是其一。
另外,这批宋人身体高大,勇猛善战,十分高傲自信,自从作战以来,宋军在长江南岸与唐军作战,发现江南唐国的百姓身高普遍比宋人要矮一些,体格子小一些,在肉搏拼杀中不占优势,所以宋军仗着体格魁梧,不把唐军放在眼里,觉得以一挡五都没有问题,哪怕只有一万多兵马,对上唐人两三万人,毫无惧意。
一位都虞侯叫林铨,还有一位都虞侯厉风,两人主动请缨:“李将军,终于见到散在城外的唐军步兵,我二人请命,率三千兵马作为先锋,迎头痛击唐军,先开战绩!”
这两位都虞侯,丝毫没有把唐军放在眼里,打算带领三千兵马作为先锋,先一步冲杀上去,直接打垮唐军,这是立功的好时机。
李继勋也没有将这批唐军放在眼里,倒是点头同意了。
“好,你二人先带领三千兵马进行冲锋,本将军调动两侧人马各三千人,在左右配合,当你等带兵正面重创唐军之后,我方两侧的兵马,便可以包抄冲击,将这两三万唐军全部歼灭于此。”
李继勋非常自信,因为过往的几次胜利,已经让他不把唐军放在眼中,十分自信,带着蔑视,觉得如果唐军没有了水师,不依靠守城,那么在陆地上完全是被砍杀的份儿。
“得令!”
林铨、厉风抱拳领命,很快就点了兵马,发起冲锋。
“杀啊!”
先锋军开始冲杀,有五百骑兵,两千五百步兵,一鼓作气,像是铁甲洪流,向前奔腾杀去。
林仁肇将这一幕看在眼中,他也在排兵布阵,派了三名都虞侯带兵五千摆开了阵势,这些都是他训练多年的将士,虽然一直没有经过大战厮杀,但平时的训练有很多,到了检验战力的时刻。
“轰隆!”
很快,双方兵马冲撞在了一起,三千宋军先锋与五千列阵的唐兵,进行了直接碰撞!
哐哐当!
战马碰击,兵甲冲撞,双方士兵在这一刻进行了交手,犹如修罗场一般,厮杀惨烈。
宋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而唐军虽然有人数上的优势,但是无论单兵能力的确要弱于宋军,好在唐军的人数要多于对方,就这样,一万多宋军兵马与林仁肇投入的两万大军,混战起来。
双方交战打了一个多时辰,哪怕李继勋投入了两侧的兵马斜插上去,但是也被林仁肇排兵布阵,两侧各用五千人数的方阵,拖住了宋军。
导致这一万多的宋军与两万唐军,焦灼厮杀,双方谁也没有占到便宜,但这时林仁肇还有一万主力军准备击鼓上阵,继续冲杀,李继勋见自己的兵马几乎全部押上,兵力明显弱于对方,便做出了撤军的命令,金锣收兵。
此次算是宋军一个小挫折,因为兵力不足,宋军一万两千的兵马被迫退兵,死伤有两千,只有不足一万人撤回铜陵城范围,而林仁肇收兵之后,带兵进入了芜湖城,暂时镇守芜湖,阻挡宋军进一步东进。
.........
金陵城,枢密院使陈觉的府邸。
魏岑、冯延鲁、游简言、查元方等人,来到了陈觉的府上,讨论林仁肇和苏宸有投敌宋国的迹象,他们在商讨方案,如何能换军主帅。
魏岑说道:“这是一次好机会,我们如果把握住,那么便可以彻底打压林仁肇和苏宸,便是压住了孙党和新党,更换城我们的人,前去两线担任主帅,这是利好之事。”
冯延鲁道:“苏宸的存在,对我等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他是韩熙载的门生,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孙党在朝廷上的地位。若不将此人摁住,则孙党要完全压住了我们,把我们逐渐边缘化,下面官吏会纷纷疏远我们,这不是一个好兆头。既然苏宸站在了我等对立面,开始对我阵营造成重大威胁,当放大此人与宋的私通关系,尤其是让咱们官家讨厌他,不再重用他,这样便是我们想看到的。”
魏岑插话道:“不错,苏宸与宋国有书信往来之事,便可以大做文章,邓王身边有我们的人,只要不断的给邓王拱火,或许能够对苏宸造成一些事端和麻烦,我们则可见机行事。”
陈觉蹙起眉头,他现在有点担心两线战事,说道:“眼下国难当头,我只担心除了苏宸和林仁肇,没有很适合的将领,能够胜任,真正的挡住宋军。若是两线全部败退,即便我们在朝中权倾一时,但唐国灭亡了,咱们争了权,也失去了意义。”
魏岑淡笑道:“我有一人选,可顶替林仁肇或苏宸其中的一位,要明白,我等哪怕联名进言了,不可能同时把两个主将都拿下,但只要拿下一人也是有好处。”
“不知魏大人,提议哪个人选?”
魏岑解释道:“这个人选,就是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其父皇甫晖乃是奉化军节度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镇守过江州,带兵对抗过后周,算是唐国威望甚高的将领,皇甫继勋也算是将门之后,平时自称颇懂兵法,倒是可以一试,此人早被我方拉拢,可是我们的人。”
陈觉点头说道:“皇甫继勋,既然是将门之后,本身又是金陵神卫统军指挥使,负责金陵城防,应该颇得官家信任,可以找机会推上去,取代林仁肇或苏宸,配合邓王和郑王守城!”
冯延鲁此时开口:“我在考虑,若是两线有一线败退,那么金陵城会变危险,我们可以怂恿官家,暂时撤离金陵,去往洪州一带!可以让韩熙载等人继续留在金陵防守,到了洪州,那里有我们的布置,也能让官家更依赖我等。假如金陵城破,韩熙载等人被捕,就更好了,朝廷只剩我们一党独大。”
魏岑赞叹道:“此计不错,可以一用,若是金陵难保,倒是可以效仿先帝,迁都洪州去,保存力量了。”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三十四章 使节团将至
苏宸离开卢府的次日,邓王李从镒再次带人来到府邸,名义上探望卢绛老将军病情,实则是打听卢绛与苏宸交流后,是否打探到一些内幕。
李从镒来到卢绛的房间,简单叙话之后,直切主题问道:“卢将军,你与苏宸谈的如何?可曾试探出他有叛国通敌的迹象?”
卢绛坐起了身子,神色镇定,说道:“卢某已经与苏宸聊过,他对大宋皇帝赵匡胤和监军丁德裕给他写书信的事,并没有隐瞒,如实说了,他只是接到了书信,并没有写信回复,没有所谓‘私通叛国’之说,这一点,城门守卫都可以作证,并未看到苏将军送信出去。而且,以江左苏郎的人品,行为坦荡,只要他这样诚恳说出,严正表态了,卢某相信,他是清白了。”
李从镒有些愣住,他没想到卢绛说出一番话后,竟如此信任苏宸。
他看向卢绛,问道:“卢将军对苏宸就这么信任吗?他说没有,你就如此相信,没有质疑了吗?”
卢绛回道:“信任源于人品,江左苏郎的才华、性格,没有人会对他怀疑。邓王来自金陵,又是皇族贵胄,他的事情,邓王应该听到的比卢某更多。皇后和皇子也都是他救活的,既然他如实交代了,我觉得为了不寒统帅的心,打击将士们的士气,不宜深究。而且,苏宸怀疑这是宋国使的计策。”
邓王狐疑道:“这些书信,是宋国的计策?”
卢绛说道:“不错,这应该是宋国使的离间计,就是离间我军统帅与朝廷的关系,一旦产生裂缝,那么朝廷一旦怀疑,都会对我军产生很大的影响,让我军产生猜忌,这样会瓦解士气,如果我们误信了,错把主帅撤掉,会造成更大的危险。所以才说这是一种离间计,或许不止针对苏宸一人,也可能会同时针对林仁肇,朝廷不得不防。”
邓王陷入沉思,微微点头,因为林仁肇那边,也的确出现了这种情况。
既然卢绛这样的信任,李从镒倒也不好强硬胁迫他,必须站在自己这边,此事还需要重新来评定一下才可以。
如今邓王李从镒,在卢绛府上没有得到想要的答复,于是打算暂时安抚住老将军,然后暗中在调查,如果苏宸真的没有私通帝国,他也能安心一些,倒不是非抹黑苏宸不可。
毕竟,无论是苏宸还是林仁肇,对唐国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因为撤掉这二人,导致全线崩溃,那么唐国没有了,他这个亲王的身份,也就荡然无存,所以朝廷那危急的时候,身为皇族贵胄的邓王,更在乎这个唐国能不能守住?
李从镒来之前之所以那么愤怒,就是担心苏宸这么有才华的人,真的与宋国皇帝牵扯不清,甚至投敌叛国,那对朝廷而言,等于一种背叛,背叛皇室和唐国。
毕竟朝廷对苏宸如此重视,若是苏宸做出那种事,会让他感到无比的愤怒,所以在过来的时候,带着一种刻薄和怀疑心里。
但经过与卢将军的谈话,让他也意识到了,万一这是宋国的阴谋诡计,那么他应该谨慎一下,不能真的自毁长城,冤枉的苏宸,反而对皇室和国家没有好处,这一点头脑,他还是有的。
..........
半个月后,程德玄率使节团抵达了扬州,放出的出使消息,已先一步传到金陵城。
金陵城皇宫,金銮殿上。
文武大臣,气氛压抑,因为宋军攻打唐国,已经三个多月,从春末的四月,打到了炎热的七月,仍然没有退兵的迹象,而且两线大军始终处于劣势,从南方的吉州、抚州、信州集结的兵马,只有寥寥数万,还没有赶过来。
韩熙载率先提到了招募兵马,调动粮草,如何跟蜀国、西北折府、北汉等联盟的事宜,大臣们讨论了半天,但一时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这时候,礼部侍郎游简言站出来,拱手道:“启禀官家,臣有事要奏。”
李煜看礼部侍郎站出来说话了,于是询问:“游卿,有何事要奏?”
游简言说道:“回官家,大宋派了使节团,即将度过长江,来到金陵,这次是为了议和而来,他们的国书已经送到。”
“议和?”李煜有些惊讶,宋国如果议和退兵,那是好事啊!
其余大臣们听到这个消息,也感到了惊愕,旋即是欢喜、高兴,窃窃私语。
“宋国要议和,马上就要退兵了。”
“这么说,我们唐国能保住了。”
“战事要停了。”
群臣议论,犹如炸开了锅一般。
李煜内心有些激动,对着礼部侍郎说道:“国书何时送到的?”
游简言道:“回官家,昨天下午送到,但臣下衙之前才看到,当时宫门已关闭,不便夜间入宫打扰官家休息,便于今日早朝,呈递大宋使节团送来国书!”
“好,呈递上来。”李煜有点迫不及待了。
一名内侍太监上前,接过了使节团送的国书,递到了李煜面前。
李煜接过来之后,看到此封国书上,陈述了宋国派出使节团南下前往金陵之事,将于三日后抵达,过来议和停战之事,这里面条款,除了索要一些贡品外,还有钦点索要江左苏郎,作为停战的条件,让唐国朝廷提前商议决策。
“索要苏宸?”李煜看到这里,有些愣住了,这个条件,完全让他意想不到。
此时,礼部侍郎游简言开口道:“这次大宋使节团于三日后抵达金陵城,要与我唐国朝廷讨论议和停战之事,除了我方要送出金银珠宝、绢匹等贡品外,大宋皇帝指明索要苏宸,据说赵匡胤惜才,很喜欢江左苏郎的才华和诗词文章,打算索要去往京城,担任汴京宫廷的皇子的陪读和讲师,若是答应,宋军便可停战议和!”
他这般说出来后,朝廷的大臣们,更加惊讶了。
“索要苏宸?”
“这会不会是什么阴谋?”
“苏宸可是我唐国第一才子,能文能武,还懂格物经商,价值太大,不能交给宋国啊!”
“是啊,那样会让宋国更加强大。”
大多数臣子,都觉得交出苏宸是不妥的。
但是也有一部分臣子,觉得用苏宸换取唐国的安危,还是值得的,毕竟润州岌岌可危,一旦城破,苏宸也难逃被俘虏和击杀的命运,与其等那时被动,还不如直接交给宋国,换取议和停战的机会。
韩熙载此时脸色有些严肃,他意识到,这宋国表面看着惜才,实则没安好心!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三十五章 内讧
魏岑这时候站出列班,朗声说道:“官家,既然宋国有意停战议和,此乃关乎唐国生死安危之事,绝不能轻视,若是能用一个苏宸,换取唐国安危,臣觉得十分划算。”
陈觉也站出来说道:“魏大人说的在理,目前两线作战已经全部面临崩溃阶段,随着时间推移,只要再过几个月,很可能两线全部败退,宋军就会打到金陵城下。到时候我们整个唐国危矣,若是能用一个苏宸换取唐国安危,这是他的功德,也是作为臣子,应该为朝廷做的付出。”
“臣支持魏大人所言!”
“臣附议!”
一些大臣纷纷站出来支持魏岑和陈觉的观点,用一个苏宸换取唐国的安危,能够停战议和,保住唐国和朝廷,也就保住了他们的安危和官位。所以,大部分官员都支持这个观点,觉得太划算了。
尤其是宋党之人,他们本来就对苏宸耿耿于怀,由于苏宸的存在,使得韩党水涨船高,重新回到权力枢纽,压了他们一头。
宋党的人,官员早就憋了一口气,而这个时候,宋国提出了议和的要求,就是以苏宸作为交换条件,正好给了宋党官员的一个发泄的借口,全部支持这个决定,而且站在大义方面,所以声势很大。
这个时候,韩熙载走出列班,一脸焦急,甚至带着几分愤怒,说道:“官家,此事万万不可,这明显就是宋国使的计策,要离间苏宸和朝廷的关系,让我方陷入内斗,其心可诛,不可中了此奸计。”
徐铉也跟着站出来表态道:“韩大人所言十分有理,苏宸的才华我们都见证到了,此一人可挡数万大军,无论是他在诗词方面的影响,还是他医术和格物的能力,以及他经商的本事,都是万中无一,这么多才华集合于一身,他的能力太突出了。我们万不可将此人主动交予宋国,否则此消彼长,宋国会一天天强大,而我唐国就此彻底衰落下去,与宋国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只会加速唐国的灭亡。”
高越站出来道:“韩大人和徐大人,说的大有道理,苏宸此人对我唐国太过重要,若是有他在,我们还有翻盘的机会。只要宋军无法攻破两道防线,不久必然会退去,到时候我们重振旗鼓,休养生息,按照苏宸的规划,过几年我们唐国必然兴盛起来,无惧宋国的压力,会逐渐缩小差距,故而,苏宸十分重要,不可轻易交出,否则天下人,将如何看待我唐国?”
冯延鲁站出来道:“此言荒谬,苏宸一个人再有才华,难道我唐国缺了他,就会灭亡?不可真把他当成卧龙凤雏一般的人物,且不说他是否有那等实效和作用?眼下若不停战议和,我军随时会败退。等宋军会兵临金陵城下,如何解这个围?”
“不送出苏宸,随时国可灭,谈不上后面,还有什么发展不发展。我劝诸位当认真考虑,我们已经守不住了,没有时间给苏宸后面发展机会了,如何解当下燃眉之急才是关键。”
魏岑附和说道:“冯大人说的句句在理,都知道江左苏郎有才华,但是我们也不要盲目夸大他的才华,而且这种才华是要在稳定的国家环境下,给充足的时间,一步步展开才能做到。但是现在宋国,不会给我们这个时间了,是灭亡还是交人,就在这两个选项来选,我希望大家能够从现实出发。”
陈觉说道:“根据探子回报,整个润州城内的粮草还能坚持四个月,兵力不足三万人,面对城外十万大军围攻,还能坚持多久都不好说。润州城随时会破,与其等城破,苏宸被俘虏带回宋国,我们毫无谈判的筹码,不如趁现在主动交出苏城,换取唐国得以喘息的机会。这样的话,唐国朝廷和诸位大臣才有明日,否则国将不国,覆灭在即,这才是重中之重。”
李煜听着大臣们相互辩论,各说各的道理,作为旁观者,他觉得无论是宋党还是韩党,说的都有道理。
但是,有道理不一定适用,哪个最符合当前这个选择,才是最重要的,他看出了潘佑、李平这些新党的人,保持缄默,没有发言。
李煜沉吟了一下,心中明白了潘佑等人是不想掺和其中,支持交出苏宸则会得罪孙党,甚至得罪江南的读书人。若不交出苏宸,很有可能唐国真的岌岌可危,违背了新党的利益,毕竟新党这群人都是南方人,代表了江南本土贵族和门阀势力,一旦唐国不保,他们利益会遭到很大的打击和重创。
因此,在这个时候,潘佑等人,会从本身的利益出发,心中应该更倾向于将苏宸交出去,换取唐国残喘的时间。
再者,潘佑、李平等人本身也是改革派,若是唐国能够休战,那么潘佑等人便可以得到了缓冲时间,继续推行变革,甚至吸纳苏宸先前提出的一些变法经商的方案,进行综合整理。或许会将南唐重新变得富强,而且吸取这次兵败的教训,以后会将城防长江沿防线等做出更好的布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