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三国骑砍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中更
挚友亲朋?
刎颈之交?
都不是,只是熟悉了对方,喜欢跟对方打交道罢了。
宗预说话有分寸,不会显摆、揭人伤疤,说话好听又会变通,这就够了。
“至尊,潘都督求见。”
诸葛恪身穿绿袍黑漆皮铠,右手提着方天戟在帐外通报。
孙权深吸一口气,抬手搓搓脸,露出笑容,又狠狠搓搓脸,紫髯略散乱显得粗犷,笑容敛去,一副深沉、刚毅模样:“快……孤亲自去迎!”
说罢转身就朝帐门处阔步走去,到帐外就见潘濬已经到了中军辕门处,潘濬乘坐孙权赐下的黄盖戎车,黄伞之下潘濬绿袍金甲,金盔之上簪饰一撮翠羽,整个人富有朝气。
孙权阔步上前,拉着潘濬的手走向大帐,笑问:“观爱卿眉宇有急色,可是要劝孤撤军?”
“咦?”
潘濬收敛惊容,以严肃神情说:“张辽、曹休先后请求我军增援宛口时,臣下皆答应,只调子武、丑武二军缓行,以敷衍其事。不曾想魏军不堪一击,曹休更舍弃三郡,使我军不得不面对汉军兵锋。”
孙权引着潘濬落座,也面容严肃细细聆听。
潘濬神色稍稍放松,神情自然许多:“非是臣下宣扬汉军威风,实乃新军器械不利,又缺乏骑军辅翼,若与汉军相争于汝南,必落入魏军算计。不论胜败,我军都将陷于泥泞,难以自拔。”
深吸一口气,潘濬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今之局势,我军不妨以退为进。”
“退往何处?”
“非退回江东不可,唯有退回江东,汉魏才敢放手一搏。”
潘濬缓缓讲述:“曹休率军东移,典农中郎将裴潜麾下两万余吏士已崩散七成,汉军、魏军又多散布谣言,诋毁至尊,以致义阳、汝南各县军民争相入山,或逃离聚落躲入荒野,以避我军。”
孙权脸色有些难看,潘濬继续说:“臣下再三申明军纪,我军秋毫未犯,早晚必为各郡士民所知。只是如今当布仁信于民,不可强迫。否则百姓无知,今后将视我军如盗匪。”
“此申信义于天下之举,孤明白,爱卿举措得当,甚合孤意。”
孙权表态,皱眉:“若就此退去,恐为天下豪杰所笑。”
“至尊,今留恋不去,必受其害。”
潘濬抬手指着西边:“汝南、义阳人口不过十万户,我若强迁充实淮南,必使兖豫青徐四州士民视为匪类,为得一时之利,必受万世遗害。即不能迁民,留于此地何益之有?”
“魏军存心不良,欲借刀杀人,我军焉能让其如意?”
若强迁百姓,汉军或魏军杀入汝南、义阳地区,吴军将成为瞎子,得不到一点民间、地方豪强通报的消息。
甚至以刘备、关羽、田信的性格,听闻吴军强迁百姓,极有可能调转进攻重心,先来打吴军。
魏军、吴军有打空中原,制造中原无人区的预算、心理准备;汉军也有,只是不主动制造。
只要魏军、吴军撕破脸开始动手,汉军放开通道,四周百姓自然会往汉军阵营跑。
百姓就这样,不管你强迁的目的是什么,你只要强迁,就恨你,宁愿背井离乡自己去找一个地方落脚,也不会接受强迁的命运。
甚至现在魏军开始强迁百姓,汉军、吴军都会受利,总之决不能率先强迁。
太多的事情不能说出来,如果说拒绝迁民是因为害怕汉军追击、报复……那孙权的驴脾气上来,谁劝都一样,回不了头。
彼此心领神会即可,潘濬说:“汉主年高,浮沉天下三十余载,威望著于海内。曹氏与关东、河北豪强皆系贼臣,同舟共济,已无退路。此战险恶,绝非如今肉眼所见。”
“此虎狼相争之际,不论汉魏,皆有重创我军之心。”
“之前,我军不动则不伤。”
“致使魏军不满,才有曹休东移,祸水东移,使汉军攻我,以此胁迫我军应战。”
“至如今,汉主、曹丕所虑实乃至尊。我军撤归江东休养,汉魏心病祛除,自会张牙舞爪,舍命厮杀。”
“待明年春耕后,汉魏疲敝,我军以逸待劳士气旺盛,以新锐饱满之军开赴中原,取青徐如探囊取物!”
!--over--





三国骑砍 第二百九十四章 议分兵赵公超欲除国贼
!--go--
“奈何爱子委质于北,心中纷扰思绪混乱,已无力观望天下之变。”
“谨望汉军挂念太子妃颜面,凯旋之时留我儿性命。”
“三日内,我军就沿淝水退兵,德艳也要多加珍重。”
孙权亲自送宗预出营,宗预手持孙权写给关羽、刘备请求休战的国书,不无遗憾的表示:“大王以父子情谊为重,我军又乃正义之师,自能成全大王。”
宗预就此告别,先是飞骑通报关羽,自己撤归时途径汝口又与收拾行装的潘濬遭遇。
潘濬本不欲见宗预,但宗预强求,潘濬只好领着十几名将军、中郎将一同来见,免得孙权猜疑。
宗预下马,拱拱手:“承明兄,听闻吴军将空手而归?”
“此言谬矣,我军乃系王师,不犯百姓秋毫。”
潘濬笑容爽朗,洋溢自信:“中原士民观我军言行,自会倾心,待明年我军再出两淮,必能有所获。故,我军得士民之心而归,算不得空手而归。”
宗预看看潘濬身后的十二元辰将军、中郎将,又看向潘濬,微微颔首:“此王道也,就怕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德艳,天下纷纷扰扰三十余年,焉能速定?”
潘濬语腔略慎重:“即不能速定,我主吴王年富力强,十年生聚,十年征讨,何愁大业不定?”
“二十年后再定天下于一?”
宗预伸出两根指头,仰头看苍白的天空:“我军,意在两年之间!”
战争已经波及两代人,最好在当代人里解决掉。
宗预的回答,让潘濬脸色反复变化,最终还是紧绷着面皮:“那潘某拭目以待。”
“承明兄,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前者泛泛如江中蛟龙,虽兴风作浪,亦不过随波逐流。曹孟德、袁本初能算真英雄,陛下、关公、夏侯及诸葛丞相,皆改易天命再造时势之真英雄也。”
宗预对着东边微微拱手:“非是我轻视吴王,吴王只可与卫公、赵公比肩,远不如关公、丞相、夏侯举止方正,可为万世楷模。”
潘濬不做点评,宗预又问:“我知承明兄与夏侯相互轻视,请问承明兄,夏侯治下,可有贪腐?”
田信的勇猛,可以在战场上激励、鼓动所有人跟着一起勇猛,这是大家可以理解的事情。
最最不能理解的是昭阳邑、北府的吏治,竟然没有各种见不得光的事情。
仿佛一个个到了田信麾下,就能戒掉亲亲相隐,偏颇行事利人利己的习气。
宗预所问,潘濬不能回答,他也是个骄傲的人,做不出故意抹黑的事情。
曹操生前,吏治就数江东最为繁冗败坏;孙权大清洗期间人人自危,可能是因为职务变迁太过迅速,许多人还来不及适应新身份。
汉军东征,汉口决战以来,江东吏治迅速败坏,才有了潘濬变法的温床。
变法以来,举荐问责制度落实到位,江东吏治迅速好转……可再好转,也比不上田信的北府。
不管是北府内的司直张温,又或者被俗称为‘陈相’的陆议,都能完美的充当道德、行为楷模,田信本人以身作则,田纪、田允又不管物资、人事调动方面的工作,不执法自然就不会枉法。
田氏宗族可以说是赢家通吃,管住手,管住嘴,基本上前程无忧,犯不着因小失大。
关羽、张飞也是一样的道理,没必要去做这种不上档次的事情。
一句话问住潘濬,宗预也不多做追问,辞别向宛口疾驰。
宛口,汉军也在进行前线会议。
关羽、张飞、田信、马超、马良一同参加会议,吴懿意外战死,让张飞脸色不是很好看。
曹休率部东撤,战机变动,许多机会就此显露,摆在面前。
刘备中军未至,现在摆在面前的就两个战机,一个是乘胜追击,乘曹洪卫军战意还在散乱状态,张郃急行军部伍疲惫之际,向鲁阳、摩陂发动猛攻。以此打开宛雒通道,将魏军赶到伊阙关之北,堵在那里。
另一个是攻掠义阳、汝南,走陈郡、梁郡、谯沛向徐州的彭城、下邳迂回进击。
这条路可能会跟北上的吴军遭遇……这是个好机会,马超、张飞跃跃欲试。
特别是潘濬辛辛苦苦训练的大吴新军,谁不眼馋?
只要换一茬军吏,就是大汉主力军团的营兵。
很遗憾,这两个进攻方向跟田信没关系,跟关羽也没关系。
刘备中军抵达前,关羽要守备宛口、围困张辽,这样保守的打法,虽然不能取得胜利,但也能规避失败。
田信担子更重,以北府二十六营兵遮蔽东北方向的魏军主力,只要站稳在那里,本身就是奇功。
裴潜的豫州军团溃散,依旧有七八千人,汇合曹休、夏侯尚、苏则、曹仁以及后续将要到来的曹植、臧霸青徐军团,这些都是田信需要阻隔的对象,将近十五万。
挡住他们,拖住他们,本身就是极大胜利。
两个进攻方向,各自有一个问题要想明白。
向北打曹洪、张郃,能不能干净利索将这七八万人击溃,赶回伊阙关?
伊阙关是魏军防御的屏障,也是监牢,任何一支汉军军团就能封死伊阙关,将张郃、曹洪,后续可能抵达的曹彰挡在伊阙关里头。这批魏军主力想要冲杀出来,反而要进攻汉军在关外设立的防御工事。
单凭张飞一支军团的力量,很难办到这些,可关羽、田信、马超都有各自的防守任务;等刘备中军集团抵达,张郃、曹洪也能稳定军心,休养气力,完成战斗准备。
所以北路不妥,唯有走汝南东进。
这也就要面对一个问题,吴军算不得问题,要面对的问题源自豫州士族,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招抚政策。
袁绍、曹操的强盛,就是汝颖士族集团强盛的代表体现;汝颖士族之东,还有曹操的根基,谯沛寒门武人集团,说白了,就是地方豪强、寒门士人。
再是寒门,也是聚族而居的。
一些事情,汝颖士族、谯沛武人已经做下了,不能因为他们人多势众就姑息。
就如曹操受封魏公以来屡屡掀起的清洗,汝颖士族、谯沛武人是人命,被曹操、曹丕父子连续诛连杀死的汉室忠臣家族就不是人命了?
可终究是人命,处理这些人,势必要染血,染很多的血。
这个血必须要放,从刘备以下,没人会迂腐反对,也没人愿意姑息养奸。
田信等三恪家族愿意干这个事情,与国休戚与共,刘家不怕这点血,三恪家族也不怕,可终究是血。
关羽不愿意这些血染脏刘备的衣服,也不愿染到张飞、田信手上……那么赵公超,做这些事情比谁都手熟,堪称当世第一利剑。
赵公超是怎么想的呢?
马超见张飞忿忿不平,田信唯关羽是从,关羽又愿意给自己机会……自己哪能错过?
不就是杀人?
世上还有比诛杀仇虏更痛快的事情?
没有,马超欣然愿往:“某愿立军令状,以项上人头作保。不破豫州,某提头来见!”
这话出口,张飞也没话可说,不情不愿扭头去看别处。
关羽侧目去看田信,马超也跟着看过来,面露期望之色。
田信微微颔首:“赵公马踏中原,待陛下出宛口,我北府兵自会接应赵公,会师青徐,与赵公一齐匡扶汉室!”
!--over--




三国骑砍 第二百九十五章 获麟儿陈公信施背水计
!--go--
左军渡过澧水,沿途所向无敌,百姓、屯田客争相依附,为抢在吴军之前占据魏军遗留的营寨、工事,左军各支前锋部队两日行军三百余里。
马超率本部直趋汝南,马岱率偏军走上蔡,进据葛陂。
吴军也不做留恋,顺着淮水大跨步后撤。
汉军重归汝南、义阳、弋阳三郡,三郡屯田客自然恢复平民身份,不需要马超组织,遗留在三郡的百姓纷纷聚集响应,形成规模大小不一的义兵组织,归附于马超。
这些义兵的首领,多是三郡豪强、大族子弟,如何处理是马超的事情。
马超这边打的顺手,张飞急不可耐更是焦躁,可吴懿战死,田信险些中伏被杀,各军急需要进行一轮调整。
刘备还未离开宛城,就已陆续做出布置。
先是调整左军,以侍中、左护军马良兼任豫州刺史,以颍川人袁綝为义阳郡守拜建威将军;以义阳人刘邕为汝南郡守,拜建武将军。
余下陈郡、梁郡、沛郡、鲁郡……原本都是东汉王国封邑,都已被削爵除国,改易为郡。
这四郡郡守官印使人交付左军,由马超自行任命,只要马超能打过去,恢复这四个郡的基本盘,暂时交给他四个郡也不算大事。
四个郡早已被搬空的郡,目前对马超最大好处就是每年举荐的孝廉名额,马超借此可以拉拢部分有改造价值的豪强,培养一批门生故吏。
北府也有相关调整,以庞林为兖州刺史;司徒良成侯糜竺出任徐州牧,行监护北府事。
为了促成魏军裴潜反戈,襄樊之役投降汉军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郡守傅方得到任用,胡修出任陈留郡守、傅方出任济阴郡守;裴潜之弟裴俊出任东郡郡守。
兖州有八个郡国,除了山阳郡之外,余下任城郡、东平郡、泰山郡、济北四郡的郡守官印交付田信,作为对北府将校的激励、赏赐。
战后全取中原,这四个郡守将脱离北府,成为田信的外围力量。
至于关羽张飞,富饶的河北,河东,幽州老家,才符合他们地位。
山阳郡比较尴尬,以曹丕大杀特杀的个性,篡位后竟然没有害死刘协……这不仅出乎曹植的预料,也出乎汉军的预料。
山阳郡就在田信的进军范围内,怎么处理山阳公刘协,刘备一时没有布置,田信也懒得去询问。
总不可能魏军阵营中有人突然杀到山阳,拥立山阳公刘协复辟?
己方不会去害刘协,魏军也不会去害刘协,就让刘协待在那里好了,如果魏军要带着刘协后撤,那就让后撤。
这种事情没必要请教刘备,按着基本的道德观念来做事,即便跟刘备的布置有冲突,刘备也不会砍你。
糜竺来到宛口宣达各项诏书,这老头还带着许多新刻好的官印,比如给臧霸的侯印、将军印;给曹植的齐王印,还有青州、徐州刺史、郡守官印。
田信将要带着糜竺,穿过夏侯尚、曹休、曹仁、苏则的封锁,向空虚的兖州前进。
把糜竺送回徐州,会点燃徐州人的情绪!
如果南路马超战败,刘备、关羽、张飞在宛口一带被击退,那……那就跟魏军死战到底。
糜竺先是宣布庞林的职务调动,庞林还是会跟随北府兵移动,只是惩戒庞林监军不力,没有加授将军号……总之,庞林跟他两颗金星的戎袍暂时要告别。
庞林也不算失望,他这个兖州刺史跟兖州牧没区别。
裴俊这边好说话,胡修、傅方作为俘虏,被庞林管教过一段时间,自有威信在;另外四个田信任命的郡守,也算是庞林的旧部,自然是能影响、指挥。
只是糜竺宣达这份诏书皇后,又取出一封诏书,侍中马良临时来客串,捧着一卷厚重战旗。
张飞督军在外,关羽参观典礼,此刻长吁一口浊气,想到一些不好的流言,下意识斜眼看了一眼围困张辽的尧山方向。
田信望着糜竺郑重端着的诏书,与周围的将校、幕臣不同,他脸上没多少惊喜笑容。
大概两天前,刘备刚书写好这封诏书时,他就有所感应,发现自己三十九点魅力值含金量翻倍,突然多出二十个名额来。
自然明白,自己与关姬的任务圆满达成,刘备按约定策封自己为陈公。
以南阳地区目前的恶劣气候,书信传播自然缓慢,估计再有一天,自己才能得到陆议的相关汇报。
不出他所料,这是刘备对他的策令。
继宋公、卫公、赵公战旗之后,第四面公爵级别的战旗出现在汉军序列。
如果进击中原顺利,田信军中还会出现一面山阳公战旗。
不管刘协愿不愿意,山阳公战旗必须出现在汉军序列里。
虞忠带伤参加典礼,仰头看着渐渐升起的‘陈’字旌旗,眨着眼睛,脸上也没多少喜色:“陈公不如夏公多矣。”
“不可胡言。”
虞翻瞪一眼,也不再开口,站在班列里静静等待,自有虎贲郎分发饮酒漆杯,抱着酒瓮,为田信贺喜。
贺喜晋爵陈公,贺喜长子小夏侯降世,也有几个人向庞林贺喜。
关羽端酒到田信面前致词:“孝先,即为人父,当思天下父母苦楚。”
“是,我不愿多造杀孽。”
田信举杯,脸上没多少表情,不悲不喜,现在形势容不得有太多的杂念。
人伦喜事,不值得喜。
马超前锋已经抵达淮水,正收罗船只,准备沿着淮水、泗水向下邳进发;自己必须出兵接应,不然魏军前后堵截,马超这支军队就完蛋了。
自己若出击,关羽、张飞留守宛口,五万多人终究显得薄弱。
军情紧急,战机不等人,刘备与中军正顶着南阳恶劣的气候向宛口缓慢、幸苦行军。
此去青徐,征程两千里,必须割舍不必要的感情。
两千年历史经验教训的冲刷,冷酷的时候,曹操、曹丕也得靠边站。
见田信已经进入某种状态,关羽自知劝阻无用,把田信这么放出去……与之相比,马超才能杀几个人,又敢杀几个人?
就中原林立的坞堡,马超有把握攻破多少?
田信的攻坚能力究竟有多么强悍,也只有关羽才真正明白。
现在各军相互配合,田信、北府兵的战斗力反倒被限制了。
放北府兵出笼……所谓的中原坚城、豪强坞堡,田信可以轻易攻破,形成连锁之势。
马超那里信誓坦坦要杀人,可打不破坞堡,到头来让刘备处理,终究不过惩前毖后杀大放小,做不到除恶务尽。
田信有恐怖的攻坚能力,北府兵有极高的执行力,还储备了远高于各军的军吏……起码北府的什伍长升任屯将、队官不成问题。
北府兵完全就是北军模板,大汉北军只有五校营,平时常备四千余人。
而北府有四十三营,出征二十六营,这一趟中原之战打下来,北府兵能膨胀到什么地步……关羽很难预估。
关羽劝田信,田信小饮一口酒后,又轮到糜竺、马良、庞林、虞翻来敬酒贺喜。
关羽站在一旁,他抬手抚须,眯着眼笑吟吟看这些人。
汉初时高祖遇到的难题,现在又有再遭遇一次。
如果问刘备愿不愿意遭遇这样的难题……刘备肯定是愿意的,这个难题有些骇人听闻,会违反常理、逻辑。
北府将校多咧嘴龇牙饮酒,憋了一肚子的火,终于可以宣泄。
这十几天里,他们才深刻意识到……友军,才是自己的软肋啊。
!--over--




三国骑砍 第二百九十六章 首交锋勇士举义
!--go--
夏历元年十一月五日清晨,庚子日,北府兵拔营,沿着宽阔驰道向东边七十里外的郾城进击,距离最近的郾城外围防线据点不过三十里。
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不止一次的自我询问,如果田信带着北府兵打过来,自己敢不敢全军压上去?
因成功策划解救昆阳守军,夜袭斩杀敌军大将吴懿,夏侯尚官职升了一级,可战斗力并无明显提升。
以北府兵的攻坚能力,常见的工事很难起作用。
作为一支有文化,有思想,鼓励吏士思考,积极选拔军吏的军队,北府兵充满了活力。
中低层吏士拥有战斗热情,更有解决战局困难的积极性。
常见的防御工事,不需要层层回报,层层批示,北府兵基层吏士就会想办法攻克、解决。
这种战斗积极性,是很可怕的东西,也只有汉末的北军五校营有这种素质;也只有当初的虎豹骑有这方面的训练、倾向。
所以寻常的工事挡不住北府兵,明明是攻坚战,能让北府兵打成野战。
这种情况下,增援部队少了不顶事,多了的话,不断添兵助战,就有可能打成决战。
决战,可能是曹植的青徐军团没有抵达预定的邵陵,夏侯尚总觉得自己还没做好决战的准备。
夏侯尚驻守郾县(漯河),是十字路口所在,东西贯穿叶县、陈县,南北沟通荥阳、汝南、江夏。
驰道路口就在这里,注定了这里具有防守价值,也注定在这里防守,各方面的物资补充会十分便捷。
在这个没有乡级、县级道路的年代里,驰道所在,就是大军行军路线,如同铁路网。
每天走多少路,在哪里休整……都是可以战前规划的。
曹休紧急移防许都,就是为了堵死通往荥阳的道路。
1...9596979899...1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