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梦回大明春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王梓钧
随便听了一遍,王渊也没放在心上,反正他的各处产业,都会随机派学生(有酬劳)去定期查账。
“阿黑还好吧?”王渊问道。
这次未把爱马带去杭州,反正又不打仗,没必要长途跋涉瞎折腾。
周冲回答说:“回禀二哥,除了夜食,白天都是我亲手喂的。我每天都给阿黑刷毛,还牵它四处溜溜,一直都很精神呢。”
王渊笑道:“走,一起去瞧瞧。”
马的寿命有二三十年,最高记录可活六十岁,阿黑现在还是一匹中年马,但再过几年就要步入老年马的行列。
来到马棚,阿黑一眼认出主人,亲昵的靠过来磨蹭。
它有四匹母马做老婆,已经诞下六个子女。
长子甚至都三岁了,颇为神骏,训练之后可以骑着去打仗。王渊打算赠送给袁达,毕竟袁达常年跟随左右,上战场的时候很多,正好缺一匹堪用的好马。
“袁二,这匹马是你的了,赶紧好好训练一番。”王渊说。
袁达咧嘴笑道:“谢谢二哥。”
周冲说道:“平时都有训练的,袁二哥只需跟它熟稔感情即可。”
王渊骑着阿黑,袁达骑着阿黑的儿子,两人绕着王家宅院跑了一圈,这才浑身舒坦的回去吃饭。
黄峨照旧把香香喊来,夏婵和绮云守在旁边伺候。
许是一年未见,香香生疏了些,怯生生喊道:“夫君。”
王渊微笑赞许:“不错,口音正了很多。”
香香说:“姐姐一直在教我说汉话,我跟绮云已经能背《三字经》和《千字文》了。对了,王爷(朱当沍)遣人送宝刀的时候,父亲也送来了书信和毛线,我学着给夫君和姐姐各织了一件毛衣。”
西域那边,情况已经稍微好转,不过暂时还有点缺粮食。
毛纺厂发展得不错,毛料在甘肃颇受欢迎,能换取粮食、茶叶和铁器。蒙古部落纷纷剪羊毛,送到吐鲁番交换日用品,当然偶尔也跟甘肃搞茶马贸易。
叶儿羌汗跟西凉王朱当沍,在戈壁滩上会盟立誓,各自承诺不会攻击对方。
朱当沍自然是要种地发展,他的本钱太薄弱。
叶儿羌汗同样得稳固内部,顺便在去年疯狂进攻撒里畏兀儿。
撒里畏兀儿人,广泛居住于南疆地区,全部都信奉佛教。他们就在叶儿羌汗国旁边,宗教信仰还不同,实力又弱得很,自然成为叶儿羌汗的主要目标。
历史上,这些信奉佛教的撒里畏兀儿人,大部分被迫迁到甘肃,形成一个全新的民族:裕固族。
但现在嘛,这些人遭受叶儿羌汗国攻击,一些迁往吐鲁番诸城,一些迁往哈密诸城,大大增加了中国西域地盘的人口。西凉王朱当沍,也因此总算不缺人口了,几乎恢复到满速儿统治时期的水平,而且新增人口全是佛教徒。
“对了,”黄峨突然问道,“我听婵儿说,你在杭州收了一个养女?”
王渊点头道:“算是养女吧,请了个奶妈带着,已经半岁多了。孩子太小,我怕她受不住海上风浪,就没有一起带回北京。”
黄峨颇为好奇:“怎么突然想起收养女?”
王渊解释说:“江南数省,有溺婴陋俗。一来嫁娶奢靡成风,嫁女儿容易破家;二来迷信女婴头胎不吉利,不溺死就不能再生儿子。因此溺毙女婴者众,估计是有人舍不得溺女,又怕嫁女破家,便把女儿遗弃在总督府外。”
夏婵虽然去了一趟浙江,却不知道这种事,与黄峨、香香、绮云一起惊呼:“还有这种风俗?”
“好可怕啊,父母怎忍心溺死亲生骨肉?”黄峨难以置信道,“以前我还体会不深,生了素儿之后,才知道做娘的心情。便是素儿睡久了不动,我都怕他有甚意外,非得探一下鼻息才能放心。那些溺女的父母,难道良心不是肉做的吗?”
王渊叹息道:“小民溺女,虽然残忍,但还勉强可以理解。我最痛恨的是那些大户,明明养得起女儿,也出得起嫁妆,就因为迷信传闻而溺女洗儿。成化朝状元李旻的第三房独孙李伯汉,就因为溺女被我充军了,还把李伯汉的母亲和妻子一起送去教坊司。”
黄峨有些同情,说道:“便是惩责他的妻子,也没必要将他母亲论罪吧。”
王渊脸色难看说:“经钱塘知县常伦审讯,溺婴这个决定,就是李伯汉的母亲做主的。她自己只生了一个独苗,儿子娶妻多年未曾生育,害怕抱不成孙子,于是下令把孙女溺死。李伯汉此人愚孝,母亲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黄峨顿时无言以对。
王渊又说了一番自己在浙江的做法,把她们听得哭笑不得。
夏婵忍俊不禁道:“难怪总督府有人问我,王总督平时在家是不是也用法术,夏天热了是不是能把屋子变凉快,原来老爷能够沟通神灵啊。”
众女大笑。
饭后,儿子终于睡醒了,王渊抱过来逗弄几下,便惹得素儿哇哇大哭,连忙将其还给奶妈拍哄。
当天下午,几个朋友和弟子,前来王家拜见叙旧。
夜里,无话,省略。
第二日,王渊又去豹房面见皇贵妃,接着便是整军准备出征。
朱厚照处心积虑要亲征,先让太监张永,带着万余京营精锐出发,借口是蒙古蛮子又来扣边。接着自己轻装逃跑,再让许泰等人带豹房边军出征,皇帝现在手里的直属部队就有两万多人。
但朱厚照还是心里没底,又让王渊带六千士卒支援。而且那六千士卒,都是王渊亲自训练过的,指挥起来应该不存在什么问题。
王渊这次的临时职务,是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担任山西、陕西两省总督。
还有,王渊的浙江总督也没卸任,实打实的三省总督。
三省总督,或许翻遍中国历史能找出来,但同时总督不相连的南北省份,却是蝎子粑粑独一份。





梦回大明春 351【王二出征】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这六千士卒,跟江彬的边军一样,平时都在豹房进行训练,还被朱厚照赐名“神枪营”。
待遇超好!
皇贵妃明显受到皇帝影响,居然亲自骑马,带着王渊去豹房校场接手部队。而她身边的侍卫、太监和宫女,早已见怪不怪,纷纷跑路跟随其后。
“驾!”
皇贵妃挥鞭前进,策马奔驰。
王渊哭笑不得,骑着马儿追赶,不片刻就已来到校场。
神枪营士卒早已集合完毕,见他们二人到来,齐刷刷单膝跪地大呼:“拜见贵妃娘娘,拜见王侍郎!”
“平身!”
皇贵妃根本没下马,而是骑马跳上将台。
这些士卒,早已不是清一色长枪兵。而且淘汰了部分老弱,有将近一千人,是从其他部队补充过来的精兵。
刀牌手两千人,武器为盾牌、腰刀和标枪。
长枪手两千人,武器为长枪、腰刀和标枪。
大弩手两千人,武器为大弩和腰刀。
皇贵妃对王渊说:“王侍郎,这些士卒就交给你了,望你能助陛下击败鞑靼贼寇。”
王渊说:“臣竭尽全力。”
“驾!”
皇贵妃说完便骑马离开,似乎不想多跟军队接触,毕竟她“后宫干政”就遭到非议。
王渊翻身下马,拿出兵部文书,交给定国公徐光祚:“有劳!”
“不敢。”徐光祚态度热情。
在明代,皇帝是军队最高统帅。五军都督府和兵部互相制衡,都督府有统兵权,兵部有调兵权。
土木堡之变以前,都督府权力极大,不仅掌控军队的管理、训练、生产,还可以参与中央的重要军事决策。
土木堡之变以后,都督府几乎被兵部架空。地方部队的管理、训练、将领升迁、军情声息等权力,全都被兵部给抢走,都督府现在也就能管一管京营。地方部队的各项事务,只需拿到都督府走个流程。到明末,干脆流程都不走了,都督府彻底成为摆设。
于谦为什么会死?
且不说政治斗争,他当时掌握的权力太恐怖,实际拥有兵部的军政大权、都督府的军队指挥权和管理权。这等于集兵部和都督府权力于一身,换了新皇帝上台,哪能容忍得了这般存在?
于谦虽然死了,他夺走的都督府权力,文官们却不愿意还回去。
眼前的定国公徐光祚,其临时职务,便是替都督府训练这六千士卒。但士卒们平时在豹房,他也就挂个名而已,真正训练由其他人代理。
这货也不在乎,他身为勋贵,却喜欢跟文人打交道。平时爱热闹,爱嬉玩,一手漂亮书法可令王渊汗颜。
嗯,徐光祚还是足球爱好者,蹴鞠联赛每期不落,前两年甚至自建足球队。
王渊从徐光祚手里接过部队,立即宣布战时任免:“拜沈阳左卫指挥佥事潘贵为参将,总领神枪营出征。拜沈阳左卫镇抚钟长生为游击将军,领神枪营刀牌队;拜沈阳左卫镇抚聂云为游击将军,领神枪营长枪队;拜沈阳右卫镇抚胡大广为游击将军,领神枪营大弩队;拜留守左卫镇抚李庆为游击将军,领后队(辎重民夫);拜留守左卫镇抚李隆为游击将军,统二百骑随总督王渊出征!”
沈阳左卫、沈阳右卫和留守左卫,皆为京卫,驻防京城。
在于谦改革京营之后,这些京卫大多名存实亡,精锐都被编进十二团营,只剩下老弱病残维持样子。其所属军官也乱七八糟,基本成为提升武将的平台,早就失去了卫所本身的价值。
王渊当时提拔的六个武官,全都挂着京卫职务,但平时只在豹房训练。其中潘贵混得最好,已经当上正四品指挥佥事,剩下几人皆为从五品镇抚。
至于刚刚任命的参将、游击将军,都是些统兵职务,跟武将品级没有多大关系。
一听到这些职务任免,大家知道是要打仗了,而且是随王渊出去打仗。他们在豹房好吃好喝数年,维持着三日一操的习惯,统兵之人又是王二郎,顿时不拘军官士卒都兴奋起来。
当兵的怕死,是因为平时拿不到军饷,疏于操练心里没底,外出打仗又怕战败。只要能把这些问题解决,当兵的自然踊跃参战,他们也想立功升迁啊!
“誓死追随王侍郎!”将士们齐声大呼。
既然王渊已经接手军队,那就不能再逗留豹房,当天便拉到城外军营驻扎。
无法立刻出征,因为还要征召民夫。王渊只给了半个月时间,把顺天府尹忙得晕头转向,京城周边百姓因此遭罪不少。
在官府征召民夫的时候,王渊又弄来一些京军炮手,跟着葡萄牙铸炮师学习使用佛朗机炮。
操炮手、装弹手、运炮和运弹士卒,整整二百二十人(不含葡萄牙铸炮师和翻译),被王渊临时统编为火炮营。
接下来一段时间,王渊白天在军营,晚上回家陪妻妾,日子倒也过得潇洒。
半个月过去,民夫还没招齐。
在王渊的不断催促下,整整花了二十六天,终于有上万民夫来到军营。户部那边的粮草也准备好了,还给了不少骡马车架,石玠对王渊的出征非常配合。
或者说,整个文官集团,都希望王渊早点出征。
皇帝表现得太不着调了,江彬更有杀良冒功的劣迹。四大边将当中,只有许泰本事最强,可这位老兄又喜欢贪功冒进。如此君臣组合,怎么看也不像能打胜仗的样子。
文官们希望王二郎能兜底,这位状元从未有过败绩。就算战败了,他在军中镇场子,也不至于再来个“土木堡之变”。
王渊又花了好几天时间整顿民夫,教会他们基本的军令,这才在七月六日挥师北向。
许多官员自发前来送行,君臣之争、文武之争是一回事,但凡脑子正常的官员,都不希望皇帝再被蒙古人抓走。
当年的土木堡,可是被瓦剌兵临北京城下。就算有于谦力挽狂澜,大明国力也被严重损耗,数百万流民肆虐数十年之久,直至朱厚照的爷爷才彻底摆平。
只看那时的流民规模,就已经有亡国之相,大明可没本钱再闹一波。




梦回大明春 352【皇帝又闹幺蛾子了】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王渊七月六日出发,走得不算晚。
要知道,历史上的朱厚照,八月初才从北京溜走。他整顿边军的时间,只有一个月而已,因为蒙古小王子十月就来了。
王渊率领一万七千余人(含辎重队),于八月初二抵达宣府。路程并不远,用后世的地名来阐述,也就从北京走到张家口而已。
“什么?陛下不在宣府!”王渊惊道。
宣府总兵朱振哭丧着脸说:“陛下去了阳和卫,谁也劝不住啊。”
王渊打开地图一看,瞬间无语透顶,阳和卫紧挨着长城。如果刚好凑巧,蒙古部队从那里入侵,直接就能将朱厚照给团团包围。
这皇帝,太不靠谱了!
御驾亲征不是不行,但哪有这样御驾亲征的?
在朱厚照身边,只有江彬等将的一万边军,以及阳和卫的两三千边军。而其他地方部队,包括张永、张忠、魏彬率领的京营,此刻全都分散驻扎在各地。
这铁憨憨的战略部署,等于是下象棋的时候,老帅直接冲到河边上,身边只有一个车跟着。
朱厚照太急躁了,他眼见秋季将至,在宣府根本坐不住,直接跑长城边境等着蒙古小王子。甚至,他就希望自己被蒙古军包围,然后以自身为诱饵拖住敌人,固守待援等着友军来将蒙古小王子合围。
朝中大臣若知皇帝在阳和卫,怕是要吓得集体晕厥过去!
“全军赶路,前往阳和!”王渊立即下令。
总兵朱振说:“王总督,陛下离开的时候有令,如果王总督到了宣府,立即率军前往万全都司。”
王渊问道:“还有呢?”
总兵朱振继续说道:“若鞑靼贼子从万全、龙门等地入寇,王总督立即带兵抵御,等待陛下与友军救援。若鞑靼贼子入寇大同,王总督就带兵前往大同救援。”
王渊默然不语。
中国的北方边境太长了,根本不知道蒙古人会从哪里钻进来。以往,山西被侵略的次数最多,其次是河北与山西,但偶尔也跑去辽东劫掠。如今鞑靼又占了河套,甚至有可能跑去打甘肃。
这怎么防?
便是朱厚照急着打大仗,也只能分兵布防,再看敌人从哪里过来。
但关键问题,已经不是这些,而是朱厚照跑去长城驻扎,老帅冲得比车马炮还深入。
历史上,朱厚照确实打了胜仗,但王渊害怕蝴蝶效应啊。万一蝴蝶翅膀扇那么几下,把蒙古小王子扇向阳和,稀里糊涂又是一出土木堡之变。
王渊气得很想骂娘,皇帝在哪儿蹦跶都行,宣府、大同随便待着玩去,偏偏要跑去最前线扯淡!
为了保住皇帝那条狗命,王渊这次选择抗旨不遵,直接率部前往天成卫驻扎。
天成卫也紧挨着长城,就在朱厚照旁边不远,一旦皇帝被围了,王渊只需两天时间便能救援。
……
阳和卫。
即后世山西阳高县,三面环山,易守难攻。
小小卫城之中,如今窝着一条龙,可惜这条龙有点铁憨憨。
“报!”
快马直奔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临时府邸。
长城边境,军务为先,略作检查便把这报信之人放进去。
朱厚照亲自问道:“有何军情,快快说来。”
信使说:“禀威武大将军,总督王渊已率兵至天成卫驻扎。”
朱厚照就是从天成卫过来的,当然明白王渊离自己有多近,顿时怒道:“不是让他驻扎万全都司吗?竟敢抗命不遵!”
信使略微犹豫,如实禀报道:“王总督说他是陕晋总督,万全都司隶属于北直隶,他无权在北直隶驻军,天成卫这边才是山西地盘。”
朱厚照生气道:“胡搅蛮缠!让他快快回去,不然我夺他的统兵之权。”
江彬突然出声:“陛下,卑职认为,让王二郎驻防天成也不错。若贼寇来此,则王总督与陛下一同御敌。若贼寇入侵别处,咱们也能一起去救援。”
朱厚照瞪了江彬一眼:“你也怕朕守不住此地?”
江彬不敢接话。
他怕,他当然怕!
江彬怂恿皇帝出京巡边,是想皇帝在宣府或大同坐镇,这样就没有任何危险可言。但皇帝不听话,非但不坐镇后方,反而去了长城最前线。
此时此刻,江彬已经体会到文官们的心情——这皇帝咋就不能乖一点呢?
朱厚照扫视众将,江彬、许泰、李琮、沈周纷纷低头。意思很明显,大家都想王渊挨得近些,关键时刻好保护皇帝安全。
“说话啊!”朱厚照怒喝。
“臣以为,万全都司不需王总督驻防。”李琮硬着头皮劝谏。
李琮是被招进豹房的四边将之一,而且以前是万全都指挥使,是万全都司的前任长官。他解释说:“万全都司有十卫二所,又背靠宣府重镇,有充足兵力抵御鞑靼进攻,王总督没必要率兵在那里驻防。”
朱厚照冷笑:“有充足兵力抵御鞑靼进攻?那万全都司,以前是怎么被蒙古小王子攻进来的!”
李琮立即低头,也不敢再说话了,再说就得翻他自己的老底。
朱厚照气呼呼道:“我让王二郎驻防万全,可谓一石数鸟之策。若敌人进攻辽东,他可以快速支援;;若敌人进攻大同,他也可以快速支援;若敌人进攻宣府,他不但可以挡住敌军,还能避免朕被截断后路。如此重任,我专门选他担当,他却抗旨不遵跑来这边!”
江彬、许泰、李琮、沈周四将,此刻全都在腹诽:要不是皇帝移驾长城边境,王总督怎会多此一举跟过来?
眼见自己的心腹爱将们不说话,朱厚照怒道:“很好,你们都很好,我亲自去把王二郎撵回去!”
皇帝骑马而走,不到一天时间,就奔到王渊的军营。
“王渊,你给本将军出来!”朱厚照翻身下马,执着鞭子,边走边喊。
王渊笑嘻嘻出营迎接,也不跪拜建立,直接拉着皇帝的手,热情说道:“陛下来得甚急,想来还没用膳吧,快到里边吃了饭再说。”
朱厚照被这一打岔,居然忘了骂人,没好气道:“你怎不听军令?”
王渊反问:“陛下,你任命我做山西、陕西二省总督,怎又命我去万全都司驻防?那里是北直隶的边境。若真有战事发生,我一个陕晋总督,用什么名义去调遣南直隶官兵?”
朱厚照无言以对。
关于王渊的任命,在两个月前就已发出,当时朱厚照还在宣府呢。
朱厚照的本意,是自己守宣府,让王渊去守大同。但又觉得敌人更有可能入侵大同,于是自己跑去大同镇的边境,让王渊顶在北直隶的最北方边境。
皇帝无言以对,是因为他自己朝令夕改,两省总督怎能这样轻易改变任命?
进了营帐,朱厚照颇为尴尬道:“二郎,军情瞬息万变,你就稍微担待一点嘛,大不了我再任命你为万全巡抚。”
王渊根本不接这茬,转移话题道:“陛下,臣在杭州开海,今年的海关税银,至少能上交户部二十万两,还能给陛下上交内帑八万两!这只是一个开始,再过几年,杭州每年肯定能上交二三十万两内帑。”
“真的一年就有二三十万两?”朱厚照惊道。
王渊笑道:“只要下面的人不贪污,还有可能更多。”
朱厚照猛拍大腿:“早就该开海了!”
王渊又说:“陛下,我还带来了二十门佛朗机炮。”
“什么炮?”朱厚照迷糊道。
“佛郎机炮,”王渊解释说,“佛郎机乃泰西小国,却能称霸万里海疆,靠的便是船坚炮利。陛下若不信,且随臣去试炮。”
气势汹汹跑来问罪的皇帝,就这样被成功转移注意力。




梦回大明春 353【蒙古小王子来啦】
即便纸上谈兵,朱厚照也是知兵的。
二十门佛朗机炮摆成一排,朱厚照走过去看了又看,拍拍炮管说:“个头跟‘小将军铳’差不多,不过这炮更漂亮。‘小将军铳’是五短身材,形似武大郎;你这佛郎机炮是潘金莲,长得又高又瘦,身姿窈窕得很。”
如此评判火炮差异,简直令人绝倒。
王渊解释道:“陛下,此炮的优点是射速快,一刻钟(14分24秒)至少能发十六炮以上,熟练炮手甚至能发射二十多炮!”
“竟那么快?”朱厚照顿时兴趣大增。
现代火炮的祖宗,公认为是元朝臼炮,欧洲从蒙古人那里学会,朱元璋也从蒙古人那里学会。
朱元璋当年跟张士诚争锋,攻打苏州就使用了四十门火炮,跟陈友谅玩鄱阳湖水战同样有火炮存在。
那时候,中西方对火炮的追求都一样,越粗越好,越大越好,主要用于攻打坚城。但蒙古人被赶回草原之后,重炮便没有了用武之地,明军的火炮开始迅速小型化,更注重火炮的机动性能。
于是,便有了各式口径的“将军铳”,属于中小型野战臼炮,你可以理解为永乐手铳的放大版。
仅在成化年间,中央三局就造出“各样大将军三百个”。当时的山西各卫所,拥有“大小将军铳”六百门——注意,正德年间的“将军铳(炮)”,跟嘉靖、万历年间的“将军炮”并非同一种武器。
1...158159160161162...3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