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时明月宋时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江左辰
前面五场戏曲,已经分中午场和夜场循环演了两次,粉丝众多,都在翘首以盼接下来的剧情,可是湘云馆停了数日,已经让润州戏迷们翘首以盼,迫不及待了。
此公告一出,过来抢票的人很多,排起长龙队伍。
这时候的柳墨浓,人气爆棚,已经压住了其它三大花旦的风头,今年再夺花魁的呼声也最高了。
在湘云馆门口,同样有展柜,摆放着许多的香皂肥皂、驱蚊花露水、青花瓷等新出炉的商品物件,替白家做了宣传。众人倒是并不意外,因为都听说柳墨浓的戏词来自江左才子苏以轩之手,而苏以轩跟白素素关系暧昧,湘云馆帮着白家做宣传,也就顺理成章了。
甚至湘云馆幕后的金主潘家,也跟白家开始加深了合作。
“怎么跟苏以轩扯上瓜葛之后,都有天大好处呢?”有个襕衫公子站在湘云馆门口的展柜前,忽然做出这样的感叹。
“伯光兄,此话怎讲?”一位读书人拱手问道。
王伯光回礼后,说出自己的怀疑:“你们想一想,这湘云馆的柳墨浓,求到了苏以轩,得到了西厢记的戏曲话本,从而名声大噪,压住了其它花旦!白家本来都岌岌可危了,就因为白素素认识苏以轩,忽然白家搞出这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儿,若说跟苏以轩没干系,我是不信的!”
“对,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也不信!”一个矮胖的青衫男子这样附和说道。
“如此说来,这苏以轩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啊,除了诗词歌赋,就连格物巧技也能够精通?”
有士子却叹道:“读书人能够懂格物和瓷器工艺的,从未听闻啊,这个苏以轩还真是位怪才,恨不能相见啊!”
“就是怪才,否则他怎么神龙见首不见尾啊!如果我是苏以轩,肯定大摇大摆走在街上,不知多少大家闺秀、青楼伶人,主动贴上来,香艳无数啊!”有人脸上露出痴狂的神色,嘴上说着龌龊的言论。
“英雄所见略同啊!”王伯光手中折扇轻摇,露出惺惺相惜的眼神。
………
苏宸正在家中鼓捣着过滤细盐的装置,现在他已经不缺银子了,所以,不必每天考虑如何出去赚钱,而是只要考虑出好的创意,有战略目光就行了,或是兴趣来了,研究一下装置,打发时间。
不过他大学读的是医学,并非理工生,所以理工科知识不大专业。只是在高中时候,文理大综合,也学了几年物理、化学、生物这些学科,比较浅薄一些。无法像某些架空小说里的主角那样,回去什么都能发明创造,如蒸汽机、火车都能造,他是不行的!
“我的哥哇,你在家不?”韩云鹏人还在门外,声音却已经传入了院子内。
苏宸抬起头时,发现韩小胖已经匆匆进了苏宅大门,快步都冲过来。
“云鹏,你走的这么急干什么?”
“我爹,我爹…….他……”韩云鹏由于走得过快,加上肥胖原因,此时有点上气不接下气。
苏宸霍然起身,惊讶道:“你爹要不行了?”
他心中纳罕,按照历史记载,这韩熙载至少还有十年的寿命才对,不至于会出现不测!
“不不是,我爹……请你,到我韩府……赴宴!”韩云鹏喘着粗气说完。
苏宸翻了他一眼,这个大喘气,自己还以为他爹出事了呢。
“好端端的,为何请我赴宴?”苏宸有些奇怪,虽然韩熙载名气很大,人脉关系网强大,多跟他走动走动,能够获得其它的资源保护,不过,每次见面,韩熙载都要考教他骈赋和文章,令他无所适从,有些打怵相见。
韩云鹏解释道:“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似乎是金陵派来润州的都转运使高远高大人,我爹请你也过去赴宴!我想着吧,你的小相好白大小姐,不是正在争取皇商贡品嘛,若是你跟高大人熟络一下,说点好话,没准白家的事情也能顺利一些,所以,我就着急过来找你了,这是难得的好机会。”
“什么叫我的小相好,当心素素听到,收拾你啊!”苏宸驳斥了一句。
韩云鹏笑嘻嘻道:“素素叫的这么亲昵,还不是小相好,我如果喊素素,估计会被打。”
苏宸不跟他贫嘴了,而是思忖着,是否该去赴宴,见一见那金陵来的使者。
“都转运使高大人!”苏宸心中犹豫,昨晚他倒是听白素素提过此人,似乎为人正派,并没有难为白家,秉公处理,既然韩熙载派了儿子过来请自己,又是跟都转运使高远相见,自己若拒绝,就有点太不识好歹了。
“好,这跟你过去!”苏宸放下手里的器材,准备跟他离开。
韩云鹏忽然道:“苏大哥,你得再梳洗一下,换一身干净衣衫,要见朝廷的使者,不能怠慢了。”
苏宸寻思之后,觉得也有道理,于是进了房间,用香皂洗手洗脸,在灵儿的帮助下,梳理长发,又穿了一件崭新的绸缎材质的襕衫,这都是上次白素素让人一起给做了好几件外衫,作为备用的。
正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重新梳洗穿戴后,苏宸果然精神不少,显得玉树临风,英俊伟岸的温润君子。
韩云鹏大言不惭地夸赞道:“苏大哥,你这样穿戴之后,果然气质大变,已经超过我了。”
苏宸直接无语,心想我就是不穿衣服,气质也比你好啊,咱俩有可比性吗?
“走吧!”苏宸没有跟他闲扯,走出了门,心中多少还有点忐忑,只希望今日韩侍郎可别在酒席上,当着贵宾的面,再考究我什么文章出处那些,老子是真不会啊!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一百七十四章 原来是你
韩府建的宏伟壮观,由于润州富裕,韩侍郎曾是户部侍郎,在李唐做官成三朝元老,家族也有生意赚钱,财富雄厚,所以,韩侍郎府修建得算是润州城内最大规模之一,处处殿阁楼台、金碧辉煌,与徐府不相上下。
像白家这等九大家族,毕竟是商贾身份,不敢太过招摇越矩,比王侯府、顶级权贵府终要逊色一些。
苏宸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到韩府了,但是到后花园却是第一次。
这座园林十分具有江南特色,精致优美,小桥流水,假山碧潭,曲廊亭台,处处藤萝缠绕,修竹林立。
正是江南的四月中旬,一倾人力挖掘的湖面上,荷花绽放,绿水漫漫,风儿一吹,还有一股清新的花香。
今日的午宴,没有放在厅堂内,而是被韩熙载要求设在了湖边的石亭内,风景相宜,显得格外雅致。
苏宸步入园林中,走过宽大庭院里回廊九曲,粉墙黛瓦,风景秀丽,鸟语花香,本该心情悠然,但不知为何,总有点心神不宁的感觉。
接近石亭时,他已发现宴席上似乎有几道人影,并非韩熙载和高远两个人,还有一个鹅黄长衫女子在抚琴,隔着数十步远,却听到优雅的琴声。
“还有别人啊,你怎么不早说!”苏宸一边走,一边压低声音埋怨着韩小胖。
韩云鹏一脸苦色道:“我爹也没跟我说都请了谁啊,只让我去请你了。咦,那不是徐伯父和徐才女吗?”
他眼睛很尖,已经认出了弹琴的绝色佳人,竟是大才女徐清婉。
“遭了。”苏宸转身就要走,却被韩云鹏拉住手臂。
韩云鹏不合时宜地惊呼一声道:“哥你去哪啊?”
苏宸急忙甩着手臂道:“我家里还有事,先回去了,就说我没来过。”
韩云鹏不解道:“来都来了,怎么能走呢!”
“快松手,别拉着我!”苏宸着急要走,奈何韩云鹏拉住不放。
两人在这里一纠缠,却引起了石亭处韩熙载、高远等人的注意。
琴声也在这时候停下来,所有人都望过来。
苏宸停下挣扎动作,掸了掸身上的衣襟,面容强挤出微笑,一副知书达理的读书人形象,迈步走上前去。
韩云鹏站在原地,暗自佩服:我苏哥这演技也可以啊!
苏宸走到了石亭前,很有礼貌地拱手道:“韩老,您差云鹏请晚辈过来,不知有何赐教?”
韩熙载身份不一般,所以并没有站起身相迎晚辈,只是捋须笑道:“苏宸啊,老夫府上今日宴请宾客,没有外人,过来坐下吧,老夫为你引荐一下我这几位故友。”
苏宸看了一下桌案上有六个位置,空缺了一个座位,应该是为他预留的,至于韩云鹏,被韩熙载一挥袖,让其回避了。
他心中七上八下地坐下来,那个位置,不偏不巧地,正好挨着徐才女的位置。
苏宸侧着脸庞,眼神不敢去看徐清婉,担心被认出来,目光只是看向韩熙载,等着他引介众人。
席位间,除了他之外,还有四男一女,其中韩熙载,韩佩,徐清婉,这三人他是认识的,另外两个男人却没有见过,应该就是高远和韩云鹏口中的徐伯父。
韩熙载此时介绍道:“这位是润州徐家的家主,朝廷册封的宁国公,你可以称呼侯爷!”
“晚辈苏宸,见过侯爷!”苏宸隐隐猜到,此人可能就是徐清婉的父亲了。
宁国公微微颌首,目光打量了一下苏宸,不清楚老哥韩侍郎为何请这么一个年轻公子来赴宴。
“这位是都转运使,户部员外郎,高远高大人!”韩熙载继续引介道。
苏宸拱手道:“晚辈苏宸,见过高大人。”
“苏公子不必多礼!”高远对苏宸,却出乎意料地和颜悦色,十分的客气,让苏宸自己都有点莫名其妙。
而一旁的徐清婉,眸光一直在打量着苏宸,从侧面瞧去,愈发觉得此人的长相,跟那个神通见首不见尾的苏以轩十分酷似。
韩熙载继续道:“这位徐才女,不知苏宸你是否见过,她可是润州年轻一辈中,有第一才女之称。”
徐清婉眉如远山,眼横秋水,十分有神韵,脸颊微红道:“韩老也来取笑清婉,下次不来给您老抚琴了。”
韩熙载笑着道:“哈哈,这不可是取笑,而是实至名归嘛,别说诗词歌赋了,光此琴技,可比我府上那些重金雇用的琴师,还要高明多了。”
苏宸目光看向徐清婉,那绝色的容貌,秋水为神玉为骨,一颦一笑,一行一止都带着水乡女子特有的散淡温婉。
“在下曾与徐才女,在湘云馆上演的西厢记台下,有过一次相逢谋面。”
徐清婉淡淡一笑道:“清婉倒是觉得,苏公子给我熟悉的错觉,像是不止相见过一面,难道我们在哪里还曾见过?”
“这个……”苏宸心中在犹豫,明显徐才女在怀疑了,自己要不要撒谎一番。
不过,他有些摸不准韩熙载的今日宴请的路子,万一自己现在矢口否认,胡说八道,等会被韩侍郎给捅出来,可就无法自圆其说,尴尬得要死了。
果不其然,下一刻不等苏宸找借口回答,韩熙载就笑呵呵道:“徐贤弟,婉儿,或许你们不曾听闻苏宸的名讳,却一定会听过他的字号!”
“他的字号?”宁国公徐永桦露出了狐疑,而他的女儿,大才女徐清婉却眸子闪烁,有些惊讶,甚至带着些不敢确信的神色,似乎猜到了什么。
苏宸心中咯噔一下,终于明白自己为何刚入园林,就有些不安情绪了,今日韩熙载这宴请,怕是在故意整他了。
韩熙载微笑道:“他叫苏宸,字以轩,最近沸沸扬扬的江左才子,那些脍炙人口的新诗词,西厢记的曲词,都是由他所做!”
“你就是……苏以轩!”徐家主率先激动起来,双眼放光,他自己一生沉迷字画,整日在家练习书法,当日徐清婉拿回家去的那两首苏宸词的字迹,除了大才女临摹之外,她这个公侯父亲,也是临摹了多遍。
尤其是那首《桃花诗》的亲笔字迹,不论是字体还是诗文,都让宁国公钦佩不已,整日观看,爱不释手。
此时,这位身份尊贵的宁国公,俨然成为了一个小迷弟,带着炽热目光,盯着苏宸,跟方才不冷不热的神色,大相径庭。
“苏以轩,原来就是你!”徐清婉惊讶失声,眸光也是紧紧盯着苏宸,难怪看着他如此熟悉,难怪彭箐箐跟他关系密切,难怪苏以轩一直隐身不出现了。
原由在此,他根本没有对外声称过,苏以轩其实就是苏宸的字!
“好你个苏宸苏以轩,瞒的婉儿好苦!”此时的徐清婉心下气恼,倒像是一个怨妇般,看向苏宸的目光,那叫一个幽怨。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一百七十五章 坦白身份
苏宸尴尬一笑,硬着头皮迎上徐清婉的眸光,点头道:“以轩,的确是在下的字号,不过,我之前只想平静生活,不想过于展现自己,徒增麻烦。所以,没有对外人提及我的字,请姑娘莫怪。”
“哼!”徐清婉轻哼一声,仍带着埋怨看着苏宸。
不过,尽管有些怪他没有如实相告,故意隐瞒身份,欺骗了她不知多少思索念头,但毕竟找到苏以轩的本人了,心底还是有些窃喜的。
好奇不仅害死猫,也能害到人啊!
像徐婉清这样一位大才女,年纪在十八九的芳华时期,学富五车,文采横溢,寻常男子都是看不上眼的,哪怕润州才子侯世杰等人追求,她也无动于衷。
直到苏以轩的横空出世,脍炙人口的长短词和独成一家的字迹,给徐清婉很深的印象,如果当时能相见,彼此畅谈一番,或许徐清婉也会平淡处之,不会这样放在心上。
正是由于苏以轩的神龙见首不见尾,若隐若现,给人极度的神秘感,才使得大才女在家中每日看书过后,总是会抽出空暇时间发呆,在思索这个青年公子究竟在何处?何时会出现?到哪里能够找到他?
挂念一个人久了,往往脑海里就浮现了一个自己幻想的轮廓,会逐渐钟情于自己心中的那个苏以轩,其实跟真实的他,已经有些不一样了。
“苏宸,字以轩,哈哈,苏公子可是既写出好词,又创了一手好字,当得江左第一才子的名号!”宁国公徐永桦赞不绝口地说道。
苏宸拱手谦虚道:“侯爷过奖了,在下只是略通于写诗填词,当不得如此称谓!”
徐永桦微笑道:“这可不是本侯爷给你封的才名,而是你通过自己写的诗词得来的,润州人都这样称呼,你就当得起!”
苏宸被宁国公一番夸奖,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
徐永桦看着年轻的苏公子,眉清目秀,仪表堂堂,越看越觉得顺眼,赞道:“真的是踏破铁鞋,无从觅得,机缘到了不费工夫。今日在这里相见,纯属意外之喜,待会可要都喝几杯了,不醉不归!”
徐清婉看着自己父亲跟苏宸相处这样融洽,恨不得成为忘年之交的样子,有点啼笑皆非,心中那点怨气也消除了,白了苏宸一眼道:“既然你有苦衷,不愿意出风头,那过去隐瞒身份的事,就不提了,以后可不许对人家撒谎了。”
大才女直接来个一笑泯恩仇,最后一句用上了“人家”二字,尽显女儿家的语态,跟以往自持才华又清冷的才女形象,有点不符了。
苏宸拱手赔笑道:“都认识了,自然不会再隐瞒了,不过,还请几位为在下保密,不外传才好。”
“这是为何,你的才华无双,有多少年轻人希望能够拥有江左第一才子的美誉,唯独你却敬而远之的样子。”宁国公十分好奇问道。
“我这个人,喜欢调低!”苏宸笑呵呵回道。
几人闻言有点无语,但凡说自己低调的人,都不算真低调。
韩熙载笑眯眯看着苏宸应对着徐家父女,心中暗笑,他打算把苏宸推出来,一点点曝光,让他无法躲避,要正面应对诸多读书人和权贵公子的麻烦,迫使他不得不提高自己的身份。
否则,在许多时候,没有科举进士身份,没有官职的庇护,却有了才学之名,只做低贱身份的商贾,一门心思做生意,那是会被读书人唾弃的,也会招惹许多是非。
韩熙载这手计划,就是要推着苏宸继续向前,拉入自己的阵营中,朝着科举和庙堂方向带去。
此时,府上的侍女已经开始陆续上菜倒酒,午宴开始了。
高远笑着问道:“苏公子与白家似乎关系匪浅吧?那香皂和青白瓷之物,可是出于你之手?”
苏宸不好隐瞒,因为对方是朝廷官差使者,想要调查,很快就能得知答案,索性自己坦白一些还会获得好感,微微点头道:“嗯,在下平时很喜欢格物,搞些小研究小发明,那香皂肥皂的确是我研制,那青白瓷也是在下帮助白家烧制的。”
他的话说完后,在场的诸位,或多或少都有些惊讶。
尽管韩熙载、高远、韩佩事前已经分析过,推出了这个答案,可真正听他承认之后,对苏宸的才能,还是表现出惊叹。
宁国公父女二人,首次听闻,更感到无比震惊了。
最近几日,白家推出香皂肥皂、花露水、青白瓷的新商品,在许多大的酒楼、青楼展出,润州城传的沸沸扬扬,都在传言白家要崛起,丁家要衰落。但谁又能想到,这几样东西,都是大才子苏以轩研制出来的。
徐清婉眸光充满了怪异地看着苏宸,本以为他这样的文采,只会写诗词,一个性格孤傲,不合群,又不食人间烟火一般,却没料到,他竟然还喜欢格物、奇工巧技那些玩意儿!
“苏公子,你为何,喜欢那些格物?”徐清婉提出自己的疑问。
苏宸淡淡一笑道:“诗词歌赋在于怡情和教化,而格物,却能推动社会进步,让更多百姓过上好日子。”
他的话说的很平静,但是却有着很朴实的道理。
韩熙载暗暗点头,他也是看到苏宸务实的这一点,才想着极力要拉他进入朝堂,帮助自己最后的仕途生涯,为江南大唐做一些利民利国的事!
徐才女眸光看着苏宸,她是头一次听到有人说出这样的话,把读书人轻视的格物和巧技说的如此重要,一是消化不了,在慢慢咀嚼他的话意。
宁国公徐永桦摇头道:“格物都是工匠师做的粗活,修桥建房,染布烧瓷,虽然的确对百姓生活有帮助,但是终究是下乘,说它能够推动社会进步,未免有些夸大了吧。”
苏宸嘴角勾起一丝淡淡笑意,解释道:“侯爷,在下研究的格物,香皂肥皂,青白瓷只是开端而已,能够让白家摆脱困局,同时也能赚许多银子,到时候产量增大,唐国也能对外贸易销售,为唐国带来更多的铜钱和物资,朝廷富裕了,百姓生活自然也能充足一些。”
“比如,我们若拥有了比当下细盐更好的精盐,可以改善民生,减少粗盐中的毒素捏入,对百姓身体也有益处。此外,还有更多的新品之物,改善工坊水准,提高粮食亩产,商品发达,物质充裕,那么社会才能稳定进步。”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一百七十六章 略懂略懂
韩熙载、高远、徐清婉听着苏宸的言论,表情微怔,皆是露出沉思之色。
这些话糙理不糙,都是熟读经史之人,稍微一结合,也能体会到苏宸这番话背后的深意来。
不过,士农工商的高低划分,自古以来就是思维局限,使得世人都尊敬读书的士子,觉得工匠和商贾都是贱民,在社会上地位较低,甚至许多朝代,连穿衣的颜色和布料都有要求,禁止商贾穿华贵衣衫走在街上。
酒席上的徐家父女,高远等人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对工与商轻视也属正常,若不是韩熙载三朝元老,对朝廷局势有所透析,认为唐国如今靡靡之音过重,追求奢华文章,缺少了实干型人才以兴国。
他想是想到了,但韩熙载却一直苦于无人可用,如今发现了苏宸这个与众不同的读书人,似乎心中诸多犹豫和困惑,也迎刃而解了。
韩熙载觉得,这就是他所需要找的实干型人才!
用对了此人,发挥作用,或许能够改变唐国的局势。
徐清婉提出自己的顾虑道:“可这些终究是技巧,一时生意,不能形成理论,让更多的人学习和推广,于国的用处,仅限于物产的丰富而已,很难形成一国之新气象。读书识字,教化世人,使得百姓知荣辱,懂礼教,识文字,代代相传,哪怕朝代更迭,学问却不会断绝,这才是大道。”
其实这也是所有读书人的道,儒家的道!
社会之所以把“士”放在首位,就是因为文明传承,靠读书士子们研究学问,代代相传,不受朝代更替影响,不受南北的局限,授业解惑,饱读诗书,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社会才能有进步。
苏宸微微点头道:“不错,这的确是读书的作用,我们之所以脱离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不再像原始人那样愚昧和群居洞穴,就是因为我们有了文字,有了教化,有了学问,礼仪教化成熟了,社会秩序稳定。但社会发展是由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一起推进的,如果不发明纺织布料,百姓就依然穿着树皮;不发明火种,百姓还要继续吃生肉;生活中的陶瓷、桌椅、油盐等,都是工商之物。”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有墨家、杂家等,研究格物和生存必须物品,只是后世没有重视而已,便一直没有形成系统的学问,若是我们唐国能够建立学府,将工匠商贾之学给规范化,系统化,那么朝廷就会获得更多的实干型人才,精通算术、水利、建筑、冶铁、医学、造船等诸多系统知识,代代相传形成科技力量,社会必将会有更大进步。”
酒宴的诸人都沉默下来,都没有想过这些事情可以分析如此细致,还能建立学府专门传授知识,形成学问,让读书人具体地学习这些技巧,这的确是开先河了。
十年寒窗苦读的士子,各个眼高于顶,骨子里就有了一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清高心态,让他们再来学习工匠巧技之学,显然不大可能,说不定还会大肆抨击一番。
1...5455565758...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