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骑砍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中更
而水生木,虞夏之后的殷商则是木德,故关氏奉殷商宗庙后,关氏的公国兵会用青绿色为旗帜、服色主调。
作为大汉的三恪宾属,田氏陈兵、关氏宋兵以大汉火德朱赤文字、兽纹为旗帜核心用色。
姬周本身就是火德,张氏的卫兵旗号、服色与汉军一致。
大汉三恪分封传入北方后,一些经学家已有相关解释,引论刘关张、田信之间的典故来阐述、解释这种现象……非常的合理,宛如天定。
于禁看着篱笆外下马的骁骑,不由轻叹一声:“备得羽而飞,所差唯田尔。”
这是北方友人信中所说,已解开于禁战败投降的心结,可以说是豁然开朗。
备羽飞,唯缺田。
这是北方新流行的谶纬之言,前有高祖奇迹,又有光武帝传说,这条谶纬之言迅速风靡北方。
关羽是木德化身,襄樊战役期间关羽有燃烧自己助燃大汉三兴之势。
田信承载水德而生于汉中,被土德克制,故曹魏入汉中,田氏家破人亡,逃往荆州避难。
之后田信从戎,以水德济关羽木德,故关羽北伐襄樊能连战连捷大破曹仁土德征南军团,盖因木克土也。
就因水德归汉,才有汉水暴涨淹没于禁七军,其后又接连两番大破江东孙权。
孙权是什么德行?
称王在即,应该是金德,将自曹魏中孕育而出,自然是金德。
金德克关羽木德,吕蒙白衣渡江,险些阴谋袭夺江陵成功,差一步将关羽木德根基斩断。
好在田信在江陵修养,江者,大水也,不利于汉之火德,却助益水德。
金又生水,故田信两番在长江之侧大破江东兵马。
所以于禁看开了,看的很开,不是苍天无眼,而是天道本就向着人家的!
仔细看看刘备,无立足之地,堪称流浪天下。
得到荆南四郡为基业以来,就在孙权手里吃了个闷亏,签订了湘水之盟。之后就连战连捷,打的占据天下大半的曹操没脾气。
后田信出世,曹操又死……总之这大魏看着要完。
于禁收敛思绪,就见田信提着一盒点心走进来笑说:“老将军气色出尘,可喜可贺。”
“还要多谢夏侯传授活人剑法,近日以来颇多心得,更觉得精神活跃,身心俱暖。”
于禁引田信入客厅,木地板下地暖正热,田信脱了漆皮短靴盘坐在地,于禁则提来黑陶壶在火盆上烧水,并研磨茶叶为茶末,准备冲泡。
这是今年才开始流行的吃茶方式,田信偷偷摸摸炒了不到两汉斤的茶,温度、技术没掌握好,但口感比发酵而来的茶有质的飞跃。
为掩饰炒茶技术,田信将茶叶磨碎了饮用……于禁尝过几次,现在拿发酵成黑红的茶饼研磨茶末用来冲泡,田信对此无动于衷。
炒制的绿茶早就喝光了,哪里还有多余的给于禁?
“听闻夏侯欲改进夏历?”
于禁左手按着小石臼,右手握着小木杵研磨茶饼碎片:“天文、历法系上古机密,与史家、医家类似,多系父子相传之家学。夏侯欲革新夏历,何不请教中原大儒、名家?”
“若是夏侯去信想要,老朽看来彼辈必欣然赴约。”
于禁语气温和,手握小木杵在石臼里轻轻顺时针搅着,这这手法源自先天太极图左旋,是顺天;后天太极图右旋,是逆天。
“已有眉目,不劳北方诸人操心。”
田信说着笑笑:“老将军,可知太极图从何而来?”
于禁肃容:“多听人说与上古《河图》、《洛书》一脉相承。”
河图洛书,图乃天河之图,河图为体,洛书为用,蕴含宇宙、空间、数理变化之妙。
“是河图洛书,河图衍太极,太极分两仪,两仪化四象,四象成八卦。而洛书,就是八卦。”
田信接住于禁递来黑漆漆的茶汤,小饮一口才说:“我家中治《易经》,或许资质尚可,在山中见洛书而知八卦,故为先师收入门墙,得授河图洛书。”
见于禁激动模样,田信摇头做笑:“其实河图洛书就流传当世,而天下间却无人可识。”
是真的在流传,河图的数学排列相加等于五十五,是洪荒文中的大衍之数。
而洛书的数学模型……小学生都知道。
就那个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即:
4
9
2
3
5
7
8
1
6
在自己没有研究出一定成果前,田信不准备公布河图洛书的模型,如果谁能从太极八卦图逆推出河图洛书……那没什么好说的,算他厉害。
何况河图、洛书的图谱本就流传于世,只是没人能将这两张图谱联系起来。
两者是一体的,偏偏流传的两幅图谱却是独立的。
再饮一口茶,田信则说:“我也没想到汉王慷慨器重能使我奉祀虞夏宗庙,故而夏历改进一事虽棘手,但腊月前不难制定。有河图洛书,制定历法……呵呵。”
历法而已,不去解释,也不去跟人辩论经典、来源……只是在陈公国颁行,既是参赛选手,又做裁判,这种感觉贼舒服。
又何必自讨不快,喊一帮人来研究历法,给他们窃取的机会?
这都是一帮人精,自己不经意说的一句话,都可能被推导出一些学术成果。
所以想保住自己抄来的知识版权,就要避免跟这帮人打交道。
于禁见状也不再追问,这么宝贵、神奇的东西,关平都不会轻易开口请教。
也就关兴有机会接触,能不能学到还要看关兴的资质。
府兵制即将推行,也到了放于禁回去的时候了。
半杯茶下肚,田信开启食盒:“老将军,我今早从襄阳返回,陛下托我给老将军带一盒点心。”
大汉有你于家吃饭的余地,就看你想不想吃。
于禁伸手捏一枚点心送到嘴里轻轻咀嚼,银白胡须抖动:“恐怕要辜负汉主厚爱,不过夏侯传老朽活人剑法,老朽无以为报,有一卷行军笔记,希望夏侯能择人相授,传我兵法。”
他说着起身从寝室里端来木盘,盘中是一册草纸装订的手稿。
!--over--
三国骑砍 第二百一十五章 阶
!--go--
遣归于禁后,田信先后寻找孟达、徐祚、申仪讨论军制改革。
这三个人的部曲就在北府编制内,虽说他们已无法约束部曲,部曲正被消化,融入征北军体系。
可要表达出必要的尊重,保持该有的尊重,才会在做事时顾忌各人的底线。
先私下交谈,然后举行一场包括行军司马的中高层会议,以宣布、讲述军制改革的各方面细则。
刘备那里说过的话,这里还要再说一遍。
北府军整编改制分三个方面,一个是出征指挥编队;一个是府兵屯戍安置,最后一个是新的军阶。
军阶的事情则要跟庞林好好商议,田信可没时间亲抓这项枯燥的工作,交给庞林落实即可。
落实后,自己一营一营授发新的军阶负章、肩章就可以了。
时间宝贵,要陪伴关姬,陪伴关姬才是真正的大事,关系北伐各军团结,关系皇帝陛下、大将军的心情。
北府军出征时,七百七十余人一营,这是基础建制,不需要更改。
要更改的是新的指挥体系,府兵轮番服役出征,这出征隶属单位的番号可以是原来安众军、扬武军、鹰扬军、虎牙军……可这样一来会形成职权臃肿。
杂号将军一级的指挥权需要捋一捋,将军好说,麻烦的是各军的典军。
既田信指挥府兵,要经过安众将军、扬武将军等一系列将军,还要经过各军的典军同意。
田信现在的威望指挥各军不存在障碍,若是换一个人来指挥,光是协调各军走程序,就是很头疼、又繁琐的事情。
依照最初规划,北府兵四十三个营,出征最多出三番,也就是二十六个营。
战场上一人指挥五个营……难度有些高,这是战场信息传递限制的。
各军也有主力营、辅助营、辎重营的内部区别,所以真正有战斗力的只有两三个营,甚至只有一个主力营。
这次府兵改制,北府兵今后出征将会是三营一军,一军两千人。
田信直辖八个营,无当飞骑前后两营,左卫军三个营,右卫军三个营;田纪征北军、徐祚安众军、孟达扬武军、罗琼鹰扬军、孟兴虎牙军、申仪建信军。
简单来说,北府八军,每军两千。
原来的各军典军如郭攸之、护彤留在驻地另做处置,军司马谢旌、第二秀、杜翼、林罗珠随军出征履行职责,充当各军行军司马。
其中孟达的典军耿颌叛逃,以夏侯平接替,改夏侯平为申仪建信军的行军司马,也在出征序列。
征北将军府主将田信,监军庞林,行军长史杨仪,行军司马李辅;留守长史郭攸之,留守司马护彤。
主簿虞忠,司直张温;因征北将军府多了考核、选拔的职能,增设西曹主持府内考功,以颍川人袁为功曹。
袁也倒霉,作为刘备的豫州旧部可以说是前途光明。
可他与刘封搭档时,刘封执意出营迎战,袁身为监军劝阻失败导致刘封阵亡,故论罪官降三级任用。
第二个问题是府兵屯戍区域的规划,田信将屯戍区命名为‘坊’,即有土木防御建筑的区域。
各坊以番号命名,如安众前营营部可以简称安前营坊,安众后营中曲曲部可以简称为后中曲坊。
按照当下流行的说法,那就是将府兵屯戍区域坞堡化,生活区域设围保护,耕种区域也要种植柳木边墙,施行相对封闭的管理制度。
不过目前地广人稀,柳木边墙没必要强制施行,敢走荒野小路的不是奸细也是盗匪,在戍守区域这类人一旦出现,都没好下场。
今后府兵屯戍区域肯定要迁移,所以没必要急着设立柳木边墙。
出征编制、屯戍区域两件事情赶在春耕前完成,那府兵制度改革就落实了一半。
剩下的一半就两件事情,第一是施行新的府兵军阶,第二是出兵打一仗。
毕竟是季汉,境内许多百姓、寒门积攒前汉、后汉军功爵、武功爵,导致编户齐民工作、征税工作存在扯皮现象。
到底承不承认这些大小不一的官大夫、五大夫、左更、中更是一个关系长远的事情。
承认的话,那么租税方面就要给于相关的优免,战争潜力不能高效率启动。
像当年曹操迎奉天子设立新的军功爵、侯爵体系,就是否定前汉、后汉的民间世袭爵位。
承认、不承认都影响深重,这不是目前该改革、选择的事情。
这个事情可以拖,再拖一段时间,民间自然会遗忘家里还有世袭的两汉军功爵、武功爵。
可军中急需一种类似于军功爵的军阶,曹操那里重新规划了军功爵,从军功爵最低一级逐次提升到名号侯、关内侯、亭侯、都亭侯、乡侯、都乡侯、县侯等侯爵七级。
诸葛亮也在编制新的军功爵体系,田信也准备设计一套自己今后陈公国陈兵、北府军通用的军阶。
故而这套军阶体系也要摆出来与众人商议……也就是告知他们,让他们内部商议,提意见。
可以商议,可以提意见,听不听是田信的事情。
按照新的军阶体系,自下而上有府兵士伍、公士、中士、上士四级;下军尉队官,中军尉、上军尉屯将三级;下军校曲长,中军校营督,上军校军司马三级;下军将为杂号将军,中军将为名号将军,上将军为四方、四征将军,再上就是卫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大将军。
这套军阶将军以下有十级,层次清晰,不长不短,方便施行。
有西园新军为前例,这套军阶施行过程中,以军中追求效率的风气,下军尉、中军校、上军将之类的会在书面简化掉军字。
对,军没了,宝盖头没了,车也没了。
不过以军中吏士喜好颜面的习俗来说,官衔自然是越长越威风,比如宇宙大将军之类的。
所以口语中,下军校会被称呼为下军校尉,书面则简化为下校……可能会嫌下字不好听,改为富有朝气的少。
少尉、少校、少将怎么出现的,现在依旧会正常的出现,纯粹是同源文化下的人性使然。
这是必然,不是偶然。
至于底层没有人权的下士,自然不会有人帮着改为少士。
为了公平,田信省去下士,选以通俗易懂的‘公士’代替。
“年关前,各军各营重编军书,以现有职责、功勋确定军阶。”
田信当众宣布后,又问:“诸君可有补充,或建议?”
庞林稍稍考虑就开口:“夏侯,军字繁复乃西园军旧有之物,我军宜精简省去。下字不宜,可能更改?”
下尉、下校无所谓,在座的将军都是下军将军阶,如果省掉军字,岂不是成了下将?
这些将军、行军司马眼巴巴望来,田信自然秒懂笑说:“好说。”
伸手接住笔,苦笑不已写了一个‘少’字举起来展示:“士衡兄以为如何?”
“夏侯才思敏捷……”
庞林夸赞之声戛然而止,故作认真追问:“夏侯应是有腹稿,还是未卜先知?”
“腹稿。”
田信没好气回答一声,对众人说:“少字军中不常用,我故省却,看来是我多虑。”
申仪正色回答:“夏侯不可自轻,纵是以大将、小将来分军阶尊卑,末将也是情愿的。”
孟达、孟兴父子连连点头应和,这才改制占便宜最大的就三个人,郭攸之、傅彤以及由虎牙监一步转为虎牙将军的孟兴。
至于始终担任田信部曲督、亲卫将的田纪突然领征北军三营战兵……没人质疑,田纪不是稻草人,军中自然有朋友,有威望。
军队存在的目的是打胜仗,能打胜仗,内部人事变动只是微末小事。
就现在,刘备若封蒙多为百户侯,也没人说什么,蒙多价值就在那里。
!--over--
三国骑砍 第二百一十六章 青华
!--go--
北府兵改编工作责任详细划分到个人后,田信要返回丹阳乡继续度假,却受到张温规劝。
启程时,张温相送:“北府兵改制事关朝廷中兴,臣以为君上不宜轻离大军。改制若败,损害汉祚必遭人攻讦。”
“我与宋公已为大汉竭尽所能,若汉室当兴,自会有英杰涌现,相继不绝。若当灭,也不差我这一时三刻。”
田信口吻平淡:“公主有孕,家中无长辈,我岂能逗留在外?对大汉而言,我已尽到人臣本分。今儿欲孝则亲不在,不能侍奉双亲,只好与妻子团聚,尽人夫、人父之责。”
明年的战争谁也说不清楚具体会是什么个走向,而自己是总预备队,要面对的绝不是什么轻易的小场面。
自苏醒以来,饿的一度昏厥,是小猫一样的小妹在身边念叨,让自己承受住了最初的苦难。
现在立世扬名,立业成家……寻常军法、国法管不到头上,为何不待在家里享受惬意舒适?
见田信去意坚决,张温也只好改说其他话题,不再纠缠军队的实际管理权。
张温也关心新的夏历推演进度,这是天文历法学问,多是父子相传的隐密学问,几乎不向外人传播。
所以田信即便得到汉博士的教导,对历法知识也应该缺乏认知……可很遗憾,作为一个时不时扳着指头计算假期的人,田信很熟悉一套历法。
任由张温担心,田信还是领着三十余骑返回丹阳乡。
关姬最近饭量又有上涨,为照顾她,刘备关羽各选了一批生育经验丰富的健妇前来照顾关姬起居。
田信可以确定她各方面的变化,是真的怀孕了。
暖阁之中,田信正握着剪刀裁剪牛皮,为自己的孩子制作拨浪鼓。
关姬则翻阅北府、昭阳邑递交的公文,田嫣仿佛小秘书,将关姬翻阅的公文竹简合拢,恢复如初。
“夫君,虞博士也过问夏历之事,究竟如何了?”
“不急,我自有一套历法可用。”
“可历法若有疏漏,必惹北方说笑,有损威名。”
关姬将虞翻发来的竹简抱到田信身边,取出竹简里夹着的大卷帛书,她摊开审视:“这是虞博士所书的夏历考录,夫君不妨参详一二。”
“青华,我有河图洛书,所制夏历必无疏漏。”
语腔温和,田信接住虞翻的竹简、帛书先后翻阅,反而做笑:“丞相是奇人,见我简化文字,一眼就能识别字意。虞博士也不差,已得简体字之妙。估计是虞世方家书联络时,让虞博士学会了简体字。”
虞翻发来的帛书,有标点符号,大半文字是简体。
关姬字青华,取青翠茂盛、健康之意,隐隐间又跟关氏所承的木德相呼应,让挖掘到这一线索的北方、荆益湘三州经学家连连惊呼。
以至于荆益湘三州经学家探讨时出现一种让田信很不高兴的论调……关姬可能是关羽木德的继承者。
话里意思有些危险,田信不做反应,就等哪个不知死活的家伙将藏着的后半句话说出口。
关姬也看了几眼虞翻的简体楷书,看不出有什么好的,再好能比得上田信手书?
她英气双眉轻挑,不以为意:“这有什么好的?”
“是呀,虞博士的字不如我,就如他的夏历不如我的。”
田信说着卷好帛书夹入竹简,不由有些气馁,虞忠还有两个弟弟留在丹阳乡充当关兴、田嫣的同学伙伴。
这两个虞氏子一个七郎九岁,一个九郎六岁,年纪小小就有家教在,远比其他军吏家的子弟要敏锐、沉稳。
虞翻有十一个儿子,如今都未婚配,如果个个成材,以联姻的方式立足于季汉,几乎可以成为《孟氏易》的新代言人,宛如往日的汝南袁氏。
何况虞翻本人表现出如此强大的生育能力,今后十一个儿子必能壮大族裔。
司马八达,比一比虞氏十一郎,还差足足三个。
就虞翻那体格,再活三十年不存在问题,三十年后的虞氏,俨然一棵大树。
虞翻凭借十一个儿子和家族五世治孟氏易的家学,已迅速在益州站稳跟脚……离开江东的虞氏,依旧是世族。
陆议也不差,赎回族亲、妻子孙氏后,依旧在蜀郡开辟山田自食其力,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益州豪强没有坞堡,虞氏、陆氏迁移益州后,没有坞堡,没有千顷良田,没有数千仆僮,可依旧是世家。
若是虞翻、陆议讲学,估计愿意送子弟来听讲的没有八百人,也能有五百之众。
所以军中推广启蒙、军中选士工作刻不容缓。
关姬见田信走神,给田嫣一个眼色,田嫣捂嘴离开暖阁。
小妹离去后,关姬语腔慵懒:“夫君在想什么呢?”
“在想人,想虞世方七弟、九弟。”
田信与关姬肩靠肩坐在一起,努嘴做笑:“他家七郎倒是娴静温和的性子。”
“还以为夫君在想别的女子。”
关姬抬手轻抚自己略有臌胀的腹部,头侧枕在田信腿上,目光去看鱼油灯花,语气幽幽:“好生奇怪,你我也有了子女。”
她侧头看田信,盯着田信鼻孔不由做笑,鹅蛋脸红扑扑:“夫君可是看上了虞七郎?”
田信微微颔首,说着微笑:“虞博士若来了,我问一问,若是可以,就给小妹定下婚事。”
战争不会等人,不会等自己儿女出生,不会等自己把妹妹安置好。
关姬做笑:“就怕苦了虞七郎。”
她的笑容有些勉强,田信见了伸手挠她:“我别无他意,只是不想存留心病。”
关姬不是强颜欢笑的人,却挤出笑容:“夫君凯旋,我就为夫君纳一门侧室夫人……两位也成。上回在襄阳见了庞士衡之女,倒是磊落大方豪爽率直与男儿酷似,与我颇多言语。”
田信一愣,感觉这是个死亡陷阱。
不过关姬不会玩弄这种试探性质的戏言,就说:“我跟庞士衡兄弟相称,若娶他家女儿,岂不矮他一头?”
庞林不是一个人,眼馋庞林女儿的不在少数,这个女儿先天代表着鹿门山。
关姬眉梢浅皱:“能与夫君相争者,只有丞相嗣子诸葛乔,可是此人?”
一个萝卜一个坑,越到高层,每一个萝卜、坑位都是摆明了的。
田信摇头:“丞相不是这种……”
不,丞相本人就是这种人,娶了黄氏女儿,迅速融入荆州。
不过如今地位稳固,可能不屑于使用这种联姻固盟的手段。
关姬却说:“父亲送来的女侍带来许多外面的话,说马季常有意于此,却被庞士衡婉拒。女侍皆说因由在夫君,是夫君掳曹镇南冒罪换回庞士衡妻女,庞家女儿有报恩之意。这样奇女子与我家门风类似,引入门中,也是良助。”
庞林的女儿姿貌也不差……可实在是太过棘手。
田信抓着关姬的手微微摇头:“青华有孕,我若再纳侧室,恐人说笑,也不愿青华委屈。何况庞氏高门,庞家女儿不该以侧室相待。”
关姬反抓田信的手,用劲,语气坚定:“要纳,夫君出征后家宅里也好有个伴。夫君纳庞氏女,朝廷不会起疑,会更为信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