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明月宋时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江左辰
苏宸露出欣然之色,说道:“这三个人,都有些才华,最主要品性不错,可以深交。”
彭箐箐忽然问道:“你打算营造自己的圈子了?”
“哈哈,算是吧!”苏宸眸子转动,上下打量着彭箐箐,想不到她对这些事,也开始敏感起来。
“你会考中状元吗?”彭箐箐问出了困扰她的问题。
“或许吧,谁知道呢。”
苏宸无所谓,是不是状元,他不在意,只要能够进士及第就行,凭借他救了皇后和皇子的功劳,进入仕途应该能够顺畅。
大周后的口碑和才情都不错,而且识大局,只要把她救治好,拉近关系,以后他和孙党在朝廷行事,便多一些助力。
两人并肩往院子走,看到彭泽良站在会客厅门口的台阶上,捋着胡须,目光带着欣赏的眼神,看着自己的女儿和准女婿走在一起,郎才女貌,十分般配。
没想到自己这个大大咧咧、不懂女红、不知诗词歌赋的另类闺女,尽然会找一个江左第一才子,对方能够接受了她这些缺点,实在是彭家列祖列宗保佑了。
这算是傻人有傻福啊!
彭箐箐走近,看着一脸发怔、得意在笑的父亲,愕然问道:“爹,你发什么呆呢?”
彭泽良回过神来,保持着长辈的威严,干咳一声道:“还有半个时辰就到晌午了,为父打算在家里设宴,邀请韩侍郎、高侍郎、徐舍人等人过来一叙,他们可都跟老夫打过招呼,等苏宸来到金陵彭府,务必请他们第一时间过来相聚,大家再认识一下,交流一番。”
苏宸点头道:“这些宴请事,请彭叔叔全权做主吧。”
“甚好,老夫这就派人准备。”彭泽良转身,便回后院吩咐管家,该请人的请人,该备菜的备菜。
苏宸暂时没事做,打算回房间继续上药,于是拉着彭箐箐的手,回到了自己的小院内。
荆泓在修缮房子窗户,荆云在院子练枪,梁氏擦拭着厨房锅台等,各自忙碌。
他们一家三口本是山里猎户,虽然衣食无忧了,但毕竟祖上也是有些功名之人,就这样一代代蜗居大山里,荒无人烟,与世隔绝,只有那十余户人,儿子的婚事都很难张罗,眼下有了机会,苏宸带他们脱离山村,来到繁华的金陵城,住进了从三品大员的府邸,他们都格外珍惜这种机会,所以,很勤劳认干。
苏宸微微一笑,拉着彭箐箐进了房间,然后直接脱衣服。
“你要干什么?”
彭箐箐见他关门之后,开始脱衣,吓得直接双臂抱胸,一副遇到坏叔叔的样子。
苏宸看到这一幕,哭笑不得道:“你这是什么表情啊,难道我还能对你使坏不成,再说,我也打不过你。”
彭箐箐噗嗤一笑,松开了双臂,大方道:“也是啊,怕你什么!”
苏宸脱掉外袍和内衫,露出精壮的身体,上面好几个包扎的伤口,血迹还隐隐在渗出,他叹口气道:“该换药了。”
彭箐箐见到他身上的伤,有些心疼,开玩笑的心思没了,盈盈走上前,心中涌起一片柔软,从药箱内拿来药粉和绷带,要为苏宸换药了。
“下次不要这么逞强、拼命了。”彭箐箐提醒他道。
苏宸感慨道:“不拼命就没命了,幸亏我一直在家里习武练刀,跟你也经常对练,这次随机应变,反应及时,才能够活命。若是手无缚鸡之力,肯定死翘翘了,靠任何人保护,终究不如自身强大!”
彭箐箐点头道:“这倒是,以前我还不理解,身为读书人的你,为何那么热衷习武,每日坚持不辍,比我还用功,现下算是明白了,你这叫未雨……绸伞…”
“那叫未雨绸缪!”苏宸额头冒起黑线,自己未婚妻有点文盲啊!
彭箐箐嘻嘻一笑:“绸缪绸伞差不多,都是防雨的用具嘛!”
“以后啊,我每天教给你一个时辰的诗书知识,你则指导给我一个时辰的拳脚功夫,咱们夫妻相互进步!”
苏宸拿手点了点她的脑瓜子,让她也增长些知识,不能这样孤陋寡闻,否则带出去丢人啊!
“学诗文知识啊……”彭箐箐有点苦恼。
苏宸一本正经道:“我作为读书人,都不怕习武练刀的苦,难道你还不能吃读书识字的苦吗?彼此监工一个时辰,不许偷懒!不然婚约……得重新考虑了,我被称为江左第一才子,不能娶个大字不识一筐的文盲媳妇吧!”
“谁是文盲啊,人家识字的好不好,就是不会做那些酸诗文而已!”彭箐箐挥拳抗议。
苏宸见状笑了笑,十六岁的彭箐箐,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自己可以好生调教一番,就不信她不能文武双全些,即便不喜欢诗文,但可以学兵法呀,史书典故啊,武学秘籍啊,总有感兴趣的吧!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三百零八章 家宴会客
晌午的时候,彭府简单设了一个家宴,邀请的都是朝廷大员,而且全是与韩熙载关系莫逆的人。
除韩熙载之外,有中书舍人、翰林大学士徐铉,翰林院校书郎徐锴,礼部侍郎钟谟,户部侍郎高越,刑部侍郎、大理寺判张易,工部侍郎李德明,光禄寺少卿高远等十余人,
苏宸换好了衣衫,来到彭府后花园池水边的石亭,看到坐满一席的各位朝廷大人,有些目瞪口呆。
这里面有一半熟悉面孔,也有不熟悉的陌生人,竟然皆是孙党派系的朝中大臣,最低也是四品,大多都是三品官员,可以说,占据了南唐朝廷四分之一的重要官职了。
韩熙载看到苏宸过来时候,第一个拍手笑道:“哈哈,苏小友,咱们又见面了,快过来入席吧,老夫为你引介一番。”
苏宸微笑着,心中知道这些人都是当朝的大人物,硬着头皮上前,拱手道:“晚辈苏宸,字以轩,见过韩老,诸位大人,叔叔伯父。”
他尽量说的从容,保持着淡定,毕竟他连南唐的皇帝李煜都见到过了,这些三品大员已经镇不住他了。
在场十余位官员,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这时何等的压力。
但是见到苏宸能够保持镇定从容,光是这份定力,就不是一般年轻人所具备的。
至少他们在历代状元郎,或是榜眼、探花身上,都不曾见过。
大人物的气场,虽不是与生俱来,但是位高权重,往往不怒自威,一个眼神都能够给人莫大的压力。
这么多朝廷官员同一时间看向苏宸,换做其他年轻人,绝对撑不住,肯定会身子打颤,心神不宁,脸色慌张,言语发抖等等,那才是正常现象,可是苏宸的反应,让众人都暗暗心惊,觉得此子心境大不简单。
“哈哈哈,我就说嘛,苏宸小友绝对跟其它年轻才俊不同,这些你们都认可了吧。”
韩熙载目光扫过一周,就发现桌子部分人的神色异样,猜到了他们的疑惑,因此兴致勃勃地说出来,故意打趣了。
“果然名不虚传!”
“两个月不见,苏公子风采依旧了。”
“嗯,没有失望。”
桌上的朝廷大人物,各自发表着感慨,对苏宸的印象都非常好。
彭泽良感觉脸上有关,毕竟这是他的准女婿,在诸位大人面前,他官位和资历几乎是最低的了,但此时却觉得很有面子,出声道:“苏宸啊,过来坐吧,韩侍郎会为你引介,来认识诸位大人。”
苏宸点头,然后走到一处空位上坐下,抱拳道:“方才在换药,耽搁了一下,晚过来入席,实在汗颜。”
韩熙载叹道:“我们都听说了,这次路上你遭遇了伏击,几次差点丢了性命,身上有多处伤口,在入城后,却马不停蹄入宫为皇后和皇子治病,真实有劳你了。”
苏宸客气道:“医者仁心,这是晚辈应该做的!”
韩熙载继续感慨说道:“听宫内传来消息,昨夜你入宫,先为二皇子诊治病情,制住了他的痫症,开的药方很有效,接着又救治了皇后,同样妙手回春,有了效果,一夜之间,皇室两位贵人,都因为你的医术,抱住了性命,这件事,足以改变朝廷国运。”
“韩老您过奖了,晚辈只是治病救人,与国运怕是扯不上关系吧。”苏宸谦虚说道。
“怎么没关系?”在旁的徐铉插言道:“咱们的太后、官家,最疼的就是二皇子,最钟意的就是周皇后,这两人可以说皇室贵人,任何一位出了事,都会对官家、对太后造成打击,你同时就下两人,让我等都松了一口气,皆大欢喜,你的贡献做大了。”
苏宸心知肚明了,他也知晓,孙党的人是主战派,面对宋国的进犯,一直主张积极防御,实干兴邦,挽救唐国的命运,但是官家李煜优柔寡断,不是雄主,加上唐国的国库已经空虚,所以孙党人的实在经常兴叹,有心无力。
如今他救治了二皇子和周皇后,可以让孙党在皇室心中的地位提升,特别是希望获得周皇后的好感和支持,多给官家吹枕边风,放权给孙党人,进行积极防御来备战,不要消极等待,任用那些宋党人、新党瞎折腾。
韩侍郎微笑道:“来,苏宸,老夫为你一一引介这几位朝廷肱股之臣,他们都是自己人,这位是中书舍人、翰林大学士徐铉,他可是对你诗词和字体很是推崇呢,早就想要一见了……”
接下来,韩熙载为苏宸逐一介绍,这些大人物姓氏名谁,官居何位,让苏宸心中有个数,以后都是一个阵营的人,可以借力。
苏宸诚挚见礼,这些人名,他在后世看历史书时候,都看到过名字,徐铉兄弟,高越兄弟,以及钟谟、张易、李德明等人,也都有印象,想不到今天一下子见到这么多,像是从古书里走出来的人。
徐铉目光炽热,看着苏宸像是盯着一块璞玉,感叹道:“以轩的词,老夫都认真读过多遍,甚至还注解过,给自己学生讲解,写的实在是好啊!”
钟谟微笑道:“老师喜欢以轩的字体,独树一帜,听说叫瘦金体,真的是好字!”
工部侍郎李德明感叹道“诗词书法这些,李某人水平有限,不做过沈评判,但是我对以轩的医术,是真的佩服,天花横行于世千年了吧,多少历代神医都没有法子,想不到被以轩给找到克制之法,不知挽救了润州多少人的性命!”
“的确是大功德一件!”有人附和。
刑部侍郎张易此时说出了一个大胆猜测:“就是啊,苏家医术不凡,当年苏明远贤弟被下狱致死,怕是也另有隐情吧,说不定跟宋党背后阴谋有关。”
韩侍郎摇头说道:“牵扯到当年太子暴毙案,这件事,水太深了,还不是翻案的时候,暂且先不提了吧;等日后以轩他进入朝堂,一步步进入中枢,有足够的话语权了,他父亲的案子,可以向官家恳求重审,或许会挖出一些端倪来。”
苏宸微微点头,这件事关乎父亲的名誉和死因,虽然并非他灵魂的真正父亲,但是,毕竟是这具身体的父亲,自己继承了身躯,当须还恩。所以,苏宸打算日后为其父苏明远讨回一个公道和真相。
还在找"唐时明月宋时关"免费?
百度直接搜索: "易" 很简单!
( = )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三百零九章 富国之论
彭府准备一桌丰盛佳肴,款待这些孙党的朝廷大员,由于政治立场一致,而且彼此又都是多年老友,因此十分放得开,聊的话题,基本都是围绕着苏宸,因为他才是这次宴席的主角。
徐铉、徐锴、高越、张易、李德明等人,对苏宸的诗词很钦佩,对他的高超医术感到不可思议,所以见面后,问的问题也就多了一些。
最让二徐感兴趣的,莫过于苏宸的诗词,有何技巧,写的如此超凡脱俗,与众不同?
苏宸于是将自己对词的理解,其实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些标准答案说了一番,词在花间词之外,有婉约派和豪放派,自己不局限于儿女情长,希望写一些清丽的词,寄托山水;或是写大气磅礴的词,寄托豪情。
“原来如此,单凭这些话,便注定你能拥有写词的大家风范了。”徐锴忍不住称赞。
在场没有一个白丁,哪怕工部侍郎李德明不热衷诗词歌赋,但也是读书人,中过三甲进士,苏宸的话,言简意赅,众人都能听得明白,对苏宸的写词评价更高了。
韩熙载捋须笑道:“诸位,若是你们单单考教他诗词,以此为重,那充其量为朝廷再弄一个翰林学士而已,并非老夫所愿啊!”
众人闻言一愣,在咀嚼他话中之意。
“你们知道韩某人最看重苏宸哪一点吗?”韩熙载微微一笑,然后解释出来道:“那就是赚钱的本事,格物创造的能力,千万不要小觑这两点,这可是治国兴邦很重要的两个方面。咱们唐国过去十年,连年征战闽越楚等国,严重消耗了国库,加上数年前又被北周吞掉了江北十三州,税收财政压力空前,现下各地军饷都发放困难了;除了润州和金陵城百姓较为富裕外,其它地方的州县,贫民愈发困苦,这些国之根本,不需要诗词文章写的漂亮之人,而是需要能够制造财富的人,来建立官商,不断充盈国库!”
徐铉、钟谟、张易、高越等人,纷纷点头,唐国的现状已经十分困难,他们身为六部的侍郎,都是在中枢中担任二三把手,甚至有人挂着同平章事,或参知政事的头衔,能够进入澄心堂参与军机大事的决议,自然对这些国本之事,十分清楚。
李德明好奇问道:“苏宸对格物方面,也有兴趣在研究?”
韩熙载笑着道:“大家可能都听过了,青白瓷就是这小子研制的,使得白家一下子打个翻身仗,将丁家给压制了,还有你们府上最近用的香皂,也是他鼓捣出来的。听犬子说,苏宸还能在夏日化水为冰,造活字印刷术,制作醇厚烈酒等,这些手段,一般能工巧匠都无法做到,这才是令人想不透的地方,苏宸却能整出这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来。”
“青白瓷,香皂,活字印刷术这些,我等皆是听闻了,以轩,你是如何想到这些新鲜东西的?”高越问道。
苏宸放下筷子,拱手道:“实不相瞒,在下少年时期,没有多少朋友,除了在家闭门看书外,就是一个人鼓捣这些东西,翻阅了一些古籍,如《墨经》《天工开物》等,受益颇多,有所促进。”
“《墨经》倒是知晓,墨家的经典著作,但《天工开物》这是什么书籍,李某倒是没有听过。”李德明有些疑惑不解。
苏宸这才反应过来,《天工开物》由宋应星初刊于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全书共三卷十八篇,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等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他一时间没有注意,给提前说出来了。
“哦,应该是个工匠师所写的册子,残破孤本,被我在书摊上买到,记载了一些简单工匠手艺等。”苏宸编造了一个借口。
“原来是这样。”
众人听闻之后,兴趣不大,毕竟是一个工匠师写的工艺册子,并非什么论著。
户部侍郎高越问道:“以轩,若是由你担任户部官员,大权交给你掌握,你认为,目前朝廷最需要做什么,才能富国兴邦,使得国库充盈,百姓充裕!”
“这个,苏宸尚未弱冠,也没有功名在身,恐怕难以回答上来啊!”苏宸尴尬说道。
韩熙载摇头道:“以轩,你就不必谦虚了,就当跟老夫上次随便聊国政一样,想一想你自己做官了,要如何做就行,说的离谱也没关系,都不会笑话你的。”
彭泽良见席间都是孙党的人,没有外人,适合苏宸展现一下自己才华,才能被这些大人物看重,然后死心塌地地支持、保护,于是也劝道:“以轩,既然韩大人这样说了,你就说说看吧,不必拘谨。”
苏宸读懂了准岳丈的眼神,也只有硬着头皮胡乱拼凑了。
他没有做过官,如何治国兴邦,苏宸也不清楚,只是,他学习华夏历史,背过考研政治,经常听些网上新闻,所以,还是能在脑海中拼凑出一些见解和观点来。
“晚辈觉得吧,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使得国库充盈,都是真金白银,来不得虚假,靠加大税收搜刮百姓,只会适得其反,激起百姓的逆反心理,甚至造成农民哗变,此法不可取。所以,在农耕有限的情况下,只有加大朝廷做生意的规模,建立一些官窑、作坊,生产新鲜物品,高价出售给对宋国、闽越、西域、大理、契丹、扶桑、高丽等,赚回黄金白银,以及战略物资,这样还能减少对唐国百姓的税收,富国强民,才能做得到!”
苏宸这个其实就是对外经商,创外汇的策略,从外面赚取金钱,而非在江南之地来闭关锁国搞经济。
但要实现这个战略,除了朝廷支持,发展官窑和官商之外,还需要开海禁,扩大出口海外的规模和力度。
韩熙载、徐铉兄弟、高越兄弟、钟谟、彭泽良等人,都有些微微吃惊,陷入了沉思,对苏宸这一番话,无法立即领悟,需要思索一番,才能听得懂了。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三百一十章 暗流涌动
韩熙载做过户部侍郎,游走过六部,见识广泛,提前也跟苏宸交流过,所以此时听了他的一番言论,并没有表示多震惊,略一思忖之后,就能够理解了。
“以轩这些话,的确发人省思了,大力发展官窑和官商,不单单是管控盐铁,还要扩大朝廷的生意,这样不只是依托对百姓和商贾的税收了,还有真正的利润。”
高越赞叹道:“是啊,这个事情,怎么以前就没有想到呢。”
徐锴露出狐疑,摇头道:“不过,朝廷做生意,与民争利,或许许多官员不同意啊!”
钟谟脸色浮现薄怒,轻哼一声道:“党同伐异,宋党那些人,才不管这件事是否有利于民,有利于国,只要是咱们提出来的,他们都反对。”
徐铉算是李煜最为信任的几位重臣之一,身为同平章事,相当于副宰相,有决策朝政的份量,听到苏宸这番话后,引发了他浓厚的兴趣,追问道:“以轩啊,能否为我们再解释一下,朝廷经商,应该在具体哪些方面上下手,才能有效果?毕竟数百年来,历朝历代虽然也有皇商,但多数是朝廷垄断,然后分包给一些私商,为朝廷制作,朝廷作坊还比较少。”
苏宸犹豫了一下,说道:“目前唐国损失了江北十三州,地形减小近半,而且是中原富饶的淮南之地,对朝廷损失很大,要弥补国库空虚,建立朝廷作坊来经商,是最便捷的途径,可以再短短数年内,积累大量财富;不过,这也需要几个条件。”
“一是需要官家大力支持,可以发展造船业和出海贸易,因为我们需要对番邦异域的生意,来赚取大额顺差。其次,是这件事需要咱们这方人来主导,朝廷的阻碍需要挡住,不能让宋党人的出来破坏。第三是贸易物品,需要新颖,走高端奢侈路线,外面各国缺乏的,甚至没有的,比如江南茶叶,青白瓷等,以及香皂,香水,高纯度烈酒,琉璃杯等等,从西域、海外、契丹、扶桑赚回白银,填补国库。”
条理清晰,一环扣一环,而且这些并不是多难理解的观点,酒席上的人,基本都是饱读诗书之辈,又在官场沉浸多年,不说各个是老狐狸吧,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智商和情商都在线,对苏宸所说的这些条件,都能听明白了。
高越拍案叫绝道:“好法子啊,简单实效,以前怎么就没人想得到呢!”
高远在旁笑道:“哈哈,长兄,这并非没有前人想得到这个经商法子,而是没有那些新鲜物,拿着江南土特产出去卖,也不值钱啊,不够出海折腾的成本!”
韩熙载、徐锴、钟谟等人都陷入了思考,这几个条件,看似简单,但施展起来,怕也不是件容易事啊。
礼部侍郎钟谟提议道:“只要以轩能够治好周皇后和二皇子,到时候再太后、官家眼里的份量就重了,咱们这派系的人,也能水涨船高,跟着拉近与皇室的亲密关系,疏远宋党的人,最好促成他们跟郑王的关系越深越好,这样引起官家的方案。”
张易说道:“宋党当年做事,人神共愤,影响国祚,被先皇疏远,因此怀恨在心,暗中支持了皇太弟李景遂争储君之位,可惜太子李弘冀当时下了狠手,毒死了李景遂,成为唯一的储君。但两个月后,太子离奇暴毙,促成了如今的官家登基大宝。由于宋党在朝堂不断失势,他们有可能会暗中支持郑王李从善夺权。”
高越感叹道:“若是要推行这个富国之法,那就要进行改制,提高经商的地位,扩大朝廷作坊,但具体生产什么,还需要以轩来亲自设计,给出配方和制作办法,朝廷通过招工,设置官窑、官坊,加大对外贸易。”
苏宸继续完善自己观点道:“真要这样推进贸易,朝廷至少要在经商方面,必须进行改革了。包括建立那些生意作坊,如何加工步骤,谁来负责监督,谁来进行贸易,赚回来的钱,哪些比例交给朝廷国库,哪些继续投入生产成本,我建议可设专门的部门,比如三司部门,盐铁、度支、户部,专门负责朝廷经商,区别于三生六部中的户部权限,这样在经商和税收方面,等于高度重视起来,才有利于朝廷赚取银子。”
“三司部门,专门负责经商和收税?的确有利于直接管理财政了。”韩熙载觉得这个提议很好,提高地位,管理有效,会比以前层层分级下去管控,绕了很多弯,难以直接做些事。
工部侍郎李德瓒点头道:“海外贸易,也需要一定的船只啊,造船方面,也需要加大投入,正好军船和商船,都可以一起造!”
苏宸的一条富国策略,就引发了宴会上十余位大臣们热烈讨论,越聊越觉得可行,解决了他们心中一大难题。
以前光想着富国强兵,可是国库空虚,百姓日渐贫困,军队没有了军饷,武器装备无法及时补新,谈富国强兵只是一句空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