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王梓钧
朱载堻不屑道:“安南之地,皆乱臣贼子。总有一天,我要让安南复为交趾布政司!”
张聪立即说道:“太子殿下宏图远略,王尚书又兵法无双,定能将安南国收回来!如今北疆已定,正是对南疆用兵的好时机。”
朱载堻点头说:“说得好。不过现在还不行,父皇龙体抱恙,北方一场大仗消耗甚多,等再过几年太仓充盈,再去收拾那安南国也不迟。”
张聪拍马屁道:“殿下英明!”
朱载堻受到父亲和王渊影响,也有一颗开疆拓土之雄心。张聪没头没脑几句话,便让朱载堻对他印象甚佳,感觉这个太监很对自己胃口。
随即,张聪又拿出一个木匣子,神秘兮兮说:“殿下且看此物。”
“这是什么?”朱载堻问道。
木匣子可以拆卸,里面有一个铜质平台,台上立着几只造型各异的仙鹤。张聪拧动侧面发条,这些仙鹤立即动起来,而且还发出动听的音乐声。
张聪介绍道:“此为妙音匣,京中一钟表匠所制,全京城也只有三个而已。老奴颇费心思,托人购得其中一个,特来献给殿下观赏。”
全京城只有三个,那得多值钱啊。
眼前这死太监,居然有钱买奢侈物,还拿来献给监国太子?
朱载堻瞬间心中明悟,对太监张聪警惕起来。
王渊给太子讲解《贞观政要·慎所好》一篇,是这样说道:“天子为何要谨慎其所好?因为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奸妄小人,会利用天子的喜好,博得天子的欢心。你想要开疆拓土,不能轻易表露出来,否则必有不懂打仗之人,天天撺掇着你出兵征伐。你喜欢音乐,也不能表露出来,否则必有幸进小人,献上乐谱、乐器和乐伎!你喜欢舞蹈……天子的喜好,也可以用来治国。你喜欢干臣,百官就会趋向于做事。你喜欢谏臣,百官就会勇于进谏……”
我忘了老师的训诫,竟被这太监所乘!
朱载堻暗中拳头紧握,脸上却笑得灿烂:“你这老东西,竟能寻来如此奇物。当赏!”
一声“老东西”,让张聪心花怒放,赔笑道:“老奴不敢邀赏,只要殿下高兴,便是对老奴最大的赏赐。”
“好,算你忠心,今后好好做事。”朱载堻亲昵的拍打张聪肩膀。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张聪浑身骨头都轻了几斤,只觉自己前程远大,即便朱厚照死了,新皇登基也会继续让他做秉笔太监。
(不要吐槽老王的英语,另外今天只有两更,又感冒了,而且是被儿子传染的。)
梦回大明春 570【太子选妃】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京郊,西北。
监国太子率领文武百官,出城十里迎接王渊凯旋。
这个场面,隆重得不能再隆重了,但没有任何逾制的嫌疑。
其一,王渊是代天子出征,太子和文武百官,必须执行迎接天子的礼仪。其二,王渊这次的战功卓著,大明北方边境线,已经恢复到明初极盛时的状态。
大概中午时分,凯旋部队终于出现。
走最前方的是腾骧四卫,他们驾着皇帝御辇,高举着大纛和龙旗。接着是王渊和文武官员,王渊表现得非常低调,把自己当成随御驾出征的普通文官。
“拜!”
队伍停下,百官叩拜,他们拜的是御辇和龙旗。
一系列仪式之后,太监开始宣读封敕圣旨,升授王渊光禄大夫、右柱国,加太子少保衔。
王渊的全部官职变为:礼部尚书(正二品),太子少保(正二品),东阁大学士(正五品,内阁官职,暂时只能听政),詹事府詹事(正三品,首席太子师),翰林院学士(正五品荣誉职务),光禄大夫(从一品散阶),右柱国(正一品勋阶)。
没有什么实质性封赏,相较王渊立下的大功,朱厚照这次表现得非常抠门。
究其原因,无非是留给太子。
现在朝中百官都知道,一旦新皇登基,王渊必然真正入阁,朱厚照已经压了王二郎好几年。
其余随军出征的文武百官,都没有任何封赏,一并留给太子施恩。
王渊没有进城,凯旋礼结束之后,直接前往好山园见皇帝。
“陛下,臣回来了。”王渊叩拜道。
朱厚照的心肺功能,已经衰弱到极点,呼吸都显得困难。又兼全身供血不畅,脑子一直发晕,冷得需要裹棉被。
见到王渊,朱厚照似乎精神大好,微笑道:“很好,二郎的礼物,朕非常喜欢。那些弯刀和马具,朕已经吩咐过了,全都给朕做陪葬品。”
王渊说道:“陛下天命护佑,必然长命百岁。”
朱厚照笑道:“朕没想过长命,若能少喝几杯,或许还可再活两年。但人生在世,美酒当前不得饮,这活着有什么意思?”
王渊沉默。
朱厚照也不再说话,似乎陷入沉思当中,屋内静得能听到落针之声。
良久过后,朱厚照突然自言自语:“朕十五岁登基,少年放纵,不晓事理,行为每多荒唐。现在想来,可笑至极,堂堂一国之君,竟被几个太监糊弄。”
王渊安慰道:“谁都有少不更事的时候。”
朱厚照还想说些什么,张口欲言又止,最后挥手说:“去吧。”
王渊躬身告退。
朱厚照彻底陷入回忆之中,八虎陪伴的荒唐岁月,还有那伤肾的十二胡姬,又有江彬、钱宁那等佞臣。对了,应州之役,亲手擒住达延汗之孙,把人放回草原成了现在的博迪汗。
大宁收回来了,河套也收回来了,建州女真也被打得不敢犯边。
还有,还有安南未复,那是大明的交趾布政司!
还有,还有那极东之地,真想亲自出海去看看啊,驾巨舟御万里波涛该是何等快活?
朕不甘心啊!
……
文渊阁。
王瓒直接病死了,彭泽变成瘫痪状态,内阁大臣只剩杨廷和、蒋冕、毛纪和王琼。
王渊指着地图说:“我是这么想的,九边该改一改了。置河套镇,废延绥镇,延绥地区归陕西布政司管辖。置集宁镇,废大同镇、太原镇,大同、太原两镇,中南部归山西布政司管辖,西北部划归河套镇、东北部划归集宁镇;置大宁镇,废蓟镇,废大宁都司,蓟镇北部卫所划归大宁镇管辖,中南部划归顺天府管辖。另外,置万全镇,废万全都司,废宣府镇,宣府整体并入万全镇。”
众人盯着地图看了半天,皆表示认可。
今后只有大明七边,从西到东为:甘肃镇、宁夏镇、河套镇、集宁镇、万全镇、大宁镇、辽东镇。
延绥、宣大、蓟镇这些地方,已经被王渊搞得不是边疆了。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宁夏总兵仇鸾,一堆脏事已经被王渊知晓,王渊打算彻查其冒功罪证。
宁夏副总兵周尚文,升任宁夏总兵。
大同总兵李瑾表现不错,转为河套总兵。
袁达转升集宁总兵,这个位置很关键,出门就能征讨察哈尔部。
大同副总兵梁震,转升万全总兵。这个地方也重要,同样出门就打察哈尔部。
大宁都司马永,转任大宁总兵,也是出门就打察哈尔部。
俞大猷转升辽北参将,负责抵御朵颜三卫当中,剩下的福余、泰宁两卫,以及不怎么听话的海西女真。
辽南诸卫所,全部撤卫设县,军户转为民户,由山东布政司派参政进行治理。
被废弃的几个边镇,一半卫所撤销,一半卫所北移到新边镇。
王渊打算借着北方大捷,趁机对边疆卫所开刀,不听话的可以试试,看自己脖子是不是比蒙古人更硬。
新设边镇,全部改流职武将,武官不得世袭,军户转为民户,此后实行营兵制(募兵)。被废弃的宣府、大同等镇武官,就地解散转为民户,朝廷花银子买断世袭官身。若主动报名前往新边镇,世袭转流职可升官,无官可升的也能获赐大片土地。
王渊一口气派出六位都御史,前往这些地方做巡抚,专门处理相关工作。
哪个武将不服,可以选择造反,带兵杀过去便是。正好抄没家产,把田产分给那些刚转为民户,却没有土地可耕种的老兵。
以上改革,只针对有变动的边镇,暂时不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搞这些事情,比跟蒙古人打仗复杂得多。
杨廷和表示不掺和,任由王渊选派巡抚,他一心等着新皇登基。
王渊忙着跟都察院、兵部、六军都督府,一起处理军事改革问题,献俘大礼都还没开始,太子朱载堻的选妃工作已经完成海选。
选太子妃,当在全国海选五千人,皆为13岁到16岁的少女,必须身家清白,最好家境贫寒。
不过这次选得很着急,只在顺天府周边两三省海选,但凡清秀端庄的都被太监选中了。
海选之后,五千名少女进京,太监们又开始初选,淘汰掉其中一千人。
接着复选,仔细观察五官、头发、皮肤、音色、仪态等等,嗓音不好听的,头发干枯发黄的,诸如此类淘汰两千人。
再来精选,用尺子量手足尺寸,还要走路看风韵,再淘汰一千人。
剩下一千人进宫挑选,脱掉全身衣服,由老宫女严格检查,有细微疤痕的都不要,这样就只剩三百人。
皇帝再派专门人员,或是太监,或是宫女,观察三百少女一个月,留下品行端庄、温柔敦厚的五十人,这五十人可为嫔。
最终,太后(皇后)或太妃(皇妃),选出其中三人,皇帝钦点其中一人。
除了皇帝钦点的那个,其他少女都可以退回去。不但给予路费,还要赏赐钱财,能进宫参选的一千少女,回到家乡必然身价百倍,不知有多少士绅望族抢着提亲,因为她们都是皇室认证过的。
历史上,明光宗选太子妃时,刘氏姐妹都进前三。为避免姐妹联手称霸后宫,于是就把姐姐退回去了。这位姐姐只要留下,必然是妃子,回老家后自视甚高,一辈子都没嫁人。
朱厚照想在死前看儿子结婚,这回海选只用了二十五天,五千进京少女里面有许多歪瓜裂枣。
好在选到三百人的时候,个个貌美端庄,不至于给太子娶个恐龙回来。
梦回大明春 571【驸马都尉】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献俘大礼,已经挑选黄道吉日,还得再等上大半个月。
太子的婚事却等不及了,本来按照正常流程,观察入宫少女的品性,就得耗时一个月之久。但皇帝下令缩短观察期,十五天足矣,观察那么久干嘛?
爱耍性子的,尖酸刻薄的,脾气不好的,挑三拣四的……稍微表露出来,就是被淘汰的下场。
最后剩下五十人,由皇贵妃挑出其中三个。
一为吕氏,定州监生之女;一为宋氏,高唐平民之女;一为张氏,磁州千户之女。
别说大明皇后都出身贫寒,真正贫寒的没几个,多是中下层军官和秀才举人的女儿。毕竟太监全国海选,不可能走街串巷下农村,必须消息灵通者才知道,然后请太监到家挑自己女儿。又或者让地方官员推荐,官员推荐的,当然也不可能是平民。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从朱允炆到朱厚照的父亲,平民皇后只有两个。其中一个,还是因为太穷,把女儿卖给镇守太监,由镇守太监送去海选的。
三位少女被送去好山园,皇贵妃介绍说:“三人皆知书达理,品性端庄,不分伯仲。”
朱厚照随便看了看资料,吕氏是一个老穷酸的女儿,宋氏是一个富商的女儿,张氏是一个低级武官的女儿。出于个人偏好,朱厚照说道:“张氏女最优。”
就这么定下来,张氏为太子妃,其余两女皆为侧妃。
天子或太子大婚,依旧要遵照六礼,只是不必迎亲而已。同样得送聘礼,占卜问吉、选定日期等等,这一套流程走完,估计朱厚照已经死了。
因此,太子完婚并不着急,朱厚照只想看看儿媳长啥样。
三位准儿媳皆赐座,坐在那里手足无措。
朱厚照说:“堻儿的婚事定了,祯儿的婚事却未定,选到好人家了吗?”
皇贵妃想了想,说道:“王素就挺合适。”
朱厚照明显一愣,问道:“王二郎的次子?听说小小年纪,已经考中秀才,比他兄长王策读书还厉害。如此才俊,未来必中进士,怎可甘愿做驸马都尉。”
皇贵妃说:“他愿意的。堻儿与王素要好,曾亲口对堻儿说,愿放弃功名,取公主为妻。”
朱厚照顿时高兴起来:“倒是个痴情种子,知根知底的,祯儿嫁给他不会受委屈。便让王素做驸马,不管二郎肯不肯,这个驸马朕要定了!”
……
黄峨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将为驸马,只知道丈夫从战场上带回一个儿子。
此子名叫马芳,年仅十三岁,被掳至鄂尔多斯部为奴五年。
王渊扫荡鄂尔多斯残部时,马芳趁机夺马杀人,又抢蒙古牧民弓箭,接连射死数人,请求投军报效朝廷。
军士们见其年幼,都不肯接受,马芳又前往东胜右卫城,跪在正在烧毁八白室的王渊面前:“小子马芳,请将军收留,今后追随将军杀蒙古人!”
王渊笑道:“你会骑马拉弓吗?”
“会,”马芳说,“我是骑奴,从去年开始,就骑着劣马给蒙古人放羊。我还会射箭,自己制土弓,偷偷练习的。就在前几天,我趁乱抢夺弓箭,接连射死六个蒙古人!”
王渊问道:“你多大了?”
马芳说道:“十三岁。”
王渊又问:“你知道我是谁吗?”
马芳摇头:“不知道,但你肯定是个将军。”
王渊笑道:“你想杀蒙古人,可以,先跟我回去读书吧。”
就这样,王渊收了一个义子。
历史上的马芳,更加传奇,八岁全村被毁,又跟父母失散,被蒙古人掠去做奴隶。他偷偷练习骑术和射箭,遇到俺答汗把汉奴转为平民,马芳于是加入蒙古军队。
俺答汗狩猎,突遇猛虎,众人皆逃,马芳搭箭当场把猛虎射死。俺答汗欣赏其勇猛,赐予宝马和良弓,并升他做亲卫。
跟着俺答汗南征北战数年,马芳在蒙古不断升官,对蒙古各部了若指掌。
但是,趁着俺答汗袭边的机会,马芳盗马而出,连夜投奔大同军营,此后追随周尚文从军。大小百十战,身受数十创,皆以少击多,每战必大捷,共擒斩蒙古首领数十人。嘉靖有赞语谓之“勇不过马芳”,蒙古人称其为“马太师”。
历史上,俺答汗之所以“俺答封贡”,愿意跟大明皇帝结拜为兄弟,核心转折点就是马芳投靠大明。
在马芳投奔之前,大明边军虽然经常“搜套”,但都是小股部队在行动。而马芳经常带着大股骑兵,直接冲进河套地区,袭杀蒙古小部落,烧毁蒙古草场,甚至有时对蒙古主力下手。在他的影响之下,延绥总兵赵苛、大同总兵姜应熊,也经常带着大部队北上。
蒙古人进攻大同,延绥镇并不救援,而是带兵冲进河套。反之,蒙古人进攻延绥,大同镇也不救援,直接带兵杀进河套。
连续几次之后,达延汗的老窝各种被抄,从此不敢再大规模南下。
历史上,马芳和长子马栋,都官至后军都督,其余几子皆为总兵、都指挥同知。次子马林,就是萨尔浒之战的辽东总兵,那一仗打得简直一塌糊涂。
现在马芳被王渊带回家,跟其他儿子一起学习操练。
文化课不怎么上心,耍刀弄枪倒是积极,还缠着宋灵儿的陪嫁亲卫要马骑。
演武场,王家孩童正在练箭,宋灵儿手执马鞭亲自监督。
“啪!”
七岁的王骥走神,瞬间挨了一鞭子。
王素其实也在走神,他对练武没兴趣,认为这纯属浪费时间,还不如多看几本书、多做几个实验呢。
不过嘛,常年练习之下,王素也算文武双全了,关键时候也可以拎刀砍人。
只有马芳最认真,这种生活来之不易,恨不得一天当成两天过。便是他不喜欢的文化课,马芳也在努力克服,可惜他基础太差跟不上。
突然,黄峨来到演武场,对王素说:“素儿,你过来。”
王素立即放下弓箭,笑嘻嘻跑过去。
黄峨问道:“你喜欢公主?”
王素小脸一红,低头不语,算是默认。
黄峨说道:“宗人府派人来了,你真要当驸马?”
王素回答:“父亲并不反对,但凭母亲做主。”
“你们父子都愿意,我能做什么主?”黄峨气得转身就走。
大号已经练废了,幸好还有小号。
黄峨懒得再跟大儿子说话,忙着赶回去,教年仅三岁的小儿子王铮识字。
梦回大明春 572【风雪刀枪】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献俘大礼,依照祖制,皇帝不能穿礼服,必须穿天子常服——就是明代皇帝画像那种装扮。
今天朱厚照又违制了,也可能是他此生最后一次违制。
中单(里衣)有些类似儒衫,白色而蓝边。外衣是黑色的,绣日月、星辰、升龙等图案。纁裳(裙摆)、蔽膝、鞋袜,皆为大红色,另有玉佩、绶带等装饰物。
“陛下,请加冕。”随侍太监捧着平天冠。
朱厚照平伸出双手:“朕自己来。”
随侍太监连忙弯腰呈上,朱厚照缓慢拿起天子冠冕,双臂突然微微发抖,呼吸急促难以喘过气来。
“陛下!”
皇贵妃、太子和公主,连忙左右搀扶,轻抚朱厚照后背帮他顺气。
随侍太监想要拿回冠冕,赶快帮皇帝戴上,朱厚照却死死抓着不放。终于,他一把将太监推开,虚弱而沉重的呵斥道:“给朕退下!”
众人不敢再言语,只能看着朱厚照自己加冕。
好不容易把平天冠扣在头上,似乎已经用尽朱厚照浑身力气。
皇贵妃拿起玉簪,将平天冠簪上,又系好朱璎和朱纮。左右端详一阵,含泪挤出微笑:“皇帝哥哥今天真威武呢。”
朱厚照握住皇贵妃的手,脸上露出柔情,低声说:“起驾吧。”
外边早有天子仪仗等候,朱厚照推开太监,只让皇贵妃搀扶,带着太子和公主登上御辇,渐渐来到午门之内。
稍待片刻,吉时已到,礼乐大作。
“百官入侍!”
“百官入侍!”
“百官入侍!”
由近及远,一声高过一声,文武百官依次入列,整齐站到午门城楼之前。
“藩使入侍!”
这次只有鞑靼蒙古使团,礼部已经刻好金印,皇帝册封鞑靼为蒙古国,册封蒙古大汗为恭顺王。
“升楼!”
皇贵妃、太子和公主,搀扶朱厚照登临午门城楼,这属于严重违制的行为,便是监国太子都必须站在城楼之下。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走上城楼之后,朱厚照突然精神抖擞,轻轻推开妻子儿女。他昂首挺胸,吹着寒冷北风,独自一人走向御座,端坐目视城楼下的文武百官。
天色昏黄,北风愈发凛冽。
朱厚照伸手探向空中,感觉到点点冰凉,几片雪花融化在手心。他缩手端详,脸上露出微笑:“下雪了。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有好收成,可惜苍天不欲让朕再看到。”
“大将朝拜!”
王渊独自上前,越过百官和使节,向皇帝行四拜大礼。
这次立功的武将,都留在边疆镇守,还得防备蒙古偷袭,防备边镇官兵因改革而造反。
军乐队入场,司乐官跪拜高呼:“圣天子在上,请奏凯旋乐!”
朱厚照面带微笑:“准。”
“准奏凯旋乐!”
“准奏凯旋乐!”
太监、侍卫次第大呼,将皇帝的旨意传达到楼下。
军乐响起,威武雄壮。
俄尔乐止,鸿胪寺卿留志淑上前大喊:“宣露布!”
承旨官从城楼跑下,将露布放在桌案上。
兵部尚书王宪上前等候,留志淑喊道:“跪搢笏!”
王宪将笏板插到腰间,跪在案前接受露布。随即,他从文武百官中间,由北向南走到既定位置,与展露布官一起将露布打开。宣告天下:
“鞑靼蒙古右翼诸部,屡次犯边,侵我国土,掠我子民,戮我百姓……今礼部尚书王渊,代天子兴师北伐……收复河套、集宁故地,生擒蒙古副汗,覆灭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右翼蒙古三万户。焚蒙古八白室,获成吉思汗遗物……此功威震天下,慑服草原南北。蒙古大汗投献图册,拜大明天子为父,大明与蒙古国,永世结为父子之国……”
雪,越下越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