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王梓钧
朱厚照仔细询问佛郎机炮的使用方法,心痒难耐道:“快开几炮试试。”
王渊立即让麾下炮手,在佛郎机铸炮师的辅助下,用同一门大炮连开五炮。
朱厚照大喜:“果然射得快,而且还打得远!”
这是肯定的,佛郎机炮属于后装加农炮,大明将军铳属于前装臼炮。
臼炮射程近,威力大,用来破坏城墙更好使,但用来做小型野战炮就明显专业不对口了。
大明军队跟蒙古人打仗时,并非提前用火炮射击。而是等蒙古人突破火铳、弓弩的火力网之后,突然用臼炮进行近距离齐射,而且往往发射铁砂、铁片、石子等散弹,一轰就是他娘的一大片。
那攻击时机,也就比标枪投射更早一些。
从某种角度来理解,大明的各式将军铳,其实比佛朗机炮更好用。因为蒙古人以骑兵为主,并且是阵型松散的轻骑兵居多,发射散弹的臼炮,能够瞬间造成更大杀伤!
王渊突然问:“陛下,不知神机营可曾集中驻扎?”
朱厚照摇头说:“分散在各京营当中,并未集中起来。”
王渊建议道:“可将神机营集中使用,骑兵也最好能集中起来。”
明代的神机营,刚开始有三千之数,但在于谦改革京营之后,数千其实已经超过三千。但是,很少集中使用于战场,而是分散于各营,进行多兵种配合作战。火炮也是如此,要么用于守城,要么分散在各部队当中。
也就朱棣亲征,才能集中使用火铳、火炮和骑兵。
忽兰忽失温之战,三万瓦剌骑兵向明军冲锋。朱棣把神机营集中起来,火铳进行五段轮射,各类大小将军炮齐射,瞬间打乱敌军阵型,明军两翼骑兵趁机冲出,一举将这数万蒙古骑兵击溃。
不知怎么搞的,到了明代中期,神机营的火铳兵、火炮兵,居然被分散到各个部队。
骑兵也是如此,因为战马越来越少,大规模骑兵部队难以组建。各卫所将领,都把麾下骑兵视为宝贝,根本不愿拿出来给别人集中指挥。
但是,这次不一样,因为统兵大将军是皇帝!
“二郎有什么想法,直接说出来便是。”朱厚照道。
王渊说:“陛下,臣想要神机营的指挥权。临阵之时,各部骑兵也该归到一起,由臣来进行统一指挥。”
朱厚照想了想说:“可以,你是知兵之人。神机营我可以马上调来,但骑兵暂时没办法,等各部集合之后再说。”
一部分神机营,由张永率兵驻扎在大同前卫;另一部分神机营,由朱厚照亲自率兵驻扎在阳和卫。
按照这种军事部署,朱厚照还是很惜命的。
别看他自己顶在长城最前线,可西边有张永率领的京营,东边亦有王渊带兵策应,皇帝被包围了也不算太危险——前提是必须能硬扛一段时间,别援兵未至自己就先垮了。
君臣二人进行交流之后,王渊的兵力再次得到扩充。
太监张忠,率神机营移师天成卫,供王渊随意调遣,共有火铳兵三千五百人,另有小将军炮(野战臼炮)三十门。
太监魏彬,率三千营移师天成卫,供王渊随意调遣,共有带甲骑兵两千人马(只穿锁甲)。
朱厚照自己身边有五百骑兵,皆为重骑,由二百豹房骑兵扩充而来——这五百重骑当中,有三分之一是蒙古人,朱厚照经常穿着蒙古服装亲自训练。
明代皇帝,只要是喜欢打仗的,特别爱穿蒙古服装,甚至明宣宗都有穿蒙古服的画像。
接下来一个月,王渊都在训练部队,主要训练各兵种之间的配合。
朱厚照却越来越焦躁,因为农历八月,已属仲秋时节,蒙古小王子随时可能会来。
可到了九月,也不见蒙古人的影子,朱厚照怕自己白等一年!
朱厚照勒令九边卫所,每天都派出斥候打探军情,一有敌情必须立即来报。
时间一点点过去,转眼就到了十月,王渊在边地练兵已有四十多天。
终于来了!
“报!”
“启禀威武大将军,玉林发现蒙古大军。敌寇分三路越过长城,具体数目不知,但至少有几万人。目前已绕过玉林卫,正在四处烧杀劫掠!”
“总算来了,”朱厚照又喜又气,抱怨道,“这蒙古小王子也太不给面子了,本将军亲自镇守阳和,他怎就不从阳和入寇呢?”
蒙古大军,确实选择攻击大同镇。
但是,朱厚照和王渊驻扎在大同镇的东北方,而蒙古小王子却从大同镇的西北方进入。
蒙古小王子根本不攻打卫所,而是绕过边境卫城,到处烧杀抢掠财货和人口。
换成以前,只要蒙古不攻击卫城,边镇守军就懒得出击。等蒙古人抢够了自会离开,边军再出城“收复失地”,或者尾随越过长城,杀一些蒙古牧民当成军功上报朝廷。
两国边境的蒙古牧民也惨,他们没资格随军到大明抢劫,反而经常被大明军官杀了冒功。
梦回大明春 354【莫名其妙的战争】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事实上,蒙古小王子在九月底就来了,而且丝毫不把大明边军放在眼里。
蒙古骑兵拢共五万多,根本不管边军卫城,兵分三路南下劫掠。且部队一分再分,犹如一盆水泼开,迅速倾洒在四野乡村当中。
少的只有几十上百骑一队,多的也就一两千骑一队,因为这样才方便快速抢劫。
只能说,蒙古小王子运气好,他如果从阳和入侵也这样玩,王渊和皇帝的大军直接就能将其干翻——以古代的信息传递速度,即便是全骑兵部队,撒出去了也没法立即收回。
可惜,双方大军没撞到一起。
而且因为皇帝在阳和,各部将领跟王渊一样,纷纷选择移师阳和附近,导致蒙古大军入侵的方向守备空虚。
朱厚照好心办错事,他忘了自己是皇帝,保住他一条狗命,远比打败蒙古人更重要!
也正因此,蒙古小王子没有遭受任何抵抗,不废吹灰之力就把半个大同镇打穿。这些蒙古人已经抢疯了,西边抢完了又跑来东边,竟想自西北至东南把大同镇给斜向再抢穿一遭。
军情一天数报,都是在哪儿又出现贼寇,好像半个大同镇都被敌人占领似的。
战局变化之快,令朱厚照瞠目结舌,他感觉自己设计的防御战线跟纸糊的一样,蒙古人都没用力就直接捅破了。
其实,双方根本没接战……都是边军在守城,蒙古大军在抢劫!
“报,蒙古贼寇主力已过怀仁,正奔应州而去!”
听到这个消息,众将松了一口气,敌军主力正往相反的方向进发,没有直接朝皇帝这边来。
朱厚照大怒:“朱銮和周政是干什么吃的?”
朱銮是延绥副总兵,周政是延绥游击将军,他们都奉命驻扎在大同最前线。蒙古小王子从玉林入侵,最先接战的便该是他们,朱厚照还命令宣府游击时春、辽东左参将萧滓过去支援。
按朱厚照的想法,是让这些部队拖住蒙古主力,自己再集结大军过去决战。
可是这四位边将,都不敢出城迎敌,把皇帝的命令当成耳边风。但又得做样子,于是远远跟在蒙古人后边,既不敢打,也不敢跑,眼睁睁看着蒙古人劫掠大明百姓。
王渊哭笑不得,皇帝下这些命令时,他还在过来会师的路上。
只看这几个军队调令,就知道朱厚照不会打仗。
从皇帝接到战报,再派时春、萧滓前往支援,前后得花多少时间啊。以蒙古骑兵的进军速度,等这二人抵达军令地点,哪还能拖住敌方主力?
朱厚照问道:“二郎,你觉得该怎么打?”
我知道个屁!
根据各地战报显示,到处都有敌军主力,这说明根本无法探明敌军主力在哪儿。
连目标都找不到,怎么制定进军路线?
王渊只能说:“那些撒出去的部队,命令他们各自集结,不要轻易跟敌军大部作战。扼守住蒙古贼寇的撤军要道,我们立即挥师南下,先去大同府驻守,等获取到更多军情再说。”
这是稳妥之策,但朱厚照不满意。
朱厚照说:“传令,让朱振、左钦、都勋、靳英、江桓、张禾(皆为宣府边将),立即加快进军速度,舍弃辎重前来与我汇合。再令大同总兵王勋,率领麾下所有部队,立即南下寻找敌军主力。一旦发现敌军主力,让王勋死死将其拖住,本将军会迅速前去援救他!”
“陛下不可!”江彬连忙劝谏。
朱厚照没好气道:“叫我威武大将军!”
江彬只好说:“威武大将军,不能让王总兵轻举妄动,万一他被蒙古贼寇吃掉怎么办?”
王渊也劝道:“敌情不明,若王总兵真遇到敌军主力,他恐怕很难在野战中拖住敌人。南下寻找敌军主力可以,但不能让王总兵轻易接战。”
如果双方战力相当,朱厚照的命令还勉强正确。
问题蒙古大军全是骑兵,大同边军又士气堪忧。一旦胡乱打仗,很可能一战而溃,那可是大同边军主力,接下来的仗就更不好打了。
而且,就算势均力敌,蒙古人也随时可跑,怎么可能将其主力拖住?
这是一道不可能打胜,还很可能大败,就算打平了也没卵用的奇葩军令!
朱厚照乾纲独断:“不准再劝,谁若再劝,我就卸他兵权,让他立即回京城!”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王渊和其他边将都头疼不已,一颗心迅速往下沉。他们宁愿皇帝不在,好好待京城多舒坦,干嘛要御驾亲征瞎指挥?
战局至此,除了多出王渊及其麾下部队,事情发展跟历史上一模一样。
说实话,历史上朱厚照能打赢,全凭逆天气运在身,他从始至终的军事安排都错漏百出。
……
大同府。
大同总兵王勋接到军令,直接都懵逼了,他问副总兵张輗:“张兄弟,这该如何是好?”
张輗挠头道:“皇帝让我们挥师南下,那就只能去呗。小心一点,若遇到蒙古主力,就安稳扎营不要主动进攻。”
王勋头疼道:“可陛下让我们寻找敌军主力、拖住敌军主力,完不成任务就全部撤职下狱啊!”
“总……总能通融。打仗又不是过家家,哪有必定遇到敌军主力的?皇帝明显是在难为咱们。”张輗郁闷道。
王勋苦笑道:“陛下在边地整顿一年,就盼着跟蒙古小王子决战。他这是急了,急得胡乱发令,便是王总督他们都劝不住。”
张輗叹息道:“活该我们倒霉。走吧,去南边碰碰运气,说不定咱们运气好呢。”
王勋、张輗只能硬着头皮,留下少数部队镇守大同府,带着大部队战战兢兢南下。
还没过怀仁县,他们就遇到许多零散的蒙古骑兵。
这些蒙古骑兵到处抢劫,遇到明军大部队立即逃走,想追都追不上,而且还暴露了自身行军路线。
……
蒙古小王子,也就是蒙古中兴之主,号称“成吉思汗第二”的达延汗,此刻就在应州以北抢劫。
达延汗身边,仅仅只有数千骑兵,其他全撒出去劫掠了。
这种做法也是纯属瞎搞,就欺负大明边军不敢出战。几十年来一直如此,中国北方边境已成公共厕所,蒙古大军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既然没有危险,那为什么要集中大军?
全都分散扔出去,快点抢完了事,大家还急着回草原过冬呢。
“什么?大同主力竟敢出城,还往我这里来了!”
得知军情之后,达延汗不惊反喜。他若能一战干掉大同主力,今后数年的抢劫将更轻松,当即下令道:“传令附近各部,立即往应州集结。再派些人去北边,把大同主力引过来,免得他们半路走丢了。还有,不能去太多,两千骑兵就够了,去多了会把敌人吓跑。”
朱厚照和蒙古小王子虽未见面,却隔空默契配合了一把。
一个派大军寻找敌方主力,一个派小股部队引诱,大同总兵必然跟蒙古主力撞上。
说实话,这仗打得有点莫名其妙。
梦回大明春 355【不得不援】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未等宣府诸将赶来会师,朱厚照就按王渊的建议,率军前往大同府驻守。
这个举动,除了王渊和皇帝之外,其余内外将领全部反对!
因为朱厚照身边,此时只有三万多正兵,其余全都是民夫和杂兵。一直躲在阳和,等宣府边军前来会师,然后再一起南下多安全啊。
而蒙古骑兵曾经出现在怀柔,距离大同府不远,万一皇帝过去撞上了怎么办?
抵达大同府的当晚,江彬主动跟王渊私下沟通,而且说得剖心剖肺:“王总督,你我二人,以前或许有嫌隙。但如今鞑靼大军南下,皇爷御驾巡幸边地,不可有任何闪失,咱们应该齐心合力才行。”
王渊笑道:“这种大道理,我比你清楚。我只希望,临阵之际,你们这些边将别贪生怕死就成。”
江彬问道:“那你为何不等宣府大军赶到,就让皇爷提前移师大同府?”
“大同府城池高大,就算陛下被围困城中,蒙古人难道能拿脑袋撞开城墙?”王渊反问。
江彬说道:“战场之事,不可以常理而论。若鞑靼真的兵围大同府,谁知道城里有没有奸细?万一有人开门献城怎办?”
王渊气得发笑:“陛下御驾亲征,你我手提三万大军拱卫,守一座城还能被人献开城门?真发生这种事,我先把你砍死,然后自杀了算球,活下来也是丢人现眼!”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江彬唏嘘道,“而且,就怕皇爷又出昏招。皇爷能老实留在城内,我自然不怕,他若是要主动出城寻敌呢?王总督还能劝得了?”
王渊默然,难以反驳。
这场战争,皇帝才是最大变数,谁也猜不透他下一个军令是啥。
江彬说道:“王总督,咱们来个约定。在宣府大军没来会师以前,皇帝御驾不得再前进半步。一旦皇爷胡来,就算是当面顶撞,也要把皇爷强行留在大同府。”
王渊想了想说:“军情瞬息万变,我建议提前移师大同府,是想一旦发现战机,可以立即前往策应,但你说得也有道理。这样吧,若是前方传来什么消息,陛下非要率军南下,我带全骑兵做先锋开路,你把陛下死死拖在大同府。”
“好,一言为定!”江彬总算放下心来。
这番话说出,双方都感觉很满意。
江彬觉得,王渊比一般文官更讲理,不会在关键时候还胡搅蛮缠;王渊觉得,江彬虽然经常不干人事儿,但脑子还是非常清醒的。
跟原有的历史事件相比,蒙古入侵时间没变,蒙古行军路线也没变。
但是,大明的变化非常多!
因为王渊的出现,刘六刘七之乱提前平定,吐鲁番也不再威胁边疆。因此,朱厚照能够提前一年北巡,多出一年时间做准备,并且大量补充边镇的空虚兵力。
边军各部,不仅操练程度上升,而且兵员数量也增加了两三成。
王渊手里还有六千士卒,战场上的大明兵力,比历史上大概多出两万人左右。
并且,王渊建议提前移师大同府,一旦王勋接触蒙古主力,大明援军可提前三到五日抵达战场!
……
却说,王勋、张輗率军南下,在一个村庄遇到两千蒙古骑兵。
“这定是蒙古主力!”张輗斩钉截铁道。
王勋立即拍板:“对,这定是蒙古主力!”
就算不是,也必须是!
不论是江彬、许泰,还是其他边镇将领,抑或统领京营的太监,都没想过真正击败蒙古大军。
因为蒙古人是全骑兵队伍,虽然分散成无数股进行劫掠,但随时随地都有派出斥候。而明军以步兵为主,一旦有大部队出动,必然引起蒙古人的注意。
这怎么打?
蒙古人有便宜就占,有危险就跑,怎么可能被明军抓住主力并击溃!
除了皇帝之外,所有人的战略目标,都只是吃掉一股可观的蒙古部队,比如眼前这两三千蒙古骑兵。一旦蒙古人损失两三千,而大明主力又至,蒙古小王子必然带着战利品跑路。
到时候,皇帝过了打胜仗的瘾,便可宣传成为一场大捷,太监和边将人人皆可立功升迁。
朱厚照想打大仗,但他手下将领只想打小仗,君臣双方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
至于王渊,能打大仗便打大仗,能打小仗便打小仗,一切全看战场的局势而定。
“列阵!”
王勋一声令下,大同府官兵立即展开阵型。
副总兵张輗是一员老将,他的孙子张钰都已经担任参将,并且统率仅有的千余骑兵,行军时负责哨探工作,打仗时负责遮掩侧翼。
“贼寇要跑!”
两千蒙古骑根本不接战,王勋列阵之时,他们立即转身开溜。
张輗对孙子喊道:“张参将,你把敌人留住,不可擅自接战。”
张钰立即集结千余骑兵,朝两千蒙古轻骑追去。追不片刻,蒙古轻骑突然杀回来,张钰连忙带兵撤退。
双方你来我往,追来逐去好半天,根本就没有打仗,只随便乱放了几箭。
然后,蒙古骑兵就走了,大同府军队想追都追不上。
王勋和张輗继续向前行军,一路散出哨骑,免得被大股蒙古骑兵包围。很快他们就气得不轻,之前遇到的两千贼骑,居然又散成无数股劫掠,根本不把大明军队放在眼里。
连续三天,双方接战无数次。
蒙古骑兵只死了一个,还是因为马失前蹄,掉下来摔成重伤,被张钰冲上去砍了脑袋。而明军骑兵也死伤数人,不慎落马摔伤的有之,倒霉中箭者也有之。
倒是救下不少被劫掠的百姓,也缴获许多战利品——都是蒙古骑兵为了方便逃跑,主动在半路扔下的财货。
“我感觉不对劲,”张輗打仗或许不行,对蒙古人的习性却非常了解,“这些天遇到的鞑靼贼子,似乎主动慢下脚步,在引着我们往南边跑。”
王勋也是宿将,立即醒悟过来:“前方怕是真有敌军主力,想设伏引我们过去。”
张輗说道:“撤吧。”
王勋犹豫道:“陛下的军令怎办?”
张輗眨眼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就说西边发现敌军主力,咱们往西进发便是。总不能明知前面有埋伏,咱们还傻乎乎一头撞上去。”
王勋想了想:“也只有如此了。”
“报!”
突然哨骑奔回,还带着一个应州城的官兵。
那应州官兵飞身下马,单膝跪地说:“王总兵,贼寇主力围困应州,似是想要攻城,请总兵速速前往救援!”
“知道了。”王勋挥手让他下去。
张輗脸色难看道:“蒙古人怎么可能攻城,这是要围城打援啊!”
王勋同样头疼:“那还怎么办?陛下让咱寻找敌军主力并拖住,之前还能随便糊弄,但现在应州被围了。我们若不救援,一来会被应州的文官弹劾,二来等于违抗陛下的军令。”
张輗建议说:“且缓慢进军,立即派人禀报陛下,就说贼军主力在攻打应州。”
梦回大明春 356【战场天时】
接到应州军情时,宣府总兵朱振、参将左钦已至大同,其余宣府部队依旧还在赶路。
“终于抓到你了!”
朱厚照闻之大喜,也不跟麾下将领商量,立即决定:“传令全军南下,驰援应州!”
“陛下,”江彬立即劝谏,“可等宣府大军到齐,再一起出发救援也不迟。”
朱厚照说:“战场时机,稍纵即逝,怎可再等?”
江彬又说:“陛下……”
朱厚照怒道:“叫我威武大将军!”
“威武大将军,”江彬改口道,“王总督常胜不败,乃战场名将,不如听听他的想法。”
朱厚照问道:“二郎觉得呢?”
王渊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陛下,臣这些日子,都在跟陶副总(宣府副总兵陶羔)、杨参将(宣府参将杨玉)、杭参将(延绥参将杭雄)他们讨论军情。臣仔细了解鞑靼贼寇的习性,发现他们兵力在十万以下时,根本不会攻打任何城池。”
“你到底想说什么?”朱厚照不耐烦道。
王渊解释道:“应州被围,实属蹊跷。恐怕是王总兵的大同府部队,南下时正好被贼寇主力发现,鞑靼贼子因此故意围城,想要围城打援吃掉王总兵。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命令王总兵就近入城驻防,免得落入敌人设下的圈套!”
“对,正是如此!”
江彬、许泰、李琮、沈周、朱振、左钦、陶羔、杨玉、杭雄等边将,纷纷赞同王渊的建议。他们都是跟鞑靼打过仗的,就算之前没想到,被王渊一提醒,也纷纷明白过来。
朱厚照说:“鞑子能设圈套,本将军就不能设圈套?我就是要拿大同府官兵做诱饵,把鞑子主力拖住,然后率军将其一举歼灭!”
王渊劝道:“就怕王总兵扛不住。”
“扛不住也得扛,否则要他有何用?”朱厚照根本不听劝。
“陛下……”太监张永也想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