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王梓钧
王宪的声音并不洪亮,却仿佛传遍每个角落,午门上空飘荡着赫赫武功。
留志淑再喊:“献俘!”
礼乐大作,腾骧四卫的将校,带着俘虏入场就位。
刑部尚书颜颐寿出列,快步来到午门前,跪地奏报:“具兵部尚书王宪言:礼部尚书王渊……以右翼蒙古所献俘虏,敌酋孛儿只斤·格根(俺答汗)等,请付有司!”
朱厚照说:“准。”
乐声再起,包括俺答汗在内,十多个蒙古首领被拖下去砍头。
留志淑喊道:“鞠躬!拜!”
文武百官,随之四拜。
留志淑又喊:“平身,搢笏,舞蹈!”
文武百官将笏板插在腰间,伴随音乐开始跳舞。便是杨廷和,都在毛纪、蒋冕的搀扶下,笑容满面的伸着胳膊腿儿。
留志淑喊道:“跪!山呼万岁!”
“万岁!”
“再山呼!”
“万岁!”
“山呼万万岁!”
“万万岁!”
朱厚照猛地从御座站起,北风吹得玉旒摇摆晃荡,雪花不停落在冕服之上。他听着山呼万岁之声,看着行四拜大礼的文武众臣,脸上不禁浮现出洋洋自得的微笑。
太子朱载堻,此刻站在天子御座旁,被城楼下的恢宏气势所感染,这少年不禁浑身热血上涌。
朱载堻下意识看向父亲,本想说几句赞美之言。却见父亲浑身微微发抖,脸颊浮出不正常的潮红之色,喉咙翻滚似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
“父皇!”朱载堻连忙搀扶。
皇贵妃和朱璇祯也立即上前,合力扶着朱厚照重新坐下。
良久,朱厚照一口气喘过来,终于能说话了,猛然大呼:“好,众卿平身!”
这喊声非常响亮,城下百官都能听见,齐刷刷抬头看向皇帝。
朱厚照再次站起,趴在女墙之上,朝下面的王渊喊:“二郎,可愿为朕舞刀乎?”
王渊呼喊回应:“请陛下稍待!”
俘虏就斩于午门之外不远,王渊从刽子手那里,要来一把带血的大刀。
文武百官纷纷退于两侧,王渊持刀朝朱厚照抱拳拱手,一刀劈散身前风雪,快若电光的在那舞动起来。
朱厚照哈哈大笑:“取朕火铳来,朕要为二郎助兴!”
侍卫捧来一把火铳,撕开纸壳弹药,填装完毕再躬身递给皇帝。
朱厚照看着城下挥刀的王渊,又看看昏黄的风雪天,举起火铳朝天扣动扳机。
“砰!”
群臣一惊,不再看王渊舞刀,而是抬头望向皇帝。
“咳咳咳……哈哈哈哈……咳咳!”
火药激发出的烟雾,刺激得朱厚照一阵咳嗽。他边咳边笑,自己填装弹药,对着天空又是一枪,随即大喊:“奏乐,奏乐!”
协律郎立即举起麾节,指挥军乐队开始演奏。
“砰砰砰!”
“咳咳咳咳!”
“哈哈哈哈!”
朱厚照已经咳出鲜血,衮服胸襟撒着点点血迹。他如果不乱来,或许还能多活几天,可他似乎就是想死在这午门城楼之上。
枪声不停,王渊舞刀不止。
“噗!”
足足发射十二枪,朱厚照猛地一大口鲜血喷出,整个人借着火枪后挫力,猛然朝着后方倒下。
“陛下!”
“父皇!”
午门城楼上下,顿时乱作一团,王渊依旧在舞动大刀。
梦回大明春 573【明武帝】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内阁大臣,六部尚书,六科给事中,都察院与五寺、六军、宗人府主官,全部被皇贵妃招来汇聚一堂。
皇贵妃戴着面纱,拿出一份诏书:“此为陛下遗诏。”
皇权交接,有两份文件最重要,一为皇帝遗诏,二为新皇即位诏。
明代皇帝的遗诏字数不多,大概在200到600字左右,但却字字精炼、不得含糊。内容主要分为八个部分:回忆政绩,检讨缺失,宣告将死,认定嗣君,嘱托嗣君,叮咛大臣,规定丧葬,抚定地方。
遗诏首先请内阁、司礼监、制敕房、礼部和三法司验证,须确认其真伪,再给大臣们宣读。
众臣听完,神色各异。
朱厚照回忆政绩的时候,把自己的文治武功都海吹一遍。同时又承认错误,说他不该宠信宦官佞臣,致使天下沸腾、叛乱四起。告诫太子要吸取教训,叮嘱大臣悉心辅佐新君,特别指出王渊是托孤重臣之一。
还说自己的葬礼,不必搞得太隆重。但陪葬品当中,必须有成吉思汗的遗物,必须陪葬一门火炮、一支火铳、一副千里镜,还得是最新式的产品,不要拿老式玩意儿糊弄。另外,将来皇贵妃去世了,可以送进帝陵与他合葬。
遗诏宣读完毕,朱载堻被请来,众臣行礼叩拜嗣君。
杨廷和主写即位诏书,这玩意儿得尽快公布,昭告天下新君已经确定,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混乱。
先皇的葬礼,也要以嗣君的名义安排。
第二天,朱厚照的遗诏,朱载堻的即位诏,同时发往全国各地。
但新君不能立即登基,要把先皇的葬礼处理完毕。就算是葬礼结束,还得臣子劝进,三劝三辞,以彰显孝道和仁厚,估计得拖到明年春天。
在登基之前,朱载堻只能算嗣君。
两道诏书发出去后,嗣君诏书立即发到王家。拜王渊为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王渊终于入阁为辅臣。宋灵儿、黄峨的诰命也获提升,而且升得不能再升,直接是正一品夫人。夏婵、香香、绮云三位妾室,全部封为五品宜人。
同时,这次大捷立功的将士,也以嗣君的名义进行封赏。
就拿立下头功的袁达来说,升龙虎将军,拜上护军,封定北侯。
王渊入阁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先皇葬礼。
按照先皇遗诏,葬礼不要太隆重,交给礼部照章办理便是,但皇帝的庙号和谥号却得认真讨论。
蒋冕说道:“先皇庙号可为‘武’。”
王琼立即反驳:“不妥!”
皇帝一死,内阁就开始争起来。
王琼属于帝党出身,怎么能容许朱厚照的庙号为“武”?
谥号为“文”、“武”很牛逼,比如汉文帝、汉武帝。
但庙号为“文”、“武”,是非常恶心人的。“文宗”暗指文弱无能,至于“武宗”嘛,只能说明这个皇帝,生前比较喜欢打仗。而喜欢打仗,往往意味着穷兵黩武,多少都含有讥讽之意,明褒暗贬的程度仅次于“神宗”。
很多文官,就是这样看待朱厚照的,在他们心目中,朱厚照确实穷兵黩武。
但为了完美谢幕,杨廷和不想横生枝节,看向王渊说:“若虚有何意见?”
“中。”王渊吐出一个字。
杨廷和、毛纪、蒋冕,尽皆愕然,这评价也太高了。
中宗,中兴之主!
其实,以朱厚照的各种事迹,庙号“宣宗”、“宪宗”最合适。有功有过,但功不可没,可这两个庙号都已经有了,宪宗还是朱厚照的爷爷。
仁宗、圣宗、孝宗、睿宗,这四个庙号都是明君,朱厚照又明显不配认领。
毛纪皱眉道:“先皇若为中宗,置孝宗皇帝于何地?”
蒋冕附和道:“于礼不合。”
既然是中兴之主,那么朱厚照接手的,必然是个烂摊子,前任也应该是个昏君。可朱厚照的老爹,庙号又是“孝宗”,属于最高级别的贤明之君。如此岂非前后矛盾?
毛纪弱弱来一句:“真宗如何?”
蒋冕说道:“我看合适。”
确实挺合适的,玄宗、真宗、理宗、道宗,这四个庙号表示皇帝太复杂,功过难以评价,贤明或昏庸也难以讲清楚。
王渊斩钉截铁道:“中!”
必须是明中宗,国库丰盈,开疆拓土,开创一副中兴盛世。只有如此盖棺定论,才能凸显王渊的臣子功绩,因为大多数事情是他辅佐皇帝做出来的。
虽然,这个皇帝死前几年,还遍地饥馑灾荒,全国叛乱四起。
毛纪还是那句话:“置孝宗皇帝于何地?”
朱厚照若为中兴之主,那他爹必然是昏君,这事儿圆不过去啊。
杨廷和知道王渊的心思,也不愿在这节骨眼儿上争执,提议道:“睿宗如何?”
仁圣孝睿,四大贤君,朱厚照也只能跟“睿”沾边了。
王渊想了想,点头说:“可以。”
王琼说道:“庙号便为睿宗。谥号呢?”
王渊懒得听他们争论,直接说道:“武帝,其他你们自己加!”
杨廷和欣然同意,他已经想通了,不管朱厚照如何荒唐,反正可劲儿的吹捧便是。皇帝评价越高,他这首辅评价自然越高,青史之上可为他的贤相加分。
众人讨论好半天,终于定下庙号和谥号。
朱厚照,明睿宗,承天隆道英肃刚明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武皇帝。
中间一长串都是虚辞,真正的关键是“睿”和“武”。一般叫做“明睿宗”,如果按照汉代的称法,也可以唤作“明武帝”。
王渊不仅把嘉靖的皇帝给弄没了,还把嘉靖他爹的庙号“明睿宗”也抢了。
一个啥事儿没干的藩王,只因为儿子做了皇帝,就能追赠庙号“明睿宗”,那荒诞放浪的朱厚照为什么不可以?
嗣君还未登基,皇后和皇贵妃,暂时不能升级做太后。
朱厚照的庙号和谥号商定之后,皇贵妃和朱载堻都很满意,给内阁诸臣各赏银一两。
接着,朱厚照停灵七天,嗣君朱载堻率百官扶灵出殡,送去早就修好的康陵入葬。皇帝陵墓名称没啥说法,明清两代,皇陵皆用单字美称,文官不会跟皇帝在棺材板上计较。
明代皇帝驾崩,各种礼仪都已简化,遗体基本放七天就下葬,嗣君也不用守孝三年。
当然,三天还是得有,至少要做做样子嘛。
之后三请三辞,抢在新年元旦之前登基,朱载堻登基那天都已经腊月二十六了。
次年,改元绍丰。
这年号没有别的意思,正德在位二十五年,几乎年年都有自然灾害,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谁知朱厚照驾崩之年,也是新君即位之年,居然风调雨顺,大臣们希望能一直风调雨顺、国泰民丰下去。
于是,杨廷和建议改元“顺丰”。
王渊:“????????”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在王渊的强烈要求下,年号改元“绍丰”,即“延续丰顺”之意。
梦回大明春 574【就怕皇帝太有心】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朱载堻登基之后,拜嫡母夏氏,为母后皇太后,徽号恭安;拜生母顾氏,为圣母皇太后,徽号慈安。
绍丰元年正月底,朱载堻穿着孝服大开经筵,勤政好学,众臣欣慰。
二月三日,朱载堻临朝问政。
还有四个月才满十五岁的皇帝,端坐于奉天殿,身上依旧穿着孝服,这孝服要穿足足三月。
礼部掌印左侍郎严嵩,当场宣读新君诏书,赏赐群臣、将士银两,以彰显皇帝恩德。这种赏赐,主要针对京官和边卒,无非是用银子来收买人心。
接着,吏部尚书廖纪,宣布朝廷官员调动。
内阁大臣,按殿阁名称排名,依次为:杨廷和、蒋冕、毛纪、王琼、王渊。
翰林学士兼掌制敕房:汪俊(杨党)。
吏部尚书:廖纪;左侍郎:何瑭(王党)
兵部尚书:王宪;左侍郎:凌相(王党)
户部尚书:汪鋐;左侍郎:湛若水(王党);仓场侍郎:田秋(王党)
礼部尚书:严嵩(王党);左侍郎:罗钦顺
刑部尚书:颜颐寿(杨党);左侍郎:梁材(杨党)
工部尚书:赵璜(王党),左侍郎:宋沧(杨党)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承勋(王党);右都御史:陈雍(王党)
文武百官听完这些任命,全都心中了然,王二郎已经权势滔天!
杨廷和的势力,被架空在内阁、翰林院和制敕房,六部只能掌握一个刑部。别看工部左侍郎宋沧属于杨党,可实际上呢,却是被王渊一路提拔的,只因这人德才兼备愿意做事。
吏科都给事中夏言,突然越众而出:“臣弹劾司礼监掌印王敞、秉笔太监张聪,此二人狼狈为奸,隔绝内外奏章,致使陛下言路不畅!”
夏言自从投靠王渊之后,很快就升为都给事中,这是代表王渊对准司礼监发难。
“臣亦弹劾王敞和张聪,二人曾逼迫、收受蒙古使节贿赂,僭越批复蒙古称臣之拟票!”
“臣弹劾张聪之兄沈巍,鱼肉京郊百姓,霸占良田无数!”
“臣弹劾王敞之侄王禄,因争抢西山煤矿,纵家奴杖杀矿工八人。”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臣弹劾……”
开始了,开始了。
夏言只是开个头,不管是杨党还是王党,又或者是中间派,纷纷对准司礼监的两位太监开火。
朱载堻本来也不爽这两人,但面对汹涌的舆情,还是显得有些无措。
从小跟朱载堻长大的伴当,都是朱厚照精心挑选的。虽然品行都还不错,但年龄最大者,也不过才十七岁而已。若把王敞、张聪这些太监撸掉,朱载堻都不知该让谁顶上……或许,可以回去问圣母皇太后(先皇贵妃)。
朱载堻说道:“东厂、锦衣卫,会同三法司联手查案。”
“陛下圣明!”群臣大呼。
朱载堻又说:“司礼监掌印人选,由圣母皇太后决定。至于秉笔太监,今后额定为九人,秉笔不得兼任提督!”
百官皆惊,随即大呼圣明。
秉笔太监这玩意儿,以前虽没有正式名称,但早在正统年间,就已经有秉笔太监出现。因为内阁票拟数量太多,皇帝一个人玩不转,至少得有将近十个太监帮忙批红。
如果只是帮忙批红,那相当于内廷秘书,这根本不算什么。
真正的问题在于,首席秉笔太监,同时还提督东厂、诏狱,其余秉笔太监也在提督各种机构。说得直白一些,即让秘书获得了实权。
正是有了这些实权,搞得首席秉笔越来越厉害,最后甚至凌驾于司礼监掌印之上。
朱载堻又说:“内廷十二监,各司其职,掌印太监不得兼任!九大秉笔太监,归属司礼监管辖,但独立于司礼监掌印之外!”
群臣都傻了,王渊、杨廷和也愣了,他们都还没来得及改革呢,刚即位的小皇帝就自己在改了。
而且是想当然的改革,朱载堻自以为可行,但真正实践起来,批红大权还是被司礼监掌印控制。倒是掌印不得兼任,这个还算不错,就拿张永来说,曾经一人兼掌数监大印。
只不过嘛,朱载堻还是太嫩了,他只看到太监的坏处,没有看到太监真正的作用!
司礼监拥有一半相权,内阁拥有一半相权,皇帝居中加以制衡,这才是明代皇帝们的用意所在。
甚至,后来秉笔太监独揽大权,也多半是皇帝故意而为之。
因为自张居正之后,六科被内阁吞掉,内阁在外朝没了制约。既然内阁权威提升,那么司礼监的权威,就必须跟着提升,否则就难以制衡内阁。
崇祯皇帝就玩崩了,先弄掉太监,再砸翻内阁。
当时,内阁成员被攻击为“奸辅”,全部辞职滚蛋,全部换上新人。崇祯又对大臣没啥了解,于是庭推出十个阁臣候选人,皇帝用占卜抽签的方式选定四人。群臣又说四位阁臣太少,崇祯又抽签选用两个,六大阁臣都曾反对魏忠贤。
这一系列举动,在政治上堪称幼稚可笑。
崇祯朝的第一届内阁,可称为“反魏内阁”,阁员质量参差不齐。问题是,魏忠贤已经倒台了,“反魏内阁”选出来有啥用?
这些阁臣唯一的共性,就是反对魏忠贤,魏忠贤已死,他们便再无共性。再加上崇祯打压太监势力,阁臣们不但没有共性,就连共同的新敌人都没了,那就只剩疯狂内耗内斗,从而给整个崇祯朝的政局奠定了基调。
内阁斗到崇祯晚期,皇帝觉得这些老臣没屁用,整天只知道吵来吵去弹劾甩锅。于是,崇祯不再搞廷推,让官员考试竞聘内阁,倒是考出几个贤臣,但更多的却是嘴上放炮之辈!
这是必然出现的情况,考试无非策论和面试,牛逼吹得越响亮,自然越能得到崇祯的认可。真正有本事的大臣,文章反而更老沉稳妥,不会胡乱吹牛逼放炮。
因此,崇祯越贤明、越勤政,明末局势就糜烂得越快,他把整个中枢搞得一塌糊涂!
此时的朱载堻,就有些少年崇祯的味道,痛恨太监且励精图治。若没有杨廷和、王渊引导,都不知会搞成什么样子,皇帝太想治理天下也让人头疼。
再说清末的光绪,同样有崇祯味道。慈禧当时是真的还政了,至少在维新变法期间,慈禧并没有插手阻拦。可康有为实在太能折腾,把守旧派和洋务派全部得罪,除了维新派在座的都是垃圾。甚至想聘请伊藤博文当宰相,搞什么中日并邦,吓得慈禧太后连忙出来踩刹车。
此时此刻,杨廷和与王渊对视一眼,都明白彼此之间绝不能斗,必须好生引导这个小皇帝才行。
弹劾太监,只是拉开序幕。
紧接着,杨党开始疯狂上疏,请求裁撤锦衣卫和东厂。不是说直接废掉厂卫,而是清理冗余,把那些吃闲饭的赶走。
王渊突然站出来,请求皇帝定下规矩,文官子嗣不得荫封锦衣卫,封出去的全部都要收回来——这事儿杨廷和不敢做,因为会得罪文官,王渊不介意当恶人。
这一波清理,在锦衣卫和东厂吃闲饭的,直接清查出一万多人。按照王渊给官员加俸后的标准,每年可为朝廷节省40多万石的工资开支!
朱厚照留下的烂摊子很多,这才刚开始收拾呢。
(今天只有一更。)
梦回大明春 575【贤相与盛世?】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文渊阁。
王渊斩钉截铁道:“豹房新军,不得裁撤!”
毛纪问道:“豹房之军,本就不合规制,难道一直摆在那里?”
王渊说道:“豹房新军乃天下精锐,可改而不可裁。其一,籍贯仍旧在边镇者,改为京卫军籍;其二,可裁撤豹房中军营(皆由太监组成),军中太监由陛下发配;其三,豹房新军不得在内校场操练,当全部移往城外军营。”
“就依若虚所言。”杨廷和对此表示赞同。
这个时空的豹房新军,可跟历史上不一样,全都是装备精良、久经沙场的劲卒,也就中军营那几千太监兵是样子货。
杨廷和若敢执意裁撤,恐怕最后难以收场,因为还有一万多人留在边镇,防止蒙古入寇和边疆叛乱呢。
让毛纪提出裁撤豹房军队,纯属漫天要价,是为了落地还钱。
杨廷和说:“南北两京,冗余京卫、旗军、勇士、力士、军匠,必须全部裁撤掉!”
这些冗兵冗将,一半是历朝积弊,一半得朱厚照负责。
因为王渊的出现,大明多打了许多胜仗。而每次遇到大捷,朱厚照宠幸近臣的亲友,以及送钱跑关系的奸妄,就会滥领功赏被提拔为将校,全部挂靠在南北两京卫所当中。另外,两京因为出现大量武官,这些武官又役使军士,把大量无籍游民转为军役分子。
王渊想了想说:“豹房勇士当中,多有骁勇之辈,拣选之后补入新军。其余无籍将校、军士,杨阁老便随意安排吧。”
这一次裁撤,估计在十万人以上,每年可节省开支160万石以上,加上裁撤厂卫就是节省200多万石。
杨廷和又说:“裁撤皇庄、皇店,还需若虚相助。”
王渊说道:“陛下贤明,自会答应。”
皇庄是皇室成员的农庄,又称“宫庄”。皇店是皇室私设的收税机构,不属于正常税收系统,严重扰乱了市场商业秩序,不但巨富大贾苦不堪言,就连勉强糊口的小商贩都难以为继。
这两个玩意儿,虽然早已出现,却是在弘治朝愈演愈烈的。
皇庄与皇店,皆委派太监管理,不但养了大量吃闲饭的太监,而且这些太监还暗中盘剥贪污。更严重的是,太监打着皇室旗号,私自霸占百姓土地,抢夺正常税收机构的商税,导致底层百姓困苦、国家税收减少,弄来钱粮却进了太监们的腰包。
据统计,仅在京畿地区,弘治朝就有皇庄1.28万顷,正德九年猛增至3.75万顷,如今可能已经超过4万顷,也即京畿的皇室田庄超过400万亩。
若再加上太监假托皇庄私占的土地,至少也在500万亩以上,而且这还只是京畿地区!
此事,王渊不想插手,让杨廷和慢慢搞去。
第一,裁撤皇庄皇店,朱载堻就算再贤明,心里多少也有些不高兴。其二,杨党官员裁撤皇庄之时,必然趁机中饱私囊,王渊今后能够以此切入,干翻一批不听话的杨党,彻底掌握对朝廷的控制权。
猜你喜欢