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明月宋时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江左辰
白素素犹豫了下,微微点头:“可以,宸哥!”
苏宸听到她同意了,而且还叫着自己宸哥,代表对方并没有真正生气,心中的担忧一扫而空,然后说道:“素素,那五千两定金,差不多该给了。”
白素素表情惊愕了一下,胸口有些起伏,看样子似乎有点要抓狂了。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一百七十章 闺蜜的小心思
苍穹如墨,星辰璀璨。
每一次夜幕之下,这座繁华的城市内,一些权贵人家歌舞升平,醉生梦死,整个江南国度都处于烟花迷梦之中,夜阑卧听风吹雨,等待他们的,将是十年后的铁马冰河入梦来。
白素素坐在车厢内,手里拿着檀木盒,里面有婚书和她的生辰八字,在返回白府的路上。在马车走街过巷的途中,她想了许久,已接受了两个人彼此解除婚约的事实。
毕竟二人婚约实在过于尴尬,一个嫁不出去,一个不愿入赘,僵持下去,若是让白家长辈来处理,肯定会简单粗暴,到时候闹出更大的不愉快。
如今白素素已经了解苏宸的性格,知道了他的为人处事原则,倒是对苏宸并没有置气,或许觉得他说的也对,目前婚约进入了困局和死胡同,不如早些解除了,抛开过去,彼此重新开始。
说也奇怪,留在苏家吃饭的时候,白素素丝毫没有觉得关系的尴尬,反倒是更自然了,谈起合作来,两个人都游刃有余,很有默契。
不过,想到苏宸冲她索要定金的一幕,白素素还是有点气恼,这家伙,摆明不信任人嘛,自己像是会黑他钱的人嘛!
身边的小桐,安静地看着大小姐一会蹙眉,一会轻笑,一会惆怅的神态,默然不语,似乎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大小姐好像对苏宸不一般了。
回到苏府院子时,发现彭箐箐正在她院子里一边练拳,一边等她回来。
“素素姐,你怎么才回来呀,今日去谈皇商贡品,顺利吗?”彭箐箐收了拳术,看到白素素和小桐归来有些晚,以为谈生意遇到麻烦,所以走上前关心询问。
白素素淡淡一笑道:“谈的挺顺利的,白家的危机暂时解除了,箐箐,你没有听令尊说起吗?彭伯父今日也在场。”
彭箐箐摇头道:“我都没有见到我爹人呢,今日他一直在陪金陵使者吃吃喝喝的,都没有回家,我担心你谈的不顺,所以,就过来等你回来。”
白素素看到这位跟自己自幼长大,情同姐妹的箐箐,这般关心自己,心中有些感激,牵住箐箐的手,叹道:“箐箐,谢谢你,一直以来都这么关心我,支持我,站在我这边。”
“那当然,谁让你是我的素素姐,咱们做一辈子的好姐妹!”彭箐箐笑吟吟地回答。
白素素闻言,微微一笑,对箐箐是非常放心的,侠义心肠,品性纯朴,刀子嘴豆腐心,二女凑在一起,一个好动,一个好静,却能够很好相处。
“素素姐,你拿的这是什么啊?”彭箐箐随手接过来,晃动了一下,里面似乎很空荡,不像是存放珍珠玛瑙等贵重物品。
“婚书!”白素素没有打算欺瞒这个闺中姐妹,因为即便自己不说,回头箐箐去了苏宸家,也会得知这个消息,索性自己先坦白出来。
“婚书?素素姐,你要成亲了?”彭箐箐惊讶万分。
白素素啐道:“想哪去了,当然不是,这是我和苏宸的婚书,拿回来了。”
彭箐箐惊愕道:“你把自己的婚书拿回来了?难道……你们……”
白素素如实道:“我跟苏宸,刚解除了婚约。”
“难道是他退婚了?”彭箐箐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她已经察觉到,白素素对苏宸一点点有了好感,以前讨厌时候都没有主动去退婚,如今喜欢上对方,更不会主动提出解除婚约的,那么只能是苏宸退婚了。
“这个混账东西,狼心狗肺,我这去找他算账!”
彭箐箐有些动怒了,脑补的想法:就是苏宸可能喜欢上了青楼狐媚子,因此才会跟素素姐退婚。所以,她义愤填膺,抱打不平,要去揍那个负心人了。
白素素拉住了“嫉恶如仇”的彭箐箐,哭笑不得道:“找他干什么呀,不怪他,是我和他经过讨论,用他的话说叫友好磋商,才做出这个决定。”
“这又是何故?”彭箐箐皱眉不解。
白素素拉着她的手,轻叹一声道:“白家这种局面,爷爷卧病在床,父亲意志消磨,二叔吃里扒外,三叔难堪大用,那些远支堂兄堂弟,多是五服之外的旁系了,难以交心,更不会把嫡系一脉的家主位传给他们。”
“因此,白家暂时只能由我来抗着,我是无法嫁给他的,而他……似乎也对入赘很抵触,这桩婚事终究是水中之月,看得着,抓不到,还不如早日放开,从此正常交往。若是我与他有缘,日后等白家物色了其它后辈做掌舵人,素素能嫁出阁了,再考虑婚事吧。”
“可是,那时候苏宸早就娶妻纳妾,成亲生子,什么都晚了。”彭箐箐跺脚,有些干着急。
白素素笑了笑,说道:“我已和他约法三章,不对,是提出让他替我办三件事,不违背仁义之道,不违背良心品性,还是他能够办到之事……”
彭箐箐听到此处,下意识说道:“怎么这般耳熟,咦,这不是赵敏说的吗?素素姐,你什么时候学去的!”
白素素眉目如画,笑吟吟道:“那晚用过膳,他在院子里给你讲着倚天屠龙的传奇故事,那一段我恰好也听到了,当时我就对赵敏只是女儿身,却能驾驭群雄,敢爱敢恨的性格所打动,她提出做三件事的要求,看似简单,其实后面肯定大有用处。”
彭箐箐深感有理,别看她对诗词歌赋记不住,却对武侠故事格外记性好,听过一遍就记忆犹新,点头道:“是啊,第一件事,赵敏就是要去看狮王的屠龙宝刀,才引发一系列波折,可把张教主给害苦了。素素姐,那你让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他可没有义父在荒岛上,更没有什么宝刀!”
白素素笑着道:“我又不习武,要什么宝刀啊!我提出第一个件事,就是约束他三年不得成婚。”
彭箐箐顿时目瞪口呆,这也行啊!
“可三年之后呢?”
白素素叹道:“我尽量在三年内,安排好家族事物,寻找一个合适的白家接班人。”
彭箐箐却犹豫道:“可是白家,没有合适的人选啊。”
白素素沉吟片刻,说道:“三叔家的堂弟白皓还不错,今年七岁了,可以栽培一下。”
“他才七岁,还十分贪玩,能济什么用处?”彭箐箐觉得那小孩子不靠谱。
白素素则道:“常言道,名师出高徒!我打算替他寻个老师,若三年之内有所进步,那么家族的继承者便有人选了!”
彭箐箐露出古怪道:“你不是说他特顽皮,一般私塾先生都教不了他吗?”
白素素淡笑道:“一般的私塾先生不行,若是苏宸来教,或许能行。”
“让苏宸来教白皓!”彭箐箐惊愕一下,不过,想到苏宸的才学之名,教一个孩子倒是绰绰有余了,也不用担心他误人子弟,能有他几分本事,怕是也能当才子了。
“既然你决定了,那我也没有意见,这样吧,平时我替姐姐监督姓苏的,若是三年之内,他敢移情别恋,我就揍他!”
“什么移情别恋啊,说的这么难听;我和他,没什么的。”白素素脸颊有点红润,说的言不由衷。
“那可是你前夫啊,不对,是前未婚夫,该管也得管!放心吧,都包在我身上——”彭箐箐自告奋勇,神色雀跃,笑得灿烂,看得白素素反而愈发的不放心了。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唐朋党之势
润州城,韩府!
书房之中,灯光明亮,韩熙载与一位青衫文人一边饮茶,一边交流着朝中之事,算得上秉烛夜谈。
这个青色襕衫的男子,三十六七岁许,正是白日里在国府驿馆中,担任金陵钦差使者团的领队者,都转运使高远。
这高远既是都转运使,同时又是户部的员外郎,而韩熙载在被罢官之前,正是户部侍郎,是高远顶头上司的上司。
二人除了户部上下属关系外,高远和韩熙载都属于孙党阵营的人。
正所谓“汉以党锢衰,唐以朋党灭”,兴盛一时的汉唐两朝,最后皆是因为两大文人集团争斗,闹得朝廷官员势同水火,相互倾轧,内斗乱政,使得国家分崩离析,走向衰落和灭亡。
在南唐的朝堂,朋党也是存在,还争斗多年,这两大股党争势力,分别是孙党和宋党。
孙党的领袖是孙晟,北方密州人,好学有文辞,尤长于诗,后唐时为朱守殷幕僚,不久朱守殷反叛被诛,他投奔南唐,官至司空。
在八年前,周世宗攻伐淮南,孙晟奉唐主李璟之命北使后周,因不肯提供江南情况,被世宗所杀。消息传回南唐,元宗李璟闻之流涕,赠太傅,追封鲁国公。
孙党的其余人,分别是韩熙载、常梦锡、萧俨、江文蔚、李德明、徐铉徐锴兄弟、高越高远兄弟等。这些人身上有一个共同点,大部分都是来自中原北方,当年是因为中原大乱,投奔杨吴、李唐的侨寓人士。
宋党的领袖是宋齐丘,学识渊博,辅佐吴国、南唐的三十年中,是一位名实相符的宰相,不过此人贪权弄势,虚荣诡谲,更多只考虑自己利益,当年烈祖李昪打算夺权立国时,宋齐丘竟然考虑自己是否头功,故意耽搁李昪大事,令李昇相当不满。
后来宋齐丘还干涉皇室夺嫡之争,拥戴李景遂,反对李璟成皇太子,遭到李璟记恨。六年前,宋齐丘主导了江淮抗周之事,结果一败涂地,丢了淮南所有领土,李璟大怒之下,罢免了宋齐丘,使其回乡终老了。
宋党的人有李征古、陈觉、冯延巳、冯延鲁、魏岑、查文徽为一党,其中后面五个人,因为奸佞误国,被南唐史书评为南唐五鬼的五个人,风评很差。宋党的人特点也很明显,全部是江淮和江南土著人,代表着南方的官员势力。
两个党派之争,纠缠了二三十多年,在北周攻克淮南后,李璟执政末期,对宋党大为不满,开始进行了一轮清洗。比如罢了宋齐丘的相位,削官为民;下诏赐死了陈觉、李征古,把疾病在身的查文徽流放到了宣州,宋党因此大为削弱。
奈何到了李煜登基之后,却又改弦易辙了,造成了新的江南朝堂局势。
韩熙载给高远倒了一碗茶,笑着道:“不必拘谨,远来是客,今日没有什么上下官爵品佚,咱们就是忘年之交。”
高远拱手道:“多谢侍郎大人!”
韩熙载挥一挥手道:“老夫闲置在家,可不是什么侍郎了。”
高远恭敬道:“那下官称呼韩老吧!这数月来,官家对您一直念念不忘,数次提及,打算恢复韩老的官职,甚至有意让你自己挑选六部官差,不论是侍郎还是尚书,都可以商榷。”
韩熙载眉峰动了动,抬头问道:“咱们那位官家,真有这样说?”
高远尴尬道:“非原话,但意思差不离。韩老您上次因为在户部任侍郎,提出了铸造铁钱之事,跟冯延鲁那群人当庭争吵。当时韩老您没有控制住脾气,在宫殿上大发雷霆,指着宋党的人破口大骂,被殿中侍御史弹劾,又薄了官家的颜面,这才丢了官职。事后官家对韩老罢官之事,颇为追悔。甚至在上个月起,已经推行了铁钱新策,就是韩老您提的钱币之政!”
韩熙载闻言后,脸色缓和一些,呷了一口茶水,然后缓缓道:“淮南之役后,咱们失去了富饶的江淮地区,赋税减半,加上数年前的战争消耗巨大,国库空虚,财政拮据,老夫接管了户部之后,发现了咱们唐国已经出现了钱荒,因为每年巨额岁币,铜钱大量流入宋国,使得咱们江南之地,产铜虽多却不够铜钱使用。”
高远点头道:“下官就在户部做金部司的员外郎,对此深有感触。”
韩熙载继续道:“钟谟钟大人先前提出了铸大钱,以一当开元通宝十,名为永通泉宝;又铸小钱,以二当一,名为唐国通宝,这两种新铸币由于规划不当,行之数月,流弊丛生,百姓盗铸,极为轻小,以次充好,最后失败告终。但钱荒之事不解决,江南商业和贸易就要停止,百姓生活就要收到影响。”
“所以老夫才提出铸造铁钱,每十钱以铁钱六铜钱四的比例混合铸造,减少铜的使用,如此试用之后,当这种新的开元通宝铁铜钱,全面流通,就可以取代以前的铜钱,把纯铜钱用于做岁币,新铁铜钱在江南流通,便可以缓解铜荒,保证商品和钱币流通。想不到那冯延鲁、潘佑等人,竟然搬出周礼古制那些,来斥责老夫狡诈不古,争利于民,实在是荒谬、迂腐至极!”
高远深以为然道:“的确如此,他们对目前形势竟然视而不见,专说一些形而上的空话,顽固不化,误国误民!”
愤慨过后,高远继续道:“不过,上次之所以他们那般反对韩老,据事后徐大人等分析,很可能这次江淮宋党与江南新贵势力,达成了一种结盟,要趁机排挤咱们侨寓之士了。”
“新贵!”韩熙载喃喃几句后,变得沉默不语。
所谓的新贵势力,其实就是江淮丢失之后,李唐没了半壁江山,以后只能完全倚靠江南的力量了,所以李煜登基之后,对北方来的侨寓之士,江淮的宋党人士,都不那么重视了,反而大力扶持金陵和江南土著人士,比如潘佑、李平、陈乔、朱匡业、张洎等人。
韩熙载心情沉闷几分,叹息一口气道:“不提这件事了,说说今日的选贡会如何,白家……怎么样了?”
“白家?好得很呐!”高远对白家印象很好,顿时夸赞了几句。
韩熙载有点目瞪口呆,白家不是处于危难之中,被丁家在打压、濒临衰落了吗,怎么还会好得很?
“到底怎么回事?你且说来听听。”韩熙载闻此,顿时来了兴致。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一百七十二章 可能跟他有关
在韩熙载的印象中,白家已经被丁家压制,据说丁跃溪联合了几大家族,要在今日的选贡会对白家进行打压,形势岌岌可危了。
此时问起话来,高远竟然说白家表现好得很,让他惊愕不解。
“事情是这样的……”高远将今日选贡会上的发生的一幕幕,简明扼要的地讲述出来,包括丁跃溪如何挤兑白家,白素素最后如何翻盘,拿出了一件又一件新颖之物,彻底扭转了局面。
“香皂肥皂,驱蚊花露水,高纯度烈酒,青白瓷这些东西,前所未闻,都是白家短时间内拿出来的?”韩熙载顿时陷入了惊讶之中,委实想不通,白家是如何做到的!
“可若是白家以前就在研究这些新东西,不可能挨到现在才突然一起拿出来,难道白家有高人帮助?”韩熙载喃喃自语,忽然间,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年轻人的面孔来。
“会是他吗?”韩熙载内心狐疑,既期待是他,又觉得匪夷所思。
这几样新东西,听高远的意思,任何一样都能够产生很大的利润,几样搭在一起生产,白家生意的崛起势不可挡了。
如果真的是苏宸帮忙白家,研制出来这些新鲜物,那么苏宸可就不是才子这么简单了,而是一个国之重器!
倘若苏宸能够研制更多新商品,流通于世,成为贵重或必需之物,唐国的大小官坊投入生产,扩大对外出口贸易,可从宋地、契丹、高丽、南洋、大理、越国等,赚回回来更多的钱币和物资,那唐国的经济就能稳住了。
“韩老,您想什么?”高远见他神色发怔,一会蹙眉一会惊讶,忍不住相问。
韩熙载叹道:“你有所不知啊,白家这段时间被丁家和几个大家族挤兑,已经危机重重,随时要衰落下去,但是今日这几件新事物亮出来,却使得白家起死回生,柳暗花明了,我怀疑,白家的变化,其实跟一个人有关。”
高远更加好奇了:“哦,是谁?”
韩熙载坚定地说出一个人的名字:“苏宸!”
高远愕然道:“苏宸?这名字好生熟悉啊!”
韩熙载解释道:“苏宸,字以轩,苏以轩的才气大名,你应该在金陵也听过。”
“江左才子苏以轩?”高远顿时吃了一惊。
他在金陵士林中,也听到了苏以轩的名号,因为他的几首诗文流传金陵,脍炙人口,让许多读书人爱不释手,望尘莫及,听说苏以轩还在徐府诗会上,从对楹联上压住了上一届进士探花叶琛,并写出一首极其洒落传神的桃花诗,名气被推向文坛极高的位置。
士林读书人,开始把苏以轩当成了江左第一才子了。
高远曾经跟徐锴相遇过,从他那里听到苏宸的名字,但只是听过一次而已,苏以轩的名字明显更加响亮,流传更广。
“他不是才子吗,怎么懂得这些奇工巧技,工匠的手段?”高远有些不解。
韩熙载解释道:“实不相瞒,我家中犬子云鹏,跟苏宸关系匪浅,听说他在自己家中,经常喜欢格物,研究一些小东西,或许香皂和青白瓷就是他研究出来,用以帮助白家摆脱危机。”
高远有些奇怪了,问道:“那这苏公子,为何会这般力挺白家?”
韩熙载捋着胡须,微笑道:“因为苏宸跟白素素有着婚约,是当年苏明远与白家长辈定下,虽然后来不了了之,但最近苏宸与白素素走动频繁,私交甚密,听犬子说,这二人还一起做起生意,想必就是这香皂等物了。”
高远听得是目瞪口呆,消化了韩熙载的言论推测后,缓缓说道:“若当真如此,这苏宸的才能便更大了。”
韩熙载也是忍不住一叹,眼眸轻眯起来,说道:“是啊,如果他只是一个会做诗词的才子,那对于咱们唐国而言,并无益处,可有可无,老夫断不会如此看重,毕竟前朝的李白杜甫这等文豪,在从政上却没什么建树,都并非做宰辅大臣的料,于政无大用。”
“而苏宸除了写诗词外,还精通医术,擅写传奇故事,务实稳重,比江南的其它夸夸其谈的才子都不一样,老夫就觉得,这是一个实干型的人才。一旦咱们确认了苏宸就是这些新鲜物品的研出者,那么此人,我等一定要拉入朝廷不可。”
高远略感意外道:“哦,韩老打算荐举他为官?”
韩熙载轻轻叹息道:“不错,户部和工部的地方,最适合他的才能施展,倘若他能多研制出许多新鲜事物,可以在朝廷官坊内生产,对外贸易赚取大量钱币和战略物资,使得国库补足,国富民强,那我唐国还是能够继续抗衡北面的宋国!”
高远点头道:“韩老所言有理,倘若苏宸除了诗词才华外,真能懂那么多本领,那此人便不可多得了。”
韩熙载却又犹豫道:“不过,此子似乎不愿意入仕,连润州府学他都没有读完,目前是肄业生徒的身份。老夫这几天都在考虑,如何劝他参加科举,先过州府的府试,再去金陵城参加省试,金榜题名中了进士,在翰林院待两年,便可进入六部做官。只有被士林接受了,便真正融入这个圈子内。毕竟非科举之路出身的年轻人,在唐国入仕会举步维艰的。”
高远觉得奇怪,询问道:“他不喜欢入仕做官?可有原由?”
韩熙载道:“或许跟他家境遭遇有关,数年前,他父亲苏明远卷入太子暴毙案,被先帝赐死狱中,至今无人知道,苏明远是宋党的人,还是背锅而已。”
高远起疑道:“太子当时忽然患病,苏明远是唯一经手诊断,并写下药方的太医,但一日之间,太子暴毙,死因成迷,先帝大怒,果断对宋党下手,宋齐丘罢官,陈觉等人赐死,想必跟宋党不无瓜葛,苏太医也是在那时死在狱中。”
韩熙载道:“若是苏明远当真是趁机下毒者,或是故意致太子暴毙,怕是苏家老少皆不会幸免,必定抄家问斩,少说株连三族。这样看来,苏家后人没有定罪抄斩,可能并非苏太医致死。”
高远摇头轻叹:“宫内事情诡谲,错综复杂,这件事被先帝有意掩盖尘封了,恐怕不会再有答案了。”
韩熙载道:“既然苏宸并非朝廷公布的罪身,咱们也就没必要去翻旧案,只要把他拉入仕途就行。明日老夫把他请入本府上,咱们一起宴饮,你也当面瞧一瞧,共同想法子提点他,认识到入仕的重要性,并加入我们的阵营,不能让这明珠蒙尘了。”
“若他执意不肯,劝也无用啊!”高远苦着脸笑道。
韩熙载沉吟了一下,似笑非笑道:“那就只能使点阴招,逼其就范了!”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一百七十三章 才名远播
翌日,关于选贡会上发生的事情,逐步在润州传开了,白家即将推出香皂和青花瓷的消息,也是广为流传。
甚至在白润楼的货架上,已经有所展示了,精美的青白瓷,碧玉典雅的釉色,不浓不淡,介于青色与白色之间,色泽雅致,如同玉器,不论是读书人,还是权贵乡绅们,都喜欢上了这种釉色瓷器。
“这就是青白瓷啊,果然不同于青瓷和白瓷,很中看啊!”
“有了这青白瓷,跟玉器一般,以后可以少买青瓷和白瓷了。”
“就是啊,有了这种新釉瓷器,谁还用色调深暗的青瓷啊,丁家生意要凉凉了。”
这些酒楼宾客,进进出出,都在议论纷纷。
人群中夹杂着丁家二公子丁殷,闻言之后,脸色阴沉,快步离开了。
如今丁家人是偷鸡不成,又蚀了把米,心头膈应,对白家和白素素的恨意更浓烈些。
今日润州城内,还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湘云馆主打的戏曲《西厢记》继续开演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