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骑砍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中更
因关姬有孕,关平夫妇特意来探望,也打破了田信的长久休假。
!--over--
三国骑砍 第二百一十一章 农具
!--go--
丹阳乡郊外的锻造坊里,关平转了一圈颇感失望:“陛下还以为孝先会督造许多神兵利器,我来丹阳探望小妹是私事,还有许多使命。”
丹水沿岸村社中设立小型烧炭场,烧好的木炭向丹阳乡汇聚,采集来的矿石也会在这里进行熔炼。
有成熟的炒钢法,唯一的问题是每一炉的钢水材质不同,小概率可能是优良的钢水,往往更有可能炒过头,炒成熟铁。
这里有熔炉两座,炒钢炉两座,锻炉一座,农具生产以浇铸为主。
田信好歹也有熟铁含碳量少,生铁含碳量高,钢介于两者之间的知识;也知道高温环境下分子……应该是分子,或者是碳原子更活跃。
所以已经有了原始的渗碳处理办法,也有了稳定的农具浇铸生产流程。
先是以炒钢法炒钢,不追求控制炒制技艺炒出钢水,一步到位炒出熟铁;再以熟铁浇铸农具。
浇铸模具受限于技艺,有少许的瑕疵,熟铁浇铸农具后乘热打铁,锻打成型,备用。
然后熔炼生铁,生铁融化的温度低,熟铁需要的温度高……把熟铁浇铸的农具泡到生铁液里,保持温度浸泡一天时间,然后取出来用尿液淬火,再烧热回火,覆土冷却。
只要造出来的农具比熟铁浇铸的耐用,在田信眼里就是合格的。
工具的重要性不需要细说……一个营步兵,装备的手斧往往不足五十口;军屯时,都是采伐硬木以火烧打磨、刀削的办法制造工具,这种工具聊胜于无,要花费许多人力制造、修缮,以维护这些工具。
与其浪费人力维护木制工具,还不如开设锻造坊自己制造工具。
南阳本就是冶炼中心之一,恢复建造冶炼基地难度不算大,比其他地区简单许多。
只要能源源不绝产出优质农具,农具带来的生产力提升,足以养活锻造坊相关产业的人力。
工具提升的生产力,能养活工具制造的人力,那就是赚的。
也因为这样,锻造坊真没必要追求兵器打造,征北军、昭阳邑的根基太薄弱,技术储备也不足,打造兵器事倍功半,无益整体局势。
田信是真的没有打造兵器、铠甲,刘备、关平的期望注定落空。
哪怕关平转了一圈锻造坊,又来到仓库溜达,看到的只有农具,并无兵器铠甲。
他很失落,打秋风的想法落空,转而说正事,先问:“孝先可知陛下为何不处置来敏?”
这不需要田信思索,张温早就跳出来劝慰田信,解释了其中因由。
来氏家族的影响力……说有,还真有,也不断在扩大;说没有,其实也没有。
来敏去益州避难,南阳又长期遭受战乱,后十来年时间里又受控于曹魏,所以来氏家族对南阳乡党的影响有限,父祖积攒下来的人脉并没有继承、经营。
不杀来敏,纯粹是不想染血开一个坏例子。
田信忍住怒火没杀来敏,不是怕来氏家族影响力,更不是怕南阳乡党,只是不想在关姬、刘备面前杀人,也不想开启擅杀大臣的头。
刘备不杀来敏也是一样的考虑,不想开一个恶劣的头。
不然杀来敏泄恨事小,眼前固然痛快,也会给田信埋下长远的祸患。
为了消除这个祸患,田信不肯牺牲自己……那只好杀更多的人。
正是珍惜这种宝贵的气氛,来敏才有恃无恐。
“杀之无益,后患无穷。”
田信随意回答一声,脑子里还在想孙权、潘商议变法的情景,脑袋里自动带入嬴渠梁的刚毅、硬朗、豪爽气质……只觉得怪异非常。
“是呀,杀之无益,幸好孝先当日忍耐克制,不然会陷陛下于两难。”
关平兴趣乏乏朝仓库外走,田信跟上,就见关平手里递来一小团帛书,接住抖开只有几十个简体字,内容就一个。
丞相诸葛亮以‘来敏疏狂乱群,甚于孔文举’之由,罢免来敏太子家令一职,还勒令闭门思过。
刘备不好处置,田信肯定会记仇,早早处置来敏,事情也就揭过,没必要为一个来敏去跟北伐集团闹别扭。
为掩饰、压盖潘身上的污点,太多的人跟着倒霉,到头来没保住潘,潘还出走江东,荆人种种幸苦付出如同一个笑话。
潘有干才,又年轻,值得保护,可来敏呢?
关平迟迟不见田信给准话,就问:“丞相处置,孝先可能满意?”
“尚轻。”
田信将帛书递还:“我不杀人,依旧禁锢来氏子弟、门生故吏仕途。”
摧毁一个经学家族,禁锢仕途就可以了。
汝南袁氏之所以发展迅速,就在于投机、站队的技能优秀到爆炸,几乎没犯过错,逢赌必赢。
袁氏世治《孟氏易》,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又有庶流子弟在宫中担任……中常侍,几代人积累威望、人脉,到袁绍兄弟时已经达到质变。
如果袁氏家族站队失败,如江夏黄氏那样站队失败遭受党锢,那也会衰败、四分五裂。
田信没有权利禁锢来氏子弟、门生故吏,可有这个影响力。
关平不纠结来氏子弟的仕途,田信答应不用武力复仇、激化矛盾就可以了。
走在路上,关平斟酌说:“此外还有两件事,第一是征北军编制状况,陛下想深入了解征北军屯戍具体方针。第二是太子私信,事关瑞兽。若瑞兽不幸夭亡,真会折损气运?”
“兄长,气运之说虚无缥缈,难有定数。”
田信长吁一口三尺长白气笑说:“人之气运变化无常,就如木瓢舀水,大瓢水多,小瓢水少。损伤几只瑞兽,如同水瓢有洞。再大的瓢,有了孔洞裂痕,恐怕也只能小用。”
这样的解释勉强符合关平的理解,缓缓点着头,解释:“太子也只是好奇询问,并无他意。”
“我知道,丞相管教甚严,太子想养瑞兽,也无从着手。”
田信更是笑笑,诸葛亮如果不带兵出征,始终留在刘禅身边处理政务……简直是刘禅的噩梦。
别说养娇贵、蛮横的大爷,就是常见的虎豹犀牛大象,甚至猎犬、宠物犬、鲜艳鸟雀都不可能让刘禅接触。
估计刘禅也只能农耕时赶牛扶犁做做样子,日常骑马健身,平日里也就抱一只猫玩玩。
同有默契,两人齐齐为刘禅默哀片刻后,田信才说:“征北军屯戍编制体系繁复,兄长不妨先用餐,餐后我在暖阁里细细讲述。”
“也好,是我心急了。”
关平讪讪做笑,一来就拉着田信检验锻造坊,完全就是一副先来先得,要见面分一半的样子。
田信也不见怪,能让关平在意也就剩下军械、粮食了。
至于征北军征戍编制改动,纯粹是向隋唐府兵制靠拢。
这不仅仅是世兵制的发展,也是昭阳邑、武当侯国、麦城的经济趋势。
!--over--
三国骑砍 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制
!--go--
“孝先率军过襄阳时,军无百日粮,以寡破众俘斩近万。”
暖阁之中,关平听明白府兵制度后,因多喝了两杯酒,脸颊红晕:“为就食于敌,孝先军屯堵阳,骠骑将军据守叶县不退,前后以万余之军屯戍宛口,致使贼军五万不敢轻动。可谓虎步荆豫,敌虏丧胆。”
“至如今,各军皆仰仗郡县粮秣,唯独孝先麾下自给自足……两相对比,愚兄甚是惭愧。”
他询问:“开春后我欲在山都、筑阳军屯,孝先可能助我?”
田信皱眉:“此分内之事不敢推脱……兄长言下之意,可是明年军粮会有不足?”
没道理呀,杨仪非常清楚对荆益湘三州的军力、民力产出,明年最少能从益州运输百万石军粮到江陵。
按照计划,七月下旬前有二百万石军粮作为北伐储备,分别贮存于江陵、襄阳、宛城三处,以支用度。
“军粮是充足,只是要做长远打算。”
关平自然清楚明年的主攻方向,也知道战役主要、次要目标是什么:“就怕进展乏力,陷于相持。”
“是呀,就恐魏军避战不出,拖延时日。”
田信感慨一声,郑重表态:“丹阳所产农具,我分一成给龙骧军。”
“我也不让孝先难办,待收获后,会拿谷物相酬。”
关平醉意渐浓:“否则人人都来求孝先,孝先也不好向部伍交代。我来时,陛下曾说应在湘州、荆州各设立司金校尉,以行铸币事。孝先可能举荐贤良?”
“恐怕要让陛下失望,我无有合适之人。”
田信还在思索明年的战役,嘴上说:“就算有一两个能用之人,目前也离不开。我还要与虞仲翔商议、重订《夏历》、《夏祭》等事,实在无力为陛下分忧。就连征北军改制,也是不得已顺手为之。”
作为大汉三恪的封国,礼制上亦宾亦臣,因奉祀虞夏宗庙,那么就该在封国内施行、推广虞夏的历法、祭礼。
虞夏祭祀用《连山》占卜,殷商用《归藏》,姬周用的是《周易》。
连山归藏两部失传,虞翻家中五世治《孟氏易》,有资格协助田信制定今后陈公国的历法、祭礼章程。
不仅虞翻会参与,陆议作为虞夏族裔中有头有脸的分支族长也会参与进来。
今后每年祭祀虞夏先王宗庙时,虞翻、陆议这样的同祖不同宗的家族也是有资格参与的。
按着汉室祭祀酎金制度,虞翻、陆议这类虞夏别枝要参与祭礼,自然要缴纳祭祀用的酎金。
酬金不是给田信的,是专用于祭礼用度的。
所以田信还要选一个重要人物来担任宗正,以掌管公国境内夏历、夏礼推广,以及管理虞夏分支苗裔宗谱,还有兼掌夏祭。
有夏祭、夏礼、夏历;那关羽也要稀里糊涂研究商祭、商礼、商历,要么照搬孔氏家族那一套;反倒是张飞简单,有现成的周礼可依。
虞翻就是很好的夏宗正人选,除了虞翻之外,田信找不到适合人物推荐给刘备,去担任司金校尉负责荆州铸币事务。
这个差事油水十足,田信不准备接触,免得洗不干净油污。
关平酒酣入睡,田信还是放不下,思索明年的战事。
明年主攻中原,以寻求战略决战为主,若魏军避战,则以强迁中原百姓的方式逼迫魏军进行决战。
如果始终无法决战,或者决战没能取得预料的胜利……那么兖豫二州难免会沦为无人区。
汉军要迁人口,魏军也会强迁人口,说不好孙权也会插手。
三方使劲,兖豫二州成为无人区几乎是一种必然。
中原成为无人区,那才棘手。
不像现在,还能以中原人口为筹码,胁迫魏军进行决战;还能从中原人口身上获取补给、情报。
魏军控制中原,那始终都会对孙权新获得的淮南地保持压制状态,让孙权不敢再浪。
一旦沦为无人区,魏军守御重心会转移到关陇,将雒阳要塞化,会更加坚定的据守,避免决战。
这样一来,关中就是魏国抵御汉军的桥头堡,意义相当于孙权眼里的荆州,魏军会举倾国之兵来守关中。
中原沦为无人区,孙权头顶悬着的利剑也就没了,说不好会恢复勇气继续浪荡,来干扰汉军夹击关中的战略。
真到这一步,那汉军各支军队就要进行不同程度的精简……毕竟国力不足,宝贵的青壮人口必须要合理利用,适合打仗的打仗,编训为精锐部队;其他人口投入生产。
征北军却独树一帜,有战斗力的同时还能自给自足,这等于给其他军队树立了榜样。
征北军现在唯一问题就是……光棍太多,导致昭阳邑内的人口结构很不合理。
这个问题无解,要么打下中原、关中,让他们跟家人亲属团聚;要么搭桥引线,成立新的家庭。
而关平所虑,何尝不是汉军高层的忧虑?
明年的战役,不能光考虑胜利,必须先考虑失败。
失败的话……那必须要休缓,不是停止北伐,而是停止大规模北伐,得让大军、百姓休养两三年,才能维持更好的状态发动规模更大的进攻。
自刘备入蜀以来,汉军无年不战,荆益二州百姓始终在为战争贡献力量。
战争不断胜利,那军民尚能忍受。
若是战争陷入相持,就必须调整策略,不能强势到底……军人的心态、情绪,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都需要喘口气。
田信脑海中思索全局,思路是很清晰的。
明年北伐的二选一这个选择题没必要做调整,逼迫魏军进行战略决战是一次冒险,这是迅速扩大优势的唯一办法。
迫使决战不成,也能迁移人口,增加己方战争潜力。
关陇虽好,可打关陇,魏军严防死守肯定会避免决战,劳师动众很难打下来;硬啃下来的话,伤亡必然很大。
只有先破坏中原生产力,才能拉低关中魏军的生产力优势。
而府兵制度,正好能贴切的解决汉军将要面对的困顿局面。
在迫使魏军决战而不成的情况下,推广府兵制度,平时农耕训练,战时轮番服役。
最妙的是府兵制度跟目前的户调税租十分贴合,这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税制、兵制,可以解决征兵制虚耗人力、募兵制耗费颇大的问题。
只要织机铺设到村社,让家家户户都能纺织布帛缴税,那百姓自然能积蓄财富。
百姓才是主要生产力,解放他们的生产热情,限制豪强扩张兼并,那经济就能繁荣。
府兵免税待遇……算一算,真的不算什么了。
为了激励府兵,田信还准备加大力度推广军中教育,将科举应试搬出来,进行军中选士。
这算是恢复古典军制的荣耀传统,军队既学校,学校既军校。
!--over--
三国骑砍 第二百一十三章 北府
!--go--
刘备很关心府兵制度,又不好大范围仓促推广,这需要试点。
昭阳邑就很不错,征北军可以拿来试验。
关平回襄阳不久,刘备就将田信征入襄阳,询问征北军改制相关事项。
府兵府兵,自然是受将军府直管之兵,与地方郡县官员不存在管理纠缠。
田信潜意识里不喜欢军人干政,不喜欢州牧、州刺史兼领将军号。
规划府兵制度时,绕开了地方郡县,自成一系。
府兵的基础在于军屯,划拨易于屯垦的荒芜土地来安置军队、军属执行军屯,这样的军屯据点受将府直管,也不与地方郡县发生交集。
小的军屯据点三百户,设立曲部;大的军屯据点七百户,设立营部。不设置百户规模的屯部,或千户规模的大部。
曲部、营部的府兵分为五个番队,除防御战时,各队轮番服役、出征。
千里范围内的战争,出兵三番;千里之外,出兵两番。
昭阳邑施行《麦城户律》,一户理论丁壮最多三人;如果丁壮选为府兵,一户丁壮宽限为五人。
府兵兵额空缺,就近从郡县良家子中拣选,富户优先壮户,壮户优先多子户。
“府兵授正业田、副业田、军田,少者五十亩,至多则有百亩。皆免税租、徭役,凡应征,自筹刀剑、被服、鞋袜、弓一张、箭三十支,粳米或炒面三斗。”
“铠甲、强弩、长矛、旗号由武库拨发、维护,事毕收缴归库。”
“鼓励府兵之家蓄养驴马,既能利于农事,也能利于征戎。”
“府兵农闲时于本部集番操练,一月两操,每操两日。一年四季,夏秋由本部都试,都试五日,考校队列、武艺;冬春由将府集结,施行大操,并全军校文武事,选练猛士、干才。”
田信讲述,刘备细细听着不时询问细节,因为府兵五番,始终有一番集结在将府所在的大营待命,充当机动兵力。
那么冬春的两次集结,并不是集结余下四番,而是两番一组,交替进行大操。
府兵制度跟恢复的郡尉、郡都试制度有重叠现象;郡尉专掌本郡兵员征发……可现在哪有富足的人口让郡尉去征,也没有富余的人口进行都试、选拔。
所以各郡郡尉很尴尬,毕竟大汉现在有八个军,五军、征北军、镇北军、卫军,这些军队除了中军、卫军,余下六军几乎兵将一体,兵员不解散,也不需要从郡国补充,所以郡尉的职责成为摆设。
谁敢解散这八个军?
只恨成建制的军队少,解散简单,想要重新聚拢恢复磨合组织,是要花费时间成本的,时间成本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军粮支出。
如果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各军陆续裁汰老弱兵员,那郡尉的职责就能渐渐生效,并扩大权威。
从最开始的安置退伍兵员,到平日建设预备役体系、剿匪维护治安,再到战争期间征发预备役兵员,这都是郡尉职责所在。
可现在抛出府兵制,郡守、县令长兵权被剥夺,不算什么事儿;可郡尉刚恢复的征兵、都试职权就成了摆设……但也可以作为府兵制度的补充,府兵缺额可以由郡尉负责拣选合适的良家子补充。
如果要施行府兵制试点,田信征北军有昭阳邑,可以自行发挥,在施行过程中不断优化、改正,不会触及太多矛盾。
而汉中平原里,百姓、豪强被曹操迁移一空,也适合魏延在汉中施行府兵制。
大致的府兵制轮廓已然了解,这只是一个规划,具体如何,施行试验时会进行修正。
府兵制最直接好处是田信反对高级将领军政一把抓,那自然也反对州牧抓军权。
不论魏国还是江东,地方刺史、郡守、都督的权力是越来越大,都督官制日益成熟、壮大,简直比州牧还州牧。
现在征北军体系内,有安众将军徐祚、扬武将军孟达、鹰扬将军罗琼、虎牙监孟兴,以及从汉兴郡迁入昭阳邑的建信将军申仪。
算上征北军本部,一共有六个军号,三十二个营;田信部曲三营,武当侯国征集三营无当步兵,昭阳邑七户一兵征发的昭阳兵五个营。
总共四十三个营,消化了孟达、申仪、徐祚的部曲势力,总兵力三万三千余人。
如果继续给编制,田信手里还有一万五千人左右的屯田降兵,也是可以逐步改编。
可刘备不敢给编制,田信也不敢再扩……降兵比例实在太高,随着堵阳、宛口两场战争打完,许多降军出身的军吏晋升到屯将、曲将一级,杰出几个人升到营督。
继续收编降兵,征北军一定会出问题。
征北军三十二个营执行府兵制度,府兵五番,那常备只有六个营,五千人。
五千人足以应急使用;而田信的夏侯卫队三个营,无当兵三个营可以视作常备;昭阳兵五个营也会施行类似府兵的管理制度。
那么整个昭阳邑常备兵力有十三个营,大军主力北伐中原寻求决战时,征北军留后休养,有田豫的南阳兵配合,足以挡住武关方向的魏军。
北伐中原寻求决战,没有一开始就派田信上场的说法,不然关羽会不高兴,许多将校也会有怨言。
把田信留在关键时刻再用……只要始终留着田信所部不用,那就能牵制魏军部分总预备队留在蓝田,不敢轻易增援中原战场。
刘备思绪缓慢,算着这笔账:“既如此,孝先可增募僚属,在昭阳试行府兵之制,立北府兵。朕身在襄阳,会时常前往昭阳检阅。此外,朕会使文长在汉中施行府兵制度,迁文长为征西将军,所部为西府兵。”
“若府兵制度斐然,朕会遣子龙在成都施行,创立卫府兵。”
“五军不宜改动,且屯且戍。”
刘备自有衡量,田信也不强求五军跟着改编府兵。
五军体系太庞大,有三分之一兵员是将校部曲私兵,又是汉军主力所在,是机动兵团,兵员随退随补,贸然更改制度的成本、风险太高。
如果在五军体系外,再设立东南西北卫五个府兵集团做补充,想来会方便许多。
中原决战胜负未分前,考虑十年后的事情没意义。
能做的只有把手里的事情做好,未雨绸缪,不要犯错误。
刘备的处置,田信毫无意见,欣然接受。
!--over--
三国骑砍 第二百一十四章 备羽飞
!--go--
冠军县,征北军幕府所在。
于禁穿半旧素色锦袍,正握着竹扫把清除院内薄薄积雪。
如今他面容更瘦,却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发须皆白,举手投足之间满是沉稳,不见颓色,浑然不像两度败军被俘的将军。
哒哒,哒哒的马蹄声由远而近,蹄声震落树梢积雪。
于禁停下扫把,扭头就见低矮篱笆外田信身影出现,田信身后是明显矮一头的骑从。
这些骑从分两种,分别背插‘无当’、‘夏侯’二字背旗,皆黑底朱字旗。
以于禁粗略的经学知识也能分出这两种旗帜的‘血统’,战旗的配色、兽纹图腾都是有讲究的。
田信不用兽纹做军旗,文字番号就是各军的旗号、图腾;现在祭祀虞夏,田信定义虞夏是水德之国,旗帜、服色尚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