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时明月宋时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江左辰
“冲——”
赵奎带着三百骑兵一马当先,轰隆隆重下山坡,作为先锋开道。
随后,沈琅、邓王李从一,带着骑兵和步兵直接从山坡冲下,杀向了营地。
而营地处的吴越守兵,听到了马蹄声,立即吹起号角。
“咕呜呜——”
一些塔楼的弓箭手发现来路不明的骑兵接近营寨,立即拉弓放箭,并且大声喝斥。
嗖嗖嗖。
百余只箭矢射出,阻挡敌兵的冲锋来袭。
“唐军袭营了。”吴越兵大喊,加上号角的吹动,惊醒了附近营帐的士兵,赶紧穿衣拿兵准备迎战。
说时迟、那时快,三百骑兵眨眼已到,损伤了几十人,还剩下二百四十多骑兵,直接策马持盾,冲撞栅栏,将吴越兵的营地栅栏撞出一个豁口。
后面的骑兵,继续奔腾而入,犹如一个钢甲洪流冲毁堤坝一般凶猛。
骑兵炸营,破坏力很大,后方的禁卫军步兵,手持长枪和陌刀,开始劈砍守卫,前后连接并不散开,要一鼓作气直接贯穿军营。
沿途有许多吴越兵惊醒出帐,拿着兵器过来阻挡,但是暂时一片混乱,没有能有效组织起来,眼看无法阻挡住。
这一刻的李从镒,吓得弯着腰贴在马背上,左右观望,发现四周十分的血腥和残酷,不断有人被杀,他整个人浑身发抖,很怕就此战死在这里。
“继续冲,不要停!”
沈琅带人冲锋,以骑兵开路,马踏连营,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整个营盘,长约两里,宽有二十丈,以这个厮杀速度,只用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就已冲到从后方冲到前方的辕门处。
有一部分禁卫兵被吴越兵给拦挡住,成为了孤军。
“快走,不要管我们!”一位禁军都虞侯大喊,知道他们已经闯不出去,与其这样,他们选择留下作战,给邓王争取逃离时间。
沈琅心中一叹,没有掉头去救,率领突围的队伍果断向前,一路贯穿而过。
这里的守将路彦铢发现这种情况,已经猜出了这支突围军队,只想突围,并不是来真的破营的,稍稍松了一口气。
路彦铢立即调拨了数千人马进行追击,哪怕追到润州城下也要再斩杀一些突围的人马,出一口恶气,否则这个营盘被他们破坏,伤害了不少军营的士卒。
“赶快开门,邓王殿下在此!”
赵奎率先锋铁骑几十人,浑身染血先一步冲到了城门下。
城头的唐军官兵,早听到城外有厮杀声,发现天色刚放亮,就有一支唐军的旗帜和甲胄的兵马冲到城下,有些激动,终于盼来了援军,但是守在城头负责执勤的都头,担心是敌军的奸计,所以犹豫没有开门。
“没有苏将军手令,不允许开城门,军令如山,请诸位恕罪,我等立即派人去禀报苏将军。”
这里的士兵和都头,都很担心城外的兵马是被吴越奸细所假扮,毕竟当初吃过这个亏,卢绛将军就是被混入城百姓中的奸细所伤,当时差点破城。
所以,谁也不知道这些军马,是否真的唐军!
“放肆!”李从镒城头大喊:“我乃邓王李从镒,命你们赶快打开城门,若是本王出现危险,定不饶尔等!”
“杀啊!”吴越兵正在追杀过来,情况十分危急,但这里城门并不打开,让李从镒不免发火,既是害怕,又是担心恐惧,怒气冲冲。
他现在十分担心,自己冲击军营都没有出事,反而死在城下,那就太憋屈了。
所以,他大声怒骂,希望官兵能够慑于邓王的威名,但是城头上的都头和士兵并不认识邓王,甚至也没有见过,而且他的穿着只是普通的都虞侯甲胄,一身狼狈,完全不像一个皇亲国戚啊。
更没有人相信这人是邓王,所以城头守军还是坚持禀告给苏将军,由苏将军来定夺。
“邓王殿下,诸位将军,我等也是奉命在身,苏将军有军令,任何人要入城,除了斥候对暗号之外,大规模兵马入城,必须经过他的允许和令牌,才可以进入,以防有敌军扮作我军浑水摸鱼进入,还请原谅。”
邓王大怒道:“放肆,难道我堂堂邓王的话,还不如一个江左苏郎,他刚当上多久的将军职位,你们眼中就只有苏将军,没有朝廷,没有皇亲国戚吗?”
“邓王息怒,苏将军马上就会来到!”
邓王李从镒听完,差点没气吐血,这守兵横竖就是听不进去。
“全部杀了!”吴越兵冲杀过来,足有四五千人,而且营内号角响起,不断有兵马苏醒,朝着城池冲杀过来。
吴越兵也发现了,城门关闭,不让城下的援军进入,于是他们打算逮住这个机会,打算把城头把城下的兵马歼灭。
此时,城头的守军弓箭手纷纷拉开弓箭,朝着吴越兵杀来的方向射箭,也吹起了号角,敲起了战鼓,向城内发动信号。
天刚放亮,城内的驻军许多人尚未睡醒,听到号角后立即被惊动了。
许多人纳罕,想不到今日的大战这么早就也要展开,这是所有人没有想到的。
“快去守城!”西城内营房驻扎的唐军,匆匆忙忙赶来到奉天门的城门口,进行汇合。
与此同时,两名飞骑,已经快马向苏宸的府邸奔去,要向统帅传达西城的消息。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二十七章 服从军令不动摇
苏辰在府上已经起床,正在院内练刀,忽然有侍卫冲进来禀告,说西城奉天门外有一股援军抵达城下,声称里面有邓王,但真假难辨,请苏将军定夺。
“邓王?”苏辰听完之后略感惊讶,邓王李从镒怎么来润州了?
但是这种事情的真伪,需要亲自到场来验证,同时也要做好这批人马,是吴越兵假扮的可能性,做好两手准备,才能打开城门确认是否为真。
否则一旦中计,整个城池就可能陷入危险这种事。
在一个月之前,刚刚发生卢绛将军就是因为打开城门,营救城外的百姓,结果在百姓中混杂了奸细。
苏辰立即出门,带着一队侍卫,策马奔向了西城的奉天门处,同时派荆泓去往城内的兵营调动数千人马过来,做好防御准备,以不变应万变。
“驾!驾驾!”
天色放亮,街道上飞骑奔跑,惊醒了不少润州的百姓。
苏辰抵达城门口处,飞身下马,快步冲到城楼上,向下观望,此时城外已经陷入了厮杀,真正在拼斗,而非在演戏。
吴越兵足有五六千人马冲杀过来,围堵这批唐军。
此刻,已经把邓王李从镒吓得双腿发抖,脸色铁青,整个人下马,靠在城门口内,外围有百余名侍卫保护阻挡,其余兵马则与吴越兵在对抗。
城墙上的唐军,虽然没有打开城门营救,但是,正在用弓箭和滚木攻击城下的吴越兵,帮助城外的援军,不论下方的唐军是真是假,但吴越兵肯定错不了,所以弓箭朝着吴越士卒射击不断。
邓王李从镒都快哭了,他也才二十二岁,皇亲国戚,身份尊贵,不想就这样稀里湖涂死在这里!
他朝着城门里面不断大喊:“赶快打开城门,我是郑王,你们不想活了,等我进入城内。我要你们好看!”
“本王身上有圣旨,赶快打开城门,苏辰不过是我皇室李家使用的奴才,你们信他的军令,敢违背朝廷旨意,难道要造反吗?”
他歇斯底里的呐喊着,但是城门纹丝不动。
邓王在这一刻都快绝望了,因为城下的唐军越来越少,不断被杀,而吴越兵不停如潮水般攻来。
若是再不打开城门,城外剩余的几百禁卫军,有可能全部被杀。
这时候,李从镒心中对苏辰痛恨万分,如果不是他的严格下令,怎么会有这种事?
邓王心中大恨,本来到润州就是要监督苏辰,查找证据,现在对苏辰的意见更大了,即便没有罪证,邓王觉得也不能让他痛快,要无中生有,否则对不起今日跟自己厮杀过来的禁卫军士兵,也对不起自己如此担惊受怕陷入绝望的心境。
此时,苏辰已站在城门上,看到城下的厮杀十分真切,而且唐军的穿戴像是禁卫军装束。
他问向身旁的都头和都虞侯问道:“这支唐军内,可曾有人拿出腰牌或手令?”
一名都头点头回答:“的确有人自称邓王,拿出手令,但我等并不认识邓王,也不知手令真假,所以严格遵从苏将军命令。若无您首肯,我等不能开城,一旦这援军有诈,我们润州城便守不住了。”
苏辰听到都虞侯和都头这样解释,微微点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军令如山,他们这样坚持并没有错。
苏辰转身,对着城下喊道:“我乃润州统帅,城下带队的是哪一路援军,可有信物证明身份?”
城下一名正在作战的副都指挥使沉琅,听到这个声音,策马转身,掏出禁军的镀银腰牌,晃了一下,大喊道:“苏将军,我乃殿前司侍卫军统领沉琅!这是禁军令牌,护送邓王和圣旨来到润州,恳请苏将军下令开城,不然我等马上就抵挡不住了。”
他大声朝着城头喊着,情况及及可危。
苏辰看着城外只剩下几百人的队伍,仍然在苦苦挣扎,与吴越兵厮杀的时候,一点不像作假,完全是真刀真枪,拼杀勐烈,血气弥漫。
再加上禁军腰牌也不似作假,苏辰果断下令道:“来人,开启城门,注意接应,另外通知荆虞侯,做好瓮城防御,以防意外发生。”
“是!”都头领命,下去传达军令了。
以防意外,就是指这支军马,如果一旦是伪装的唐国金陵禁军,故意上演的苦肉计,那么,在第二道城关瓮城里,便进行阻击。因为在主城墙后面,还有一道瓮城,主城与瓮城的城墙之间,是一个小型广场,用于摆放军用物资和列队训练等。
一旦进入了瓮城之内,关上城门,四周都是唐军,也等于瓮中捉鳖,除非涌入的兵马过多,从两侧石阶杀上城楼,通过城墙的连接道,攻入瓮城内。
如果荆泓防御得当,可以在这里歼灭少部分的敌人,让他们全部葬送在此处。
“吱呀呀!”
厚重的城门被开启,最靠近城门的邓王和一些侍卫,得以率先进了城内,其余的侍卫军也在边战边退涌入城内,但不可避免尾随冲进来一些吴越兵,但是被接应的唐军用长枪和弓箭及时制止,迅速关闭了城门。
险而又险,邓王被救入了城内,整个人有些虚脱。
李从镒整个后背都湿透了,被刚才的形势所吓,一直以来他还不过是一个养尊处优,色厉内荏的一个王爷。并没有经过沙场历练,大事磨炼,所以,胆气不够,不论是冲杀营盘,还是在城下厮杀,邓王都有些害怕,他担心自己会丧命于此。
终于有惊无险的进入城内,他总算放心了许多。
苏辰走过来,看到了邓王,穿着都虞侯的装束,大致明白过来,这是为了躲避吴越兵的注意,而故意换了服饰。
苏辰上过朝,也经常进入后宫,所以见到过邓王几次,在近处看到他的面容之后,确认这就是邓王李从镒无疑。
于是,苏辰心中的警惕也松了不少,快步上前,关心问道:“邓王殿下,您怎么来了?”
李从镒心有余季,双腿发颤,但不想在苏辰面前丢面子,所以强忍着站直身子,一脸冷漠说道:“本王过来,受了朝廷旨意,过来宣读圣旨,并且还会留守在润州,在你担任主帅期间,由本王担任监军,负责监督作战之事!”
苏辰闻言,多少能猜到,这应该是朝廷,已经不放心前线战士,要派人过来监督了,朝廷到了这种生死存亡的时刻,皇帝大概更相信皇室宗亲,觉得李姓兄弟加可靠吧。
苏辰这样想着,并没有表现出来,拱手道:“不知邓王亲至,有失远迎,请邓王见谅!”
李从镒冷笑道:“哪敢怪你江左苏郎啊!这次本王连城门都进不来,差点死在外面,这些士卒只听你的号令,连本王的令牌,都听不进去了,苏将军,果然管教有方!”
很明显,邓王的口气中充满了讥讽和怨言。
苏辰听出来了,但不好当面顶撞和辩解。只是道歉说道:“抱歉,由于提前没有得到消息,加上前段时间,吃过这方面的亏,所以,官兵们都格外小心。他们守了一夜,忽然出现来路不明的援军。难免有所怀疑,上一次卢将军受伤,也是吴越兵假扮难民入城,却在其中混了刺客奸细,差点将润州城击破,就是因为这个教训,让城里的守军格外提防,未认出邓王,请邓王多体谅包涵!”
邓王李从镒心中冷哼,脸面也不好看,但是他强忍着火也没有发作,如果因为这事,当面和苏辰撕破脸,不利于他接下来的行动和分化。
“此事暂且不提,苏辰,接圣旨吧!”
邓王李从镒直接从怀里掏出来圣旨,准备宣读、
苏辰见他真的拿出圣旨,于是按礼节跪拜,其余将领也纷纷下跪。
邓王开始宣读敕令,里面的内容一方面对苏辰进行了褒奖,同时委任了邓王李从镒担任润州驻军的监军,与苏辰联手,共同镇守润州。
宣读之后,苏辰起身,接过了圣旨,倒是没有多想,毕竟自己只是臣子,圣旨一出往往都是大臣和皇室之间的博弈。
圣旨的内容,在决策之前,往往是朝中各党派大臣相互辩论,最后在李煜那里综合博弈,衡量之后才会起草颁发,所以,既然圣旨这样安排,自然是朝廷各方博弈后的结果。
苏辰对着邓王客气道:“眼下吴越兵已经退了,请邓王到将军府,暂时歇息,伤员方面,会有军医帮着治疗。”
邓王李从镒点头,决定先在润州安顿下来,然后拉拢一些将领,暗中调查苏辰通敌之事是否确凿?顺便看一下,苏辰等人在润州,到底是如何抵抗吴越大军的。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二十八章 出使人选
大宋,汴京城。
赵匡胤在御书房批完折子,派人宣赵普、赵光义入宫,问起了离间计进行的情况。
赵普回道:“目前已经按计划进行,据说李煜已经派出了郑王李从善、邓王李从镒去往两战线做监军,很明显,离间计已经奏效了。
“目前,李从善已经进驻了采石矶,分化林仁肇的兵权,派林仁肇对抗长江南面的宋军,陆地交战,而他李从善则主要负责采石矶上江面水军,如我所料不差,他也一定会拉拢将领,暗中调查林仁肇,此事会造成军中分裂。”
赵匡胤闻言微微一笑:“林仁肇擅长水师,忽然在陆地上跟李继勋等作战,本来就是以己之短去作战了。只要林仁肇出事,南唐便没有了厉害的将领,无法挡住曹彬、潘美大军。因此,这个离间计一定要实现,而且一定要发挥作用,除掉林仁肇,才是真正有效果。”
赵普点头道:“明白,”
赵匡胤继续问道:“那东面战线可有效果?苏宸是否遭到排挤?
赵普回答道:“由于金陵城被围,前两日李从镒带着三千人马趁夜突围,闯入了城内,具体城内的情况如何?还不得而知,但是肯定也会制约苏宸,这个时候,我方可以加速推进,加剧裂变。
赵匡胤问道:“不如何推进?”
赵普答道:“我方可以派出使节团南下,出使金陵,打着议和的名义索要苏宸,只要放出风声,甚至出使唐国,驱狼逐虎,即便这个议和谈不下去,也会动摇军心,瓦解士气,有利于我军攻城和瓦解对手。”
赵匡胤点点头,觉得有道理。
赵光义在旁问道:“若是对方答应送交出苏宸,我军是否退兵?
赵普分析道:“目前两线进入了鏖战状态,如果唐军不犯错误,很可能再打个三个月或半年都是有可能的,那么,这半年时间,我军损伤必重,若是通过索要苏宸,定会使唐国朝廷内党派进行争斗,分化内部。一旦李煜为了皇族势力,为了小朝廷交出苏宸,必然会寒了天下士子的心,也会让唐国许多将士感到不值,那么接下来这些士兵的抵抗必然会弱,我们得到苏宸,暂时缓兵一段时日,也未尝不可。我们只说停战,休整半年,但并非把已经打到的土地要让出去,也不代表会全线退兵。”
赵匡胤明白他的意思,只说停止进攻,并没有说要交出所得土地,先匡住唐国,让他们分化,一旦交出苏宸,那么唐国的士气和防御,都会下降,到时候再攻打,一鼓作气,哪还管得什么停战束缚。
想通此节,赵匡胤哈哈大笑道:“这个计策也够阴损的,不过倒是符合兵法,兵不厌诈的道理,我们先稳住唐国,将其分化,让其内部有矛盾,无法团结在一起。这样,等他们交出了苏宸,待苏宸渡过长江北上汴京的时候,便可以让两路军马休整,再找借口,进行二次攻伐,一举拿下,难逃覆灭!”
赵普回答:“对,臣便是这个意思,那我们接下来,选出一位使节团。”
赵匡胤点头问道:“你们觉得,谁适合此次出使唐国?”
赵普觉得此事有些棘手,一时没想到合适人选,旁边的赵光义眼神闪烁,说道:“皇兄,我推荐一人,可完成此事。
赵匡胤看了二弟一眼问道:“光义,你有什么人选?”
赵光义说道:“臣推荐程德玄,此人目前在开封府署押衙,做事稳重,口才善变,最适合这种事。”
“程德玄!”赵匡胤印象不大,但自己兄弟推荐,他也没多想,就同意了。
“那好,此人作为使节团带领者的候选人,明日宣他入宫,朕再交代几句,若是思辨能力等没问题,便带团出使一趟江南唐国,完成此任务。”
………
赵光义府邸!
此时他还没有封为晋王,被封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府尹,再加兼中书令,绝对也是朝中大臣了。
此时,程德玄与赵光义,以及其它谋士程羽、贾琰、陈从信、张平等人坐在后院一个密室之内商讨此次出行之事。
赵光义说道:“程先生,这次推荐你进入南唐,也算正式亮相仕途,进入官家、宰相的视野,抢一份功劳,积攒履历和功绩,目前出征的这些禁卫将领中,少有我们的人,武将方面我们不占便宜,只能抢下这个出使得任务。
“若是你能提前接触到苏宸这个人,也能够拉拢一番,只要他开口,同意跟我们走得近,能成为我的幕僚,或为我们办事为,金银美女,各种官职,我都会想尽办法满足他。”
程德玄等人知道赵光义心中是有大目标的,毕竟赵匡胤登基之后,立即封自己的兄弟为开封府尹,就是释放一种准皇储的信号。
这几年,赵光义极力运作,已经在汴京城站稳了脚跟,安插了许多自己的势力,汴京的三教九流中,有他的眼线。他也在拉拢一些朝中大臣,召集许多幕僚为他南衙出谋划策。
按赵光义的说法,当年他母亲杜太后去世前,曾经交代过有金匮之盟,大哥做完皇帝要传给二弟,二弟做完皇帝传给三弟,最后再回到赵匡胤的子嗣下面,这是他母亲临终前说的,赵匡胤亲自答应过。
所以,赵光义对九五至尊之位还是有想法的,就看他大哥会不会遵守对母后的承诺了。
当初赵光义和义社十兄弟、赵普等人,上演了一场陈桥黄袍加身,把他的兄长赵匡胤推上皇位。
赵匡胤能登基为帝,跟赵光义幕后参与,也有很大的关系,有他一部分的出力和功劳,现在赵光义离这九五至尊之位,正在接近,如果皇兄真的能够传位给他,那么皆大欢喜。
但赵光义心中明白,必须发展自己的势力,只有自己的势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减少大臣们的阻力,毕竟在传位方面,还牵扯到儒家传嫡长子的传统,倘若传给兄弟也是在无嫡长子的情况下。
而目前,其兄赵匡胤明显有两位皇子,未来充满变数,所以赵光义在不停网络各种人才。这个苏宸既然已经有了天下第一才子之名,赵光义还是希望能够拉拢到他麾下。
程德玄皱眉摇头,叹道:“实不相瞒,入宫之后,臣觉得官家对这个苏宸格外感兴趣,甚至反复交代,一定要善待此人,将他带去带回汴京,甚至想册封苏宸,先入翰林做编撰,同时让他做大皇子和二皇子的太傅,所以您拉拢苏宸,可能不如官家给的力度大,他未必会站在您这边,很有可能会成为你的强大阻力。”
这是程德玄的分析,也是文人的一种内心嫉妒,若是苏宸过来,他们所有的谋士都将黯然失色,所以程德玄对苏宸,有些抵触。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二十九章 得不到就毁掉
赵光义听到程德玄的分析之后,也皱起眉头,露出了担忧,自己虽然成为了开封府尹,但毕竟只有五年,他还没有封王,身份地位与权势,并没有达到一个顶峰,甚至还没有权相赵普的权利大,他能给出的赏赐和封赏,更远不如皇帝给的多。
让苏宸来做他的谋士,在苏宸的角度考虑,自然不如做皇子的太傅,又在翰林院做编撰,以后当宰相那般实用。
这是既得利益,很容易获取,远比跟他一起蝇营狗苟,获得的利润要大,而且危险要小,所以赵光义感到拉拢到苏宸,的确没有任何竞争力。
程德玄看到赵光义神色有了变化,便知道赵光义已经听进去了他的分析,因此继续说道:“卑职过去唐国,会见机行事,挑拨苏宸与南唐的关系,尽量表达出您对他的器重和拉拢之意,若是感觉此人对对官家更亲近认可,对府尹大人您的拉拢毫不在意,那么,后面我等就要想办法把此人除掉,不然以苏宸的才华和名声,加持在两位皇子身上,可想而知,会带来许多不可预料的影响,那么您的机会,就变得渺茫了。”
1...191192193194195...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