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龙佳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府天
他趴在地上涩声说道:“之前听说爹和大哥的坏消息,我真的是怕极了,那个朱公权又在我耳边一个劲地游说利害,我以为陆家那小胖子至少会对莹莹好,所以才会做出这样的错事!我现在想起来也恨不得掐死我自己,我看错了陆尚书,更看错了那死胖子……”
他这话还没说完,就被一声咳嗽打断了:“二弟你说的那个死胖子,现如今是九章堂斋长,前几天才刚刚和刘家定下了婚期。虽然所谓的算学天才四个字也许要打点折扣,但把九章堂管得井井有条却是真的,不像你,半山堂这个代斋长当了一个多月,还镇不住场面。”
朱二没想到大哥朱廷芳竟然哪壶不开提哪壶,一时整张脸都黑了,又想到了大哥回来之后他挨得那顿好打!可还不等他直起腰打算抗辩,朱廷芳就又接着说了一番话。
“爹,不是我给二弟求情。他此次留京,虽然也铸成大错,但如今确实比从前要懂事多了。皇上指派了张博士身边的阿六来教他练武,他每次都练得很辛苦,也没有偷懒。哪怕武艺进展缓慢,可至少是真正下了功夫去练的。半山堂自从重开之后,他也没有缺过课。”
“吃一堑,长一智,二弟能改过自新就好,还请您原谅他。”
就连一贯对他凶巴巴的大哥也为他说话,这一刻,朱二终于有了身为朱家人的明确实感。他使劲吞了一口唾沫,竭力用最老实诚恳的目光看着父亲,生怕父亲在气怒未消的情况下,直接来一句就算如此也先打了再说。等了又等,他没等到父亲的回答,却等来了另一句话。
“如今孩子们都大了,事不过三,因为二郎他做错的事,我和他大哥教训了他两次,如今九娘和莹莹都肯原谅他,你也不要一直揪着不放。”
太夫人见朱泾连忙起身应是,她就看着朱二道:“二郎,你自己记住这个教训。这一次是你运气好,朱家也运气好,没有下一次了。凡事多长一个心眼,别被人卖了,还帮他数钱!陆家父子就没有一个省油灯,但还不是大奸大恶之辈,若是奸恶之辈,那你才是铸成大错。”
“是是是。”朱二连忙把头点成小鸡啄米,随即就听到了朱泾一声大喝。
“还不起来?只会跪地请罪,什么时候能做出一点成绩让我瞧瞧!”
要是平时,听到这呵斥,朱二必定魂不附体,可这一刻,他却在爬起身的同时,昂首挺胸地应道:“是,我日后一定发奋努力,做出点成绩让爹看看!”
张武和张陆那两个只会跟在张琛身后的跟班都能有扬眉吐气的一天,陆三郎都能变天才,他怎么就不行?他这个代斋长现在是还威信不足,但他正在分化拉拢那些冥顽不灵的家伙,很快就会树立起自己的威望。等张琛养好伤回来的时候,斋长之位就不属于那家伙了!
刚刚坐下的朱泾没想到一贯吊儿郎当的次子竟然还会有这样信心满满的时候,不禁多看了他两眼。紧跟着,他就听到了一声轻哼,抬头一看,他就发现朱莹有些嗔怒地看着他。想到自己在皇帝面前的承诺,他不禁哑然失笑,当下就咳嗽了一声,随即对母亲欠了欠身。
“娘,莹莹对我说了之前外头那些乱七八糟的传闻,甚至还有说我赵国公府骗婚的,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当年婚事乃是口头约定,并没有定下婚书,这确实是有失妥当。如今我既然回来了,那不妨立刻请了张寿的母亲吴娘子来,两家把这件事定下,如何?”
朱泾这立刻两个字,朱莹顿时听得面上大悦。而太夫人亦是笑着点头道:“好,就这样办。阿江,你代我去一次隔壁张家,请了吴娘子来,就说莹莹的父母找她商量儿女婚事。”
见江妈妈应声出门,心情绝好的太夫人瞅了一眼屋子里儿孙辈,顿时笑道:“如今莹莹的事情算是定下了,但大郎二郎你们也老大不小,婚事也不能再拖下去了。若有心仪的姑娘,不妨说出来,若是没有,那就不要怪我和你们的爹娘乱点鸳鸯谱了。”
朱二不禁瞪大了眼睛,随即讪讪地说:“我没什么要求,只要姑娘是贤妻良母就行……”
他这话还没说完,朱莹就抢着说道:“祖母,爹,二哥的事情不急,先尽着大哥再说!”
正想回答朱二的话,却被朱莹骤然打断,朱泾不禁有些疑惑,可看到朱莹拼命地对他眨眼睛,而太夫人和九娘则是一脸淡定,他就醒悟到定然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下一刻,他就听到朱廷芳开了口。
“我任凭祖母和爹娘做主。”朱廷芳苦笑一声,随即淡淡地说,“只是我如今已经破了相,年纪又老大不小了,只怕那些姑娘们未必愿意屈就。”
“这是什么话!”九娘顿时柳眉倒竖,满脸不以为然,“谁不知道我赵国公府大公子智勇双全,第一次上战场就建功赫赫?人不可貌相,更何况你这只是一道刀疤,说什么破相!若是真有那等以貌取人的浅薄人家,他还不配和我朱家结亲!”
此话一出,朱泾顿时想到了从前那个最护着两个年幼继子的妻子。他当初续弦的时候娶了九娘,就是因为曾亲眼见证过她的泼辣和正派。她过门之后到生了朱莹之前,确实对那时候还小的朱廷芳和朱廷杰兄弟非常好。若不是后来的事情,他们原本该是很恩爱的夫妻……
当下他就不容置疑地说道:“大郎,你母亲说得没错,你异日要继承赵国公府,又文武双全,若是人家挑剔你相貌,这等人家不要也罢!你放心,我们一定会给你挑一个贤惠的媳妇,当然,就和莹莹张寿一样,总要让你们彼此相看过中意才行。”
朱廷芳对自己的婚事看得很淡,如今父母都坚持,太夫人又一脸笑意盈盈地看着他,他也不便多说什么。见朱二有些幽怨似的偷瞥他,他就突然走上前去,撂下一句我和二弟去说说话,直接就轻轻松松把人给拎了出去。
他们兄弟这一走,朱莹立时笑着蹭过去挨着太夫人身边坐了,这才侧头看着朱泾说:“爹,你别以为二哥那样儿就没人家要,皇上亲口为他和顺天府尹王大尹……不对,如今应该是宣大总督王总宪说媒!王总宪虽说没答应,可却也没直接拒绝!”
朱泾简直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如果说是皇帝给长子朱廷芳做媒,那么这很正常,他此次把长子置之于险地而后生,其实心底也不是没有负疚,如果可以,他愿意用尽全力来弥补这一点。可是,长子却懂事得让他无话可说,根本不提过分要求。
然而,就那样顽劣不堪造就的次子,皇帝居然为人向王杰提亲?这是开玩笑吧?
他突然若有所思地问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王大头好像没有女儿?”
这一次,就连九娘也笑了起来:“是王总宪的侄女。莹莹回来告诉我的时候,我几乎也不敢相信。其实那次莹莹是应了阿寿之托,跟着进宫去告状的王总宪去送阿寿做的新式纺机的图纸和推广方案,后来不知怎的皇上就提到此节。王总宪应该并不乐意,但也没拒绝。”
“二郎虽然如今并不成器,但有那样的大哥激励,还有那样的妹夫耳提面命,将来未必就没有成就。再说,莹莹也告诉我了,她在皇上面前说,二郎耳根子软,需得厉害媳妇管着。”
“有你这么说自己二哥的吗?”
朱泾啼笑皆非地瞪了女儿一眼,见朱莹丝毫不怕地腻在太夫人怀里,他只好摇摇头道:“那二郎的事情就先算了,看看他能不能打动王大头再说……只不过,王大头……”
想到王杰那一路从宣府到大同干出的事情,哪怕自己回京这一路上也杀了个人头滚滚,朱泾还是不由得一阵阵头疼。
他这个已经身上惹了一堆麻烦的赵国公,要是和同样背了一堆黑锅的王杰成为儿女亲家……这是要比两亲家谁会惹麻烦吗?
偏偏在这时候,朱莹又兴高采烈地说道:“对了,王总宪这次由顺天府尹改任宣大总督,是阿寿推荐的他呢!还有,我还是这几天才从皇上嘴里问出来,就连秦国公突然出任顺天府尹,那也是阿寿给王总宪的建议,所以王总宪才推荐了秦国公!”
“想当初此事在朝中讨论的时候,听说朝会上直接炸开了锅,可好玩了!”
好玩……
这一次,就连朱泾也忍不住眼皮子直跳,待要呵斥朱莹吧,太夫人去偏偏把她揽在怀里,一脸宠溺到了极点的样子,九娘也不以为然地微微笑着。想想皇帝连这种事都告诉了这丫头,而她也从来都很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在外说,哪些不可以说,他也就干脆不想那么多了。
反正他这一回京,应该要赋闲很久……
缺了朱廷芳兄弟的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地说了一会儿话,外间就传来声音,道是吴娘子到了。九娘二话不说立刻出去,不多时就把吴氏给引了进来。
尽管当年曾经见过,可时隔多年,朱泾几乎有些认不出,眼前这个略带几分风霜的妇人,便是当年那倔强中却还带着几分稚气的张家婢女。见吴氏屈膝要对自己行礼,他就伸手虚扶道:“日后便是儿女亲家,你不用多礼。”
吴氏被朱泾这一句儿女亲家说得膝头一颤,差点没站稳。虽然她曾经气过朱泾将她和张寿安置好,在那个启蒙先生回去之后就不闻不问,可后来知道葛雍这样的帝师都来过,只是自己和张寿一度错过,她那点怨气就都消了。
人家养了他们这么多年,如今甚至愿意把千金之女都许配给张寿,她还有什么不满的?
因此,她仍是屈膝行礼道:“我和阿寿承蒙国公爷照顾这么多年,实在是无以为报,这一礼,是我代我家娘子拜谢您的。”
朱泾顿时一怔,随即就觉察到脸上火辣辣的视线。知道那必定是九娘在看他,他只能竭力装作若无其事地呵呵笑道:“吴娘子言重了。我只不过略尽绵薄之力,张寿能成才,却是靠他自己。更何况,我不在京这段日子,也多亏了他帮忙,朱家才能安然度过这场劫。”
他这番话却是说得真心实意。哪怕这个女婿来得实在是太快,但那是自己的女儿下乡遇上的,而后又是一见钟情,而张寿虽说倚靠赵国公府未来女婿和葛雍关门弟子这两重身份在京城站稳脚跟,但也是凭自己闯出一条锦绣前程,还帮赵国公府解决了几个棘手的敌人。
所以,纵使他曾经不是没想过悔婚,如今却绝对不会流露出这重心意。
只要是朱莹喜欢,纵使真是穷小子,他也不是不能勉为其难为其铺就前程,更何况张寿绝非无能之辈?
而吴氏听到朱泾这样评鉴张寿,她只觉得又欢喜,又欣慰,却是忘了替张寿谦让几句。等到九娘请了她坐下,她听朱泾提到立刻定立婚书,她更是高兴得面露异彩。可就当太夫人请人去取纸笔时,她却又突然犹豫了。
“国公爷,我顶了天只能算是阿寿的养母,会不会不够资格代他做这种事?”
她这话音刚落,太夫人就笑道:“你若不够资格,天底下谁还够资格?”
乘龙佳婿 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矜持,新人设
你若不够资格,谁够资格!
太夫人这轻描淡写的话,却让吴氏泪盈于睫。她背过身去擦拭那不争气掉下来的泪珠,随即才转回来,尽量镇定地用含泪的微笑面对朱家众人:“既然承蒙太夫人和国公爷不嫌弃,那我就代阿寿把这桩婚事定下来。他和莹莹两情相悦,如今终于算是有结果了。”
论理这种长辈商谈婚事的场合,当事者怎么都应该回避一下,可朱莹却喜笑颜开地杵在太夫人旁边,一点都没有离开的意思。就连一贯纵容她的朱泾都不禁有些尴尬,可频频侧目也不能让她有点即将为人儿媳的自觉,他只能咳嗽了一声。
“莹莹,你去看看你大哥和二哥!”
“有什么好看的,顶了天是大哥拉着二哥练武,好好‘教导’他一下而已!”朱莹加重了教导这两个字的语气,随即就满不在乎地说,“爹,你从前就答应我,只要关于我的事,那就什么都不瞒我的!既然如此,我就听听你们怎么定的,不行吗?”
九娘发觉朱莹说着就笑嘻嘻地从背后趴在了她的肩膀上,她只能无奈地说道:“莹莹,你这孩子就不知道矜持一点?也就是你吴姨和阿寿都纵着你!”
“所以我才喜欢阿寿和吴姨啊!”朱莹咯咯一笑,毫不忸怩地说,“我有话都可以直说,不用憋在心里,也不用试探他们的想法,做事小心翼翼,我在家里一直都是这样的!要是嫁人之后就要谨小慎微,那我干嘛要嫁,我还不如跟着祖母和爹娘你们过一辈子!”
“尽说傻话!”这一次,就连太夫人也忍不住笑骂了一句,“照你这么说,天下那些在娘家养尊处优的千金大小姐们就都不要嫁了!”
“所以我说我运气好,遇到了阿寿,还有吴姨!”朱莹对吴氏眨了眨眼睛,满脸得意。
面对那张娇艳明丽的脸,吴氏不禁笑了起来,连连点头:“莹莹说的是,都是一家人,本来就应该和和睦睦,有话直说,哪里用得着彼此小心试探?国公爷,太夫人,夫人,说一句实话,我真的很喜欢莹莹,自从她第一次到融水村,我就很喜欢她,比阿寿还要先喜欢她。”
对于这种说法,朱莹非但一点都不生气,反而乐不可支地直接把头搁在了九娘肩膀上。
“对对,我那时候就感觉到啦!阿寿那会儿挺嫌弃我的,和我相处的时候,更多的是无可奈何,常常都会莫名其妙地保持距离,吃饭让我一个人吃,出去也不带着我,总算看到大太阳还知道让人给我送把油纸伞,要不是吴姨你帮着我,说不定他就把我撵回家了……”
就连太夫人和九娘,也只知道朱莹初次见面时,出人意料地挟持了张寿,至于朱莹独自留在融水村这段期间,在赵国公府派的婢仆去了之前到底什么情况,她们都不大知情。所以如今听到这些小小的细节,别说朱泾,她们也都有些好奇,但好奇的同时,却也有些惊异。
朱莹这样的美人主动表露好感,张寿竟然不是想的半推半就,而是躲开远远的?
就在吴氏有些尴尬地解释张寿年少不开窍时,外头又传来了李妈妈的声音:“太夫人,老爷,夫人,寿公子来了,眼下说是去紫烟阁见二公子了,回头再过来拜见。”
“咦?”朱莹顿时瞪大了眼睛,满脸狐疑地嚷嚷道,“阿寿这是要去突然袭击,抽查二哥的功课吗?不至于啊,二哥现如今为了当好这个斋长,据说功课都是硬着头皮做完的。”
虽说刚刚母亲、妻子、长子和女儿,一个个都替他那个不成器的幼子说话,但朱泾说实话不太相信。可如今朱莹这么自然地肯定朱二做完了功课,他想想从前那个怎么打都打不好,嘴上唯唯诺诺,背地里磨洋工的儿子,不由得很想去看一眼天边。
太阳莫非是打东边落下了,他那个万年拖后腿的儿子竟然真能变好?
可紧跟着,赵国公朱泾就忍不住沉思了起来。看这时间,张寿应该是出宫之后就直接过来的……又或者回家之后得知吴氏被请到朱家,于是匆忙赶来。难不成是猜到他们在这儿定立婚书,于是避嫌方才去找朱二?
他正这么想,刚刚还一定要留下来听听婚书怎么定的朱莹却霍然站起身来,笑吟吟地说:“祖母,爹,娘,吴姨,阿寿去找我二哥,说不定是有什么事情要交给他去做,我好奇得很,这就过去看看热闹,回头也好给你们通风报信,我走啦!”
眼看朱莹犹如一只轻巧的蝴蝶一般飞了出去,朱泾唯有苦笑,待见母亲和妻子比他好不到哪去,唯有吴氏笑眯眯地一点见外的态度都没有,他不禁暗叹,被他们一家人骄纵到这副样子的朱莹,大概也只有张寿和吴氏这种特殊的家庭才容得下。
他简直难以想象朱莹在其他豪门贵第当中恭恭敬敬伺候婆婆,然后和妯娌明争暗斗的情景——他那被宠坏的女儿一旦被惹毛,一气之下估计能把夫家的天都给捅破了!
于是,他轻轻咳嗽了一声,不大自然地说:“去取纸笔吧,我和吴娘子这就定立婚书。”
张寿没回来,朱莹当然更愿意呆在庆安堂看着自己和张寿的婚书新鲜出炉;可张寿既然回来了,却又径直去找朱二,朱莹当然更愿意去找他说话。
她很好奇张寿到底对皇帝说了什么——反正大多数情况下,他有什么事都乐意对她说。
所以,当她到了紫烟阁,却在院门口和朱廷芳迎面撞了个正着时,她就有些讶异地问道:“大哥,你怎么出来了?”
“张寿说是要和二弟商量正事,我就把地方让给他们了。”朱廷芳淡淡地说出了缘由,见朱莹瞪大了眼睛,仿佛在问他为什么要回避,他就笑道,“二弟今天险些挨了爹一顿好打,我看他也许有做一番大事的心气,所以干脆任由张寿去和他谈一谈。”
说到这里,朱廷芳就伸手拉着朱莹往外走,见她有些不情愿地往紫烟阁中眺望,他就叹了一口气道:“我知道你们两情相悦,但也总得给彼此留一点空间。你这样贸贸然闯进去,他固然不见得非要屏退你才对二弟说话,可心里说不定会觉得你不知轻重。”
“才不可能!”朱莹有些不高兴地哼了一声,但终究悻悻说道,“只要他能够让二哥更有出息一点,不至于老是被爹打骂,我不进去也无所谓的……对了,大哥你看到阿六了吗?”
朱廷芳不明白朱莹为什么突然问这个,想了想就摇摇头道:“张寿一个人过来的,据说是宫中派车送了他回来。”
“那就怪了,我之前拉着阿寿进宫的时候,也没瞧见阿六。”朱莹顿时眉头一皱。若非朱廷芳知道阿六是张寿身边最得力的侍仆,看了她这表情,简直要以为朱莹移情别恋了。可再一听她喃喃自语说的话,他越发觉得心中疑惑。
“之前张……那家伙过来的时候,我明明还看到阿六在院子里的,可后来就不见了,我和爹出宫时也没见着,刚刚也没有跟着阿寿一块回来,难不成是跟着那家伙走了?不会去那么远吧……阿寿身边没有他在那怎么行?”
朱莹越想越觉得兴许是张琛的到来有什么问题,这才让阿六不得不丢下张寿。当下就想进去再问个究竟,可看到大哥那审视她的眼神,她就只能先放下这重心思。
她干脆似笑非笑地打趣道:“大哥,你看我干什么?我的事情已经定下来啦,可我大嫂还没有呢,你就真的不担心?”
哪怕朱廷芳再淡定,在朱莹接下来那一串层出不穷的问题,诸如哪家姑娘好,要不要我牵线搭桥,不如在选皇子妃的时候也顺带帮你看看……诸如此类的强烈轰炸下,他最终不得不狼狈而走。直到最终回头看见朱莹笑吟吟地站在紫烟阁院门前冲他挥手,他才知道上当了。
那丫头分明是想撵走他,然后再去偷听张寿和朱二说话!
张寿倒并不在意保密问题,因为他想让朱二去做的事情并无不可告人之处。此时,他已经把该说的都对朱二说完了,就只见面前这位不大着调的朱家二少爷眉头拧成了一个结,好一会儿才有些幽怨地说道:“妹夫,我这样的人对外说好农,别人不会相信吧?”
“没人会觉得你是真好农。”张寿非常无情地落井下石,见朱二果然一张脸拉长了,他就若无其事地说,“别人只会觉得,你为了在你爹面前做出一副回头是岸的好形象,为了在半山堂当好代斋长,所以才选择了这样一个借口。但至少,那比你从前那纨绔形象好多了。”
朱二简直不忿极了:“那岂不是我花钱还被人当笑话?”
“那就要看你是想一时被人笑话,还是一辈子被人笑话了。”张寿看着朱二,收起了脸上那点戏谑的笑容,“你应当知道,自己学武的天赋如何,自己读书的天赋又如何。而你在算学上又天赋平平,动手做实验也谈不上精通,各种选修课你应该也都试过了。”
随着张寿举出一个个例子,朱二的脸色一点一点发黑,到最后颓然叹了一口气:“张琛不在,半山堂里我这个代斋长一多半人都不服气,爹之前一回来就差点动家法揍我一顿,我这做人真失败。我确实这也不擅长,那也不会,再这么下去简直没出路。”
他说着就认认真真地看向张寿问道:“既然妹夫你建议我用好农的借口去搜集那些各式各样的作物种子,又说皇上也同意了这优种计划,那么我就试一试吧!不过,别人既然肯定会笑话我是借好农而邀名,那我干脆豁出去,这些种子买回来我全都好好亲自种一种!”
张寿原本是想借着朱二的名义搜集种子,然后另外辟农庄进行种植,此时朱二竟然发狠似的要亲自上,他在最初的错愕之后,便哑然失笑道:“赵国公府虽说大,可你要是搜罗几百几千样种子,再大的花园那都是种植不下的。”
“谁说我要在花园种?”朱二没好气地哼了一声,这才精神十足地说,“京郊赵园那不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吗?再说,买种子又不是买一颗,大多数交给别人去种,但我可以在赵园那边开辟出专门的菜畦,一畦播种一点,这样有个几亩地肯定就够了。”
“我买下来的时候当然会问清楚,这到底是从海外哪里来的,开什么花,结什么果,什么滋味……我再去找几个年纪大的,懂耕种的好手,省得有人把我当成不懂行的肥猪宰了!”
听朱二说得头头是道,张寿突然觉得,这好农两个字,兴许真的会挺适合朱二——哪怕这小子不会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真的去当个种地的农人,可哪怕日后点歪了技能树,朝着花木爱好者等等发展下去,也总比当一个纨绔子弟好。爱好花木,在士人中也是一种雅致。
当下他就笑着点头道:“很好,你去写一个具体的条陈,回头我或者莹莹帮你呈递给皇上。本来只是拿你的好农当个幌子,买种子当然不会让你出钱。只要你想得周到,愿意吃得起这份苦,皇上会嘉许你的。”
“真的?”朱二简直是喜出望外,“这样的小事,也能扭转皇上从前对我的看法?”
张寿理所当然地点头道:“没错,前提是你真的好好去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